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股票投资
❶ 关于外国人买卖股票
美国以投资基金为主,即买共同基金,又基金经理来打理,多看看书,书上有,不像国内全是小股民,不成熟。
首先,美国的股票市场是成熟的,可以从此入手写。
其次,他的股票市场除了股票,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期货,外汇,股指期货,衍生产品等。
最后,要与中国市场对比才有意义。
❷ 谁发明的股票
最初创立股票可不是为了给人投机或给人制造风险,而是一种为了有益的目的而降低风险的措施。那正好是在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很多人知道靠帆船做海外贸易能赚很多钱,但最初只有国王或贵族才能负担得起。很多老百姓也想来分一杯羹,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少有人能独自负担得起一艘船的费用,另外,即使能负担得起,万一船要是沉了或被海盗打劫,那就倾家荡产了。于是想到大家合伙投资远洋贸易,每个人都可以入股,这算是股票思想的雏形,但其实即使这样也不保险。 荷兰联合西印度公司去美洲做贸易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天然良港,于是在此建立了一座城市,叫做“新阿姆斯特丹”。当时的美洲根本就是一块无主之地,谁都可以来争抢,荷兰担心到手的地盘让人夺了去,于是就在“新阿姆斯特丹”周围建立了城墙。荷兰人的担心果然应验,不久后英国人来进攻,只可惜英国人从水路进攻,城墙没有发挥半点用处。城市被攻克之后更名为“新约克郡(New York)”,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纽约。城墙之后30米的地方不能建任何建筑,当初是为了调动军队用,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墙最终被拆除,但那块空地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一条主要街道,由于毗邻城墙,故被称为“墙街”(Wall Street),也就是华尔街。纽约这座城市继承了荷兰人的商业精神,因此华尔街也成了此后数百年的世界金融中心。 荷兰人帮全世界建立了最早的金融体系,上述模式和城市一直沿用至今.
❸ 外国股票怎么看
有。道琼斯指数和LME这些都是美国和英国的。外盘数据是晚几秒钟的。现在国内还做不到一秒不差的数据。看外盘数据的软件基本上都要收费的。
上海倚天财经www.ytcj.com这上面有你需要的资料,炒。。你指的是炒期货还是外汇。期货海外也有个帐号。国内现在不支持炒外汇。我劝你不要做外汇。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合法的机构做外汇,容易上当受骗。没赚到钱去赔得不能抽身。谨慎!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还是对着我们国家的AB股好点。虽然现在国内股市行情不好。但你有钱的话作一个长期投资也不错的。现在中国的股市处于初始阶段。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
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❹ 世界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是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成立于十七世纪初,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金融股票为主的证券交易所。该证券交易所于2000年9月和巴黎证券交易所、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合并,形成世界上第一个跨国境的泛欧交易所。
创立于荷兰帝国时代的160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它位于阿姆斯特丹市的内达姆广场附近。阿姆斯特丹证交所是一个以金融股票为主的证券市场,而且外国股票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不过这些年来该证交所比较注意培养和发掘高技术的企业股票上市。
(4)英国人股票投资扩展阅读:
证券交易所应当为组织公平的集中交易提供保障,公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并按交易日制作证券市场行情表,予以公布。未经证券交易所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证券交易即时行情。
因突发性事件而影响证券交易的正常进行时,证券交易所可以采取技术性停牌的措施;因不可抗力的突发性事件或者为维护证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证券交易所可以决定临时停市。证券交易所采取技术性停牌或者决定临时停市,必须及时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❺ 股市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度,起源于谁
股票市场的前身起源于1602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桥上进行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的买卖,而正规的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
❻ 哪里有有个英国人利用股票下跌赚钱新闻
世事轮回。
16年前,匈牙利裔美国人乔治·索罗斯带领量子基金做空英镑,在1992年9月15日轻轻松松的放倒了英格兰银行,从英国赚走了10亿美元后,还让后者不得不退出了欧洲货币计划——否则今天的欧元会更强大。
今天,一个跟美国财长同姓的人也在做空英国,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和他的对冲基金公司保尔森公司(Paulson &Co.)砸下了超过10亿英镑做空英国的金融股票。在华尔街诸多对冲基金经理还在为如何处理掉手头重仓持有的雷曼股份而焦头烂额时,约翰轻松且愉快。
8月份,约翰·保尔森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78位。
做大的做空者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英国金管局近日的一份监管文件显示,约翰·保尔森是英国银行类股最大卖空者之一,英国五大银行中有四家均为他的押注对象。他持有的仓位包括对巴克莱银行(Barclays)股价做空3.5亿英镑,对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股价做空2.92亿英镑以及对劳埃德(Llyods TSB)银行股价做空2.6亿英镑的押注。
鉴于近期以来的华尔街“金融海啸”,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于9月18日起发表声明,临时禁止投资者建立新的做空金融类股的头寸,并要求持股超过0.25%的空头自23日起每日进行披露。该禁令的有效期持续至明年1月16日。本周FSA又一次强调将严厉打击卖空禁令颁布后胆敢以身试法的做空者。
