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礼生物科技公司股票
1. 药品纳入医保对股价的影响
11月28日,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成功药品名单正式发布,注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医保谈判的目的是集中有限的资金对一批常用药进行太规模采购,以降低药价,让更多人吃得起药。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一批没有被列入医保药品名单的药可能会失去原有市场,导致未来利润下滑,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而一批进入医药余信药品名单的企业,市场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纳入医保就跟带量采购差不多,对企业来说都是以量换价,对纳入目录的企业属于大毁搜利好,虽然毛利下降了,但市场份额和总的收入利润能提高。港股的歌礼制药今天大跌25%,就是因为丙肝药物这次谈判没能进医保,而其他几家外资公司降滚历价85%进了
2. 阿里巴巴回归香港股票,对谁最有利
当年阿里去美国上市时是不得已的选择,由于香港的交易规则不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香港上市,因此阿里巴巴进入了纽约上市。现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已经修改了规则,阿里回归的理由也是合理的。
当然,将来,阿里还可能选择通过CDR方式回国。如果它真的在香港上市,大陆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香港证券交易所买卖阿里的股票,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阿里的成长。对于阿里本身而言,它也可以为扩大其市场价值做出贡献。由于新经济的国内估值仍然很高,苦于一直都没有机会。应该说,阿里A股的估值可能会高于国外。阿里巴巴的市场价值很可能会超过全球领先者。基于上述因素,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的回归对香港股市是重大利好。
3. 科创板首批过会3家!上市委都关注什么
今晚,首批进入科创板上市审议环节的3家公司传来好消息:全过!
据上交所官网6月5日消息,科创板上市委发布公告,首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审议的天准 科技 、安集 科技 和微芯生物3家企业全部过会。按照科创板上市流程,上交所接下来将向证监会报送审核意见。3家公司离最终成功发行上市只有咫尺之遥。
此次过会的3家公司分别来自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生物医药行业。伴随着审核结果一同披露的,还有上市委提出的审核意见及问询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未来是否存在亏损的较大可能性、研发费用计算的合理性、公司大客户依赖情况等。
在6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19年第1次审议会议上,上交所的审核意见为2个:
1、报告期内,发行人2016年至201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02.60万元、1130.00万元、1897.61万元。请发行人结合2019年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未来产品开发和销售预计情况、研发项目和在建工程预计完成情况、深圳坪山生产基地用房土地使用权取得成本、代建成本预计情况等,补充披露未来是否存在亏损的较大可能性,如存在,相关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是否充分。请保荐机构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这同时也是上市委会议对其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2、请发行人补充披露《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微芯生物制药厂区的情况说明》的相关内容。
专注抗肿瘤创新药领域
“公司已有自主研发的新药上市销售,并实现盈利,这点难能可贵。”一家早期参投微芯生物的创投机构人士表示。
招股书显示,贝达药业、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基石药业7家公司作为国内创新药企业,业务特点与微芯生物较为相似。这7家可比公司最新营业收入中位数为5450万元,而微芯生物为1.48亿元;7家公司最新归母净利润中位数为-17.45亿元,微芯生物为3128万元。
从财务状况看,2016年-2018年,微芯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8536.44万元、1.11亿元、1.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9.92万元、2590.54万元、3127.62万元。
对于营收快速增长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在于西达本胺片自2015年上市以来销量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西达本胺研发历经12年,其上市创出了多项纪录。招股书显示,西达本胺是微芯生物独家发现的新分子实体药物,是目前国内唯一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药物,海外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也是中国首个以II期临床试验结果获批上市的药物。
在有先发优势的基础上,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微芯生物指出,一贯将创新与研发视为公司核心竞争力。2016年-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52%、62.01%和55.85%。该数据在目前7家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制造类企业中居前。
此次,微芯生物拟募集资金8.04亿元,投向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项目等6个项目。
安集 科技 自受理到上会用时68天,此次会议,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对安集 科技 无审核意见,上市委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为:
1、报告期内,发行人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288万元、5060万元及536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20%,主要由人力成本、物料消耗、折旧与摊销等构成,其中,在研发费用中的折旧和摊销占到发行人总折旧摊销的70%左右。截至2018年12月31日,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90项,但均为2014年及之前取得。
请发行人代表进一步说明:
(1)研发费用中的折旧摊销占公司总折旧摊销金额比较高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将实际生产用设备折旧计入研发费用,从而导致毛利率虚高的情形?
