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投资 » 联想股票投资收益分析

联想股票投资收益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5-27 08:12:48

1. 联想股票投资有什么方法

联想集团是中国的科技企业之一,其股票也是中国股市的重要成分。联想股票投资有多种方法,本文将介绍联想股票投资的几种常见方法。

1. 直接投资联想股票

直接投资联想股票是最常见的投资方式,也是最简单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通过开户、登录账户、买入联想股票等步骤,直接投资联想股票。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2. 联想股票期权投资

联想股票期权投资是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联想股票期权来实现投资目标的一种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期权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3. 联想股票ETF投资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是一种投资工具,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ETF来实现投资目标。联想股票ETF投资是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联想股票ETF来实现投资目标的一种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ETF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4. 联想股票期货投资

联想股碰晌票期货投资是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联想股票期货来实现投资目标的一种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期货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5. 联想股票组合投资

联想股票组合投资是投资者可以通过组合投资联想股票来实现投资目标的一种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6. 联想股票投资基金

联想股票投资基金是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族唯联想股票投资基金来实现投资目标的一种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笑穗锋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基金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二、总结

以上就是联想股票投资的几种常见方法,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但是,投资者在投资联想股票时,也要注意投资风险,以免发生损失。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联想股票时,应该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做好风险防范,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2. 联想股票00992股票2017年通过如何K线分析、均线分析、支撑、阻力、技术指标、形态 来分析这股票

没有00992股票

目前大盘K线形态走坏

整体趋势向下

3. 为什么小公司股票收益大于大公司股票收益

每股收益是利润除以股本,大公司股本超级巨大

4. 联想兼并IBM的PC业务属于什么类型的兼并,其可能的动机是什么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0992.HK)在北京宣布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这标志着联想向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完成并购交易后,联想PC业务的规模将跃升为全球第三。联想并购是中国IT企业海外收购金额最大的案例,国内外媒体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英国《卫报》发表文章认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将开启中国的新经济时代,标志着中国公司真正开始了全球化并购。Stein Roe投资咨询公司的投资商查克·琼斯(Chuck Jones)表示,如果联想希望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收购IBM的PC部门就是实现这种目的的有效方式,否则联想至少还得为此付出十年的努力。而持怀疑态度的声音也不绝入耳,认为联想并购针对有美国精神象征的IBM,不得不面对政治、文化、管理及资金等现实问题。毫无疑问,这起并购凝聚了大量的商业智慧,并购者背后究竟蕴涵着什么样的利益诉求?并购对相关利益方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又能给中国企业带来何种启示呢?

不同动因促成并购

衡量并购的得失必须了解并购的缘起,我们从联想和IBM的战略背景出发,剖析其是否具有逻辑清晰、判断合理的交易动因。

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

从2001年到2004年,国际化已成为联想越来越亟需解决的课题。从联想的主要财务指标可以看出(图1),联想在经历了1997年到2001年的高增长阶段后,2001年是明显的拐点,此后各项财务指标的增长势头都明显平缓。对于急欲国际化的联想而言,渐进地通过自有资金扩大规模的方式尽管稳健,但略显缓慢,无法缩短超越竞争对手的时间。不仅如此,2004年3月,联想正式成为奥运会第11个加入的全球合作伙伴(TOP),在支付6500万美元现金及等价物的条件下,能够以奥运顶级赞助商的身份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市场营销,为此,联想必须具备足够广泛的营销网络,才能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但是,如果联想为了充分利用奥运营销资源而组建自身的营销网络和人才储备库,将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也未必能赢得时间。因此,并购已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

联想控股的总裁柳传志(柳传志新闻,柳传志说吧)曾表示,联想集团收购IMB PC的主要目的是看重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我们认为,联想海外并购的根源在于战略利益的驱动,无论从地缘的角度,还是从产品同质化的角度看,联想与IBM PC之间都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表1、表2);除了业绩亏损外,IMB的PC业务能够弥补联想所匮乏的竞争力要素,包括获得品牌、通道、销售人员、管理团队、售后服务等,并购后联想可以便利地在IBM搭建的平台上拓展国际业务。对联想而言,“与大象一起跳舞”虽然并不轻松,但除此之外,似乎并无更好的选择。

财务结构暗示联想管理层存在并购冲动

美国学者麦克·詹森和威廉·麦克林(Jensen & Meckling)的研究发现,在负债较大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管理层具有强烈的动机去从事那些尽管成功机会甚微,但一旦成功则获利颇丰的投资,因为一旦成功,管理层将获得大部分的收益,而如果投资失败,则由债权人承担大部分费用。他们提出的企业代理成本理论认为,与股东相比,管理层更关心企业的规模问题,因为一般来说,规模高速扩张的企业,管理层升迁的机会更多,大企业管理层的声誉、社会地位及所获得的各种货币、非货币收入也较中小企业高。

由于股东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管理层的并购行为,管理层有可能牺牲股东利益去追求并购。尽管管理层持股、薪酬计划或其他激励机制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这些努力一般不足以使股东与管理层的目标达到完全一致。

从联想的情况看,1999-2003财年间其资产负债率大体保持稳定,但2004财年资产负债率达到46%,较2003财年的38%明显上升;而截至2005年3月31日,联想高管持股比例仅为0.58%。在负债率较大的资本结构下,联想的高管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并购IBM的PC业务。虽然历史上PC行业的并购结果表明成功机会甚微,但一旦成功,联想的高管将获得大部分的利益。

麦克·詹森还发现,企业拥有闲置资金时,管理层倾向于将多余的资金投资于能够扩大企业规模的非盈利项目,而不喜欢将这些资金用于支付股利或回购债券,这实质上是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利益。从联想的情况看,联想集团的现金流量充裕,2005年达到了30.19亿港元,较2004年增长13.9%,但联想摊薄后的每股盈利仅增加了7%,派发的每股股息仅增加了4%。从这一角度看,联想并购可能同样与高管的倾向性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

