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票投资者故事
Ⅰ 11岁开始炒股的投资天才是谁
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一直居住在奥玛哈,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
时值经济大萧条困扰全球,当然也波及了巴菲特的家乡。由于生不逢时,在他刚满周岁时,他的父亲,身为银行证券销售商的霍华德·巴菲特就失业了。全家迁移到了别处,父亲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公司很快又陷入困境,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变得有些艰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四年。这样的家境却使巴菲特从小就对钱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巴菲特后来回忆道,童年的那段艰难岁月使他当时就萌发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长大后一定要拥有大量财富。“总有一天,我的名字和照片会出现在传媒上。”
巴菲特在童年时代就对数字十分着迷,心算能力很强。他经常和伙伴们记录着街口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车牌号码,晚上展开《奥玛哈世界先驱报》,计算着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每当周日去教堂做礼拜,巴菲特被梳洗一番,坐在长老会教堂的长椅上时,他总是以计算宗教作曲家的生死年限来打发时间。他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数字,而是金钱,他在“数着他想象中的财富”的过程中成长。
5岁时,沃伦·巴菲特开始在家门口摆上口香糖向过往行人出售。不久,他与朋友拉塞尔在闹市兜售柠檬汁。6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25美分买了6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5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游人。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有时,巴菲特还从父亲的杂货店里买来苏打水,挨家挨户的销售。他想一点一点地挣到很多很多的钱。
巴菲特8岁时,便开始阅读他父亲的有关股票市场的书籍。1940年,10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他对父亲股票交易里的股票、债券单据怀有浓厚的兴趣,每天义务地为父亲供职的哈里斯·厄普汉姆公司做股价牌的记录。
11岁时,巴菲特就在他父亲担任经纪人的公司开户。之后,这个少年第一次进行股票投资,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市政服务公司优先股。不久,这只股票的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巴菲特将股票抛出。除去1美元的佣金,沃伦·巴菲特第一次在股市上获得了5美元的纯利润。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但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父亲霍华德·巴菲特的朋友卡尔·福尔克家是巴菲特常去玩的地方。一天,他在福尔克家吃午餐,他一边喝着福尔克太太做的鸡面汤,一边宣布:他将在30岁以前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福尔克太太问他为什么想赚那么多的钱?12岁的沃伦·巴菲特回答说:
“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爱好和信念,才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儿时的巴菲特就像一个书虫,并且有着照相般的记忆力。只不过他读的不是童话故事,而是教人如何发财的“秘籍”,如《赚到一千美元的一千招》、《从十美元成为大富翁的故事》。一年又一年,巴菲特挣钱的点子也层出不穷。从组织一帮小孩为报社送报,到与朋友合伙经营出租弹子球机生意等等。他一点一点地积攒着自己的财富,坚定地沿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向前走。
Ⅱ 巴菲特的一生经历
沃伦·巴菲特,男,经济学硕士。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主要投资品种有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
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沃伦·巴菲特排第9名。2016年10月,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年度“美国400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第3名。
2016年12月14日,荣获“2016年最具影响力CEO”荣誉。2017年3月21日,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第2名。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沃伦·巴菲特以净资产734亿美元排名第四。
2018年2月28日,《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87岁的沃伦·巴菲特保持第二位,财富增长31%,成为越过1000亿美元大关的第二人。
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发布,拥有840亿美元的沃伦·巴菲特跌至第三位。2018年7月7日,扎克伯格超过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三大富豪。2019年3月5日,福布斯发布第33期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沃伦·巴菲特身家净值降至825亿美元,排名第3位。
2019年10月,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位列第三名。2020年1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9年最大慈善捐赠,沃伦·巴菲特以价值36亿美元的股票捐赠排名第2。 2020年2月26日,沃伦·巴菲特以7100亿元财富位列《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第4位。
(2)美国股票投资者故事扩展阅读: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
截止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Ⅲ 喜欢炒股,求股神巴菲特的传奇故事!
