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运用于股票市场的背景
① 根据材料分析股票市场兴起发展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作用
你好,很高兴帮助你
为你解答问题,疑问
祝你生活愉快,幸福
: 短期反弹迹象非常明显,不过我认为市场不可能出现连续暴涨行情,因此操作上不可追高入货,仓位上半仓即可,目前市场投资者惊魂未定情况下,市场反弹之路不会平坦,一波三折是常新态,因此踏准节奏、至于高抛低吸
② cnn恐惧与贪婪指数是什么意思
cnn恐惧与贪婪指数也称“VIX指数”。
1、VIX全名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用以衡量S&P 500指数未来30日的预期年化波动率,通常可使用S&P 500指数的近月及邻月认购/认沽期权价格计算得出。
2、VIX基于期权的隐含波动率编制而成,在期权交易中,隐含波动率通常代表着对市场未来风险程度的预期,因此VIX往往被看作是领先市场的风向标。一个高VIX的市场往往意味着恐慌情绪的蔓延,故在海外VIX也被戏称为“恐慌性指数”。
③ cnn是上市公司吗
首先我告诉你!上市公司,股票和公司的本质!你的问题将在下半段被解答!
首先来说股票的涨跌对于公司的影响或者说公司的经营对于股票的涨跌!
股票的涨跌影响因素有!
1.公司持续赢利,导致投资者对于公司信心倍增到达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增多,股票上涨!
2.股票与公司的总资产有密切关系,因为股票等于公司的微量元素!也可以看做,公司是有股票所组成的!持有这种元素多的人,就是控制公司的人!
3.股票的高估值,就是泡沫!这是抄出来的!公司的盈利无法满足股票先有价值,但是股价还是在上升!
好那么我们回过来再看!也就是说,自上市公司上市后,其股市的涨跌收入按道理来说并不归纳在上市公司的收入里了!但是由于上市公司上市,不可能把全部的股票都发行出去,所以股票的涨跌对于上市公司的收入本质还是有关系的,因为上市公司有留存股本,和非流通股!
好 现在 来 讨论 你 的 问题!
一.上市公司分红派息钱是从哪来的?
当然,钱是从这年度的盈利中扣除的!那么我们再来看,股票和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总资产有关系,那么分后过,公司内部总资产当然减少,相对的,公司就要对股价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是除权!好,那么我们要问了,既然这样,那分红和不分红就不是没区别了吗?错了!有区别,区别就在于公司把部分盈利给了股东,公司的意愿并不是你们股东拿了我的分红就把我的股抛了,我是要让你们长期持有,长期享受我们的分红,所以调整股价,是第一,防止资金溢价!虽然我们现在不用考虑把股票换成现钱,但是作为公司,要考虑一点,如果今天我分红了,比如总资产是10W 那么股价也等于10W,而分红过总资产就等于5W了,如果不做响应调整,那么股价还是10W,万一明天我倒闭了,那中间的5W溢价我就没办法支付了,这是法律上的原因,因为每个股东,都享有公司破产后的其资产的分得!讲到这里应该也算充分回答你的问题了吧!
那么来总结下你的问题,
上市公司进入股市的钱,其实这句话就有错误的!因为股市和上市公司是个联合体,并不能独立的来说"进入"!这些分红的钱,当然是公司在本年度里,的所有盈利的部分资金分给持有本公司股权的股东拉!
