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股票历史市值
❶ 英特尔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称,英特尔正在就将部分高端芯片外包代工的可能性与台积电、三星方面进行洽谈。最终结果或将在两周之后,英特尔的财报会议上正式公布。
据知情人士透露,因渗旅仿为三星在制程工艺上要稍微落后于台积电,所以英特尔更倾向于转向台积电寻求代工支持,舆论也普遍认为台积电在这次竞争中更有优势。实际上早在2020年7月就有媒体称,英特尔与台积电达成了协议,预订了台积电明年18万片6纳米芯片的产能。
无论最终英特尔是否会选择将高端芯片外包代工生产,又或是在台积电和三星中选择哪一方,这个艰难的抉择背后都是英特尔的无奈与“断腕”决心。
对于芯片行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20年并不平静。英伟达400亿美元拿下了ARM、AMD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苹果拿出了第一款基于ARM架构的PC芯片M1,并且在性能和功耗上吊打了市场内所有竞争对手。
反观英特尔,依旧没能拿出它的7nm芯片。
回顾英特尔过去一整年的经历,就会发现它正在一点一点靠近那个令人恐惧的“悬崖边”。
去年年初,英特尔凭借着2019年相对不错的财报迎来了一波利好,市值一度逼近300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有史以来创纪录的2978亿美元。
高光时刻过后,等待它的就是灰色的2020之殇。
7月24日,二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公司CEO鲍勃·斯旺无奈宣布——7nm CPU及整改7nm产品组合跳票,将会至少推迟6个月的时间。根据现有的规划,10nm台式机CPU Alder Lake、10nm服务器CPU Sapphire Rapids将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量产。至于7nm的CPU,则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或者2023年才会亮相。
虽然用户早已经习惯了英特尔在制程工艺上的拖延,但这次消息公布后投资人还是给了英特尔一记重拳。第二天,英特尔股价暴跌了16.24%。
紧接着的三季度财报,由于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重下滑,财报公布当天英特尔的股价再度暴跌10.58%,市值蒸发了260亿美元。
直到目前,英特尔也仅仅在用于笔记本的移动端产品上使用了基于10nm工艺的低功耗版11代酷睿处理器。在桌面端依然是14nm工艺,10nm的工艺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才会正式推出。
而反观台积电方面,早在2018年就已经量产了7nm,5nm也开始实现稳定出货,华为麒麟9000以及苹果的A14和M1均是基于5nm工艺的产品。另外,3nm、2nm等更为先进的制程工艺也在积极布局中,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目前台积电2nm工艺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研发进度超前。业界普遍看好其2023年下半年风险试产良率,甚至可能会达到90%。
显然,在芯片的制程工艺上英特尔完全落后于镇弯业界先进水平,那么英特尔现在是否已经落伍?
从市盈率上来看,AMD的市盈率都要明显高于英特尔。对此,有芯片行业观察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英特尔相较于过去的巅峰肯定有一定程度的衰退,而且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英特尔确实是落后了很多,但如果说明显落伍倒不至于。”
该人士指出:“台积电的工艺密度其实一直都是偏低的,英特尔已经实现量产的10nm工艺在晶体管密度上甚至要领先于台积电的7nm。另外,一直拖延的7nm据传也与台积电的5nm实力相当。”在该人士看来,目前台积电的5nm仍在大面积出货,英特尔的7nm还没走出实验室,“时间上的差距的确客观存在。”
如果说制程工艺上的落后可以通过放下丛纤身段(委外代工)来弥补,那么X86被这个新时代抛弃或许才是真正让英特尔恐惧的大事。
虽然制程工艺上的落后导致英特尔近两年在高端芯片领域频频受挫,但过去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市场份额依然坚挺,至于X86则是英特尔的绝对顶梁柱。
根据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的数据显示,截止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整个x86处理器市场上,Intel占据着84.4%的份额,AMD则是15.5%,二者之间差了仍然5.4倍。
细分市场方面,桌面端英特尔的市占率为81.7%,同比下滑2.3%,AMD为18.3%同比增长52.4%;笔记电脑为代表的移动市场,英特尔为 83.8%同比下滑4%,AMD则是16.2%同比上涨4.1%;IoT物联网领域,英特尔占据84.6%,AMD为15.4%;至于服务器领域,英特尔更是高达95.5%(同比微跌1.3%),AMD为4.5%同比上涨4.1%。
由此可见,英特尔目前在x86处理器市场上依然拥有绝对领先的地位。但同时也可以发现,AMD在各个细分市场抢夺英特尔蛋糕的速度在明显加快。
更为重要的是,诞生至今43年的X86架构似乎正在被这个时代抛弃。
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英特尔宣布7nm跳票的前一个月,库克宣布苹果与英特尔分手,结束两家15年的合作。在去年双十一,苹果还正式推出了三款搭载基于ARM架构自研芯片M1的笔记本产品。
从芯片表现来看,除了部分软件尚没有完美适配之外,M1一改过去ARM芯片在PC领域性能孱弱的固有印象,无论是从功耗还是性能上来看都完胜英特尔的同期产品。“PC电脑用高性能英特尔X86架构,移动互联网则是ARM架构领先”这一过去多年来的行业共识,正在被逐步改变。