巴菲特说:“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在伯克希尔公司下属那些获取巨额利润的企业中,没有哪个企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关于简单企业的解释就是“我们公司生产浓缩糖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制成饮料,我们把它卖给那些获得授权的批发商和少数零售商进行瓶装和罐装”。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1999年年报中关于公司主营业务的解说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句解说词一直出现在它的每份年报当中。简单和永恒正是巴菲特从一家企业里挖掘出来并珍藏的东西。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购者,巴菲特喜欢收购企业,不喜欢出售企业,对那些拥有大型工厂、技术变化很快的企业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欢雇员跳槽。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35年里很少有哪个企业的经理离职,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样地,巴菲特本人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 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后袋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钱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这栋旧房子里,因此,我保有这些东西”。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钱包里到底装了多少钱?“我来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打开钱包,大约数了8张100美元的钞票。他说:“我一般在钱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未出现过负值,并且创造了一个29.5%的综合收益率。可是,这种年年好运因9·11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和美国运通股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公司自身的股票实际上只获得大约7%的收益,公司的账面价值下降了6.2%,但仍好于跌幅达11.9%的标准普尔指数。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年报开头这样写道:“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损失达37.7亿美元,我们的A类股票和B类股票的每股价值双双下降6.2%”。
巴菲特通过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资决策创造了伯克希尔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净资产归功于10次左右的重大投资行动。巴菲特几乎总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企业,然后长期持有。在某些投资季报当中,长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结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现在持有的许多投资品种时间长达数年、数十年,经历了经济景气和不景气时期,直至迎来辉煌灿烂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马拉松式的投资健将,投资机会来临时,他四处出击,力求收购到一个更大的企业。
Ⅳ 华尔街人物故事
1、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岁(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
●经历了美国1929年股灾仍能积累几千万美元财富的大投资家
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一位曾经征服了华尔街,后又征服了华盛顿的最著名、最受人敬慕的人物。1897年以300美元做风险投资起家,32岁积累了320万元的财富,经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之后,仍能积累起几千万美元的财富。巴鲁克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几位“既赚了钱又保存了胜利果实的大炒家”。
据估计,巴鲁克1929年财产最高值可能在2200万元至2500万美元之间。1931年11的财产清单显示巴鲁克那时的总资产是1600万美元,其中现金870万美元,股票369万美元,债券306万美元,借贷55万元。巴鲁克留下来的物业价值超过了1400万美元,一生对各项事业的捐款将近2000万美元。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巴鲁克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也是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说:“巴鲁克是能最好把握时机的投资者,他的哲学是,只求做好但不贪婪。他从不等待最高点或最低点。他在弱市中买,在强市中卖。他提倡早买早卖。”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
巴鲁克的一个经典小故事:有一天,他在华尔街上擦鞋,擦鞋童向他提供了股票赚钱的秘诀。巴鲁克一回到办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全部抛出去了。
“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他很多关于投资的深刻认识都是从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来的。比如,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来鉴别何时算是应该买入的低价和该卖出的高位:当人们都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不要管它是否还会再下跌。人们常常惊异巴鲁克的判断力,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经典名著《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探讨群体的病态心理现象,作者是Charles Mackay,第一版写于1841年。该书是巴鲁克最喜欢的一本书。该书目前享有的声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位赫赫有名的金融家。巴鲁克曾经鼓励、促成了该书在1932年的再版发行,并且为之撰写了一篇序言。巴鲁克称赞这本书为研究自于各种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提供了启示。
2.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享年63岁(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
