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股票 » 闻泰科技股票业绩预告

闻泰科技股票业绩预告

发布时间: 2023-05-01 14:47:21

1. 闻泰科技2019年业绩预增近20倍 5G换机高峰背景下业绩或迎新高点

1月17日晚间,闻泰 科技 发布2019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据公告显示,2019年公司预滚没败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到15.0亿元,同比增加1949%到23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亿元到12亿元,同比增加2315%到2798%。

出货量以同行倍数规模稳坐第一对海外客户开发初显成效

闻泰 科技 表示,受益于公司通讯业务2018年优化了客户结构,对国内国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实现了强劲增长。同时,公司进行国际化布局,新增了印度、印尼工厂产能,实现了本地化交付,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2019年手机行业整体低迷,行业竞争加剧,总体来看,据中国信通院最新数大颤据,2019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044.4万部,同比下降14.7%。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内手机ODM的龙头企业,2019年闻泰 科技 出货量以同业倍数出货量稳坐第一。业内专家表示,闻泰 科技 除了保障国内市场,多年以来对海外客户的开发已初显成效,包括三星、LG等逐步成为公司重点客户,国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快速增长。其中多家从来不做ODM的全球和中国顶级品牌客户选择公司并提供千万级订单。伴随2020年5G市场的到来,公司出货量或将迎来新高点。

5G元年换机需求量巨大,头部企业面临巨大供应缺口

2020年5G基站建设的迅速推进,或将引发手机换机高峰期,智能手机销量恢复增长。据业内人士分析,预计到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5.4亿部,而ODM市场必然因此受益,引来新一轮的放量增长。

作为ODM龙头,闻泰 科技 近年来加大研发力度,深挖行业技术,积极布局5G市场。据悉,公司已被高通公司列为5G关键合作伙伴客户,与高通公司签署了多款5G芯片的授权文件。在高通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公司已启动5G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掌握5G时代先机。

同时,伴随着2019年11月,闻泰 科技 成功收购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标准器件供应商安世集团并已完成并表,公司业务产业链顺利向上游扩展延伸的同时,通过整合安世半导体所拥有的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等优势,或将为高通5G产品研发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领域提察枯供更高效有力的前沿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研发实力,对未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闻泰 科技 表示,未来公司将借势安世半导体以及多个战略伙伴的集群优势,逐步向横纵向延伸自身产业链,形成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到产业物联网、边缘计算、通讯终端、笔记本电脑、IoT、 汽车 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建立5G和半导体双翼齐飞发展格局,迎来全新发展期。

(编辑 才山丹)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网

2. 闻泰股价2020年能到多少

预测股价?现在没有多少机构做这种事了,因为实力再强的机构,也根本无法预测准确。

预测业绩倒是有的。据华泰证券的公开资料,截至2019-12-26,6个月以内共有20家机构对闻泰科技的2019年度业绩作出预测;预测2019年每股收益1.06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61.53%,预测2019年净利润8.8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52.71% 。6个月内有36家机构对闻泰科技进行评级,“买入”29家,增持7家,中性、减持、卖出均为0。(下图为月线)

3. ODM与半导体业务双翼齐飞,闻泰科技2019年净利暴增2358%

1月17日晚间,闻泰 科技 (600745)披露了2019年年度业绩预增预告。根据公告显示,闻泰 科技 2019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至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暴增1949%到2358%;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亿元至12亿元,同比暴增2315%到2798%。

对于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闻泰 科技 表示,受益于公司通讯业务在2018年优化了客户结构,报告期内公司对国内国际一线品牌客户的出货量实现了强劲增长。同时,公司进行国际化布局,新增了印度、印尼工厂产能,实现了本地化交付。此外,2019年11月公司已实现对安世集团的控股权,安世集团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5G规模商用,推动ODM业务持续增长

从各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手机出货正进一步向头部的少数品牌厂商聚拢,与此同时,手机ODM市场也呈现出持续向头部厂商聚拢的局面。

2019年,三星、LG、OPPO、vivo等头部品牌厂商委外ODM订单的增长,作为手机ODM龙头闻泰 科技 也直接受益。

随着去年6月国内四大运营商5G牌照的发放,国内5G商用正式启动,智能手机也成为5G终端规模发展的先发产品,2019年四季度5G手机市场开始起量。作为最高与高通合作开发5G手机的ODM厂商,闻泰 科技 自然也从中受益。并且5G手机的价值量更高,也有利于闻泰 科技 的利润率的提升。