(2)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数与实际归集的研发费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2、请发行人说明光刻胶去除剂和CMP抛光液产品的相关性,是否有副产品,如有,在发行人财务报表中的反映情况,发行人现有项目是否取得相关环保部门的批准。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半导体材料行业潜力股
安集 科技 主营业务为关键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其中,集成电路领域的化学机械抛光液2016年-2018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2%、2.57%和2.44%。
2016年-2018年,安集 科技 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32亿元和2.4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709.85万元、3973.91万元和4496.24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81%、21.77%和21.64%。
其中,安集 科技 2018年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其他地区分别实现收入比例为88.77%、10.34%和0.89%,化学机械抛光液、光刻胶去除剂和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05亿元、4205万元和25.79万元,占比分别为82.78%、16.97%和0.10%,该三项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占比99.85%。
研发投入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集 科技 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90项,覆盖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拟募资金及投向,安集 科技 此次拟募集资金3.03亿元,投向安集微电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CMP 抛光液生产线扩建项目、安集集成电路材料基地项目、安集微电子集成电路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安集微电子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升级项目4个项目。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投资金额未披露。
天准 科技 自受理到上会用时64天,在3家公司中用时最短。对于苹果公司的依赖成为科创板上市委问询的重点内容,上市委在审核会议上要求天准 科技 表说明获得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订单的稳定性,是否存在对发行人产品的需求上限,发行人玻璃及其他结构检测装备是否存在其他供应商,发行人的产品是否存在被替代的风险,上述产品的后续研发能力。
上市委还要求天准 科技 说明:公司自主研发的视觉传感器产业化生产存在哪些困难和不利因素,未来是否仍将采用外购核心零部件的经营模式;行业分类和产业链定位的准确性,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公司提供的产品、技术基础与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异。
发力机器视觉工业应用
天准 科技 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苏州。公司以机器视觉为核心技术,专注服务于工业领域客户并为其提供领先的工业视觉装备产品,主要产品包括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无人物流车等。2015年8月公司曾挂牌新三板,此后于2018年1月摘牌。
4月2日,天准 科技 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计划募资10亿元,主要用于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装备建设项目、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5月5日、5月20日,公司分别披露了两轮问询及回复。
从研发投入看,2016年至2018年,天准 科技 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4742.16万元、5956.22万元、7959.89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26.22%、18.66%、15.66%。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获得63项专利授权。其中,33项发明专利、68项软件著作权。
从业绩来看,2016年至2018年,天准 科技 营业收入分别为1.81亿元、3.19亿元、5.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6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63.59万元、5158.07万元、9447.3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81%。
不过,天准 科技 也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主要是对苹果公司。2016年至2018年,公司来源于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的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41.99%、58.49%、68.55%。
推荐阅读
➤都过了,微芯生物、安集微电子、天准 科技 !科创板近在眼前!
➤大放权!央企审批混改方案、股权激励方案纳入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央企:很解渴!
➤外资正在大举买入这类资产!三大缘由透露中国经济密码
➤高净值人群大揭秘!不到千分之二人群坐拥三分之一财富,资产超千万富豪197万人
戳!
4. 请问港股18A规则是什么
港股18A规则是:
香港联交所于2018年4月份修订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下称“新规”),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同时联交所亦于4月30日发布有关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的指引信,该指引比较详细的对“生物科技公司”作出定义,以新规申请上市的公司必须符合该章对生物科技公司的定义。
港股交易规则
1、港股交易规则:港股交易时间与A股同步2011年的3月份,港交所已实施第一阶段的延长交易时段,将港股的早盘开市时间提前至9点30分。
与内地股市同步;2012年的3月份启动第二阶段的“加时”计划,港股交易时段再次延长,下午的开市时间由此前的13点30分提前至13点,从而实现港股交易时间对A股的全覆盖。
2、港股交易规则:实时T+0交易
港股买卖可做T+0回转交易,即可以当天买卖,且次数不受限制。对于列入可以沽空名单的股票(如大型蓝筹股),更可以先卖后买。A股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不能卖出,需待第二个交易日方可卖出。
3、港股交易规则:实行T+2交收
港股实行T+2交收,实际交收时间为交易日之后第二个工作日(T+2);在T+2之前,客户不能提取现金、实物股票及进行买入股份的转托管。
4、港股交易规则:所有交易品种均不设涨跌板限制
港股一个交易日内股价波动幅度从制度上没有限制。港股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大盘指数大幅波动过千点、幅度超过10%(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因公司突发消息引起的股价大涨大跌更是司空见惯,几乎每天都有涨跌30%甚至更多的股票。