Livermore在15岁的时候开始股票交易,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者。他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四起四落,惊心动魄的战史,以及他表现出来的惊人意志力和智慧,至今仍令人们十分敬佩。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Livermore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1940年11月28日,Livermore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开枪自杀身亡。死时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各方公认的经典投资书籍
无论是投机者,还是价值投资者,都认为以Livermore生平为背景的一本书《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股票作手回忆录)》是一本投资经典书籍。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因为价值投资者认为的好书,投机者往往不屑一顾,反之亦然。
如果只选10本最经典的投资书籍,相信《股票作手回忆录》定能入选。
●Jesse Livermore的交易策略
Livermore这位隐逸天才的那些富有革命性的交易策略,今天的人们仍然在使用。Livermore的交易策略是在自己多年的股票交易经历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策略,我总结概述如下:
(1)赚大钱不是靠个股价起伏,而是靠主要波动,也就是说不靠解盘,而靠评估整个市场和市场趋势。能够同时判断正确又坚持不动的人很罕见,Livermore发现这是最难学习的一件事情。但是股票作手只有确实了解这一点之后,他才能够赚大钱。
(2)Livermore的交易系统的精华,是以研究大盘趋势为基础。一定要等到大盘上涨时,才开始买进,或者在大盘下跌时,才开始放空。Livermore说世界上最强、最真实的朋友,那就是大盘趋势。当市场犹疑不决或是上下振荡的时候,Livermore总是呆在场外。Livermore不遗余力地一再重复这些原则:一厢情愿的想法必须彻底消除;假如你不放过每一个交易日,天天投机,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仅有廖廖可数的几次机会,可能只有四五次,只有这些时机,才可以允许自己下场开立头寸;在上述时机之外的空当里,你应该让市场逐步酝酿下一场大幅运动。
(3)操作时一定要追随领头羊,其他股票何去何从用不着考虑。你关注的重点应该是那些领头行业和强势行业中的领头股票。领头羊股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破阻力区域、率先创造新的最高价格。要保持思想的灵活性,记住,今天的领头羊也许不是两年之后的领头羊。正如妇女的衣服、帽子、人造珠宝的时尚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股票市场也不断抛弃过去的领头羊,新领头羊取代了旧领头羊的位置。以前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很难成为新的牛市中的领头羊股票,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经济和商业情况的变化将产生更大预期利润的新的交易机会。
(4)坚决执行止损规则。Livermore把自己的首次损失控制在10%以内。Livermore说,确保投机事业持续下去的惟一抉择是,小心守护自己的资本帐户,决不允许亏损大到足以威胁未来操作的程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坚决执行向上的金字塔买入原则。请记住,股票永远不会太高,高到让你不能开始买进,也不会低到不能开始卖出。但是在第一笔交易后,除非第一笔出现利润,否则别做第二笔。Livermore说,如果你的头笔交易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就绝不要继续跟时,绝不要摊低亏损的头寸。一定要把这个想法深深地刻在你的脑子里。只有当股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才继续购买更多的股份。如果是向下放空,只有股价符合预计向下走时,才一路加码。Livermore喜欢做空那些价格创新低的股票。
(6)避免购买那些低价的股票。大笔的利润是在大的价格起伏中获得的,它通常不会来自那些低价的股票。
3、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岁(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父
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格雷厄姆被喻为“华尔街院长”和“证券分析之父”。作为投资界最重要的思想家,对投资界的最大贡献就是将明确的逻辑和理性带到了微观基本分析之中,并成为巴菲特等许多成功投资家的启蒙宗师。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所著的《Security Analysis(证券分析)》直到目前一直是投资界最经典和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926年,格雷厄姆联手杰罗姆•纽曼创建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并重回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授课直至1956年退休。虽然格雷厄姆的个人资产在1929年的股灾遭受重创,但幸运的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幸存下来,并且开始不断成长。到1956年结束时,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7%。
格雷厄姆1948年创立的基金(GEICO)到1972年的24年里增长了超过80倍以上,年均复利增长在20%以上。他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及终生与人为善的信念。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 ”,排名第四。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就是依据价值分析法在股票长期处于低价时买进,而在价格合适时卖出,“让别人去赚多余的利润”。
格雷厄姆创造了“安全边际”一词来解释他的常识性选股法则,既挑选那些暂时股价跌落,但是长期来看基本面牢靠的公司股票。任何投资的安全边际产生于其购买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两者差别越大(购入价低于实际价值),就越值得投资,无论从安全还是回报角度来看都是如此。投资界通常将这些情况称为低估值(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倍数股票。
●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
人们经常记得股神巴菲特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其实,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本人总结的投资要点。
格雷厄姆创造的“安全边际”,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安全边际”为格雷厄姆的投资要点“第一,不要损失本金,第二,永远记住第一点”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
4.杰拉尔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岁?(1899年-1975年?)
