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投资额股票现有价值
A. 如何计算股票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选A。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入账确认金额,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500元,记入“应收股利”。
另外支付相关费用100元,记入“投资收益”。
你明白了吗?
B. 股票的初始发行价对实时股价有什么借鉴意义意味着股票的成本吗是某种意义上的股票内在价值吗
不要意气用事说没有意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当然有意义。
股票的初始发行定价有一个询价机制,看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出价高低来确定它的发行价,一个量化指标就是股价是他的每股收益的多少倍,那就形成了市盈率,可以由此比较他相对于大盘或者其他股票的价格高低,由于上市公司资产的优劣,发展潜力,所处行业的不同,就会出现股票初始发行时市盈率差别很大,这也反映了投资者再多大程度上对它看好,在这个意义上,股价其实就是反映了它的内在价值。
当然不排除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任何时候只要关系到钱的事情,就会有人投机倒把,我只能告诉你一般情况,其他的不好评论了。
初始发行价对实时股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涨得太多就意味着风险累积,如果跌的多意味着投资价值出现,当然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大盘走势和公司经营情况以及近期是否有利好利空,都要考虑进去
C.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怎么区分
一、企业合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持股比例在50%以上;
(2)初始投资投资成本为享有的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3)采用成本法核算;
(4)付出对价的账面价值与初始入账价值的差额倒挤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5)初始入账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相同,为享有的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持股比例在50%以上;
(2)初始投资投资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3)采用成本法核算;
(4)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两者间需要调整的差额;
(5)初始入账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相同,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二、非企业合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1.持股比例在20%以下:
(1)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2)采用金融资产核算;
(3)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不存在两者间需要调整的差额;
(4)初始入账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相同,为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2.持股比例在20%至50%之间:
(1)初始投资成本为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2)采用权益法核算;
(3)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4)初始入账价值为经过上述(3)调整后的金额。
D.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该怎样确定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分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
本章所指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内容:(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E.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入账价值的区别
初始投资成本是投资企业所投出资产的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则是指投资方所取得被投资方的净资产份额。
关联: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二者的数值是相同的,即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价值。
初始投资成本是指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时的金额: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享有的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的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支付的直接相关税费。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支付的直接相关税费。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1、成本法核算:
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母子公司。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
①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合营公司。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联营公司。
F. 公司原始股 怎么估算上市后的价值
原始股一般按照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计算。
原始股的每股价格因为股份制公司实行股份制时间的长短不同,价格也会不同。如果其后1股送1股的话,那么它的成本就变成了0.5元/股了。
以富临为例:期间有过一次10股送2股,还有过一次10股送10股,那么它现在的原始股成本就是1元除以1.2再除以2,即现在他们的原始成本就是0.416元/股,倘若按照现在8块的价格卖的话,相当于翻倍了19.2倍。
如果在上市之前,公司多次送转股,那么,原始股的每股价格极可能摊薄至每股0.20元,甚至0.05元。
G.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面值,入账价值,账面价值,是什么鬼啊到底用大白话给我说下好么
1、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是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2、初始投资金额是指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 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 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 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
3、面值:
1)债券或票据的本金数额;
2)人寿保险单的到期价值;
4)市政债券的面值。
4、入账价值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入账价值、存货的入账价值、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5、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作为不扣除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H. 长期股权投资 入账价值和初始投资成本
首先说,这两个不是同一个概念。
初始投资成本是投资企业所投出资产的价值。(这个价值分情况确定即,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而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则是指投资方所取得被投资方的净资产份额。(这个净资产也分情况确定即,净资产公允价值,净资产账面价值)
虽然二者不是一个概念,但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二者的数值是相同的,即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价值。这正是容易混淆的主要原因。只有一种情况下二者的数值是不同的:
即在长期股权投资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需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而这时会出现有初始的投资公允价值与被投资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一个比较,若大于不作调整,视同被投资企业的“商誉”,这时二者数值还是趋同了。若小于,则视为被投资企业作出一定的让步,需调整初始成本为入账价值,并将此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你的补充问题正是想要问这个问题的,可你的题中缺少了一个关键性的表述:该投资具有重大影响或采用权益法核算,否则可以以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小股东投资进行核算,那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为说明你所要问得问题,我就以重大影响解析:
由于是重大影响,则要以权益法进行核算,这时就涉及到投资方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发生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那么初始投资成本=500+5=505
所以这时理应做: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5
贷:银行存款
505
但是由于权益法下,要对其初始成本与所取得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有一比较,大于了不调整,小于了还要调整。所以同时(马上)进行比较。
即取得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2200×25%=550,初始成本小于所取得份额要调整,550-505=45,马上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45
贷:营业外收入
45
合并两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550
贷:银行存款
505
营业外收入
45
这个我们很明确的知道,初始投资成本为505,而入账价值为550
能明白吗?
如还有疑问,可通过“hi”进一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