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营销的股票市值
A. 教育龙头股排名前十
只有六个龙头股,分别是世纪鼎利、建科院、钢研纳克、新金路、紫光学大、华媒控股。
1.世纪鼎利
世纪鼎利主营业务主要有大学生职业教育及人力资源服务两大业务板块。
2.建科院
建科院主要通过自主设计、创立化妆品网络平台。并且在阿里巴巴持有悠可的股东马可孛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0%的股权。
3.钢研纳克:职业教育龙头。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52.05%;实现扣非净利润70.54万元。
4.新金路
新金路在探索业务转型升级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还与柏子敏共同出资设立金路育达教育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5.紫光学大
紫光学大主要是K12教育培训方面,拥有个性化1对1智能辅导为主业,提供个性化1对1.个性化小组课、国际教育等产品。
6.华媒控股
华媒控股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国际教育、艺术教育、IT教育、在线教育和幼儿教育在内的教育合作项目,其中控股子公司中教未来负责运营。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成为龙头股的依据是,任何与某只股票有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上。
龙头条件
1.龙头股必须从涨停板开始,涨停板是多空双方最准确的攻击信号,不能涨停的个股,不可能做龙头.
2.龙头股必须是在某个基本面上具有垄断地位。
3.龙头股流通市要适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盘股都不可能充当龙头。11月起动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亿左右。
4.龙头股必须同时满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时低价金叉。
5.龙头股通常在大盘下跌末期端,市场恐慌时,逆市涨停,提前见底,或者先于大盘启动,并且经受大盘一轮下跌考验。再如12月2日出现的新龙头太原刚玉,它符合刚讲的龙头战法,一是从涨停开始,且筹码稳定,二是低价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动才4.5亿,周二才6.4亿,从底部起涨,炒到翻倍也不过10亿,也就是说不到2-3亿的私募资金或游资就可以炒作。四是该股日周月KDJ同时金叉,说明该股主力有备而来。五是该股在大盘恐慌末端,逆市涨停,此时大盘还在下跌,但并没有影响此股涨停。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龙头的起涨过程,也说明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盘下跌,没有龙头出现。
B. 金融危机读后感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确背景,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提供次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2006年末,次贷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
2.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从2005年到2006年,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2006年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3.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一些具有“金融创新”工具的金融机构,便将这些信贷资产打包并以此为担保,用于发行可流通的债券。给出相当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许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资于这些债券。抵押贷款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融资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投资机构获得较高的收益。
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投资机构现金流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利益也得到了分解和共享,风险也得到了分摊。但事物都有两方面,金融创新制度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像次贷这样一种创新使美国不够住房抵押贷款标准的居民买到了房子,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变成次级债,将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发散到了全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买了美国次级债的国家,就要被迫为美国的次级危机“买单”。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次级贷款人还不起贷时,不仅抵押贷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无力向那些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支付固定回报,而且那些买了次级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高额回报,同样调进了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金融机构开始报告大额损失,反映了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
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过程实际上是资产组合和信用增级的一个过程,也是多种资产叠加、多个信用主体信用叠加的一个过程,在资产证券化后,这种资产证券化组合的信息和相关风险信息披露可能趋于更加不透明,导致市场中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读懂其中的风险,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实时的风险定价了。由于对资产真正的价值和风险认知不足,投资者严重依赖评级公司的报告作出决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信用评级也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必要和重要环节。信用评级是否客观公正,是否真正了解金融工具,是否存在着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本来是从一些低质资产发展而来,“金融创新”则使这些低质资产通过信用评级公司评级获得了高等级标号,事后证明价值被严重高估。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损失不明,一旦次级抵押贷款出现了重大风险和损失,构筑在这些证券上信用增强和信用叠加也会如同沙漠上的空中楼阁一般会“瞬间倒塌”,由此必然会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恐慌,规避风险的本能加速了投资者的抛售,并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灾难也就在劫难逃。在次贷、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这个风险传递链条中,如果没有信用评级公司的参与,次按危机或许根本就不能发生。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国应引以为诫。
