麦肯锡股票市值
㈠ 管理咨询行业的全球前十名大公司的排名及其基本介绍,有人知道么
第一大:埃森哲Accenture
埃森哲有限公司Accenture plc,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爱尔兰,原是安达信会计事务所Arthur Andersen的管理咨询部门,2000年与安达信从经济上彻底分开,2001年公司更名为埃森哲Accenture;主要提供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及外包服务;是全球第一大咨询服务提供商;
第二大:IBM
国际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由Thomas J. Watson Sr.在1911年在美国成立,现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阿蒙克;主营业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知识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旗下拥有5个业务分部:全球技术服务、全球商业服务、软件、系统与技术和全球融资;为全球第一大IT服务提供商,第三软件服务提供商;
第三大:凯捷Capgemini
凯捷有限公司Cap Gemini SA,成立于1967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主要提供IT服务、外包、当地专业服务(通过全资子公司Sogeti运营)、咨询服务;
第四大:德勤Deloitte
德勤全球有限公司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imited,由Deloitte Haskins & Sells International(成立于1845年)、Touche Ross International和日本的审计公司Tohmatsu Awoki & Sanwa于1999年正式合并而成,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主要提供审计、企业管理咨询、财务咨询、风险管理及税务服务,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
第五大:普华永道PwC
普华永道有限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 International Limited,由Coopers & Lybrand 和Price Waterhouse在1998年合并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主要为其客户提供审计、税务、企业管理咨询和财务咨询服务;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
第六大:毕马威国际KPMG International
毕马威国际KPMG International Corp,由Peat Marwick International和Klynveld Main Goerdeler在1987年合并成立,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主要从事审计、会计和税务咨询、认证、风险和战略管理咨询、并购、重组等业务;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
第七大: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
麦肯锡有限公司McKinsey & Company Inc,成立于1962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主要提供商务楼宇、性能和结构管理、组织变革、业务和客户管理、并购咨询、发展战略、采购、零售市场营销、网络管理、定价和收益管理等咨询服务;
第八大:安永Ernst & Young
安永全球有限公司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由Ernst & Whinney(1903年成立于美国克利夫兰,1979年后合并为Ernst & Whinney)和Arthur Young(1894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在1989年合并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主要为其客户提供审计、税务、财务交易及咨询服务;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
第九大:博思艾伦咨询Booz Allen Hamilton
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 Inc,成立于1914年,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主要提供管理咨询、科技咨询服务;
第十大:艾意凯咨询L.E.K. Consulting
艾意凯咨询L.E.K. Consulting,由三个合伙人成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一家全球性战略咨询公司;
第十一大:BCG波士顿咨询Boston Consulting Group
波士顿咨询集团有限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成立于1963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主要提供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企业融资、全球化经营战略、领导力开发、信息技术等管理咨询服务;
第十二大:英德拉Indra
Indra咨询服务公司Indra Inc.,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西班牙马德里;主要为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客户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范围涉及IT、能源、金融、传媒、安防、交通等;是全球航空航天领域排名前100的公司;
第十三大:SAP思爱普
SAP思爱普SAP SE 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公司主要提供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从企业后台到公司决策层、从工厂仓库到商铺店面、从电脑桌面到移动终端—SAP 助力用户和企业高效协作;全球领先的软件与服务企业;
从观客数据中获悉,因为营收角度来说,第10,11,12,13相差的不是很多,所以都列上来了
㈡ 什么是MCK
2005年全球500强公司排名
排名 公司英文名称 公司中文名称 总公司所在地 行业 财富总额 股票代码 收入报告 收支报表 现金流量
1 Wal-Mart Stores 沃尔玛 美国 一般商品零售 263,009.0 WMT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2 BP 英国石油 英国 炼油 232,571.0 BP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3 Exxon Mobil 埃克森美孚 美国 炼油 222,883.0 XOM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4 Royal Dutch/Shell Group 壳牌石油 英国 炼油 201,728.0 RD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5 General Motors 通用汽车 美国 汽车与零件 195,324.0 GM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6 Ford Motor 福特汽车 美国 汽车与零件 164,505.0 F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7 DaimlerChrysler 戴姆勒克莱斯勒 德国 汽车与零件 156,602.2 DCX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8 Toyota Motor 丰田汽车 日本 汽车与零件 153,111.0 TM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9 General Electric 通用电气 美国 多元化公司 134,187.0 GE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10 Total 道达尔 法国 炼油 118,441.4 TOTF.PA \ \ \
