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股票投资家
㈠ 漫步华尔街的作者简介
伯顿·麦基尔(BurtonG.Malkiel):美国投资大师,华尔街专业投资人、经济学者、个人投资者。波顿·麦基尔(BurtonMalkiel),是研究证券市场和投资行为的经济学者,研究成果斐然。任普林斯顿汉华银行经济学讲座教授,曾任华尔街证券分析师,担任数家大型投资公司的董事,并曾被聘为美国总统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
自评他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教师、理论研究者、投资者。获得了哈佛大学商学院MBA学位及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投资学教授,他在投资理论的研究上造诣颇深。作为国际投资界的著名人物,他还身兼美国普林斯顿化学银行总裁、美国一家投资额达2000亿美元的保险公司的财务委员,并为美国数家最大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名著《漫步华尔街》的作者。 马尔基尔作20多年前就在华尔街的一家主要投资公司充当股票市场专业人员。20年股市的风风雨雨使他成为一们成功操作者之一。至今已是美国一家投资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保险公司的财务委员,并成为美国数家最大的投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作为一个投资学教授,他专门研究,审视而不见迄今为止有关股市投资的一切理论和技术,并成就了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和见解。他是一个终生投资者,理论联系实际,在股市投资中获取得过巨大的成功。到底赢得多大的利前边?马尔基尔说:学述界的奇怪论是教授赚不到钱,当人们面对学者普遍的低水平收入情况时,还辩解学者是知识的追求者,而不是报酬的追随者。因此,我不能诉说我在华尔街的胜利。马尔基尔认为,投资是当今的一种生银码活方式,面对社会的通货膨胀,人们只有通过正确投资方式,才能保持自己的资产不受损失,不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定下降。进行投资是一种乐趣,当你以自己的才智使得你的投资收益正以高于你工资的增长率递增增长率时,你怎能不兴奋?而在投资过程中学到的新世界知识,新见解将会觉悟得更充实。普通股票是一种不仅在过去已提供了可观的长期利润,并且在将来也将提供良好机遇的投资媒体。
但股票买卖却是件风险性极大的活动,操作不当,满盘皆输。于是人们为了赢利空脊,避免亏损,总寄希望于能通过某种理论或某种技术分析来预测股市涨跌的征兆。马尔基尔指出,股市历史表明,无论是基本分析还是技术分析,要准确无误码率地预测股市的变化动态是几乎不可能的。股市竞争是公众的博弈行动,欲挖空心思地猜度变化无常驻的公众反应是件最危险的游戏。市场上总有那么多自称掌握了预测大势的法宝的技术分析专家、股评家,时时都在喋喋不休地向社会公众发出买卖指令,但完全听从他们的人当中,又有几个在自始至终地赚钱?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尚没有一种技术方法斗搏渗能能始终如一地经受住考验。
㈡ 对冲基金华尔街抄底之王——大卫·泰珀
约翰·保尔森之后新的华尔街对冲基金之王是谁?答案多半会是大卫·泰珀(David·Tepper)。
与大多数基金经理不同,这位另类投资者十分青睐于投资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戚返禅。在2009年初市场最低迷的时期,他大举押注美国银行股,斩获高达70亿美元回报,当年仅个人收入就达40亿美元,成为华尔街有史以来年收入最高的基金经理。而在2013年对冲基金业整体表现疲弱的情况下,他又以35亿美元的年收入再次称冠,堪称华尔街新的投资传奇。
头脑清醒的“抄底王”
自儿时起,泰珀就显示出超乎寻常的投资天赋。小时候他热衷于收集具有投资价值的“棒球卡”,而且对上面的球员信息过目不忘。高中时,他就开始协助父亲投资低价股票。在匹兹堡大学就读期间,泰珀开发出一套运行交易决策的系统,借此赚零用钱,完成经济学学业。25岁时,他就获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学MBA学位。
1985年,泰珀加盟高盛,并在高盛工作八年。期间他主要的职责就是关注那些业绩不好或者濒临破产的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垃圾债券蓬勃发展之际,泰珀的部门表现出色,成为高盛最挣钱的业务之一。而在1989年垃圾债券市场崩盘之际,得益于泰珀果断购入陷入困境的银行债券举动,高盛在市场走出困境时收获了巨大回报。
热衷于“抄底”那些不被看好的资产,成为泰珀的制胜之道,也让投资界看到一种另类投资方式。泰珀职业生涯早期的经典投资之一是购入阿尔格玛钢铁公司优先股。后者曾于1993年申请破产保护,在详细研究资料后,泰珀发现这家公司的优先股实际上就是公司的第一级抵押债券,抵押品是公司的工厂和总部。泰珀当机立断,以每股20美分的价格买入这些优先股,随后在一年内以每股60-80美分的价格将其出售。
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韩元大幅贬值50%,泰珀“抄底”购入韩元期货和韩国政世态府债券,当年他的基金就收获30%的回报。2001年,同样是投资垃圾债券,泰珀的基金获得61%的年回报。
在华尔街,“捡破烂”式的投资方式曾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但在泰珀巨大成功的照射下,如今已颇被外界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泰珀拥有在充满恐惧和信息不清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冷静和头脑清醒的能力,这使他能够精准地发掘那些不被市场看好但具有潜在价值的投资标的。
抄底银行股一战成名
泰珀最辉煌的战绩出现在2009年。当时,市场对金融危机爆发的恐慌尚未散去,美国银行股因陷入困境而遭到市场大范围抛售,股价损失惨重。然而泰珀并没有理会市场对一些大型银行的悲观情绪,而是关注到美国财政部关于支持大型金融机构的声明。美国财政部当时承诺买入银行的优先股,而优先股的转换价格远远高于当时的普通股市价,并且财政部一再强调不会将这些银行收归国有。
基于此,泰珀在2009年初开始大举买入被众人抛弃的美国银行、花旗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股票,成为当时市场上银行股的最大买家。据泰珀后来透露,他持有的花旗集团股票平均成本是0.79美元,美国银行股票成本是3.72美元。到2009年末,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股票分别暴涨233%和330%。
不止如此,泰珀还在2009年初以10美分的高尘价格买入的AIG债券,到当年年底价格已飙升至61美分。截至2009年底,泰珀执掌的基金因押注银行股豪赚70亿美元,回报率高达120%。凭借出众表现,泰珀的年度个人收入达到40亿美元。
在泰珀曾经的同事乔纳森看来,泰珀对事情有远见,并且能依据对未来的看法做出微小的抉择,比如挑选某只特定股票,“他会买那些能够反映他宏观预期的投资标的。”
长期回报率惊人
泰珀在1992年底离开高盛,次年与另一位高盛垃圾债券交易员杰克·沃尔顿共同创建阿帕卢萨投资管理公司(Appalosa Management)。成立第一年,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就从初创时的5700万美元大幅增至3亿美元。截至现在,该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高达200亿美元。
在近20年的对冲基金职业生涯中,泰珀和他执掌的基金一直保持着超乎寻常的高回报率,成为对冲基金业新的标杆。去年,阿帕卢萨投资管理公司庆祝自己20岁生日,在过去二十年中,该公司的净回报率高达28.44%。
阿帕卢萨的卓越表现令泰珀跻身华尔街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并成为近几年阿尔法杂志评选的收入最多的对冲基金经理排名榜上的常客。2007年,泰珀以6.7亿美元的年收入被阿尔法杂志评为最挣钱的对冲基金经理第9位。2010年,他以40亿美元的年收入被阿尔法杂志评选为2009年度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在最新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56岁的泰珀以100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130位。
去年美国股市大幅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高达32%,相比之下对冲基金业表现黯淡,整体回报率尚不到9%。但就是在这样的市况下,阿帕卢萨管理公司旗下主要投资工具Palomino基金去年的净回报率仍超过42%,遥遥领先于同业对手。这一年,泰珀以35亿美元的收入问鼎机构投资者杂志对冲基金经理富豪榜首位。(完)
㈢ 2003年,一个神秘的华尔街股票投资商自称来自未来世界,是真的吗
近日,一篇关于“未来人类”的帖子在各大论坛引起网友热烈讨论,帖子宣称美国股市出现一名奇异男子,选股必涨,赢利数千万,在被警方抓获后,该男子自称来自未来世界,并且知道治疗艾滋病方法。到目前为止,联邦调查人员没有能发现这名男子存在的任何记录。
我大约于1997年3月份入市,迄今做股票11年了,而且还会做下去。中间因为要用钱买房的缘故,停顿过一段时间,但是看盘、复盘、分析研究是11年来从没有间断的。也曾看了一些股票方面的书籍,做了几百万字的笔记,感觉自己所下的功夫,即便不是最大的,也应该是万里挑一,常人所不能及的。
一年前的美国股市大跳水,让许多美国投资者输了个倾家荡产,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但卡尔森却接连投资多个股票,他投资的股票总是在购买后不久就开始大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卡尔森就购买了126次股票,几乎每股必涨,卡尔森至少赢利数千万美元。
㈣ 美国证券界最成功的实践家罗杰斯,他在美国商界是何地位
他在美国商界的地位很高。
在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了历史,罗杰斯以600美元闯入华尔街。接下来的一系列表演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与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一起,量子基金在1997年被东南亚国家所震惊,从1970年到1980年的十年回报率达到了4200%。 1980年,他与Rossos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 1982年,他对西德投资的价值感到乐观,并开始分批购买西德股票。他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分批出售了这些产品,获得了3倍的利润。 1984年,很少引起注意的奥地利股票市场暴跌至1961年的一半,当时购买了大量奥地利股票和债券。
㈤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破财是认知的沦陷丨21读书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投资,只有先把自己搞定,才有成功的希望。
就如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反复劝诫的那样:“亲爱的投资者,问题不在于我们的命运,也与我们的股票无关,而是在于我们自己……”。重阳投资创始人、首席投资官裘国根所也曾说:“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 游戏 ”。
