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值对应哪个比较合理
㈠ 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多少是合理的
巴菲特提出一个判断市场估值高低的原则:市场总市值与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场投资机会和风险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在70%~80%之间,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由于美国和英国大量的国外上市企业,他们股票总市值占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属于高位区域。所以当比率在70%~80%之间,就是低谷区域了。大致相当于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们3000点的位置,大概这个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不仅没国外企业,国内的许多优秀企业都跑到国外上市去了。2000年这个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时候这个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时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时候,比值又变成110%。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国家核心的企业多数已经上市了在这几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对比来看,最高值与最低值应该在0.4-0.5的样子,考虑到从前两年开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们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论,在中国的具体情况这个比值应该是45%~60%之间,取中位数,同样也是对比美国,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样子吧。对应的点位是2400点的位置。
㈡ 打新股配多少市值比较合适
打新股配多少市值比较合适,要看你个人资金多少。如果资金多,沪深两市各配置20万以上即可。如果资金少,就优先配置深市的市值,因为深市的新股更多一点,而且上市后的表现也好一些。
㈢ 如何判断一只股票的市值是否合理
我们知道,股票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任何一个成交价格都是市场均衡价格,都是买卖双方真实意愿的反映,不存在非意愿的价格行为。也就是说,只要有成交价,说明买卖双方达到了暂时的均衡,这时的成交价就是当时市况下股票价值的真实反映。所以,只要市场信息充分,市场就不可能存在被低估的股票,只存在没有被挖掘的股票。随着市场热点的不断转换,一些股票逐步被市场认同,股价节节攀升,而另一些已涨高的股票则逐步盘落。由此可见,市场信息充分是股票价格是否被低估的充分条件,股票价格被低估是市场信息不充分造成的。从这一点而言,投资者要想找到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就必须掌握没有被市场充分了解的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一般的投资者所能实现的,这不仅需要比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与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就是股票的估价问题。我们认为,股票的价值不仅仅是业绩的反映,而是市场态势即市场热点、公司基本面、股本结构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函数。同一只股票在不同市况下其价值是不一样的,不同股票由于股本结构不同,其价值就存在差异,小盘股通常比大盘股定价要高,ST股票比绩优股定价要高也并不奇怪。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股票价值的衡量标准应该是一个动态标准,随股票市场的变化而不断修整,所以,将一个不变的标准,如现金流量估价模型、未来收益贴现模型等,去衡量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和股价,显然有点不科学。 许多投资者都有过这样的投资经历:在买卖股票前总要看看它的业绩情况如何,市盈率是否偏高,股价下跌空间有多大,将此作为入市的标准,实际上,这是明显错误的,这种方式也决非价值型投资。因为电脑上的所有资料都是公开的,公开的信息必然早已反映在它的股价上,也就是说,过去的信息已被市场消化,如果再将它作为未来的评判标准,必然会差之千里。有些投资者甚至自欺欺人,提出什么“投资眼光进,投机眼光出”,他这里所讲“投资眼光进”就是根据股票的基本面、市盈率作出一个基本判断,认为目前股价低于他的估价就买进,由于他的估价标准是一种静态标准,用这种静态标准去判定动态股价,就不可能得出合理的股票价值,所以他也不可能买到真正的便宜货。即使他买到的股票涨了也只能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通常情况是,买了之后瘟着不动的情况比较多。 巴菲特可以说价值型投资的鼻祖,他的投资经验可用三句话概括:眼光要准、下手要狠、要有耐心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价值型股票的投资价值是靠等待的时间来换取的。