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科技股份股票代码
① 欧菲光遭苹果抛弃损失高达百亿!哪些公司也在瑟瑟发抖
昨日晚间,国内资本市场再次上演一起“黑天鹅事件”。这一声惊雷,打懵了欧菲光35万多股东,也让无数人因此夜不能寐,忧心如焚。
3月16日晚间,欧菲光正式公告,该公司于近日收到境外特定客户的通知,特定客户计划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后续公司将不再从特定客户取得现有业务订单。
虽然公告没有明说这个“特定客户”是谁,但公告显示,该客户是欧菲光2019年的第二大客户,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116.98亿元,占总营收的22.5%。据此分析确认,欧菲光是被苹果公司剔除出供应链了。这就意味着,每年上百亿的订单,瞬间化为乌有,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惨痛的局面!
毫无意外,今日开盘,欧菲光股票开盘高达100多万手封死跌停板上。后面到底还有多少个跌停板,目前也无法预估。几十万股东也只能“望股兴叹”,欲哭无泪。
欧菲光为何被“踢群”?
众人疑惑的是,为何欧菲光会惨遭苹果“踢群”呢?这就得从头说起。
早在2017年4月,欧菲 科技 通过收购索尼华南电子100%的股权,顺利打入苹果摄像头供应链。同年,欧菲光生产的薄膜触控传感器获苹果认证通过,并将使用在全系列的iPad平板上。受利好消息影响,欧菲光股价一路上扬,较之前期低点上涨了3倍,最高达到26元。
然而,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菲光和苹果的合作关系开始皱起波澜。2020年7月,在美国宣布新纳入“实体清单”的11家中企中,欧菲光被列入。
随后,市场多次传出苹果考虑欧菲光之外的模组供应商。
2019年10月,市场有传闻苹果为确保iPad、iPadmini供货无虞,有意转单台湾TPK和GIS。
2020年8月,市场传出苹果与多家韩国相机零部件厂商接触,意在为iPhone新机配备TOF镜头模组寻找的替代厂商。
2020年9月,曾有媒体爆料,苹果将欧菲光剔除出供应链名单,iPad触控订单全数归入台厂,由业成GIS与宸鸿TPK供货。但随后被该公司否认,称暂未收到相关通知。
虽然欧菲光多次矢口否认,但据媒体报道欧菲光与苹果“分手”基本已是既定事实 。
欧菲光损失有多大?
那么,对于欧菲光来说损失会有多大呢?
根据资料显示,在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和触显模组出货量上,欧菲光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而苹果公司正是其重要大客户之一。
根据欧菲光2020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其非安卓影像模组产品销售收入为36.73亿元,占总营收15%以上。而2019年该业务营业收入为116.98亿元,占欧菲光2019年营业总收入的22.5%。被剔除后,则意味着欧菲光每年减少上百亿元的营收。
另外,据欧菲光初步评估,截至2020年底,与苹果业务相关的设备资产账面价值约为32.82亿元,约占公司净资产的三成。如今苹果与该公司终止合作,意味着30多亿元的这部分资产将计提减值,该公司业绩也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已经被排除出苹果供应链的欧菲光,后续公司的市场估值也将面临重估。
此外,欧菲光目前还面临着高库存和高债务的双重压力。
不过,今年2月,欧菲光将包括华南厂在内的4家子公司资产总值超100亿元的苹果业务出售给了闻泰 科技 ,其苹果产业链逐渐边缘化,而闻泰 科技 则借助此资产顺利进入苹果供应链。 对于欧菲光来说,通过出售该业务资产,一方面回笼资产缓解债务压力,另一方面降低负面消息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毕竟从前期高点至今已经下跌超6成。
谁在瑟瑟发抖?
欧菲光被苹果踢出供应链后,影响最大的还是资本市场,尤其是数十万的上市公司股东。
虽然此前已经多次被市场传闻预警,但是“黑天鹅”真的来临之时,却是已经无法全身而退。这又是多么痛的领悟呢。
欧菲光惨遭“踢群”的前车之鉴,是否会引发其他苹果概念的上市公司的极度担忧?其他公司是否也会步其后尘?
