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中国股票市场最大问题

中国股票市场最大问题

发布时间: 2021-04-15 19:12:01

『壹』 中国股市存在哪些问题

楼主你好!熊市不言底,中国股市把股市的融资功能摆在了投资功能的前面,股市的发展一直以来被当成是圈钱的地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成为了一种空头支票。这对中小投资者太不公平,重融资圈钱,轻回报分红少,没有投资价值,所谓的蓝筹股中国石油、中国神话等高价发行圈钱,现在跌去了发行价的1/2,比垃圾股跌得还多,政府不管百姓的死活,都跌到1800多点,还发新股圈钱,看看美国、越南政府怎么做得,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政府,尤其是中国政府来说,股市的首要功能是什么?是投资吗?不是,那是投资者的认识,股市的功能在政府的眼中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也必将是融资与再融资。所以,在投资者看来不得了的暴跌,在管理层眼中不过是几根曲线的上下而已,既没有切身感受,又没有利益的纠纷,更没有利害的关系。但是,如果股市的暴跌影响到了企业的融资和再融资,影响了国内消费市场的预期,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政府救市就是救企业,救消费,救经济,才会有人真正把救市当回事,也才有真金白银的投入甚至问责。中国股市跌了73.5%,国内无人叫危机.美国跌了30%,政府注资救市.美国的次货危机比我们厉害,基本面比我们糟糕.为什么我们却比它跌得凶?根本地讲就是我们的制度有重大的缺陷.大小非和新股的发行,不断地增加大小非,公司分红仅有三年利润的平均30%,也就是说每年只需拿出10%的利润来分配,这里面有投资的概念吗?明目张胆的圈钱啊呀!公平正义何在?可能只能等到下一个天地轮回.
由于“大小非”的存在,市场已经不是均衡博弈的市场,由于供求关系的急剧转变,自我调节能力已经失效。大小非的问题一天不化解,中国股市的探底之路就一天走不完,即便美国的金融危机都化解了,全世界的股市都回升了,中国股市的好日子也遥遥无期。如果期望市场自我调节,那估计还得等2009、2010年“大小非”减持的洪峰过去。这种调节将是缓慢而痛苦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炼狱式的考验。

『贰』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及其对策和建议

没有对操纵股票价格和指数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而这种行为大量存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中.

没有打击的原因是:一 取证难

二是操纵指数或股票的所谓庄家势力过于强大无法打击(例如海虹控股,这个股票典型的人为操纵,传说曾是航空航天部的资金操纵),甚至有些庄稼与某些管理层的人物勾结获利.

三是在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很多公司主营收入增长缓慢或者不增长甚至倒退\亏损的中国股票市场,为了市场的活跃,为了养活证券行业,管理层也会对一些危害不是特别大的操纵行为姑息纵容

