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历史会重演的案例
A. 什么是股票技术分析
就是利用量价结构变化,波浪位置,趋势等等技术分析手段来预判股价的走势,给你举个实际例子
然后十二日中午过26.48因为量价背离指标背离得出卖出的结论
正确的技术分析是这种可以提前和在当下判断出结果的,而不是每天收盘后看图说故事,这里金叉买,那里死叉卖
B. 上证指数历史上有几次比较大的调整
第一次大调整:从1992年5月26日最高1429.01点下跌至1992年11月17日最低 386.85点,下跌幅度为:72.928%;下跌时间近半年;
第二次大调整从1993年2月16日最高的1558.95点下跌至1994年7月29日最低325.89点,下跌幅度为:79.095%;这也是中国股市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下跌,下跌时间将近1年半;
第三次大调整从1994年9月13日最高1052.94点下跌至1995年2月7日最低524.43点,下跌幅度为:50.218%时间为5个月;
第四次大调整从1995年5月25日最高926.41点下跌至1996年1月19日最低512.83点,下跌幅度为:44.643%,时间近8个月;
第五次大调整从1997年5月12日最高1510.18点下跌至9月23日最低1025.13点,下跌幅度为:32.11%时间仅为4个半月;
第六次大调整从2001年6月14日最高2245.44点下跌至2005年6月6日最低998.23点,下跌幅度为:55.544%
第七次大调整从2007年10月17日最高6124.04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最低1664.93点,下跌幅度为:72.813%,时间刚好1年,下跌幅度跟1993年2月16日到1994年7月29日的那次最大幅度调整相比只有不到6.3%的差距!但目前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都没有见底的迹象,只不过现在介入应该没有什么风险了,即便再下跌应该幅度也不会超过10%,所以空仓的朋友现在应该可以逢低大胆介入了!但是如果被深套的目前不宜急着补仓,还需在等待一些时日。
C. 股票崩盘的世界最惨烈的几次股市崩盘
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 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目光放回国内。虽然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 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之,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D. 历史中股灾赚钱的人物
1987年股灾,有一个人却赚翻了(转)
2014-12-08 镜外势力
外汇投资大师保罗·都铎·琼斯 (生于1954年9月28日,美国田纳西州) 是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的创始人。他有多成功?2009年,他的个人估算价值已达到约63亿美元,并于2007年3月被福布斯排行榜评为世界上最富有名单第369位。他是华尔街的操盘高手。
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可以说是投资人的梦魇,他们亲眼目睹了全球股市重演1929年崩盘的历史。但是,就在同一个月份,由琼斯所管理的都铎期货基金,却赚得62%的投资回报。
“股市崩盘的那一周,是我有生以来最刺激、最紧张的一次经历。我们早在1986年中期便预料股市会崩盘,因此设计了几套应对之策,在1987年10月19日来临时,我们便知道股市当天会崩盘。”琼斯在回忆当天的情景时说道,“因为10月16日(星期五)股市下跌而交易量放大,这正好与1929年股市崩盘前两天的情况一模一样。同时,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在周末谈话中指出,美国由于与西德无法达成协议,因此将不再支撑美元,这更无异于为股市献上死亡之吻。”
琼斯在股市崩盘前已经建立了大量股指期货空单,除此之外,他还在债券方面获得收益。“在股市崩盘当天,我手中持有我有生以来最大的债券仓位。我当时在想,股市崩盘后联邦储备委员会会有什么反应?我猜想美联储会大幅增加货币供给,以维持市场的稳定。可是,由于当时债券表现实在差劲, 因此我也不敢大量持有多头部位。后来,在最后半小时的交易时间内,债券突然开始上扬,我立刻想到这是美联储在采取行动,才促使债券价格上扬,于是我马上跟进,结果大赚一笔。”
琼斯的出色表现是一贯的,他曾经连续5年保持三位数的增长,1992年底欧洲货币体系发生危机,琼斯数月内在外汇市场赢利十几亿美元。 琼斯从做经纪人起家,1976年开始做起,第二年就赚了100多万美元佣金。1980年琼斯到纽约棉花交易所当现场交易员,几年之内赚了上千万。1984年琼斯离开交易所,创建都铎基金,从150万做起。4年后投资到他的基金的每1000美元已增值到1700多美元。到1992年底,都铎基金总额已增长到60亿美元。如果不是琼斯于1987年底停止接受新投资并开始分发利润,那么60亿是绝对打不住的。
