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股票股价合理

股票股价合理

发布时间: 2021-09-25 10:00:41

A. 怎样对股票合理估值

1. 市价---股票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撮合而成...你所说的按市价买卖,是把价格一报入就能成交的,而不需要配对,只是系统在报价时把买卖的第一价都变成了第二个价位的数字,所以成交才快,不过有时这样的报价,由于按价格优先的原则,所你能先于别人成交,有时甚至还可能按第一价格成交的,当别人比你还心急时。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易习惯!卖出的价格是按你委托的那个价钱来成交,但是买入的时候会比你委托那个价钱高1-2分钱,是因为要收取手续费等等的费用 2. 现价--首先建立估值体系,根据估值体系确定目标价,

然后决定相应操作。

一般而言,估值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
• 相对价值法;
• 期权估值法。
在介绍基本的估值方法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企业价值?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根据资本市场信息或企业内部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用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进行折现所做的综合判断,就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不是用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算出来的,算出来的只能是一种判断,随着在资本市场上,大家都提供一种判断,综合起来就大致确定出企业证券的价值,它是个波动的概念。因此,企业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
决定市场价值的要素,第一,要看投资者,即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机构和个人;第二,必须要有一个现代企业,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必须是投资者实现投资回报的社会组织和载体;第三,就是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第四,是基于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和资本市场信息而做出的综合判断。
基于不同的模型,现金流量有不同的定义。但无论用何种模型对企业进行估值,一方面要看生产经营: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等。另一方面要看资本经营,怎样把债务和权益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这就要用生产经营得到的利润,除以整个投资资本,得到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然后减去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因此,在估值时,既要考虑到生产经营成本,又要考虑到资本经营成本。综合起来,对于企业的价值,最后就形成一个判断。
在进行价值评估时,国内企业存在一个误区。国内企业常常用很多陈旧的会计方法来进行资产评估,其实这并不妥当。因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要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来判断。假如现在向投资者介绍一个投资机会:某企业有一套全新的生产线设备,生产20英寸黑白晶体管电视,准备发行1万股普通股股票,请各位投资者来投资,钱一到,立即到人才交流中心招人,一个星期以后投产,这些资产值不值钱?投资者愿不愿投资?投资者肯定不愿投资。但资产评估却根据设备、厂房、折旧等一系列指标,然后根据财务规定,得出值多少钱来(见图表1-1)。
现在换一种情况,某企业想做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家电交易商,全国有2500万网民,只要上网点击,一周内就能把货送到,该企业有20个计算机软件专家,现在准备发行普通股股票融资,恐怕有人愿意投资有人不愿意投资,关键要看企业价值,即企业今后的发展能否带来利润。因此,对资产评估,有时可以参考,而有时概念就不是很清楚。