大家知道,中国不仅是苹果的一大重要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其重要的零部件乃至整机组装的供应商所在地,尤其是iPhone 、iPad等主流电子消费产品。 而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仅A股苹果概念股的上市公司就有95家,包括主板26家、中小板29家(剔除欧菲光)、创业板29家和科创板11家 。
不过, 从消息面上看,苹果正在从中国转移生产线,尤其是近年来,苹果频频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地。
3月初,据外媒报道称,苹果正准备将10%的iPhone 12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印度。此前,印度只能生产一部分旧款iPhone机型,但到了2020年印度的生产线已经可以制造苹果iPhone 11智能手机了。
那么,苹果为何向外转移供应链呢?究其原因有四:
一是印度等地区市场潜力巨大;二是其劳动力成本更低廉;三是政治因素制约;四则是供应链多样化有利于降低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可以看到,苹果供应链外移,必然会给A股苹果概念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和股价走势增添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然而,苹果要完全脱离中国制造,目前来说也并不现实,毕竟国外的生产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苹果的供应需求。况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苹果CEO库克自然也不会轻言放弃。 因此,市场也不必过分忧虑了。
苹果产业链一览
(一)iPhone手机产业链:
从手机成本来看,重点是各类芯片和屏幕,占比最大;其次是零部件及模组,最次是整体组装。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中游零部件环节和下游整机代工组装。
【屏幕】主要参与企业:京东方A
【摄像头模组】主要参与企业:闻泰 科技 、水晶光电
【电池模组】主要参与企业:德赛电池、欣旺达
【软板】主要参与企业:鹏鼎控股、东山精密等
【散热】主要参与企业:中石 科技 、安洁 科技 等
【连接器、天线、插槽等】主要参与企业:立讯精密、信维通信等
【外观件及精密加工件】主要参与企业:工业富联、蓝思 科技 、长盈精密、科森 科技 等
(二)Airpods产业链:
从苹果 airpods 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是芯片和方案厂商,中游主要是各种零部件如PCB、电池、扬声器、线缆、天线等,下游主要是整机组装或代工厂。
【软板】主要参与企业:鹏鼎控股
【模切件】主要参与企业:领益智造
【代工】主要参与企业:歌尔股份、立讯精密
(三)Watch产业链:
【Watch触控模组】主要参与企业:长信 科技 、蓝思 科技
【Watch SIP】主要参与企业:环旭电子、立讯精密
【Watch盖板及FPC软板】主要参与企业:蓝思 科技 、鹏鼎控股、东山精密
(文/Jacky)
② 股市学堂:投资者如何建造自己的方舟
—如何建造自己的方舟
此刻,VP正与Sam大叔谈判,估计忙得连白开水都顾不上喝。连雨已经年余,预报说是近日放晴,午间却又平地惊雷,看不到雨停的迹象。“雷出地奋,豫也。”SW脑里突然划过这一句,却依然不能平静。有智者,哂之:“何所惧,正好捡货。”SW大惊:“事关乾坤,譬之船上火起,何不惧安危,反欲打劫也?”智者云:“吾善游。”SW怒道:“汪洋一叶,古人云,善游者溺,善骑者堕,以其所好,反自为祸也。”
巴菲特有句话:“Predicting rain doesn't count; building the ark does”。狡兔尚有三窟,如何建造自己的方舟?
首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性质是如何应对系统性风险。有了这个基本认识,着眼点就清楚了,那就是必须依靠系统外风险规避工具。或者说,建立关联度低的多系统投资系统,也就是将资产在多市场组合配置。当然,在单个市场内,原有股、债、商品等配置方法不变。雪球有个缺失,就是模拟建立组合只能局限在单一市场。当然,技术上可能有点困难,例如实时汇率的确定,也罢。
目前,适合国内投资者的主要是香港和美国市场。市场成熟,体量大,语言的障碍小,毕竟绝大部分人都会英语。不过,这三个市场的投资品种应有所差异。打个比方说,就股票而言,A股应投资业务在内地,尽享改革开放红利的企业,例如地产、先进制造类企业;港股,则投资业务在港、欧美的企业,例如公共事业股;美股,我个人喜欢高科技的小盘股,尤其是医药类公司,主要原因是该市场的管理层道德风险要小些,医药研发企业有FDA的监管,进度也容易在网上获取。有精力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更有余力者,可以考虑印度、越南和印尼市场。
各个市场的配置比例,视乎对系统性风险的判断概率。我以为,底线是单一市场配置资产能保证至少5-10年的基本生活开支,因人而异。品种配置方面,在自己熟悉的市场,风险偏好可以提高,而不熟悉、回馈机制少的市场,风险偏好可以降低。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投资者的资金没有出去怎么办?假如是这种情况,我建议是选取业务范围有国际化布局的公司,而且优选是民营公司。这种公司的国际业务指标应占有至少1/3以上,大股东/核心经营层是中国籍,身家性命在此,会像看好祖坟一样经营好这家公司的。
③ (最全)蚂蚁金服上市涉及到的利好股票最新汇总!