『叁』 中国现在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哪些问题

一、指导思想
就我的理解,西方的股票市场是老百姓(投资者)发展起来的,然后才有政府介入;中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催生的,甚至是政府生出来的。所以,西方的股票市场无所谓什么指导思想,只有赚钱的思想。每人都想赚钱,交易就做成了;而中国的股票市场既然是在政府的操纵下发展的,指导思想就特别重要。
到目前为止,中国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帮国有企业解困。我想,是不是至少应该换个说法,说是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民营化,这比说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好一点。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是怎么让老百姓的钱流到最困难的国有企业;而帮助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怎么使国有企业转到最能经营好它的人手里。这就是不同的指导思想。
二、证监会的两项功能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先生说,证监会专门防止骗子。这讲得很好。证监会就是干这个事的。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叫作保护投资者免受上市公司经理的欺骗。但实际上证监会的用处不是这样。因为实际工作中,证监会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即怎么使钱流向困难的国有企业。到了1999年,证监会又增加了第二个功能,就是帮助提高社会总需求。去年要保GDP增长,怎么保呢?就是刺激投资需求或者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怎么上去呢?有人出主意,股票市场越热,大家收入预期就好,消费就可以上去。
暂不谈这个逻辑对与不对,在证监会承担着这两个功能的情况下,怎么抓骗子?根本没办法。保护投资者,谈何容易!
三、产权问题
中国的上市公司主要由国家控制,由国家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企业不会注意信誉机制(reputation)。
当博弈是可以重复的时候,博弈者才会注意声誉。而国有企业的问题是使得每个人都在玩一次性博弈——明天谁当总经理谁也不知道,我干嘛不在今天捞一把?
资本市场之所以在西方能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骗人的钱骗一次可以,骗两次也许行,骗三次就很难了,所以,要想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你要特别注意声誉。但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只要在任期内能捞到一把钱,以后这个企业能不能再融到资,就不是他所关心的问题。
第二,不可能从法律上保护投资者。
以关联交易为例。在现有国有企业制度下,不可能制止关联交易。大家知道,关联交易是根据交易者定义的,而不是根据业务定义的。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都是一个,因此国有企业间的所有交易都是关联交易。比如说,一个高科技企业上市了,融了几个亿,然后政府发现,别处有个低科技企业处于困境,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于是政府说,你把它兼并了吧。这就是关联交易。如果产权制度不改革,关联交易的现象是不可能解决的。香港的上市规则规定,关联交易需要小股东审批,把这一点拿到内地来,恐怕小股东们日夜审批都批不过来。
第三,如果产权问题不解决的话,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就会非常严重。
为什么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内耗”这么严重?主要是产权问题,因为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掌握这个企业但并不持有这个企业的股份,只有拿到控制权才会有实际利益,所以大家就为了争夺控制权而斗争,把精力主要用于权力斗争而不是生产性的投资和生产性的努力上。上市公司当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权力斗争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也存在,但常常是改进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干得不好,就会被人推翻。中国上市公司的斗争可能是搞垮企业的一种措施。
第四,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法制定出来。
中国许多有关上市公司的条例在制订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企业的前身一般是国有企业,所以制订出许多特殊的约束性条款。比如说,有一个规定是,只有三年赢利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这相当于说,只能卖好看的西红柿,长得不好看的就不能卖。这没有道理。讲道理的做法是,只要信息披露是真实的,谁想上市谁就可以上市。
此外,还有一系列因担心所谓国有资产流失而作出的规定。其实,什么叫资产流失?如果是公开叫卖,谁出价格高谁拿走,那么哪怕只出一块钱,也不能叫流失。但是,由于企业是国有的,如果不遵守某种硬性规则的话,就将真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大量的规则就出台了。规定注册企业时无形资产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这样一来,如果私营企业真要上市的话,一定会感到特别累。这些规则并不是根据它的情况制定的,但是它还必须走这个程序。
四、地方股票市场
西方的股票市场是从地方到集中。集中的股票市场有前提:法律体系要更为完善,信息的传输要更为畅通。如果这些做不到的话,要追求建立一个全国的股票市场,而且认为地方的股票市场更混乱,至少在理论上讲不通。
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传输不畅通,理性的借贷者只会把钱借给认识的人、村里的人、周围的人。而现在的规定相当于说,村里的人不能互相借钱,要借钱的话,广东的人必须借给陕西那边的不认识的人,这才是国家应该允许的,这个道理完全反了。正因为我们国家法律不健全,信息传输扭曲得太厉害,所以应该是出钱的人和花钱的人离得更近一点。如果我买了你的股票,那么我至少还有机会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垮了。现在的情况正相反,有好多企业已经成烂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报纸上还宣传它是好企业,这样才真正造成金融危机。
五、经理、股东与职业道德
经理和股东是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经理作为代理人,对股东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就是诚信(fidelity)。诚信如何在法律上得到保证?对中国的法律队伍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英国公司法的整个现代制度是从最原始的信托法(trust law)走过来的。英国人所自豪的对法学所作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发展了信托(trust)这个概念。而我们没有这个概念。中国法官、律师对trust的文化背景、案例都没有足够的积累。对于中国有没有一个能够保护资本市场的真正的法律队伍这个问题,我是存疑的。
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问题与此相关。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在表面是一个道德问题,实则是一个制度问题。经理其实是“保姆”,但现在被认为是“老板”,而且他自己也觉得是。其实不然,好比一个保姆,主人不在,保姆就觉得自己是主人了。从长远来看,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资本市场,简单地说,就是把你的钱交给别人花,别人用。如果你对用钱的人的道德没有基本信赖的话,你怎么愿意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用?
职业道德问题不仅是经理的问题。假设在一个企业里面,总经理持有10%的股,如果他为了这部分股权损害企业利益的话,是违法的。但是在国有企业里,假如一个国有企业有200个工人,所有者说要卖掉这个企业,但200个工人不同意卖这个企业,这却并不被认为是违法的。这没有道理。因为这企业是全国12亿人的,200个工人只占了其中的那百分之零点零几,难道就能决定这个企业的命运?就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阻碍这个企业的出卖?这应该是违法的。■