投资家的思维方式与心性修养与常人大有不同,如果你不能掌握同样的投资认知体系,那么即便你拥有大量的知识,也只是“有知识的小白”,不免沦为“韭菜”。想要通过投资成功积累财富,首先需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
《财富是认知的变现》能帮助你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学习如何赚钱之前,先学会如何少亏钱。
以下是作者的自述。
21读书
很大程度上,这是一部“碰撞”之作。在加入重阳投资之前,我有10年的一线媒体从业经历,自认为是一个“有点见识的人”。但是,来到投资界之后,我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思维”和“认知”层面。我发现投资家的思维方式以及背后的心性修养与常人有明显的不同。同时,我也终于明白了以前投资股票却总被套牢的原因。总的来说,不管你是博学的杂家还是精通某个领域的专家,都无法确保投资成功,因为知识是知识,投资知识是投资知识,两者不能直接划等号。投资有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如果没有掌握这套体系,那么你便是“有知识的小白”,同样不免沦为“韭菜”。
重阳投资创始人、首席投资官裘国根先生说过:“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 游戏 。”要想通过投资成功积累财富,必须改造自我,其中核心的一条便是改造自己的认知。
幸运的是,在重阳投资这样顶尖的专业平台上,我得以重新检视并构建自己关于投资的认知。这一方面是通过阅读大量投资大师的经典著作。我仍然记得2014年第一次阅读查理•芒格的 《穷查理宝典》时的情形。那是一种少有的醍醐灌顶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认识到原来看问题竟可以有如此不同的角度。所以,本书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受到查理•芒格的启发。后来我又读了沃伦•巴菲特、霍华德•马克斯、彼得•林奇、约翰•邓普顿、安东尼•波顿、乔治•索罗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杰西•利弗莫尔、伯顿•马尔基尔等人的著作或文章,无不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投资认知的好奇和探究之心。
我的创作灵感的更重要的一个来源是,在重阳投资我可以通过亲身观察和参与团队的投资实践,对投资大师们的理论进行验证,从而明白他们所讲的并不是纸面上的虚言,而是真正对财富创造以及人生有益的宝贵智慧。事实上,裘国根先生就是一位具有明显逆向思维特点的卓越投资家,他从不盲目从众,始终保持独立思考,所以能够取得业内罕有的投资业绩。
这本书的创作同样得益于我的跨界经历。我发现不管古今中外,顶尖智慧之间都是相通的,比如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的智慧与中国道家鼻祖老子的思想就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创作了一系列专栏文章“老子对话巴菲特”,这种跨时空的虚拟对话受到了投资圈内不少读者的喜爱。
在此基础上,我对与投资认知相关的一些最核心的认知原则 、进行了条分缕析,逐渐形成了一个带有某种跨界特色的认知系统。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我自己受益匪浅,它让我从一个“有知识的小白”逐步走向了专业。继而,我也希望将这个认知体系分享给更多对投资理财有兴趣的朋友,这就是这本书的由来。
01 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 游戏
那么这本书核心的立意是什么呢?我先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投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投资的科学指的是宏观大势研判、行业及企业基本面研究和估值这些可以“计算”的方面,投资的艺术则有关于认知及心性。这两方面同等重要,但是在投资实践中,很多人更注重科学的一面而忽视艺术的一面,导致出现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
检索投资史,我们不难看到,成功的投资家往往也是认知及心性的大师,比如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约翰•邓普顿等。而曾经辉煌一时,后来却一败涂地的投资家往往不是败于科学,而是败于认知,比如著名的华尔街股票作手杰西•利弗莫尔以及由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组成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甚至连牛顿这样的科学巨匠也在股票投资中巨亏,最终发出那句著名的浩叹:“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性的疯狂!”
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知和心性的缺陷,这是由我们基因进化的进程所决定的。进化的第一法则是基因的传递,为了完成这一目的,进化给人类制造了许多的“奖励”机制,它体现为各种感官的快乐,通俗地讲,就是所谓的“七情六欲”。这些感官的快乐都是很短暂的,正因为快乐易逝,所以我们永不满足,贪求一旦过度就形成了“贪婪”。
这些“七情六欲”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很可能还是“虚假”的。科学实验发现,不管是猴子还是人类,预期将吃到自己最喜爱食物时的快感甚至多于真正吃到时的快感。这种预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幻觉”。事实上,焦躁、绝望、仇恨、贪婪……这些情绪都具备“幻觉”的成分,甚至我们心心念念的“自我”可能也是一种“幻觉”。这些“幻觉”可以理解为自然选择为了实现基因安全以及多产而给人类制造的某种认知漏洞。不过,这并不是说“七情六欲”都要摒弃,“无情何必生斯世”,恰当的 情感 和有节制的欲望可以使人生的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只是在投资这样需要高度理性的领域,我们需要对 情感 和欲望多一份深层的审视。
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前,人类文明的演进非常缓慢,这导致了我们基因结构的固化,也导致了我们认知的迭代非常缓慢。但是,进入现代以来,在科学和器物的层面,人类文明已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这种变化要远远领先于我们基因的进化。
同时,自然选择并非人类进化的唯一路径,在自然选择之外还有 社会 选择。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早已摆脱了先祖们所面临的生存繁衍的困境, 社会 选择的权重越来越高。 社会 选择要求我们超越仅仅作为基因传递工具的动物性,变得不那么自私、狭隘、短视,不那么贪恋短暂的愉悦,而是更加乐于协作、理性、包容,更加愿意追求长久的幸福,也就是变得更具有“人性”,甚至有的人可以超越人性而展现出某种“神性”。
我们在自然选择进程中形成的认知显然与我们生活的现代环 境发生了严重的错配,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虽然我们的身体已经处 于21世纪,但是我们的大脑还停留在丛林 社会 ,这无疑极大地阻碍了现代的我们走向真正的成功以及获得长久的幸福。
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无论是贪婪还是恐惧,种种认知的缺陷都在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无疑是成功投资的大敌。
查理•芒格曾说:“即使握有全世界最锋利的刀,如果你自己的心性存在缺陷,那么它也会成为自残的工具……如果你拥有最精于计算的头脑,但始终无法克服欲望的纠缠,那么在巨额财富的重压之下,你注定将粉身碎骨。”
芒格擅长逆向思维,他的理念是,人们如果想取得投资成功,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投资失败。清楚地认识到认知的先天缺陷,然后建立科学正确的认知,正是避免投资失败的前提。
所以,财富是认知的变现,破财是心智的沦陷。
02 汲取成功的智慧,穿越认知的迷雾
本书的12篇内容其实是炒股失败者普遍的心路历程。许多非专业的投资者朋友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炒股五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既亏了钱,也亏了时间,却不知道为什么。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又一个认知误区让你掉进了陷阱里。
在第一阶段,过度自信、贪婪与嫉妒、急于求成迫使你不断追高入场;在第二阶段,禀赋效应、锚定效应让你无法灵活变通;在第三、第四阶段,损失厌恶、被剥夺超级反应及无为综合征迫使你一步步被套牢、深陷;在第五阶段过度悲观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你不得不斩仓出局。
而在整个过程中,线性思维、盲目从众、故事思维火上浇油,助长着你的贪婪和恐惧,将你绑定在追涨杀跌的怪圈当中。不仅如此,股票市场还是一个“黑天鹅”满天飞的世界,一不小心就可能踩雷。
最后,交易程序与生活程序其实紧密相关,即使你通过投资实现了财富自由,如果“财不配位”,也可能反遭其害。
所以,买卖一只股票看似简单,其中却有这么多的认知误区等着你。这些认知误区说起来并不复杂,但背后却有非常深刻的进化学根源,因此改变起来并非易事,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本书便是希望总结投资和商业史上失败的教训,并从成功的 投资家那里汲取成功的智慧,以带领投资者穿越认知的迷雾。应对12个认知误区,本书给出了 12个破解之道:
借用行为金融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的概念,12个认知误区是“投资者的敌人”,而12个破解之道是“投资者的朋友”。
当然,这12个认知秘诀远远不是投资智慧的全部,但或许有益于破解一些最常见的认识误区。希望本书对这些投资认知常识的科普能够帮助朋友们避免在财富积累的道路上犯下一些最初级的错误。
03 投资问道:老子对话巴菲特
我将“老子对话巴菲特”12篇内容穿插于正文之间,构成一条辅线,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与12种认知形成一种呼应。
一边读老子一边读巴菲特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它让人感觉到 顶级智慧之间竟是如此异曲同工。老子和巴菲特、芒格虽然年龄相差了约2500岁,从事的是完全不同领域的工作——图书管理员和投资家,但是他们所讲的道理却高度相通,毫无时空的隔膜。
不信,我们就先来拉清单罗列一番。
㈥ 华尔街人物故事
1、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岁(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经历了美国1929年股灾仍能积累几千万美元财富的大投资家
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一位曾经征服了华尔街,后又征服了华盛顿的最著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
1897年以300美元做风险投资起家,32岁积累了320万元的财富,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仍能积累起几千万美元的财富。