FSA公布了34家禁止做空的金融股名单,包括哈利法克斯(HBO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劳埃德TSB银行、汇丰控股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标准人寿、联合信贷等金融公司。而约翰·保尔森押注的这些银行均位列其中。
尽管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近日来对卖空者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禁令,但对于做空金融类股习以为常的对冲基金显然并不甘心。反对者们表示,市场目前跌幅过大,是资金流动性匮乏造成的。卖空行为并不是金融类股暴跌的罪魁祸首。
而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约翰·保尔森已经在准备华丽转身。据称,保尔森一直极度看跌金融业,但当价格跌至他的目标价位时,他将买进各种抵押贷款证券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股票。他在9月中旬的投资者会议上表示,由于英美金融股一直萎靡不振,该公司基金正在考虑帮助困境中的金融机构进行资本调整。
据闻,约翰保尔森将于10月1日发行“恢复”基金。有投资者声称,这将招募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有理由相信,做多只是约翰试图埋藏起他那熊市中令人惊讶的杀伤力。
约翰·保尔森的对冲基金成立于1994年,专注于合并套利。2005年以前,正当大部分基金经理还在为投资者乐观的重复着“房地产神话”时,做多者通杀的年代里,他的基金并不显山露水。
但是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房地产市场里悄悄浮现的泡沫。
2006年7月,保尔森以1.5亿美元资金开始为其第一只做空次债的基金建仓。时至2007年1月,保尔森共筹集了10亿美元专项资金。他的投资策略是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信贷违约掉期,就是让AIG集团陷入绝境的金融产品。
由于次债的影响并没有在短期内浮现,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一片欣欣向荣,保尔森购入的信贷违约掉期(CDS)也因此赔钱不断。巨大的压力并没有令保尔森怀疑自己的判断,他坚持每天在纽约中央公园跑上5公里,一面是减压,一面是培养耐心,“等待成功”。
18个月后,这笔赌注终于为他带来了丰厚回报。2007年,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的轰然倒台掀起了美国次债飓风。而风语者保尔森则在这场飓风中展开了飞翔的翅膀。
哥对冲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称,2007年前10个月,约翰·保尔森的Credit Opportunities I基金暴涨550%,成为去年美国仅有的30只投资回报率超过100%的基金中一员;此外还有3只基金的回报率超过了100%。
约翰在熊市中跨入全球最顶尖的对冲基金经理行列。
根据投资者估计,约翰旗下各只基金在2007年次贷危机中获得超过120亿美元的利润。而他的保尔森公司2008年1月的资金规模也达到了350亿美元。分析人士评价,“在金融市场历史上,从未有一笔交易利润如此丰厚。”
如果用约翰·保尔森自己的话来说,他在华尔街一夜暴富的神话一点也没有神秘感可言,“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头牛或是一只熊。我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
鲍尔森逆势操作取得成功
而在最近的熊市市场中,一些对冲基金却照赚不误。例如,管理350亿美元的鲍尔森公司(Paulson & Co)是世界上最大的10家对冲基金之一,除了在去年房地产市场中大捞一笔外,该公司今年逆势操作仍然很成功。
鲍尔森的制胜法宝是市场不好时做空,但是,大量的对冲基金做空会使得市场快速下滑。为此,美国证券委员会(SEC)今年两次限制卖空。同时,监管部门也要求对冲基金增加透明度,要求对冲基金向证券委员会报告它们的仓位。
据《华尔街日报》10月17日报道,因为英国主管部门要求披露对冲基金的做空仓位,因此,据鲍尔森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鲍尔森做空了英国前四大银行的股票,分别为巴克莱银行(Barclay PLC)、英国抵押贷款银行(HBOS PLC)、劳埃德银行(Lloyds TSB)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这一次鲍尔森共赚5.4亿英镑。
此前,美国证券委员会已经限制799种股票的卖空,后来又将禁止卖空的股票增加到近1000种,而当时没有受到限制的英国为此损失惨重,也被迫发出禁空令。因此,尽管美国的卖空禁令于10月8日解禁,但英国仍然维持这个禁令,并将持续到2009年1月。
领袖聚焦网站把鲍尔森封为美国金融界的新领袖,该网站在对鲍尔森的描述中说,鲍尔森的基本方法是购买许多金融机构和指数的信用违约保险,即人们常说的CDS。当房地产市场崩盘和大多数金融机构为生存而挣扎时,鲍尔森的公司在2007年获利200亿美元,而他本人收入35亿美元,成为福布斯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中的第165位。
不过,鲍尔森仍然尽力保持低调——他不想在别人因为楼市下跌而痛苦的时候庆祝自己的成功。去年10月,他向美国致力于保护业主和家庭财产的一家研究中心捐赠了1500万美元,为面临房屋拍卖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
❼ 华尔街是什么,为什么很多股票大师都在那里
华尔街(wall street)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这里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
我去过两次华尔街,第一次是以游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时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进华尔街地铁站,连铁道上都满是积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绕过积水,慢慢走上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
