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股票持仓市值
『壹』 半年巨亏1千亿,华融的至暗时刻和私募女侠的滑铁卢
一个处理不良资产的企业,最终把自己搞成了不良资产!
变胖容易,瘦身难!
延期几个月后,中国华融将在8月28日发布2020年报。10天前,8月18日,华融发布了2020年的盈利警告:经初步测算,本集团2020年度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预计为人民币1029.03亿。
1029亿亏损,刷新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记录!华融的市值也只有398亿港元,一下子亏了3个自己;华融净资产1204亿,一下子差点把净资产亏光,原本负债率高达90%,这一把让负债率直接爆表,逼近99%!
2020年上半年,华融归母净利润2亿,亏损都来自于下半年,主要是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1、私募女侠的滑铁卢!
得益于去杠杆和金融脱媒,华融迎来了一波疯狂发展,那段岁月,也是影子银行跨越式发展的时候,也是信托经理纸醉金迷的岁月!
2017年,是华融的高光时刻!2017年,华融归母净利润220亿,总资产1.87万亿,都是 历史 新高!
当时,很多股市大V对华融趋之若鹜,纷纷拿着本金或者从粉丝那里募集来的资金,重仓华融!
其中,有一位股市女侠,从北京辞职,去了十八线小城市,开始了职业炒股,美其名曰“创业”,当时,她不仅重仓华融,还持续发帖鼓吹华融,美其名曰“价值投资”。
当时,华融的各项估值指标确实不错,市盈率只有5倍,市净率跌破1,更重要的是,华融的净利润是持续高增长的,这让很多价值粉很抓狂,开始了无脑买入!但是,这些伪价值粉,并不懂得华融的模式和资产质量,作为一家万亿资产的金融多元化集团,只要现金流不断,利润是很容易做出来的,把一些好的资产进行出售或者重估,差的资产就按成本计量或者不出售,利润就出来了!
这位股市女侠,重仓华融两个月,就迎来了大腿斩,不仅有她的本金,还有她从粉丝那里募来的基金,遭遇了惨重浮亏,基金净值一度跌到0.4!华融从2018年初的3.79一路下跌到2021年初的1.02,跌幅高达80%,不知道这位私募女侠,还会进一步浮亏多少。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是炒股创业失败,又要从十八线小城市逃回北京,重操旧业,靠股评度日!
2、华融的至暗时刻!
2018年初,随着赖小明被调查,这家万亿资产的巨轮,其实早已千疮百孔,风险逐渐浮出水面,利润迅即就崩了!
2018年,华融归母净利润15.76亿,同比下降92.84%!2019年,归母净利润勉强维持在14.24亿!
当然啦,2018年和2019年的盈利,也是做出来的,好的资产开始卖,差的资产没卖掉,亏损还没体现出来,最后,累积到2020年下半年,这些雷开始了一起爆!
2020年6月末,华融总资产1.73万亿,总负债1.56万亿,负债率90.30%!
借款7660亿,吸收存款2629亿,应付债券及票据3388亿,这三项负债就高达1.3677万亿!
怎么说呢?资产可以缩水,但是这些负债,可是货真价实的,而且还有利息!华融的日子,可谓是极其艰难!
2020年下半年,亏损了1千亿,华融的负债率逼近99%,什么概念呀?一家金融企业的杠杆近乎100倍!
这时候,华融急需补充资本金,于是出来了,以中信集团为代表的五家战略投资者。
3、华融的万亿资产之路:变胖容易瘦身难!
赖老板曾经傲娇地自称,把一个处理不良资产的小企业,干成了万亿资产的金融巨头。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999年,四大AMC公司诞生,承接四大行的不良资产!
随着中国经济腾飞,那些不良资产,不仅可以还钱了,有些资产还变成了香喷喷的现金牛,华融等四大AMC,都开始赚钱了!