④ 请具体介绍一下CNN他的历史,现状,它是哪几个单词的简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的英文缩写CNN,由特纳广播公司(TBS)董事长特德·特纳于1980年6月创办,通过卫星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节目,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创业之初,CNN曾饱受当时美国各大电视网的"白眼"轻蔑之苦,甚至被蔑称为"鸡零狗碎"电视台。1983年,CNN因接连报道韩国航空公司007号班机被前苏联空军击落;美国驻贝鲁特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被炸;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等一系列消息而荣获皮博第奖。其后CNN一发而不可收,在多次重大事件中迅速及时报道;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失事爆炸,CNN是唯一进行现场报道的电视网,使ABC、NBC、CBS相形见绌,并确立了CNN独家现场实况报道的地位。1989年底,前苏联谴责美国入侵巴拿马,有关人员居然先给CNN驻莫斯科办事处打电话,向CNN记者宣读了谴责书,然后才通知美国驻苏使馆,由此可见CNN影响之大。1991年1月16日爆发的海湾风暴,更是使CNN一举成名天下。当时的CNN记者Peter Arnett(彼德·阿内特)对萨达姆进行了独家采访,世界各国首脑和外交部长的房间里,电视机几乎都在接收CNN;当时的美国总统不是对外国正要说:"我从CNN了解的东西甚至比从中央情报局了解到的还要多。" 栏目与频道: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今日CNN在全世界设立了36个记者站,共办有7套单项电视节目和1套双向网络电视节目。 1、 CNN对美国国内播出的节目,全天24小时向美国全境播放。 2、 CNN国际台(CNNI)。这是CNN第一套节目精华部分的国际版。通过16颗卫星和数不清的有线电视系统向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4亿个家庭播放。目前的CNNI共有4大版本:欧洲版、亚洲版、拉美版和美国版。它们提供国际新闻和地区性新闻,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CNN广播电视网就联合行动,全力以赴,甚至借用其他电视机构的人力资源为自己服务(比如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期间,CNN就借用了ABC、CBS等驻中国机构的记者为自己提供不间断的系列报道)。 3、 CNN简明新闻频道。这是一套结构紧凑、快速提供新闻的节目,在全球拥有6,700万用户。该频道主要报道美国新闻与国际新闻,以及气象、最新金融信息、体育赛事等。 4、 CNN金融频道(CNNfn)。其传播对象是美国国内公众,向他们报道世界各地的股票、证券信息和国家商务消息。 5、 CNN体育频道(CNN/SI)。主要报道体育新闻。 6、 CNN机场电视网(CNN Airport Network)。这是CNN最小的一套节目,专为美国各飞机场简要报道当天的新闻,每天播出21小时。 7、 CNN西班牙语节目(CNN en Espanol)。该频道面向拉丁美洲,创办于1997年。 1套双向网络电视节目是"CNN交互电视"(CNN Interactive),它在web21.com评选的"全世界最受欢迎站点"中名列第九,并位居"最高级别的电视网"名单之中。它的网页上兼有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有重要新闻站点、快速新闻站点、全政治新闻网页,并提供用户新闻网页(Custom News)。 作为一家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电视机构,CNN较有影响的栏目主要有: 《今日世界》--这是一档晚间节目,CNN一直把它视为可同ABC、CBS、NBC的王牌晚间节目相抗衡的重点节目。 《CNN世界报道》--该栏目每周由120个国家或地区各自提供3分钟电视报道,CNN不加编辑原样播出。 《新闻教室》--该栏目开播于1989年9月,以中小学生为对象,每天播出15分钟,每天在美国东部时间清晨3点45分开播,每周播出6天。CNN每天为那些已经同这套节目联网的中小学校用电子邮政快件传送一份当天节目指南一类的提要,该栏目已被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全国家长教室协会列为向各中小学校推荐的教育性电视节目。 《交火》(Crossfire)--这是一个谈话类栏目。两位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的主持人或嘉宾,每每在镜头前就最新新闻时事各抒己见,激烈得近乎白热化。 《拉里·金现场》(Larry King Live)--这也是一个谈话类的Talkshow(脱口秀)类栏目,在该栏目中应邀而来的政客和明星们在主持人拉里·金时而紧迫,时而轻松,时而幽默的提问下,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各各方面。 除以上栏目外,CNN还办有《可靠消息来源》(Reliable Sources)、《今晚世界商情》、《CNN今晚体育》、《东西方会见》等名牌栏目。 CNN较有影响的大派节目主持人有: 拉里·金、帕特·布坎南和伯纳德·萧等人。 (以上来自网络)
⑤ 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产生的背景及其将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
中国的股市不可以做空,所以炒股的人,无论是庄家还是散户都没有一种规避股市风险的方法,所以才有推出股指期货的要求,主要是给炒股的人一个规避风险的平台。
股指期货的推出会稳定我国的股票市场,以后股市不会出现长熊或者长牛的时候了,因为一旦股市表现的不好,股指期货会进行调节的。
⑥ 股指期货推出的背景 目的 具体细则 对股市的影响
股市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一种是股市的整体风险,又称为系统风险,即所有或大多数股票的价格一起波动的风险;另一种是个股风险,又称为非系统风险,即持有单个股票所面临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通过投资组合,即同时购买多种风险不同的股票,可以较好地规避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有效地规避整个股市下跌所带来的系统风险。而股票指数基本上能代表整个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于是,人们开始尝试着将股票指数改造成一种可交易的期货合约并利用它对所有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系统风险,于是股指期货应运而生。