11 Allianz 安联 德国 财产意外保险 114,949.9 AZ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12 ChevronTexaco 雪佛龙德士古 美国 炼油 112,937.0 CVX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13 AXA 安盛 法国 人寿健康保险 111,912.2 AXA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14 ConocoPhillips 康菲 美国 炼油 99,468.0 COP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15 Volkswagen 大众汽车 德国 汽车与零件 98,636.6 VLKAY \ \ \
16 Nippon Telegraph Telephone 日本电报电话 日本 电信 98,229.1 NTT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17 ING Group 荷兰国际集团 荷兰 人寿健康保险 95,893.3 ING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18 Citigroup 花旗集团 美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94,713.0 C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19 Intl. Business Machines 国际商用机器 美国 计算机办公设备 89,131.0 IBM \ \ \
20 American Intl. Group 美国国际集团 美国 财产意外保险 81,303.0 AIG \ \ 现金流
21 Siemens 西门子 德国 电子、电气设备 80,501.0 SIEGn.DE \ \ \
22 Carrefour 家乐福 法国 食品、药品店 79,773.8 CARR.PA \ \ \
23 Hitachi 日立 日本 电子、电气设备 76,423.3 HIT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24 Hewlett-Packard 惠普 美国 计算机办公设备 73,061.0 HPQ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25 Honda Motor 本田汽车 日本 汽车与零件 72,263.7 HMC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26 McKesson 麦克森 美国 保健品批发 69,506.1 MCK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27 U.S. Postal Service 美国邮政 美国 邮递包裹货运 68,529.0 \ \ \ \
28 Verizon Communications 弗莱森电讯 美国 电信 67,752.0 VZ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29 Assicurazioni Generali 忠利保险 意大利 人寿健康保险 66,754.9 GASI.MI \ \ \
30 Sony 索尼 日本 电子、电气设备 66,365.7 SNE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strial 松下电器 日本 电子、电气设备 66,218.4 MC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32 Nissan Motor 日产汽车 日本 汽车与零件 65,771.1 NSANY \ \ \
33 Nestle 雀巢 瑞士 食品 65,414.6 NSRGY \ \ \
34 Home Depot 家居百货 美国 专业零售 64,816.0 HD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35 Berkshire Hathaway 伯克希尔哈撒韦 美国 财产意外保险 63,859.0 BRKA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36 Nippon Life Insurance 日本生命 日本 人寿健康保险 63,840.7 \ \ \ \
37 Royal Ahold 皇家阿霍德 荷兰 食品、药品店 63,455.8 AHO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38 Deutsche Telekom 德国电信 德国 电信 63,195.5 DTEGn.DE \ \ \
39 Peugeot 标致 法国 汽车与零件 61,384.6 PEUP.PA \ \ \
40 Altria Group 阿尔特里亚 美国 烟草 60,704.0 MO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41 Metro 麦德龙 德国 食品、药品店 60,656.9 MEOG.DE \ \ \
42 Aviva 阿维瓦 英国 人寿健康保险 59,719.4 AV.L \ \ \
43 ENI 埃尼 意大利 炼油 59,304.4 E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44 Munich Re Group 慕尼黑再保险 德国 财产意外保险 59,082.6 MUVGN.DE \ \ \
45 Credit Suisse 瑞士信贷 瑞士 商业与储蓄银行 58,957.1 CSR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46 State Grid 国家电网 中国 电力 58,348.0 \ \ \ \
47 HSBC Holding 汇丰控股 英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57,608.0 HSBA.L \ \ \
48 BNP Paribas 法国巴黎银行 法国 商业与储蓄银行 57,271.8 BNPP.PA \ \ \
49 Vodafone 沃达丰 英国 电信 56,844.5 VOD.L \ \ \
50 Cardinal Health 卡地纳健康 美国 保健品批发 56,829.5 CAH 收入 报表 现金流
前200名看下面这个网址的列表更清楚:
http://transer.bokee.com/2912424.html
参考资料:行者的驿站 http://transer.bokee.com/2912424.html
㈢ 麦肯锡 中国寿险行业分析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摘自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积极发展寿险行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政府应该明确今后10~15年寿险行业的发展目标,包括从宏观上充分发挥寿险行业对社会的保障功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更趋合理等。具体目标的设定可以体现为人均净保费、保险类产品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城镇及农村人口的寿险覆盖率、寿险公司所持资产同其他金融机构所持资产的相对比重等。
在明确行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考虑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以促进寿险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市场