现在,三位一体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只有周围的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从教堂门前穿越百老汇,就算正式进入了华尔街——这条街又短又窄,街口设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进行翻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积水。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如临大敌地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他们的头顶是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除此之外,这条街上的人似乎都是游客,从他们的着装和神态就看的出来。路边的橱窗并没有写着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反而贴着咖啡馆和健身俱乐部的广告。除了德意志银行,我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名字,更不用说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了。
总而言之,现在的华尔街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外国人带着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废的商业区,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馆。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了,所以华尔街的旅游价值也残存无几了。
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华尔街,这次不是去观光,而是到三位一体教堂听牧师讲道。这个教堂的建筑非常独特,一砖一石都值得仔细观赏,外面的花园里还有著名的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墓。几步之外就是喧闹的街道,各种车辆日夜不息的经过,反而更加衬托出教堂本身的神圣与静谧。据说,在华尔街还没有沦落为旅游胜地的时候,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这里做祷告,然后再回到证券市场的血腥绞杀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许多金融机构就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在著名的“华尔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还坚守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经搬迁到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或大中央火车站周围的繁华商业区;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经在曼哈顿中城区购置了新的豪华办公室,不久就要彻底离开旧“华尔街”了。
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一切称为“华尔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阅读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日后他成为高盛历史上的传奇总裁),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身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进晚餐。他已经在华尔街工作近三十年,两鬓却没有一根白头发,话语里还透着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与自信。他一边喝着白葡萄酒,一边兴致勃勃地回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当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浦东还没有一座高楼,现在它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接着,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时候与纽约的证券分析师召开电话会议,当时台湾时间还是凌晨4点,窗外台风大作,整个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来,“那滋味可真令人永远难忘!”他大笑着总结道。
在谈到许多工作话题和政治话题之后,我问他:“你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吗?”我这样问是有所指,CNBC有一个著名的证券分析节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他写了一本非常自大的书,名字就叫“华尔街瘾君子”,也就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电视节目,就觉得他像个野人,拿着一只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着,用尖锐甚至粗俗的语言喊出他对证券市场的看法,那种表情简直可以让好莱坞的所有喜剧明星黯然失色。许多人告诉我,这家伙是个彻底的疯子——不过大家还是喜欢看他的节目,分析师尤其爱看,他们觉得这个华尔街瘾君子真是个了不起的超级智者。在这里,瘾君子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说:“是的,我就是一个华尔街瘾君子。华尔街真够劲。你知道,在这里,这么多富有才华的人在处理这样巨大的财富,他们创造着效率,也赚取着金钱;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这一切都很有乐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动的语气继续说道:“每天早晨,是什么在支撑人们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无穷无尽的资产,去为那些企业融资呢?如果你不热爱华尔街,你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所以唯一能够做出伟大事业的是对华尔街上瘾的人,华尔街从事的一切工作,对这种人来讲都如此有趣,以至于无论多么繁重的工作,都不觉得累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愿意做华尔街瘾君子。我以此为荣。”
这是我听过的对华尔街最崇高的赞颂。从前,我曾经听许多人讲过他们对华尔街的态度:赞许的态度,憧憬的态度,不屑的态度,乃至仇恨的态度。我曾经听一个长辈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华尔街:“在华尔街,即使资历最浅的金融专业人员,都可以拿到6万美元以上的年薪,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许是这样的,在许多人看来,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还记得在回答某家投资银行的招聘试题的时候,一个朋友毫不犹豫地写下:“我愿意加入贵银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赚一大笔钱。”她当然不是在开玩笑!那时,谁听说过“华尔街瘾君子”这个褒义词呢?谁能想象有人竟然会如此发自内心地热爱华尔街?