1.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向好时,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认识和防范信用风险
次级贷款违约率高,原因在于贷款机构在放贷中没有坚持“三C”的原则,即对借款人基本特征(Character)、还贷能力(capability)和抵押物(collateral)进行风险评估。从国外的经验看,借款人的基本特征(年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职业)、购房目的(自住还是投资)、婚姻家庭状况,还贷能力(房贷房产价值比、房款月供收入比、家庭总债务收比、资产负债比等)和抵押物(房产价值、新建房、二手房、使用期限、地段、独户、多层高层建筑等)都与违约率密切相关。
香港在东亚危机中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许多购房者承受负资产的压力,但银行却没有出现违约率大幅上升的问题,就是因为香港银行业自身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个人住房贷款有严格资格审查标准,借款人购房多是自住,职业稳定,收入现金流不变,房产使用价值不变,仍会按期还贷。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扩大个贷业务中应避免“政绩目标”等非经济和非理性色彩,减少行政手段介入信贷资金配置,加强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审查,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实施不同的风险定价、借贷标准,包括自有资本金、首付比例、利率、期限等,以促进银行从服务风险定价向客户风险定价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个性化转变,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贷款规范
监管部门应监督从事住房信贷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各类贷款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让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权益的损害。推进标准化的合约、贷款审核程序、借贷标准,规范银行贷款行为和贷后的服务。
4.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
既然金融风险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监管部门的职责就是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预测、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提高风险的可控性。因此,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是迫在眉睫,它将对银行体系的安全,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5.政府部门应从危机中得到警示
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政府的职责,但“人人享有适当住宅”并不意味人人都要买房,让无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进入购房市场,拔苗助长不仅事与愿违,还会产生许多负效应。特别在我国抵押担保、抵押保险等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无形中让银行承担了许多政策风险。因此,一个优化的住宅市场结构应是新建房与存量房,出售房与租赁房,商品房与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多样化的统一。政府应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为“租售并举”;并通过信贷、税收、土地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在开工许可审批中优先考虑普通商品住宅。
6.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
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完善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抵押贷款营销的规范化、合约的标准化,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合理的保险风险定价机制,有助于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风险。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C. 你怎样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 一个小故事看透经济危机 ★
看下面一个小故事,3分钟彻底明白经济危机是怎么来的:
从前有两个国家:纺织国和飞机国。纺织国有一亿人口,会织布做衣服,年产二亿条裤子。飞机国也有一亿人口,不仅会纺织,他们还会造飞机,年产二亿条裤子,造十架飞机。
纺织国要卖给飞机国一亿条裤子,才能买回一架飞机。两国贸易之后,社会财富分配如下:纺织国拥有一亿条裤子和一架飞机,飞机国拥有三亿条裤子和九架飞机。纺织国一个人一年只有一条裤子穿,一亿人只能挤一架飞机。而飞机国呢,一个人一年能穿三条裤子,九架飞机随便坐,比纺织国的老百姓坐火车还便宜!两国人民付出了同样的劳动和汗水,飞机国的人均财富竟然是纺织国的3-5倍。
第2年,飞机国改变策略,决定不生产裤子了,因为他们发现只要多卖几架飞机,就能换回几亿条裤子,足够全国老百姓的穿用。从此以后,飞机国的老百姓都解放了,每天泡吧、出国度假旅游、喝咖啡、到纺织国投资。。。。。。而纺织国的老百姓们呢,为了赚更多的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生产更多的裤子:三亿条裤子,四亿条裤子,卖给飞机国赚取可怜巴巴一点生活费。
飞机国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滋润,工作时间越来越短,工人越来越少,喝咖啡的时间越来越长,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发达。而纺织国的老百姓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几乎没有喝咖啡的时间,娱乐业和服务业都是为少数有钱人服务。
几年过去了,飞机国越来越发富了,连穷人,甚至流浪汉都能随便买得起豪宅了,钱多得不得了,可是纺织国还在不断的生产裤子,都快年产10亿条裤子了,飞机国面临危机了,面临钱太多的危机,钱再多也不能都买裤子啊,钱太多花不出去。
看官可能糊涂了,钱太多也有危机啊?当然啊,银行里存了几十万亿美金的钱,对银行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他得想办法放贷出去才能赚钱啊,不然还要支付利息。没办法,银行家拼命鼓励企业和民众贷款,鼓励穷人和流浪汉也贷款买房子,没办法,钱多也难受啊。结果房地产先涨后跌,一些穷人还不起贷款,干脆一元钱卖掉豪宅,继续搬回豪华出租屋。
纺织国越出口越穷,看官更不明白了吧?纺织国并没有因为出口而富裕,却让飞机国越来越富,因为把自己国家生产的50%以上的商品卖到别的国家,换来别人国家5%-10%的商品,结果是飞机国富得流油,纺织国依然活在最下层,最吃亏的是以多换少的纺织国。
纺织国面临更大的危机,本来出口裤子就没赚多少钱,一条裤子才赚1-2元,飞机国一旦减少进口,直接导致纺织国无数人下岗失业。
这个小故事道出了经济危机的最高机密:没有高科技产业,依靠以多换少的出口经济,只能越出口越穷,是制造国家之间贫富分化的危机之源!