琼斯的交易生涯并非一帆风顺。1979年他逞一时之勇,一次进单过多,结果连遇跌停板,等平单出场时资金损失达三分之二。他懊丧至极,对自己几乎完全丧失信心,差一点改行。从那以后他开始学会控制风险,遵守原则。 琼斯做单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昨天赚的成为过去,今天从零开始。每个月亏损最多不能超过10%。顺手时,琼斯可以连续十几个月不输钱。三位数的年增长率对他来说是司空见惯。由于风险控制得法,琼斯的基金在分析判断失误的情况下仍能赢利。
1992年年初,琼斯认为美国减息己到尽头,欧洲利息将下降,欧美利率差的缩小将扭转美元弱势。都铎基金因而进场买了大量美元。刚开始还较顺利,美元果然走强了几百点。但不久美国经济不振的消息频传,美元对欧洲货币大幅下跌,直至创历史最低价位。琼斯在发觉大势不对后及时砍单出场,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他同时耐心等待时机,追回损失。年底欧洲货币体系发生危机,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大跌,琼斯及时进场抛售外币 ,一月之内赚了数亿美元。
琼斯有一些具体的做单原则: 不平均加单。一批单子进场后,市场反走说明判断可能有问题,盲目加单平均价位虽然稍好,但如果方问错了,新加的单只是错上加错。反过来讲,如果你相信方问没错,只是价位不够好,那就不必过于计较。琼斯认为,哪里进单不重要,关键是这一天你是看涨还是看跌。新手最爱间琼斯:你是买还是卖呀? 琼斯认为他是买还是卖不应该影响旁人对市场的判断。新手也要独立思考。再一个问题就是:你从哪里开始买的? 琼斯认为这也与当天是赚还是赔无关,关键是判断涨与跌。
琼斯认为,做单最重要的是防守而不是进攻。他每天都假设自已进的每一张单都是错的,事先设好止蚀位,这样他对最多一次会赔多少心里有数。琼斯奉劝所有交易员不要逞强,更不能自负。要不停地怀疑你自己,怀疑你的能力,永远不要自以为了不起。你一飘飘然就完蛋。这并不是说对自己毫无信心,信心一定要有,但适可而止。琼斯自言他对这行是越干越怕,因为他知道要保持成绩有多难。每次大输往往都是在连续做了些漂亮单后自我感觉良好之际.
琼斯的做单策略与众不同。他不愿意随大流,很少追势,总喜欢在转势之际赚钱。他自为最大的机会主义者。一旦他发现这种机会,便进场兜底或抛顶。错了马上就砍单,然后再试,往往是试了几次以后开始赚大钱。市场上很多人认为一味找底或顶很危险,要赚钱最好抓势的中段。琼斯十多年来却成功地抓住了不少顶和底。琼斯的理论是,跟势的人要在中段赚钱,止蚀单就得设得很远,一旦被迫砍单,损失就很大。再说市场只有15%情况下才有势,其他时间都是横走。所以他比较喜欢做两头。
琼斯觉得外汇市场任何人都操纵不了。一般人有种错觉,以为华尔街大户能控制市场价格的变化。琼斯说,他可以进场闹腾一、两天,甚至一个星期,特别是如果时机正确,他进场后加加油,可能造成某种假象,但他一停买,市场价格就会掉下来,除非市场本身就很强劲。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你可以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开一家最漂亮的夏装店,但没人买,你总归要破产。 琼斯还注意听取同行的意见,特别是战绩较佳的同行。如果自己意见和他们一致,他就多做一点,如果有很大分歧。他就观望。本来他看好某一种货币想买进,但得知某位高手在抛出时,他就耐心等待。等到有一天市场开始走平,那人说;我看该出场了,他就进场大买特买。
琼斯在具体分析手段方面最推崇"艾略特波"理论。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这一周期理论。艾略特波理论是凭借黄金分割法推算市场涨跌周期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股票和期货市场广为采用。琼斯认为外汇市场也不例外。艾略特波理论吃透后,可以帮你找到很多低风险高收益的进单机会。
谈到成功的秘诀,琼斯认为自己的长处是超脱。任何已经发生的事都成为过去,3秒钟之前发生的事无关紧要,关键是下一步怎么办。感情上离市场要远一点,以前的看法不对就得及时修改。思想要开放,信心要坚定。他自已虽然偏好做两头,找逆转,但都锋基金也采用了几套跟势的电脑交易系统,成绩也很不错。但琼斯认为好交易员应该比电脑系统能赚钱,因为人脑能够灵活变通,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不同市场之间的差异。
E. 金融市场里10年一次的“翻身机会”,你错过了几次
世间万物都是有周期的。
任何事情都是有因必有果,有一个因果循环,有一个轮回,有一个规律。
就好比金融市场,10年为一个周期,10年左右会经历一场灾难。
1998年的时候,东南亚爆发了金融风暴,并很快波及到了整个亚洲,金融巨鳄索罗斯趁机攻击泰铢引发了金融危机,目的则是“狙击”香港金融市场!