联想的并购行为确实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层在业界的影响力。2005年12月《中国企业家》杂志公布“2005年度中国企业领袖”25人名单,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因帮助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而排名第一位,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同月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2005年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业领袖”中,杨元庆排名21位,入选的原因同样是其全球扩张计划。联想并购行为带来的部分经济结果与麦克·詹森的解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PC业务拖累业绩使IBM无法容忍

任何并购交易的达成都是双方博弈的结果。IBM出售全球PC业务的动因,与其近年向服务软件业务转型的战略密切相关。IBM现任CEO萨姆·帕米萨诺(Sam Palmisano)在解释IBM出售全球PC业务的动机时称,最主要的原因是IBM的市场战略已经与PC业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联想集团却在PC市场占据优势。我们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根本原因在于PC业务对IBM的整体贡献率已经降到无法容忍的地步。

财务数据表明,IBM近些年来业绩稳定,但增速缓慢,关键业务的边际利润出现下降趋势;尽管2003年其软件业务获得了高达86.5%的边际利润,但仍然无法阻止总体边际利润下降1.1%;随着Microsoft、Intel、惠普等跨国巨头的竞争,IBM面临着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危险,尤其是IBM引为自豪的全球服务领域也出现了边际利润下降的趋势,从2002年的26.3%下降到2003年的25.1%。这说明IBM已经缺乏“成长即是美”的活力,需要优化利润结构。

进一步对比IBM 1994年和2004年的分类业务可以发现,2004年服务业务收入的金额和占比都有明显的上升;尽管软件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维持在15%-18%之间,但其对公司毛利贡献却始终高达33%以上;而PC业务收入虽然占总收入的12%,但包括PC在内的硬件业务利润仅占总利润的0.7%。2001年-2004年上半年期间,IBM的PC业务营收达341亿美元,但累计亏损9.65亿美元。著名市场研究咨询公司Gartner在几年前就预测IBM会在2007年前退出PC市场,理由是IBM的PC业务在表现最好的年度占其全部利润也不到1%,而该业务的盈利及增长趋势难以超越居于领先地位的戴尔。由于投资者对IBM的经营业绩不满意,2004年IBM股价跌幅达6.3%,而同期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上涨9.1%。

协议内容IBM略占上风

筹备安排

从2003年12月起,联想开始着手对该项收购进行尽职调查,聘请麦肯锡为顾问全面评估并购的可行性。2004年春节过后,联想又聘请了高盛公司作为财务顾问,开始了与IBM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联想集团和IBM的销售收入和品牌认知度相差悬殊,因而这起收购也被媒体称为“蛇吞象”。但杨元庆认为联想的并购是有备而来,联想进行战略转型的时候,先实施了两次战术准备,即全球改换标识和加入奥运TOP计划,因此,此次收购IBM PC业务是联想实施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起点。

双方为本次交易能够顺利通过美国政府审查做了充分准备。IBM曾邀请了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在内的政要出面游说政府部门,还说服美国政府放弃了阻止北卡罗纳州罗利三角科技园的研发人才转入联想的要求,这保证了并购中最宝贵人力资源资产顺利移交给联想;而联想方面也积极配合美国政府部门调查,并做出了让步:不寻求获得IBM美国政府客户的名单,联想员工不能进入除IBM PC部门外的任何IBM办公楼等。虽然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延长了对该项并购的审查时间,但审查最终于2005年3月9日通过。

交易结构

2004年12月8日,杨元庆正式宣布双方已于12月7日签署最终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图2):

一、代价支付。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成为新联想。收购代价包括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联想集团股票及承担IBM PC的5亿美元债务。首次交割将于2005年4月30日实施,此前联想须于2004年12月8日向IBM支付25,000,000美元现金作为商誉保证金。商誉保证金和应计利息252,493美元由IBM保管,交割时用于抵扣联想应付IBM的现金代价。根据协议,首次交割时联想须向IBM支付现金624,747,507美元(经扣除商誉保证金和应计利息),并按每股2.675港元的发行价向IBM配发821,234,569股股份及21,636,459股无投票权股份。这样,首次交割完成后,IBM占联想已发行股份总额(包括股份及无投票权股份)约18.9%,占联想投票权总额约9.9%。

二、品牌管理。品牌管理为期5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年12月-2006年5月),联想在合作中只能使用IBM原品牌及旗下的Think系列,IBM将继续销售贴有其品牌的电脑,目的是避免原有客户流失到戴尔或惠普;第二阶段(2006年5月-2008年3月),IBM与联想合作开发新的品牌;第三阶段(2008年4月-2009年12月),联想的品牌Lenovo将成为双方合作中的主要品牌,IBM将以标签形式注明其在该品牌中的贡献。

三、业务整合。这是整个交易中最为复杂、最核心、最棘手的内容。IBM的全球PC业务全部交给联想管理,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即长城国际(不含其X系列生产线)以及位于日本大和和美国罗利的研发中心。此外,IBM与联想签定了若干附属协议。IBM向联想提供范围广泛的三年期过渡服务,包括财务与会计支持服务、市场推广和销售支持服务、采购服务、开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房地产设施服务和IT服务,预计总费用不超过7.05亿美元;IBM向联想提供策略性融资和资产处置的五年期服务,预计总费用不超过4.36亿美元;联想委托IBM进行五年期维修和质保服务,预计总费用不超过11.65亿美元;IBM向联想提供五年期市场支持服务,预计总费用不超过8.66亿美元;联想向IBM出售作为内部使用的PC,为期五年,预计总费用26.03亿美元。

四、人事安排。杨元庆担任并购后的新联想的董事局主席,IBM原负责PC业务的沃德(Stephen M. Ward)出任新联想的CEO;同时,IBM原PC业务下的约1万名员工成为新联想的员工(其中1/4在美国,中国区约占40%)。

资金安排

由于收购总代价高达17.5亿美元(约136.5亿港元),而联想2004财年末的净资产还不到45亿港元,考虑到自身的财务和融资风险问题,联想希望避免完全以现金支付并购费用。IBM则希望维持PC业务的影响力并分享可能带来的利润,也有意持有联想股票。最终IBM持股联想18.9%,接近收购项目股权的交易上限(超过20%实质上是合资形式,需要股东大会表决)。