当然,目前在更专业的高端芯片领域,英特尔还有着以低功耗著称的ARM架构芯片无法比拟的优势。以苹果为例,现在的M1芯片显然无法承担起iMac 、iMac Pro 甚至Mac Pro这些有着超高性能要求的桌面级产品。很可能未来会有更高性能的ARM芯片出现,但至少不是现在。
不过对于苹果而言,如果仅仅是推出了一款很厉害的PC芯片或许并不值得英特尔过多的担心,但外界更看重的是M1芯片背后整个生态的变化。
对此,有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苹果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公司,现在移动芯片和PC芯片同样都是基于ARM架构以后,苹果在不同设备之间的生态连接也更加便利。最重要的是苹果给业界立了一个榜样,ARM架构是完全可以胜任PC产品的,而且使用体验要更好。”
或许是看到了M1的强势表现,其他企业也开始对ARM架构的PC芯片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近期有外媒曾爆料称,目前AMD正在研发同样基于ARM架构的PC芯片以作为M1的竞品,并且分为了集成内存和未集成的两种产品型号。
一旦“Wintel 联盟”破碎,对于在X86处理器市场占比超过84%的英特尔而言,才是最致命的。
虽然我们不能就此断定X86将会很快被这个时代抛弃,但只要这样的苗头出现,作为市场主导的英特尔就必须拿出万分的警惕。
2005年,销售出身的保罗·欧德宁终于坐上了CEO的宝座,成为了英特尔公司 历史 上的第五任CEO。
上任首年,他就成功为英特尔拿下了苹果Mac的订单。那张苹果发布会上欧宁德手捧着一整块晶圆穿着兔子服与乔布斯的合影照片,就是来自于第二年的苹果WWDC大会。
不过欧德宁拿下了苹果也错过了苹果,上任之后这位更注重效率的CEO裁撤了面向移动业务的“StrongARM”项目。据称,当时乔布斯极力建议其留下StrongARM项目,为iPhone提供CPU产品。
但欧德宁认为X86也能满足iPhone的需求,拒绝了这个要求。最终没有看中X86的乔布斯直接沿用了iPod的三星ARM架构芯片,这也导致英特尔错过了iPhone这个拥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或许,同时错过的还有进军移动芯片市场的最佳时机。
此后,虽然英特尔多次尝试进军移动芯片市场,但却屡屡受挫。据《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在 2013 年至 2014 年间,英特尔在移动领域就损失了近 70 亿元美元的收成。后来欧德宁也坦承“错过iPhone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后悔的一件事”。
如今英特尔又站在了当年一样的转折点——芯片制造是个需要大量资金不断投入的领域,但目前英特尔的技术进程显然已经要大幅落后于台积电、三星等竞争对手。
作为目前全球唯二坚持IDM模式的芯片巨头,如果选择像格罗方德那些企业一样放弃高端制程技术投入,甚至像当年AMD那样完全剥离芯片制造业务,或许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就两个星期前,亿万富翁投资者丹尼尔-勒布在给英特尔董事的一封信里,就在极力敦促其考虑剥离制造业务。
勒布称,英特尔曾是“创新微处理器制造的黄金标准”,但是目前已落后于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同时他还认为,英特尔正面临来自苹果、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型 科技 公司定制芯片的竞争威胁,英特尔必须提供新的独立解决方案以留住客户。
这是一个困难的抉择,无论哪种选择都有合理的理由。
对此,上述芯片行业观察人士也对懂懂笔记表示:“无论哪一种选择,好处和坏处都非常明显。如果放弃IDM模式,可以参考AMD的经历,其早就卖掉了晶圆厂,此后依靠着台积电让自己成功实现了逆袭,营收、股价都一路上涨;而英特尔在芯片设计上的能力搭配上台积电的先进晶圆生产技术,也可以在很短时间上提升产品力,同时英特尔也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芯片设计、数据中心、XPG战略等方向。”
但是此举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话,一手抓的IDM相比较fabless+foundry的模式更有利于产品设计结构的优化,这也是为什么英特尔的10nm技术并不落后于台积电7nm的原因,这种方式也能带来更好的利润。”
这是一个极其纠结的抉择,但英特尔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了,它必须尽快做出改变。
【结束语】
英特尔依然是全球第一的半导体巨头,从收入、利润、市值等方面来看它仍是数倍于AMD等竞争对手。但就像当年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在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对于现在的英特尔而言,越久的拖延只能让自己的处境更加“不知错在何处”。
—————————————————————————————————
多年 财经 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❷ A股69只芯片股市值等于0.4个腾讯,如何评价这一现状