由于5G手机增加了很多的器件、复杂度更高、成本也更高,因此,对于品控和成本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也迫使了一些头部的品牌厂商可能会在5G时代释放出更多的委外ODM订单。

据产业链传出的消息称,2020年LG将继续下单给中国内地的ODM厂商,订单数量仍在4000万部规模;而2020年三星则将抛出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手机ODM订单,约6000万部规模给中国内地的ODM厂商。作为ODM龙头的闻泰 科技 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

为了满足业务持续增长的需求,根据此前网上的资料显示,2019年,闻泰 科技 新增了印度和印尼工厂。数据显示,闻泰 科技 去年底已经连续两个月单月ODM订单出货量超过1300万。

根据预计,闻泰2019年的自有产能将达6000万台,外包的给富士康、比亚迪等代工厂生产的产能约5000万台,2019年全年的ODM业务出货量或将达到1.1亿台。若提升自有产能,则意味着外部加工可减少,可进一步提升利润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新增的印度和印尼工厂还是处于一期阶段,后续扩建可进一步提升自有产能。

车用半导体市场爆发,推动安世加速成长

另外,对于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成功收购和业绩的并表,也直接推动了闻泰 科技 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分立器件龙头之一,在二极管和晶体管排名世界第一,逻辑器件排名世界第二,在产产品有1.5万多种,下游合作伙伴覆盖 汽车 、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全球顶尖制造商与服务商。

除了能够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与闻泰 科技 现有ODM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之外,得益于近年来电动 汽车 的市场的发展,安世半导体在 汽车 半导体市场也是增长迅猛。

特别是随着国产特斯拉的量产,国内车用半导体市场的发展加速,安世半导体在国内业务将迎来快速增长,同时也将受益国内新客户开拓及大客户转单带来的国产替代需求。

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安世半导体也在全面扩产,产能由700亿颗扩充至1000亿颗以上。2020年产能有望再扩大50%。

总结来说,受益于5G通信、 汽车 电子等市场的持续景气,闻泰 科技 的ODM业务和半导体业务也将迎来持续的增长。

4. 半导体之王闻泰科技市值惨遭腰斩背后,是被市场低估还是徒有虚名

闻泰 科技 成立于2006年12月,最初的主营业务为无品牌手机开发IDH。2008年,闻泰 科技 投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设手机制造厂,由IDH变身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为品牌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制造的企业)。

由于闻泰 科技 和苹果还有小米合作,闻泰 科技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ODM企业。但随着手机出货量自2017年达到顶峰后,手机连续几年下降,由此造成闻泰 科技 业绩止步不前为了扭转局面,2019年,闻泰 科技 以268.54亿元交易对价收购了安世半导体79.98%的股权,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

这次收购,可谓震撼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和整个资本市场。让闻泰 科技 从手机代工工厂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填补了我国在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这是中国资本第一次买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核心技术及优质资产。收购安世半导体,不仅推动了闻泰 科技 营收和利润增长外,还有望为其打开欧美日韩渠道。

而且通过这次收购,闻泰 科技 的主营业务形成了通信和半导体两大业务板块,目前已经形成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到物联网、通讯终端、笔记本电脑、IoT、 汽车 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庞大产业布局。

受此影响,闻泰 科技 在股票市场上,可味一路高歌,从2019年8月股价从38元启动,到2020年2月,短短半年时间涨到171元,涨幅高达450%,市值高达两千多亿,成为A股市场半导体市值最高的企业,成为A股市场最瞩目的明星之一。此后闻泰 科技 虽然开始回调,但很快又重新开始了上涨到167元高位,市值重回两千亿高位。正当市场对闻泰 科技 给予厚望,期待闻泰 科技 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惊喜时,然而这次上涨并没有持续,很快又迎来了下跌,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下跌不是简单的回调,而是一路暴跌,即使期间闻泰 科技 发布多次利好消息,但股价每次反弹之后,迎来却是加速下跌,如今距离高点,市值惨遭腰斩,导致无数抄底的投资者深套其中。

为何半导体之王闻泰 科技 去年7月份后,股价一路下挫,市值蒸发超千亿。是市场错杀还是半导体之王名不副实,投资者到底在担心什么?