根据柳传志当时的说法,联想集团的现金储备仅约4亿美元,而需要支付的现金就有6.5亿美元,资金缺口巨大。为避免出现资金风险问题,联想主要通过银行借款解决资金的问题,与银行达成了过渡性贷款协议。2005年4月26日,联想与若干银行签定6亿美元的定期的抵押贷款协议,该定期贷款由联想集团及若干附属公司无条件做出担保,贷款利率较3个月伦敦银行同业往来贷款利率高出0.825%,于5年内分期偿还。贷款银团牵头行主要包括工银亚洲、法国巴黎银行、荷兰银行及渣打银行,其他参与银行则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亚洲和欧美等地的16家银行。这样,如果将联想自有资金、此次融资和联想此前货款汇总,联想可动用资金共约为13.5亿美元。由于并购后新联想的运营收入将急剧扩大,而过渡服务费等费用不需一次性支付,联想即使在支付IBM收购款6.5亿美元现金后,仍将手握7亿美元现金。

IBM的PC年营业收入达到95.66亿美元,加上联想并购前的年营业收入,合计将达125.37亿美元,这样大的规模对联想的营运资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并购后IBM持有18.9%的股份而成为联想战略投资者,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联想维持业务面临的压力,因为与IBM战略结盟可提高联想的融资信用等级。

出价合理性有待观察

联想的出价是否合理呢?我们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标的资产的详细情况。根据并购协议,IBM体系内的PC业务未经审核的账面净资产为-9.76亿美元,包括总资产15.34亿美元,总负债25.09亿美元。而IBM本次出售的PC资产按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的未经审核账面净资产为-6.8亿美元,这是因为出售资产扣除了服务器交叉业务、与LG的合作项目及长城国际的股权等项目。财报显示,IBM PC业务2003年亏损高达2.58亿美元,而且在收购前两三年间业绩乏善可陈。对此,联想的财务顾问高盛公司认为主要原因是质保费用的支出影响了PC业务的盈利能力,具体来说,由于IBM此前生产和出售的一部分PC产品安装了有问题的元器件,直接影响了IBM PC业务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业绩。因此,联想和IBM的交易协议规定,如果今后在若干PC产品中再发现此类元器件问题,IBM将承担一切质保开支。但是否此举就可以防止并购后该业务继续大幅亏损,目前还难以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并购给联想账面带来巨额商誉。因为收购总代价为99.25亿港元(包括已付现金50.68亿港元,直接交易费用5.21亿港元和发行股票公允市值43.35亿港元),而所购入净资产的公允市值仅2943万美元(包括可识别无形资产48.68亿港元,股权报酬计划13.73万港元,有形资产1623万港元,和已承担负债49.92亿港元),二者之间巨大的差额构成了98.95亿港元商誉。根据新的香港会计准则规定,联想所购入的无确定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将不必进行摊销,但部分购入的无形资产及股权报酬计划将按其估计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因为联想购入的无形资产初步估计使用年限在3-5年之间,因此短期内将对联想利润指标构成较大负担。

IBM将PC业务卖给联想后,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从事高端信息服务市场。因为大量研究表明,计算机建筑群的核心并非PC,而是网络及其需要的关键要件。PC业务对规模庞大的IBM来说,基本等同于“瘦狗”业务。另一方面,仅仅通过并购协议,我们无法推测IBM是否确实进行了战略调整而彻底退出PC业务领域。在合作之初,IBM还将继续销售其PC,同时X系列并未包括在并购标的之内;在未来PC市场景气的情况下,IBM完全可以在5年期满之后终止与联想的合作并收回IBM的品牌使用权,重操旧业,与此同时IBM仍持有19%的联想股份,仍可以享受联想和PC的成长利益,可谓狡兔三窟。此外,在首次交割后数年内,IBM将持续与联想进行过渡服务、策略性融资和资产处置服务等关联交易,获取巨额收入,而联想向IBM出售作为内部使用的PC,边际利润是双方协定的,非常有限。

并购为联想带来的直接效益有限

提高了管理成本

并购后,联想首先对高管的组织分工重新进行了调整,以符合国际化的要求。首席技术官贺志强主要负责北京、日本大和和美国罗利的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弗兰·奥沙立文(Fran.O'Sullivan)负责全球产品,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刘军(原联想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领导全球供应链系统,包括采购、物流、销售支持、供应链战略规划及生产制造等。

由外部人担任并购后公司的要职,能够为联想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知识和新技能,降低内部人合谋和逆道德风险的概率,但他们的薪酬不菲。并购后,联想吸收了原IBM团队的许多成员进入高管层,如首席营销官德普克·阿德瓦尼(Deepak.Advani)、负责全球销售业务的拉维·马尔瓦哈(Ravi.Marwaha)、与刘军任联席首席运营官的弗兰·奥沙立文、负责业务开发的副总裁史蒂夫·佩特拉卡(Steve.V.Petracca)和负责人力资源的高级副总裁威廉·马特森(William.Matson)等。2005年,联想又从外部引入了四名高层:曾在收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伙人吴亦兵任首席战略官;从战略投资者德州太平洋集团处引入首席集成整合官凯文·伯恩斯(Kevin.Burns);首席信息官史蒂夫·班德罗扎克(Steven.J.Bandrowczak)来自于敦豪国际速递;仁科前首席法律顾问詹姆斯·肖内西(James.P.Shaughnessy)空降成为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

根据联想2005-2006财报,多位董事在该财年都获得大幅加薪,其中杨元庆的薪酬由上一财年的424万港元增至该财年的2175万港元,增幅逾4倍;联想首席财务官马雪征的薪酬由上一财年的301万港元增至该财年的961万港元。联想前5名最高薪人士的酬金也由上一财年的580万港元增至该财年的2853万港元;而整体董事及最高薪人士的酬金,更由上一财年的1270万港元增至该财年的1.75亿港元,激增12.8倍。此外,联想的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人数由上一财年的4名增至10名,而薪酬则由每名平均约200万港元增至约400万港元。

