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值市价 » 三季度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三季度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发布时间: 2023-06-05 12:51:17

⑴ 金融市场类信托有哪些

根据收益类型、资金流向,信托的具体分类也不一样。

1,按照信托功能分:

财富管理类、事务管理类、公司/项目融资类和其他类

2,按照受托人/受益人人数:

单一类、集合类。

3,按照受益权是否可以赎回的方式退出信托:

封闭式、开放式。

4,按照管理方式:

标的指定型、范围指定型、代定型。

5,按照交付财产形态:

货币资金、非货币资金、财产权、混合财产。

6,按照信托财产运用领域:

金融资产类、证券类、非证券类、非金融资产类、不动产类、动产类、知识产权类、其他权利类、混合资产类。

但是在日常中通俗的分类主要是:

按照投资领域会分:基础建设类、房地产类、工商企业类。

按照收益会分:固定收益类、浮动收益类、固定加浮动收益类。

⑵ 海外企业想进入内地,能享有什么优惠政策呢

景顺与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11月11日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投资定位》的调查报告,调查访问了全球范围内的411名资产所有人及专业投资者,受访机构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从5亿美元至超过100亿美元不等。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全球投资者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大幅或适度增加对中国的投资配置。



而随着中国市场愈加开放,未来也将有更多资金从世界各地涌向中国市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国际商务主管潘中宁指出,全球投资人将愈来愈积极地拥抱生机盎然的中国资本市场,其预测10年后,外资在中国A股的持有比例将由目前的2.7%大幅提高至10%以上。

⑶ 判断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形成的重要指标分析有哪些

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当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方面得出初步判断。首先是储蓄—投资转化率。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指标30%—40%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从2000—2003年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可以佐证以上的分析。2000年,贷款占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比例为69.7%,国债占比17.8%,企业债占比0.6%,股票占比12%;到2003年,贷款占比升至85.1%,企业债占比微升至1%,国债占比降至10%,股票占比降至3.9%。根据人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自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存差约0.3万亿元以来,到2003年末存差已经扩大至4.9万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另外,国内储蓄过剩与外资大量涌入并存的现象存在,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国内金融资源的浪费,反映了储蓄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投资。其二是M2/GDP指标。大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M2/GDP指标过高,通常反映出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国M2/GDP比率已经达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远远超过一般国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这里面有货币化进程的因素,但M2/GDP这一指标的持续上升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而且信贷资产的运用效率趋于下降,不能不说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问题。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绩效可以说代表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绩效。但是,按照英国《银行家》杂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业银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财务数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按资产排名分别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绩效排名则分别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之时,外资银行将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全面竞争,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形势是何等之严峻。第二,融资结构扭曲,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制约了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从国内金融市场整体融资结构来看,2003年国内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规模约为3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85%,而同期股票、国债、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5340亿元,只占融资总量的15%。再进一步具体化,从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分别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间接融资占有绝对比重,融资结构严重失衡。按照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短期资金需求主要靠银行贷款,即间接融资的办法予以解决;长期资金的需求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用短期资金来源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种种弊端和风险。然而,目前我国的现状却是,90%的长期资金需求都是通过商业银行以间接融资渠道解决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来源又是以短期资金为主,从而产生了短存长贷引发的流动性问题,蕴藏着潜在的金融风险。第三,直接融资体系内结构失调。一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不平衡。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是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数十倍。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2年末,中国GDP总值为10万亿元,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清偿余额为35000亿元,相当于GDP的35%。其中,企业债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偿额不到1000亿,占GDP总额的比重不足1%。与债券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自1991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市价总值、交易规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国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4万多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6%。股票市场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比重在调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这一比重达到了4.8%。二是在债券市场中,企业债的发展严重滞后。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和企业债四大类。从1994年开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呈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中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已近7000亿元人民币。同时,政策性金融债发行总额也呈快速增长态势。2004年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总额已达到4298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10余年来,在多数年份中,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都不超过500亿元。从2004年的情况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1273亿元,通过债券融资24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五分之一。二、对策建议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实体经济背景。现代金融体系存在的基本价值就是积累资本,配置资本,资本的配置效率依赖于金融体系。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仅依赖于金融体系,它还更多地依赖于金融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国有企业的效率。国有企业承担的过重的政策性负担,使之在愈来愈市场化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但无论如何,融入市场,加快自身的市场化步伐是国有企业的唯一选择。因此可以说,国有企业攻坚战与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是站在一条船上的难兄难弟,患难与共,祸福同享。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必须同时加快国有企业攻坚战步伐,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条件和前提。第二,以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进程为核心,进一步完善金融产权制度。完善我国的金融产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要加快金融产权的多元化进程,允许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金融产业,实现金融主体成分的多元化。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产权主体控制金融,都要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失败负责,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经营失败成本转嫁,即真正实现金融产权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机构转嫁失败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机构的成本才是真正内在化的完全成本,预算约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约束。目前的一个着力点是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权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约束的内部治理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还原为真正的金融企业,使其逐步建立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真正以利润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同时,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也有利于强化外部监督,促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第三,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是尽快出台2000年以来一直加紧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放松一级市场管制。一是改审批制为核准制,并逐渐进步到注册制。二是打破对发债主体的限制。三是放宽所募资金使用限制。四是实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五是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应该大力培育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市场风险

