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中国股票市场噪声交易行为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噪声交易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 2021-10-12 03:55:23

① 经济学中的噪声关系是什么意识

近几年中,无论在金融学的专业文献,还是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噪声”和“噪声交易者”这两个新名词频繁出现。但噪声在经济学中仍然是一个“黑箱”,到底是什么噪声、噪声与信息的关系、噪声如何影响金融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等等问题都没有被深入、明确地讨论过。而为了从更加现实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场的内在运行机制,这些问题都是极为重要的。从理论上看,跨学科地考察噪声在金融市场中的演化不但可以结合进化博弈论和行为金融学两个前沿学科各自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弥补目前这两个领域上各自的不足,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从实用价值上看,引入噪声和噪声交易者可以解释一些经典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异常现象,加深对现实金融市场运作方式的理解。受客观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的制约,“外生的”中国证券市场其信息结构与发达国家成熟资本市场的信息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如果能够成功测量出中国市场上的噪声程度来刻画信息结构,分析噪声在中国市场上股票价格形成和波动中的作用,则这个研究无论在思想上或技术上,都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这个项目主要的创新点和难点包括:(一)对噪声过程性质和规律的深入研究。目前为止对金融市场上的噪声和噪声交易者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更谈不上深入讨论它们的性质和动态变化过程。这个项目的研究将结合多个学科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填补这一理论领域的空白。(二)结合信息不完美和有限理性讨论投资者行为。信息不完美和有限理性是现实世界中同时存在的客观事实,目前对投资者行为的讨论却往往只考虑其中一个方面,而且主要集中在讨论信息不完美情况下的均衡行为。结合两者可以保证讨论更加贴近于现实;(三)对中国证券市场噪声情况的实证检验。

② 噪声交易理论的噪声交易理论的启示

金融噪声交易理论比较好的解释了金融市场交易中的非理性行为。噪声交易普遍存在所造成的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及其严重后果对金融市场监管当局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提出了挑战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制定投资策略时需要把噪声交易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金融市场噪声交易理论从市场监管和投资策略两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1、噪声交易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启示。
既然信息的高成本与不对称是产生 噪声”的根源,监管的方向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信息成本与信息的不对称性。鉴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典型的新兴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标准不清晰,产生信息的不合理配置的可能更大也更严重。因此,可以对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完善,并制定措施保证其得到严格执行:对投资大户.机构投资者以及接近内幕消息的人士获取内幕消息进行监管和惩罚,提高其获得信息的成本和事后受惩罚的概率,从而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强对证券投资机构,市场评论者,市场中介机构以及市场调查等机构对信息加工处理与公布质量的要求及其责任的承担。
2、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投资者的启示。
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由散户博弈时代向机构博弈时代过渡。在这个过程没有完成以前,市场上短期交易仍然十分普遍,投资者仍热衷于获得市场的各种小道消息。这种环境下,噪声交易的大量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持续时间,涉及范围及价格波动幅度上都要比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可以从我国A股市场上极高的换手率和狂炒ST.PT股票得到证明。持续的噪声交易使金融资产价格不断偏离其基本价值.理性投资者不能通过其对基本价值的认识利用这种偏离套利,因为价格的偏离可能在理性投资者买入或卖出后继续沿同一个方向运动,而不是相反。噪声交易理论告诉每一个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的理性交易者,获利的最好办法是预期噪声交易者对噪声的反应程度,于噪声交易开始不久后介入赚取价差。

③ 求北大硕士论文:何银深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正反馈交易研究》、郑青松的《股市中的正反馈交易行为研究》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④ IPO抑价现象及其解释