大量并购案例表明,在大规模的企业兼并交易中,CEO是最大的获益者。联想并购后的CEO沃德亦不例外,其酬金为联想之冠。2005年12月20日,联想宣布更换CEO,公告显示,沃德在任8个月的酬金达到1.12亿港元,而沃德辞职后,联想从戴尔高薪挖过来的新任CEO阿梅里奥工作约3个月,薪酬已达到1883万港元。

被迫引进新股东,控制战略方向

并购对联想股权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并购IBM之前,国有股东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57%的股份,公众持股43%。2005年4月30日,联想与IBM首次交割完成后,联想控股持有46%,公众持有35%,IBM持有19%。

2005年3月30日,联想又引入三家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团(TPG)、泛大西洋集团(GA)和新桥集团(NCL)共计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2005年5月18日,联想按每股发行价1000港元向三家公司发行了2,730,000股非上市A类累计可换股优先股;并发行了可用作认购237,417,474股联想股份的认股权证。可换股优先股共可转换为1,001,834,862股股份,占联想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3.4%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10.24%;认股权证共占联想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18%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2.63%。如果三家战略投资者持有的优先股全部转化成普通股,联想控股的股权将降低至42.2%,公众将降低至33.2%,IBM将降低至13.4%(图3)。

通过本次发行,联想获得资金净额为3.47亿美元,其中约1.5亿美元用以从IBM购回无投票权股份,余下2亿美元将用作新联想的日常运营。2005年5月1日,联想与IBM签定协议,按每股2.725港元回购IBM持有的435,717,757股无投票权股份,代价为152,331,909美元。2005年5月17日,IBM将110,635,946股无投票权股份转换为同等数目普通股股份。

三家投资者拥有的优先股在转股前每年将获得4.5%固定累计现金股息,按季支付,而不是按股份享受分红。杨元庆曾解释说,这表明联想对自己太有信心了,因为联想股价现在处于低位,联想不希望在这时出售股份,协议转换股价较当前股价溢价16.7%就是最好的证明。公开资料显示,三家投资公司实力雄厚,在高科技领域有很多成功的并购案例,尽管它们很难对联想整合IBM PC业务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其总计3.5亿美元投资所对应的投票权也不足以影响联想的重大决策,但对联想而言,首先,它们将多方面为新联想提供资源,推动联想实施整合。三家投资机构进入后,联想董事会再次作出调整,三家投资者各派一名董事进驻联想。据内部人士透露,三家公司派驻的董事与联想的中国高管在压缩成本等重要的问题上意见一致,不支持原IBM PC高管所坚持的高投入高产出政策。也就是说,联想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化了对公司战略方向的控制。其次,从股权比例看,如果三家投资者不准备长期投资联想,也不会对联想的股权结构产生太大影响。最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资金可能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即联想管理层已经做好了最充分、最坏的打算:即使IBM的PC业务营业额急速下降,联想也有足够的资金,不会出现现金流断裂。

竞争对手大多受惠

毫无疑问,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及IBM退出PC业务会对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产生重大影响。戴尔是全球最大PC制造厂商,也是联想最主要的竞争对手,2004年电脑销量达到3100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17.9%,占美国市场份额33.1%,由于不提供大型、专业服务器和整体服务,戴尔丧失了许多赢得PC大客户的机会,IBM退出PC业务则强化了戴尔在亚洲及其他市场的地位。据媒体报道,戴尔亚太主管认为戴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恢复增长势头,预计2006年中国市场占戴尔全球销量可超过10%,2006年亚洲业务增幅将大大高于全球整体水平。惠普是全球第二大PC制造和销售商,也是IBM最大的竞争对手,业务范围包括PC机及咨询服务等广泛领域,近年盈利状况一般。IBM出售PC业务后整体优势将有所弱化,同样可能会改善惠普在市场上的生存状态。

从中国市场来看,2005年第三季度,戴尔的市场份额居第三位,前两位的联想集团和方正集团分别占34.5%和12.7%,惠普第四,占7.5%。联想并购后,中国国内市场出现了电脑价格大战,惠普连续推出十几款家用电脑,最低价格首次跌破4000元;此前,方正、华硕等笔记本电脑价格已经有了大幅下调。联想如果整合成功,势必冲击现有的市场和价格体系,而各大厂商降价正是为了从立足未稳的联想手中抢夺客户。但Gartner的分析师Leslie Fiering认为,除了戴尔,没有其他厂商能持续保持盈利。

由于PC制造商力量分散,占有80%市场份额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软件制造商微软具备对PC产业极强的谈判能力,而IBM的退出会弱化英特尔和微软这一能力。联想并购IBM PC后,由于规模的扩大更加具备采购优势,会进一步改善与英特尔及AMD的商业合作关系,同时也会加快PC产业链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调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PC产业结构。

对IBM而言,出售PC的亏损包袱有利于轻装上阵。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周伟(Henry chow)曾表示,虽然2005财报显示IBM的利润在下滑,但在卖掉PC业务后,IBM核心业务利润呈上升趋势。公告并购的复牌日2004年12月9日,IBM股票在纽交所报收于96.65美元,较开盘价上涨0.55美元,涨幅为0.57%,成交量5,310,700股,而IBM的关联企业长城电脑股价迅速跌停。联想并购IBM PC后,IBM持有80%股份的长城国际的生产、销售系统将转入联想旗下,由于前景不明,国内投资者深感担忧。

我们以并购交易公布日2004年12月8日为基准日,以基准日前后20天为考察时间窗口,则IBM股票相对于标准普尔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1.18%。而如果以基准日至基准日后4日为考察窗口,联想股票相对于恒生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1.70%。并购交易双方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表明,在这起重大并购交易的资本市场较量中,联想暂时处于下风。

联想未能逃离“赢家诅咒” 资本市场不看好并购

历史上大量并购案例的结果表明,能够最终赢得交易的通常是出价最高者,但赢家却往往笑不到最后,这似乎成了并购企业的“赢家诅咒”。联想和IBM之间的并购交易能否逃出整合失败的宿命,目前给以定论似乎为时过早,但资本市场显然对此并不看好。