⑷ 中央银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试分析这些货币政策措施将对股票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
1、对货币信贷总量的影响
拒分析,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余额是1.6万亿元,上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体将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是一项温和的政策措施。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适当影响基础货币的扩张乘数,但不会引起货币信贷下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仍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水平,依然具备平稳增加贷款的能力。98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了很大发展。目前,金融机构持有20000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等债券,还持有4000多亿元中央银行票据。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过程中,有流动性困难的商业银行可根据相关规定向人民银行申请提前赎回其持有的中央银行票据或卖出债券,用于弥补存款准备金。同时,人民银行将根据实际合理需求,适当安排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引起货币信贷总量的下降,货币信贷仍保持平稳增长。
另外,人民银行将继续督促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和居民的合理资金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和居民经济活动没有影响。
2、对资金状况的影响
10月份的金融指标显示,广义货币M2增长2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23.6%,基础货币增长率19.7%。反映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的备付金率回升到了4.11%,比上月末回升了0.6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从这些指标来看,国民经济在高速增长,物价在回升,货币信贷等一系列指标反映出来的资金并不紧。
3、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一, 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银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
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通过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息收入。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而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3.24%,央行票据年利率约为2.30 %,贷款一年期利率5.31%,这三项与准备金利率的利差分别为:1.35;0.41;3.31。那么如果在现有存贷款规模上,经过测算:假设增加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1500亿元,因此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利差收入为3.31%*1500=49.65亿元。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于2.0%,银行上存存款准备金利率1.89%还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补贴息差支出达2亿元。因此,仅此一项就将影响到商业银行利润50亿元以上。
第二,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降低1个百分点,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交纳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又必须向央行借入再贷款或回购央行票据弥补信贷资金缺口,增加了再贷款或票据的利息支出。从流动性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比较充足,具有很强的吸收流动性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的主要持有者,通过出售或回购可以及时满足流动性的需求,最后当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再贷款。因此,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更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运用渠道,提高资金调拨和使用的效率,促进了资金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促进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派生存款和货币供应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系数很大,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主要靠贷款的发放进行的,此次政策调整将使商业银行更加审慎地发放贷款,在同业拆借市场更加审慎地运作,首先保证自身的流动性需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分工越来越模糊,对资金需求就越来越具有趋同性,当一家商业银行资金偏紧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随之偏紧。所以,全社会的流动性抽紧,其结果将会是,在随后的几个月商业银行将更加谨慎地发放贷款,从而导致贷款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同时,部分银行出售债券,还将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结构。从长期看,新增贷款减少,贷款投向更加审慎,新增不良贷款也将有所减少。
4、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对债券市场的利空影响相当直接,且较为长远。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威力最大的猛药,在快速平抑货币增长过快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使得社会有利率将趋高的预期,导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走高;而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抽紧,又会促使其适当提高贷款短期利率的上浮幅度,这必然加大贷款人的借款成本。正因为如此,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后证券市场所有品种即刻都有反应。除此之外,对证券公司的影响更加明显,证券投资基金原本股票下跌,已形成资本损失,现在国债、企业债的下跌,更使证券机构雪上加霜。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必然使这些机构的资金进一步紧张,因此对证券市场构成系统性的风险。其中相对来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间接,但有些行业的股票评级将作调整;对债券市场的利空影响相当直接,且较为长远。