巴鲁克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几位“既赚了钱又保存了胜利果实的大炒家”。
据估计,巴鲁克1929年财产最高值可能在2200万元至2500万美元之间。
1931年11的财产清单显示巴鲁克那时的总资产是1600万美元,其中现金870万美元,股票369万美元,债历稿券306万美元,借贷55万元。
巴鲁克留下来的物业价值超过了1400万美元,一生对各项事业的捐款将近2000万美元。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巴鲁克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也是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说:“巴鲁克是能最好把握时机的投资者,他的哲学是,只求做好但不贪婪。
他从不等待最高点或最低点。
他在弱市中买,在强市中卖。
他提倡早买早卖。”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
巴鲁克的一个经典小故事:有一天,他在华尔街上擦鞋,擦鞋童向他提供了股票赚钱的秘诀。
巴鲁克一回到办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全部抛出去了。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
他很多关于投资的深刻认识都是从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来的。
比如,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鉴别何时算是应该买入的低价和该卖出的高位: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不要管它是否还会再下跌。
人们常常惊异巴鲁克的判断力,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经典名著《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探讨群体的病态心理现象,作者是Charles Mackay,第一版写于1841年。
该书是巴鲁克最喜欢的一本书。
该书目前享有的声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位赫赫有名的金袜裤融家。
巴鲁克曾经鼓励、促成了该书在1932年的再版发行,并且为之撰写了一篇序言。
巴鲁克称赞这本书为研究自于各种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启示。
2.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享年63岁(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
Livermore在15岁的时候开始股票交易,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
他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四起四落,惊心动魄的战史,以及他表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力和智慧,至今仍令人们十分敬佩。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Livermore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1940年11月28日,Livermore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开枪自杀身亡。
死时留有一张纸条告烂简,上面写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各方公认的经典投资书籍
无论是投机者,还是价值投资者,都认为以Livermore生平为背景的一本书《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作手回忆录)》是一本投资经典书籍。
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因为价值投资者认为的好书,投机者往往不屑一顾,反之亦然。
如果只选10本最经典的投资书籍,相信《股票作手回忆录》定能入选。
●Jesse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
Livermore这位隐逸天才的那些富有革命性的交易策略,今天的人们仍然在使用。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是在自己多年的股票交易经历中逐步形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策略,我总结概述如下:
(1)赚大钱不是靠个股价起伏,而是靠主要波动,也就是说不靠解盘,而靠评估整个市场和市场趋势。
能够同时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人很罕见,Livermore发现这是最难学习的一件事情。
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确实了解这一点之后,他才能够赚大钱。
(2)Livermore的交易系统的精华,是以研究大盘趋势为基础。
一定要等到大盘上涨时,才开始买进,或者在大盘下跌时,才开始放空。
Livermore说世界上最强、最真实的朋友,那就是大盘趋势。
当市场犹疑不决或是上下振荡的时候,Livermore总是呆在场外。
Livermore不遗余力地一再重复这些原则:一厢情愿的想法必须彻底消除;假如你不放过每一个交易日,天天投机,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仅有廖廖可数的几次机会,可能只有四五次,只有这些时机,才可以允许自己下场开立头寸;在上述时机之外的空当里,你应该让市场逐步酝酿下一场大幅运动。
(3)操作时一定要追随领头羊,其他股票何去何从用不着考虑。
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是那些领头行业和强势行业中的领头股票。
领头羊股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破阻力区域、率先创造新的最高价格。
要保持思想的灵活性,记住,今天的领头羊也许不是两年之后的领头羊。
正如妇女的衣服、帽子、人造珠宝的时尚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股票市场也不断抛弃过去的领头羊,新领头羊取代了旧领头羊的位置。
以前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很难成为新的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经济和商业情况的变化将产生更大预期利润的新的交易机会。
(4)坚决执行止损规则。
Livermore把自己的首次损失控制在10%以内。
Livermore说,确保投机事业持续下去的惟一抉择是,小心守护自己的资本帐户,决不允许亏损大到足以威胁未来操作的程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坚决执行向上的金字塔买入原则。
请记住,股票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不会低到不能开始卖出。
但是在第一笔交易后,除非第一笔出现利润,否则别做第二笔。
Livermore说,如果你的头笔交易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就绝不要继续跟时,绝不要摊低亏损的头寸。
一定要把这个想法深深地刻在你的脑子里。
只有当股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才继续购买更多的股份。
如果是向下放空,只有股价符合预计向下走时,才一路加码。
Livermore喜欢做空那些价格创新低的股票。
(6)避免购买那些低价的股票。
大笔的利润是在大的价格起伏中获得的,它通常不会来自那些低价的股票。
3、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岁(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父
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格雷厄姆被喻为“华尔街院长”和“证券分析之父”。
作为投资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对投资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将明确的逻辑和理性带到了微观基本分析之中,并成为巴菲特等许多成功投资家的启蒙宗师。
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所著的《Security Analysis(证券分析)》直到目前一直是投资界最经典和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926年,格雷厄姆联手杰罗姆•纽曼创建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并重回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授课直至1956年退休。
虽然格雷厄姆的个人资产在1929年的股灾遭受重创,但幸运的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幸存下来,并且开始不断成长。
到1956年结束时,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7%。
格雷厄姆1948年创立的基金(GEICO)到1972年的24年里增长了超过80倍以上,年均复利增长在20%以上。
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及终生与人为善的信念。
美国《 *** 》(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 ”,排名第四。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就是依据价值分析法在股票长期处于低价时买进,而在价格合适时卖出,“让别人去赚多余的利润”。
格雷厄姆创造了“安全边际”一词来解释他的常识性选股法则,既挑选那些暂时股价跌落,但是长期来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
任何投资的安全边际产生于其购买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两者差别越大(购入价低于实际价值),就越值得投资,无论从安全还是回报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投资界通常将这些情况称为低估值(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倍数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
人们经常记得股神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其实,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本人总结的投资要点。
格雷厄姆创造的“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安全边际”为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4.杰拉尔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岁?(1899年-1975年?)