原来,不良资产不是处理的,中国经济的腾飞,一下子让华融等四大AMC,躺着赚到钱了!
原本10年到期的四大AMC,应该在2009年,完成使命结束了!但是,华融走向了一条逆势扩张之路,不断包装和吸纳不良资产,直至把自己变成了不良资产!
2009年,赖小明来到了华融,开启了一波疯狂扩张之路,正好也赶上了影子银行跨越式发展的时候,信托行业也是那个时候开始井喷的!
2009年,华融总资产还不到1千亿,是四大AMC里面最小的一家,转眼到2017年,华融资产涨了200倍左右,总资产高达1.87万亿,是四大AMC里面最大的一家!
华融不断扩张,不断将一些不良资产进行包装,然后抵押融资,再进行吸纳新一轮不良资产!
风险资产终究是风险资产,不会因为华融的参与,风险会变小,当现金流运转不畅时,风险就开始爆出来了!
还是那句朴素话,你惦记着别人的利息,别人惦记着你的本金!
为什么金融精英赖老板就没明白到呢?
赖老板或许认为,顺便收点好处,帮公司拿到高利息,规模也做大了!
那些职业老赖或许认为,给你点好处,承诺一个高利息,拿到你公司的本金!
赖老板跟职业老赖们这一战,可谓输得很惨,直至赔了小命!
『贰』 华融证券被谁收购了
12月3日,中国华融在港交所公告,公司于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布华融证券股权转让信息及有关材料,转让标的为公司持有的华融证券71.99%股权,挂牌价格为109.33亿元,评估结果已财政部备案。挂牌公告期为自信息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
华融证券的净资产达100.6亿元,照此估算,此次股权转让估值为1.5倍市净率,高于此前其他券商股权转让的市净率。
中国华融为何要转让71.99%的华融证券股权?这笔股权又将花落谁家?
转让价109亿值不值?
那么,逾109亿的转让价格算不算贵?
华融证券转让评估基准日为9月30日,公告显示,华融证券最新所有者权益为100.6亿元。71.99%股权作价109亿元,全公司的定价为151亿元。照此估算,华融证券的转让市净率为1.5倍。
截至今年9月30日,50家券商概念股中有27家市净率高于1.5倍,其中14家市净率超过2倍。
据挂牌信息,华融证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为58.41亿元,属于国有控股企业。第一大股东中国华融持有71.99%股权,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持有10.24%股权为第二大股东,葛洲坝集团、宁波元禾控股、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也在华融证券前十大股东名单内。
从收购价值来看,华融证券构建了包括“投行、资管、财富管理、自营投资、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较为全面的业务布局,同时拥有股票质押、代销金融产品、新三板、股票期权等多项重要业务资格,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牌照体系。
业务表现方面,华融证券今年前三度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取得营业利润1.11亿元,净利润为0.86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华融证券总资产为494.63亿元,总负债为393.61亿元,归母所有者权益为101.02亿元。
谁满足受让条件?