5、对上市银行业绩的影响
此次准备金率提高对个别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银行影响较大,而对大多银行来说,由于它们手中尚掌握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随时可以变现,所以调高一个点减少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头寸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体来看,以年为单位,法定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对已上市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约1分钱,再加上政策出台的时间,2003年已过去了大半,这种影响将进一步缩小。 下面我们通过两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
(1)招商银行
2002年底,招商银行存款余额3004亿元,2003年底接近3700亿元,年均约3350亿元。为简化处理,假设2003年度招商银行按平均存款增加法定准备金的上存。由于法定准备率上调1%,这等于招商银行必须再把33.5亿元(3350*1%)的资金存放于中央银行。假设增加法定准备金存款后,等额地减少了高收益的贷款。
2002年招商银行平均的贷款利率为4.80%,平均存款利率1.21%,存贷差3.59%。以此为基准,如果不是增加法定准备金,则年均33.5亿元的正常类贷款带来的税前利润(利润总额)约12000万元,约合净利润8000万元。
由于目前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为1.89%,法定准备率上调1个百分点后,招商银行增加的法定存款准备金33.5亿元将获得约6300万元的利息收入。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看,其全年税前利润约减少6000万元(12000-6300)。招商银行目前的总股本570681万股,扣除所得税后,法定准备率上调对招商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不会超过1分钱。所以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该行2003年度每股收益的影响微乎其微。
【注:每股收益= 净利润 — 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比率越高说明每股收益能力越强 】
(2)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2002年底存款余额为1847亿元, 2003年底存款余额将超过2900亿元,年均约2400亿元。2002年,民生银行平均存款利率1.71%,平均贷款利率5.64%。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法定准备率上调1个百分点后,民生银行全年税前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目前,民生银行总股本336274万股,不考虑民生转债转股因素,法定准备率调整对民生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同样不会超过1分钱。
其他几家上市银行(如深发展、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也大体如此。
四、未来发展趋势
国外中央银行通常不为准备金支付利率,中国央行下调准备金利率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准备金利率的下调可能带来宏观经济过热,因此预先调高准备金率防止经济过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2003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行长周小川继续强调,要保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适度”。
目前市场对于准备金率二度上调的预期变得极为强烈。也就是说如果央行还是继续实行盯住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那么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升温,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货币供应量没有压下来,那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的机会相当高。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可以采取提高利率的方法吸引货币回笼。但也有人认为,央行再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概率远比上调银行利率要来得大,因为上调利率只会使得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为强烈,人民币外汇占款问题依然严重,提高利率只能为海外“热钱”提供更大的套利空间。
另一方面,目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钢材和有色金属等一些“重头”行业,在它们的最终需求方,如住房和汽车产品市场都开始明显有了积压现象。“投资热潮”并没有伴随强大的消费热潮,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工业品市场价格指数的稳定,企业利润率面临着直接挑战,利率上调会导致更多负面因素。
事实上,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二度上调的决定性因素是:决策部门对整体经济是否过热做如何判断!对此许多学者众说纷纭。
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制定货币政策,应同时对汇率、通胀率、货币供应量等要素进行综合衡量,各有权重,不能仅仅盯住货币供应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重新定位。货币政策的重要的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已经不作为主要目标,目标将调整为保持币值稳定,重点是维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财政政策则担负着“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品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能,可见一国的经济调控将更多地依赖于财政政策。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中国央行在一年之内第七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求从市场回笼资金从而使中国经济免于过热。