蚂蚁金服上市的消息如惊雷响彻市场,其计划上市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5000亿,若上市,市值将超越茅台,成为大A第一市值股票,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我们来梳理一下蚂蚁金服上市将带来哪些利好股票。
首先,受益股分为三类:
第一类,间接参股,实际比例微乎其微;
第二类,蚂蚁金服进行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合作进行股权投资的;
第三类,与蚂蚁金服有协议合作的公司,特别是有战略协议的。
第一类受益股包括了部分公司,例如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它们曾是蚂蚁金服A轮融资的股东。
第二类受益股涵盖了特定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通过股权投资与蚂蚁金服建立联系,可能在业务上获得推动。
第三类受益股包括与蚂蚁金服有协议合作的公司,它们可能在特定领域受益于合作。
总体来看,间接参股公司的实际受益有限,关键在于第二类股权合作的公司,特别是那些与蚂蚁金服合作对自身业务有实质性推动的上市公司。市场是否将再次被点燃,能否接替军工领域的热度,值得关注。
④ st股票一开盘就跌停怎么卖出去
\t今天来聊聊*ST股票的退市话题。
\t君子算战,先算负。一个完善的ST战术体系,盈利多少尚在其次,首先一定要掌握了解退市风险的游戏规则,既避免持股陷入退市前股价暴跌的沼泽,也有利于把握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昨天说到过,*ST是退市警示,是灭绝性风险,ST是疾病性风险,不是灭绝性风险。所以直接与“退市”风险紧密相连的是*ST股票,ST股票不存在退市风险。
\t总体来看,股票退市可以分为三类:主动退市、强制退市和重组退市。
\t我们说的退市风险,主要指强制退市风险。
\t强制退市可以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类。
\t2020年截至目前共有28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15家企业被强制退市(含两家B股),包括9家面值退市、5家财务退市、1家规范类退市;13家企业重组退市,包括7家重组上市、6家出清式资产置换。
\t我们分注册制与非注册制两种情况来聊一聊退市规则和流程。
\t一、非注册制下的退市规则和流程
\t以上交所为例(深交所类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了21项条款,只要公司不成器乱折腾,总有一款会适合它。
\t1.退市前的暂停上市(注册制下可能即将取消)
\t暂停上市制度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经经历了18个多年头,是介于退市风险警示(*ST)和退市之间的重要环节,江湖18年孕育了无数风雨惊雷,曾经是许多ST骨灰级玩家的执念。在2019年最新修订的《证券法》中已经删除了暂停上市环节的有关规定,以缩短退市流程。在注册制下,创业板和科创板直接取消了暂停上市阶段。沪深两市的《股票上市规则》目前还没完全取消暂停上市,今年仍有暂停上市案例(如*ST鹏起),但未来取消是大概率事件。
\t暂停上市本来是ST制度的重点之一,既然可能被取消,那就简短点讲,让它安静地随风消逝吧。
暂停上市逐条对应公司戴*ST帽的标准,若公司导致*ST的原因在规定时间内未改正,即暂停上市。具体条款俗称“十大军规”,触发一条即予以暂停上市,极简描述如下:
\t(一)连续3年净利润为负;(二)连续2年净资产为负值;(三)连续2年营收低于1000万元;(四)连续两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五)因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大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被*ST后,两个月内仍未按要求改正;(六)年报或中期迟发被 *ST后,2个月内仍不披露;(七)公司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具备上市条件;(八)因股权分布变化被*ST后6个月内未改进;(九)重大违法退市被*ST满30个交易日;(十)其他情形。
\t暂停上市就是退市的“死缓”期,在这个期限内如果违犯“十大军规”的情况得以修正,即可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申请;如果仍无改进,就正式退市。
\t其它情形,如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暂停上市大多是走个过场,相当于秋后问斩。而触发面值退市条款的,直接跳过暂停上市这一环节,一触发则直接退市(中间有几周停牌走流程时间)。
\t
\t2.当前退市常见几种主要情形:
\t涉及退市的条款非常多(如上交所就有21条),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制度原文。大白话版就不用一一罗列了,简单谈一下近年来比较容易触发的退市情况:
\t(1)年报/业绩问题退市。
\t流程:*ST(创业板股票不戴*ST帽)——暂停上市——决定是否退市——a:恢复上市/b:30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后退市。
\t年报/业绩问题退市是因为连续三年净利润连续为负值/净资产为负/年报审计意见负面等(创业板股票不戴*ST帽)。当出现此种情形后,股票进入暂停上市期间。如果观察期内相关情形得以纠正,则恢复上市,否则就予以退市。如果确定退市,正式退市前会有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
\t如:乐视网(净资产为负)、*ST皇台(连续亏损三年且最近两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ST保千里(连续亏损三年且最近两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千山药机(2018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18年末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ST龙力(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值,且两个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德奥(连续两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ST凯迪(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