●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
Gerald M. Loeb于1899年出生于旧金山,1921年开始证券投资,他几乎终身都在E.F. Hutton工作,后来终于成为这家券商的副总裁。
Loeb是一位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他发现1929年股市实际上在9月3日就达到了最高点,这比大崩盘开始几乎要早了整整2个月。
1935年,Loeb出版的《投资生存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是这样描述的:我预见到1929年股市见顶,并及时抛空了股票。
我能回忆起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所有的股票并不是同时达到最高价位。
在那年,我不仅不断变换着手中交易的股票种类,而且股票的数量也在减少。
当手中一只只的股票开始“表现”不佳时,我就转向其他表现尚佳的股票。
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我完全退出了股市。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Gerald M. Loeb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进入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可能与我个人的投资偏好与投资哲学有关系。
我个人认为,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心理因素。
而Loeb在1935年就出版的《投资存亡战》里就已经明确指出:在日趋成型的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说:“形成证券市场形态的唯一的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心理。”心理状况驱使人们在某种条件下以40倍及以上PE购买一只股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又拒绝以10倍及以下PE购买同一只股票。
有时,股票的价值持续几年被大众高估,人们一直给出一个比理论估价高出许多的价格。
同样,理论上的价格低估往往也会持续多年。
无论自己怎么想都不重要,因为市场将自己得出股票价值到底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的结论。
我个人的感悟:A股2006-2007年的暴涨与2008年的暴跌,从基本面和技术面,都很难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很难得出股市走势正常的结论。
如果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看,市场走势则显得十分正常了。
2006-2007年,股票新开户人数急剧增加,投资者疯狂地购买股票,如果只根据基本面来分析,历史估价模型并不支持过高的价格,投资者就会过早退出市场(赵XX同志在3000点即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就是这样投资者的代表,当然我并不认为赵同志的操作有什么不对)。
2008年的下跌趋势形成后,投资者视股票如毒品,疯狂卖出股票,资金连续大规模地从股市中撤退而流回银行(2008年各月的定期存款增长率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以至于大盘跌到历史最低市盈率时,大家似乎仍不愿意入场,似乎仍看到不到大盘最终的底部在哪里。
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大众心理。
5.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享年96岁(1903年7月21日-1999年)
●最伟大的赢利记录:68年的投资生涯,没有一年赔过钱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
我个人的感觉:这一历史恐怕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够打破。
巴菲特过去51年的投资生涯中,也有一年是亏损的。
美国“保护者共同基金公司”的伊始人,是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是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
1929年初涉华尔街,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投资家,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
纽伯格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纪长寿炒股赢家。
他的成功不仅是拥有巨大的财富,还有长寿和美满的家庭。
●罗伊•纽伯格的成功投资十原则
纽伯格从几百件实际教训中归纳了十条最重要的法则。
在近70年的投资和交易中,他一直遵守安,这十条法则使他受益匪浅。
一、了解自己
纽伯格说: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
当我还是B.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股票。
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
它不像长期投资需要耐心。
在分析过各种纷 *** 织的因素后,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决定,那么,你就是那种适合入市的人。
测试一下你的性情、脾气。
你是否有投机心理?对于风险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诚实地回答你自己。
你做判断时应该是冷静的、沉着的,沉着并不意味着迟钝。
有时一次行动是相当迅速的。
沉着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审慎的判断。
如果你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好,当机立断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你觉得错了,赶快退出来,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
你是随时可以从中逃出来的。
你需要有较多的精力,对数字快速反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
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有兴趣。
最初我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我不想输,我想赢。
投资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
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专业投资,如果你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对公司及细节进行分析,你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笔者的感悟: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点来设计的,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改变的。
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才能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成为股市中10%的赢利者。
二、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
纽伯格说: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很明显,他们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们的路都通成功。
你可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的经验,但不要盲目追随他们。
因为你的个性,你的需要与别人不同。
你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你本身、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
纽伯格推荐的成功的投资者前几位是: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吉米•罗杰斯。
笔者的感悟:我最重要的投资感悟的第一条是“想成为佼佼者,先向佼佼者学习”,第三条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方法都有可能赚钱”,别人成功的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
最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羊市”思维
纽伯格说:个人投资者对一支股票的影响,有时会让它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但那只是一瞬间,一般是一天,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这种市场即非牛市也非熊市。
我称这样的市场为“羊市”。
有时羊群会遭到杀戮,有时会被剪掉一身羊毛。
有时可以幸运地逃脱,保住羊毛。
“羊市”与时装业有些类似。
时装大师设计新款时装,二流设计师仿制它,千千万成的人追赶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长。
不要低估心理学在股票中的作用,买股票的比卖股票的还要紧张,反之亦然。
除去经济统计学和证券分析因素外,许多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判断,一次头痛这样的小事就会造成一次错误的买卖。
在羊市中,人们会尽可能去想多数人会怎样做。
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排除困难找到一个有利的方案。
这样想是危险的,这样做是会错过机会的。
设想大多数人是一机构群体,有时他们会互相牵累成为他们自己的牺牲品。
笔者的感悟:我认为心理因素是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因素,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制造了90%的行情。
6.巴菲特
7.索罗斯
耳熟能详的就不说了
他们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可以拿钱去烤火,而在于它们对于这个世界伟大的爱
㈦ 仅几亿美元身家的罗杰斯,为何还能被称为是华尔街巨头
因为罗杰斯的投资眼光极佳,可以说一看一个准,加上他创造了很多投资神话,这个世界上很少人可以打破他投资记录,所以被大家称为华尔街巨头,是实至名归的,不接受反驳。
PS:只想说大神收下我的膝盖,或者是大神家里需要打扫卫生的吗?小声说出来我觉得我挺适合的......
众网友:来人,拉下去,不要脸......
02、原因二是罗杰斯的投资眼光一看一个准
就算是罗杰斯退休之后,他去非洲旅游,他也可以发现投资目标,比如非洲的旅游。估计罗杰斯是天生的投资高手吧,就在他从非洲旅游回来不久之后,他果断成为ATT/ATC(非带链)合作小伙伴。事后证明罗杰斯的眼光极佳,这次投资同样取得非常大的收益,成功让非洲经济跟国际经济接轨,真是太厉害了,旅游都可以发现商机。
㈧ 请推荐几本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等著的关于股市投资的书,谢谢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 小弗雷德.施韦德(美)
这是以投资为主题出版过的书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阐释了关于投资主题的许多真知灼见
怎样选择成长股(最新全译版) - 菲利普(美)
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杰克.韦尔奇自传(第2版) - 杰克.韦尔奇[美]
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证券分析 -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金融业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股份公司教程》
投资大师巴菲特本人没有写过什么书,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本书收录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经劳伦斯.坎宁安分各个主题组织整理,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书中论述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投资、普通股、兼并与收购及会计与纳税等内容,是一本既精炼又富于实用性的投资手册。特别是本书内容并不枯燥,而是精彩绝伦、妙趣横生,使读者能够从中领略到一个崭新的投资世界。
巴菲特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本关于他的书超过这本。如果他要挑一本书去读,那必定是这本书。
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 小弗雷德.施韦德(美)
这是以投资为主题出版过的书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阐释了关于投资主题的许多真知灼见
怎样选择成长股(最新全译版) - 菲利普(美)
巴菲特称自己的投资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舍尔”。他说:“运用费舍尔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
杰克.韦尔奇自传(第2版) - 杰克.韦尔奇[美]
韦尔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证券分析 - 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的经典名著,专业投资者必读之书,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阅读此书十遍以上。
巴菲特绰号
唯一的“真股神”
全球投资大师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
全球第二首富
股坛“先知”
最贵饭局掌门人
股神策略
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增长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
理论阐述: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制增长。
名言及观念
“时间是好投资者的朋友,坏投资者的敌人。”
“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资。”
“要想成功,你就必须逆向使用华尔街投资的两大死敌:恐惧与贪婪。你不得不在别人恐惧时进发,在别人贪婪时收手。”
兴趣小组
迎接全民投资时代
特别推荐:投资者的参考书
热门投资工具
更多投资类图书
网上会员强力推荐
投资名作
与巴菲特过周末 - 兰迪.切普克(美)
这是作者在各种股东大会上的有趣经历!在本书中,作者以幽默风趣的笔调,生动描绘了自己在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及星巴克、花花公子、沃尔玛、微软、迪斯尼、杜帮、米高梅集团、花旗集团等。大到CEO们的战略演讲、股东提案,小到会场气氛、会议议程安排,甚…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 戴永良
