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文献综述
『壹』 羊群效应相关故事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拿破仑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并不是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一定能做将军,同样地,想做领导的人很多,并非人人都能担当此任。做人做到一定境界,做事做到一定水准,才能做领导。做领导是做人与做事所追求的理念,是做人做事的延伸。抛开常识或世俗意义上的观念,从个性化的角度来看,做领导是个体所达到的境界的反映。所谓“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是一个称职领导者必备的素质。度量是领导的基础。成功的领导能够自如驾驭强过自己的人,并能将他们有机地组织到整个机构之中,扬其长抑其短,而这种素质的培养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因为只有有了容人雅量,才可能客观地识人、选人、用人。高明的领导提拔人才,普通的领导使用庸才,糟糕的领导喜欢废才。能力是领导者的另一个必备素质。现代管理圈中流行一句形象的比喻:“一匹狼领导的羊群可以打败一只羊领导的狼群。”领导者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团队的成败。这里所说的能力,不仅仅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驾驭专业和专业人员的能力。外行领导内行固然行不通,但并不是每一个内行都可以领导其他内行,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领导能力。领导是一种艺术,好的表演具有不同凡响的震慑力和绝佳的影响力;领导也是一种天赋,创意才能出“神话”,果断、创新是领导之所以为领导的意义所在,也切实关乎领导的成败。自知之明同样是领导者必不可少的素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人如此,做领导也如此。一个领导不仅要知人善任,更要有自知之明。自知才能知人、服人、用人。领导能力不是那些“天生异禀”的人独有的,它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来的。只要愿意,只要追求,没有任何障碍会阻止一个人成为领导。本书涉及领导的影响力、魄力、时间管理、识人、选人、用人、度量、决策、创新、正直、自律、工作思路等诸多方面,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讨怎样提升领导能力。其中有理论,也有技巧;既具有可贵的借鉴、模仿、参照性,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当然,模仿和借鉴只能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攻城略地还得依靠自己的实力。
『贰』 羊群效应:在每一个羊群效应背后大都有一个披着羊皮的狼
先从一个笑话说起,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 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了他自己。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这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带来的从众心理。
羊群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实际上,所谓羊群效应,就是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从而产生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羊群效应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并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
法国心理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 花盆 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花盆一圈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而它们最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从心理学上来看,死去的原因正是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
羊群效应在以下条件下,更容易让人们产生从众心理:
一是当情景模糊不清时,这个是最为关键的变量,当不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反应、适应的行为、正确的观点时,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二是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而且常常与模糊情景同时发生,这时,我们通常没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但又需要立即行动,就很自然地观察别人的反应,然后跟着别人照着做了。
三是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人们往往愿意听从权威者的意见,而忽视一般成员的观点,头羊的行为起到关键作用。
案例一:股票交易中散户的追涨杀跌及庄家的急涨拉高出货
在资本市场,由于信息不充分,或缺乏了解,或对市场不确定,大多散户通过观察周围投资者的行为而做出判断,羊群效应表现的更为明显。由于散户基数巨大,这种羊群效应更容易造成整体非理性行为。
在资本市场,散户追涨杀跌现象非常明显,当大盘快速上涨时,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的信心百倍,大家蜂拥而至;当 大盘跳水 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映,纷纷恐慌出逃,这样 跳水 时量能快速放大,很多股票被杀在地板上。
这就是为什么 牛市 中股票慢涨快跌而熊市时快涨慢跌的根本原因,庄家正是利用这种羊群效应,通过快速下跌建仓和急涨拉高出货。但我们一定要牢记,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不是出局的时候,可能事实正好相反,正如巴菲特所言: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案例二:餐饮业的排长队等待就餐
许多人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吃饭,首先就要看哪家店里人多,哪家门口排队的人多就去哪家吃,因大家都愿意相信,人多的地方一定比人少的地方好吃。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带来的从众心理。
在一些购物中心人流聚集的地方,餐饮排长队的现象时常可见,尤其近年来的网红奶茶店更是司空见惯,从开始的一点点、coco、古茗,到后来的喜茶、鹿角巷、奈雪的茶……
网红奶茶的长期排队,除了产品创新、场景打造和消费体验外,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设计好的营销策略!
