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案例
Ⅰ 哪些股票具有典型的多头市场 举例10个典型的例子 还有10个空头市场例子
大智慧里面去看看
Ⅱ 中国现在股市基本走稳,有哪些例子可说明
走稳?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走稳的反例!现在这个样子走不稳的,市场上有句话就是盘久必跌。如果要说走稳的情况那就是 在一个支撑位之上平稳横盘一段时间 然后选择向上连续突破3天,这才叫走稳。 你可以看看现在大盘的走势,往往在一个支撑位横了一段时间,确因为利空重新下跌。这样在前期构筑平台的资金就失败了,于是他们也加入杀跌,往往大盘破位以后还要继续下跌就是这个道理。然后在寻找支撑。
现在下跌趋势不可改变,往往在一个支撑位做平台是搏利好的消息出台~如果没有消息出台,这个平台是不可能靠自生的力量走稳的!而盘久必跌!
Ⅲ 买股票的案例
你现在还是不懂股票吖~
好好买本书,先把基础知识学好吧。。
你问这个问题,就证明了你暂时还是很无知的。恕我说话有点难听,但这是事实,在股市要生存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
我给个案例你看嘛。是主力资金在N年前炒作的一个事件,不知是真是假。但手法方面,我个人认为确实像是主力爆炒某股票的手法。
故事太长了,你在网络搜"基金金泰的操盘经历",这个很经典的故事了。你要是找不到,通过我个人资料找一下我吧。。我懂得,我都会告诉你。
Ⅳ 人民日报影响股市走势的例子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以社论的方式对疯狂投机的股市行为予以打压。社论将股市的暴涨定性为“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新闻媒介推波助澜、误导误信股民跟风”等。此文一出,股市暴跌,沪深股市大幅跳空低开,绝大部分股票收在跌停板。
此事开启了“社论调控股市”的先河。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对当年的牛市起到了推波助澜在作用。此后,这种方式被多次运用,但效应已经逐渐递减。
1999.5.19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
市场表现是指数从5月17日的最低点1047涨到1756,指数的涨幅超过70%,其后回落一波至1341,再接再厉涨到2245,涨幅大的科技类股票600770综艺股份涨幅600%,600073上海梅林更是从5块一直涨到33,个股涨幅翻倍的股票比比皆是,我当时持有600118(中国泛旅)600677(浙江中汇)也是从几块涨到30-40,也是我历史赚钱最多的时期,再次领略了政策对市场的巨大影响
2004年9.1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重振投资者信心(社论)
9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重振投资者信心
市场从最低1258涨到1496,涨幅接近250点,是历次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涨幅最小的,但是也有很多的股票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很大的涨幅,由于我看多市场,并没有了解离场,所以没什么收获
多给点分才对!
Ⅳ 请问在股票市场上有哪些经典案例
比较经典的就是上海杨怀定,人称杨百万。他是中国最早的股民,欧美股市都知道中国股民杨百万。可见他的知名度,他最早抄真空电子,一张单子下来就净挣几十万,后来他有一大堆人跟他学抄股,就是看他买进就跟着买进,看他卖出就跟着卖出,到后来股市下跌到三百多点,别人有的血本无归,有的改行卖茶业旦,他依然在股市驰吒风云。
Ⅵ 中国证券市场中失信的案例很多,除了银广厦事件,还有哪些影响巨大的案例要求名气很大的......
经典造假案1
2000年,亿安科技:第一只百元股的神话,实际上一点利润都没有。
经典造假案2
2000年中科创业:套中有套,股民只好被套 。
经典造假案3
2001年,银广夏:最具备科技含量的做假,做完了还说不是我做的......
经典造假案4
2002年,蓝田股份: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假货,假到一切都似乎变成了真的。
经典造假案5
2004年,东方电子:全公司都加入做假行列,实在为难了那些中层管理者,好处没有,坏处不少。
经典造假案6
2004年,德隆: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庄家,曾经有人说,要是单独他三只股票来复权,指数至少超过1万点......