一、闻泰 科技 收购欧菲光果链业务,不被市场看好。2020年3月29日,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称,已与欧菲光就收购境外特定客户(苹果)摄像头模组业务达成一致,闻泰 科技 将以24.2亿元完成对该业务的收购。闻泰 科技 收购摄像头模组业务,可以弥补闻泰 科技 供应链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获取更大利润。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和闻泰 科技 、欧菲光的果链业务并不是很突出,随时有被踢出果链业务的危险。而且投资果链业务投入巨大,获得的利润并不高,一旦失去苹果业务,将会带来巨额损失。如今年欧菲光计提因失去苹果业务造成的损失高达二十多亿,一次计提损失比之前在苹果获得业务赚取的利润还多。

二、频繁收购带来的偿债风险和巨额商誉风险,无疑为闻泰 科技 带来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引爆的危险。闻泰 科技 以借款方式收购安世前后共花了331.24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约为80%,如此巨额商誉始终是悬在闻泰 科技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别是近几年A股市场的巨额商誉减值,给投资者带来无数次巨额损失,面对闻泰 科技 的巨额商誉,投资者心有余悸。

三、业绩放缓,引发投资者对闻泰 科技 盈利能力的担忧。2021年4月30日闻泰 科技 发布业绩报告,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92%。初一看,这业绩还是不错的,但是闻泰 科技 去年前三季度就已经盈利22.6亿元。也就是说,四季度该公司只盈利了1.6亿元,说明闻泰 科技 业绩明显的放缓。而今年一季度报告显示,闻泰 科技 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19.9亿和6.5亿,同比分别增长8.3%和6.5,这无疑进一步证实了闻泰 科技 业绩已经出现放缓,而之前闻泰 科技 上涨注定难以持续,引发市场对闻泰 科技 估计进行调整。由此带来的便是闻泰 科技 遭遇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杀。

综合以上来看,闻泰 科技 的股价是明显高估的,而且闻泰 科技 的半导体业务竞争力也不属于顶尖水平,闻泰 科技 半导体之王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股价下跌,只是价值的正常回归而已。

5. 苹果50亿大单已量产并出货,闻泰科技或年新增百亿销售额

闻泰 科技 (600745.SH)与苹果的合作终于落了地。

3月10日晚闻泰 科技 公告称,公司的产品集成业务与境外特定客户开展了电脑、智能家居等多项业务合作并签订了合作协议。近期, 公司与境外特定客户合作的智能家居项目正式开始量产并实现常态化出货,项目合作总金额预计约50亿元

据财联社消息,闻泰 科技 提到的 境外特定客户指苹果公司 ,其中仅智能家居一个项目合作金额就有约50亿元,已经开始向苹果量产出货。

闻泰 科技 表示,公司产品集成业务领域已从传统手机ODM拓展到平板、笔电、IoT、服务器、 汽车 电子等更广阔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制造经验。

闻泰 科技 认为,本次与境外特定客户在产品集成业务的合作,拓展了公司的产品领域,优化了公司的客户结构,将对公司2022年度及未来年度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智能家居作为首个合作项目,其 顺利量产出货也为公司与境外特定客户开展多产品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这是闻泰 科技 “接盘”欧菲光(002456.SZ)苹果产线后,筹划已久的首次出货。

2021年初,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产业链一事坐实。随后闻泰 科技 以24.2亿元购买欧菲光拥有的与向境外特定客户供应摄像头的相关业务资产,包括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的100%股权、欧菲光在中国及境外所拥有的与向境外特定客户供应摄像头相关业务的经营性资产、无形资产等。

同年5月,闻泰 科技 举办资产交割仪式,标志着欧菲光海外特定客户相关业务正式由闻泰 科技 接手。

闻泰 科技 在2021年12月10日的调研中表示,公司已与境外特定客户确定了量产计划,目前正在积极筹备量产工作。同时,为及时响应客户量产需求,将在样品验证阶段按照与客户协商计划投入使用量产产线。

资深家电/IT/互联网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向界面新闻表示,闻泰 科技 进入苹果供应链, 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作用 ,因为苹果公司的采购量是非常庞大的。至于闻泰 科技 对苹果的出货额,可以用欧菲光此前的出货额作参考。

欧菲光方面曾表示,截至2020年底,苹果相关设备资产账面价值约为32.82亿元。而2019年是欧菲光与苹果合作最“甜蜜”的一年,当期苹果为欧菲光贡献营业收入116.98亿元,占当年公司总营收的22.51%。