在奶茶工艺设计上,商家故意拉长奶茶制作时间,通过“慢工出细活”来延长消费者等待时间,提高店铺的排队人气,故而形成“越排队越有人买,越有人买越排队”的良性循环。
案例三:地产商开盘前雇人排队、故意捂盘来制造紧张假象
房地产开发商深谙利用“羊群效应”助涨房价以实现快速销售之道。有的开发商在开盘前雇人排队,有的开发商故意“捂盘”囤积土地和楼盘,制造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有的开发商通过各类虚假广告、宣传单以及“软文”等不透明信息发布预期上涨的信息……这些开发商刻意制造紧张氛围,在消费者中传递房价上涨的预测,促使其在“羊群效应”作用下出手买进,而消费者的群体性购买行为加上开发商顺势的涨价行为,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准备买房而尚未购房者的“不买还要涨”的恐慌心理。随后,羊群效应发生了,人们开始蜂拥而上,房价开始飙升了,谁见到那种疯狂的局面都会有想买的冲动。
案例四:网红带货直播
中国互联网用户向来有鲜明的“羊群效应”特点,越是买的人越多的“网红产品”,其越要跟风试一试。
最近网红直播带货很火,罗永浩直播首秀,薇娅直播卖火箭,赚足眼球的同时,网红带货俨然成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抓住广大网友线上购物的从众心理。
随着主播“3、2、1”上货倒数结束,几万件商品瞬间售罄。观看直播的网友很难抵抗这种大规模群体一致行动的诱惑,消费冲动被激发。这么多人都在买,我也要买,感觉不下单,自己就是没有融入群体当中,会被群体“遗弃”。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
带货直播的网红们,大多都对产品的质量并不清楚,虽然有时自己也会体验一下所要销售的产品,但很难能够真正把控所有产品,导致网红带货直播经常出现假冒伪劣商品,其自身也难辞其咎。
羊群效应在商业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在每一个羊群效应背后大都有一个披着羊皮的狼,假如我们自己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很容易就可能成为那只跟随的小绵羊,最终可能上当受骗、任人宰割,你愿意成为那只傻羊吗?
『叁』 了解羊群效应,不做盲目的羊 600字
在网上购物时,大多数买家都习惯查看评价详情,如果有越多的买家给了好评,就会越加坚定买家购买此款商品的信心;同时,很多网店的老板非常注重买家给自己产品的“好评”或“差评”,认为买家的评价在网站信用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你因为看了其他买家的好评而决定购买此款商品,那么这就是商家成功地利用经济学中常说的羊群效应完成了一次买卖。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间内买卖相同的股票。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这种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使人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羊群效应往往出现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里,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
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随大流。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群众的眼睛并不是雪亮的。我们不是羊,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衡量,要有自己的想法。
羊群效应可以说是个不错的营销技巧,推销员可以利用羊群效应抓住客户的从众心理,促使客户消除疑虑,进而快速决策。在商业领域里,寻找好领头羊,理性地利用羊群效应,还可以创建区域品牌,并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利大于弊的较佳效果。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过度依赖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有很大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因此,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对于整个市场而言,非理性的羊群行为的存在都是不利的。为了控制这种非理性行为,有必要研究羊群行为形成的原因。
『肆』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那么,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如何预防羊群效应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的研究进入金融领域,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对一系列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设的异常现象的研究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羊群行为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备受学者关注。羊群行为是股票市场异象之一,它难以用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合理解释。它的概念来源于动物界,意指动物们群居生活、成群移动等行为;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思考、感官和行动,采取跟大多数人一致的策略,以期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减少行动成本,尽可能地增加收益。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引人金融市场,用以表达在信息不确定下,投资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出现“羊群效应”、“聚集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就出现系统性的偏差。本文主要针对股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探讨。
1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