『肆』 目前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多空对决牵动股市神经多个纬度看市场

中国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 吴祖尧

■ 主要观点一: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是中国股市问题的唯一症结,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向好。中国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国股市也有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并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会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会有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权益,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出了安然事件。

■ 主要观点二: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问题,已不能简单地当个案来处理了,我们必须反思发行上市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必然要带来投资者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上的调整。仅仅凭借财务数据和业绩预期选股已不够,即使我们能够甄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假虚实,即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我们不能察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潜在缺陷,我们仍然无法规避投资风险。

■ 主要观点三:面对新股发行,投资者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A股市场要汲取B股市场和以前STAQ、NET市场的教训,就必须接受新股扩容的现实。与其将当前市场下跌的原因归结于新股发行和询价制,不如说是市场对新发行公司遴选机制的失望。

■ 主要观点四: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匹配;2004年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行业构成的缺陷进一步加重了中国股市的风险。

■ 主要观点五:要增加市场的信心,说难很难,说易也很易。其实核心是要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市场不缺信心,缺的是好股票。如果我们投资的股票能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投资者还能没有信心?如果我们所投资的股票都是物有所值,那我们还担心全流通吗?

降低印花税利好有限

在市场跌破1200点关口后,管理层果断出手,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但是市场的反应却很有分寸,一天上涨,四天下跌,股指再次逼近1200点关口。

其实管理层很清楚,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交易成本太高,印花税问题也并不是市场走弱的根本原因。管理层之所以还选择降低印花税,只是为了表明,管理层仍在关注市场,仍在关心投资者,籍此以达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市场似乎并不领情,因为在投资者看来,尽管降低印花税是顺应民意之举,但在当前中国股市积重难返的情况下,管理层并未推出解决股市的深层次问题的举措,只能说明改革之艰难,稳定市场可打的牌已有限,逢利好减磅成了投资者本能的选择。

辩证看待股权分置问题

很多人将股市走弱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置问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不利于形成外部治理机制,不利于市场形成稳定预期,不利于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是中国股市问题的唯一症结,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向好。中国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国股市也有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并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会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会有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权益,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出了安然事件。对于那些素质差的上市公司,迟早要退市的公司,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只能给大股东再增加一次圈钱的机会,只能再让投资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风险带来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的调整

近期频频暴露的上市公司问题成为市场走弱的重要原因。去年年底的伊利事件和长虹事件,已给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问题更是加速引爆,截止2005年1月25日,在不到20个交易日里,沪深两市就有24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被曝光。山东巨力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被提起诉讼;东北高速巨额银行存款不翼而飞;开开实业总经理在逃,三位高管失踪;深圳机场总经理被拘;山西焦化子公司失踪;利嘉股份被立案调查,等等。这一系列事件说明,中国上市公司除了存在经营风险外,还存在很重要的一个风险就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风险。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问题,已不能简单地当个案来处理了,我们必须反思发行上市制度,尽管有信息披露制,尽管上市公司都建立了“三会”制度,尽管很多上市公司都有独立董事,但是上市公司还是黑幕频繁,这表明形式主义的治理结构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治理机制改善。资本市场不仅没有成为上市公司改善治理机制的平台,反而成了上市公司变坏的染缸,这是因为,一些上市公司上市后摆脱了政府行政监管,而资本市场由于制度不完善,带来制度真空和监管真空,如果上市公司的高管缺乏定力,就会出现损害投资者权益的事情。其实我们不能仅仅责怪上 市公司高管人员缺乏道德约束力,关键是我们要从制度上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仅有谴责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严厉的司法处罚;仅有事后的监管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事前的预防机制。美国出了一个安然事件便建立了一套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中国上市公司出了这么多问题,又怎么能在制度上无动于衷呢?大庆联谊、银广厦事件问题出了这么长时间了,投资者的补偿问题并未解决,司法制度并未在证券市场建立威信,面对上市公司的种种劣行,投资者只有一声叹息。

