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股票投资大师排名
❶ 巴菲特巴菲特历史上持有过哪些股票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将一千万股左右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股捐赠给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计划,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捐款。
(1)美国历史上股票投资大师排名扩展阅读
巴菲特清仓IBM索罗斯增持金融股
13F数据显示,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场上的持仓规模达到1889亿美元,市值仅比前一个季度减少了22.2亿美元。经历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动,巴菲特不为所动,只是稍许减仓。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后,巴菲特选择了彻底放手,上季度还持有的200万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认为,巴菲特投资IBM的时机并不好,这一笔投资并不能说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资。
❷ 谁是罗杰斯谁是巴非特
1.罗杰斯 Carl Ransom Rogers (1902-- )
美国心理学家。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早年主修农业和历史。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联合神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1930年任该室主任。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在1927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罗杰斯主要从事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时间和研究。他以首倡患者中心治疗而驰名。他还在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自我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教育改革和其他人际关系的一般领域中。1956年,他提出心理治疗客观化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卓越科学贡献奖。197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理论观点与当代行为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56年,罗杰斯与斯金纳共同署名发表了一篇体味"有关人类行为控制的若干问题---一篇专题讨论文章"的争议文章,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文就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心理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上的分歧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阐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表现出作者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的坚信。他的主要著作有:《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患者中心治疗:他的实施、含义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学习的自由》。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尔公司A股股价上涨410美元,收于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尔A股股价上涨了23%,相形之下,标普500指数成分股股价平均涨幅仅为9%。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全球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据路透社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现年75岁,《福布斯》杂志预计他的身价为620亿美元,是全球首富。370亿元的善款占到了巴菲特财产的大约60%。
巴菲特在一封写给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会的信中说,他将捐出1000万股伯克希尔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计算,等于巴菲特将向盖茨基金捐赠3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巴菲特将向为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不久前,盖茨刚刚宣布他将在两年内逐步移交他在微软的日常管理职责,以便全身心投入盖茨基金会的工作。盖茨基金会的总财产目前已达300亿美元。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事业以及发展美国的教育。
2008年3月6日,《福布斯》杂志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富豪榜,巴菲特由于所持股票大涨,身家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问鼎全球首富,墨西哥电信大亨斯利姆以600亿美元位居第二,13年蝉联首富桂冠的微软主席盖茨退居第三。
❸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炒股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炒股亏得血本无归,呵呵
1、 李清照… 股票被套 怎一个愁字了得
2、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股票长被套
3、苏轼… 人有悲欢离合,股有潮起潮落,此事古难全,但愿高增长,天天共赚钱
4、辛弃疾… 众里寻股千网络,蓦然回首,刚抛的股票,暴涨
5、孙子… 股票被套,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涨回来
6、曹操… 何以解愁 唯有涨停
7、杜甫… 安得特大利好千万个 大庇天下股民尽欢颜
8、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股票被跌停 桃红潭水深千尺 不及转势变涨停
9、文天详… 人生自古谁无死 买个好股在人间
10、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大盘红 多头势不可挡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1、周敦颐…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炒股票 予独爱被单边上涨势
12、布什… 先地毯式的轰炸,然后出动地面部队搜索整个大盘。
13、拉登… 这次上涨的效果比想象的要好。
14、拿破仑… 不想股票涨停的股民不是好股民
15、李白——选股之难,难于上青天,而来股市十几年,那个王八能赚钱?
16、杜甫——君不见,大盘里,千股跌停哭喊声。
17、陶潜——归去来兮,股票被套胡不归,大跌9天不反弹,身家性命全抛完。
18、屈原——股慢慢其被套兮,吾将寻机而抛盘。
19、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吾股之被套。
20、王之涣——欲翻几倍钱,更买中石油。
21、王之涣——股民何须怨大盘?政府调控看不见。
22、王维——劝君更买高价股,翻倍之后再买难。
23、孟浩然——股民不知晓,处处有深套,一日盘跌停,赔钱知多少?