多年来,市值已经成为衡量一家公司市场价值的一个参照物。从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A股中芯片概念股共有69只,总市值约为11265亿元(数据截至2018年4月21日),仅相当于0.4个腾讯,这是国内芯片业落后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芯片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单纯造一款芯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款芯片要想在市场销售,必须能够运行各种应用,而且与其他硬件能够良好的兼容。由于大部分硬件厂商都是欧美企业,而软件层面的话语权也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打造一个芯片产业链的难度可想而知。归根结底,芯片研发不仅需要充裕的资金作为支撑,还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国内芯片企业显然不具备这两个要素。既没资金,又没技术,国内芯片企业市值低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要想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国内芯片企业需要并肩作战,并寻求新的突破口。
❸ 英特尔的发展历程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CEO是布莱恩·科兹安尼克(Brian Krzanich) 。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由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创建于美国硅谷,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英特尔公司在芯片创新、技术开发、产品与平台等领域奠定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并始终引领着相关行业的技术产品创新及产业与市场的发展。
英特尔为计算机工业提供关键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是标准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一直坚守“创新”理念,根据市场和产业趋势变化不断自我调整。从微米到纳米制程,从 4 位到 64 位微处理器,从奔腾® 到酷睿 TM,从硅技术、微架构到芯片与平台创新,英特尔不间断地为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并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开发创新产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为世界各地的用户带来更加精彩的体验。
英特尔公司设有多个运营部门:数字企业事业部、移动事业部、数字家庭事业部、数字医疗事业部和渠道平台事业部。2006 年,英特尔全球年收入达到 354 亿美元。
在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 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相当于2012年的7025亿美元
2014年4月9日,英特尔公司将关闭旗下位于哥斯达黎加的组装和测试工厂,并裁减1500名员工。
❹ intel这一路走来
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英特尔,那会变成什么样?
再直观一点,想象一下没有CPU的世界将是什么样? 如果没有CPU,可以说几乎一切都无法正常运转了。所以,除非没有人用半导体,除非我们不用电脑和手机了,否则Intel不会消失。
Intel处理器进化史
Intel大事记
1968年,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在硅谷创办了英特尔公司。
1969年,凭借首批106名员工,英特尔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米德菲尔德路365号开始运营。
1971年,英特尔开发出第一个商用处理器Intel 4004,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频率为108KHZ,前端总线为0.74MHz(4bit)。微处理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Intel 第一个CPU.jpg Intel第一个CPU,已有40年历史
1978年,英特尔生产出了著名的16位8086处理器,是所有IBM PC处理器的祖宗。
1981年,IBM生产的第一台电脑使用英特尔的8086芯片,因此,英特尔一举成名。
1982年,英特尔推出和8086完全兼容的宏简第二代PC处理器80286,用在IBM PC/AT上。
1985年,康柏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IBM PC兼容机,兼容机厂商们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但是为了和IBM PC兼容,处理器都是使用英特尔公司的。
1985年,英特尔继摩托罗拉之后,第二个研制出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英特尔靠80386完成了对IBM PC兼容机市场的一统江湖的地位。同年,英特尔进入中国。 80386是80x86系列中第一个32位微处理器
1987年,安迪格鲁夫正式担任CEO,英特尔开始了快速发展的10年,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1989年,英特尔推出了从80386到奔腾处理器的过渡产品80486,其实就是80386加一个浮点处理器80387缓存李绝慧。依靠80486,英特尔一举超过所有日本半导体公司,坐上了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
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果断停掉传统的内存业务,从此专心做处理器。