图表1-1 价值评估不同于资产评估

价值评估 资产评估
• 用折现现金流量方法
• 使用来自资产负债表
和损益表的信息 •对资产的现价进行估算
• 较长期的时间范畴
• 预测今后发展
• 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DCF)
▲ 基本原理
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V=∑tCFt/(1+rt)n
其中:V = 资产的价值;
n = 资产的寿命;
CFt= 资产在时期t产生的现金流量
rt = 反映预期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
▲ 现金流量折现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基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估价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被估价资产当前的现金流量为正,并且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发生时间,同时,根据现金流量的风险特性又能够确定出适当的折现率,那么就适合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实际情况与模型假设条件相差越大,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运用就会变得越困难。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估值将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 陷入财务困境状态的公司
公司处于财务困境状态下,当前的收益和现金流量通常为负,并且无法预期公司未来何时会出现好转。对于此类公司,由于破产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就十分困难。对于预期将要破产的企业,使用该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对于那些预期会绝处逢生的企业而言,应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时也必须要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何时为正,数额多少,因为仅计算负现金流量的现值将会导致公司整体价值或股权的价值为负。
• 周期性公司
周期性公司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往往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繁荣时,公司收益上升,经济萧条时则下降。很多周期性公司在宏观经济极度萧条时,会与处于困境中的公司一样,具有负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如果对这些公司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估值,通常要对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平滑处理。对于此类公司,在估值前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预测必然会导致分析人员的主观偏见,并且成为影响估值结果的一个因素。
• 拥有未被利用资产的公司
现金流量折现法反映了公司当前所有产生现金流量的经营性资产的价值。如果公司有尚未利用的经营性资产(当前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量),这些资产的价值就不会体现在公司总价值中。同样,当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产也会产生类似问题。通常可以从公司外部得到此类资产的价值,然后将其加到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出的价值之中。
• 有专利或产品选择权的公司
公司常常拥有尚未利用的专利或产品选择权,它们在当前并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量,预计在近期内也不能产生现金流量,但它们是有价值的。对于这类公司,现金流量折现法会低估它们的真实价值。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加以克服。首先在公开市场上、或者运用期权定价模型对这些资产进行估价,然后将其加入到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出的价值之中。
• 正在进行重组的公司
正在进行重组的公司通常会出售它们的一些已有的资产,购买新的资产,并且改变它们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一些公司进行重组时还会改变其所有权结构和管理层的激励方案。每种变化都将使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变得更为困难,并且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特征,并进而影响折现率。历史数据会对这类公司的估值产生误导作用。但是,即使是对于投资和融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如果预测的未来现金流量已经反映了这些变化的影响,并且折现率已经根据公司新的业务和财务风险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那么仍然可以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 涉及并购事项的公司
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对目标公司进行估值时,至少需要考虑与购并有关的两个棘手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购并是否会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价值是否可以评估?在假设购并会产生协同效应,并且协同效应会影响公司现金流量的情况下,可以单独估计协同效应的价值。第二个问题是公司管理层的变动对公司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的影响,这一点在敌意收购中尤为明显和重要。这些变化的影响可以而且应当体现在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及所选用的折现率中。
• 非上市公司
现金流量折现法要求根据被估值资产的历史价格来估算风险参数,因此,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对非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最大的问题是公司风险的度量。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所以这一要求无法满足。解决方法这一是考察可比上市公司的风险,另一个备选方法是根据非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指标来估计其风险参数。
企业的价值等于以适当的折现率对该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所得到的现值,这里所产生的问题是:如何界定现金流量?什么是适当的折现率?虽然解决这些问题的许多备选框架都能得出同样准确的结果,但本文只推荐其中的两种,分别称为“自由现金流量(FCF)折现模型”和“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又称经济利润模型)”,并建议对非金融公司估值时采用这两种模型。其他一些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各有特点,使用起来受到限制,本文不再详细提及。
1、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企业权益估值,是将企业的经营价值(可向所有投资者提供的实体价值)减去债务价值以及其它优于普通股的投资者要求(如优先股)。经营价值和债务价值等于各自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选择的折现率一定要反映各自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
经营价值
经营价值等于预期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自由现金流量(FCF)等于企业的税后净经营利润加上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需求的变化、资本支出以及其它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未纳入任何与筹资有关的现金流量(如利息费用和股息等)。对于这一估值模型来说,自由现金流量是正确的现金流量,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所产生的能够向公司所有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供应者提供的现金流量。
为了与定义相一致,用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的折现率应反映所有资本供应者按照各自对企业总资本的相对贡献而加权的机会成本,这称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某类投资者的机会成本等于投资者从同等风险的其它投资中得到的期望回报率。
企业估值的一个新问题是企业寿命的无限期性,解决的方法是将企业寿命分为两个时期,即明确的预测期及其后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可作如下表示:
企业价值(FV)= 明确的预测期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
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价值系指持续经营价值(CV),可以用简单的公式估算持续经营价值,而无须详细预测在无限期内的现金流量。
债务价值
企业的债务价值等于对债权人的现金流量按能反映其风险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折现率应等于具有可比条件的类似风险的债务的现行市场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估值当日尚未偿还的企业债务须估算价值。对于未来借款可假定其净现值为零,因为由这些借款得来的现金流入与未来偿付现金流量的现值完全相等,是以债务的机会成本折现的。
权益价值
企业的权益价值等于其经营价值减去债务价值以及其它优于普通股的投资者要求(如优先股),并对任何非经营性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
2、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又称经济利润模型)
经济增加值模型说明,企业的价值等于投资资本额加上预期未来每年经济增加值的现值。即:
企业价值(FV)= 投资资本 + 预期未来每年产生的经济增加值的现值
经济增加值(EVA)又称经济利润(EP),它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利润。传统的会计利润扣除了债务利息,但是完全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经济增加值(EVA)不仅扣除了债务利息,而且也扣除了权益资本的成本,因而是一种真正的利润度量指标。从公式的角度讲,经济增加值(EVA)等于税后净经营利润(NOPAT)减去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成本。
经济增加值模型优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因为,经济增加值可以衡量公司在任何单一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而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却做不到。经济增加值(EVA)定义如下:
经济增加值(EVA)= 税后净经营利润 - 资本费用
= 税后净经营利润 -(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投资资本=营运资本需求 + 固定资产净值 + 其它经营性资产净额

