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科技股票市值
1. 有谁知道公司上市的时候没有给普通员工发期权以后还有没有可能再发
我觉得这个要看你公司的规定吧。
国内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美国有的公司会给员工开设stock plan 帐户,并不定期给与期权,而且期权的期限超级长。
从别人那里偷来一些信息让你参考
下面为您提供几个案例
1、股票期权模式
股票期权模式是国际上一种最为经典、使用最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其内容要点是:公司经股东大会同意,将预留的已发行未公开上市的普通股股票认股权作为 “一揽子”报酬中的一部分,以事先确定的某一期权价格有条件地无偿授予或奖励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股票期权的享有者可在规定的时期内做出行权、兑现等选择。
设计和实施股票期权模式,要求公司必须是公众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资实施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并要求具有一个股价能基本反映股票内在价值、运作比较规范、秩序良好的资本市场载体。
已成功在香港上市的联想集团和方正科技等,目前实行的就是股票期权激励模式。
2、股份期权模式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现行《公司法》框架内不能解决“股票来源”问题,因此一些地方采用了变通的做法。股份期权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股票期权改造模式。北京市就是这种模式的设计和推广者,因此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北京期权模式”。
这种模式规定:经公司出资人或董事会同意,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可以群体形式获得公司5%-20%股权,其中董事长和经理的持股比例应占群体持股数的10%以上。经营者欲持股就必须先出资,一般不得少于10万元,而经营者所持股份额是以其出资金额的1-4倍确定。三年任期届满,完成协议指标,再过两年,可按届满时的每股净资产变现。
北京期权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推出了“3+2”收益方式,所谓“3+2”,即企业经营者在三年任期届满后,若不再续聘,须对其经营方式对企业的长期影响再做两年的考察,如评估合格才可兑现其收入。
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已经有北京市的中关村置业博飞仪器、北开股份、同仁堂通县分公司等十余家公司制企业。
3、期股奖励模式
期股奖励模式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股权激励办法。其特点是,从当年净利润中或未分配利润中提取奖金,折股奖励给高层管理人员。
例如湖南的电广传媒,企业从年度净利润中提取2%作为公司董事会成员、高层管理人员及有重大贡献的业务骨干的激励基金。基金只能用于为激励对象购买公司的流通股票,并做相应冻结,离职半年后可以抛出。
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除了电广传媒外,还有上海的金陵股份、光明乳业、天津的泰达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上市公司。
4、虚拟股票期权模式
虚拟股票期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认购权,它是将奖金的给予延期支付,并把奖金转换成普通股票,这部分股票享有分红、转增股等权利,但在一定时期内不得流通,只能按规定分期兑现。这种模式是针对股票来源障碍而进行的一种创新设计,暂时采用内部结算的办法操作。虚拟股票期权的资金来源与期股奖励模式不同,它来源于企业积存的奖励基金。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5、年薪奖励转股权模式
年薪奖励转股权模式是由武汉市国有资产控股公司设计并推出的,因此也被称之为“武汉期权模式”。
武汉市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原来实行企业法人代表年薪制,年薪由基薪、风险收入、年功收入、特别年薪奖励四部分组成。这种模式则把风险收入 70%拿出来转化为股票期权(另外30%以现金形式当年兑付),国资公司按该企业年报公布后一个月的股票平均市价,用该企业法人代表当年风险收入的70% 购入该企业股票。同时,由企业法人代表与国资公司签订股票托管协议,这部分股票的表决权由国资公司行使,需在第二年经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定后按比例逐年返还给企业的经营者,返还后的股票才可以上市流通。武汉期权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期股奖励模式。
6、股票增值权模式
这种模式为兰州三毛派神股份有限公司所采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认股权方式,获得由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年度末比年度初的净资产的增值价差。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增值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没有所有权、表决权、配股权。这种模式直接拿每股净资产的增加值来激励其高管人员、技术骨干和董事,无需报财政部、证监会等机构的审批,只要经股东大会通过即可实施,因此具体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管理层持股能否令股东信服
(2006-02-13 10:29:08)