从我国股市的实际情况看,价值型股票的表现机会相对比较少,这要求这种类型的投资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心,长期持有,等待几年中偶尔出现的一二次机会,否则就难以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 在价值型投资中,我们需要指出一个典型的错误,即把市盈率作为选股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年来,无论是证券分析师,还是投资者都一直认为,当一只股票市盈率低时,就考虑买入;当市盈率高时就考虑卖出。市盈率真的那么重要吗?然而事实是,那些有杰出表现的股票,其行情的开始并不因为市盈率低,而后来其高不可攀的市盈率也并没有让其股价下落。对于这些股票,其行情的发动并非与市盈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欧奈尔通过对美国历史上众多明星股的分析,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股票的买入点和卖出点与其市盈率关系甚微,低市盈率不能成为股价发动的主要动力。我国股市的表现也存在类似之处。 对成长型股票而言,盈利增长率对股价上涨的促进作用远远超过市盈率。在1953年至1985年的30多年间,美国市场上表现出色的股票,其在股价上涨之前的平均市盈率为20倍,都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我国股市比较典型的高成长股,如清华同方、东大阿派、中兴通讯等股票,其启动前的市盈率一般在40~50倍,远远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但他们的涨幅从来没有因为高市盈率而受到限制,相反,每次牛市都是它们率先冲在前而。 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正如欧奈尔所说:市盈率为10倍的股票就值10倍于其收益的价钱。实际上,任何便宜的股票都自有它的道理,市盈率只有20倍的股票它同样也可以跌到10倍,不要因为它市盈率低而买入它。 在牛市中,应以盈利性为第一原则,首选跑得快的股票,而不是选低市盈率股票,相对而言,高市盈率股票比低市盈率股票跑得快。投资者应买高市盈率股票。
㈣ 判断一只股票的市值是否合理的方法,都有什么
股票本质上是一种凭证,是一种权利。股票的价值可以用货币的形式来衡量这一索取权的价值。
在具体判断一只股票的价值时,要先搞清应从哪个角度来进行计算,因为在不同的角度看股票有不同的价值。比如股票可以有面值、净值、清算价值、内在价值等就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了。
通过我们的预期模型获得的估值也只能是个投资参考而已。当然进行估算下肯定要比不估算要好,至少不会错得离谱。其它的常用股票内在价值估算法还有市盈率法、自由现金流贴现法等但都远不如上面的股利贴现法简单实在。
㈤ 股票市值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市值大公司是有实力的,市值大票多,庄家拉升难,爆涨机率少,但有实力股比较稳,所以不能说好不好
㈥ 股票里是通过什么来看他市值对应其股价高底
你的问题好模糊...市值大小等于股本总数和股价之乘积。
在看盘软件里,最右侧 就可以看到。实在不行,就按F10...
㈦ 估值怎么计算对应的股价是合理的
股票估值计算方法一:PE估值法
PE估值法是指市盈率进行估值。它是指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
计算公式就是:pe=price/EPS,这种方法适用于非中期性的稳定盈利企业。
股票估值计算方法二:PEG估值法
计算公式为:PEG=PE/G,其中,G是Growth净利润的成长率
PEG估值法适用于IT等成长性较高的企业,并不适用成熟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的成长率可以以税前利润的成长率/营业利益的成长率/营收的成长率替代
股票估值计算方法三:PB估值法
计算公式为:市净率PB=Price/Book,这指标相对是粗糙的,它适用于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以及ST、PT绩差及重组型公司。如果是设计到国有法人股,那么就需要对这个指标进行考虑了。
股票估值计算方法四:PS估值法
计算公式:PS(价格营收比)=总市值/营业收入=(股价*总股数)/营业收入,这种估值法会随着公司营业收入规模扩大而下降,而营收规模较大的公司PS较低,所以该指标使用的范围是有限的,它可以作为辅助指标来使用。
股票估值计算方法五:EV/EBITDA估值法
计算公式为:EV÷EBITDA,其中,EV=市值+(总负债-总现金)=市值+净负债,EBITDA=EBIT(毛利-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摊销费用。EV/EBITDA和市盈率(PE)等相对估值法指标的用法一样,其倍数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水平较高通常说明高估,较低说明低估,不同行业或板块有不同的估值(倍数)水平。
此外,由于绝对估值方法是通过对上市公司历史及当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对未来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财务数据的预测,所以它的方法一般建立在模型基础上,包括股利折现模型、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FCFF衍生模型、权益自由现金流模型、重估净资产价值法。
股票估值计算方法较多,以上提到的几种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希望对大家寻找低估值的股票有帮助。
㈧ 如何判断一只股票的市值是否合理
判断一只股票的市值是否合理,首先要看这只股票的市盈率,其次是看该只股票所属行业分析其平均市盈率,最后还要根据这只股票所属公司在行业中的排名判断其股票市值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