二、相对价值法
▲ 基本原理
在相对价值法中,公司的价值通过参考“可比”公司的价值与某一变量,如收益、现金流量或销售收入等的比率而得到。相对价值法基于经济理论和常识都认同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交易价格。按照这一原则,评估一项资产价值的一个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由消息灵通的买者和卖者刚刚进行完交易的、相同的或者至少是相近的可比资产。这一原则也意味着被评估资产的价值等于可比资产的交易价格。
然而,由于结构、规模、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实践中找到一项直接可比的资产相当困难。处理的方法是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涉及到两个数值,一个是价值指标,另一个是与价值有关的可观测变量。运用相对价值法评估公司价值,需要得到可比公司的价值指标数据和可观测变量数据以及目标公司的可观测变量数据。
用数学语言表示相对价值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熟悉这种方法。以V表示价值指标数据,以X表示可观测变量数据。相对价值法所依赖的关键假设前提是目标公司的V/X比率与可比公司的V/X比率相同,如下式所示:
V(目标公司)/X(目标公司)=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变形可得:
V(目标公司)= X(目标公司)× [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只要V/X比率在各个公司之间保持常数,上式对于所有的可观测变量X都成立。为此,在应用相对价值法时,一个关键的步骤是挑选可观测变量X,要使得这样一个变量与价值指标有着确定的关系。
▲ 相对价值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对价值法的优点在于简单且易于使用。使用该方法可以迅速获得被估值公司的价值,尤其是当金融市场上有大量“可比”资产进行交易、并且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的定价是正确的时候。但相对价值法也容易被误用和操纵。因为,现实中绝对没有在风险和成长性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公司或两种资产,“可比”公司或资产的定义是一个主观概念。因此,在选择“可比”公司或资产时容易出现偏见。尽管这种潜在的偏见也存在于现金流量折现法之中,但在现金流量折现法中,必须说明决定最终价值的前提假设,而在相对价值法中,这种前提假设往往不必提及。
相对价值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会将市场对“可比”公司或资产定价的错误(高估或低估)引入估值之中。而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基于特定公司自身的增长率和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它不会被市场的错误所影响。
尽管在实际操作中还使用其它一些比率,但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四种比率:
• 市盈率(P/E);
• 公司价值/自由现金流量(EV/FCF);
• 公司价值/销售收入(EV/S);
• 公司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收益(EV/EBITDA)。
{Now}

B. 怎么算股票的合理价格

怎么算股票的合理价格

~~~~~~~~~~~~~~~~~~

理性的分析主要考虑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成长性、每股净资产、现金流量等因素。

一般的行shu业市盈率为10--20倍,若每股赢利为0.5元,则股票价格在5--10元(市盈率*每股赢利)。

如果是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估价水平可以更高,如高科技、垄断行业。

但仅考虑赢利能力还不够,如钢铁企业赢利能力目前比较高,但投资多,产能过剩,成长性不好,股票估价水平不高。

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是由市场的参与者按照不同的分析、判断,共同确定的。没有公式可以计算上市公司股票的合理价格。

~~~~~~~~~~~~~~~~~~~~~~~~~~

合理价格????

那是扯!!!

什么是合理价格!

所谓的高估低估都是噱头!!

如果有一个合理的价格!那就不存在什么A股!港股!!美股啦!!世界统一了嘛!

股市现在的价格就是它的合理价格!!

小散永远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

时时记住!!高管的眼光永远雪亮!!跟着高管走!!