经典造假案7
2005年,丰乐种业:上市8年造假6年,真为难了帮他们做假帐的会计公司。做一年假不难,难的是年年都做假。
经典造假案8
2005年,江苏琼花:中小板和保荐制度推出的耻辱,上市一个月即刻宣布亏损。
经典造假案9
2006年,综艺股份:拥有龙芯49%股份,却是民工磨出来的,这国有知识产权也能造假?
经典造假案10
2007年,天润化工:假得最离谱的公司,进行IPO路演背后却已停产近两月!
望采纳!
Ⅶ 中国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我举了几个例子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千真万确的,GDP不代表经济好坏,至少不全部。起自01年的大跌是由于国有股的市价流通政策造成的,如果短时间内大量股票涌入市场,承接资金不足,价格一定会跌倒可承接价位才会停住。资金*股数=市值 一段时间内三者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股数增加了,另两项不变,怎么办?每股价格自然要降低了。至于07年的大跌,本质上是相同的,源源不断的股票大量上市,非流通股同样过了解禁期大量涌出,加上价格的不断上升,市场现有资金支撑不住这么高的市值,大跌是一定会出现的,即便没有金融危机,没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也会。
抛开GDP定义不谈,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只要钞票不断印,GDP会无限上升,所以单纯看GDP是没用的。给你就一个例子吧,是一个笑话。话说两个亿万富豪在马路上看见一只狗留了一坨便便,富豪甲对富豪乙说:“你把这坨吃了我给你一个亿,立马兑现。”富豪乙犹豫了一下走过去吃了下去,甲兑现了承诺。乙虽然的了钱但觉着输了一局,甲同样也觉着有点后悔。正走着,两人又看见一坨便便,乙立马对甲说了同样的话,甲毫不犹豫吃了下去,拿回了那一个亿。这时,甲对乙说:“我们这是在干什么,除了一人吃了一坨狗屎,什么也没得到”。乙说:“不对,我们为国家贡献了2个亿的GDP。”
在经济的运行中,如果价格不能自由表达买卖意愿,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充分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那么任何的数据都是失真的。反过来如果这两条达到了,经济运行才有迹可循,分析才有意义。按照这个逻辑,沪深市场主板的绝大多数股票是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基本面分析价值的。根据我这个纯粹的中国人对今后政策的理解,资产重组、借壳上市是绝大多数国企的必然选择,那些大股东背景深厚,集团资产多样的上市公司早晚要全部整合,而且还不会是一次完成。这样,剩下的小市值股票尤其是私企,产品是自由竞争产物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企业才有所谓的基本面分析价值。而且,主要精力要放在企业家分析上。政策是多变的,如果企业家没有一个专心做企业的信念,企业是不可能发展、长存的。
删除了垃圾以后,在剩下的企业中再分析股市和经济的关系你会明白的。股市会提前3--6个月反应经济的运行。企业在运行中首先会感到经济的冷暖变化,随后会在业绩中体现,那就是季报。如果那些自由竞争的企业不约而同出现了经营滑坡、库存上升、业绩下降,问题不就已经有答案了吗。至于政府投资,只会产生挤出效应。“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现在不就是在还账吗?
Ⅷ 中国市场回购股票例子
中国资本市场早期已发生过的几起股份回购案例
1,最早的股份回购案例----豫园股份案例
中国最早的股份回购案例当属1992年小豫园并入大豫园的合并回购.有人认为这可以看作中国股市第一例为了合并而实施股份回购的成功个案.大豫园作为小豫园的大股东,把小豫园所有股票(包括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悉数回购并注销,采取的是协议回购方式.程序上经股东大会批准,合并后新公司再发新股,并承诺小豫园股东有优先认股权.因限于当时的外部环境,这一合并回购谈不上什么商业色彩,政府行为起了重要作用.
2,回购后再增发的第一起案例----陆家嘴案例
1994年9月陆家嘴以公司土地尚未完全投入开发\国家股的部分资本仍然虚置\并且股权结构不合理为由决定采用协议回购方式实施减资计划,即以每股2元的价格回购国家股2亿股,随后又增发B股(流通股),使社会公众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到了"15%"的要求.此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减资回购从而规范股权结构并不是最终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国家股减资回购,再增发一定数量的流通股(B股),即回购不是为了减资,而是为了进一步增资扩股.在这个意义上说,股份回购成为一种策略性的资本运营手段.