从联想股价走势图可以直观地发现,自2004年1月开始,联想的股票收益率就明显落后于恒生指数的收益率,而在2004年12月8日宣布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2004年12月9日,联想股票报收于2.575港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74%,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看淡联想的并购交易前景,也担心联想迫于资金的压力,会采取寻求发行新股募集资金等冒进的融资手段。2004年12月8日到2005年1月31日期间,联想的股票跌幅达21.5%,而同行业可比公司方正电子(0418.HK)的同期跌幅为12.11%,恒生指数的同期跌幅为2.14%。从超额收益率指标看,联想在2004年12月8日-2004年12月14日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0.39%,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1.7%。因此,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投资者对联想“蛇吞象”的前景并不乐观,投下了反对票(图4)。

盈利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加大

从联想首次交割到现在,时间仍较短,财务指标未必能完全反映出并购产生的效应。但从各种财务指标目前显示的变化趋势看,并购对联想产生了负面影响。

杜邦分析指标显示,并购后,联想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图5),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销售净利润率降幅很大,2005-2006财年第三季度较2004-2005财年第一季度降幅达77.55%。影响销售净利润的主要指标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些费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增长。

联想董事会曾在股东通函中对新联想的业务前景进行过描述,认为此次并购可以进一步打造联想品牌、更好地致力于创新、加强销售力度和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根据董事会描述的前景,用四个维度对联想财务状况进行考察,即盈利能力、现金产生能力、偿债能力(稳健性)及营运能力(表3)。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为止,联想并没有表现出并购后的正协同效应,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明显弱化给联想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资金压力,进而形成了财务风险隐患。

首先,从盈利能力来看,目前为止并购并没有产生出预期的协同效应。总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环比持续下降,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率,2005-2006财年第三季度较2004-2005财年第一季度

5. 分析联想股票

联想在香港上市,为了你的作业我帮你查下你相关的基本面吧

先帮你分析下相关的业务吧
集团由联想及于二零零五年所收购的原IBM个人计算机事业部所组成,于全球开发、制造和销售可靠、优质、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集团在日本大和、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三角研究园均设有重点研发中心,并在北京、巴黎、三角研究园及新加坡设有主要运营中心。

业务回顾 - 截至2007年03月31日止年度

联想在收购了 IBM 个人计算机业务后的第二年,致力于实施适当的措施,务求业务可以较行业增长得更快,并同时提高全球运营效率。集团于年来推出的四大措施(推出交易型业务模式、优化全球供应链、提高台式计算机竞争力及打造强大品牌)初见成效,为集团的利润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联想于二零零六/零七财年取得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集团保持于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并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随着集团在全球各地逐步成功推出交易型业务模式和加强关系型业务模式,中国以外地区的市场表现亦日趋稳定。供应链成本竞争力、服务能力、运营效益均有所提高。集团的台式计算机业务经简化和强化后亦显著进步。与此同时,集团高曝光率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活动亦大大提升了联想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

于截至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的财政年度内,集团的综合营业额年比年增长 9.9%,达 145.9 亿美元。(二零零五/零六年度的数字仅包含收购 IBM 个人计算机业务所带来的十一个月业绩贡献。)集团于年内的毛利率达 14.0%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14.0%)。随着财年下半年度的业绩稳步改善,联想的除税前溢利(未计入重组费用)大幅增加29%至2.0 亿美元。股东应占溢利较去年约2200 万美元,上升626%至 1.61 亿美元。

各地域之业务表现

在二零零六/零七财年,全球个人计算机市场销量上升 10%,主要由笔记本计算机的强劲需求以及消费用户、小型企业及新兴市场的增长所带动。联想的全球个人计算机销量年比年增长 12%,而截至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止的全球市场份额则增加 0.2 个百份点至 7.4%,为全球第三位。

大中华区
在二零零六/零七财年,大中华区约占联想整体营业额的 38%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36%)。联想进一步加强于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个人计算机销量年比年增加 24%,市场份额更创出了 34.6%的新高,较去年的纪录增加了 0.6 个百份点。联想继续于大中华区录得强劲增长,充份显示其双业务模式的成效,加上高效的运营,使集团能更快捕捉市场需求,在不同地域和向不同类型的客户群提供强大的产品组合。

美洲区
在二零零六/零七财年,占集团总营业额约 28%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30%)。由于年内大型企业客户的市场需求疲弱,再加上集团在中小企业和消费客户这些高增长市场的渗透力相对较低,致令美洲区的表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应付这些挑战,联想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以加强对大型企业客户的销售力度和获取更好的效果。集团在二零零七年一月已成功完成由 IBM 过渡所有客户销售工作。为扩大集团在中小企业市场的覆盖,集团在二零零六/零七年财度开始于美洲区内推行交易型业务模式。

欧洲、中东及非洲区
在二零零六/零七财年,占联想总营业额约 21%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21%)。区内市场需求增长,主要是由消费用户、小型企业及新兴市场的增长所带动。然而,由于集团上半财年在这些高增长市场领域的覆盖率有限,影响了联想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区整体市场份额。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集团透过严格的成本控制,成功提高了毛利率。集团于欧洲、中东及非洲区推出交易型模式有助推动联想在该区的增长。德国为联想在区内首个采用交易型业务模式的试点,并在德国的笔记本市场取得更多的份额。

亚太区(不包括大中华区)
约占集团总营业额的 13%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13%)。尽管集团在日本个人计算机市场表现略逊,但受惠于印度和东盟国家的强劲增长下,集团在区内的表现得以有所提升。除日本因企业客户需求放缓之外,联想在区内其它国家的关系型销售量均有所上升。集团在亚太区推行的交易型业务模式相当成功,在印度和东盟多个国家成功推出「Lenovo 3000」品牌消费计算机产品,以及快速扩大渠道伙伴网络,均有助促进交易型模式在亚太区的发展,并促进集团在年内取得高于市场的销量增长。

在二零零六/零七财年,联想个人计算机在印度的销量录得近 30%的增幅,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联想品牌在印度的知名度更翻了一番,逾 70%。