对于国资委春节前抛出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有专家解读称其为一个信号弹,目的在于试探舆论的反应。这样的理解显然不为过,因为目前尚未出台管理层增量持股的细则,尺度仍掌握在国资委手中。
对管理层持股提出怀疑的人有不少,而且能找到有力的案例作为实证。光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人士称,当年在深圳148家进行管理层持股试点的企业中,只有金地集团一家成功,另外147家都因为持股资金来源不明等不规范操作而告失败。再看管理层持股失败的案例,一度沸沸扬扬的郑州光明“回炉奶”事件也是管理层持股“激励的成果”。作为上市公司的光明乳业,2004年2月与郑州当地的国有企业山盟乳业达成收购协议,董事长王佳芬一改过去调总部“空降兵”接管的做法,反而保留原经营班底,并慷慨地授予以总经理董波为代表的高层管理团队10%的股份激励。结果,光明“回炉奶”事件给光明乳业的品牌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在广州、郑州、长春的产品销量分别一度下降三成、九成、六成,2005年前三季度光明乳业业绩下滑16.74%。
另一个典型失败的案例来自国内管理层持股“鼻祖”TCL。有市场人士指出,当初为了激发公司高管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TCL通讯主要负责人万明坚及一帮业务骨干的积极性,TCL集团在刚刚完成整体上市后不久,就冒股市之大不韪,于2004年9月把TCL通讯分拆到香港上市。然而,TCL通讯的股权激励并没有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不仅TCL通讯及TCL集团在上市的当年就出现了巨额的亏损,而且就连TCL通讯总经理万明坚率“旧部”也弃TCL集团而去,最后投奔到了四川长虹。原TCL集团董事、TCL国际总经理谢安健,这位曾助万明坚管理团队赢得TCL通讯10%股权的功臣,也随万明坚投奔了长虹。再看TCL集团的管理层持股,若不是最新一次国有股权转让被叫停,其管理层持股甚至将超过国有大股东。TCL集团去年前三季度亏损11.39亿元,难道也是管理层持股“苦心经营的结果”。或许TCL集团可以将巨亏归罪于市场,但与同行相比其毕竟在2005年是失败者。
管理层持股是否会起争议,在倡导者看来,关键是“先规范,再持股”,大前提是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但普通投资者的评价更注重管理层持股能否带来多赢,即能否因经营层戴上“金手拷”而推动企业长期价值增加。更确切地说,普通投资者在看到高管获得巨额激励的同时,希望上市公司能有更好的业绩让股东们共同分享。光明乳业尝鲜管理层持股,2004年年报披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奖励高管人员,以897497股流通A股奖给了4位高管,其中王佳芬获得458697股。若按2月10日收盘股价计算,4位高管股票市值超过469.39万元,王佳芬持有的这部分股票市值达239.9万元。由于股票市值的缩水,光明乳业管理层持股的市值已较2004年年报披露次日的563万元大幅锐减。
对于管理层持股,高管是着眼于企业长期价值增加带来的财富?还是把眼睛紧紧盯在其它难以获得公众认可的地方?其一,廉价获取股权。G深振业将每股净资产由动态变为静态,管理层受让国有股权的价格在未来净资产每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却是连续3年以2005年中期每股净资产为依据。其二,挪用公款或占用资金。伊利集团原董事长郑俊怀涉嫌挪用八拜奶牛厂的1500万元购买伊利的股票。其三,获取巨额高管激励基金。G农产品虽然设计了风险保证金制度,投资者还是认为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有限的风险与约束来掩护高管获得“天价激励”。更多的上市公司连风险保证的前提都不设,名正言顺地设立高管激励基金。G广控算比较有自知之明,因业绩滑坡而主动将管理人员的2004年激励基金下调为500万元,只占公司年原计划提取的1600万元激励基金的31%。
投资者不禁要问,管理层持股后会随积极性增强而带动公司业绩提高吗?高管会如制度设计者所希望的那样关心公司股价吗?做足高管激励基金文章并以低价格买入股权,会不会是部分公司高管真实的目的。如果这成为高管们图谋管理层持股的首选意图,岂不是给高管们装肥自己荷包创造了又一次机会。
王佳芬曾就高管激励感叹说:“这几百万,拿了还不如不拿,惹了一身是非。”可见,上市公司管理层拿了巨额高管激励基金及持股后还是有压力的。实施管理层持股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前提上,其规范不能简单地以没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作为衡量标准。既然推出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让管理层持股置于阳光之下,就应该让管理层持股的方案经得起舆论的挑剔。有上市公司老总慷慨激昂:“这次股改,一定要把管理层持股写进去。如果不行,还可以在全流通之后动用自己的基金来购买。”如此信心只有兑现为公司业绩的提高,才会使普通投资者信服。而若信心是靠窃取国家或公司利益实现,只会给管理层持股“抹黑”。(记者 张炜/中国经济时报)
参考资料:文章来源 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
2. 仅隔10天,同仁堂两高管被查,他们被查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被查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清朝初期,乐显扬在皇宫太医院出任出纳文书的吏目,收集大量的宫廷秘方、古方、民间验方及祖传秘方。1669年,乐显扬创办了同仁堂药室。
1706年,其后人乐凤鸣在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1723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
1907年,同仁堂乐氏第十二代子孙乐达聪在济南魏家庄创建宏济堂,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誉为中国“三大名药店”。