●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
Gerald M. Loeb于1899年出生于旧金山,1921年开始证券投资,他几乎终身都在E.F. Hutton工作,后来终于成为这家券商的副总裁。
Loeb是一位安全度过1929年股灾的投资家,他发现1929年股市实际上在9月3日就达到了最高点,这比大崩盘开始几乎要早了整整2个月。
1935年,Loeb出版的《投资生存战》(The Battle for Investment Survival)是这样描述的:我预见到1929年股市见顶,并及时抛空了股票。我能回忆起来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所有的股票并不是同时达到最高价位。在那年,我不仅不断变换着手中交易的股票种类,而且股票的数量也在减少。当手中一只只的股票开始“表现”不佳时,我就转向其他表现尚佳的股票。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我完全退出了股市。
《Lessons from the Greatest Stock Traders of All Time, John Boik, McGraw-Hill, 2004》(中译本名为《至高无上:来自最伟大证券交易者的经验》),Gerald M. Loeb被列为5位最伟大证券交易者之一。
●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进入我选的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可能与我个人的投资偏好与投资哲学有关系。我个人认为,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心理因素。而Loeb在1935年就出版的《投资存亡战》里就已经明确指出:在日趋成型的股票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大众心理。
Loeb说:“形成证券市场形态的唯一的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心理。”心理状况驱使人们在某种条件下以40倍及以上PE购买一只股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又拒绝以10倍及以下PE购买同一只股票。有时,股票的价值持续几年被大众高估,人们一直给出一个比理论估价高出许多的价格。同样,理论上的价格低估往往也会持续多年。无论自己怎么想都不重要,因为市场将自己得出股票价值到底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的结论。
我个人的感悟:A股2006-2007年的暴涨与2008年的暴跌,从基本面和技术面,都很难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很难得出股市走势正常的结论。如果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看,市场走势则显得十分正常了。2006-2007年,股票新开户人数急剧增加,投资者疯狂地购买股票,如果只根据基本面来分析,历史估价模型并不支持过高的价格,投资者就会过早退出市场(赵XX同志在3000点即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就是这样投资者的代表,当然我并不认为赵同志的操作有什么不对)。2008年的下跌趋势形成后,投资者视股票如毒品,疯狂卖出股票,资金连续大规模地从股市中撤退而流回银行(2008年各月的定期存款增长率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以至于大盘跌到历史最低市盈率时,大家似乎仍不愿意入场,似乎仍看到不到大盘最终的底部在哪里。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大众心理。
5.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享年96岁(1903年7月21日-1999年)
●最伟大的赢利记录:68年的投资生涯,没有一年赔过钱
美国共同基金之父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在68年的投资生涯中,没有一年赔过钱。我个人的感觉:这一历史恐怕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能够打破。巴菲特过去51年的投资生涯中,也有一年是亏损的。
美国“保护者共同基金公司”的伊始人,是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是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1929年初涉华尔街,是美国唯一一个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投资家,不仅两次都免遭损失,而且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
纽伯格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纪长寿炒股赢家。他的成功不仅是拥有巨大的财富,还有长寿和美满的家庭。
●罗伊•纽伯格的成功投资十原则
纽伯格从几百件实际教训中归纳了十条最重要的法则。在近70年的投资和交易中,他一直遵守安,这十条法则使他受益匪浅。
一、了解自己
纽伯格说: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当我还是B.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股票。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它不像长期投资需要耐心。在分析过各种纷乱交织的因素后,如果你能做出有利的决定,那么,你就是那种适合入市的人。测试一下你的性情、脾气。你是否有投机心理?对于风险你是否会感到不安?你要百分之百地、诚实地回答你自己。你做判断时应该是冷静的、沉着的,沉着并不意味着迟钝。有时一次行动是相当迅速的。沉着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审慎的判断。如果你事先准备工作做得好,当机立断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觉得错了,赶快退出来,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你是随时可以从中逃出来的。你需要有较多的精力,对数字快速反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你应该对你做的事情有兴趣。最初我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我不想输,我想赢。投资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你最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专业投资,如果你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对公司及细节进行分析,你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笔者的感悟: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点来设计的,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改变的。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才能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成为股市中10%的赢利者。
二、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