股指期货的实质就是将对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的过程,其风险是通过对股市走势持不同判断的投资者的买卖操作相互抵消的。
股指期货作为基础性风险管理工具,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它的推出填补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卖空和融券功能,市场缺乏针对系统性风险的管理手段这一空白,将改变证券市场缺乏规避系统性风险工具的现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全新选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则丰富了投资手段,使价值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股指期货推出的直接意义就是丰富了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给投资者增加了新的投资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对券商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既可以增加自营品种,也可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增加了新的利润来源;对基金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既增加了投资品种,也能提高其资产配置的效率;对保险公司而言,股指期货的推出更为其资金管理提供了极为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总之,股指期货的推出,促进了不同投资者投资模式的多元化。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连接在了一起,改变了两个市场割裂的状态。同时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只能做多的股市运作模式,给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价格发现、资产配置以及套期保值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期内,期货和证券双方在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而从长远来说,基本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使国内资本市场向本源意义上的国际发达的资本市场回归。
-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规避与分散风险的工具。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和现货的组合投资来规避系统性风险,改变了过去只能以卖出现货股票的方式来规避风险的方式。投资者既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杠杆作用进行放大投资以获取高额利润;也可以通过买入看好的股票同时买空股指期货来回避系统风险并获取套期保值的收益。总之,通过股指期货,投资者既可以在牛市中持有股票获利,也可以在股市处于大幅波动时锁定风险而获取稳定收益。
-股指期货的推出提高了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效率。价格发现是股指期货一大功能,因而股指期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现货价格,从而引导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充分、有效的发挥。
-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股指期货的交易能够凝聚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股市的透明度。如果股市价格与股指期货市场间价差增大,将会引来两个市场间的大量套利行为,从而抑制股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通过集合竞价可产生反映国民经济的未来变化不同到期日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格;同时,由于股指期货价格一般领先于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也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
-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在证券全球化的今天,股指期货的推出成为一个国家增强本地资本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并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而,这对促进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⑦ 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未来的走势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
(7)cnn运用于股票市场的背景扩展阅读:
2013年影响股市表现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将在2013年实现温和复苏,各项经济指标将逐步好转。与2012年每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低于年初预期相比,2013年每个季度实际增速有望不断超出年初预期,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仍不会有起色,但内需的增长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铁、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增无减,投资仍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⑧ 我要做一个有关cnn的PPT,哪位大侠可以提供一些关于cnn的市场占有、股市价格、资料越多越好
去wiki网络上查呗 很简单
⑨ CNN NBS FOX等美国著名传媒体究竟是由谁控制的(控股)与华尔街巨头有关吗
晕呀,这么好的话题竟然没有人参与。不过我有个建议,可以到美国的金融股票投资网站上去查一下这几家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一些财务统计数据。
⑩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