一个国家,只有掌握别人没有的高科技产品,才能真正变成一个强国富国,让别国为自己打工,而不是为别国做嫁衣。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1511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此主题共分: 1 2
第1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炎炎烈日 于 2008-12-29 09:51:35.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 唐朝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秘密:丝绸 ★
中国的唐朝为什么富强?百国朝拜?因为唐朝有丝绸!
为了得到中国丝绸,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的时代,当年全世界的商人们骑着骆驼不远万里,把几万里的沙漠戈壁,硬生生踏出一条丝绸之路,用他们国家最珍贵的黄金、珠宝、玉器,换几匹丝绸,带回国就能发大财。唐朝不仅繁荣富强,而且在全世界声名远播。
中国卖给各国商人丝绸、茶叶、瓷器,换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黄金和白银,造成古代全球经济的巨大贸易顺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欧洲和日本虚心学习的楷模。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中国古代各朝一直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看美国中学历史书是怎么写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问题:书中说,早在中国汉代,东西通商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逐渐形成,汉朝把大量昂贵的丝绸输出到西亚。为了保护丝绸贸易,中国人一直保守丝绸制作过程的秘密。中国的统治者历来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只允许他们在广州活动。中国卖给他们丝绸、茶叶、瓷器,换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黄金和白银,造成巨大贸易顺差。1793年,英国人要求增加贸易权利,被乾隆皇帝拒绝,他说:“西方的东西找不出一件中国用得着的。”
汉朝和唐朝从丝绸贸易获得的经济的空前繁荣,由丝绸之路,国外的葡萄、无花果、黄瓜、核桃从西亚传入中国,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1271年来到中国再到郑和下西洋从非洲带回长颈鹿,书中颇下笔墨。书中摘录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忽必烈皇宫的描写:“宫殿屋顶很高,大厅都由金银镶嵌,墙壁上雕刻着龙、鸟、牧马人和各种野兽以及战斗的场面。天花板上也是如此,满眼都是黄金和图画。厅很宽很长,可以容纳6000人的宴席。” 足见当时的中国是多么的繁华,远远超越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
正因为唐朝、宋朝始终领先全世界的高科技产品销售全世界:丝绸、瓷器,在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整个欧洲甚至包括俄国,掀起过一场“中国热”。 当时的中国被全世界推举为“模范文明”。 当时中国对西方的影响,远远大于西方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只有垄断别国没有的高科技,才能实现经济真正繁荣富强,自然会变成全世界羡慕的“模范文明”
假如张无常、历以宁这样的“经济学家”回到唐朝,向朝廷献策,主张丝绸做“世界工厂,引进外资”,唐朝的发展会如何?用不了几年,就发现丝绸技术外泄,越南、泰国、印尼都开始大规模生产丝绸,唐朝拼命提高丝绸产量,但丝绸国际价格却越来越低,原本一斤丝绸能卖一斤黄金,最后跌到一斤白银、一斤铜、一斤铁。
原本只有欧洲皇家、贵族、富商才能穿得起的丝绸衣服,到最后变成非洲难民都能买得起的地摊货。唐朝发动全国人民疯狂大生产丝绸,却发现越来越穷,丝绸的利润压到几乎不赚钱,不消10-20年,泛滥的丝绸造成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全世界不再需要那么多丝绸,唐朝大批丝绸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但富裕的是全世界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有丝绸衣服穿,连路边要饭的都穿丝绸裤子,失业的唐朝人民自己却不一定能穿得起丝绸了。
这就是真正的经济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1511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2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炎炎烈日 于 2008-12-29 09:51:52.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 日本的强国之路 ★
日本二战之前是世界的纺织工业大国,二战之后转型制造业大国,60-70年代转型高科技大国。换言之,中国还停留在日本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思路!