1997年6月,同仁堂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同仁堂股份。同年7月,同仁堂股份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5月, 集团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实现了国内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
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据显示,同仁堂在1997年登录A股后,除2008年大跌57%外,2016年之前几乎都在上涨,其巅峰时期为2015年12月,当时公司股价最高超过42元,市值一度达到612亿元。
2016年一季度,公司股价大跌32%,此后一直在25元至30元之间震荡。
截至3月5日午间收盘,A股同仁堂报26.36%,微涨1.07%,总市值362亿元,较5年前蒸发250亿元。
3. 同仁堂分拆上市的经济后果
同仁堂分拆上市会进一步影响到同仁堂的企业运营,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公司的股价。
一、分拆上市对同仁堂的影响。
分拆上市一旦完成,不仅给已上市公司带来一块巨大的可以变现的投资收益,而且会对已上市公司向现代化、国际化大企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同仁堂是中国资本市场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个成功实现分拆上市的A股公司。这次分拆是同仁堂A股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二、分拆上市的好处很明显。
分拆上市一旦完成,将给A股公司带来一块巨大的可以变现的投资收益。同仁堂A股当初仅仅投入同仁堂科技1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和业务,每股面值1元,折合1亿股。经过半年多的资本运营,按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同仁堂A股所持有的1亿股同仁堂科技股票已身价倍增至4.73亿元的市值,这是香港资本市场给出的公允价格。同仁堂A股总股本2.4亿,流通股6000万,99年每股收益0.58元。也就是说,此举为同仁堂A股带来每股高达1.55元的投资收益即(4.73-1)÷2.4=1.55。
【拓展资料】
1、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
2、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团领导班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四好领导班子”; 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2008年同仁堂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八。
4. 历史上同仁堂股票市值超过云南白药过吗
没有。
2018年2月22日1、而云南白药,所有的净利润都归属于上市公司。对比云南白药,其实大同仁堂的实际市值是超过白药的。只不过云南白药将全部家底都装入上市公司。
1、 从历史渊源及背景,同仁堂相信比云南白药要响得多,它的根基和市场认可度及品牌比白药更强。
2、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与北京同仁堂分庭抗礼,但共享同一品牌,都在想单独上市。如果以大同仁堂品牌合计,合并财务报表,再加上100亿也算合理。
3、配方。云南白药的配方属绝密,从未公开,所以白药的产品在市场上无同类产品和其竞争。同仁堂 由于在解放后大多数的配方都全部公开,所以市面上它的产品有许多的企业共同生产,而目前同仁堂的一些好的产品的销量占比并不多。
资产质量。而云南白药,所有的净利润都归属于上市公司。对比云南白药,其实大同仁堂的实际市值是超过白药的。只不过云南白药将全部家底都装入上市公司。
2、同仁堂的净利润被场外的少数股东分走了一半。同仁堂健康也不属于上市公司,也就是大家讨论的同仁堂保健产品,如同仁堂凉茶,同仁堂牙膏,包括落户雄安的同仁堂健康养老地产,都不属于上市公司,这部分市值再加100亿。
3、同仁堂到2015年仍然有需要公司承担费用的离退休人员3637名,而且还不断的在增加。而云南白药自从2011年后,公司的离退休人员全部由国家社保进行负责了。
同仁堂 2011年到2015年,收入年复利增长为12%,净利润年复利增长为14.5%,但从未能够突破15%,更是不要说达到20%优秀企业的这个能力区间。
同仁堂的市场空间最大。同仁堂有多个品类,每一个品类都是一个市场,比如阿胶对于东阿阿胶的市场,都可以做得较大。云南白药止血市场可能是十亿级,而阿胶市场可能是百亿级的,而同仁堂的市场可能是千亿级的。
同仁堂市值是465亿(20180119)左右,云南白药市值1055亿(20180119)左右。表面上同仁堂市值只有云南白药的一半。但是实际上,同仁堂合并报表中有42%的净利润属于少数股东权益,也就是不属于上市公司所有,不体现在上市公司市值上。
5. 中药股票龙头股票有哪些
中医药龙头股票有哪些:1 片仔癀;2 云南白药;3 九芝堂;4 同仁堂;5白云山;6江中药业;7马应龙。除此之外,中药股票有有:海王生物、丰原药业、东阿阿胶、丽珠集团等。从去年下半年“第五批医药集采”政策开展以来,中证医药指数已经持续回调了超过20%,近一年维度内下跌-14%,而中证中药指数却“一枝独秀”,近一年涨幅高达近40%,位居医药细分板块第一位。 拓展资料: 1、同仁堂(600085):中药龙头股。10月22日消息,同仁堂截至15时,该股涨0.61%,报33.11元;5日内股价下跌1.06%,市值为454.09亿元。
公司历经上市十余年的成长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以中成药制造为核心,具备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研发、医药物流配送、药品零售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2、白云山(600332):中药龙头股。10月22日消息,白云山5日内股价下跌0.5%,今年来涨幅上涨1.71%,最新报29.8元,市盈率为16.62。