闻泰 科技 证券事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特定客户的出货额、是否有其他大单均不便透露,以后续公告为准。

至于闻泰 科技 此次向苹果出货的产品是什么,梁振鹏表示,智能家居的范围比较广,电视、手机、机顶盒、电脑、平板电脑,都属于智能家居的产品线。苹果产品线很多都是围绕着智能家居布局的,因此闻泰 科技 向苹果出的什么货不好确定。

此外,国内公司进入苹果产业链,一方面意味着抱上大腿,一方面也带来业绩过度依赖的可能。

梁振鹏表示,目前只要是中美企业之间的合作,受中美贸易战影响都是比较大。对为美国企业供货的中国企业来说,均存在较大的风险。

闻泰 科技 也提示称,受市场整体环境以及客户产品需求等因素影响,公司向特定客户实际供货数量可能存在调整的风险。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3月11日闻泰 科技 早盘最高涨2.25%,随后震荡下行,截止当日午盘,该股股价报106.91元/股,跌1.28%。

6. 手机界最强打工人,10万起家,赚了200亿

欧菲光没藏住“被踢出苹果产业链”这个惊天大雷,却“利好”了闻泰科技。

两个公司的股价在3月17日,一个封死跌停,一个大涨6.4%。

闻泰股价上涨的逻辑是,本来闻泰公告要花50亿~60亿元买欧菲光的摄像头资产,现在还没有完成。这部分业务正是欧菲光苹果产业链(以下简称“果链”)的核心资产。在尽职调查期间闻泰必然早已知晓欧菲光被踢出“果链”的消息。现在闻泰要么可以选择不买避雷,如果坚持要买,必然是对进入“果链”有了充足的信心。

怎么看都是利好,先涨为敬。

欧菲光被踢出“果链”,股民既愤怒欧菲光前期的遮遮掩掩,又叹息苹果产业链上除了苹果,其他公司不过都是无关紧要的打工人。

一直是打工人的闻泰科技,以前给山寨机打工,现在给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打工。虽然已经是手机领域最强的打工人、世界ODM的龙头,但收入一直微薄。

从2018年起,顿悟的闻泰创始人张学政连续撬动超过300亿资金收购安世半导体,不甘再做打工人,要成为“下一个台积电”。

转型路上却遭到重重质疑,股价一波三折。

闻泰科技在速度和质量、故事与业绩的矛盾中反复被重估和质疑。中国制造业在从全球打工人,晋升到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经历了“闻泰式”的遭遇。

小米幕后功臣和中国ODM之王

卢伟冰从金立转投小米掌舵“Redmi”品牌后,现在正春风得意,除了老大哥雷军的赏识外,还要感谢一个人——闻泰科技的张学政。

作为当年小米横扫山寨机市场的幕后大佬,没有闻泰科技就没有今天的Redmi——当年叫红米。

2013年,刚站稳脚跟的小米希望推出低价手机拓宽市场。

当时小米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各种资源匮乏。

闻泰科技既熟悉中国移动定制业务,又是联发科重要合作伙伴,是小米的不二选择。双方一拍即合之下,红米系列就此以ODM的形式诞生。

ODM又称原始设计商,是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ODM上游主要为电子元器件等厂商,下游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等消费电子品牌厂商,手机品牌商是主要的下游客户。

要论玩性价比,张学政是雷军的老师。红米1由张学政亲自主抓,从主板设计到生产全由闻泰操刀,小米主要精力放在营销和渠道。

红米1上市后,不仅破天荒把智能手机的价格拉到千元以下,还丧心病狂地定价799元。

自此红米横扫低端,加速革了山寨机的命,闻泰则靠着红米系列机型一举成为ODM行业第一。

从做山寨机起家的张学政,一路就是靠低价杀出重围。

张学政22岁从平远县山沟考到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辗转在意法半导体、中兴打工。

广东省平远县与福建龙岩交汇,这个小县城里走出了不少大人物。闻泰科技的创始人张学政、欧派家居的创始人姚良松、金雅福身价百亿的80后创始人黄仕坤,他们都是平远县人,个个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张学政在1月25日公布的《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排名955位,身价225亿元。