沃伦.巴菲特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投大师,他在股市中创造了永不破灭的神话,成为全世界投资人仰慕的财富之神。他以100美元起家,靠着非凡的智慧和理智的头脑,在短短的4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400多亿美元的巨额财富,从而演绎了一段从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传奇。在容易让…
像巴菲特一样炒股 - 刘杰雄
沃伦.巴菲特股市中惟一被称为“神”的人。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始于11岁,迄今个人财富已达数百亿美元。沃伦.巴菲特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股市投资奇才,与众多华尔街的暴利神话不同,从不以牟取暴利为目标的巴菲特却创造了真正的神话。本书将“股神”的经验转化为可以直…
左手索罗斯右手巴菲特 - 许连军
本书让读者从了解索罗斯开始,学会评估基金经理人的个性商数,并像索罗斯一样提前预测到世界金融市场的破绽,在最佳时机介入或撤出;同时全力向读者展示巴菲特的炒股心经,这其中有无与伦比的选股持股奇招、精确绝伦的价值评估手段。…
沃伦.巴菲特之路 - 小罗伯特 G.海格士多姆[美]
本书通过实例精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巴菲特投资生涯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公司分析和估价技术,展示了巴菲特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谓“秘密”,书中还收入了贝克夏•哈维公司1977-1994年的年报和若干公司股票在内价值估算过程及结果,有助于读…
新巴菲特法则 - 巴菲特(美)
《巴菲特法则》曾经是美国最畅销的书,是专为处于长期牛市中的投资者所写的一本书。从此以后,互联网泡沫的爆发的安然公司的崩溃使投资者们争相把他们剩余的钱取出来用于重新投资安全的、传统的绩优股公司。股价从高峰值跌入低谷,投资者们担心易波动的股市是否还会出现稳定的…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8条投资商律 - 陈泰先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巴菲特价值投资精髓: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巴菲特集中投资精髓: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智慧全集 - 赵文明 隋晓明
领悟投资大师的智慧,分享沃伦.巴菲特式的赚钱快乐。本书秉持严谨细致、实用全面的原则,从巴菲特的投资心态和素质、做人与投资的完美结合、理性对待市场、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技巧、理财策略、投资原则、投资误区、成功信条九个方面进行论述,再结合具体的投资经典案例,深入…
中国巴菲特--中国股市传奇人物北大复旦演讲录 - 谢百三
本书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结构。前半部分增加了一篇序——《牛市:中国经济高速列车来到十字路口时的唯一的最佳选择》。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完整地论证了中国股市形成牛市的原因,论证了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列车来到十字路口时无奈的、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选择,论证7牛市形成的必然…
沃伦.巴菲特智慧活学活用 - 胡卫红
古人说得好:“知易行难。”对我们来说,懂道理并不难,难的是按道理去实行;掌握某种正确的方法并不难,难的是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巴菲特却始终坚持按自己认为的正确方法去做。从不盲从他人,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本书除了告诉你巴菲特正确的投资方法之外,还将告…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沃伦.巴菲特传(修订版) - 罗杰.洛文斯坦[美]
沃伦•巴菲特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迈达斯神,有点石成金术。他的合伙人企业曾连续多年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几十个百分点,令华尔街人士目瞪口呆。股东们对他的追随和关注,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现象”--他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股市行情的涨落。 …
巴菲特的新主张--股神眼中的新经济及其独特的投资技巧 - 罗伯特.海格卓姆[美]
巴菲特为什么排斥“新经济”?因为它具有不可预测性。巴菲特为什么接受“新经济”?因为它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巴菲特从不拿投资人的钱冒险,所以,投资者信赖他;所以,他能成为“投神”。今天的的投资者能够获得很多信息,但“理解力”仍然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作者罗伯特.…
巴菲特(漫画) - 森生文乃[日]
世界第一的股票投资家巴菲特的成功秘诀:1.买的是企业,不是股票;2.股东不参与企业经营;3.不插手自己不懂的事项;4.费雷理论;5.企业三指针;6.经营三指针;7.要求公司及时汇报坏消息;8.经营者须重视股东;9.股东与经营者是合作关系;10.要脱离市场。…
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精) - 安德鲁.基尔帕特里克[美]
沃伦.巴菲特.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股市投资奇才。与众多华尔街的暴利神话不同.从不以牟取暴利为目标的巴菲特却创造了真正的神话。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缔造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他的资本金扩大了3万多倍,而同期的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仅仅上升了约11…
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 基尔帕特里尔(美)
沃伦.巴菲特,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股市投资奇才。与众多华尔街的暴利神话不同,从不以牟取暴利为目标的巴菲特却创造了真正的神话。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缔造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他的资本金扩大了3万多倍,而同期的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仅仅上升了约11…
像巴菲特一样交易 - 詹姆斯.阿尔图切尔[美]
在过去50年里,没有人比巴菲特更加多样化地采用投资策略了:股票、商品投资、债券、套利交易、基金、格雷厄姆一多德式的方法……本书包括巴菲特所有投资交易方法的细节,同时为了讨论每一种投资策略,作者采访了金融专家,他们详细解释了自己是如何成功地使用这些策略和技巧…
在餐厅遇见巴菲特--让犹太人也疯狂的理财书 - 吴正治
为什么犹太人这么会做生意?除了天生的民族特性之外,犹太人的家庭从小就会对他们的小孩灌输金钱理财的观念,如果遇到艰深难懂、或是平淡无趣的理财观念,犹太人的父母就会举各种故事做例子,开启孩子们好奇求知的理财欲望,难怪犹太人个个都很精明。 本书由中外投资大师揭密…
巴菲特如何选择超级明星股 - 刘建位
巴菲特从100美地起家,通过投资成为拥有440亿美元财富的世界第二大富翁。巴菲特40年来选股权有22只,投资61亿美元,盈利318亿美地,平均每只股票的投资收益率高达5.2倍,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惊人的选股神话。 幸运的是,巴菲特在1977-2004年…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 马克.泰尔[澳]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区别不能再大了,如果有什么是他们都会做的,那它可以就是至关重要的,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失败的投资普遍是被这“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迷惑了:致命投资信念一:迷信预测。要想赚大钱,必须先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动向。致命投资信念二:迷信“权威”…
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 - 刘建位
华尔街股神巴菲特创造了投资39年盈利2595倍,从100美元起家到获利429亿美元财富的投资神话。巴菲特将那些复杂的投资策略表达为简单易懂的普通常识。让我们向这位当代最伟大的投资大师学习:牢记巴菲特的投资格言,像巴菲特一样富有智慧;学习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像…
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 - 劳伦斯.A.克尼厄姆[美]
劳伦斯.克尼厄姆总是一针见血而且与众不同。他以治学严谨、为人正直而闻名,比任何其他市场观察家高明的是,他在任何市场环境中都准确地告知普通投资者如何和到哪里找出非同寻常的投资价值。这一点令他声名鹊起。 在《向要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一书中,…
沃伦.巴菲特记事本里的管理定律 - 谷金
沃伦•巴菲特,被誉为股神和华尔街之神,是财富仅次于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富豪! 他从5岁开始就会摆地摊兜售口香糖聚揽财富: 11岁买入平生第一支股票; 13岁开始他的实业投资; 16岁高中毕业前就已经拥有自己…
巴菲特的8堂投资课--当代最伟大的投资者智慧妙语 - 刘建位
沃伦•巴菲特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在1999年年底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二十世纪八大投资大师” 中名列首位。1956年,巴菲特以100美元起家。2004年,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以429亿美元再度名列世界第二富翁。巴菲特创造了39…
向股神巴菲特学习 - 柳亨桦
股票市场的存在已超过100年。在这100年当中,出了不少成名人物,譬如道氏、江恩、艾略、林奇等等。这些成名人物,他们都曾经在华尔街的股票市场显赫一时。但论到以最少资本而赚取到最大回报,更让自己脐身于世界十大富豪榜的人物而言,只有巴菲特能够做得到。 …
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 基尔帕特里克(美)
本书通过200多个巴菲特在证券投资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真实故事,将他在证券市场上的所思、所悟、所作、所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你具有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本书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他的性格,他的禀赋,以及股东们对他的信任。 …
像巴菲特那样管理资金 - 詹姆斯.奥洛克林[美]
《沃伦.巴菲特传》既是一部传记,同时又是一部商业和心理分析著作。它从独特的角度研究了沃伦.巴菲特的领导才能和像业主一样行事之道。本书视角广泛,每一项原则都用巴菲特的原话加以充分诠释,从而展示了沃伦.巴菲特一与众不同的一面:一个在全球范围被公认为现代“久经磨…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 沃伦.巴菲特(美)
投资大师巴菲特本人没有写过什么书,但他每年都要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本书收录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经劳伦斯•坎宁安分各个主题组织整理,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书中论述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
双慧证券书店
㈨ 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达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掌管基金期间复合收益率达28.9%。他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声,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寻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其实总结的很完整了。他虽然是机构投资者,但其实一直在教普通投资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书中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他认为,任何一位普通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过球童,热爱 历史 ,大学时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资,研究生学习学院派金融学,未阅读格雷尔姆及费雪的著作,工作繁忙无暇阅读书籍。所以更相信实践出真知。
下面举个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证券分析员时对纺织行业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参观全美的纺织工厂、计算公司销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经纱和纬纱的密度,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却没有发现L’eggs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为消费者,却是在超市发现了这家优秀公司,因为L’eggs的生产商之前是在百货商店和专卖店销售产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产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发现这个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终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连裤袜,也是1970年代最赚钱的新产品之一。
总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调研为主,年报阅读、公司高管、分析师推荐、生活工作中接触、易于受忽视领域发掘为辅。
阅读年报,主要为近三年的年报,同时阅读分析师研报;调研以上市公司高管为主,以消费者及同行为佐证。以标的公司股东中是否有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为参考。