各产品组别之业务表现

在二零零六/零七财年,联想的主要举措之一为扩大其产品线,以满足中国以外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及消费市场的需求。同时,集团亦以先进的技术持续将现有产品组合升级,并透过与英特尔、微软等技术伙伴紧密合作,推出全新的产品及服务。于二零零六/零七财年,联想在实现其打造最优秀个人计算机,并为客户带来独有的用户体验的目标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

笔记本计算机业务
在二零零六/零七财年,约占联想总营业额约占 53%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49%)。目前,联想于全球商用笔记本计算机市场排名第[四]。集团在扩展中国以外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及消费市场的努力为集团于财年第四季取得了高于市场的增长。在中国,联想继续稳占领导地位,占笔记本计算机市场 32.3%的份额。

台式计算机业务
占联想二零零六/零七财年总营业额的 42%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45%)。联想于全球台式计算机市场的份额年比年增加 0.2 百份点至约 36.3%。集团于中国以外地区的台式计算机业务盈利能力亦获得坚实的提升。

于过去一年,联想完成两项简化及加强其全球台式计算机业务的举措。第一,集团将其全球台式计算机团队迁至更接近位于中国的生产基地。第二,集团成功整合联想品牌及 ThinkCentre 品牌台式计算机产品线以简化台式计算机产品组合及统一产品平台。联想的台式计算机市场型号减少近一半,显著降低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及成本。

手机业务
在二零零六/零七财年占集团总营业额约 4% (二零零五/零六年度: 4%)。联想手机销量较去年上升28%,保持于中国手机市场的第四位排名,整体市场份额约为 6.5%。于二零零六/零七财年,中国手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移动通讯网络商的捆绑销售模式,引致超低价手机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联想手机在该市场参与较少,加上新的竞争对手加入市场,致使联想手机销量增长较低。

07年联想公司的业绩(美金):
主营业务收入:46.01亿
利润总额:1.89924亿
净利润: 1.72564亿
每股收益:1.93美仙(0.1495港元)
净资产收益率:14.21%
负债比率: 79.18%

总股本:89.0772亿股(香港联交所上市代号0992)

PE(静态)以现在6.35元算: 42.5倍

具体情况可以到香港联交所下载07年相关年报,看年报都看到我眼都花啦....希望可以帮到你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31/LTN20080131009_C.pdf

6.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启示与分析

摘 要
我国 IT 行业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规模与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庞大的产业规模与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带动我国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联想集团是我国目前该领域的领军企业。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联想集团正面临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科学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无时无刻不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之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战略管理会计是服务于战略比较、选择和战略决策的一种新型会计,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它能够运用专门的方法为企业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场以及竞争者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和选择,帮助企业管理层制定、实施战略计划以取得竞争优势,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有效的手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它使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要想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十分必要。
联想于2005年成功并购IBM的PC业务部,迈出了联想国际化坚实的一步。本文以战略绩效管理思想和并购理论为基础,对联想并购IBM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分析其并购思路并为未来IT企业在企业发展方面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关键词】 战略成本 联想 IBM 并购理论

Abstract
China's IT instry has experienced nearly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initially have scale and influence, initially formed a complete instrial chain, the sheer scale of the instry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 to drive the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econom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lenovo group is a leader in this field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s the world economy integration, lenovo group is facing the competitive challenge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wo markets, especially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and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rs always involves strategic issues, strategic management as a new type of management style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to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in the service of comparison, selection and strategic decision of a new type of accounting, it is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the extension and penetration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t can use a special method for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the external market and competitor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help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order to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the enterprise makes the strategy decisi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competition, i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odern cost management system, it makes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f you want to make the enterprise virtuous cycle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necessary.
Lenovo's successful acquisition of IBM's PC division in 2005, lenovo internationalization solid step.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strateg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m&a theory, analyze the lenovo acquisition of IBM's case, aims to analyze its m&a and thought for the future IT companies provide instructive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 Strategic cost lenovo, IBM acquisition theory

