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获最大利益之战略
① 对于葛兰威尔法则,为什么有的说是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的关系,有的说是股价线和均线的关系,这是什么意思
物经历 听语音
葛兰碧于1960年所著的《每日股票市场获最大利益之战略》一书中,他发表了八种法则(即格兰威尔八大法则)以判定股价买卖的时机。这些法则根据艾略特波浪理论的“股价循环法则”,通过观察美国股价的结构,以200日为周期,预测股价未来的走势,作为买卖的参考。
葛兰碧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量价理论”的人。他在《股票市场指标》一书中提出,在股票市场中,“量是价的先行指标”,成交量值是股市的一面镜子。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气与动力,成交量的变动,直接表现股市交易是否活跃,人气是否旺盛,而且体现了市场运作过程中供给与需求间的动态实况,没有成交量的发生,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变动,也就无股价趋势可言,成交量的增加或萎缩都表现出一定的股价趋势。在长期寂静的行情中突然出现大成交量,表示大户、作手因炒作材料已经形成,先行进场买进,但是股价不一定立即上涨。这也许是试探买进的多头先锋部队,成交量稳定扩大而萎缩时不明显。股价不断向上蹿,换手积极,就如同接力赛跑一样。
当他发展这套理论时,葛兰碧是在华尔街的某大证券商工作,根据他在自传中的说法,这个灵感是来自于厕所磁砖上的花纹,他当时正坐在马桶上。葛兰碧把洗手间的灵感带回研究室,但市场拒绝遵从他的预测,他一度破产、离婚、睡在朋友办公室的地板上。在1970 年代末期,市场终于回心转意而全力配合他的剧本卖力演出,他的理论也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
葛兰碧在美国各地旅行演讲,他乘着马车上舞台,散发预测报告,斥责那些不认同他理论的人。他弹奏钢琴、唱歌、甚至曾经脱掉裤子来说明他的观点。他的预测准确性令人叹为观止:他晓得如何包装自己,成为大众媒体最受欢迎的人物。葛兰碧的声望甚至足以撼动股市,当他宣称看空行情时,“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应声暴跌40 点----就当时的标准来说,这是很大的跌幅。可是,他逐渐被自己的成功所迷惑。股票市场在1982 年开始翻升,但他继续看空行情,不断鼓励逐渐流失的信徒大胆放空。然而,市场一路攀升而进入1983 年。最后,葛兰碧被迫认输,开始建议买进。但当时“道琼斯指数”已经上涨一倍,他继续发行市场的分析报告,但他叱咤风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② 《每日股票市场获最大利益之战略》哪里有
亚马逊上有
作者Joseph Granville
书名
New Strategy of Daily Stock Market Timing for Maximum Profit
二手书,目前价格30美元
③ 如何才能在股票市场中做到利益最大化
股市里,只有赚钱和赔钱。如果你说还是“不盈不亏”,那其实是你浪费了时间,或者说这种运营模式不如把银行目前的财务管理放在一边靠谱。投资者之所以会考虑赚钱投资,挑战中高风险理财产品,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股票交易中,如何锁定利润,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在股票投资市场中,为了从手中的资本中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投资者有必要更加理性地看待股票交易问题。骑牛看熊认为股票交易的理想状态是在最低点买入,在最高点卖出。
④ 对于预测涨停的股票,很多人买,怎么个定价策略能够既能获得最大利润,又能稳妥买入呢求教。
这类股票一般是消息利好,按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成交原则成交。你看好的股票,那么可以限价统一比现在价格高一毛买入,可以尽快成交,涨停板的股票只能尽早提交委托单了。我建议还是不要当日涨停板买入,因为一般第二天会低开,第二天你在考虑买进也可以。当然碰到停牌好久有很多涨停板的,只能靠运气了。
⑤ 新手炒股如何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
新手炒股想要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话,就必须要注重多个方面。比如说需要挑选出一只具有成长属性的股票,然后去购买,这个时候才能够获得到最高的收益。只是通常来说的话这种情况是比较困难的,在当前的股票市场中有非常多的股票,想要挑选出一只非常好的股票显然有很大难度,就像前几天上市的中国电信很多人以为它开盘就会跌,但是没有想到在第1天的时候中国电信甚至能够涨了三四十个点,很多人都能够从这里面赚到钱。这个其实就是需要看个人的投资目光了,当然也需要看具体的交易情况。像之前的中概互联网整体下滑的非常惨,而那个时候坚信价值投资的话,能够获得到的效果相对来说是并没有那么好的。在现在来看的话,中概互联网的调整基本上已经快要结束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时机,今天来看美团甚至是有一个涨停板。选择到一个好的股票和买入时机的话,对于我们的收益来说就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⑥ 如何让股票投资收益最大化