对于受让方资格,信息显示本次产权交易接受单一主体受让或联合体受让,受让方入股资金来源必须是自有资金,不得以借贷资金及他人委托资金入股。受让方应该具备较强资本实力、良好商业信誉、清晰的股权结构及关联关系和审慎的风险管控能力。本次转让后,华融证券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不变,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有意者需要在挂牌公告截止日即12月30日17:00前递交受让申请文件,意向受让方获得资格确认当日缴纳16.4亿元保证金到指定银行账户。如果因受让方及其控股股东、实控人自身原因导致未通过监管机构审批,继而导致标的股权无法转让给受让方,则受让方当以成交价格的15%支付违约金。
实际上,“出清”华融证券早有信息提示。
中国华融在9月29日发布拟实施华融证券股权转让项目,根据监管计划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中国华融将所持的71.99%华融证券股权(共计42.05亿股)转让出去,股权转让挂牌价格评估基准日为9月30日。
收购重组需注意这些
记者注意到,近期券商重组并购动作频频。
不久前,新时代证券98.24%的股权一度成为竞拍“香饽饽”,得到西部证券、东兴证券的青睐。但因“队友”掉链子无法及时缴钱,西部证券目前已终止联合收购新时代证券股权。
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牌照吸引力巨大。当前券商业呈现“白热化”竞争态势,并购重组动作将进一步加速,中小券商之间的整合有助于拓宽规模优势,提高业务布局发展实力。
但该人士也强调,券商在收购整合过程中,应该考虑业务均衡布局,实现针对性的业务互补。此外,监管层也会更加强调券商质量、合规发展,关注被收购标的的历史遗留问题,收购是否存在“暴雷”等问题。
就华融证券而言,控股股东中国华融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但其发展风险也随着“赖小民案件”浮出水面。2020年全年净亏损1029亿元,其中主要是因档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077.55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24亿元。为整顿不良资产市场秩序,监管要求中国华融“回归本源、聚焦主业”,除了华融证券,还在推进其他相关金融子公司股权转让工作。
中国华融自2021年4月1日在港交所停牌,并将继续暂停买卖。2021年3月31日收盘价为1.02港元/股,总市值为398.52亿港元。
『叁』 宁波银行入股华融消费金融
昨天,宁波银行披露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宁波银行在回答有关公司收购华融小金股权的进展问题时表示,收购华融小金股权已提交监管部门审核,尚待审批。如有后续进展,公司将积极履行信息披露业务。
自去年12月底宁波银行宣布以10.91亿元收购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以来,这是宁波银行最新一次回应有关收购华融消费金融股权进展的问题。一旦宁波银行的收购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华融的消费金融就易主了。
求5年,消费金融牌照仅一步之遥。
去年6月,宁波银行发布《关于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的议案》公告称,公司拟出资不超过50亿元,持股比例不低于51%,以股权投资方式参股一家非银行金融机芹塌运构,包括但不限于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
当时很多业内人士猜测,宁波银行是想通过控股权来获得消费金融牌照。毕竟宁波银行对消费金融牌照嫌梁垂涎已久。
回到2018年6月,宁波银行发布公告,与宁波富邦家具有限公司、宁波富达旗下宁波城市广场公司签订《出资协议》,拟共同发起设立应永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上述各方分别出资3亿元、1.5亿元、5000万元,持股比例分别为60%、30%、10%。
2020年,宁波富达退出参与投资,设立应永消费金融的计划最终胎死腹中。但此后,宁波银行多次公开表示,仍在积极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随着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难度越来越大,宁波银行进军消费金融的赛道已经从设立公司转向收购股份。为了获得控股权,宁波银行甚至愿意溢价收购。
去年12月28日,宁波银行发布第七届董事会2021年第五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审议通过《关于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的议案》,批准公司10.91亿元转让华融消费金融有限公司70%股权。
此次股权转让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备案的华融消费金融全部股东权益评估价为10.39亿元。此次转让的70%股权评估价为7.27亿元,这意味着宁波银行相当于溢价50%左右拿下这张牌照。
相比赛道同期消费金融牌照的易主,在宁波银行获得该牌照的成本也处于较高水平。今年3月,南京银行仅出资3.8786亿元收购苏宁消费金融共计41%的股权,加上此前南京银行15%的股权,持股比例升至56%,从而拥有苏宁消费金融的控股权。
现在宁波银行进军华融消费金融已经到了最后的关键一步。只要通过监管审核,宁波这家迟到了五年的牌照银行就真的是十拿九稳了。
展览已经提上日程了