在华尔街,我看到年过六旬的投资经理仍然怀着饱满的精神研究新的行业、新的市场;我看到资深分析师一边吃着简单的午餐,一边读着像砖头一样厚的报告,甚至忘记了吞咽;我看到年轻的交易员在下班之后的Party上仍然在热烈地讨论交易策略,他们的脸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国内的金融界并不是这样的。整个亚洲的金融界都不是这样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诉我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几年,赚到足够的钱,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难道金融不是你喜欢的事情吗?”我困惑不解地问他。“当然不是!”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样,我学习金融,并且希望从事金融,只是为了赚许多许多的钱。难道你不是这样吗?”
难怪华尔街能够一直统治着世界的金融界。难怪华尔街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们一直代表着金融创新的最高水平。因为在这里,银行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不仅是因为完成任务的压力,也是因为热情;分析师每天阅读几百页研究报告不仅是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为兴趣;交易员每天打几十个电话、输入上百个交易指令不仅是为了应付老板,也是因为他们喜欢交易。总之,这里的人们对华尔街上了瘾。我还记得自己的老师,一位曾经担任某家著名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的纽约人的话:“当我刚开始做债券交易员的时候,每天12个小时盯着屏幕,追随着债券利率变动的轨迹。我知道对于一个不喜欢债券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有多么枯燥;但是我喜欢。所以我根本不觉得这是一种折磨!”毫无疑问,他也是一个华尔街的瘾君子。
从早晨7点到晚上12点,在华尔街(当然,这是一个广义称谓)的每一个金融机构办公楼里,灯光都不会熄灭,电脑都不会关闭。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时候,外汇交易员在聚精会神地做着某个遥远市场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分析师已经喝着浓浓的咖啡,开始举行例行晨会;在所有人都在与家人欢度周末的时候,投资银行家正在三万英尺高空的机舱里奔赴某一个新兴国家,准备星期一和他们洽谈IPO问题——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爱好。华尔街的王牌对冲基金经理会对着CNBC的镜头大叫:“我对这一切都上了瘾!”