要想充分挖掘寿险业的潜力,中国政府首先应该考虑对消费者开展普及性教育,让人们了解寿险产品有何价值和作用、如何使用。毫无疑问,包括电视和报纸在内的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中国政府在引导和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消费者教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的社保机构还应该尝试与个人直接进行沟通,具体方式可以是向个人寄送年度个人社保状况通知,该通知需阐述个人的社保福利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并且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告知寿险产品如何能够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同消费群的需求截然不同,因此教育中国消费者的方法应该有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在城市地区,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应该是向有购买力的大众消费者沟通寿险的价值和用途。在大众消费者内部,又应该进一步做到有针对性,例如重点针对中老年消费者的医疗及退休养老方面的需求、年轻人的保障性需求、广大民工的意外保障和工伤保障需求等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农村地区,由于寿险的渗透率较低,人们往往连寿险的基本功能都不了解,因此跟城市地区相比,政府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开展宣传工作。政府可以考虑在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首先教育那些最有可能购买寿险产品的消费者,包括那些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村消费者、失地农民以及乡镇企业的农民等。此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通过正规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
拓展寿险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
中国政府应当寻找有效途径,鼓励寿险公司将业务拓展到农村及落后地区。拓展寿险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并不是指专门服务于农村的贫困人口。事实上,纵观全球100多年的商业寿险历史,无论在城乡,商业寿险公司还从没有在服务最低收入的10%~20%的人群中有过成功的记录。因此,在农村及落后地区拓展寿险的覆盖面主要是指在这一独特市场上挖掘那些力所能及购买商业寿险的消费者的潜力。
传统的商业寿险分销渠道在拓展农村及落后地区业务方面面临很多挑战,代理人分销渠道成本、保单维护和服务成本过高,保险公司难以盈利,因而制约了保险公司拓展农村业务的积极性。发展农村业务,需要更具有创新性,而政府的有效推动也是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
从国外的案例来看,在农村地区发展寿险业务的模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通过监管政策强制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业务、利用非政府组织覆盖农村寿险市场以及建立创新的企业合作业务模式等。在这方面,印度和菲律宾的实践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
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一方面,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而言还会新增加合规监控成本。从确保寿险行业健康发展和保险公司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些额外的成本是不应该强加给保险公司的。而且,仅靠保险公司单一商业化模式运作来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是远远不够而且很难持久的。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更多的创新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各级农村机构和人员帮助推介寿险产品以降低寿险在农村地区销售的渠道成本、减免农村保险业务的税收负担、帮助农民分担部分保费等各种方式推动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各商业保险公司也应该积极创新,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保险产品、确定适当的目标客户群和价值定位,尝试建立一个有效、盈利的农村业务模式,从而转变寿险企业的思想观念,从过去单纯履行在农村地区的寿险义务转变为将农村视作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技能帮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参与管理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等。
加强监管者的力量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当局对于寿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保险监管当局通过认真有效的监管,将有能力确保各个保险服务提供商拥有雄厚的实力,并将保险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和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险企业破产不仅会使大众丧失对该行业的信心,而且由于个人的退休资金储备减损,社会和政府的负担也会加重。同样,加强监管力度还有利于打击不合理、不合法的保险销售活动,而正是这类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有效的监管对于经营良好的保险公司来说大有裨益,因为它能帮助维护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并有利于创造一个适合优秀保险公司充分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机构,保监会的首要工作是监督寿险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将财力最薄弱、风险最高的保险企业“隔离”起来。其次,保监会还需要加强对产品设计的监管,杜绝过高的收益承诺、不合理的定价和无法兑现的预期回报承诺,并消除让客户费解或对客户不利的保险合同。第三,保监会应提高分销质量,鼓励渠道多元化。事实证明,独立代理人和保险中介机构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准。第四,保监会还应该有效监管某些特定渠道授权销售的产品类型。另外,还应大力倡导行业最佳典范,推动国内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公司竞争,而外国保险公司往往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资产管理、销售和营销、核保等方面具备扎实的技能。此外,随着监管水平的提高,保监会可以根据不同保险公司的技能水平采用基于风险和能力的、更灵活的监管方式。