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现象是指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后(一般指第一天)的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了巨额的价差,导致首次公开发行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我国IPO抑价发行原因:
1.流通股比例低 有关实证研究表明.新股抑价与流通股比例成负相关关系.流通股在企业所有股票中所占比例越大.IPO抑价程度越低流通股比例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影响新股上市抑价程度:一是流通股比例低,即投资者持股比例小.难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自己的权利,也难以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在二级市场上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需要较高的发行抑价来补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流通股比例很小的话,容易引起市场的操纵行为发生.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客观上迫使中小投资者以投机为目的参与市场交易.增加了股票抑价程度
2.新股发行存在体制缺陷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成立时间比较短.发展也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股市仍是一个弱势有效市场 自2001年3月起.新股发行将取消沿用了十年的审批制,实施核准制。核准制对监管机构、券商、上市公司等的规范运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的审批制相比.核准制的行政色彩要少一些 但是核准制在实质上仍是批准制的一种.仍然需要管理层又“核”又“准”.与先进的注册制还有很大的差距。体制缺陷造成了证券市场严重的供求矛盾,引起TiPO严重抑价现象
3.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市场投机气氛较浓。 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场定价率更高.价格更趋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更少.波幅更小。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结构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为辅。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3统计.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总数~16017.84万户(包括A股、B股和基金账户).其中个人投资者15962.49万户,占99.65%,机构者55-35万户.仅0.35%。由于投资知识结构以及投资理念的差异.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投资心理不成熟.投机心理较重.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我国股市的换手率过高.意味着市场中非理性成分占上风、投机气氛较浓。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首日换手率为8.2%,而我国中小企业板的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平均约为33.32%。 2006年6月19日.全流通首只新股“中工国际”在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后.最高涨幅达576%.换手率高达75.24%。新股发行过程中如此高的换手率.说明市场中过度投机行为严重.一级市场的投资者目的在于谋取短期回报,而不是长期投资。

⑤ 金融市场中噪音理论产生的原因

1999-03-03 作者:高扬 来源:北京商学院
金融资产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根源来自于对现实物质生产的需求,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实物资产的投资。金融资产作为一种权利(债权、所有权)凭证,却脱离了实物资产而在金融市场中作为一种商品由众多的投资者来交易。金融资产的这种虚拟性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因其电子虚拟化的交易方式和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的存在而更加突出。尽管金融资产在形式上逐渐脱离了与实物资产的联系,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却是不能忽视的,即金融资产的价值实质上是由与之相关的实物资产等基本因素决定的。金融资产价值本质也就体现出它与实物资产最根本的联系,也只有如此,资源才能在这一价值的引导下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值是由众多交易者的交易行为表现出来的。交易者根据各自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预测而进行交易,其价格是众多交易者收集信息所反映的结果。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经济现实中,信息是纷乱的、复杂的,信息的收集也是要花费成本的。同时,不同交易者收集、分析信息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交易者占有的信息也是不完全对称的。在这一前提下,交易形成的价格是不充分、不完全的,与金融资产的价值存在着偏差,由此产生了以研究这一偏差的理论—“噪声”理论。
金融市场噪声可以表述为:资产价格偏离资产均衡价值的状态。噪声理论就是研究“噪声”产生的原因与表现。噪声理论立足于金融市场上交易者的现实情况,通过对价格异常变化的分析、研究以及数理模型的推导,论证了金融市场上的“噪声”。“噪声”理论共同的基本前提包括两个方面:
1?噪声交易者是长期存在着的。布莱克将噪声交易者定义为:把“噪声”视为真正的信息而进行交易的人。在噪声理论研究者中,噪声交易者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
(1)错误地认为他们掌握了有关风险资产未来价格的特殊信息,这些信息噪声可能来自于技术分析师、股票经纪人或者经济顾问的一些虚假信息;
(2 )对未来价格表现出来的过分主观的错误看法;
(3)对选择证券组合依据一种不正确的理念等等。
尽管行为表现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即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对未来价格的判断是错误的,与之相对的则是信息相对完全的理性的交易者。噪声交易者的存在,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并且,由于交易者之间始终存在着收集信息的差异、信息成本差异以及投资理念上的差异,使得噪声交易者始终作为交易者的一部分而存在于金融市场中。
2?投资者中存在着短期交易者。他们出于消费需求或调整投资组合的需要而进行持仓期较短的交易。
在以上两个前提存在的情况下,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交易者在这一环境下的行为特征以及所带来的价格上的“噪声”。
一、理性泡沫理论——对理性套利者行为影响