中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必然要带来投资者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上的调整。仅仅凭借财务数据和业绩预期选股已不够,即使我们能够甄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假虚实,即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我们不能察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潜在缺陷,我们仍然无法规避投资风险。这提醒我们,在关注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时候,也必须重视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风险。可是目前我们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评价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风险;或者即使我们能够评价这种风险,我们必须花很高的代价,我们必须作长时间、全方位的调研;或者即使我们能够承担这种代价,能够做出这种评价,我们也需要时间。目前沪深股市中有1370多家上市公司,即使我们只对其中少数公司进行评价,也将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很难一蹴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素质的反应只能简单化,那就是降低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对上市公司作一个风险折价来处理。这就是中国股市的20倍市盈率不等于美国股市20倍市盈率的道理所在,这也是世界上不同股市的市盈率不可比的原因所在。监管尺度越严,上市公司素质越高的市场,其市盈率应当高一些,反之,市盈率则应低一些。

上市公司行业结构不合理增加了股市的风险

新股发行也是影响近期市场走势的一个因素。面对新股发行,投资者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新股发行要带来现有股价结构的调整,要分流市场的资金。另一方面投资者明白,如果没有新股发行,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到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降;如果资本市场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作贡献,资本市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政策也不会向证券市场倾斜,中国的股市将会进一步边缘化。A股市场要汲取B股市场和以前STAQ、NET市场的教训,就必须接受新股扩容的现实。

与其将当前市场下跌的原因归结于新股发行和询价制,不如说是市场对新发行公司遴选机制的失望。新股发行暂停半年之后,首批询价制的新股是两只电力股,无论是行业还是公司质地,对投资者并无新意,对资金并无特别吸引力,国内股市上并不缺乏电力股,由此只能导致电力股受压,股市指数下挫;而国内股市还有不少空白行业,却得不到补充;中国经济中有不少高成长的企业,股市却不能吸引其前来上市。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匹配;2004年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行业构成的缺陷进一步加重了中国股市的风险。

市场不缺信心,缺好股票

从股市的开户数据来看,2005年以来市场每天的新增开户数据一直处在低位水平,每天沪深交易所新增开户数量约3000户左右,由于一般一个投资者是同时开一个沪市账户和一个深市账户,因此实际开户人数只有1500人左右,这意味着全国2000多家营业部,平均每家营业每个交易日开户人数不到1人。这表明,场外资金进入股市的数量已微不足道,目前市场运行主要是靠场内已有资金在维持,随着交易成本的消耗,随着上市公司融资的消耗,资金的捉襟见肘,只能导致市场重心的不断下移。

其实,市场从来不缺资金,缺的只是信心。2005年以来国债市场逼空式的上涨,已显出场外资金的充裕。资金之所以不进入股市,是因为近四年的熊市没有形成赚钱效应,是因为股市太多的问题让场外资金望而生畏。

要增加市场的信心,说难很难,说易也很易。其实最核心地是要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市场不缺信心,缺的是好股票。如果我们投资的股票能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回报,投资者还能没有信心?如果我们所投资的股票都是物有所值,那我们还担心全流通吗?从这个角度来看,指望管理层一次一次出更多的利好政策其实意义不大,对投资者来说,最大的利好政策是管理层通过制度规范和严格监管,使上市公司能够真正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如果中国股市能够培养出几个微软类的企业,投资者自然就有信心了。

『伍』 中国的股票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

我只能给你提供一个梗概吧
第一:中国股市现在是个政策市场,尽管政府想转型,但一直没真正实现
第二:中国股市作为融资平台却监管不够完善,仍然有很见光死问题
第三:中国股民仍然占据了市场的主力,而不是基金公司
第四:中国股市目前市场人气低迷,主要是受宏观调控、外围经济和资金不足的影响
第五:作为世界上增长最为迅速国家中国经济活力必将在股市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未来两三年内中国股市应该有个大的上涨。