\t年报/业绩类风险通常可以提前观察到,大多数情况下,避免投资这类股票即可。
\t(2)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
\t流程:*ST——暂停上市——30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退市。
\t这种情况下不管业绩如何,直接暂停上市停牌,复牌后30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然后退市。如长生生物因违法违规生产疫苗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件,自2019年3月15日起暂停上市,自2019年10月1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2019年11月27日终止上市及摘牌。如金亚科技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等违法行为,自2019年5月13日起暂停上市,待法院对公司作出有罪裁判且生效后,依据新规判断是否构成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欺诈发行情形通常业绩不好,易出现连续三年利润为负,金亚也属此情形)。
\t(3)面值退市。
\t流程: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30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退市。
\t如*ST中弘2018年11月9日公告终止上市;*ST雏鹰2019年8月20日公告终止上市;*ST华信2019年9月5日公告终止上市;*ST印纪2019年10月11日公告终止上市;*ST大控2019年10月19日公告终止上市;*ST神城2019年11月15日公告终止上市;*ST华业2019年12月4日公告终止上市等。
\t面值退市不设暂停上市阶段,只要连续20天股价低于1元,次日直接停牌准备退市。简单流程走一下(一般几周以内)后,就直接进入退市整理期,30个交易日后直接退市,从简从速。
\t以*ST雏鹰为例,它2019年7月5日-8月1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8月2日即停牌。8月20日公告终止上市,8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30个交易日后,10月16日摘牌退市,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t触发面值退市条款的股票,最大的风险在于1元附近。公司大多数是主观不想退市的,所以在1元附近挣扎的比较激烈,连续涨停跌停十分常见。
\t例如*ST鹏起,2019年11月至12月之间,最高连续16天股价在1元以下(其中11月19日股价最低为0.81元),眼看就要触发面值退市条款,多方博弈下发了牛癫疯,17天拉了16个涨停板。2020年1月9日,*ST鹏起价格最高被拉升到2.12元,一举逃离了面值退市的危机。不过东方不灭西方灭,公司因2018年、2019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于2020年7月17日被暂停上市。
\t濒临面值退市的股票,赌股价拉起,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往往就是连续的一字跌停板,跑也跑不掉。有些情况下不需要20个交易日即可确认退市,例如假设在第15天时经计算,即使后5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股价也低于1元,那就已经可以宣布该股即将面值退市,后面可能是五个连续一字跌停板。
\t3.各阶段交易权限及规则
\t1.退市风险警示期(*ST)
\t2.暂停上市期
\t暂停上市阶段时,股票停牌,不可交易。
\t3.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
\t这30个交易日,股价日涨跌幅限制为10%,如果想参与此类交易,需要开通退市整理期交易权限。这个权限可以直接网签,门槛与科创板差不多,前2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高于50万元。
\t退市整理期风险巨大。退市整理期其实就是老股东在退市前最后一次出逃的机会,一般情况下,第一波就是连续一字板跌停,通常是十来个跌停板。例如*ST雏鹰满足面值退市条件为2019年8月1日,当天股价收盘0.69元,随即停牌。8月27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复牌后,连续12个跌停板(每天跌10%),价格一口气跌到0.20元;退市海润在退市整理期则连续跌了18个跌停板。
\t一次性跌到位后,股价一般会喘口气,在一个平台折腾一阵。但由于此时股价已经非常低,价格的微小变动就会带来涨幅的巨大波动。例如退市雏鹰在这个平台价格为0.2元左右,上涨1分钱,涨幅就是5%;退市海润在这个平台价格为0.16元左右,上涨1分钱,涨幅就是6.25%。
\t二、注册制下的退市流程
\t创业板、科创板采用注册制,简化了退市流程,取消了暂停上市环节,从严从快,退市条款一经触发,就可以准备退市了。
\t以创业板为例说明:
\t创业板退市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4类。其中财务类强制退市和规范类强制退市会先经过一个*ST戴帽预警阶段,交易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不需要*ST预警。这4类退市条件内容非常多,喜欢学术的娃儿可以查看原文。只要触及其中一条,即要退市。
\t退市流程为:退市整理期——退市。创业板股票退市后,不接受重新上市。
\t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在退市整理期内全天停牌的,停牌期间不计入退市整理期,但停牌天数累计不得超过5个交易日。
例如最近刚退市的千山药机,退市整理期的30个交易日中,前29个交易日都是一字板跌停,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平盘,又有一批人冲进去赌了。创业板退市后不能重新上市,不知道最后一天进去的人,要去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