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股利相当于追加投资
❶ 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和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这两者是相同的吗
答:这两者是不同的,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发放股利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放现金股利,一种是发放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股利,而股票股利是指公司采用增发股票的方式发放股利,它不减少企业的资金而是增加了股票股数,减少了单位股票应该享有的收益金额,既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也不影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对于股东来讲,增加了股票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持股的份额。当然,如果公司既有普通股票,又有优先股票,那么在只给普通股股东发放股票股利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股本结构变化。所以发放股票股利没有造成资金流出企业,不是资金的退出,而发放现金股利是资金的退出。
❷ 股票股利的作用
用资本公积金转赠股本,也就是当每股资本公积金为1.00元时,该公司股票相应地具备了10转增10的能力。公司拿出一毛钱公积金可转赠一股股票,公司的钱没有离开公司,但是公司的总股本扩大了,公司的净资产被严重的稀释了。公司剩余的资本公积有多少。根据公司法,剩余的法定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即按注册时的总资本,每股面值1元*总股本来算)的25%。即公积金大于1.25元时, 具备了10转增10的能力。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是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从报表上分析,就是所有者权益一栏里,资本公积项里的资金减少,股本相应增加,数额一致,相当于所有者权益没变。不过,把公司累积的钱分给了股东,变成各个股东股本的增加。
至于 资本公积金只有1元钱就完成10转10,从财务上讲,公积金账户上少1元,股本就增1元,是可以完成的。不过,从法律上讲,是不合法的,因为,转增完后的公积金账户是不能少于原股本的25%的。所以是没法简单计算的。
制定会计政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务的最为重要一环。在我略高于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确立与强化,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已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重视。从理论界现有研究状况看,多限于会计政策概念、性质、特点、目标等一般性理论问题的研究,还缺乏从实务处理的角度对会计政策进行具体分析[1]。有鉴于此,本文选择公司分配股票股利这一会计事项,对会计政策的成因、制定及其经济后果作一简要分析,旨在引起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兴趣和重视,同时民为实务界有关股票股利帐务处理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其制定的主体不同,会计政策分为宏观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政策。前者主要是政府或权威机构通过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的。而事者则是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常也称之为微观会计政策。产生会计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自身的模糊性,以及人们所持的不同的会计观点[2]。
由于所有者权益本身是由资产与负债倒轧而得,是各项会计政策的最终体现,这无疑对其自身变动的会计处理增添了复杂性,其会计政策也便具有相应的特殊性。而股票股利支付是通过留存收益资本化而造成权益内部变动的一件典型会计事项,长期以来,人们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争议。从某种意义上讲,股票股利本身源于人们对股东权益的认识。这使股票股利会计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典型意义。
(一)结转科目的确认
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可以视为帐户结转和股票分割两笔业务的复合。因为股票股利并不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投资增加,如果会计上不对股东权益另行分类,或者完全按来源划分权益,则不存在帐户之间的结转问题。但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为了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会计人员对股东权益的划分并未完全遵循来源标准,而是考虑了多重目标。典型的分类方式是将股东权益划分为资本金帐户和留存收益帐户。前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永久性资本(股份公司为股本)和资本盈余帐户(在我国为资本公积)。这样结转分录就可以分别由资本盈余和留存收益向永久性资本帐户结转。
(二)结转金额的计量
分配股票股利的会计本质是在不改变公司资产总额的情况下,通过结转留存收益(授权资本制下还包括资本盈余)而增中其法定资本数额。结转之后,同等数额资产的用途被施加限制,董事会不能象以前一样将这些资产分配给股东,所限制的数额为增发股份所必要的额外法定资本,这一数额即为需要资本化的留存收益。而每股所代表的法定资本数额一般是用面值表示的(无面值股份为董事会所设定的价值),相应地,只有面值结转才是符合股票股利会计本质的,任何其它结转计价方式都是武断的,有违于这一事项的内在逻辑性。