『陆』 中国股市究竟有哪些悲剧问题

股市低迷,各种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讨论也就风生水起。这本身已经暗示了悲剧之所在。因为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时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2007年牛市高峰时专文论危机,在2005年股市极度低迷时,倒是专文谈制度和市场转折的契机。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们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认清大势,必须超越一时的功利之心,摆脱诱惑和纠结人们的假问题,敢于面对市场真正的病症和挑战。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转化为机遇。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问题
今天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道琼斯指数已经快要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了,A股还在熊市中挣扎,这是不是充分说明了中国股市自身有问题?
客观地说,这个比较并不严谨。美国经济在经过金融风暴冲击后在曲折缓慢复苏,开始释放积极信号,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底4万亿的强刺激后,现在面临经济转折和下台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美国股市也是在危机后逐步缓步回升,而中国A股则在2009年领涨全球后又开始回调。
同时,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危机前就长期窄幅徘徊,中国股市在2007年刚刚经历了疯狂的顶点。就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点相比,今天还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经225指数,现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点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国A股市场,自设立来,指数涨了20倍。
可见,选一个特定时间段来对比,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场间做比较,国际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比较。它反映了市场估值与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的比值。因为任何经济增长最终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积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这些指标看,中国A股与世界主要市场,与中国周边市场,只能说相差无几,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从股息回报来看,中国A股过去和现在都显著低于国内定期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其他主要国家恰好相反,用这个指标看A股的回报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国企业在境内境外不同市场的表现来看,A股市场估值还算是最好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国际规范市场上大多数表现从来比较差。香港没什么人指责中国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种种问题,国企股红筹股估值也并不高。美国市场近年来走势确实不错,但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则并没有享受这个好运,相反还遭遇了滑铁卢,以至纷纷主动或被动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别是国内A股来上市。可见A股市场的价值在中国企业眼中,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效益型的,一旦经济减速、增长受限,企业盈利马上滑坡。这与美国的蓝筹企业占尽技术、专利和创新优势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及中国周边市场的估值比美国市场低一些也很正常。总之,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的表现,应当说在总体上反映了我们经济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并没有什么冤枉和异常,没必要自作悲情。
还有很多人批评,A股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为融资者服务,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这个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怎样才叫为投资者服务?打击违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观地说,监管层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议的进一步限制大股东、高管变现,对上市公司附加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束缚,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国际惯例。试想限制到极端也就是退回到与国际规范市场背道而驰的股权分置时代,原始股东全不让套现流通,上市价格、指标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时的市场仍然是牛短熊长、投资者一样怨声载道。
有人说,关键是公司发行不能有三高,应全部低价上市。新股发行改革之前,从来是这么做的,无论什么公司,按统一的市盈率定价发行。许多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翻好几倍,二级市场仍然高位接盘,那也没能真正保护投资者。2012年以来,监管层干预新股定价和首日涨幅,但一当市场稍稍平稳,首日大幅上涨的股票依然很多。有人说应严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买入的几乎全部是中小散户。又有人说要严格审查拟上市公司,其实,现在A股上市审查已属世界上最严之列,不仅上市公司为支付中介机构审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项费用越来越多,相关打点越来越多,甚至连不少媒体都开始借审查敛财,以发负面消息为由收封口费,审查越多、权力越大、花费越多,还是不能避免上市后变脸。
由此可见,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股市对经济下行的反映,这是股市开始发挥经济晴雨表功能的表现。这一点并非坏事,反而值得欢迎。它也意味着只要经济出现回稳上升的信号,股市必然也会回暖。另一种是证券市场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这才是真要认真对待的。这种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误,一方面会在市场低迷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如同样反映调整中的中国经济,2012年香港国企股和红筹股的表现就比A股强很多)。另一方面是当经济和市场稍有回暖,监管者和投资者都松口气、好了伤疤忘了疼时,IPO提速、投机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内在缺陷就会放大发作,从而很快迎来新的失望和悲剧。
二.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是真问题
A股市场确实存在重大的问题,只是A股的真正问题与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想的并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企业排队还越来越长,现在发号已到750开外,若非明里暗里地控制继续发号,估计早已过千。这显然是全球股市都没有的怪事。
A股另一个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绩优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场历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组股莫属。即便在今天监管层高调打压ST等垃圾股的强势氛围下,垃圾股依然不时在熊市中咸鱼翻生,连连涨停,身价翻番,成为一大奇观。
A股市场的第三个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级市场投资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发行仍然不断不败,老股东套现绵绵不绝。这样,境外已上市的中国公司想回来上市,境内上市的原始股东和高管锁定期一完,就忙着抛售套现,与境外市场熊市中新股发不出去大股东和高管不但不减持反而纷纷增持适成对照。
显然,以上这三个怪现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连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对,我们当然就不可能找对病灶病根,更不用说治病的药方。
A股的三大怪现象,说穿了,反映一个许多人讳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价扭曲结构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谈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许多人不免会跳起来。但股价是否扭曲高估并不是由争论或感情决定,而是由真金白银决定的。市场经济从来靠价格和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不怜悯眼泪,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价格合适,供求就平衡。价格错了,供求就失衡。现在A股市场想上市的人打破了头,只能说明价格过高导致供过于求,于是靠控制供给、严格筛选和排长队来勉力维持秩序。
应当指出,这里说的价格不仅是上市发行价。上市发行价仅仅是公司让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权的价格,二级市场的价格才是原始股东衡量自身财富和套现退出的价格。因此,打开窗户说亮话,二级市场的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既是太多企业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业不怕发行价再被管制压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原始股东和高管们也要抛售套现的原因。所谓圈钱,所谓有利于融资者,无非是说股价高了。因为东西不在贵贱,黄铜也好,黄金也罢,定价太高了,都是圈钱蒙人;定价合适了,都是投资,都是物有所值。无论专家媒体还是投资者监管者,找了股市那么多问题,独独不能正视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这个基本事实,不愿说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绕着圈子乱找别的毛病。承认二级市场股价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国际通用的市盈率、市净率,不是说与海外规范市场接轨了吗?这个判断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国的接轨是加权平均的接轨,大盘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经到5到10倍,但量大权重,一只抵几百只,从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场估值。实际绝大多数中小盘股,熊市至此,其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现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来物以稀为贵,故境外市场,一般是大盘蓝筹股估值高些,中小盘股估值低些。特别在熊市,所谓涨时看势,跌时看质,这时中小盘股股价往往跌至几倍市盈率、每股净资产之下。港台股市,内地在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都是这个情况。日本东京日经225指数市净率现为1.25倍,东京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净率就降到了0.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来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轻易不会减持。而A股现在鼓励来上市排队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净率高的中小盘,价格当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柒』 中国股市有哪些弊端