根据测算,索罗斯大约借了1200亿港币做空港币,60多亿港币做空恒生指数期货,一开始借了等值700多亿港币的股票做空,随后又再借了等值近1000亿港币的股票做空,按10%的年利率计算,利息近300亿港币。做空港币没有获利。
但是做空股指期货收益率近30%,股指期货总价值近600亿港币,获利近180亿港币。做空股票收历猜益率近30%,股票总市值1700亿港币,获利近510亿港币。所以索罗斯总获利就是0+180+510-300≈390亿港币,折合约50亿美元。现实中索罗斯应该赚得更多。
而到了2008年的时候,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大批的民众失业,许多金融公司倒闭,就连华尔街的巨头也不好过。
在那一年里,我们看到了美国的大级别形势产生,看到了美联储为了救市想尽了一切的办法,甚至出动了量化宽松的政策,才咐此挽回了局面。
而那一次的危机是由次级贷款引起的,所以也叫次贷危机。
其实,这样的危机不仅只有1998年和2008年。
我们发现,每10年左右,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全球经济震荡!比如:
30年前的美国“黑色星期一”;
40年前的欧洲货币危机和拉美危机;
它们的原因不同,严重程度不同,但是这个周期的规律却大致相同。
而如今,在2020年的时候,全球再一次进入了一个大衰退,大萧条,而此次的危机是新冠引起,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市场,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的局面。
堪称 历史 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
但回过头你会发现,每一次的危机也是一次机遇!
真正可以把握危机的人才有希望改变人生的 轨迹 。
不要问 历史 会否重演?
你只需要知道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危机!
更不要放过每一次金融危机的人生大机会!
巴菲特讲:
我的一生中,从未遇见一位没亏过钱的富人! 却遇见许多从未亏掉一毛钱的穷人。 敢投资的人——才拥有成为富人的机会!不敢投资的人,虽然没有亏过钱,但也注定不会赢。
我这里再送给大家一句话:
如果把人的一生看成一场 游戏 ,那么试错的成本其实并不高,而错过的成衡烂迅本会非常高!
F. 鍘嗗彶涓婃渶涓ラ噸鐨勮偂鐏炬湁鍝浜
鎶曡祫鑰呬拱鑲$エ閮芥槸涓轰簡璧氬彇鏀剁泭锛屼絾鏄涓鏃﹁偂绁ㄥ競鍦哄叏闈㈠穿婧冿紝閭d箞缁濆ぇ澶氭暟鐨勬姇璧勮呰禋閽辩殑姊︽兂閮戒細鐮寸伃锛岃繖绉嶆儏鍐垫垜浠鍙鍋氳偂鐏撅紝閭d箞鍦ㄥ叏鐞冨巻鍙查噷鍙戠敓鏈涓ラ噸鐨勮偂鐏炬湁鍝浜涘憿?
鍏ㄧ悆鍙戠敓鏈涓ラ噸鐨勮偂鐏炬湁鍝浜?