24、张若虚——不知大盘何时涨,单见k线处处绿。
25、李白——天生我股必有涨,千金散尽还复来。
26、李白——股来散户皆赔本,唯有庄家赚大钱。
27、李白——中石油、深发展,股民被套也要抛。
28、李白——股市难,股市难,多跌停,今被套?大盘早晚要反弹,翻倍发财少不了。
29、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股市里,到处都跌停。
30、杜甫——股票跌,基金赔,股民基民泪满襟,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31、李商隐——君问涨期未有期,大盘一日铺天绿,何当我股再涨停,却话政府慈悲时。
32、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股小。
33、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股民被套青衫湿
❹ 世界投资大师有哪些
我觉得很多都是骗人的 没有实学
除了
巴菲特 索罗斯
没有了
但中国的专家超级多. 很多专家 很多很多.
❺ 巴菲特敬佩的"股神"是谁
巴菲特的老师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传奇一生
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过巨大影响,他被人们称为“华尔街教父”,他就是“一代宗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伦敦。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着浓厚兴趣,更对数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智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最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步入了华尔街。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般的投资生活。事实上,格雷厄姆的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证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简洁而富有逻辑的文风。
在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格雷厄姆开始全面熟悉证券业的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了解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尽管格雷厄姆未受过正式的商学院教育,但这种源自亲身实践的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来得深刻有力,这也为他日后在股票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不久,格雷厄姆即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升任证券分析师是格雷厄姆事业的真正开始。
在那个时代,对证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较为原始、粗糙的阶段,且投资者普遍认为股票过于投机,风险太大,因此多数人倾向于稳定的债券投资。而格雷厄姆则决定拿隐瞒大量资产的公司开刀。他开始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单位、新闻报道、内部人士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通过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搜寻那些拥有大量隐匿性资产的公司。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拥有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该公司当时的股价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获悉该公司即将解散的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家公司的有关资料,对这家公司的矿产和股价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发现了该公司尚有大量不为人知的隐蔽性资产。通过计算,格雷厄姆准确地判断出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着巨大的价差空间。由此,他得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丰厚回报,并建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纽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议。当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享德森-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赚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随后格雷厄姆应一些亲戚、朋友之邀开始尝试为私人做投资。刚开始时,格雷厄姆所操作的私人投资确实获得了良好收益,但一年后发生的“萨幅轮胎事件”却给格雷厄姆上了生动一课。自此,格雷厄姆得出了两点经验:一是不能轻信所谓“内部消息”;二是对人为操纵市场要保持高度的戒心。
1920年,格雷厄姆荣升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的合伙人;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决定自立门户,成立了格兰赫私人基金,资金规模为50万美元。格兰赫基金运作一年半,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00%以上,远高于同期平均股价79%的上涨幅度,但由于股东与格雷厄姆在分红方案上的意见分歧,格兰赫基金最终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终;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完成了他酝酿已久的著作《有价证券分析》,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不朽地位。在书中,格雷厄姆提到,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根据这两个投资原则,格雷厄姆提出了两种安全的选股方法:第一种选股方法是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第二种方法是购买市盈率低的公司股票。当然,这两种选股方法的前提是这些公司股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有价证券分析》所阐述的计量分析方法和价值评估法使投资者减少了盲目,增加了更多的理性成分。这本著作一出版即震动了美国和华尔街的投资者,一时之间,该书成了金融界人士和投资界人士的必读书目。
1956年,在华尔街仍处于上升趋势之时,在华尔街奋斗了42年的格雷厄姆却决定从华尔街隐退。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接管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不得不宣布解散。格雷厄姆在解散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后,选择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他想把他的思想传播给更多人。