中国的证券股市交易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有以下弊端需要改善。 1、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2、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虽然其业务已涉足证券的承购包销、发行、交易、自营、财务顾问等内容,但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资银行核心任务之一的购并业务对于我国中介机构来说几乎还未曾涉及。西方国家的公司购并活动大多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投资银行起着搭桥牵线、筹划交易过程、为交易筹措资金和参与交易谈判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重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3、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资本市场工具保持多样化趋势。以香港资本市场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采用;在股票市场上,不仅出现了期指、期权、认股权证等投资品种,而且这类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过现货市场之势。香港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集资形式更为多样化,在债券、票据和存款证3种形式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浮息工具、变息工具、可换投股债券、信用卡应收债券等多种形式,目前在联交所挂牌买卖的债务工具已增至129种。相比之下,我国大陆的资本市场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几乎没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种种限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4、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执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极大挫伤了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被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措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捌』 中国股票市场的近期状况

随着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规模的落定,全球新兴经济体又将迎来6000亿美元资金的进攻。如何加强对热钱的管理,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可以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应对热钱流入。他说,如果有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入,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将其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会任其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中去。等到热钱需要撤退时,再将它从池子里放出去。通过这种操作,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首先是经过最近几年新股的高速发行,尤其是一批蓝筹公司的发行上市,目前中国股市的规模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1997家,总市值27万亿元。股市规模的扩大,这也意味着资金吞吐量的扩大,目前中国股市完全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 其次,股市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快新股发行的方式来接纳热钱,将热钱拿来为我所用,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一直以来,中国股市都被舆论称为是"圈钱市",融资功能是中国股市最善长的功能,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04家公司发行A股股票或债券,合计筹资6632亿元。中国股市缺什么也不缺少在股市门口排队等待发股上市的公司,面对热钱的流入,中国股市完全可以加大新股发行力度,来减少热钱对市场的冲击。而且,让更多的公司发股上市也解决了一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支持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作出进一步贡献。 此外,热钱进入股市后,管理层完全可以通过国有股的减持来将热钱对股市的冲击降低到最低程度。2005年中国股市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原本不上市流通的原非流通股多已转换成了可流通股。不过,出于维护股市稳定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国有股并没有上市流通,而仍然是持有在大股东的手上。目前A股的总市值超过27万亿元,但真正流通的股票市值只有1/3左右。如中石油于11月8日解禁,解禁市值达到1.9万亿元,但这1.9万亿元市值的股票仍然都持有在大股东中石油集团的手上,并未上市流通。因此,一旦热钱流进股市,国资委完全可以有序地安排国有股减持,从而有效地抵减热钱对股市的冲击。

