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关于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关于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发布时间: 2023-07-23 04:55:50

❶ 上世纪末美国股市网络泡沫怎么回事啊

美国的确发生了网络泡沫;没错,泡沫导致了投资的浪费和扭曲。但泡沫规模没有通常想像的那么大,持续时间也没那么久——事实上,泡沫从1998年末开始,只持续了一年半时间。 按照“故事”的通常讲法,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段,美国股市陷入了疯狂之中。在“非理性繁荣”之下,投资者将大量财富投入到价值被高估的高科技公司中,但这些投机性企业却赚不到一点利润,白白浪费了大量投资。因此,政府对泡沫的强硬管制是必要的。 故事的确是这么个说法,但现实却有所不同。没错,美国的确发生了网络泡沫;没错,泡沫导致了投资的浪费和扭曲。但泡沫规模没有通常想像的那么大,持续时间也没那么久——事实上,泡沫从1998年末开始,只持续了一年半时间。 那些赞同政府采取措施降低资产价格的人们相信,泡沫开始于1996年——这比实际时间早了三年。如果下这样的诊断,“治疗”将会比“疾病”本身的祸害更大。事实上,当经济前景看好时,政府和观察家们是难以区分非理性繁荣和理性乐观的,因此,不该让政府承担挤破泡沫、打压投资的任务。 当然,美国股市最终出现了显著而严重的泡沫,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泡沫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规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股市的网络泡沫应该从1995年3月网景公司开始IPO算起。但从1995年8月网景IPO结束到现在,始终投资于纳斯达克指数的年均真实收益率为9.3%;而按上市当日收盘价持有网景股票直至其被美国在线收购之日的投资者,年均真实收益率则为35%。这像是泡沫吗?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泡沫应从1996年12月5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发表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讲前算起。当时,格林斯潘在华盛顿的一次宴会后的演讲中反问道:“我们怎么知道,非理性繁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当地抬高资产价格呢?”这番话令全世界的股票市场应声而跌。但当时的纳斯达克指数只相当于现在的42%,如果自格林斯潘讲话后,投资者一直投资于纳斯达克指数基金至今,则他每年会有8.2%的真实收益率。这像是非理性繁荣吗? 即便将1998年1月作为网络泡沫的起点,也嫌太早。微软、IBM等十大高科技公司照理说其股市价值是最可能被“非理性繁荣”推高的。但这十个公司中,有一半以上从1998年1月至今的年均真实收益率超过了10%。从现在的角度看,1998年1月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股价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关于对泡沫的判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康斯坦丁马金和我提出了三条衡量标准。 我们的第一条标准是:当纳斯达克股票的真实收益率在6.5%的水平时,不算价值高估;第二条标准是,若股票的收益率低于债券的3%的真实收益率,则将购买股票的时期定义为“泡沫”;第三条标准是,如果后续的真实收益率为负,则购买股票的当时可定义为“泡沫”。 如果按第二条和第三条标准,网络泡沫的持续时间极其短暂。从1998年10月到现在,纳斯达克年均真实回报率跌到了3%以下;在1998年11月之时则为负。据此,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达到峰值之前,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处于高估状态。 如果按第一条标准算,则泡沫持续时间就要更长。自1997年4月以后,纳斯达克累积的平均真实收益率低于6.5%。不过即便如此,泡沫也只持续了不到三年时间。 网络泡沫持续时间竟如此之短,这是否令人惊讶呢?马金认为不是。在宏观经济意义上,显著的泡沫是少见的,也不能持久。即便是加尔布雷斯这个最不相信金融市场效率的经济学家,也在其对1929年股市大崩盘的研究中表示,估值过高和过度投机的阶段是短暂的。他指出,直到1928年下半年,美国股市的状况仍然是相当合理的。 事实上,美国股票市场在宏观意义上最为显著的困惑,并非市场因非理性繁荣而产生泡沫,而是股价为何总是如此之低,导致股票的真实回报如此慷慨——这即是著名的“股权溢价之谜”。看起来,美国股市更可能为过度谨慎而非“非理性繁荣”所苦。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相信,当格林斯潘说管制潜在的资产价值高估并非政府职责所在时,他是正确的。当然,如果潜在的泡沫导致金融危机风险上升,的确需要对之加以监控。但只要金融风险还足够低,政府一旦出于对非理性繁荣的恐惧而试图校正市场,就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这些问题与中国的关系何在呢?我不能确定。但历史,尤其是其他国家的历史,虽然不能照搬照抄,却无疑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思考问题的指南和汲取教训的源泉。