3,郑州百文案例
1996年一位个人投资者曾持有7.43%的郑州百文股票,大大超过当时《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的关于个人持股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千分之五比例的规定.按照当时的处理规定应由公司购回这部分超出比例的股票.但即使是按买入价格或市场价格中的较低价格,回购这部分股票所支付的巨资亦会对郑州百文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后来这一部分股票事实上是通过二级市场强制性抛出的.
4,湖北兴化案例
湖北兴化是1989年成立的股份制试点企业,1996年1月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股上市.然而,在上市前的数年时间里,该公司曾相继购回要求退股的四百余名职工的44万股本公司股票,然后又于1996年通过第三方将这部分回购来的股票以市价转让,获利2000多万元.由于湖北兴化的这一行为违反了前述国家有关规定,因此被证监会处罚没收回购股票所得.
5,云天化案例
1999年4月,云天化公司董事会宣布将以不低于该公司1998年末每股净资产的价格(至少要出资4.02亿元),向大股东云天化集团回购其持有的2亿股国有法人股,占云天化总股本的35.2%.公司董事会于2000年9月21日公告,公司将于2000年11月4日之前,以自有资金,完成对第一大股东云天化集团公司2亿股国有法人股的协议回购,回购价以经确认的每股净资产2.83元为准,回购金额56600万元.此次回购部分占公司总股本的35.20%.回购股份被注销以后,云天化总股本为36818.18万股,其中国有法人股占72.84%,社会公众股占27.16%.
对云天化集团来说,此次以每股2.83元的价格转让2亿股,与发起设立时每股1.01元的净资产比较,在3年中增值180.19%,年投资收益率为60.06%,如再考虑到历年分红,投资收益率更是高达72.27%,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回购完成后,集团公司在股份公司中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同时,获得的5.66亿元现金,又可以投入其它项目.对云天化来说,公司的主业市场极度疲软,此次回购不失为一条迅速提高公司业绩的捷径;从目前的财务状况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仅为10.85%,明显偏低,公司的流动资产总额为7.90亿元,其中货币资金高达5.24亿元,这也说明公司资产流动性好,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股份回购.通过本次股份回购,有利于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公司的健康,规范发展奠定基础.此次回购,公司的中报每股收益可以提高到0.285元,净资产收益率可以提高到10.08%,公司股票的"含金量"将大大提高,这也为广大股东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 沪昌特钢案例
1999年11月28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以资产回购国有法人股议案:以公司11394万元不适资产向控股大股东上海五钢(集团)有限公司回购部分国有法人股并注销股本,总股本将缩小.回购价格以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确定.该案例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实施,但其重要意义在于是中国股市第一次提出以资产回购股份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对改善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
6.丽珠集团于 1993 年10 月28 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经营范围
以医药为主,兼营化工、食品、房地产、旅业、信息等。公司是1992 年成立的股
份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医药产品等,现生产的主要产品有丽珠得乐、丽珠肠乐、
丽珠康泰必妥等。1993 年成为医药行业首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A 股和B
股股票均挂牌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以药物制剂为主体,生物
工程、抗生素及第三产业多元化经营的医药综合型股份制企业集团。2008 年6
月初, 沉寂已久的B 股市场被丽珠B 的一则公告激起波澜, 丽珠集团宣称, 其B
股价格被严重低估, 影响企业形象, 为了提振股价, 该公司拟以总额不超过1.6
亿港元回购部分B 股, 回购价格不超过16 港元/股, 约1000 万股。回购股份分
别约占公司已发行B 股股份和总股本的8.18%和3.27%。丽珠B 股2008 年6 月
19 日收盘时价仅11.7 港元,16 港元的回购价加比溢价达36.7%。在集团6 月20
日的股东大会上,回购案获得了99.72%的高票通过,丽珠集团成为了中国市场
首个实施B 股回购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