中国的金融服务企业(如中信和平安)正逐步扩大其业务领域,金融产品也在逐步走向整合,要管理好不断整合的金融市场和规模庞大的金融企业,需要各金融行业的监管者更好地协调工作。随着这些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加上各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比较相似,中国政府应鼓励证券、银行和保险行业的监管者相互协调,在必要时实施跨行业监管措施。可喜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通过“联席会议”的机制来实现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之间的协调。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类似的合作还将越来越紧密。
保险监管者和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也是促进寿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和加强作用,光靠保监会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如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间的协调和共同推动。例如,目前保险法规定商业保险公司不能介入社会保险,因此就连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也缺少法律依据。另外,政府为低保人群提供资助购买商业保险又违反了国家对救助资金无需课税、不能营利的要求。因此,只有在政府及国家各有关部门在就商业保险的作用达成一致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新的模式,促进商业寿险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创造商业机遇,放宽投资限制
中国政府应当为国内寿险业创造更多的商业和投资机会。例如,中国可以从社会养老保险金开始入手,放宽相关监管规定,允许大众用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购买年金产品,从而为寿险行业创造更大的市场机会。
同时,在政府的许可下,保险企业应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展投资活动,从而实现更丰厚的回报。如此一来,保险企业就能为投保人提供更高的收益以及更好的退休资金积累,从而更好地填补政府社保体制的资金缺口。
为了刺激保险企业在国内进行投资,中国政府必须考虑放宽对保险企业投资领域、投资产品等方面的限制。首先,中国政府应鼓励寿险企业投资于中国最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这类项目完全符合保险基金做长线投资、追求资金安全稳定的要求。此外,政府还应发行中长期债券,因为对于保险企业而言,中长期政府债券是相当不错的投资产品,有助于保险企业有效管理长期资产负债匹配,并反过来促进保险企业进一步发展长期业务。
此外,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放开相关规定,允许保险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中国可以考虑“分两步走”的方法:首先,允许国内保险企业利用其外汇资金购买在境外上市的其他公司的股票,然后允许这些企业做有针对性的境外投资。但是在放开之前,中国政府应确保国内保险企业的投资技能和风险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
㈣ 请简单介绍一下郭士纳
1942年3月,出生于纽约市长岛。
1963年,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获得工程技术学士学位。
学生时代的郭士纳,非常聪明、诚实,人缘不错,但率直的个性也十分明显。他不能容忍在他看来是愚蠢的人或事。如果有人显示出缺陷和不足,他就会直截了当地 告诉对方“这是愚蠢的”。如果别人在做一个在他看来有点愚蠢的陈述时,他往往不会以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别人停止陈述。
1965年,郭士纳获得哈佛商学院的MBA学位,随即加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凭借他的聪明才智,郭士纳在麦肯锡创造了奇迹:28岁成为麦肯锡最年轻的合伙人,33岁成为麦肯锡最年轻的总监。
1978年,郭士纳出任美国运通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载,后来成为替运通建立“美国运通信用卡”商誉的功臣之一。然而,在1981年美国运通并购了谢尔森公司后,他原本有望成为运通总裁罗宾逊的接班人,然而却被谢尔森公司首席执行官斯坦福·威尔捷足先登,登上总裁宝座。
1987年,郭士纳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他曾将绣球抛向当时正招募首席执行官的联合航空公司,但由于当时联合航空公司正陷于劳资纠纷当中,而公司高层的某些人则认为郭士纳不适合担任此职,郭士纳与联合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失之交臂。
1993年4月1日,郭士纳由美国最大的食品烟草公司老板转变成为IBM董事长兼CEO,受命于危难以弥补其前任给IBM留下的空前的亏损记录。郭士纳以务实的态度,半年内果断裁人45万,彻底摧毁旧有生产模式,开始削减成本,调整结构。重振大型机业务,拓展服务业范围,并带领IBM重新向PC市场发动攻 击。
1994年底,IBM获得了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赢利30亿美元。
1995年6月,郭士纳最终以35亿美元购并Lotus公司,成为软件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开始向软件市场发动总攻,并一举拿下企业网络市场。
1995年,IBM营收突破了700亿美元大关。IBM的大型机业务也复活了。
1996年11月15日,IBM股票升到145美元,达到了9年来的最高点。
郭士纳为IBM带来了滚滚利润,也为他自己挣得了不菲的收入。1996年他已获得了82.5万股期权,账面价值6900万。1997年3月,董事会同意再给他增加30万股期权,希望他再干一个任期,直到2002年。为此公司将另加200万股票认购权。如果IBM股票能保持10%的增势,那这批股票将值3.3 亿美元。
㈤ 100分!急求金融危机的表现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金融危机积淀久,它启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我们要一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办好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化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之良策。
5.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于中国影响,国家外汇储备部分损失了,出口困难了,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消费减少,市场萧条.严重时会引起政局不稳定. 比起欧洲国家(如美国底特律汽车城已经是萧条得很了),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中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有一定的割裂,我国人民币实施资本项下的严格管理,国际游资冲击不大,现在美国已有70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同时,国家也在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0000亿拉动内需等措施,现在又进行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如果各项宏观经济措施实施有效,对于中国也就1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