最低点买入和最高点卖出,从而达到收益最大化,是每一个交易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实际交易中,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如何让股票投资收益最大化:
首先必须对整个股票的走势有一个明确的思维,对于最高点卖出的行为,多数表现在短线交易,走势凌厉的交易品种上。
其次在交易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交易纪律操作。交易者需要有钢铁般的纪律:炒股失败者必违背以下戒律这对技术分析交易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这个交易技能,千万不要试水。
对于交易的具体方法,和之前海木先生讲到的红绿线交易法是一样的。老交易员呕心一生的心得分享,看懂红绿线,买卖股票方法一目了然。
在交易之前,要做好交易计划,这一点在每一次交易之前,都要做好功课。
当有一天突破的时候,要果断买入。注意应对洗盘的交易模型机构常用的洗盘模式 80%散户就这样被洗出来 海木先生分享正常来说,一个股票突破后,都会有洗盘。但也有特别的股票,直接拉起。对于这样走势凶悍的股票,只有第一时间才是最佳买入点。
趋势一旦形成了,要坚持顺势而为,不要因为恐高而卖出,一切要遵守市场的走势,直到有一天趋势发生逆转,在逆转的第一时间卖出。
现在我们要确定,如何在最高点卖出,获得最大的利益。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只能说相对的高位,而不能在具体的价格上。
在股票连续拉升以后,价格进入不稳定状态,随时准备开跑。把日线改为30分钟线走势,这样会更敏锐。当价格突然下跌,跌破趋势线的时候,第一时间卖出。
这里要求交易者,在交易时间必须盯盘操作,而不能把股票扔那里偶尔看一下。作为专业交易者,一定要严格遵守交易时间,尊重交易市场的每一秒的变化发展。30分钟交易法,是对趋势交易法的细化,交易的最终,依旧是趋势为王。它的优点就是使收益最大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如何提高股票市场里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收益。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在股市中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战术,只有合理的分析。每个方法技巧都有应用的环境,也有失败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跟我一样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⑦ Joseph E.Granville的人物经历
葛兰碧于1960年所著的《每日股票市场获最大利益之战略》一书中,他发表了八种法则(即格兰威尔八大法则)以判定股价买卖的时机。这些法则根据艾略特波浪理论的“股价循环法则”,通过观察美国股价的结构,以200日为周期,预测股价未来的走势,作为买卖的参考。
葛兰碧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量价理论”的人。他在《股票市场指标》一书中提出,在股票市场中,“量是价的先行指标”,成交量值是股市的一面镜子。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气与动力,成交量的变动,直接表现股市交易是否活跃,人气是否旺盛,而且体现了市场运作过程中供给与需求间的动态实况,没有成交量的发生,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变动,也就无股价趋势可言,成交量的增加或萎缩都表现出一定的股价趋势。在长期寂静的行情中突然出现大成交量,表示大户、作手因炒作材料已经形成,先行进场买进,但是股价不一定立即上涨。这也许是试探买进的多头先锋部队,成交量稳定扩大而萎缩时不明显。股价不断向上蹿,换手积极,就如同接力赛跑一样。
当他发展这套理论时,葛兰碧是在华尔街的某大证券商工作,根据他在自传中的说法,这个灵感是来自于厕所磁砖上的花纹,他当时正坐在马桶上。葛兰碧把洗手间的灵感带回研究室,但市场拒绝遵从他的预测,他一度破产、离婚、睡在朋友办公室的地板上。在1970 年代末期,市场终于回心转意而全力配合他的剧本卖力演出,他的理论也逐渐吸引人们的注意。