❷ 这几天股市为什么会大跌

两大沽空动力导致A股市场大跌
两大沽空动力导致A股市场连续下挫:严厉房地产调控引发地产股普跌,殃及金融股并拖累A股股指大跌;有别于基金的另一市场主力或已崛起,借助杠杆效应刻意打压或沽空银行股,达到沽空A股市场目的。

自4月16日股指期货鸣锣上市之后,A股股指出现了一波急速下挫走势。于是,就有人把导致A股下挫的原因归罪于股指期货。其实不然。尽管股指期货的上市交易对A股波动有一定影响,但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于现货市场本身。这次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导致A股地产股快速下跌,殃及金融股,引发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的破位下行,这是引发A股股指大幅下挫的主要动力之一。

那么,为什么房地产调控会引发银行股的破位下行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次严厉房地产调控首先是从紧缩房贷开始的。有分析认为,银行信贷的持续不断流入,是导致国内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

房地产调控之所以会对银行股产生这么大的冲击与影响,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房地产贷款。据Wind统计,已披露2009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涉及房地产贷款已达到5.28万亿元,约占其银行贷款总额的25.14%。其中,工行、中行和建行的房贷规模各自都超过万亿元;兴业、招商、民生和深发展等股份制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规模及所占总贷款比重都较大。另据央行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继续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3207亿元,季末余额同比增长31.1%,比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新增5227亿元,季末余额同比增长53.4%,比上年末上升10.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均显示,目前我国银行的总贷款中房地产贷款比重相对较高。当严厉房地产调控来临之时,市场自然会担忧银行的房贷质量是否会恶化。

另外,由于房贷仍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和主要盈利来源之一,有关规定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房价过高地区可暂停发放第三套住房贷款等房贷紧缩措施出台后,势必也会导致银行信贷从目前的“供不应求”向将来的“需求相对不足”方向转变,由此将导致市场预期商业银行的未来盈利能力将可能逐步降低。

当然,还有商业银行面临再融资和解禁股压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等因素,各种因素共同导致了银行股的纷纷下挫。从此次银行股下跌的深度分析,大致可以看出,个人按揭贷款规模及房贷所占总贷款比重较高的上市银行,其股价下跌的幅度也较大。

不过,除了严厉房地产调控对近期银行股下跌有重大影响外,市场中还有一股力量刻意打压或沽空银行股,对此次A股下挫有突出影响。

按理说,目前银行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已经非常低了,银行股也早已进入其投资的安全边际区间。那么,为什么银行股还会破位下行?观察国内基金业今年一季度财务报告发现,国内不少基金正在大幅增仓银行股。从盘面上也可观察到,打压或沽空银行股的市场力量并非A股市场的基金主力,而是能与基金主力抗衡或做对手盘的另一股市场力量。这可能是A股市场中除基金之外的其他力量布局A股市场的一次尝试或预演。

热点内容
数字货币怎么开户老人怎样过这关 发布:2025-01-18 02:57:06 浏览:828
日本股市跌多少点熔断 发布:2025-01-18 02:57:05 浏览:551
京东金融隐私怎么处理 发布:2025-01-18 02:48:31 浏览:320
金融对外开放有哪些问题 发布:2025-01-18 02:47:12 浏览:792
st摘帽涨停板最多的股票 发布:2025-01-18 02:42:03 浏览:110
金融板块前景如何 发布:2025-01-18 02:32:18 浏览:184
如何收集a股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1-18 02:27:30 浏览:573
股票历史价格查询网站 发布:2025-01-18 02:08:42 浏览:988
生物科技指的是哪种股票 发布:2025-01-18 01:58:54 浏览:708
有色金属基金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18 01:38:51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