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股票市值如何计算
A. 股票的总市值是怎么计算的
总市值:总市值是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总股本数乘以当时股价得出的股票总价值。
沪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沪市总市值。
深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深市总市值。
总市值用来表示个股权重大小或大盘的规模大小,对股票买卖没有什么直接作用。
如若计算某只股票总市值,则为--
总股本X现价(一般使用当日收盘价)。
B. 股票市值计算
市值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亦可以说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它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买卖价格。
C. 股票的市值是如何计算的
股票市值是一种股票术语,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亦可以说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它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买卖价格。股票市值是随股票的交易不断变化的。股票市值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其计算方法为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发行总股数。整个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即为股票总市值。
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的多少,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票市场是一个波动的市场,股票市场价格亦是不断波动的。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主要有:开市价,收市价,最高价,最低价。收市价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场行情图表采用的基本数据。
D. 股票市值怎么算
股票的市值就是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如某一投资组合的总市值,就是按某一时刻的价格计算出来的所有股票的市值总和。如投资组合(A、B、C、D,1、1、1、5),现股票A、B、C、D的价格分别为1.5元、3元、6元和2元,则这个投资组合的市值为:1.5×1+3×1+6×1+2×5=20.5(元)
一个股市的总市值,就是按某一日的收盘价格计算出来的所有股票的市值之和。为了以后表述的方便,现约定将一个投资组合在t时的市值表达成函数的形式Ft(A、B、C、D…,N1、N2、N3、N4…),其中A、B、C、D等是股票的名称,N1、N2、N3、N4等是所选股票的权数。
(4)英国股票市值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股票市值亦称“股票市价”,股票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股票市值是在股票市场上通过买卖双方的竞争买卖形成的,是买卖双方均认可的成交价格。决定和影响股票市值高低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股票面值、净值、真值和市场供求关系等。
一般讲,股票市值是以面值为参考起点,以股票净值和真值为依据,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之中形成的。其中,股票值、真值与股票市值是同方向变化的,净值、真值上升的股票,其市值必然会提高; 而市场供求关系主要是指资金的供求和股票本身的供求状况。
比如市场上资金供给比较充足,买进股票的资金力量强,股票市值就会上升; 反之,若股票市场上资金供给紧张,资金需求增大,买进股票的资金力量变弱而卖出股票的人增多,股票的市值则会下跌。
E. 股票市值怎么计算
你持有的市值=股份数*股价--------公司的市值=总股本*股价。
F. 求股票价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卖出股票的价钱-买如股票的价钱)乘以*你买的股数=基本上的你的利润(里面包含印花税)
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1.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价平均数=(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 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
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 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数。即:
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
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
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下列式中,则: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数与未分割时计算的一样,股价水平也不会因股票分割而变动。
二是股价修正法。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 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3)加权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 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2.股票指数的计算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1)相对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
英国的《经济学家》普通股票指数就使用这种计算法。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即:
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采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以报告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
拉斯拜尔指数偏重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而派许指数则偏重报告期的成交股数(或发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股票指数都是派许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