葛兰碧在美国各地旅行演讲,他乘着马车上舞台,散发预测报告,斥责那些不认同他理论的人。他弹奏钢琴、唱歌、甚至曾经脱掉裤子来说明他的观点。他的预测准确性令人叹为观止:他晓得如何包装自己,成为大众媒体最受欢迎的人物。葛兰碧的声望甚至足以撼动股市,当他宣称看空行情时,“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应声暴跌40 点----就当时的标准来说,这是很大的跌幅。可是,他逐渐被自己的成功所迷惑。股票市场在1982 年开始翻升,但他继续看空行情,不断鼓励逐渐流失的信徒大胆放空。然而,市场一路攀升而进入1983 年。最后,葛兰碧被迫认输,开始建议买进。但当时“道琼斯指数”已经上涨一倍,他继续发行市场的分析报告,但他叱咤风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⑧ 巴菲特买股票原则
1、巴菲特说投资的原则其实很简单,第一条,不许失败;第二条,永远记住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则很难回到起点。点评:很多新股民不了解这轮牛市背后上涨的逻辑,那么在下轮熊市来临时,很可能会赔得一干二净,如何在牛市中盈利,熊市中不亏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
2、找出杰出的公司,即一个经营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赖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有业绩支撑的个股。巴菲特总是青睐那些经营稳健、讲究诚信、分红回报高的企业,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价波动,确保投资的保值和增值。而对于总想利用配股、增发等途径榨取投资者血汗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点评:牛市来了,有多少上市公司玩10送10类似的游戏,就连中国不少价值投资者追捧的中国平安的都不能幸免。选一个好公司,踏实的睡觉。
⑨ 如何把握股票市场
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连续强劲扩张,使富人的数量急剧增长。据纽约大学的一项统计,从1989年到1995年的6年间,美国拥有百万财产的家庭数量没有多少变化,保持在300万左右,而‘从1995年到1998年的3年间,却新增了百万富翁大约100万名,亿元富翁的队伍也迅速壮大。
值得注意的是,数量巨大的新百万富翁很少来自传统产业。他们的致富方式也与老一代百万富翁不一样。
首先是股市淘金成功。仅从1995年11月至1999年,在不到4年时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已涨了7000点,连续4年都上涨20%以上。
连续牛市形成的财富效应使许多股民每年得到两位数的回报率,迈入了富人行列。一些人看准了有前途的企业股票做长线,几年前每股几美元、几十美元买进的股票,现在涨到每股上百美元甚至更多,像戴尔电脑公司的股票5年间涨了100多倍;而如果10年前花1万美元投资希思科公司的股票,现在财产可达320万美元。
还有人投资原始股发了财,在股票市场高涨时上市的公司,股票一般第一天就增值数倍,投资者也成倍获益。
近年来,投资网络服务行业的人们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虽然他们开业资本可能只有几万元,但经过短短的几年经营,一旦上市或者被大公司收购,身价常达百万以上。
克利泽曼和帕特诺特1994年在康乃尔大学读三年级时,一天在宿舍闲聊时异想天开,决定开设一个可以供人们收发电子邮件、聊天、设网页的网站。他们借了1.5万美元办起了“地球村”网站,秋天他们的公司上市成功,这两名25岁的小伙子一夜之间成了拥有财产3500万美元的富翁。1999年,有一家大公司准备以8000万美元收购20岁刚出头的马科威兹创办的“我的点数”公司。
如果成交,他个人可得400万美元,但被他拒绝。马科威兹说,几年前只要有人出一二百万我就会卖,但现在8000万也算不了什么。他准备将公司上市,这样可赚更多的钱。
发“网财”的不光是年轻人,82岁的前美国公共卫生署署长库普博士设立的“库普医生”网站,不久前公司上市,价值达到6.25亿美元,库普占的股价值4000万美元,这位年逾80的老人一下子成了富翁。
创业者总是少数,更多的在新产业领域致富者靠的是“认购股票特权”。购股特权是一些公司将高层主管的收益同公司股票联系起来,目的是鼓励他们倾力搞好公司。许多高科技公司因创业之初收益有限,员工工作条件艰苦,工资不高,便将此特权从高层主管扩大至一般员工。据统计,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司有给员工购股特权的计划,约600万人有认购股票特权。
许多企业近年股票大幅升值,拥有认购股票特权者也就水涨船高,财富猛增。微软公司的购股特权在公司内造就了数以千计的百万甚至千万富翁,这已成为美谈。其实,成功的信息产业大公司差不多都有通过购股特权成为百万富翁的员工,连通用、福特这样的传统行业里都有这样形成的百万富翁。
由于股票市场能够产生快速的致富效应,许多公司都把上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虽然许多公司在上市前都有良好的盈利纪录,例如微软在上市之前,盈利能力高达34%。从这一点上说,股票不上市更能为公司保守利益,但对个人来说,上市可立即兑现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