中国央行周日宣布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1%,该决定将于5月15日起生效。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通货膨胀指数攀高。中国政府四月份公布,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的增幅达到了11.1%这一高于预期的水平。

经济学家此前曾预期在五一劳动节假期前后政府将有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收紧货币供应量。经济学家还预计,在未来数周,中国央行可能将采取包括加息在内的更多举措来缓解价格上行压力、并使经济从第一季度的火热增长中减缓下来。

中国央行周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声明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在于加强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的合理增长。

但经济学家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在目前为止尚未取得预期效果。最新宣布的举措将把大多数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至11%。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量,但实际操作中许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于央行的最低要求。

在周日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决定公布后,高盛(Goldman Sachs)驻香港的经济学家梁红发表研究报告称,从过去两年的经验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货币扩张的政策工具,它限制不了银行的贷款能力。

资金流动性过剩的背后是中国不断上升的贸易顺差以及政府对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干预行为。中国央行为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向各商业银行购买美元,从而使得人民币大量流入市场。

许多投资者相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中国政府继续采取从紧政策的决心,这可能会在中国股市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拖累股市走低。但分析师表示,无论怎样,跌幅都会有限。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迫使政府自去年起采取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本月的第二次。
,20070430,00517957
希望采纳

⑸ 截止至今天2020年3月1日,过去的一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中涨幅最大的行业是哪一个

沪指涨5.71%,报3332.88点;深指涨4.09%,报12941.72点;创业板指涨2.72%,报2529.49点。

沪指单日涨幅超5%,这样的情形2010年以来曾发生过4次,其中3次是在2015年,另有一次在去年2月。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和复工复产推进,股民们对今年下半年市场抱有期待,但最近数日股市表现,还是大大超出很多人的预期——沪指从突破3000点到站上3300点,仅仅用了4天时间。

(5)三季度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扩展阅读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低估值板块的补涨仍将持续1至2周,但涨速将放缓;预计三季度末,市场将开启一轮为期数月的趋势性上涨行情。海通证券策略团队表示,展望下半年,A股基本面逐步改善,市场将向上突破,牛市将从结构性机会扩散到轮涨。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认为,当前市场行情仍以大市值龙头为主,A股的低估值补涨特征本质在于“无风险利率”的下行,促发的动力在于“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降低,进一步强化“资金追逐资产”的现象。由此看好后市大盘突破3300点,静待3500点。

⑹ 董德志总量宏观大类资产研判:债牛尾,股牛头

摘要

1、虽然不排除2月份中国信用增速依然存在有波动的风险,但是大的信用底部大概率在一季度产生了,这对于二季度的实体经济平稳会产生积极作用。整体实体经济运行更可能是一步到位式的是在第一季度就铸就了底部。

我们判断一季度极有可能已经构筑了信用增速的底部,从滞后2-3个月的维度来看,债券市场从信用增速触底至名义增速触底之间属于债券牛市的尾端,利率以弱势盘整为主。从名义增速回升开始,债牛结束,转入调整格局。

我们预计,从目前持续到3月底,债券市场处于牛市尾端期间,利率总体保持盘整格局,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债券市场投资者不宜期待过多的资本利得回报,更多的应适时调整自身持仓,建议降低久期、适度下沉信用资质、加大杠杆套息力度。在此期间,10年期国债利率将保持在3.0-3.30%之间波动,对应10年金融债券在3.60-3.80之间波动。

进入4月份后,我们可以看到名义增速将企稳回升,预计至少持续贯穿二季度,债券牛市在此阶段终结,步入利率上行轨道。在此期间,长期利率将展开相对剧烈的上行,我们预计10年期国债将上行至3.50%,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利率将回升至4.0%。整体二季度是债券市场最受考验的时期。

4、股牛头,进攻为主。

信用增速触底,但是还尚无法看到名义增速的回升的时期,这意味着企业盈利尚无法得到改善,依然在下行中,但是未来前景可期待。

因此在信用增速触底,但名义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盈利下行时期,风险偏好会得以改善,且由于市场利率依然还在底部,所以股价的支撑主要将依赖于估值(利率低)和风险偏好改善(未来底部可期),总体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

当名义增速也出现上行后,市场利率会出现回升,但是风险偏好与企业盈利的改善将居于主导,也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

总体来看,估值、盈利、风险偏好,三者两者改善就会导致股指上攻。

5、信用改善只是初露端倪,是否存在“夭折”风险?

在当前货币政策基调宽松的背景下,融资需求一定是信用增速变化的先行驱动力(反之,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资金、信贷的供给是信用增速变化的先行驱动力)。

即目前状态下,投资需求是社融之源头。

总体来看:三大投资支柱(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未来有望继续保持“两上一下”格局,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导致社融增速显现改善,进而,两大资本市场进入“债牛尾,股牛头”时期。

正文

2019年开年第一个月的金融货币数据出炉,总体来看,2019年开年信用数据表现不错。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这些数据最大的亮点是信用构成结构的改善,在2018年拖累信用扩张的非标资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这是最大的亮点。

而最大的不确定性则是月增量过于巨大。平稳合理的扩张是最好的结果,过于巨大的扩张有可能会对未来可持续性产生干扰,令市场预期波动。

但是从上半年维度来看,我们预计虽然不排除2月份,中国信用增速依然存在有波动的风险,但是大的信用底部大概率在一季度产生了,这对于二季度的实体经济平稳会产生积极作用。

整体实体经济运行更可能是一步到位式的是在第一季度就铸就了底部。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对于股债两大类资产未来走势做出如下判断:债牛尾,股牛头。

债牛尾,票息为王

做出债牛尾声的判断逻辑如下:

货币与信用本来就是实体经济的反应,因此信用增速与实体经济类似于硬币的两个方面,理论上可以用信用增速的变化来印证实体经济的变化,但是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及的实体经济是指名义经济增速,包含实际增长和通胀两个部分。

从实证角度来看, 2003-2018年以来的9次经济变化折点,用社会融资总量存量余额同比增速表征信用增速的变化,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通胀指数(CPI与PPI的合成)”来表征名义经济增速的变化,两者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在历史周期,合计可以梳理出9次折点变化,确实也能直观意义上看出信用增速折点领先于名义增速折点,整理如下表格,更清晰可见:

从上述梳理的数据来看,9次折点变化中,只有第8次(2015年那次)关系较为奇特,名义增速底部转折点甚至发生在社融增速转折之前,其他8次均表现为社融拐点领先于名义增速拐点,但是两者的时滞周期并不稳定,最近十年以来,多表现为3-5个月时间,但是底部回升基本均为3个月,顶部回落表现为3或5个月。这可能和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有关,在地方政府以及国有企业这些预算软约束主体的影响下,中国的政策效应总体可能是:刺激见效易,收缩治理难。

因此从数据关系观察角度,确实看到了信用增速领先于名义经济增速,而且按照最近十年的领先周期来看,也是较为稳定的,在3个月附近。

当信用增速达到底部或到达顶部,而经济名义增速依然没有反应过程中,市场利率会如何反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市场利率与名义经济增长率关联密切程度更强,从月度频率观察,两者的折点多数时期可以达到亦步亦趋的程度,如下示意图所显示:

因此可以大致得出如下关系:

货币信用增速的拐点领先于名义经济增长指标的拐点,而名义经济增长指标的拐点近似于市场利率的拐点。

因此货币信用增速的拐点领先于市场利率的拐点,领先周期大致在2-3个月附近。

在这2-3个月的时滞时期中,利率依然会跟随名义增速的起落而起落,但是已经进入到一个趋势的尾端,投资者应该利用这有限的时滞周期来调整自己的持仓布局。

我们判断一季度极有可能已经构筑了信用增速的底部,从滞后2-3个月的维度来看,债券市场从信用增速触底至名义增速触底之间属于债券牛市的尾端,利率以弱势盘整为主。从名义增速回升开始,债牛结束,转入调整格局。

我们预计,从目前持续到3月底,债券市场处于牛市尾端期间,利率总体保持盘整格局,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是债券市场投资者不宜期待过多的资本利得回报,更多的应适时调整自身持仓,建议降低久期、适度下沉信用资质、加大杠杆套息力度。在此期间,10年期国债利率将保持在3.0-3.30%之间波动,对应10年金融债券在3.60-3.80之间波动。

进入4月份后,我们可以看到名义增速将企稳回升,预计至少持续贯穿二季度,债券牛市在此阶段终结,步入利率上行轨道。在此期间,长期利率将展开相对剧烈的上行,我们预计10年期国债将上行至3.50%,10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利率将回升至4.0%。整体二季度是债券市场最受考验的时期。

股牛头,进攻为主

股票市场驱动三因素:估值(利率)、盈利和风险偏好。三者对股市的正负影响出现切换。

信用增速触底,但是还尚无法看到名义增速的回升的时期,这意味着企业盈利尚无法得到改善,依然在下行中,但是未来前景可期待。

因此在信用增速触底,但名义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盈利下行时期,风险偏好会得以改善,且由于市场利率依然还在底部,所以股价的支撑主要将依赖于估值(利率低)和风险偏好改善(未来底部可期),总体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

当名义增速也出现上行后,市场利率会出现回升,但是风险偏好与企业盈利的改善将居于主导,也是有利于权益资产的。

总体来看,估值、盈利、风险偏好,三者两者改善就会导致股指上攻。

2018年以来的下跌主要是信用收缩以及贸易争端导致风险偏好显著降低,且企业盈利在信用收缩背景下也出现了回落。

2018年以来,A股市场从2月份开始一路走低,我们认为,造成股票市场大幅调整的直接原因,主要就是2018年去杠杆环境下,社融余额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和低评级债券信用利差大幅飙升。

三季度开始,整体经济去杠杆的节奏有所放缓,但实体融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且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渐显、上市公司业绩加速回落,同时叠加海外市场表现动荡,美股由牛转熊、国际油价一再下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即使在政策利好频出的情况下,A股依旧表现不佳,震荡反复、多次寻底。

当前宽信用格局初露端倪,风险偏好改善。我们认为,此次2019年1月份社融和信贷数据的大幅回升,意味着宽信用的格局已经出现,此前压制市场的两座大山有望移除。展望后市,我们认为A股牛头已经显现,进一步行情非常值得期待。

信用改善只是初露端倪,是否存在“夭折”风险?