德朗等在1990年发表的名为《金融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风险》的论文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该模型假设存在两种交易者:噪声交易者和理性套利者。对于理性套利者来说,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有基础性风险,而且还有噪声交易者自身创造的风险。例如:当噪声交易者今天对某一资产持悲观态度时,则会使价格下跌,套利者此时进行交易是因为他认为价格在不久就会恢复。如果噪声交易者的看法并未扭转并更加悲观时,对于短期套利者来说,就可能使他遭受损失。
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套利者与噪声交易者对抗力量削弱,从而使噪声交易者“创造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由于噪声交易者收益高,因此可能有部分理性套利者转为噪声交易者。从长期来看,噪声交易者主导了整个市场,从而使市场效率消失。对于专业套利者来说,他们的行为可能受此影响,不再是对基本面的套利,而是对噪声交易者的反映,他们花费资源去检验、预测噪声交易者的行为,从而与之对抗,由此所获的私人回报可能超过社会平均收益。
这一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证券、期货、外汇市场中的价格异常现象,及其价格过分波动、股票市场价格的反弹、资本价值的高估及限额共同基金的低估等等。这一理论与弗里德曼和法马(Fama)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们认为噪声交易者不是资产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因为非理性的噪声交易者会遇到理性套利者的反击,在对抗过程中会使价格趋向于基础价值。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对资产价值判断完全错误并影响价格的人遭到损失,套利者会从中受益,最终噪声交易者会从市场上消失,因此他们不会过多地影响价格,即使会,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二、信息聚集理论——对搜寻信息者行为的研究

弗鲁特等人在1992年阐述了信息聚集这一理论。在他们的模型中,交易者分为三种:长期交易者、短期交易者、流动交易者(即噪声交易者)。
假设存在a、b两个与基础资产有关的信息,交易者只能无成本的获取其中之一而不能同时占有(信息是有成本的)。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依赖于相同信息a交易的人越多,就会减少利用该信息的投资者的效用。这种负的信息溢出效应符合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
但是,当投资者是短期交易者时,信息的溢出效应可能为正,即越多的投资者集中于某一个信息(如a),投资者从中获利就越多。在这种情况下,a信息就渐渐融入到价格中,而b信息则未充分反映到价格上,从而降低信息效率,使价格存在噪声。该模型进一步放宽了a、b是与基础资产价值有关的假设,即当存在与基础资产价值无关的信息c时,研究c的投资者越多,也同样会使交易者获利更多。
例如,以技术分析为依据的交易者,他们交易所依据的并非是与资产价值相关的信息,而是价格、交易量变化的图表,当越来越多交易者采用图表分析法,分析得出相似的结论时,他就从中获利,从而促使更多的交易者去研究它,尽管它是与基础价值完全不相关的。在这个模型中,正的信息溢出效应导致投机者倾向于忽视与基本面有关的信息,“聚集”在某一信息上,而忽视其他信息。这种正的信息溢出效应使专业投资者在收集分析信息时,关注的不是自己认为重要

⑥ 行为分析运用在中国股市中会怎样呢

行为分析是技术分析的根本依据,脱离了行为分析,技术分析将变得空乏失去支撑,中国股市有庞大的散户群,他们总是要依赖技术分析的理论方法,而这些方法也就这样去影响着他们的预期、目标,而机构、大额投资者正是利用了这些预期,获得他们的财富。大量的散户股民沉迷于缺口、均线、压力支撑,忽视了这些表象背后行为的真相,成为被大额交易者宰杀的羔羊。尝试使用行为分析理论去看待股市,你将离大额交易者更近。
客观地说,目前行为分析的方法理论,对于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给出十分准确的答案,但至少已体现出比广大股民接受的技术分析、价值投资分析更能在中国市场立足。前者过于数字化公式化,对于庄家操盘手横行的中国股市实在没有多少借鉴意义;后者在财务报表业绩数据不断渗假的现实情况下,更没有丝毫借鉴意义,掌握核心内幕真实数据的人少之又少。行为分析方法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潜力是无穷尽的,需要做的只是对情绪数据的量及准确性,市场利益格局把握不断精细化,数据越趋向于完整精细,越能反映股票市场的真实情况。而技术指标公式即使再如何完善,也依然是死的数学公式,普通股民再努力,也不可能拿到真实的财务数据。行为分析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此。