『玖』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第一是进入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不够正确,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人把股票市场看作是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一种办法,而不是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优质企业、最有潜力的企业的融资渠道。在选择上市公司的时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起来去包装、化装上市,去欺骗投资者。以解困、扶贫为上市目的。这种思路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是先天不足的问题。发展股票市场固然应当考虑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当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市场化制度建设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结果重新回归政策市,最终还是不利于更多的实体经济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严格遵照法律规定,保证公开公正,保护公平交易,促进资金融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保护少数人的特殊利益,因为最终只有投资者信得过,对市场又信心,认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资者才会去买股票。第二是信息公开不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当前,加强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制度化建设及其贯彻实施,对于增强信心、提振股市至关重要。《证券法》规定的“三公”原则不能仅仅停留在条文上。信息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传递的阻隔和不对称是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市场存在的“三不公”(公开、公平、公正)问题严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象。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内幕交易、操纵股市、黑庄操作、买卖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庄家冒用他人身份证和帐号坐庄炒股都禁不了。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实、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披露不严肃、信息披露不主动等问题,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三是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四是强化中介机构的自律机制,五是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股市监督队伍。第三是证监会现在的定位,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还要正确定位监管机构的职责。证监会现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场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现在证监会本身。证监会本来的功能是监督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对外部投资者提供保护。证监会的唯一、最重要的职能应该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投资者、不受企业经理的欺骗。但是我们国家的证监会的职能是审核公司上市,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发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实名审核制,审核制实质仍然是审批制,要明确监管单位不是审批单位,是维护市场稳定的机构。准确定位以后,还需要严格执法,完善监管,公正监管,以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第四是投资的质量,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的质量高低,是看投资人是不是真正承担风险。如果投资者用自己的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也享有权利的话,风险与权利一致,就是高质量的投资。相反,如果完全用别人的钱投资,亏了是人家的,赢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质量的投资。在我们国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着低质量的投资者。低质量的投资者只负盈不负亏,必然对股市形成一种高估的压力。为此,必须改革发行制度。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不健全,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匹配;2004年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行业构成的缺陷进一步加大了中国股市的风险。国有企业上市之后实际上控制权仍在国家手里,形式上有一个董事会,但实际上董事会、总经理都是由政府任命。董事会很难起很大作用,因为是国家持大股。2009年5月《企业国有资产法》施行以后,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以后,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望情况有所变化。第五是对中小股东保护乏力。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得越好,股票市场越健全,人们就越愿意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股票股市就越活跃。目前,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较差。在保护弱小的外部投资者方面,一是对企业关联交易作出限制。当控股股东的利益与小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要对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作出限制,办法是关联交易原则上由企业的中小股东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二是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济方面,建议适时修改民事诉讼法,引入集团诉讼制度。