目 录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1
(一)战略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2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3
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况分析 4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3
(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现状 3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分析 4
(一)案例背景 4
(二)并购过程与动机 5
(三)联想并购IBM的战略成本分析 6
四、联想并购IBM案例的启示 7
(一)合理选择目标企业 7
(二)并购双方优势互补 8
(三)严谨的并购计划 8
参考文献 9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战略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1.战略
企业战略的概念出现于 20 世纪中后期,伴随着产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发展起来,是企业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目标所必须拥有的条件,能够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基本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作用。经济学中的战略管理就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能力,综合考评外界环境后制定的企业长期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以全局性、系统性经营模式为主导,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最终管理目的,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而进行管理活动,并不是“虚空的东西”,而是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性决策,对企业保持长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两层关键内容:其一,必须从成本角度出发,分析与选择最适合企业本身的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其二,根据前面形成的企业战略对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办法、措施等进行部署,以提升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实际利润。
3. 战略成本管理的途径
在现代企业中,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职能战略、竞争战略和总体战略。职能战略是指企业各个部门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各个部门为了实现更高级别战略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竞争战略则是指公司具体的经营战略,是企业总体目标的具体化表现,包括企业目标、总体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最终企业的发展方向等。总体战略主要就是指企业的最高层次战略,是根据企业竞争战略而制定的整体发展方案。
通常情况下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是先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计划,然后将整体战略计划分解到具体的环节中,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确定适于企业发展的定位,建立有利的、长久的竞争优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最终将这些实施措施划分到具体的部门中,要求各个部门根据措施制定出自己的职能战略,以推动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与完善。随着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开始寻找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战略成本管理办法不断地调整与优化。目前较常见的竞争实施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目标集聚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
1.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运用多种方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与自身特点为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最大的优势。从现实情况来讲,战略定位是企业保持长久战斗力的基础,正确的战略定位更是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但是错误、不恰当的战略定位则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的威胁,使其逐渐走向失败。因此,怎样利用战略定位分析法选择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目前我国企业制订战略成本管理方案时必须要做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2. 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主要由作业构成,因此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也需要从作业入手,统一地将企业内部价值链划分为各项作业,然后根据之前确定的战略目标,将各项作业按照重要度进行排序,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重要性较高的作业中;同时,对那些不增值的作业进行剔除,最大化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以小米公司为例,新产品研发、产业链拓展、新媒体模式影响等作业都是增值作业,返工、退货、维修等作业都属于不增值作业,要适当地进行缩减,优化价值链的必要方法就是学会消除不增值作业。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所在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主要是对企业外部纵向价值链的分析,在这条价值链中企业是单独的一个整体,原材料供应商是上游企业,消费者是下游企业,以此为例将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加入到这个链条中,企业则根据自身在这条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探索与不同的上下游企业应当采用哪些战略,以增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实现双赢局面的最终目的。比如,与供应商则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了解供应商的成本需求,结合自身产品,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往来关系;与消费者则增加交流频率和深度,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生产或销售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只有按照类似这样的思路,从上下游企业的角度出发,制定恰当的价值链关系,才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3. 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指产生成本的根本原因,企业要想控制产品或作业的成本,就必须要找到成本动因,从根部调整及控制企业的成本。一般情况下,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对这两个层次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全面掌握成本的动态变化情况,有效地管理与控制成本支出费用。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是指那些影响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变化并决定成本动态变化趋势的成本动因,其形成过程比执行性成本动因要长,但一旦形成确定后很难再发生变化。同时,这些成本动因通常是在企业开展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前就已经产生并给予确定的,比如涉及产品订单数、原材料采购数量等方面的成本动因。行性成本动因主要指与企业作业执行过程相关的各种成本因素。通常产生于结构性成本动因之后,因企业的不同而对成本的影响有所不同。现代企业的战略性成本管理通常是在确定基础性经济结构后,通过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来了解不同作业环节的成本动因,然后将所有执行性成本动因进行优化重组,促使企业的各层次价值链达到最佳成本效果。一般情况下,现代企业的执行性成本动因包括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以及价值作业间的联系。
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况分析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1.确定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战略成本管理的最基本原理就是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对企业经营项目及范围的分析,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寻找企业最佳的竞争优势,引导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以取得长期利益、保持长期竞争力为最终目标。以联想集团为例,企业分析法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尤其是要根据现在市场的发展情况,权衡当前成本存在的风险,基于实现较高收益的目的确定战略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米公司在同行业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2. 建立长期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联想集团对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应用,对现有供应商进行重新梳理与挑选,建立相关的供应商评定考核标准,寻找能够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伙伴,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优化与改善,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只有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供应商参与企业发展、解决企业存在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合作。
(二)联想集团战略成本管理现状
1.成本费用构成
目前,联想集团的成本费用主要分为四部分: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其中,销售成本包括产品进行销售的各项成本,比如销售人员薪酬、产地租赁费用、广告宣传费用等;研发成本包括样机成本、研发人员薪酬、研发费用等;生产成本则主要是指给予代加工企业的成本,生产加工一件产品的成本;其他成本则包括联想集团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人际交往费用、办公费用等。其中由于联想集团基本都是外包生产,所以其生产成本比较难核算,主要包括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其他间接成本。其一,材料成本主要是联想集团提供给代加工工厂的所有原材料,其计算方法是由实际消耗材料数量*(单个产品采购价格+单个产品加工价格)。因此,对于材料成本的管理则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控制,一方面是与代加工企业协商控制加工产品时的原材料使用数量,一方面是提升采购原材料的价格。其二,加工成本主要是指企业支付给代加工工厂的人工费用,代加工工厂主要用于给负责PC电脑加工的员工支付工资和支付水电费等,其中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机器成本占份额最大。因此,对于加工成本的管理基本也就是对代加工工厂人工和机器生产效率的控制,通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PC电脑的加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三,其他间接成本则主要是指联想公司与代加工工厂以及各地区存储仓库之间沟通、往来的费用,包括仓库折旧费、差旅费、运费、固定资产的折旧等。这些间接费用基本都会在月末直接分摊到各个产品成本中。
2.成本管理制度
之前,公司采用的成本控制措施非常简单。第一步先由财务部门结合往年情况做出财政预算,并根据整体的财务预算制定出各部门的经营费用以及产品的计划任务与目标成本等;第二步,各部门根据财务部门的预算设定自身的成本管理方案;第三步,各部门将成本管理方案提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将各个部门的成本计划方案进行核算、汇总并记录下来。年终总结时,按照计划完成成本管理任务的,公司给予部门奖励,如果没有完成的则相应地给予处罚。
但由于近几年国内PC电脑竞争越来越激烈,联想也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定了自己的成本核算和预算制度,以保障企业各项成本、资金耗用的合理有效性。同时,企业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自身成本控制对象的特点,将企业成本分为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并将生产制造涉及的各种成本进行重新划分,对不同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核算。另外,企业还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外PC市场的变化,制定了成本预算制度,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实现企业经济的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联想并购IBM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为中国企业及个人带来了很多机遇。1984 年由中科院计算机所投资 20 万,11 名技术人员创办了现在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跨国企业集团——联想,英文为legend,翻译过来即传奇。联想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以个人电脑业务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先后扩展到移动业务、企业级业务及云服务业务,形成 4 个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其主导产品为台式电脑、服务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打印机、平板电脑等商品。联想集团目前是全球第四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及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及美国纽约,在全球有 27000 多名员工,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产品出口欧美及亚太等地区。
2003年联想企业开始考虑国际化的可能性,而并购是成效快、风险相对较小的方式。2004 年 12 月 8 日,联想董事长柳传志郑重向外界宣布正式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这既为联想集团带来了机遇,又使其不得不面对一些挑战。此次收购 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获得相应的品牌、销售渠道、人才和专利技术,在国际化的进程上实现了质的跃进,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国内同行业的发展。但是此次的收购也为联想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原有 IBM 的客户对新股东联想的不信任使得联想在并购之后丢失了一些定单,企业文化的融合及人力资源整合等问题。除此之外,并购所花的资金为联想的现金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且在随后的几年中联想的利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8-2009 财年公司亏损 2.26 亿美元,利润同比下滑了 95%,净利为-1.5%。受业绩的刺激,联想股票在 2009 年 1 月 8 日复牌后全天跌幅达到 25.969%。这使得联想不得不裁员 2500 人。为应对这场危机,联想调整了他的国际化道路,而此次调整,使得联想在以后的国际化路径上更加顺畅。2014年,联想电脑销量仍领先其他品牌,居世界第一。