公司是国内中药行业品种最全、中华老字号品牌最多、产值最大的中药企业,中药品种多达400余种,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传统中药分类,45种国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其中有20余种为独家生产品种,另有独家代理的100多种国外名牌医药产品。如王老吉、陈李济、潘高寿、敬修堂等,都是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其中包括消渴丸、华佗再造丸等20个独家产品。王老吉凉茶、保济丸、乌鸡白凤丸等产品都是享誉华南、东南亚的知名产品。继公司属下王老吉药业、敬修堂药业等五家企业入选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后,中一药业等三家企业入选第二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
3、片仔癀(600436):中药龙头股。10月22日开盘消息,片仔癀最新报434.99元,成交量3.01万手,总市值为2624.37亿元。
公司荣获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且获评“2015年中国中药企业科技创新产出TOP10。
中药概念股其他的还有:天药股份、九典制药、尔康制药、仟源医药、以岭药业、太安堂、信邦制药、金陵药业、方盛制药、步长制药、哈药股份、神奇制药等。
6. A股里已经不存在大小非的个股有哪些
全流通的就是大小非已经解禁完毕的了,有这些:
代码 名称 流通市值 AB股总市值
600019 宝钢股份 901.87 901.87
601939 建设银行 377.1 377.1
600031 三一重工 237.93 237.93
600832 东方明珠 226.87 226.87
600642 申能股份 182.05 182.05
600895 张江高科 157.97 157.97
600500 中化国际 111.13 111.13
600098 广州控股 105.64 105.64
600428 中远航运 87.4 87.4
600085 同仁堂 64.48 64.48
600518 康美药业 63.14 63.14
000897 津滨发展 57.57 57.57
600601 方正科技 51.62 51.62
000968 煤 气 化 51.22 51.22
600352 浙江龙盛 44.22 44.22
600616 金枫酒业 40.8 40.8
600653 申华控股 37.98 37.98
600409 三友化工 35.41 35.41
600521 华海药业 33.54 33.54
600570 恒生电子 31.87 31.87
600824 益民商业 29.64 29.64
002029 七 匹 狼 29.59 29.59
600770 综艺股份 29.52 29.52
600834 申通地铁 29.45 29.45
600797 浙大网新 29.03 29.03
600651 飞乐音响 27.83 27.83
600621 上海金陵 26.2 26.2
600106 重庆路桥 24.83 24.83
600423 柳化股份 23.27 23.27
600589 广东榕泰 20.74 20.74
600580 卧龙电气 20.29 20.29
000988 华工科技 19.21 19.21
600652 爱使股份 18.13 18.13
600594 益佰制药 17.76 17.76
600496 精工钢构 16.42 16.42
000936 华 西 村 15.66 15.66
600487 亨通光电 15.62 15.62
600512 腾达建设 14.74 14.74
600460 士兰微 14.59 14.59
600732 上海新梅 12.85 12.85
600237 铜峰电子 12.64 12.64
000662 索 芙 特 11.75 11.75
600392 太工天成 10.65 10.65
000821 京山轻机 9.8 9.8
002047 成霖股份 9.58 9.58
002012 凯恩股份 7.93 7.93
600603 ST兴 业 6.58 6.58
002044 江苏三友 5.77 5.77
002034 美 欣 达 4.73 4.73
600886 国投电力 96.29 96.29
600439 瑞贝卡 43.15 43.15
600247 物华股份 10.19 10.19
7. 流通市值53.89亿的股票有那些
11月24日盘后消息,飞利信最新报价3.750元,3日内股价下跌3.47%,市盈率为-20.83。
从盘面上看,所属的中药材概念,整体上涨1.87%。领涨股为方盛制药(603998),领跌股为*ST必康(002411)。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11月24日主力资金净流流出366.71万元,超大单资金净流出121.28万元,大单资金净流出245.4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865.17万元。
从资金流向方面来看,所属的中药材概念盘后涨,主力资金净流入7.46亿元。具体到个股来看:金陵药业净流入1.15亿元,振东制药、华润三九、佐力药业等获净流入额度居前。
从营收入来看:飞利信2022年第三季度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10.89%;净利润-175.96万元,同比增长-85.59%。
在所属中药材概念2022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中,江中药业、健之佳、云鼎科技、启迪药业、ST泰禾等8家是超过30%以上的企业;西藏药业、北大荒、大参林、珍宝岛、老百姓等7家位于20%-30%之间;太极集团、两面针、千金药业等19家位于10%-20%之间;中国医药、同仁堂、达仁堂、白云山等53家均不足10%。
南方财富网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