盘点全球最伟大的几位投资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据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财富的化身,《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将他誉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凭借杰出的投资才能,一手缔造出令整个华尔街叹为观止的投资业绩:在掌管麦哲伦基金13年(1977~1990年)时间里,该基金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暴涨至140亿美元,其投资配额表上的股票种类由起初的40种一路增加至1400种,并且在13年时间里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将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同迈克尔·乔丹对篮球的贡献相媲美,认为他们都是将投资或球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变成了一门艺术。虽然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业巅峰时期选择了急流勇退,但他并没有闲着,接连出版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畅销书,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倾囊相授,这些著作也深刻影响了无数后来人。
这个“战胜华尔街”的男人是怎么做投资的?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1
彼得·林奇于1944年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全家人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替母亲分担压力,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读中学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绍下,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做起了球童,沿着高尔夫球场四处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赚钱,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在当时,小彼得·林奇一定不会想到,正是这段球童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很多都是当时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经常在打高尔夫球时吹嘘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资,这就让彼得·林奇接受到了关于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即便后来顺利考入了波士顿学院,他也没有放弃球童的兼职工作,只为了能够继续汲取营养。不仅如此,大学期间的彼得·林奇还花大量时间专门研究了关于股票投资的课程,并重点学习了 历史 学、心理学、政治学等 社会 科学,甚至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学、宗教学和古希腊哲学,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学二年级那年小试牛刀,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快速发展,不到两年时间,飞虎航空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7美元涨到了33美元),收获颇丰。
这笔投资的收益所得,不仅让彼得·林奇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和信念。于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实习——当时的富达公司被华尔街形容为“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这也是彼得·林奇与富达公司结缘的开始。
进入公司,彼得·林奇幸运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业调研和报告撰写工作,具体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学业、服完兵役之后,富达公司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担任一名企业与商品分析师。如鱼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长,三年之后就被任命为富达旗下麦哲伦基金的主管。
虽然拥有了绝对话语权,但受到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影响,麦哲伦基金的经营正值低谷,规模仅有2000万美元,还不断面临赎回压力,而这也给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凭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仅局面很快被扭转,彼得·林奇还将麦哲伦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极的位置,成为了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规模最大的资金,投资效益名列行业榜首。
华尔街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资1万美元,那么13年之后就能得到28万美元的回报,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期的投资表现,彼得·林奇这个“股票天使”也彻底引爆了整个投资界。
2
与巴菲特一样,彼得·林奇也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呈现出复利增长之势,而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资理念。
不同于巴菲特等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彼得·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大师。“现代派”的表现在于,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股票,实值股、成长股抑或是绩优股,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买,一旦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错过投资良机。
有人用 “须鲸捕食式”投资法 来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
对于其他人来说,像须鲸那样大面积“猎食”股票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吃进去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能力。而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处,他特别善于挖掘公司的隐蔽性资产,并发现其潜在价值。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者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女士的丝袜不见得比通讯卫星差”,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
进一步分析,“须鲸捕食式”投资法还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个偏好,那就是 构建投资组合。
事实上,彼得·林奇从不将自己的投资局限于某一种股票或者某一个行业上,他想要的是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性风险。如此一来,在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家公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业绩。不过他也认为,完全的分散投资组合同样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资中更多体现的是集中。他建议,投资时最好选择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中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为保险。“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尤为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 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 他认为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对应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较高; 另一类则是业务简单的公司, 这与巴菲特的选股理念不谋而合,即业务简单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进行准确分析的公司,投资业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来获得评分”。
这种组合分散的投资方式,对于当前国内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同样简单实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选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他基于多年的分析经验将公司划分为六种类型: 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以及隐蔽资产型。 一旦投资者确定了某一特定行业中的一家公司作为潜在的投资对象,接下来就要确定这家公司属于这六种类型中的哪一种,进而制定对应的投资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里,缓慢增长型公司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稳定增长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于,这类股票能在经济低迷时期对投资组合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周期型公司则是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其前提在于投资者能够及时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
能够在投资组合中真正承担赚钱重任的,是另外三类公司:
(1)快速增长型公司
这类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之一,因为它们普遍“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他认为,如果投资者能够明智地选择,就会从中发现能够上涨10 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对于规模小的投资组合,只需要寻找到一两只这类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而且快速增长型公司在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往往也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规模较小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规模较大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引发股票迅速贬值的风险。不过在彼得·林奇看来,只要能够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就会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赢家。
(2)困境反转型公司
这类公司既不属于缓慢增长型公司,也不是业务将会复苏的周期型公司,它们通常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灭亡的致命伤。虽然很多投资者对这类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危难之中往往也蕴藏着机会,就像克莱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以及其他许多公司,都证明了自己拥有“股价迅速收复失地”的能力。
投资困境反转型公司的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此类股票的涨跌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的关联程度最小。尽管有些公司没能做到“困境反转”以至于让投资者赔钱,但偶然几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动人心,并且总体来说,投资这类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非常丰厚。
(3)隐蔽资产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而这种资产只被极少数人发现,大众投资者却没有注意到,那么这样的公司就叫隐蔽资产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为例,认为这家公司“什么类型的隐蔽资产都有”:抵扣所得税的巨额亏损、现金、弗罗里达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亚的煤矿、曼哈顿的航空权等等,非常值得购买。而实际上,这只股票后来涨了8倍。
当然,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前提,同样是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着真实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说过:“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异于极大的鼓励。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长型、困境反转型和隐蔽资产型三类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们的风险往往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课做到位。
4
比起独到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超出常人的勤奋。
纵观彼得·林奇的投资历程,你一定会发现,他做投资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也不迷信技术分析,既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也不做空头买卖,更不会总是像股评家那样对股票市场高谈阔论。他的成功,几乎都是来自于实打实的调查研究,以及严谨周密的分析判断。
执掌麦哲伦基金期间,彼得·林奇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为了寻找投资机会,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国 旅游 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点,他去公司调研;此外,他每年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交谈,即便是没在阅读或者访谈,他也会花几个小时不停地打电话……
可以说,整个投资界几乎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的涉猎范围更广,而这也再度印证了他一贯的投资理念—— 必须要对准备投资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普通投资者呢?