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作用。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偏差的系统分析来描述羊群行为的。当证券市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2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
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是既有个体的行为特征又有群体的行为特征。在股票市场中,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主要由基金经理做出,因而基金的投资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由于是群体性的研究,其信息来源比一般个体投资者要广得多,故而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又带有群体行为的特征。因此,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机制因素
(1)机构投资者的委托代理机制不完善
从投资股票者来看,作为代理人其目标是让委托人的满意度最高,尽管在投资初期,基金公司对投资策略、投资风格、投资理念也做了详细地制定,但是毕竟是要取悦委托人。因此,基金公司原先的投机策略不得不让位于对名誉的维护,不得不从众和跟风。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如果采取同其他基金同业相同的投资策略,则至少可以取得平均收益水平,相同的策略操作产生了羊群效应。
(2)缺乏信用经济基础
股票市场的建立需要发达的信用经济基础,但对于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中国来说,必然会带来不健全的股票市场。同时市场基础不完善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当投资者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特别是当投资者依靠自身能力不能做出正确判定时,投资者将会明显地追随其他人的观点。市场波动性越大,市场风险越大,投资者的预期就越不确定,这时候投资者会更多地观察他人的交易行为并加以模仿羊群行为程度增大。
(3)可供股票投资者选择的优质品种不多
由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股票估值偏高,具备投资价值的优质蓝筹股和绩优成长股的数量过少,稀缺的优质公司股票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基金追逐的对象。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机构投资者在挑选自己投资组合时都纷纷追逐市场热点,同时买卖相同的股票,选择那些业绩突出,盈利能力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众多机构投资者同时投资于少数蓝筹股绩优股的现象,产生基金投资的“羊群”效应,交叉持股自然不能避免。
(二)投资者自身因素
(1)投资理念模糊、投资知识缺乏
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大多数缺乏专业的股票投资知识,这表现在投资者无法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或对国家出台的政策不能从深层次的把握,同时对经济的动向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造成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判断股票的价值,很容易形成混乱的投资局面。同时市场上那些专业的投资者一般都系统学习过投资知识并且经验丰富,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也比普通的投资者要强,也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行趋势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这些投资者往往成为羊群效应的领头羊,而那些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成为羊群。
(2)从众投资者的非理性跟风
从众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做出的决策并不完全出自其理性的分析,而更容易受情绪、心态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样当投资者处在投资群体当中很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行动。这样做可以使个体获得一种安全感。当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与其他人不一致的时候,投资者很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进而改变自己的判断,选择与其他人一致的行为。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大部分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于那些最近几年才加入到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说更加缺乏相关的经验,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接受投资方面专业知识的训练,对证券市场研究能力不强,不能够对相关的股票进行系统的合理分析,他们投资时候往往是听取各种专家的建议,这些投资者就扮演着跟随头羊的“羊群”。
(3)缺乏良好的心态
我国股票市场建立时间短,多数为新股民,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投资者抱有非理性的收益预期;第二,获得虚假的心理安全感;第三,大众化思维。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去个体化倾向,即个体的自我意识变弱,更倾向于采取与集体一致的行动。行为金融学也赞同这个观点,并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受其情绪、态度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3弱化羊群效应的措施