1、再投资假设:股票股利可以看成由两笔交易组成,公司先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股东收到现金股利后再按市场价值向公司购买新增股份。从帐务处理上看,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可以按股票的市场价值减少留存收益;而随后的股票销售将按同等金额增加实收资本。
2、机会成本假设:公司股票股利的成本被认为是将股票送给股东而不是在市场中出售的机会成本。即因为公司本来可以按市价出售这些股份,这是股利金额的最好证据,这一数额应被资本化。
这些观点的似是而非性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股东权益认识的模糊,如以剩余权益理论来看市价结转,股票市场价值代表了企业的权益总额,其本身已包括了资本金和留存收益。因此,将代表两者之和的数额从后者结转到前者是不合逻辑的。
❸ 股票分割与发放股票股利对投资来说结果是一样的,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对吗
股票分割就相当于股权的稀释,而发放股票股利则是实实在在的回报。两者是有绝对区别的。虽然股票股利获得之后也会除权,但是却引发市盈率的下降。股票分割则不会。
❹ 发放股票股利能否增加企业的实收资本或股本
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发放股票股利,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使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量增加,但是同时也降低了股票的每股价值,所以股票股利派发前后每一位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不发生变化,那么他们各自持股所代表的净资产也不会变化。基于此投资方是不用作账务处理的,仅需要在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而实收资本因为股票数量增加而增加。
每股价值变小,应该是指因为股票总数变多,每股所占比例变小,相应每股所代表的权力变小所以影响了它的价值,而不是指金额变小
❺ 股票股利对投资者有价值吗为什么有或者没有
有。
能够分红,尤其是能够持续分红的企业,必须有业绩保障,有足够的净利润拿来分红。这是公司实力的一种体现。
所以真正的好公司,会在不断的增长的同时,保持高分红。这也是吸引大家抢筹的原因。
股市上涨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经济的发展,企业利润的不断增长,估值不断降低和不断分红对投资人的吸引力。
❻ 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和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这两者是相同的吗
答:这两者是不同的,两者的区别主要有:发放股利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放现金股利,一种是发放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股利,而股票股利是指公司采用增发股票的方式发放股利,它不减少企业的资金而是增加了股票股数,减少了单位股票应该享有的收益金额,既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也不影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对于股东来讲,增加了股票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持股的份额。当然,如果公司既有普通股票,又有优先股票,那么在只给普通股股东发放股票股利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股本结构变化。所以发放股票股利没有造成资金流出企业,不是资金的退出,而发放现金股利是资金的退出。
❼ 股票股利是否记入投资收益
公司分派股票股利时1、股票股利不记入投资收益,公司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计入投资收益。
2、公司收到的股票股利不做账务处理,获得股票股利的投资者,只是持有的股票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公司中所占权益的份额并未发生变化,分配股票股利会减少留存收益,增加股本,只是股东权益账户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❽ 股票股利对股东来说是不是相当于没有增加价值,虽然股票数多了,但是股票总价值不变
楼主正解。不管是分红还是送转,都要除权,不考虑其他因素,持股价值是不变的。但股民多都喜欢低价股,高送转之后股票的绝对价格低了,自然会有更多人气,所以还算是利好吧。
❾ 股东得到的股票股利,为什么是帮上市公司增加投资
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
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股数),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结构。从表面上看,分配股票股利除了增加所持股数外好像并没有给股东带来直接收益,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市场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司如果发放股票股利往往预示着公司会会有较大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信息传递不仅会稳定股票价格甚至可能使股票价格上升。另外,如果股东把股票股利出售,变成现金收入,还会带来资本利得在纳税上的好处。因为相对于股利收入的纳税来说,投资者对资本利得收入的纳税时间选择更具有弹性,这样,即使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收入没有税率上的差别,仅就纳税时间而言,由于投资者可以自由向后推资本利得收入纳税的时间,所以它们之间也会存在延迟纳税带来的收益差异。
所以股票股利对上市公司来说,并不需要它再付出资金,而增加了股本,只是把利润转为股本;而对普通股东来说,股利的实现,就要靠在市场上卖出的差价来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