5. 第一家公开宣布申请科创板上的医药公司已诞生 权威解读来了
第一家公开宣布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公司诞生了。
3月8日晚间,港股生物医药公司复旦张江(1349.HK)发布公告称,拟申请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2亿股股票,每股面值0.1元。
复旦张江是H股的“老兵”了。早在2002年8月,复旦张江就已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转入香港主板。2018年,该公司的营收规模为7.4亿元,净利润1.3亿元。截至3月8日收盘,公司市值54.64亿港元。
如今复旦张江又计划分拆在香港主板和科创板两地上市。公告显示,复旦张江在A股发行完成后,在科创板发行的股本约占总股本的11.5%,总股本中还包括55.9%现有内资股和32.6%的H股。
自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的计划被公布,整个生物医药板块都躁动起来。光大证券认为,科创板拓宽了创新型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未来生物医药板块也可能成为科创板的主力板块。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纳斯达克生物医药板块市值高达10050亿美元(2019年3月5日),占纳市市值8%权重,是最重要板块之一。
当然,对于复旦张江来说,目前的核心任务是保证其发行A股计划,能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且最终获得证监会和上交所的批准。至于“是不是第一家,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复旦张江副总裁、执行董事苏勇对《中国企业家》说。
争抢头啖汤
作为近期资本市场热点,科创板于3月2日凌晨正式开闸。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这意味着,企业的IPO申请受理即将启动。
科创板上市条件包括: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
在市值和财务指标上,科创企业想要登陆科创板满足五项标准中的一项即可。其中,对于暂未产生营收的公司的要求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里还专门提到: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这条规则大大放宽了医药行业的上市门槛,也比较符合这个行业的特点。”新经济投行易凯资本负责医药业务的副总裁张骁告诉《中国企业家》。
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研发企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在一款新药上市之前,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业内对于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有一组公认的数据:平均花费10年时间和26亿美元,成功率不足7%,至少100个科学家参与。
早在科创板开闸前几日,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新闻发布会上,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就透露,交易所做了很多摸底了解工作,初步判断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多。“这些企业总体研发投入较大,发展潜力较大。”
张骁表示,易凯资本服务的医药公司中,有不少符合科创板要求的,如泽生 科技 、长风药业、长江脉等。弘晖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晖也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弘晖资本投资的圣湘生物等企业在积极准备科创板。
“复旦张江能不能成为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公司,还不好说。实际上,也有很多中介机构早已进场的医药公司,可以针对新公布的审核规则进行材料准备”,肿瘤诊疗一体化平台公司思路迪的CFO徐萌告诉《中国企业家》,该公司也在评估旗下业务板块在科创板上市的可能。
“医药行业对科创板的热情挺高。尤其一些年轻创业者,有技术、有干劲,如果科创板通过 社会 资金再扶他们一把,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创业成功的渠道”,孙飘扬说。
科创板“好风”一来,是不是只要搭上医药的边,企业就能“凭借力”,“上青云”呢?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医药公司一般在研产品较多,而新药研发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企业核心产品可能存在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风险;此外,还存在企业核心产品销售不达预期风险,公司已上市的核心产品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推广进程较慢等风险,从而影响核心产品销售,最终影响公司业绩。
张骁也认为,国家包括科创板可能还是会考虑上述风险,以及对中小股民、散户的影响,从而在现有标准上有所提升。
“不会像它说的‘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就OK了。与之对应的较大概率是,某种药品能获批或上市风险非常小,才有可能批准(该公司)上市。”张骁表示。
医药股争夺战
科创板对未盈利的医药企业上市“开了绿灯”。实际上,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实现在中国上市还有其他选择,即香港联交所主板。
2018年4月,香港联交所号称“24年最大改革”落地,包括允许未盈利的生物 科技 公司上市。其上市规则提到,对于无收入生物 科技 公司,预期市值不少于15亿港元,从事核心产品研发至少12个月、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经通过概念阶段,进入第二期或第三期临床试验等。
上述多名医药行业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评论,科创板对医药行业的上市规则,与香港联交所给医药行业的上市规则差不太多,“应该是前者参考了后者”。
目前,尚未盈利就在港交所上市的医药公司有6家,包括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药业、基石药业。另外,还有盟科医药、方达医药、Steath、AOBiome、康希诺、维亚生物、亚盛药业、迈博药业等至少10家医药企业排队上港股。
未盈利生物 科技 公司港股上市情况。制图:李秀芝
尽管香港主板有先发优势,但科创板看起来对医药行业仍更有吸引力。王晖表示,科创板是中国国家战略方针的一部分,香港主板的高度与之不同。
关于为何要登陆科创板,复旦张江称,董事认为,A股发行将有利于提升形象、扩充融资管道。且相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而言,科创板上市更能体现创新及研发能力。
复旦张江没有言明的是,A股和H股之间的估值鸿沟,这是两地上市公司、投资人,甚至交易所早已认清的现实。
在2018年9月的一场香港交易所与生物医药创新公司闭门座谈会上,身为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李小加也坦陈,“香港市场的资金的量、估值的高度远不及内地的A股市场”。
这意味着,那些符合上述要求,原本为了去香港主板上市而搭建红筹架构的公司,如果想转到内地的科创板上市,并不需要花大代价拆红筹。
针对生物医药企业,两地交易所之间或有一场“争夺战”。
徐萌透露,已经有一些拟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决定转向科创板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香港交易所的确需要考虑形成一些对医药企业更有吸引力的策略,但目前还没具体的方案出台。
本文源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