C. 如何算一个股票的股价是否合理

市盈率可快速估算一个股票的股价是否合理!
通常15倍以内的成长股具有较高投资价值!

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 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上述公式中的分子是指当前的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由于分母采用的不同,造成不同软件的市盈率有所不同,这属正常。

虽然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10-20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或应同时持有的该种股票。但从我国股市实际情况看,市盈率大的股票多为热门股,市盈率小的股票可能为冷门股,购入也未必一定有利,炒股就要追逐热门股才能挣钱。

每股收益 0.25 元,这是半年的收益。计算市盈率时应该是:0.25×2=0.5元。
万科的市盈率=目前的股票市价30.2元/0.5元=60.4

D. 怎么计算一支股票股价是否合理

股市是个不讲理的地方,你查看许多股票后可以发现,股价与其每股收益多数不着边。挂着星号的ST股票,每股收益是负数竟然也可以涨到十几元,用郭得刚的话说“到哪说理去?”

E. 如何评估个股股价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操盤手或经理人,购买股票一定要进行合理股价评估,首先要控管风险的基本要素,就是寻找有获利的公司,因为获利的公司会依照股权分派股利或股息,对持有者的资产具有复利的功效,而在有获利的公司中,能够由每股获利之分派出更多股息股利就是优先考量
每股盈馀又称为EPS 如某公司股本1亿 获利1千万 则EPS为 1元
而股价与EPS之间的关系称为本益比 如该股股价为15元 用股价15除以EPS 1元,则本益比为15倍
当本益比越低表示投资金额回本机会越高 例如如果这个股票股价只有7元 则本益比为7
如果该公司将这个盈馀全数分派为股息这代表一年就有1000元的回馈金,该股成本降为6000元,祇要7年就可将股票持有成本降为0,则投资报酬率高达14.3%,但是如果本益比15倍时,则要15年才能将成本降为0,报酬率降到6.67%,比起银行定存所差无几,这样投资失利的风险就升高
所以一般选择本益比在8~15区间,而巴菲特更是选择本益比在4-10之间,所以巴菲特通常在股市崩盤後买股,原因就在於当时的本益比极低的缘故

减少风险就能保障获利,大起大落固然机会无穷,但也增加了失败的风险
是以经过40年後,巴菲特成为世界最有钱的人,而其他经理人仍在浮浮沉沉

F. 如何估算股票合理股价

没有意义,股价是市场资金博弈,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不是谁谁谁算出来的,也没办法算。
你看市场上有人跳出来喊:我预测某只股票会涨到多少多少,果然涨上来了,我厉害吧?
你觉得他厉害吗?
换个说法,你扔硬币,有个人说:我预测会是反面,结果真是反面,我厉害吧?
你还觉得他厉害吗?
你觉得有人可以预测硬币正反面吗?
这永远是概率问题

G. 怎么估算一支股票的正常价格

1、理性的分析主要考虑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成长性、每股净资产、现金流量等因素。
2、一般的行业市盈率为10--20倍,若每股赢利为0.5元,则股票价格在5--10元(市盈率*每股赢利)。
3、如果是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估价水平可以更高,如高科技、垄断行业。 但仅考虑赢利能力还不够,如钢铁企业赢利能力目前比较高,但投资多,产能过剩,成长性不好,股票估价水平不高。
4、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是由市场的参与者按照不同的分析、判断,共同确定的。没有公式可以计算上市公司股票的合理价格。

H. 股票的合理价位如何计算

揭开价值投资和合理价位的谜团(股票篇)
关于这个命题,临渊已经酝酿了很久了。本该早已经写出,无奈最近股市正处多事之秋,各种问题纷至沓来,临渊只能先分析一下形式,先帮大家梳理思绪。于是,这个命题的讨论和编写就耽搁了下来。(注:多事之秋,呵呵,真是很形象的形容现在的股市,正好秋天股市多事)