附带说一句,当我喝完最后一杯酒,准备回家睡觉的时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诉了我一个他最喜欢的告别的方式(同时也可以用在见面的时候):两个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头,坚定不移地互相撞击,如此反复几次,再挥手离去。“早先,这个动作代表‘成交’;现在,它的含义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坚定不移’!”在临别之前,他微笑着说。
我同意他对华尔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后,我们的看法一样坚定不移。无数对华尔街上瘾的人组成了金融界——无数的财富在这里融合沟通,无数的资产在这里配置交易,无数人在这里辛勤劳动,从事他们为之上瘾的世界。无论如何,愿华尔街能够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❽ 什么是纳斯达克和华尔街有什么区别
纳斯达克(Nasdaq)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缩写,但目前已成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代名词。信息和服务业的兴起催生了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始建于1971年,是一个完全采用电子交易、为新兴产业提供竞争舞台、自我监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
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是世界上主要的股票市场中成长速度最快的市场,而且它是首家电子化的股票市场。每天在美国市场上换手的股票中有超过半数的交易在纳斯达克上进行的,将近有5400家公司的证券在这个市场上挂牌。
纳斯达克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上通过应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信息——计算机和电讯技术术使它与其它股票市场相比独树一帜,代表着世界上最大的几家证券公司的 519位券商被称作做市商,他们在纳斯达克上提供了6万个竟买和竟卖价格。这些大范围的活动由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处理,向遍布52个国家的投资者显示其中的最优报价。(包括70多个电脑终端)
纳斯达克拥有各种各样的做市商,投资者在纳斯达克市场上任何一支挂牌的股票的交易都采取公开竞争来完成——用他们的自有资本来买卖纳斯达克股票。这种竞争活动和资本提供活动使交易活跃地进行,广泛有序的市场、指令的迅速执行为大小投资者买卖股票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切不同于拍卖市场。它有一个单独的指定交易员,或特定的人。这个人被指定负贡一种股票在这处市场上的所有交易,并负责搓全买卖双方,在必要时为了保持交易的不断进行还要充当交易者的角色。
纳斯达克增大了交易市场中的优秀因素,并增强了他的交易系统,这些改进使纳斯达克有能力把投资者的指令发送到其它的电子通讯网络中去,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拍卖市场。
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包含两个独立的市场:
纳斯达克全国市场
作为纳斯达克最大而且交易最活跃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有近4400只股票挂牌。要想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折算,这家公司必须满足严格的财务、资本额和共同管理等指标。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中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知名的公司。
纳斯达克小额资本市场
纳斯达克专为成长期的公司提供的市场,纳斯达克小资本额市场有1700多只股票挂牌。作为小型资本额等级的纳斯达克上市标准中,财务指标要求没有全国市场上市标准那样严格,但他们共同管理的标准是一样的。当小资本额公司发展稳定后,他们通常会提升至纳斯达克全国市场。
非柜台交易市场
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与美国柜台市场(OTC)和柜台公报板(OTCBB)报价系统有明显的区别。虽然他们都受全国券商联合协会(NASD)管理。OTC 证券是那些没有在纳斯达克或国内任何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证券。OTCBB是一个报价媒介, 显示OTC上市股票的即时报价、最近成交价格和成交量等信息。OTCBB证券包括国内的、区域内的和国外正式发行的凭证、单据、美国委托收款单。OTCBB 是为约定成员们提供的报价媒介,而不是一顷上市发行的服务,不可以与纳斯达克或美国股票交易市场混淆,OTCBB证券是由做市商的委员会进行交易,并通过一个高度复杂、 封闭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报价和成立回报。这一切是通过纳斯达克工作站来实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与那些在OTCBB市场上的发行商没有业务上的联系, 而且这些公司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或是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没有文件或报告上的要求。
华尔街是具体的街道,2者完全不一样啊
❾ 股票可也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人
类社会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时期,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的矛
盾日益突出,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
组织;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
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
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所
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股份公
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
--------------------------------------------------------------------------------
(一)股票的产生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在于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
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
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
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
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
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
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
即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
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随
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
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
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
斯特丹进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
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
式;股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
基本选择方式;而股票的发行和市场交易亦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证券师场的重