⑦ 股指期货推出一年以来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 股指期货作用于股市,可以影响股市短期走势,但不能决定股市中长期方向,股市中长期走势始终都是以宏观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决定的,只有国民经济不断走强,股市才可能真正走强,其他任何的短期题材与消息,都只能对股市形成局部影响或短期影响,包括股指期货在内。首先,对于股指期的实质必须有清晰的认识。股指期货是一款基于股市的金融衍生产品,是建立在股市基础之上的,与股市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与股票是有本质区别的。股指期货是一种合约,自身是没有价值的,合约一到期,其使命也就结束了,而形式上它之所以有价格,那是对应沪深300股票指数的价格,在各方的“博弈”之下,形成的一个“虚拟”价格,而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价格,因为,“沪深300指数”本身就是一组“数”,数字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没有价值的价格,实质上就是人们头脑中的一个“概念”,打个比方吧,大家都有照镜子的经验吧,股指期货指数与沪深300股票指数就是镜子中的“影像”,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实物,在这一系列联系之中,那个“实实在在”的实物就是“沪深300股票指数对应的那300支股票的全部股票”,这个是真的有价格的,因为那300支股票的价值就是“300支股票的全部股票”,假如你拥有这些“全部股票”的话,那么,无疑,你将是这个世界上古今中外任何时代、何何地方“绝对”的“首富”,因为,那代表着你拥有中国效益最好的300家企业,其价值不菲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股指期货指数,是一组“数据”,其价格与价值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股票却是实实在在有价格和价值的,其所代表的价格与价值就是上市企业的“全部财富”。当然,这个“全部财富”指的是“普通股”股东权益的“全部”,而不包括优先股与“债权”的资产部分,这是另外一个论题,在此不予多述。我在上一小段中所要讲的“实质”区别其实是这样的,由于股票是有价值的,因而股票的价格最终仍然是由这一“价值”决定的,这符合一般商品价值与价格的经济规律,符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格始终围绕价值呈现波浪起伏变化,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实质,因此,股票的价值取决于上市公司创造财富的能力,而股票的价格则是短、中、长期各种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结果,股票的价格可以因为“股市本身的运行状态”而产生与价值不相符的“价位”,但是,其基本走势却一定是受“价值”决定的,即受“创造利润”与“社会贡献”、“历史使命”等决定的,而不是其他,而股指期货呢,正是“股市运行轨迹”的另一种“再现”,只不过,由于法律法规的因素,对入场门槛进行了限制和入场者可以利用“杠杆”的原因,才使股指期货市场更加的高深莫测、剧烈波动,如果用战略战术理论来形容股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话,那么,股市无疑就是战略方向的长远规划,而股指期货市场则无疑是具体战役的决斗,是风火硝烟、刺刀见红的过程,这里再一次论证了股市与股指期市的辩证关系,股市决定了中长期方向,而股指期市反作用于股市,起到缩短和延长短期波动的作用,至于股指期市是到底是怎样发挥这一作用的,这就是我前面所指的实质之所在了,股指期市通过对沪深300指数未来走势的看法不同,从而形成“博弈”,形成期指的上下“剧烈”波动,请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正是这个“剧烈”,道出了股指期货的实质,股市是基于宏观经济的走势而向前运行,而股指期指是基于股市的运行状况进行“资本”的拼杀,股市里的一点小小的波动,在股指期市里可以造成“天翻地覆”的动荡,很多时候,都给人一种趋势将要转变的“意象”,不过,也仅仅只是一种意象而矣,并不是真的会“转变”,但正是这种“多变性”,更加增添了股市“模棱两可”、“是是而非”、“神秘莫测”的韵味,或者是“魔咒”,这也是股指期市反作用于股市的一种情况,再用一句话来概括,股市是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现”,而股指期市是金融资本“博弈”的“展现”,是不管经济发展好与坏,都可以“生财”的“道具”,哪怕经济倒退十年,所有股票再次缩水两倍,所有的股票投资者都成为“输家”,而在股指期货市场里,只要你“买对了方向”,那么,你还可以成为“赢家”,这便是股市与股指期市的实质区别之所在。这里似乎只是一句话,当然,这一段话也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明确了“实质”的所指到底是什么,隐约中,我用了一个很意思的词,那就是博弈,股票可以投资,但股指期货则只能是“博弈”,请大家斟酌。
其次,搞清楚股指期货是怎样“反作用”于股市的。股指期货是股市的一种金融衍生品,是建立在股市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但是,股指期货到底是怎样反作用于股市的,大部分的人们却不甚明了,至少,在我国、在股指期市推出刚好一年的现阶段,是这样的,当然,当思考这个问题的人们越来越多时,逐渐地,“问题”可能会不再成为问题,不过,现在仍然是一个值得大家“搞清”的问题。股指期市的基本走势决定于股市,因为,股指期市自己是没有方向的,它的方向源自于股市,但是,由于股指期市的特殊因素(比如,股指期市的参与者都是真正的大老板或者“武(股)林高手”,股指期货的标的对象是股市中效益最佳的300支股票,股指期市开盘早于股市,收盘晚于股市等等),使股指期市短期走势有提前股市“进程”的情况,因而,有引领股市短期走势的“态势”,特别是大盘风向处于或临近变盘的阶段,更显出股指期市的这种“引领”效应。