然而放眼当下,绝大多数人在选股时根本不会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进行如此细致详尽的分析,他们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在买股票,听到了网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唤,感受到了整个股市行情的火热,就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跟风者,看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即便是花了时间去选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购买一台微波炉的时间多”。如此一来,结果很可能就是赚少亏多,或者干脆就像赌徒一般在股市里碰运气。
此时再来看彼得·林奇为了发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而以下两则轶事,同样能够说明问题:
“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或许,这才是彼得·林奇与其他投资大师们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昨天在回复《彼得·林奇是怎样选股票的?(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6335548894019876/ )》的最后提到,光从数据上看的话,彼得·林奇确实很喜欢分散投资,而且股票换手率很快,是当时美国市场平均换手率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数据仔细进行细致的拆解,就会发现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种平均主义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额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资金分成两个池子,90%和10% —— 90%的资金是放在最多几十个重仓股上面,这一部分资金,他并没有经常换手,持仓是非常非常稳定的。另外10%的资金,放在几百只他在调研中发觉的“可能的潜力股”上。那么这个10%的资金池,其实相当于一个“人才库”,便于他进行长期的观察。过了几个月、几个季度,如果这里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换一批新血进来,然后再经过一长段的检验,如果某些股票稳定了,就可能会进入重仓股。
就再借用香帅在得到上《投资大师顶级智慧五:彼得·林奇——像正常人一样投资》中的部分内容,再接着谈。
所以你看,这样的分散投资,其实相当于一种皇帝选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积“选秀”,真正到稳定的“嫔妃”级别,得经过重重考验。所以这种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证了他的投资的稳定性,又保证了他的投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对冲。
三、逆向选股
彼得·林奇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选股策略,叫做逆向选股。彼得·林奇不喜欢那些太热的行业,比如在当时的 科技 、医疗行业,原因是他觉得这些行业都有估值过高的风险,而且因为一个行业在上行的时候,想进入的竞争者会特别地多。竞争者一多,一个企业就很难赚钱。所以,他反而会偏好一些低迷行业的领头羊。因为在低迷行业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会随之扩大,反而赚钱。
比如说白色家电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绝对是一个下行的行业,而当时的计算机是一个上行行业。他却不选这种计算机股,反其道行之,选择了几个优秀的白色家电行业的企业进行重仓,然后在中短期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香帅认为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的投资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市场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个产业在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个区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说,产业和行业转移的空间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业,未必不是赚钱的行业。
四、彼得·林奇对投资的看法
你会发现,彼得·林奇的这三个原则,即蜡笔原则、有限分散原则和逆向选股原则,都是非常实用,非常有启发性的,都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拿来用的原则。
这也就回到了彼得·林奇对投资的根本看法——投资是一门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学科。
艺术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静态分析,当时有很多人对量化分析太过迷恋,总是想回去搞一个模型,就陷入了静态分析的框架里面。但是,没有这种科学精神也不行,搞投资也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为投资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选股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基本面的分析读是必不可少的。投资是一个非常实践性的行业,不是说你坐在这儿看两本书,然后背下两条原则,你就真的成为投资大师了。所谓的大师,都是不断地淬炼自己而形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是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一门学科。
这句话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是非常适用的,我们要学习金融知识,但是不要静态、固化地去理解知识,而且一定要自己动手,不断地实践,这样才可能在投资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绩。
总结,彼得·林奇的投资经验分为三条原则: 1.蜡笔理论。要投资那些直观的,我们可以理解的企业。 2.有限分散。不能无目的地平均主义分散,而是把重头的资金集中在那些你真正有把握的投资上。选择一些可能的潜力股,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验,看它们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重仓标的。 3.逆向选股。有的时候不一定要去追高,反而在低迷的行业里面选取龙头股,可能是赚钱的机会。
㈩ 华尔街华人交易员传奇(一)~江平
江平是华人金融圈里的名人。
这位前雷曼货币交易员与前对冲基金塞克(SAC)资本明星交易员,四十来岁,瘦削而目光炯炯,时刻处于要上火线的警觉状态,也十分满足“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专业,后进入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攻读硕士;
1989年赴美留学;
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1994年赴斯坦福大学攻读金融学博士,中途转为硕士;
1995年进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在雷曼兄弟成长为华尔街顶级交易员,是雷曼 历史 上最传奇的交易员之一;
2005年从雷曼辞职,加入全球最负盛名的对冲基金赛克资本管理公司(SAC);
2006年创下赛克盈利记录,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并登上华尔街百强交易员排行榜;
2007年,因被曝出强迫下属服用雌性激素的性丑闻而遭受指控,同时遭受涉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指控。江平与赛克都否认了这些指控,起诉最终被法院驳回;
2007年在上海创立上海亿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08年因高层内斗辞职离开赛克;
2008年在纽约创立对冲基金江平资本管理公司。
2007年,美国《交易员》月刊出了一份榜单,时任赛克资本管理公司(SAC)董事总经理的江平以1亿至1亿五千万美元之间的年收入跻身“百位顶尖交易者”。榜单上收入过亿者几乎都是拥有巨额资本可坐享其成的对冲基金老板,江平凭交易业绩入选者,这也是这份全球金融精英名单里,第一次出现华人的名字。
彼时,纽约举行华人金融协会年会,江平以一篇主题为“弱势美元与全球投资的挑战”的演讲,引起华人金融圈小范围的震动。江平说:“人民币将逐渐崛起为一种世界性货币,其与美元的伟大博弈将会是我们一生中亲历的最具 历史 意义的事件之一。”
但就在那时,江平还有一桩更离奇的小报”丑闻“缠身:一位被解职的曾在江平手下的交易员起诉称,江强迫其手下的交易员服用女性荷尔蒙激素。据纽约小报说,这是为了让交易员做交易时更冷静,减少“赌博”冲动。在采访中江平否认了小报报道,称那位被解职的交易员心存不满,才出此无稽之谈。
江平在赛克资本的办公室位于曼哈顿黄金地段的57街,是一栋除了门牌号什么名字也没有的小写字楼。与豪华的投行大厦相比,如果没有背景介绍,绝对想象不出上亿美金的交易天天都是在这里的电脑终端完成的。江平神情专注地端坐在他八台显示屏包围的办公桌前,身为董事总经理,上亿身家的江没有独立办公室,也没有通常金融机构内常见的玻璃小屋,而是和他手下的十多位研究员和交易员坐在大间里。
谈及当年在雷曼兄弟货币交易台如何从墨西哥比索,转战到美元、加元的时候,没有一句废话、不爱用形容词的江平,将当年经历的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说得颇为活灵活现。
1995年,雷曼兄弟因墨西哥比索贬值受损,信用被降级,公司的拉美外汇交易部名存实亡。刚从斯坦福大学进入雷曼的江平最初只是在技术支持部门工作,并非一线交易员。一次某位客户来雷曼询问某个结构复杂的日元衍生品价格。一般来说公司交易员和分析师依赖系统模型、基于纽约市场普通衍生物价格计算结果。当时没有任何日元衍生品背景、也没有接触过公司衍生品模型的江平通过心算报出价格,早于模型计算结果20多分钟,两者误差很小。在场的一位高级交易员当即决定邀请江平进入交易部门,指派他去做在旁人看来生存机会几乎是零的比索交易。
江平回忆当时每日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不论是吃饭、睡觉、走路,时刻在琢磨对手与自己所做的交易。仓位积累多了后,江每天将交易数据打印出来,一有空就读,硬是将十几页纸几百个衍生品交易细节默记心上,对每个仓位细节了然于胸。
2008年他已离开赛克,正在筹资准备开始自己的对冲基金。江平说他希望创立一个新的基金,采用与华尔街不同的激励机制,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这一基金将以体制化的形式,鼓励基金经理追求长期高回报。但当时金融危机影响初现,原先遍地皆是的资金已经开始退潮,江言词中颇有些筹资不易的意思。
也有行业人士透露,江离开塞克资本是因为与SAC 基金管理风格不合。江平交易仓位波动性(volatility )偏高,塞克资本管理层认为超出了基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强制要求江平仓,导致损失,令江愤愤不平。