7. 艾德证券做的联想集团股票托管如何

财报季迎来了尾声,随着各行各业龙头公司业绩公布,股市也做出反应。几家欢喜几家愁,有超预期的阿里巴巴,有股价狂跌25%的网络,但艾德证券期货研究部注意到,还有一家龙头企业一季度财报亮眼,股价却大相径庭,它就是联想集团(00992.HK)。

在PC业务强劲增长、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联想中国智能产品和智慧服务转型保持高速增长,营收占中国区收入近10%。据了解, 20/21财年,联想中国区智慧服务营收目标是70亿元。刘军表示,“相信我们有机会达成这个目标。”此外,联想个人云存储登顶京东自营网络存储设备单双盘位的TOP1。

8. 用matlab怎么算股票价格的收益率,怎么得出收益率的图~

1、用matlab算股票价格的收益率的方法,比如(以联想V14十代酷睿笔记本电脑,Windows10为例):
在matlab里面通常指令是:log(Xt/Xt-1)。
其中Xt是某股票或某指数第t天的价格;
其中Xt-1是某股票或某指数第t-1天的价格.

2、制作收益率曲线图的步骤如下,比如(以联想V14十代酷睿笔记本电脑,Windows10为例):
1.在A1中输入公式=(行(A1)-1) * 0.25-3。
2.在B1中输入公式=NORMDIST(A1,0,1,0)。
3.下拉并分别将以上两个公式复制到A25和B25。
4.插入“XY _⒌阃",A列为X轴,B列为Y轴,选择散点图类型为带平滑线的散点图。

(8)联想股票投资收益分析扩展阅读:
一、如果用matlab验证股票的收盘价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比如(以联想V14十代酷睿笔记本电脑,Windows10为例)先导入数据,然后取收盘价的对数值即y=ln(y)
clc;clear
y=ln(y)
Std=std(y) %标准差
[F,XI]=ksdensity(y)
figure(1)
plot(XI,F,'o-')
x =randn(300000,1);
figure(2)
[f,xi] = ksdensity(x);
plot(xi,f);
画出概率分布图
ksdensity -------------------- Kernel smoothing density estimation.
表示核平滑密度估计。

二、股票收益率是反映股票收益水平的指标
1、是反映投资者以现行价格购买股票的预期收益水平。它是年现金股利与现行市价之比率。
本期股利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100%

2、股票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有长有短,股票在持有期间获得的收益率为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持有年限+现金股利]/购买价格*100%

3、公司进行拆股必然导致股份增加和股价下降,正是由于拆股后股票价格要进行调整,因而拆股后的持有期收益率也随之发生变化。
拆股后持有期收益率=(调整后的资本所得/持有期限+调整后的现金股利)/调整后的购买价格*100% 对于长期投资形式的股票投资,其投资收益的确认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成本法,即按被投资企业发放的股利确定为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
另一种方法是权益法,指投资企业所投股份在被投资企业中占到一定比例,可以对它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9. 如果我买了联想的股票,我就是他们的股东了吗我可以开会吗可以分红吗

股东大会理论上只要持有股票就可以参加,不过你持有的股票得要足够多才行。至于分红,只要你再股权登记日之前购入了联想的股票,那么都是可以参与分红的。大多数的股民一说起股票分红就兴奋不已,当上市公司一直在盈利的状态,股民就有可能得到分红。那你知道哪些公司是分红一次,那些公司分红多次吗?怎么样才能算出分红情况呢?下面学姐就来具体计算一下。

感兴趣可以先看看每年分红都不少的牛股有哪些:【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1)股票分红是怎么算的?

每年盈利的上市公司会拿出部分利润作为对投资者的回报,通常有送转股和派息两种方式,较为大方一些的公司就会给予投资者两种分红方式。

比如我们常看到10转8派5元,意思就是如果你持有A公司10股的股票,那么在发布分红公告后你的账户里将会额外得到8股的股票和5元的现金分红。

谨记,在股权登记日收盘前购买的股票才能参与分红。

(2)股票分红前买入好还是分红后买入好?

不论是分红前购买还是分红后购买都不要紧,对于做短线的投资者来说建议等个股分红后再入场比较合适。因为卖出红股还需要扣除相应的税,假如分红后没有过多长时间就把它给卖了,整体来看,这样是会赔钱的,而从价值投资者的视角来看,选对股票才是第一要领。

没空仔细研究某只股的伙伴,不妨点击下面这个链接,输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码,进行深度分析:【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3)对分红的股票后期要怎么操作?

通常能分红代表上市公司业绩不差,所以如果持续看好,则一直持有,等待分红后期的上涨填权。

但如果买在了很高的位置就有可能会面临回调。后期的话,如果发现走势不对,就应该提前把止损位准备好以便及时止损。

不过买股票的话,不能只从有没有分红这一点来考虑,需要思考多重因素,不妨领取炒股神器大礼包,之后买卖股票将会更加得心应手,点击链接即可获取: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热点内容
美国金融工资怎么样 发布:2025-01-12 09:55:43 浏览:13
股东转让股权怎么要交税 发布:2025-01-12 09:53:39 浏览:276
科技有关股票 发布:2025-01-12 09:51:59 浏览:727
受西安奔驰影响的几只股票 发布:2025-01-12 09:51:14 浏览:352
有哪些基金经理适合长期投资 发布:2025-01-12 09:49:00 浏览:967
上海股市配股如何操作 发布:2025-01-12 09:13:30 浏览:230
科技板块股票排名买的赚钱了吗 发布:2025-01-12 08:59:23 浏览:86
关于股票投资交流群的群名称 发布:2025-01-12 08:53:25 浏览:937
同一基金a和c应该买哪个 发布:2025-01-12 08:53:22 浏览:559
a股票低于多少市值退市 发布:2025-01-12 08:44:17 浏览: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