股指期市加剧了股市上下波动的“幅度”,延长了“即定趋势”的“波长”,因而形成单日内上下震荡大起大落、在波段走势上推高上涨高度、加深下跌力度、延长盘整及涨跌周期时间的特征,使股市呈现出与未推出股指期货前“不太一致的走势特征”,比如,按经验或者相关股市“法则”,本该涨到位了的,出现“涨后再涨”的情况,本该跌到位了的,出现“跌后再跌”的情况,而盘整周期的延长,更是表现得相当明显,使一个完整的股票波段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用一句股市行话来说,就是“助涨助跌”,但我理解的这种“股指期货现象”,却不仅止于助涨助跌。第三,股指期货推出一年以来,带给了股市哪些重要影响。2010年4月19日,我国正式推出股指期货这一金融衍生品,伴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先后推出,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愈趋成熟,向与国际运行了一两百年的成熟市场接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我国金融、证券业向前展的又一坐“里程碑”。股指期货是个新事物,从国家到个人投资者,都没有成功运作的亲身经验,需要接受新形势下新的洗礼,因而,市场主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便充分学习、利用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A股市场进行了一次“现形教育”,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那可谓是“血的教训”,因为,2010年4月19日之后,随着我国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便吹响了新一轮大跌、深跌、狂跌的号角,使人们来不及“闪躲”,便被一剑刺中了心脏,虽没有到达“一剑锁喉”的地步,但已然是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了。这便是股指期货从推出那日起便“反作用”于股市的“罪证”,当然,事后许多专家、学者仍然在研究这一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声音莫过于——此轮下跌的“罪魁祸首”其实并不是股指期货,而是股市自身确实有下跌的需求,只不过,适逢股指期货的推出,人们便把所有责任都推在了“股指期货”的身上而已。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早在2010年初,国家便开始加大对房市、楼市炒作的“打压”力度,先后发出多道“金牌令剑”,但是楼价、房价依然高企,股价也仍然“我行我素”,表现了相当的抗跌性,更有著名基金经理王亚伟先生的极力“做多”,让许多人对未来、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充满了幻想,正是这种“市场大部分人充满幻想”的理由,让主力庄家找到了“冤大头”,从而开启新一轮“筹码的兑换”,因此,现在可以明白,依据股市自身运行的“法则”,确实已到了“满城尽戴黄金甲”、“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地步,而真真不是股指期货“惹的祸”。但在我们看来,这也并不能成为“股指期货”推卸责任的充分理由,因为,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就算是被主力庄家利用,也改变不了“随着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便开启了新一轮下跌之旅”的事实,因而,股指期货对于此轮股市的走势形成了“事实的影响”,这便是“反作用”。2010年5月,在股指期货4月合约到期交割日,股市出现“期指交割日效应”,造成当日股市大跌。这又是股指期货“反作用”于股市的“又一罪证”。2010年6月后,股指期货“交割日效应”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作为一款股市衍生品,回归了正常的“股市因子”功能。在日常的看盘中,应当重视股指期货作为影响股市短期走势这一“重要因子”的作用,特别是股市风向有可能出现“转变”之时,更要注重对股指期货及沪深300指数走势的关注。当然,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反作用也并不是全部都是负面的,前面说过,股指期货具有助涨助跌的功效,因而,自2010年7月2日大盘见底后,开启新一轮上涨走势以来,在2010年底能到达3000点之上的高位,这里面便应该给股指期货也记上一功,而在2010年5月至6月、8月至9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这几个阶段的较长时期的横盘,也应算上股指期货的“一笔”,至于这个“一笔”,应当是“一笔功”还是“一笔过”,那就要因人而议了,因为,有些人在横盘市中赚了钱,而有些人在横盘市却不赚钱、甚至亏了钱,但不管怎么样,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都应当算上股指期货的“一笔”,因为,有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每一次的横盘,都显得那么“矜持”,请注意我这里的用词,“矜持”而不只是“持久”,是另有一层意思在其中的,这里不多说,我的意思就是,这些个助涨助跌,亦或“矜持”,都有股指期货的——反作用。以上便是股指期货在推出之后给股市形成影响的一个“梗概”,当然,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只能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了,内中更有丰富的“血肉”,仍有待于诸友体会!最后,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便是——股指期货是一款金融衍生产品,源于股市,却与股市有着本质的区别,建立在股市基础之上,对股市形成反作用,特别是对股市短期走势,更具有“引领功效”! 备注:本人在此交流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朋友交朋友、谈体会、共学习、促进步,如果大家能在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那便是我之初衷了,如果你体会了,那我上面的话,便自然也是你的了!