要基本经营内容,成为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股票市场的影响作用
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无疑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场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我国是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同样可以利用股份公司的
企业组织形式,股票筹资的方式和股票市场的调节机制,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它的积极做用是:
1,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1)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
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
果。
(2)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
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3)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
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
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
发展。
(4)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
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用其权,
各得其利。
(5)可以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
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
果。
2,对股份制企业的作用
(1)有利于股份制企业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
(2)有利于股份制企业筹集资金,满足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而且由于股票
投资的无期性,股份制企业对所筹资金不需还本,因此可长期使用,有利于广
泛制企业的经营和扩大再生产。
3,对股票投资者的作用 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其作用在于:
(1)可以为投资者开拓投资渠道,扩大投资的选择范围,适应了投资者多样
性的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利益的需求,一般来说能为投资者提供获得较高收
益的可能性。
(2)可以增强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投资者股本的转让出售交易活
动,使投资者随时可以将股票出售变现,收回投资资金。股票市场的形成,完
善和发展为股票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4.股票市场的不利影响
股票市场的活动对股份制企业,股票投资者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亦有不利
影响的一面。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是颇为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利用和个别
因素的特动作用都会影响到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股票价格既受政治,经济,
市场因素的影响,亦受技术和投资者行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股票价格经常处
在频繁的变动之中。股票价格频繁的变动扩大了股票市场的投机性活动,使股
票市场的风险性增大。
股票市场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性既能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
失,亦可能给股份制企业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这是必须正
视的问题。
股票与资本市场的起源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明显分别,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来源不同。在计划经济中,所有新投资的资金,是由国家透过国有银行的贷款取得,若然投资失败,风险由银行及国家承担;在市场经济中,每个新投资的资金都是来自社区,通过合股形式把风险摊分了。要是有许多新项目同时进行时,当中或有盈有亏,但整体来说,损失往往可以被抵销了。市场经济的投资环境,是容许参与人士自由选择,倘有亏损也是心甘情愿的。银行可以自由选择担任提供融资的角色,亦可以客观地评审每宗贷款申请的素质,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承担风险。
最早期的合股经营方式,起源于水城威尼斯。威尼斯的商人,更被认为是全欧洲最出色的经营者;莎士比亚亦曾以威尼斯商人作为舞台剧的主角;今天西方所用的会计制度亦源自威尼斯。在中古时代,香料及丝绸是东方经中东输往西方的主要贸易商品。当日威尼斯处于欧洲及中东的枢纽站,是东西贸易的交滙点,因此,商业及海运盛极一时。罗马帝国尚存在的时代,国力伸延至中东及埃及,故香料及丝绸之路得以保持畅通无阻。可是,到了十五世纪,信奉回教的奥图曼帝国兴起,于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结束了东罗马帝国千多年的统治。奥图曼帝国控制了当日的香料及丝绸之路,导致香料及丝绸价格的上升,激发欧洲国家寻找新的通道。
哥伦布向西航行寻找香料出产国印度,结果他在西班牙皇后的经济支持下,意外地发现了美洲,但香料仍无觅处。当时的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认为,地球是圆的,向西行去不了印度,向南行又如何呢?结果葡萄牙政府派遣远征舰队,沿非洲海岸向南行,经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终于抵达印度,新的香料之路终于打通了。时移势易,威尼斯的地位因而改变,渐渐地丧失了贸易枢纽站的地位。
其后葡萄牙舰队再沿路东行,至马六甲、澳门及日本,建立了一条新的海上贸易通道,并为国家带来庞大财富,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争相效法。当时的远征船是非常昂贵的,其价格好比现在的太空穿梭机。十六世纪时,在英国建造及装备一艘远航探险船,包括一切物资及船员,需要六万八千英镑。
这个庞大的金额,除了寥寥可数的皇室及贵族外,鲜有个人能力可以承担。不过,成功的荷兰商人却能够掌握这个机遇。荷兰位于莱茵河的出口,莱茵河自罗马帝国时,已是欧洲的主要贸易运输干线。因此,荷兰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好像目前的香港在珠三角拥有的贸易地利一样。直到现在,荷兰的鹿特丹市仍是欧洲货柜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荷兰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建立船队,于是商人们便合股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1612年成立)及西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主要是在美洲经营贸易,以现在纽约曼哈顿为生意基地;而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之路,则是继葡萄牙后的另一成功例子。他们在印尼(当时称爪哇)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地,亦曾到达台湾,统治台湾一段长时间,直至郑成功把他们驱走。
当时荷兰的东、西印度公司拥有自己的军队,并有绝对的宣战权,他们甚至抢掠其他国家船只的商品,尤其是西班牙运金、银的贸易船。
荷兰的成功触动了英国人的贪念,英国商人于1623年也以合资形式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其合资方法是以每次航程计算,每艘船都是个别集资,若船只能成功赚钱安全回航,则会各自分红(连船也会卖掉)。根据历史记载,其中一次远航贸易船集资,每一股的本金是六十英镑,成功回航,连本带利变成一百三十英镑(包括卖船所得),股东是这样从高风险中获利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