有人说日本是外向型经济,这显然是一个无知的谎言。人们可以看到这样鲜明的对比:日本外贸小小的(占GDP15%),中国外贸大大的(占GDP60%);
日本出口是高价出低价进,以少换多。中国出口是低价出高价进,以多换少;
日本外资法第一条,“只准许有利于日本经济的自立和健全发展以及可改善国际收支的外国资本进行投资。”外资只占1%。中国则门户洞开,来者不拒,外资超过30%,国内28个产业有21个被外资控制;
日本有“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从不依赖外国消费,始终国民优先国货优先。中国则没有类似计划和政策,对外依存度高达70%,本国国民是二等公民。
由此可见,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政策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完全是相反的。
世界上只有中国,拿国家有限的资源,人民的血汗,用来为世界服务。
美国用飞机换中国的裤子,日本用照相机和汽车换中国的裤子,中国最后的结局就如同上面故事中的那个纺织国一样,一旦飞机国的消费下降,受伤最深的反而是纺织国。
历史的内容在不断变化,但历史的规律永远没有变过,一个民族如果不能制造别国没有的高科技产品,不能制造别国没有的飞机和丝绸,我们就永远无法真正走向繁荣富强,生产别国都能生产的东西,拼价格,卖血汗,这个国家永远富强不了。
美国、日本、德国为什么富强?单单比较GDP总量,中国可能会在10-20年后超过美国,但是人均财富可能永远也超不过这些国家!因为美国、日本、德国能造现代的“丝绸”:大飞机、高科技设备、电子、超导、液晶、汽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1511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3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炎炎烈日 于 2008-12-29 09:52:09.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 重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何等高瞻远瞩!
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的科技水平还是赶不上去?今天的我们还停留在10万个工人姐妹们辛辛苦苦一年做一亿条裤子才能换回一架飞机的科技水平?心甘情愿的变成了一个二流国家?
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都牢牢控制着核心科技机密绝不外泄,中国的卖国经济学家们“市场换技术”理论,不仅没换到什么技术,市场也丢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两年,美国的前GE总裁杰克韦尔奇很火,带领美国通用电气重新走向辉煌云云,被誉为世界企业管理大师。其实他的核心秘密只有一条:让通用电气放弃做别人一样的产品,做GE独家能做到最好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别人不会造的“飞机”和“丝绸”。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之后,为了大规模生产电灯而创办,后来逐步退出照明产业,转型生产电冰箱和电视机,后来GE又放弃了这些夕阳产业。在杰克韦尔奇时代,全面转型生产大宗高科技产品:医疗设备、飞机引擎、发电设备等。GE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追求高科技产品,放弃低科技产品的历史。至于他鼓吹的什么管理理论其实大多都是成功之后的吹牛灌水,千万别当真。所谓“真传一句多,假传万言少”,正是此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尚且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欧美国家的科技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最高比例在1.5%至2.6%之间。而中国1950-1979的最高年份是2.32%,平均1.28%。那时候中国自己能造卫星、火箭、高产水稻、大飞机,现在却忙着生产裤子、鞋子、玩具。
我们中国到了80年代90年代,中国的科技投入连年减少,降低到了0.6%。汽车和电脑只能组装和造外壳,贴个牌冒充国产货。到了1999年,美国轰炸了中国的大使馆。我们终于明白了:“历史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同年,国家召开两弹一星有功人员的庆功大会,持续20年的“造船不如买船”的科技政策才开始慢慢扭转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1511 个阅览者 关闭窗口
第4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炎炎烈日 于 2008-12-29 09:52:27.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 货币没有战争,战争的是科技 ★
再谈谈货币,中国真的穷么?真的没有钱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货币的本质!