1993年,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Pentium,从此英特尔不再以数字命名处理器了。但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仍然习惯称呼英特尔处理器为X86系列(比如Pentium就被称为586)。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采用了0.60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支持计算机更轻松的集成“现实世界”数据,如语音、声音、手写体和图片等。 Pentium是x86系列一大革新。其中晶体管数大幅提高、增强了浮点运算功能、并把十年未变的工作电压降至3.3V。 奔腾处理器的诞生,让英特尔公司甩掉了只会做低性能处理器的帽子,其运行速度达到工作站处理器的水平。随后十年里,英特尔推出了很多代的奔腾哪答处理器。
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2000年,英特尔的手机处理器XScale问世。
2001年,英特尔的64位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问世,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彻底超越RISC处理器的代表太阳公司。
2005年,苹果开始使用英特尔处理器,摩托罗拉彻底退出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 2006年,英特尔和AMD主要产品都采用65纳米的半导体技术,但是英特尔在最新45纳米技术上明显领先于AMD,并且已经开始研发集成度更高的32纳米的芯片。从那时起直到今天,英特尔对AMD一直保持绝对优势。
2006年,双核处理器问世。
2008年11月17日,英特尔发布四核core i7处理器。
2009年,四核处理器问世。英特尔继续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占优势。
2012年,英特尔宣布重返移动终端市场,但是效果不佳。
2014年2月19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E7 v2系列采用了多达15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 2014年3月5日,Intel收购智能手表Basis Health Tracker Watch的制造商Basis Science,这一收购交易显然是英特尔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努力的一部分。英特尔把Basis品牌整合进其NDG(新设备集团),目标是大踏步进军新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时打压高通。
2015年1月8日,英特尔发布世界上最小Windows电脑Compute Stick,大小仅如一枚U盘,可连接任何电视机或显示器以组成一台完整PC。 2015年6月,英特尔收购了头显设备厂商Recon。 2015年12月斥资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公司,这是英特尔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意味着英特尔要考虑CPU之外的新技术应用,在PC市场不断萎缩且移动市场迟迟难以打开的背景下,英特尔希望实现CPU和FPGA硬件规格深层次结合,布局物联网市场。
2016年11月3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正在组建一个专门的事业部来从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它的名字就叫做Automated Driving Group(自动驾驶事业部,简称ADG)。
2017年3月,英特尔收购Mobileye,“算法+芯片"整合成AI制胜关键。 2017年6月7日,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英特尔公司排名第47位。
2018年4月,英特尔宣布2019年大规模交付10nm芯片。 2018年7月13日,英特尔宣布收购芯片制造商eASIC,加速FPGA,降低对CPU的依赖。
❺ 英特尔市值一天蒸发一千五百亿,为何其股票如此震荡
英特尔作为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在业内拥有非常良好的口碑,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英特尔的股票却突然发生了严重的动荡,对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加上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英特尔不得不主动求变,在已有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由于采用了更多尖端技术,英特尔部分产品的总体生产成本增加,导致了企业在销售上面临更大的压力。而疫情的影响更是火山浇油,英特尔的多款产品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销量下滑。他们不得不降低采购方面的资金投入,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应对危机。接下来,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英特尔股票发生巨幅波动的原因。
一、生产成本上升技术的革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些投入最后能够获得多大的收益是难以预测的。英特尔这样的国际企业在研发方面毫无疑问走在行业前列,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成本上升的情况。在销售价格变动不大的前提下,相对而言利润就会减少很多,这对于企业的市值有直接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英特尔股票波动的原因呢?