其实隔壁龙岩市也不差。走出了中国互联网三颗新星:字节跳动张一鸣、美团王兴、雪球方三文,人送雅号“龙岩三杰”。

中国手机产业先被外国豪强瓜分,后又在2000年左右被国产品牌东方通信、厦华、科建、TCL和波导、夏新靠低价反攻。但当时中国没有成型的手机供应链体系,品牌商们没办法在家门口造手机,都是进口整机再贴牌。

这一阶段无论是模具还是注塑、胶粘,都要去韩国、台湾订购。2002年前后,有摩托罗拉的技术股骨干跑出来单干,聚在北京给各大小手机品牌做设计,生意火爆,成了中国ODM行业开端。

做得比较好的德信无线,旗下客户囊括阿尔卡特、西门子、三菱、TCL、波导,年收入超过千万美元,并在2005年登陆纳斯达克。

2006年前后,中国手机产业链遍地黄金,随便一块手机主板就能赚100多元,手机主板方案设计厂商一度接近500家。

这一年,张学政用10万元组建起一个三四十人的小团队,开始做主板方案设计(IDH)淘金。

真正让闻泰崛起的,是站队芯片设计公司展讯。

当时山寨机都用联发科设计的芯片,美国另一芯片公司展讯在市场上节节败退。

张学政非常清楚功能机的痛点不是什么高配置,而是功能、价格。展讯能给闻泰最低价,张学政坚定的站在了展讯这一边。

结果这两个看似并不强的搭档,破天荒地开发出单芯片双卡双待主板。明显优于市面上又厚又笨双芯片结构主板。

这款主板一经推出杀得市场血流成河。据财新报道:“很多使用双芯片的手机出口到非洲、东南亚,船都到了码头,却突然被退货。已经做成双芯片的板子或者手机为了清库存,只能放低价格,很多公司受到冲击关门。”

2007年,闻泰卖出1800万片主板,海尔、海信、长虹、TCL、夏新、波导都成了闻泰的客户。

但IDH形式门槛低,拉出来十几个人懂技术的就能做,张学政能做别人当然也能。

再加上张学政觉得自家的手机方案设计常因制造商的偷工减料,成品不理想,所以决定自己做手机ODM。

2008年,闻泰投资8000万美元,兴建自己的手机制造工厂。这使得闻泰能在帮客户设计完手机方案之后,随即能在自己工厂里采购零件组装出来一部完整的手机。

加上展讯贴地给闻泰出货芯片,闻泰的产品能以极低的价格从腥风血雨的ODM市场杀出来。

此后,联发科为了彻底打败展讯,有意挖角其最大客户闻泰。张学政亦有意拓宽芯片渠道。中间虽经阻力,但双方还是握手合作。

2015年闻泰凭借着与小米、魅族、联想等的成功合作,一跃成为了全球手机ODM的老大,华勤和龙旗排名第二三位。

张学政蛇吞象结果套住葛卫东

中国大陆手机产业链在庞大的市场催生下日渐成熟,不仅低价,也成为质量的代名词。抢走了启蒙老师台湾和韩国的生意。

韩国三星2016年推出的Note7系列手机,因为电池缺陷享受了和炸弹同样的待遇,被全世界禁飞,这一政策至今没有取消。

而在中国制造的Note7,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无一爆炸,这大大增加了中国制造的美誉度。

2016年10月27日,沙特阿拉伯权威媒体《国家报》特地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简单直白:“中国制造的手机质量世界领先,不爆炸。”

虽然中国手机产业链美誉加身,但挣的始终是份儿辛苦钱,从闻泰科技的财报上就可以看出来。

闻泰科技贵为世界第一ODM厂商,2016年闻泰借壳中茵股份上市后,当年营收134.17亿元,净利润竟只有4798万元,市值刚百亿,根本不是资本市场的菜。

1992年台湾宏碁电脑的创始人施崇棠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

曲线的两端是产业附加值最大的技术研发和销售服务。中间产业附加值最低的,是组装生产。

链条中间的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只有不断往附加价值高的区块移动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

和富士康的困局一样,闻泰科技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要么向下游做品牌,要么向上游做技术和高价值零部件生产。

闻泰科技一直藏在手机厂商背后,做品牌并不占优势,向上游零部件延伸是不错的选择。

张学政本来想买CMOS影像巨头豪威科技,但这块肥肉率先被同在五道口混迹的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看上。