理性的羊群效应对我国的股票市场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个人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对市场有效信息的充分掌握,因此理性的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获取收益,规避风险。其次,理性的羊群效应有利于加快股票市场价格发现的速度,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的稳定,因为此时羊群效应的发生使得大量资金能够快速的向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流入,从而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职能。除此之外,理性的羊群效应能够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使得股票的价格更向其内在价值靠拢,这能有效的提高市场效率。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为了增强信息市场的透明度,使投资者获得完全公平的竞争条件,弱化市场羊群效应,就要充分和及时地披露真实信息。所有可能对股票市场中的股票走势产生影响的信息都应该及时的予以公开,包括企业对某个项目的操作情况,如兼并和收购的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不能等到股价急剧变化之后再披露有关资料。而由于上市公司在披露自身信息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也因此需要监管制度的约束,对于瞒报信息或者报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应当予以严厉的处罚。
(二)培养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倡导正确的投资方式
羊群效应的另一重要产生原因,是由于投资者抱着投机心态的错误投资理念,普遍持股期限短是其一大特点,在市场出现震荡时,羊群效应会使得市场震荡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向公众传输选择有价值的股票长期投资长期持有,以公司价值为投资目标的理念。二是加强管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红政策,杜绝上市公司不给股东配发红利的现象。三是对股票投资者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倡导以长期投资价值为核心的投资理念。在进行投资时应以长期平均收益为中心选择有价股票,即选择一个有潜力的有价股票长期持有,而不是跟风炒作。当市场中的投资者更成熟更理性时,市场中的羊群效会减少。
(三)改善股票投资市场的外部环境,拓宽投资渠道
一方面,规范上市渠道,尽可能地扩大市场的容量,并将重点放在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股票类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选择投资组合时有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为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外部环境。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刀剑,不仅对股票市场起着稳定作用,同时也可能加剧股票市场的动荡。但是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推出的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等业务,门槛过高,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无法涉足,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可能成为那些机构投资者操控市场的工具,从而加剧市场短线的风险性。纵观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推出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对市场所起的稳定作用,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股票市场中的羊群行为,能够为市场长期的稳定发展带来好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衍生工具带来的稳定功能,对衍生工具带来的危害采取弱化遏制的措施。
;『伍』 交易中的羊群效应!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有则幽默也反映了羊群效应: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爱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动物如此,人也不见得更高明。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游行示威、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当然,任何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性,羊群效应并不见得就一无是处。这是自然界的优选法则,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看别人怎么做确实是风险比较低的(这在博弈论、纳什均衡中也有所说明)。羊群效应可以产生示范学习作用和聚集协同作用,这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陆』 羊群效应指的是什么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羊群行为也可以称为群体心理,社会压力,传染等,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经济学中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柒』 行为金融学 | 羊群效应
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其他人行为影响从而做出一致行为的现象,就像羊群中头羊走哪后面的羊群跟哪,全然不顾边上有没有狼也不管是不是有更好的草地的道理一样。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1952年的阿西实验最早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
“羊群效应”比喻人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为了测试羊群效应,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会拿到两张卡片,一张卡片画着一条竖线,另一张卡片画着三条差异非常明显的竖线分别是ABC,他们要测试的是判断第一张卡片的竖线和第二张卡片上哪条竖线的长度一样。虽然是ABC三条竖线差的异非常明显,但六个学生中有五个是“托”,实验进行过程中他们会同时地说出同一个错误答案,多次重复实验之后发现,好多人都是“盲从的羊”,跟随了其他人的选择,也没管究竟是对是错。
2003年非典全民疯抢板蓝根,全民大炒学区房,都是羊群效应的体现。