社融增速数据的改善只是第一个月发生,而且是开年第一个月,有不少投资者非常质疑其可持续性。

这确实构成上述所有分析建议的风险点,但是我们认为信用改善并非是体现在数据跟踪之中,这种改善是具有需求端的基本面支撑的,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企稳是社融增速企稳的前提支撑。

在当前货币政策基调宽松的背景下,融资需求一定是信用增速变化的先行驱动力(反之,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资金、信贷的供给是信用增速变化的先行驱动力)。

即目前状态下,投资需求是社融之源头。

2018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路下行,但是在四季度出现了些许可喜的变化,从10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摆脱了最低点,从5.3%回升至年底的5.9%。

这个回升虽然幅度有限,但是方向意义重大,其主要驱动力来自基建投资的企稳。

固定资产投资有三大构成支柱: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制造业投资。在2018年中呈现“两下一上”格局:基建投资大幅度下行、房地产投资小幅度下行、制造业投资稳定回升。这一个组合导致了固定资产总投资持续下行,社融增速也持续回落。

去年下半年,伴随政策对于基建的支撑力度增强,从四季度开始,“两下一上”的格局转变为“两上一下”组合:基建投资企稳回升、房地产投资小幅下行、制造业投资稳定上行。这直接构成了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企稳。

展望后期,我们依然认为:

1、基建投资在政策支持下会保持上行态势;

2、而制造业投资的前瞻指标是企业盈利增速,一般后者领先前者12个月。鉴于去年下半年开始企业盈利出现回落,则制造业投资的回升至少要持续到今年中期,因此在未来半年时间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依然保持上行态势;

3、房地产投资保持小幅下行态势。

总体看,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两上一下”格局将继续维持,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继续回升。投资稳,则社融稳,因此社融增速在开年出现稳定迹象是具有需求端支撑的,是可持续的。

1-2个月内的短期的数据波动是正常的,但是从未来3-6个月维度来看,趋势性更为确定。

总体来看:三大投资支柱(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未来有望继续保持“两上一下”格局,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回升,导致社融增速显现改善,进而,两大资本市场进入“债牛尾,股牛头”时期。

(文章来源:国信证券)

(原标题:总量宏观大类资产研判:债牛尾,股牛头)

⑺ 在我国有哪三大债券市场

1.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2.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3.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作为野中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使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资金需求者,为资金不足者筹集资金的功能。我国政府和企业先后发行多批债券,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八五”期间,我国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共筹资820亿元,重点支持了三峡工程、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京九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吉林化工、北京地铁、北京西客站等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拓展资料:
1.债券市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债券市值过20万亿元,和股票市场市扰弊值接近。管理层在2012年证券监管工作会议讲话上指出 “要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显著提高公司类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研究探索和试点推出高收益企业债、市政债、机构债等债券新品种”。债券市场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会,前颂李山途不可限量。
2.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债券是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品种,债券市场离普通百姓似乎很遥远,只有机构投资者才会参与。可是如果把过去十年债券指数涨幅和股票指数涨幅、通胀指数累计涨幅做个对比,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债券指数表现十分抢眼,而且在过去的十年中,债券指数只有3年当年收益为负,而股票指数有6年当年收益为负。可见债券指数的波动更小,更容易实现绝对收益。

热点内容
50岁理财哪个最好 发布:2025-01-22 07:38:47 浏览:432
股市中三个点是什么 发布:2025-01-22 07:30:47 浏览:12
基金收益说明怎么写 发布:2025-01-22 07:30:46 浏览:140
数字货币菲尔并是什么 发布:2025-01-22 07:25:14 浏览:715
在哪里能看到南方基金公司的视频 发布:2025-01-22 07:22:49 浏览:250
中国期货资金沉淀多少亿 发布:2025-01-22 07:20:18 浏览:138
江苏国泰股票历史价格 发布:2025-01-22 07:20:16 浏览:45
天弘基金股份多少钱一股 发布:2025-01-22 07:20:09 浏览:864
昆药集团股票涨停后为何当曰又跌 发布:2025-01-22 07:16:30 浏览:780
银行储存基金怎么样 发布:2025-01-22 07:09:38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