豪威科技的创始人之一陈大同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77届校友,虞仁荣则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85级校友。张学政虽然2014年在清华读了MBA,但要扯起来同学情谊,还是有点勉强。

陈大同还是闻泰老战友展讯的创办人之一。在陈大同出面调和之下,这场清华系内斗以张学政放弃豪威科技,虞仁荣最终如愿告终。

当然,放弃的理由还有,张学政发现了另一块肥肉——安世半导体。

2016年高通并购恩智浦,为通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恩智浦便把安世半导体剥离。安世半导体前身为恩智浦标准事业部,有60多年的历史。

安世专注于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器件市场,三大业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一家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半导体跨国公司。

2017年2月,以建广资产为GP、合肥芯屏为主要LP的中国资本,购得安世半导体78.39%的股权。

安世半导体的赚钱能力毋庸置疑,2018年,安世半导体营收104.31亿,净利润16.2亿,是闻泰2018年净利润的26倍。

安世半导体被中资收购后,其管理团队本一心想在港股独立上市。但中资财团综合考量之下,决定把安世出售,诸多中国上市公司开始哄抢。

张学政是最坚决的一个。

安世半导体的管理团队一开始并看不上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质疑道:

“中国这几家公司水平、能力都远低于安世,如果与其合并或成为其子公司,会给安世半导体员工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并导致团队不稳定。”

傲慢的意见没有对张学政的收购步伐造成太大影响。

2018年4月起,张学政撬动300多亿资金,开始这场半导体领域最大收购案。

整个收购过程中漫长而复杂,闻泰引入不少战略投资,当时醉心搞芯片的董明珠甩给张学政30亿元,要掺一脚。

张学政大部分买安世的钱,都是借贷或股权融资而来。

在2019年的交易案中,闻泰科技支付的现金为168.34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仅为17.05亿元,募集配套资金43.37亿元,境内借款为51.6亿元,境外借款56.32亿元。

张学政聪明之处在于把并购时间拉长到近三年之久。这大大缓解了闻泰的资金压力。闻泰的股价在收购的过程中跟着起飞,融资变得容易,定增吸引了不少大佬参与。

结果大佬纷纷被套。

2020年7月28日,闻泰发公告宣布57.54亿的定增超额完成,发行价格130.1元/每股。

这次定增吸引了易方达、华夏、博时等大型公募基金,还有葛卫东、高毅等明星私募,更包括瑞银、瑞信、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行,明星云集。

这4458万股定增到2021年1月28日才解禁,结果当天闻泰股价大跌超5%,报109.92元。

2021年1月28日到现在,闻泰的股价再也没突破130元,各位大佬的成本还没收回来。

鲸吞安世半导体,在给闻泰增添想象力的同时,也埋下了巨额商誉。截至2020年6月,闻泰科技商誉激增至226.97亿元,上年同期为13.29亿元。

故事何时兑现?

外界对于闻泰的质疑在于,当标签和想象力都加诸于身,未来的利好能否如期兑现?

从2018年4月到2020年7月10日,闻泰的股价涨幅468%,最高市值超过1700亿元。

闻泰科技加安世半导体的估值已远远超过1加1大于2的效果。最高时市场给与其百倍市盈率,这说明市场已经把闻泰科技当成了芯片公司来估值,而不是代工厂。

更显著的应该是对赚钱能力的改善。

并表闻泰之后,闻泰净利润犹如久旱甘霖,最近四个季度闻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3亿元、6.35亿元、10.66亿元、5.58亿元增长1954%、1380%、767%、326%。

高增长显然不可能一直持续。安世半导体虽是国际半导体巨头,但是业务增长稳定,最近两年营收增长均低于5%。

安世半导体2019年营业收入103.07亿元,上年同期为104.31亿元;2019年净利润12.58亿元,上年同期为13.40亿元。

从2013年到2019年,安世的营业收入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约 4%。

安世半导体主营半导体功率器件。产品的特点其实是出货大,单价极低,质量稳定,更新迭代的速度并不遵循摩尔定律,迭代周期相对较长。同时应用于汽车半导体,要求更高、标准更严。

当初恩智浦剥离安世半导体,一个原因也是安世在技术和附加值上属于低端业务。安世在高端功率半导体领域相较于英飞凌、三菱、科锐、WOLFSPEED等巨头并没有技术优势。