❻ lntel创始人,三巨头是哪三个人
lntel创始人,三巨头分别是:诺伊斯,戈登·摩尔,安迪·格鲁夫。英特尔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50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
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和戈登·摩尔(Gordon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
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
(6)英特尔股票历史市值扩展阅读:
lntel发展历程
(1)英特尔公司于1968年由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创建于美国硅谷。
(2)2006年,英特尔全球年收入达到354亿美元。
(3)在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相当于2012年的7025亿美元。
(4)2014年4月9日,英特尔公司将关闭旗下位于哥斯达黎加的组装和测试工厂,并裁减1500名员工。
(5)2014年英特尔收购了可穿戴设备公司Basis。这一收购交易显然是英特尔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努力的一部分。
(6)2015年6月,英特尔收购了头显设备厂商Recon。
(7)2017年3月,英特尔以1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bileye。
(8)2018年8月17日,宣布将收购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组件的初创企业Vertex.ai。
(9)2019年5月,ICinsghts发布了2019年Q1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报告,Intel公司以158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一
❼ 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个市值是多少
下面比较一些大企业的市值:
1、苹果6200亿美元。
2、埃克森美孚4200亿美元。
3、微软2600亿美元。
4、沃尔玛2400亿美元。
5、Google 2200亿美元。
6、制药商辉瑞1800亿美元。
7、英特尔1300亿美元。
8、高通1060亿美元。
9、卡夫食品720亿美元。
10、美国运通640亿美元。
11、高盛520亿美元。
12、Facebook 420亿美元。
13、惠普400亿美元。
14、博通200亿美元。
15、达乐公司170亿美元。
16、Sandisk 100亿美元。
17、Netflix 40亿美元。
企业价值与市值并不同,因为市值只关注企业的股票价值。看看苹果,要考虑它有1000亿美元现金,换句话说,它的市值中20%来自现金,如果要衡量企业的价值,包括债务,最好要将这些现金剔除。
另外,随着股票的变化市值变化极大。2005年时,苹果的市值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微软则与今天的苹果相当。当时苹果的市值只有英特尔的一半,现在却是它的五倍。
❽ Intel公司 发展史
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成立于1968年,具有36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目前在世界500强中排名前列。作为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2003年公司全年收入为301亿美元,净收入为56亿美元。
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与其全球业务重点相一致,即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的构造模块的杰出供应商。除此之外,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英特尔在中国设有几家全资子公司,13个办事处,3个研发中心,和两个封装测试厂(分别位于上海浦东和四川成都)。英特尔还通过战略投资事业部在中国进行IT技术方面的投资,以促进中国型技术,如无线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英特尔自1985年进入中国以来,便以“与中国信息产业共同成长”视为己任。与国内OEM厂商、独立软件开发商、通讯设备制造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无线通信厂商进行了密切广泛的合作。自2000年至今,英特尔每年在中国召开春秋两季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与国内业界及时分享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2003年3月12日,英特尔在中国与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它为移动计算的笔记本电脑用户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完全摆脱线缆束缚的“无线自由”的集计算和通讯之融合的体验。
随着中国IT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其人才和市场的优势,英特尔亚洲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闵行区紫竹科学园区内成立一家外商独资的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拟名为英特尔(上海)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目前,该研发中心的投资总额为1500万美元。
该研发中心的宗旨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高科技信息和通讯领域内研究开发先进的研发产品,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同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研发中心的经营范围将具体包括:对高科技信息和通讯领域(包括电子商务技术)实施与英特尔产品及技术有关的研发;研发成果转让和许可;与英特尔产品及技术有关的中试生产;为英特尔产品系列(包括其母公司和关联公司产品)提供包括测试,维护,咨询以及方案解决等的技术服务;向英特尔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以协助并促进信息产业客户设备制造商和设备供应商生产基于英特尔?架构的产品以及开发下一代新产品,从而提高和加强英特尔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能力。英特尔的SSG(软件解决方案部)、EPG(企业机事业部)、MPG(移动机事业部)、DPG(台式机事业部)、ICG(英特尔通讯产品事业部)、CEG(消费者电子服务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将会进入紫竹科学园区开展上述经营活动,包括从事下一代固件发展、编译器技术,数字式家庭技术,高性能计算及企业解决方案的研发活动、和在中国开展关于e-learning及e-classrooms的技术创新活动。
英特尔公司研发人员同中国的软件供应商,设备生产商,当地的客户及跨国公司已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广泛地开展和大学和政府的合作,支持研发项目的开展,以及培养未来的技术人才。该研发中心的成立进一步表明了英特尔公司为中国的承诺,也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平台,开拓中国市场,全面提高中国的科技基础,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本地的技术供应商。
❾ 英特尔股价暴跌,英特尔市值多少
INTC 英特尔;上市场所:纳斯达克交易所;最新市值:2359亿美元(截止前市收盘)
❿ 英特尔市值被AMD超越,英特尔市值下跌的原因有哪些
美股7月收官日,英特尔惨跌8.56%,市值跌至不足1485亿美元。反观其老对头AMD,以3.05%的涨幅将自身市值推升
以前,英特尔一直都是占领着老大的角色,这让AMD有点忘尘不及,因为英特尔的口碑已经打响了,这就导致AMD要想超越的难度非常大,总是屈居于第二的位置。
然而2019年,在台积电先进制程的加持下,AMD的Zen2处理器锋芒初现,随后就势如破竹,英特尔的业绩没有改变,反而AMD芯片的各项性能指标几乎都大幅超越同期的英特尔产品。
这种强势的出圈,直接英特尔的第一位置逐渐不保,随之而来的就是业绩的下降。
当然,英特尔的这一次市值的下跌,其实并不能提现什么,毕竟,英特尔已经在芯片市场打下了一片天地,相较于后起之秀AMD,他们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