序言: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潮起潮落,逐渐走向了正轨。我们今天经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粗旷型市场向科学集约型市场转变的历史过程。因为国家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过程被大大缩短了,我们需要用1-2年的时间走过西方世界10年走过的历程。在这个历史时刻,大多数人感觉跟不上股市的节奏,实际上是没有跟上国家快速改革的步伐。市场的不断健全和稳定,追求超额回报的机会将会不断变少。过去那种随意操纵股票价格,任意拉抬如开飞机,远远脱离股票本身价值的事情,将随着改革的步伐,渐渐的被控制和消失。股票投资以“价值”为核心,“只论多空不言庄”将是证券市场下一个阶段的主题。所以,在迎来市场变革的今天,临渊认为我们首先就要摆脱过去的观念,与时俱进。临渊可以很肯定的说,股票的“价值”作为我们“投资”的核心理念的性质,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显得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衡量价值投资和合理价位呢??关于这个问题,临渊觉得需要分把基金和股票分开论述比较科学

首先,我们先从股票开始谈起:

1、关于“分红率”。谈论股票的价格是否合理,大多数的朋友不了解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衡量比较好。临渊认为,以银行利率回报来衡量相对比较有参考价值。那么,我们首先确认07年央行的利率目标为五年存款4.5%/年。

举个例子就是:如果我们存款100000元5年,那么年回报将是4500元;瞥去股票炒做和远期发展因素,如果我们把银行利率等同股票回报,也就是说存款等于我们买进了一只雷打不动年“分红率”22倍的股票。

2、关于“分红率”的换算。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还是年“分红率”,还不是“市盈率”。“市盈率”只能说明企业的赢利能力,还不能很确切的说明购买股票的实际回报。大多数时候,企业赢利并不会作为分红给予每一位投资者。因为运营的需要,企业赢利很多时候会被拿来做企业经营发展用,所以很多时候分红就被转股、增股、欠债的形式所代替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如果在牛市中,我们购买一只股票本应该只值5元,买了10000股,但是因为暴炒变成了25元,这个时候本应该每股分红1元/股,但是企业用转股的形式,把分红变成股票。那么我们本来应该得到的10000元分红,就只变成了200股股票。如果考虑价值回归和进入熊市的因素,价格回归到10元,那么我们本应该得到的10000元分红就变成了4000元。

呵呵,两者是不是差距很大。所以,“市盈率”根本不能和“分红率”比较,从作用角度考虑,“分红率”的实际回报参考价值至少是“市盈率”的1.5-2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存银行的回报以“市盈率”计算,存银行就等于买了一只“市盈率”只有11-15倍的股票。

(注:这里所谓“分红率”和“市盈率”的换算,不能统一来看。其中有一个“红利指数”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红利指数”高的股票可能能按1:1换算,“红利指数”低的股票可能会夸张到要按1:100换算,所以临渊文中1:2的换算还是说的业绩比较好的股票,垃圾股不在此列)

3、关于远景。当然,在投资股票的时候,我们还要充分考虑该企业未来发展。也就是经常说的“远景”。不可否认,很多机构经常会对一些关注企业进行未来业绩的评估。但是,临渊认为“远景”仍然需要经过自己很仔细的研究和分析。股票是一种很错综复杂的集合体,有很多现象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在股票真实“市盈率”和“远景”判断上,例如企业合并收益、投资收益、出让财产收益、资金注入收益等许多一次性收益,在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漏洞夸大业绩以后,会不断的误导我们。

所以我们在判断上,不能只相信机构的数据。机构经常会在有意无意间,把这些夸大的数据计算进去,做一份似模似样的预测表。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如果没有仔细的研究和甄别,很容易就会被机构套住。

4、关于行业。在投资股票时,认清今后的行业趋势是很重要的。我们没有办法从今天很详细的去分析未来几年的细分行业趋势。但是,从大的战略角度我们还是可以做分析,然后就大战略根据每年的变化,来看清细分行业的轮动变化。从大的战略角度看,临渊认为,资源类、农业类、新兴能源类、节能类、服务业类、社会建设完善相关类、金融类、高新技术类将是下一个阶段的主题。临渊这里所论述的和我们常规所划分的行业有很大不同,属于各个行业板块中的一部分,但是却有一定的针对性。

5、关于“资金注入”和“行业整合”。关于这点,临渊在过去的文章中已经有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总结来说,临渊引用投资大师彼的.林奇就是“不要相信乌鸡会变凤凰”。从世界企业发展史来看,绝的多数的所谓“资金注入”和“行业整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就算整合成功,企业总体利润上升,在面对企业规模变大和股票巨量增发的前提下,我们每一股的收益提升空间也是十分有限的。