在江平的描述中,华尔街就是个暗器遍布的江湖,“人在江湖,需要时刻提防”。他谈了很多中国外汇储备投资该如何避免华尔街投行们的“陷阱”的策略。
江认为,华尔街一些金融机构貌似强大,但受短期利益驱使。在资产管理方面,部分基金利用普通投资者的缺乏经验,以圈钱为目的,不停地推出 时尚 产品,迎合大众。1993年基金经理们大肆推销新兴国家基金,1999年及2000年则配合华尔街券商推出各种高 科技 基金,后又大力推销印度基金、贵金属基金等,投资者如一味跟风则利益受损。
2007年底,江平向笔者演示过他的一个有趣的研究,是有关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对业绩以及华尔街的评估 历史 。
江称,他从2000年开始就看好石油,特别是中国的石油股票,但某些华尔街公司却一度表面唱空他们私下里看好的石油,甚至使劲唱空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他的研究表明,从2001年底到07年底,投资这三大公司的平均收益(不包括红利)是10倍到11倍;如果每年年底做调整,在三大公司中只投最不被华尔街所看好的公司,则收益可达23倍;反过来,如果只投最为华尔街所看好的公司,则收益仅为4倍多。
江平从2000年开始买入中石油股票,如将分红再投资计算在内,至07年底已涨了15倍,江说那是他投资生涯中所持有的涨幅最大的金融资产之一。转眼一年过去,世界原油价格戏剧性的从150美金掉到了40美金,不知江平的投资故事又该如何改写。
江平认为,那只是个极端例子,并非凡事都得反着华尔街,但必须独立分析调研。身为一个老交易员,江平宁愿将华尔街看作一个为利驱使、贪婪险恶的江湖。
2005年-2006年,江平在A股、B股低迷时大举入市,赢利后,2007年5月,江平在上证综指四千多点时开始在A股减仓,转而加强对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投资。他的判断是,大陆政策会更为开放、资产估值将上升,华尔街少数人将为做空“港股”付出巨大代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江平此次在与唱空“港股”的力量对峙中告负(不过就在江平清仓后不久,港股却迎来大涨,这已是后话。)
2007年,江平迎来他交易生涯中首个亏损年头。虽然百分比不高,但由于资本量大,损失绝对值不小。
印象最深的是江平的专注与独立。他说自己可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边走路边用电话听手下分析员汇报,从纷繁复杂的报告中抛开结论仅抽出数字来自己求证,对于数字的想象力已臻化境――他可以每天看着十多页的交易数字记录,津津有味地分析交易对手在做什么,看出无声处的惊雷。 同年,他被华尔街著名专业杂志《交易员》评为年度“百强交易员”,入账上亿美元,成为该榜单 历史 上首位华人上榜者。
交易过程需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十项平衡术 ,以下来自于江平的分享: 有很多关于市场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的好书,其交易原则我早年也都看过,不少也同意。有心做交易员的读者,应将这些书全都看了。但必须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法则来。我想要强调的是两个字:平衡。平衡这两个字用于生活,用于交易都有好处,下面仅仅是举些例子。这些原则说起来容易,自己也很难全做到。 1.人生的平衡 胸无大志、不求上进固然不可,强求功名也同样不可。投资与交易(不同于圈钱)这一职业,一方面有其惊险刺激、点石成金的魔力,另一方面,世上竟无一人子承父业,可见其必定有得有失。 2.战略与战术的平衡 战略上要自信,要有打败一切敌人的信心和勇气;战术上要谨慎,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知识与水平的局限性。准备交易时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3.与华尔街的距离保持平衡 在华尔街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难。在短线上与华尔街结盟也能赚不少钱,但要长期取得好回报,则必须独立于华尔街之外进行思考。为华尔街做事,有时不得不向钱低头,属于情有可原,但绝不可做出卖国求荣之事。 4.正与奇的平衡 初入市场当循正道,防守为上,对市场上流行的交易法则一一研究并试用。待有相当资金与经验的积累,并确信对局部市场有独到发现后,可以寻求机会,以奇兵出击,获取全胜。 5.长线投资与短线投机的平衡 长线以价值为本,短线交易以技术分析、资金流动分析为主。长线投资有了利润,须耐心让利润成长,及至价值基本面改变。短线交易若有损失,必须尽快止损,不可有侥幸之心。 有热门股票,可以少量资金顺势炒作,适可而止, 但需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在做短线。对冷门资产,则当潜心分析,像科学家一样有独创性,找出别人没发现的东西,找出超级价值,不战屈人。 6.低进高出,还是高进低出? 乍一看这不成问题,当然是低进高出。然而普通投资者,包括大部分职业投资者失败之处就在这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上。 普通投资者短线操作时喜欢自作聪明,低进高出。“掉这么多,可以进了” ,“涨了不少,赶快卖掉”。而长线投资时,则受华尔街蒙蔽而高进低出。市场长时间大幅升值后,华尔街祭出其绝招,“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经济腾飞,潜力无限”,怎可手中有钱而不入市? 市场上也并非没有冷静的声音,然而忠言逆耳,投资者听不进去。 一个职业交易员首先要训练“高进低出”的直觉。一个向上涨的市场,明天多半是不变或继续上涨;一个向下掉的市场,明天多半是不变或再掉。如果自己及周围人都觉得高,则买进,如果觉得太低,则卖出。短线交易,要顺势而行。“逢低吸纳,逢高出售”不可用于短线。 但职业交易员又容易在短线交易高进低出这一关走火入魔。高进低出,顺应华尔街,对于早期生存很重要。但即使短线技术炉火纯青,也须返璞归真,寻求价值,长线投资,低进高出,顺其自然。市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长期回报回归平均。要找出长线价值,必须远离华尔街 时尚 ,独立以最基本的道理分析市场。 业余投资者很难学职业交易员的一套,最好远离短线。但业余投资者可以学做分析起家的投资大师们,不做短线,耐心做长线。 7.分散风险与集中投资的平衡 价值平庸而又不得不投资时,分散风险。一旦有独创性研究发现超优价值,可以考虑集中投资,但必须少用或不用杠杆。 华尔街喜欢用“风险值”(value at risk, var) 来分析风险。这个概念漏洞很大。用一大堆价值平庸的资产分散风险,再加以杠杆,“var”不高,是对冲基金最常见的做法。然而,由于全球金融一体化,资产价格短期涨跌往往与基本面关系不大。同时投看似毫不相干的资产,能够分散经济风险,但未必能够分散市场风险,一旦再与杠杆相结合,则危险极大。 8.仓位大小的平衡 市场整体高估时,仓位要小,要灵活,不能眼红别人还在挣大钱。市场整体低估时,尤其是在市场持续多年走低,价值改观,而大部分投资者对经济和政策基本面的改善视而不见,不愿入市时,则当加大投入。 若是市场整体估值较好,但短线风险较大,则仓位须适中。平衡的关键在于一个赢者心态: 仓位必须足够大,市场涨上去后不要说“我看得很准,可惜没买” ;仓位又不能太大,市场短期续跌后不要说“我知道还得跌,再等等就好了” 。涨是利润,跌是机会;涨不足喜,跌不足忧。 9.简单性与复杂性之间的平衡 好的长线投资都较简单。复杂的多头套利对冲交易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要严格跟踪市场流动性。 初入华尔街的人,千万不要一发现某复杂资产价格与模型不符,便做多做空套利。可以少做一点,同时深入研究。要知道,世界上聪明人有的是,自己所发现的,多半早已有人做过。一旦确实发现套利机会,要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 10.供与求之间的平衡 基本的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供应多,价格会下降,供应少价格会上升。金融市场上长线也是如此。但短期内价格是由华尔街操纵的。比如,1999 2000年,高 科技 行业内部高管不停地将手中股票甩给华尔街经纪人。供应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出手,华尔街号召全世界投资者买进,市场几乎日创新高,供应多反到引起价格上升。投资者应根据华尔街这一特殊的供求现象制定相应对策。 理论方面,我个人从以下几类训练中受益较多,六类训练: 1.数学类: 四则运算;开根、乘方、指数、对数、复合利率;线性优化,基本统计。 2.经济、金融类: 微观、宏观及国际经济学;货币市场(marcia stigum 经典);衍生物(john hull经典);经济与金融 历史 。 3.实用类: 彼得·林奇(peter lynch,beating the street),彼得·林奇很可能是金融史上唯一一个大规模投资靠选股而打败华尔街的投资专家。他并非名校毕业。想模仿他的人应看一看他四十岁时的照片(已白发苍苍),然后问问自己及家人是否也愿意在40岁时变成那样;杰克·许瓦格(jack schwager),许瓦格写过很多书,都值得反复看。 4.其他书籍: 开卷有益,知识面越广越好。大部分书可速读,但也有些必须精读,各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非专业书中,我喜欢反复看,书翻破了再买了看的,以《毛泽东选集》与《金庸全集》为首。现在没时间看书了,靠锻炼时间反复听两个评书,一个是刘兰芳女士的《岳飞》,一个是袁阔成的先生《三国演义》。以正克邪、将计就计、以弱胜强等人生观和交易观,也得益于这些书籍。精读几十遍的故事,每次再听,都有新的体会。 5.各类活动: 现在的教育体制,太注重读书,甚至鼓励读死书。生活中自有学问。打工种地、文娱 体育 、三教九流,都应尽可能有所了解,有所参与。我小学时功课不重,学校经常组织学工学农学军。这些经历,对于日后以常识分析经济运作,看穿华尔街烟幕,很有帮助。 即使有些活动不登大雅之堂,只要把握得恰当,也会有益,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我做交易,得益于象棋、围棋自不必多言。但从小学至研究生,打牌、打麻将一直没有停过。算牌、记牌、分析对手的习惯,在那时就已养成。麻将桌上,人人想赢怕输,牌内牌外同时下工夫,赢了的想套现,输了的想翻本。我在墨西哥比索交易过程中与对手都很熟,不少对手身上都有当年“麻友”的原型。 6.高深理论类: 高深理论有没有用?肯定有用。但我几乎拿了两个博士,所学的高深东西,对找到工作有用,但并未直接对交易起到多少作用。这些理论最大的作用是,当一班华尔街总策略师、总分析师、总经济师抖出他们的名校学位、显赫经历,顺口引用“随机微分方程”、“garch”、“多元回归宏观预测”等名词,我可以冷眼旁观其闹剧。这些人当中有少数是高手,而且也算正派。但大部分人并不真懂,且对投资者常怀歹意。这些理论,我当年就学得比他们好,他们骗不了我。只要自己功夫正、功夫深,对手以阴毒功夫来袭,可叫他自受其害。一般人如没学过这些理论也不要怕,华尔街宣传机器开动时,将耳朵塞上即可。 现为对冲基金entropypartners主席的李斌,1983年毕业于中科大近代物理学专业,通过cuspea考试到纽约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毕业后到美林证券从事投资研究,之后到ubs瑞士联合银行负责量化交易。多年来他不仅在各大投资银行工作,而且自己创立了多个公司,在商场冲锋陷阵,阅历丰富而独特。 黎彦修1987年毕业于中科大数学系,1988年赴芝加哥大学攻读统计学位,因对金融产生兴趣,转读该校工商管理硕士,1991年毕业后在美林证券从事投资研究,后转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员。2003年黎彦修成立前沿基金,目前管理资金超过20亿美元,还在伦敦、北京和香港等区域金融中心设有办公室。 该报指出,江平、李斌和黎彦修均是有深厚理科学术背景,赴美后转行进入金融界的投资业新贵。他们传奇的创业道路,为大批理工科出身的华裔留学生和专业人士指明了发展方向。三人也对中国和亚洲市场兴趣浓厚,回国创立公司,因而也成为立志回国创业的中国留学人员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