⑧ 噪声交易者的削弱影响

噪音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中长期生存既得到了理论上的证明,也是现实中各国证券市场都普遍实际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将对证券市场的稳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我国的股票市场兼有新兴和转轨两大特征,噪音交易者的影响就更为严重。要削弱这种影响,股票市场改革需要做到:
第一,培育理性市场主体,包括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第二,纠正股票市场信息垄断、竞争无序、运行机制不规范等结构性缺陷;
第三,建立和完善股票市场发行制度、国有股制度、卖空制度、市场分割制度、不完全退市制度、市场开放制度等制度性缺陷;
第四,规范政府监管行为,从政府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查询系统

是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发的CSMAR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

⑩ 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流动性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的股票大多数是国有控股公司,里面有一大部分是国有股,国有股份在通常情况下是不流通的.

热点内容
股票软件查历史持仓 发布:2025-02-02 09:47:03 浏览:116
参加期货考试需要准备什么 发布:2025-02-02 09:44:40 浏览:814
会通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发布:2025-02-02 09:44:38 浏览:885
国家央行降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发布:2025-02-02 09:39:02 浏览:427
汽车芯片基金哪个值得买 发布:2025-02-02 09:38:27 浏览:981
为什么炒股不如投资指数基金 发布:2025-02-02 09:34:10 浏览:657
股权回购和交割各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2-02 09:29:15 浏览:486
股权众筹有什么坑 发布:2025-02-02 09:29:08 浏览:593
5月3日涨停股票 发布:2025-02-02 09:24:01 浏览:412
炒股软件如何提升盈利 发布:2025-02-02 08:20:24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