因此,闻泰辛辛苦苦买下国际半导体巨头,还只是成为牌桌上的玩家,而并没有成为领先的超越者。

其实,收购豪威科技的韦尔股份也面临这种情况。虽然韦尔股份是图像传感器巨头,但最先进的摄像头传感器技术还在索尼手里握着。韦尔股份暂时只能屈身低端。

在市场冷静下来之后,闻泰的股价从170元左右,慢慢修复到100元左右,估值也从1700亿回落到千亿。

调整后这被视为闻泰更合理的估值。

国内功率半导体同行华润微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48.89亿亿元,净利润7.58亿元,市值700多亿,3月18日市盈率(TTM)为82倍。

对比之下,闻泰营收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383.40亿元,净利润23.03亿元,市值1300多亿元,3月18日市盈率(TTM)为41倍,目前不算太高估。

说明去年最高点市场认为闻泰是一家半导体公司,现在闻泰科技的市盈率是一家代工厂的水平。

但闻泰财务结构显然更“刺激”。

为了收购安世不仅大额举债,商誉也高达226.97亿。闻泰目前资产负债率53%,华润微为32%。

安世半导体未来的业绩牵扯甚广,将会直接关系到巨额商誉是否会减值。闻泰科技大部分的想象力都集中在其未来的业绩之上。

张学政当然知道,所以在全力对其进行催化。

收购安世后的短短半年内,张学政又花300亿,干了三件大事。

分别是,在上海特斯拉工厂旁边搞一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投资120亿元,2022年7月投产,生产的“功率IGBT”是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核心组件。

投资100亿元,和无锡市政府签订“超级智慧产业园”项目,搞一个“1+8+N”智慧超级工厂及研发中心。

还有就是准备花50亿~60亿元把欧菲光的摄像头资产买了。现在这部分业务已经被苹果抛弃了,不知道张学政是不是买了后能再进去,或者另有打算。

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尤其汽车芯片短缺,上海临港工厂扩充安世半导体的产能期待更高一点。但到2022年7月投产时,全球缺芯情况如何,不好说。突然扩张的芯片产能,安世能否消化,也不好说。

闻泰科技在1月底预告的2020年业绩中,全年净利润预告为24亿元~28亿元,取个中位数26亿元估算。闻泰科技2020第四季度的净利润约为3亿元左右,比上一季度的5.52亿元将会大幅下降。

这让人不免担忧闻泰科技未来业务的增长性。

闻泰几乎集齐了最赚钱的标签:中国唯一的世界级IDM(整合元件制造商)半导体公司、车规级汽车半导体公司、最大的模拟电路半导体公司、世界第一ODM公司、打入苹果产业链、特斯拉产业链。

任何一个听起来少说都值500亿。

但一个投资者听了闻泰的调研纪要,评价说:这家公司利好全在未来,利空全在当下。

债务、业务增速、商誉在当下,“下一个台积电”的畅想还在未来。

扩张让闻泰的天花板极高,想象空间极大,但大规模是否意味着高质量和切实增长的业绩?

经济学有句名言:规模是问题的解药,规模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中国的代工厂、产业链这几年都在纷纷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但放眼望去无论是特斯拉产业链、还是苹果产业链,中国公司大部分时候还只是打工人。

工信部3月1日发布了一组数据:2020年我国工业增长值达到31.31万亿,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这条消息上了微博热搜,顶上第一的网友评论是这样的:

“很骄傲吗?不就是世界工厂,最脏最累的活儿我们干。”

十年前,中国还在骄傲着“全世界一半的iPhone是郑州造出来的。”现在却没人甘于只做工厂,而是渴望像谷歌、苹果一样在阳光明媚的办公楼里喝茶健身,谈笑间制定规则,获取行业90%利润。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各种情绪裹挟之下开始变得更复杂,有些项目急于上马后又马上失败。你说他没业绩,他说我是国产替代有未来。最怕的是搞科技的都学会了玩金融,信仰的不再是技术,而是资产转移大法。内卷之后,卡脖子的技术却仍旧让人窒息。