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荐人在企业不景气时的高额薪酬。四是投资基金的收益应当与其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而不是现在的旱涝保收。第六是不讲信誉,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信用是股市的支柱。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短,对信用的认识肤浅,因此在信用体制的建设上步履缓慢。建立股市信用的关键在于信息流通畅快,信息披露的内容全面、真实、准确。但是在现实中,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不够及时或秘而不宣。在有可能影响公司股价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上市公司往往为了稳定股价不公开发布此种信息,但该信息却又在私下里传播,形成内幕交易。上市公司伙同中介机构作假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些都是经济发展道路转轨国家的通病。在股市发展初期,由于股票发行少,而购买者众多,炒作和投机盛行,导致股价不断上扬,形成表面繁荣,此时人们不大关注上市公司的信用。而当泡泡沫破灭后,人们才认识到信用的重要。现在我国股市的低迷,很大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我们应亡羊补牢。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体,一是上市公司——资合公司,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公司信誉,一是作为投资者的股民,其赖以投资的前提是信心。信誉和信心是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但是现在不少人非常不重视信誉,少数政府部门不讲信誉,上市公司不重视信誉,有的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不重视信誉,证券公司在帮助企业包装,会计事务所在帮助企业做假帐。因而股民的信心在国家接二连三出台利好的政策情况下迟迟不能恢复。不讲信誉,缺乏信心,也与有关法法规不够完善有关,譬如欠缺完备的会计法规体系。为了解决信誉信心问题,必须依法追究股票欺诈者的民事责任以及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第七是股市自身的制度性缺陷至今仍未消除,譬如“大小非”和“大小限”等。目前股市“大小非”和“大小限”合计高达1.18万亿股,比两市流通股的两倍还要多。大小非的问题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沪深股市的供求关系,而且改变了市场的估值体系。无论1.18万亿的限售股在现实中是否会流出,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对于市场信心和流动性都是致命的威胁。第八是维护股市长期稳定的机制不足。建议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平准基金作为稳定市场的一个工具,有助于化解股市恐慌性抛售和非理性的过热等股市自身无法克服的生理缺陷。主要是向投资者传达政府明确维护股市长期稳定的信号。一些发达经济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曾经使用并建立了股市平准基金。第九是股市法治化建设落后。市场经济是自治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股市制度属于市场经济的内容,其也必然纳入法治的轨道。在我国,证券立法、执法和守法虽然有很大进步,但均存在疏漏,相对来说,立法和执法存在的问题更多。证监会制定的规范很多,但在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中却轻描淡写,甚至是于法无据。还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人们也往往不知这里的构成犯罪是依据《刑法》的哪一条。甚至在《刑法》中根本没有相应的罪名。在执法中更是软弱无力,没有有效的防范机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伙同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缺乏监督。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入了造假行列。因此,必须加快股市的法治建设,严格行政和法律的监管。比如,严查违规资金和不法坐庄,加强国资国企的舆论监督,坚决打击内幕交易、证券欺诈、权钱交易、操纵股价以及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勾结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第十是新闻媒体应有的舆论监督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

『拾』 中国股票市场从开始到现在的发展过程及重要事件

、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6、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对本刊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三、○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1991年8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3、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五、○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3、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8、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9、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续中。

热点内容
股票退市什么后果 发布:2024-10-09 01:16:16 浏览:341
股指期货均线参数如何设置 发布:2024-10-09 01:10:20 浏览:239
股票涨停了排队买多久能买到 发布:2024-10-09 00:23:19 浏览:823
股市404暗语什么意思 发布:2024-10-09 00:08:33 浏览:16
期货eg是什么品种能做啥 发布:2024-10-09 00:08:24 浏览:131
股市大盘地量代表什么 发布:2024-10-08 23:24:22 浏览:208
沃尔德理财怎么样 发布:2024-10-08 23:22:42 浏览:96
投资是股票还是行业 发布:2024-10-08 23:16:29 浏览:840
戴星st股票退市的概率大吗 发布:2024-10-08 23:15:51 浏览:142
股票涨停第二天高开低走是怎么回事 发布:2024-10-08 23:15:45 浏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