那有的朋友会问,既然企业“资金注入”和“行业整合”失败可能大,那为什么高层还乐此不彼呢??简单的回答就是“资金”。只有在牛市股价高企的时候,采取这些举措才能吸引到最大数量的资金。(有了钱什么都好办了,不是吗??呵呵)

所以临渊一直认为,除了极少数优质企业以外,大多数“资金注入”和“行业整合”的行情只适合中短期参与,如果想长期参与,可能在最后跌的都哭不出来的时候,别人用一句话就能让你哑口无言,那就是“股市有风险”。

6、关于现中国市场的总体“市盈率”承受能力。临渊觉得结合中国人的理财习惯、日本股市发展对比、中国企业的未来上升空间三点来看,大概静态“市盈率”平均在30倍还是一个能够接受的数字。临渊很讨厌有些人用动态“市盈率”去偷换概念。把原本高的吓人的平均市盈率,用动态数据一扭曲,就误导了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宣扬这个概念的,其中有些人是别人利用的棋子,而有些人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别有用心的恶魔。

所谓动态“市盈率”,说白了就是拿明天的还是预测的数据,来透支今天的股票价格。例如就现在看,平均静态“市盈率”已经高达70多倍,已经远远高于了警戒线。但动态“市盈率”一衡量只有30多倍,在一些人的可以扭曲和误导下,这个数据麻痹了很多人的神经。

要知道,日本当年进入10年经济崩溃前的1982-1989年,其中最高的一天市盈率也不过高达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可笑还有些人还在不断利用媒体麻醉别人,称什么泡沫才刚形成。

所幸,管理层在相关方面已经作出了不少良性举措,在遏止过热方面开始逐渐发挥效用。关于具体举措以及作用临渊以前也有详细分析,就已经发生的看,作用和影响分析基本到位,今天不再详细复述。

在我们面前只要两条路可以走,1、不断的上冲,超过日本的记录,再不断的上冲,超过中国能够支撑的极限,随后同样陷入倒退的10年的困境。
2、及时调整,回归价值,多方举措改革不断深入,将金融危机的风险有效的控制在能力范围之内。

临渊坚信,我们睿智的管理层,应该能够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总结,临渊认为就现在估值这么高的前提下,股票“长线”投资标准分为以下几点:

1、属于资源类、农业类、新兴能源类、节能类、服务业类、社会建设完善相关类、金融类、高新技术类,这些产业中的优质企业

2、含“远景”预期,在09年以前,真实市盈率在15倍以内的企业

3、具有良好技术优势,广阔发展空间,行业龙头企业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这么高的要求,现在哪里有什么股票能达到标准??临渊回答,要不临渊怎么一直强调现在值得长线投资的股票只有千分之五。要不临渊怎么一直强调现在股票股值太高。要不临渊怎么一直强调现在主要以短线投机为主,而不是长线投资为主。这些答案临渊过去已经有了详细描述,想知道答案的朋友,不妨回看临渊过去的文章。

题外:临渊过去分析的管理层举措,“港股开通”、“红筹回归”的影响已经成为了现实。最近,临渊认为管理层将压制基金操作的预测,也开始出现了变为现实的迹象。随着管理层推出“证监会关注基金销售七种异常交易行为 ”的举措,一场控制基金资金链的行动将要拉开了帷幕。

热点内容
如何跑赢市场的基金 发布:2025-02-09 03:32:36 浏览:917
如何理解好的金融 发布:2025-02-09 03:32:35 浏览:537
股票软件scr怎么看 发布:2025-02-09 03:31:00 浏览:189
银行买基金定期怎么取 发布:2025-02-09 03:20:00 浏览:112
金融求职哪些平台 发布:2025-02-09 02:35:16 浏览:827
太平洋股票软件电脑怎样下载 发布:2025-02-09 02:15:21 浏览:128
苏宁小店和金融哪个好 发布:2025-02-09 02:10:19 浏览:490
园林股票历史股价 发布:2025-02-09 02:05:17 浏览:299
500ETF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2-09 01:58:32 浏览:229
红黄蓝股票交易 发布:2025-02-09 01:56:56 浏览: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