人是具有群性的动物,只有合作,才可以战胜丛林中的豺狼虎豹。一群原始人,就算选择错误,但只要抱团儿,也要比独自选择正确的方向更为有利。身处集体当中的优势能够战胜孤军奋战的劣势。
人们骨子里需要一种非理性,需要“随大流”。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压力,担心被群体边缘化,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进而产生一种怕被孤立的恐惧,这促使他放弃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趋向于与群体一致, 也就是“从众”。
有时候特立独行是没有价值的。所以,自负的疯子常常能够吸引追随者,内省的智者缺乏吸引力。
投机客的信条是:宁与人共醉,不要我独醒,但一定在音乐结束前离场。而投资客的信条应是:宁与人共醒,不要我独醉。
人们随波逐流,是为了避免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正所谓“天塌砸大家”,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
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对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情有独钟,主要原因也基于此,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叫“板块轮动”。它类似于行业轮动,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的轮动。 行业轮动是指,随着经济从繁荣到萧条再到繁荣等的周期性往复变化。 在特定的经济时期,有特定的行业受益,投资者会根据经济情况配置不同的行业,形成行业的轮动现象,这在所有国家的市场中都存在。
中国的股票市场除了行业具有轮动性,还具有“板块轮动”的现象。板块包括地区、热点话题、热点事件等,例如新能源板块、P2P板块等。 板块的轮动与经济周期或基本面并没有太多关系 ,更多的是投资者行为聚集而形成的,也就是我上面讲的“羊群效应”。
陆蓉教授的研究团队在2017年做了一个监管者委托的研究项目“概念股炒作中的羊群效应识别”。他们用真实的投资者交易数据,分析了概念股炒作的一般规律,从里面识别出了“领头羊”的特征、“羊群”的特征及交易行为、股价突破压力位前后羊群行为的变化。
研究发现,“领头羊”一般是持仓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超级大户,而“羊群”为持仓在50万元以下的小户和10万元以下的散户。多数炒作模式是,“头羊”(超大户)直接入场——拉抬股价——“羊群”(其他投资者)跟进(占60%-70%账户)。
在概念股的炒作中,超级大户与中小散户的净买卖行为相反,“头羊”提前建仓,炒作期间净卖出,建仓过程较慢,但是清仓过程很快。而“羊群”的表现刚好相反,他们慢于“头羊”,一般进场时头羊已经建仓完毕。并且小散户离场不果断,炒作结束后未完全出货,被套住的比例高。
通过对这种概念股炒作中的羊群行为分析可见,投资者追逐热点投资是不理性的。
你需要意识到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些热点问题完全是制造出来的,部分理性的投资者或者上市公司仅仅依靠投资者形成羊群效应,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你要知道,发达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0%,而中国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呈现典型的“二八”现象,即个人投资者数量超过总数的80%,但资金量并不大,也就是散户为主,但是,能够控制市场的却是数量占比不足20%的机构,这样的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形成“羊群效应”。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诱使羊群效应产生能给公司带来短期利益。上市公司甚至仅通过更换一个名字就能成为热点。上市公司高管还可能单独,或者与机构联合,通过制造市场热点,产生群体反应。“羊群效应”将推高短期股价,对高管减持、公司资本运作有利。
而分析师本应提供第三方客观的投资评价,但受激励方式的影响,他们会通过羊群效应推高股价,使自己的业内评价上升,这对分析师自身有利,最终造成分析师的投资推荐并不一定客观。
媒体虽然不是“利益攸关者”,但报道客观上起到了信息传播和信息强化的作用。
一个个的市场热点,会造成相关股票的投资收益比其他股票好,如同买彩票一样,如果中奖,会有巨大的收益。投资者看到很多把握住热点且踩准市场节奏的人发家致富了,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运气。但是他们看中了极端收益,但忽视了小概率。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应该了解到,识别概念股非常重要。在概念股的炒作中,真正能获利的只有那些有目的的“头羊”。不少个人投资者喜欢看技术分析指标,并据此行动。如果你觉得观察到了某种信号,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抓住了机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有人想让你看到这个结果,从而让你有可能成为“羊群效应”的牺牲者。
所以,不轻易跟随所谓的市场热点,不要仅凭技术分析指标操作,减少交易频率,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捌』 羊群效应是什么
早上在得到APP学习了陆蓉老师的《行为金融学》课:
20、追逐投资热点对不对?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指的是放弃自己的判断,追随大众的决策。主要就体现在股票市场上的板块轮动。板块轮动与经济周期或者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更多的是投资者行为聚集形成的。
概念股炒作就是羊群效应的典型反映。
在这个过程中,头羊一般都是持仓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超级大户,而羊群则是持仓在50万以下的小户和10万以下的散户。
多数的炒作模式就是头羊直接入场拉抬股价,然后羊群跟进。
头羊的特点是提前建仓,建仓过程慢,但是清仓的速度很快,而羊群的操作正相反,结果被套牢。
那么问题来了,羊群为什么总是记吃不记打?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过度自信,或者说是盲目乐观,尽管明知道是低概率,但总以为自己是幸运儿。
二是具有惰性,懒于思考。习惯了拿来主义(这也是各种荐股社群得以大行其道的原因)
三是情绪化,贪婪与恐惧交织。因为贪婪匆匆入场就怕抓不住机会。又因为恐惧煎熬在暴跌反弹到成本线附近或微有盈利立即抛售,循环往复,最后成长为“股市劳模”——频繁交易贡献大量手续费,但收益平平甚至是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