更让我们看看是什么狗屁理论让中国人手上没钱的!
最近有一本很热门的书,叫《货币战争》,说美国放弃金本位是阴谋,美元会不断贬值,鼓励大家收藏黄金保值。这个观点其实是落伍的,黄金只是一种稀有的金属而已,没必要把它的地位抬那么高。
一个国家真正的“黄金”,其实是别人没有的高科技产品。货币只是一种易物贸易的符号,当唐朝能造丝绸的时候,不论唐朝货币是铁币还是铜币,必定是最硬的硬通货,所以,对唐朝和世界而言,丝绸就是黄金货币。当别的国家也能生产丝绸的时候,唐朝的货币立刻贬值,这时如果唐朝还坚持货币升值,脑袋一定进了水。
当年的唐朝和丝绸的关系,宋朝和瓷器的关系,就如同今天的美国和石油、高科技的关系,美国控制了高科技和石油,美元就变成了黄金货币,没有石油和高科技、尖端武器支持的美元,就跟石头一样不值钱。这也是美国为了石油,不惜干掉伊拉克萨达姆的深层原因。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货币发行不受金本位、银本位的限制,每个国家都可以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货币资金,根本不需要依靠洋钱。解决了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钱的问题。
凯恩斯还提出需求拉动理论,说明每个国家只要保护好劳动者,提高劳动大众的消费力,扩大市场消费大盘,企业生产自然水涨船高,哪用得着依靠外需?
美国和西方国家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他们放弃金本位,是明智的,是高瞻远瞩的,不是阴谋,是阳谋!一个国家真正的黄金储备,不是藏在银行地下仓库里面的金砖,而是藏在国家专利局里面的知识产权,是实实在在的高科技产品。当美国每造一架波音飞机,就相当于美国多了一吨黄金储备。
我们要搞明白一件事情,货币只是一个易物交易的符号,一个国家能生产多少商品,就应该造出多少货币,鼓励老百姓去消费。
所以,世界上不应该存在缺钱的国家,只存在缺商品的国家!一个国家平穷落后,不是因为他们缺钱,而是他们造出的商品太少,或者科技含量太低。
千万不要相信外国经济学家和卖国经济学家们的狗屁理论,什么股市不能有泡沫,国家要控制货币流通,其实这些理论,反而是让中国陷入经济危机的真正陷阱。
看看美国,一年GDP只有13万亿美金,却有50万亿美金的国债。中国如果有胆子发行50万亿国债,促进内需,这次经济危机也不会受伤这么重。
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中国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绝不是为了回到解放前!让我们走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老路。全球化、私有化、自由化、世界工厂、外向型经济、比较优势等,只是这条老路的新包装。
当美国人开动他们的印刷机,源源不断印出美元,就能买走中国的一切:裤子、鞋子、玩具、工厂、房地产、银行、人力,这才是天下最大的滑稽之事,中国人将永无出头之日!