纽伯格说: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很明显,他们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但他们的路都通成功。你可以学习成功的投资者的经验,但不要盲目追随他们。因为你的个性,你的需要与别人不同。你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你本身、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纽伯格推荐的成功的投资者前几位是:沃伦•巴菲特、本杰明•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乔治•索罗斯和吉米•罗杰斯。
笔者的感悟:我最重要的投资感悟的第一条是“想成为佼佼者,先向佼佼者学习”,第三条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方法都有可能赚钱”,别人成功的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最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羊市”思维
纽伯格说:个人投资者对一支股票的影响,有时会让它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但那只是一瞬间,一般是一天,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种市场即非牛市也非熊市。我称这样的市场为“羊市”。有时羊群会遭到杀戮,有时会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时可以幸运地逃脱,保住羊毛。“羊市”与时装业有些类似。时装大师设计新款时装,二流设计师仿制它,千千万成的人追赶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长。不要低估心理学在股票中的作用,买股票的比卖股票的还要紧张,反之亦然。除去经济统计学和证券分析因素外,许多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判断,一次头痛这样的小事就会造成一次错误的买卖。在羊市中,人们会尽可能去想多数人会怎样做。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排除困难找到一个有利的方案。这样想是危险的,这样做是会错过机会的。设想大多数人是一机构群体,有时他们会互相牵累成为他们自己的牺牲品。
笔者的感悟:我认为心理因素是影响股价波动最重要的因素,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制造了90%的行情。
6.巴菲特
7.索罗斯
耳熟能详的就不说了
他们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可以拿钱去烤火,而在于它们对于这个世界伟大的爱
Ⅳ 金融大鳄索罗斯的一些传奇故事!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随着纳粹德国占领布达佩斯,索罗斯随全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又去了伦敦。他曾经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直到1949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1969年开始,索罗斯与他的著名合伙人吉姆·罗杰斯在纽约开设了“双鹰基金”,初始资本为25万美元;十年之后,这家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在过去42年中,量子基金的平均每年回报率约为20%,被列为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净回报的10个对冲基金之首。
1992年,他成功押注英国将被迫让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狂赚10亿美元,并得名“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67.5%。
1994年,他又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使墨西哥外汇储备在短时间内告罄,不得不放弃与美元的挂钩,实行自由浮动,造成墨西哥比索和国内股市的崩溃,而量子基金在此次危机中收入不菲。
1997年3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5)美国股票投资者故事扩展阅读:
索罗斯的金融名言
(1)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
(2)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3)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
(4)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5)生命总是迸发于混乱的边缘,所以,在混乱的状况中生存是我最擅长的。
(6)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需要负责任。
(7)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更确切地说,只有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即必须了解群众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投资者才有成功的可能。
(8)炒股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Ⅵ 有没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报道了他一生的经历。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他为公司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精心挑选和培育的公司未来的领导班子。”
高泽塔去世后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职务,领导公司度过了重重危机。两年后,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乐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发布一个公告,基奥准备以高级管理部门顾问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基奥于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许多重大决策上,我依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会成员一样。”
(摘自《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中国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筹委会供稿)
==================
Ⅶ 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
姓名: 沃伦·巴菲特
职务: CEO
公司名称: 伯克希尔·哈斯维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个人简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本科就读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称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Ⅷ 有个真实的故事:华尔街有个人,买了个股票,然后这个股票翻了几倍,再然后这个人跳楼了
他跳楼,是因为他只买了100股,所以虽然翻了几十倍,但是却非常郁闷,所以才跳楼的.在<时间的玫瑰>这本书里,作者但斌也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案例告诫那些投资者要学会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