(涓)缇庡浗鑲$伨(1929骞)
1929骞10鏈堟渶鍚庡崄澶╋紝鏈熼棿鑲′环浠庨珮宄拌穼鍒颁簡璋峰簳锛屽湪杩欏嚑澶╃航绾︿氦鏄撴墍姣忓ぉ鎹㈡墜鐨勮偂绁ㄩ珮杈惧嚑鐧句竾鍑犲崈涓囪偂锛岀編鑲¢亾鐞兼柉鎸囨暟銆佺航绾︽寚鏁扮浉缁ф毚璺岋紝鍚勫ぇ琛屼笟鑲$エ涔熻繀閫熶笅璺岋紝涔嬪悗鏁颁互鍗冭$殑鎶曡祫鑰呯浉缁ц嚜鏉锛屽叾涓澶х粡娴庡﹀惰垂闆涔熷彉鎴愪簡璐姘戙傛ゆ¤偂鐏句篃瀵艰嚧浜嗙編鍥界粡娴庣殑澶ц惂鏉°
(浜)缇庡浗鑲$伨(1987骞)
1987骞10鏈19鏃ワ紝榛戣壊鏄熸湡涓锛屽紑鐩樹粎3灏忔椂锛岄亾鐞兼柉宸ヤ笟鑲$エ骞冲潎鎸囨暟涓嬭穼508.32鐐癸紝璺屽箙杈22.62%銆備箣鍚庢亹鎱屾尝鍙婁簡缇庡浗浠ュ栫殑鍏朵粬鍦板尯锛屽儚涓滀含璇佸埜浜ゆ槗鎵鑲$エ璺屽箙杈14.9%锛屽垱涓嬩笢浜璇佸埜涓嬭穼鏈楂樼邯褰曘10鏈26鏃ラ欐腐鎭掔敓鎸囨暟涓嬭穼1126鐐癸紝璺屽箙杈 33.5%锛屽垱棣欐腐鑲″競璺屽箙鍘嗗彶鏈楂樼邯褰曪紝鍦ㄨ偂鐏惧彂鐢熺殑涓涓鏄熸湡鍐咃紝璐㈠瘜鎹熷け楂樿揪2涓囦嚎鍏冿紝1929骞寸殑鎮插墽鍐嶆¢噸婕斻
(涓)鏃ユ湰鑲$伨(1989骞12鏈-1992骞4鏈)
1989骞12鏈堬紝鏃ユ湰鑲$エ鎸囨暟楂樿揪38000澶氱偣锛屼絾鏄姝ゅ悗鏃ユ湰鍑虹幇浜嗘场娌缁忔祹锛1992骞4鏈堬紝鑲$エ鎸囨暟璺屽埌鍙鍓14000澶氱偣锛屽洖鍒1985骞寸殑姘村钩锛屾湡闂村競鍊艰捀鍙300澶氫嚎锛屾棩鏈璇佸埜涓氬嚭鐜颁簡鏈榛戞殫鐨勬椂鏈熴
(鍥)棣欐腐鑲$伨(1973骞)
1973骞3鏈堣嚦1973骞9鏈堬紝棣欐腐鎭掔敓鎸囨暟浠1700澶氱偣涓嬭穼鍒500澶氱偣锛屽埌浜嗘″勾锛屾亽鐢熸寚鏁拌穼鑷冲彧鏈150澶氱偣锛岃繖涓娆¤偂鐏炬槸棣欐腐鑲″競鍘嗗彶涓婃渶涓ラ噸鐨勪竴娆¤偂鐏俱
涓嶇煡閬撴湭鏉ユ槸鍚﹁繕浼氬嚭鐜拌繖鏍蜂弗閲嶇殑鑲$伨锛屽彧瑕佸浗瀹堕拡瀵硅偂绁ㄥ競鍦哄疄鏂界殑鏀跨瓥鍚堢悊锛岃偂鐏惧嚭鐜扮殑姒傜巼涔熶細澶уぇ闄嶄綆銆
G. 中国股市历史
中国股市历史浩浩汤汤,几轮牛熊下来,不知道多少散户财富被洗劫,多少钱财被蒸发!即使如此,整个中国股市历史,大盘指数底部不断抬高,也涌现出不少类似于贵州茅台的十倍股。在证券市场上,历史从来都是会重演的,摸清中国股市历史规律,走向价值投资之路,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股市涨跌。我们下面介绍一下早期中国股市牛熊的大历史。
中国股市历史:第一次大牛市
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早期中国股市历史,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中国股市历史:第一次大熊市
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中国股市历史,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中国股市历史:第二次大牛市
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对于当时中国股市历史,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中国股市历史:第二次大熊市
中国股市历史: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中国股市历史:第三次大牛市
中国股市历史: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中国股市历史:第三次大熊市
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中国股市历史:第四次大牛市
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那个时候的中国股市历史,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