D. 华谊兄弟这个公司大家觉得怎么样
提到华谊兄弟,就会想到他捧红的很多艺人,它就像是一个升级的跳板,跟他签约的艺人大部分都是一路走红。
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14日在东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忠军。
现在华谊音乐(张靓颖、羽泉、黄征等)被国内一家大的SP公司华友世纪收购,实际上已不属于王中军兄弟集团了。那华谊签约的艺人只有是华谊经纪公司里的艺人(演员)了。目前华谊经纪范冰冰、李冰冰一花旦一青衣当家压寨,其它艺人有左小青、孔镱珊、王岩等等。原来华谊经纪的艺人我知道的有夏雨、肖容生是随王牌经纪人王京花一起跳槽的,还有一些不大清楚。林心如也签约华谊,,和苏有朋一起签的。
华谊兄弟旗下艺人:安以轩 BOBO 陈紫涵 车晓 陈思成 董璇 范文芳 冯远征 胡静 何佳怡 胡可 霍思燕 黄晓明 何啄言 李冰冰 刘孜 刘芸 李玥 李宗翰 李晨 罗海琼 李易祥 刘科 李玲 李琳 李乃文 刘晓虎 林心如 李海涛 马可 任泉 任斯璐 苏有朋 汤嬿 吴佩慈 王斑 王宝强 王岩 徐帆 羽泉 尚雯婕 张靓颖 黄征 李慧珍 张靓颖 许还幻 熊乃瑾 徐若瑄 杨立新 袁文康 张涵予 周迅 赵毅等等...
这些艺人有的已经大红大紫,有的很有潜力,看来华谊兄弟的眼光很独特。
E. 马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都有哪些内容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由多个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这些证券组合的加权平均数就是指收益率其收,但其风险并不是这些证券组合的加权平均数,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马可维茨提出了第一个风险投资组合,正确定义了收益和风险这两个基本概念,从那时起人们就将收益和风险作为描述合理投资目标的两个基本要素。
理论的应用在马可维茨之前,人们认识到多元化可以降低风险,但理论上对系统没有认识,投资组合的分布式表明投资组合的证券分散不是简单的线性组合。因此,投资组合分布式不仅在理论上说明了多元化的合理性,还为有效的多元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F. 十大职业教育龙头股
只有六个龙头股,分别是世纪鼎利、建科院、钢研纳克、新金路、紫光学大、华媒控股。
1.世纪鼎利
世纪鼎利主营业务主要有大学生职业教育及人力资源服务两大业务板块。
2.建科院
建科院主要通过自主设计、创立化妆品网络平台。并且在阿里巴巴持有悠可的股东马可孛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0%的股权。
3.钢研纳克:职业教育龙头。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52.05%;实现扣非净利润70.54万元。
4.新金路
新金路在探索业务转型升级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还与柏子敏共同出资设立金路育达教育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5.紫光学大
紫光学大主要是K12教育培训方面,拥有个性化1对1智能辅导为主业,提供个性化1对1.个性化小组课、国际教育等产品。
6.华媒控股
华媒控股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国际教育、艺术教育、IT教育、在线教育和幼儿教育在内的教育合作项目,其中控股子公司中教未来负责运营。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成为龙头股的依据是,任何与某只股票有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上。
龙头条件
1.龙头股必须从涨停板开始,涨停板是多空双方最准确的攻击信号,不能涨停的个股,不可能做龙头.
2.龙头股必须是在某个基本面上具有垄断地位。
3.龙头股流通市要适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盘股都不可能充当龙头。11月起动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亿左右。
4.龙头股必须同时满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时低价金叉。
5.龙头股通常在大盘下跌末期端,市场恐慌时,逆市涨停,提前见底,或者先于大盘启动,并且经受大盘一轮下跌考验。再如12月2日出现的新龙头太原刚玉,它符合刚讲的龙头战法,一是从涨停开始,且筹码稳定,二是低价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动才4.5亿,周二才6.4亿,从底部起涨,炒到翻倍也不过10亿,也就是说不到2-3亿的私募资金或游资就可以炒作。四是该股日周月KDJ同时金叉,说明该股主力有备而来。五是该股在大盘恐慌末端,逆市涨停,此时大盘还在下跌,但并没有影响此股涨停。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龙头的起涨过程,也说明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盘下跌,没有龙头出现。
G. “股票”问题,都进来看一下哈
1.现在的牛市行情应该是赚钱的多。
2.第二个问题你看篇文章就明白了。
现在股市里人人都在赚钱!!到底谁在亏钱?我讲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谁亏钱了!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3.第三个问题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关键的问题是你不知道什么股票一定会涨啊!赔钱的是那些买了股票,后来股票跌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