恰应了诺奖得主卡内蒂的那句名言:旧的答案分崩离析,新的答案还没有着落。

7. 闻泰科技的最新消息

闻泰科技的最新消息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融资融券、合资摄像头业务、收购得儿塔。
先了解一下闻泰科技,闻泰科技是一个专业从事通讯终端产品的研发 和制造业务,半导体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业务的公司。
一、闻泰科技融资融券数据显示,10月9日融资买入1.55亿元,融资偿还2.03亿元,融资净偿还4817.24万元,当前融资余额为28.61亿元。融券方面,融券卖出2.28万股,融券偿还7.95万股,融券净偿还5.67万股,当前融券余量为250.70万股。综合来看,闻泰科技11月9日融资融券余额较昨日减少5485.46万元至32.00亿元。说明: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
二、11日1日,闻泰科技公告披露其购买欧菲光拥有的与向境外特定客户供应摄像头相关业务资产的最新进展。公告称,为及时响应境外特定客户量产需求,公司在样品验证阶段,已按照与客户协商计划进行量产。截至公告日,首批摄像头模组量产产品已发货,产品进入批量出货阶段。据相关媒体报道,上述公告中所提的“境外特定客户”,即苹果公司。
三、今年11月19日,闻泰科技宣布与欧菲光签署《收购意向协议》,拟以现金方式购买欧菲光拥有畜牧业相关业务资产。并且在11月26日,闻泰科技宣布联手格力集团,作价24.2亿元以现金方式购买欧菲光持有的广州得尔塔100%股权以及江西晶润拥有的相关设备。12月1日,闻泰科技对外宣布完成收购广州得尔塔。加入闻泰科技后,广州得尔塔的光学模组业务成为了闻泰科技旗下三大独立业务板块之一,此前停摆的业务也逐渐重回正轨。

8. 闻泰科技(600745.SH):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系列产品已流片成功

格隆汇3月9日丨闻泰 科技 (600745.SH)公布,公司全资子公司Nexperia B.V.(“安世半导体”)于2021年设立了中国研究院,专注高压功率器件、模拟IC等新产品研发方向。目前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简称“IGBT”)系列产品已流片成功,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各项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

IGBT是电源转换的核心器件,也是新能源与节能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技术,具有开关速度快、载流密度大等特点,并拥有广泛的应用市场,主要面向新能源 汽车 、光伏/风力发电、智能电网、大功率电源、工业控制、家电产品等领域。其市场空间大、技术壁垒高且注重工程师经验和品牌口碑积累,是半导体里的优质赛道。

本文源自格隆汇

9. 国产芯片三大龙头股是哪三个

芯片概念最近表现活跃,近期有多家芯片产业链的大厂上调产品价格,有些人觉得时机就快到来,下面了解一下国产半导体封测企业和产业链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吧。

半导体封测企业中:长电科技作为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半导体封测企业,可显著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以及价格弹性所带来的营业利润率边际改善。

2021年1月23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净利润12.3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为12.87倍左右。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加大拓展力度,来自于国际和国内的重点客户订单需求强劲,公司营收同比大幅提升。半导体行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都有望持续景气,产能紧缺短期难解,且长电科技拥有国内外核心客户的加持,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均后劲十足。

通富微电目前封装技术水平及科技研发实力居于国内同业领先地位。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技术改造,并取得了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在多个先进封装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国内外专利布局。

华天科技传统封装实力雄厚,高产能利用率显著摊薄成本,带来了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龙头地位,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公司作为龙头的高市场认可度,叠加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浪潮,让公司可以充分享受行业高景气度的红利,未来高增长可期。半导体封测企业

半导体产业链企业中的中芯国际是国内芯片代工龙头,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其次是闻泰科技:公司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打通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形成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到终端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于一体的产业平台。排在第三的是士兰微:国内氮化镓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封装等全产业链优质企业。

热点内容
江财金融学硕士就业情况怎么样 发布:2025-02-11 21:27:16 浏览:784
重庆水务股票历史价 发布:2025-02-11 21:26:06 浏览:332
炒股如何了解股市行情 发布:2025-02-11 21:05:02 浏览:594
引导基金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2-11 20:49:43 浏览:934
基金补仓为什么降成本 发布:2025-02-11 20:48:06 浏览:780
炒股如何只做对的交易 发布:2025-02-11 20:32:55 浏览:916
银川市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2-11 20:25:56 浏览:523
晶方科技半导体股票行情 发布:2025-02-11 20:20:12 浏览:940
计划战略配售蚂蚁股票基金选哪个 发布:2025-02-11 20:19:23 浏览:121
建设金融怎么样 发布:2025-02-11 20:18:45 浏览: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