近日,中国华融披露了2021年华融消费金融的运营情况。年报显示,中国华融终止经营活动的收入主要是2021年持有待售子公司华融消费金融产生的收入。华融消费金融2021年收入12.38亿元,同比增长12.3%;税后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58.3%。虽然整体有所增长,但仍处于整个消费金融赛道的尾部。
与收入和利润两位数的增长相比,华融的消费金融资产总额出现下滑。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融消费金融持有待售的主要资产总额为70.35亿元,较2020年的79.55亿元下降约12%。
根据之前消费金融频道统计的13家消费金融公司的结果,虽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增速整体放缓,但几乎没有负增长。
事实上,华融的消费金融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虽然宁波银行的消费金融牌照尚未拿到,但华衫轮融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布局已经展开,华融消费金融很可能在此次股权变更后脱胎换骨。
总的来说,宁波银行希望利用其分支机构和站点的业务经验以及较低的资金成本来拓展华融的消费金融。
市场消息称,宁波银行正在为华融消费金融储备提供直销团队,通过16家分行向母公司网点未覆盖的地区输送直销团队。首批覆盖约70个城市。消息说今年上半年可能开始正式展业。
此外,3月25日,宁波银行发布2023年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金额调整公告显示,因华融消费金融业务需要,宁波银行新增同业授信额度80亿元,非授信额度50亿元。
华融消费金融的更名也提上日程。据了解,股权交易完成后,宁波银行拟将新公司更名为“宁银消费金融”。
目前,30家已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中,仅有3家变更了控股股东,分别是华融消费金融、尚萌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的股权交易正在进行中,目前还没有更名的消息。蒙古消费金融的前身是银豹消费金融。包商银行破产后,包商银行的股权投资由蒙古国进行。
商银行承接,蒙商银行成为包银消费金融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4.16%,包银消费金融也因此更名为蒙商消费金融。
从宁波银行马不停蹄对华融消费金融的布局来看,此次股权交易应该不会出现反转剧情,监管通过后,华融消费金融将成为历史,宁银消费金融正式出道。
个人零售业务比肩招商银行
作为城商行中的优等生,宁波银行的2021年业绩也十分亮眼。2021年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两万亿,为20156.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90%,截至2021年末,宁波银行总市值超过2500亿,排名A股上市银行第10位。
目前宁波银行业务主要围绕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金融市场等12个利润中心和永赢基金、永赢租赁、宁银理财3个子公司利润中心。这其中零售个贷业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宁波银行在2014年报中就提出了“大零售”战略后,就不断促进自身个贷业务的规模,2020年个贷业务首次超越公司业务,并在当年个人贷款成为宁波银行新设三大利润中心之一。
2021年业绩显示,宁波银行的个人业务、公司业务、资金业务、其他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36.73%、34.68%、27.96%、0.62%。个人业务仍在为宁波银行业绩添砖加瓦。
个贷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情况下,宁波银行拿下消费金融牌照的心情就更急切。
被誉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其2020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只有1356.06亿元,与同期宁波银行的1783.78亿元相差427.72亿元,而招商银行持股的招联消费金融已经做到了消费金融赛道里的第一,年利润做到了30.63亿。
即使是资产总量和零售业务不及宁波银行的杭州银行,其持股的杭银消费金融业绩也在不断增长,去年净赚2.39亿元,同比增长107.8%。
宁波银行消费贷业务经验丰富,是行业内最早布局白领贷的银行之一,2006年就开始推广白领通,目前个人信贷产品白领通仍是宁波银行的拳头产品。该产品无担保、无抵押;最高额度50万元;授信期限最长3年,但囿于没有消费金融牌照,展业受限。
获得华融消费金融牌照,宁波银行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并且可以与银行零售业务形成补充,在更宽松的杠杆和监管指标容忍度下承接更下沉的消费金融资产,延伸消费贷业务的触角。
通过宁波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作为宁波银行旗下的一张新牌,宁银消费金融公司并不走独立发展路线,而是与整个宁波银行“大零售”各条业务线形成产业互补和共振的,推动资产端去撬动整个零售板块的生态化反,同时拉动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的盈利提升,开拓发展潜力。
这将更利于宁银系能够将服务延伸至更多长尾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