格雷厄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所创立的证券分析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他所培养的一大批弟子,如沃伦·巴菲特等人在华尔街异军突起,成为了新一代的投资大师,并延续着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学说。
格雷厄姆给投资者的六大忠告:
一、做一名真正的投资者
格雷厄姆认为,虽然投机行为在证券市场上有它一定的定位,但由于投机者仅仅为了寻求利润而不注重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分析,往往容易受到“市场先生”的左右,陷入盲目投资的误区,股市一旦发生大的波动常常使他们陷于血本无归的境地。而谨慎的投资者只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投资决策,所冒风险要少得多,而且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二、注意规避风险
一般人认为在股市中利润与风险始终是成正比的,而在格雷厄姆看来,这是一种误解。格雷厄姆认为,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而获得利润,甚至是无风险而获利,这在实质上是高利润;在低风险的策略下获取高利润也并非没有可能;高风险与高利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往往是投资者冒了很大的风险,而收获的却只是风险本身,即惨遭亏损,甚至血本无归。投资者不能靠莽撞投资,而应学会理智投资,时刻注意对投资风险的规避。
三、以怀疑的态度去了解企业
一家公司的股价在其未来业绩的带动下不断向上攀升,投资者切忌盲目追涨,而应以怀疑的态度去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状况。因为即使是采取最严格的会计准则,近期内的盈余也可能是会计师所伪造的。而且公司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对公司核算出来的业绩也会造成很大差异。投资者应注意仔细分析这些新产生的业绩增长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长,还是由于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带来的,特别是对会计报告的附加内容更要多加留意。任何不正确的预期都会歪曲企业的面貌,投资者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作出评估,并且密切注意其后续发展。
四、当怀疑产生时,想想品质方面的问题
如果一家公司营运不错,负债率低,资本收益率高,而且股利已连续发放了一些年,那么,这家公司应该是投资者理想的投资对象。只要投资者以合理的价格购买该类公司股票,投资者就不会犯错。格雷厄姆同时提请投资者,不要因所持有的股票暂时表现不佳就急于抛弃它,而应对其保持足够的耐心,最终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五、规划良好的投资组合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应合理规划手中的投资组合,手中资金可视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化而灵活分配其比重。当股票的盈利率高于债券时,投资者可多购买一些股票;当股票的盈利率低于债券时,投资者则应多购买债券。当然,格雷厄姆也特别提醒投资者,使用上述规则只有在股市牛市时才有效。一旦股市陷入熊市时,投资者必须当机立断卖掉手中所持有的大部分股票和债券,而仅保持25%的股票或债券。这25%的股票和债券是为了以后股市发生转向时所预留的准备。
六、关注公司的股利政策
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绩的同时,还必须关注该公司的股利政策。一家公司的股利政策既体现了它的风险,又是支撑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家公司坚持了长期的股利支付政策,这表示该公司具有良好的“体质”及有限的风险。且相比较来说,实行高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会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而实行低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只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投资者应将公司的股利政策作为衡量投资的一个重要标准。
❻ 巴菲特为何不在中国投资
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持有中国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的股票,目前是第二大股东
巴菲特看中了中国哪些企业
(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
穆迪信用是巴菲特近几年来挖掘的,市场表现堪与中石油相媲美的超级明星企业。由此,我们也看出巴菲特青睐哪些中国企业?
2006年4月13日,美国穆迪信用通过收购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正式涉足中国评级业务。中诚信国际是中国最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信用则是全球评级业中与标准普尔、惠誉并列的三强之一。
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对穆迪信用的投资始于2000年,总投资4.99亿美元,占穆迪信用总股本的16.20%%,到2005年底市值29.48亿,增长近六倍。
巴菲特对穆迪信用的表现颇为自豪,对其质地珍爱有加,甚至破例公开赞扬穆迪信用:是只需要少量资金投入的公司,而且是能够赚取丰富回报的优质公司,有良好的竞争优势,
面临极少的业务上的威胁。而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对其评价也甚高:“穆迪与哈佛相似,是一条能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其品牌足够强大,可以确保取得成功。
之前,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2003年直接投资中石油股票4.88亿美元,到2005年底市值增长为19.15亿美元;2005年其子公司乳品皇后(DQ)在上海共开出了包括美罗旗舰店在内的8家门店,门店数量仅次于哈根达斯;2005年持有安海斯布什(Anheuser-Busch)5.7%%股权,成为安海斯布什的主要股东,而安海斯布什则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持有3.53亿股青啤H 股,占其总股本的27%%。因此巴菲特便通过安海斯布什而持有青岛啤酒股份。
这次穆迪信用收购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虽然不是巴菲特的直接经营行动,但表明其又有一根投资触角伸进中国大陆。
投资大师投资触角频频伸进中国,证明一个事实:中国机会已越来成为全世界的机会。联想到另外一位投资大师马尔基尔最近在中国表示:“我拼命想进来!”
中国的投资者应该有所触动,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机会,中国的价值。(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http://www.goomj.com)
股票王者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时代
1976年9月,本·格雷厄姆逝世了,之后评论家们常常提到巴菲特与之在投资方法论之间的区别,巴菲特明显地进步了。他懂得:一个好的经营完善的公司与从流通角度上来看的廉价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对这种好公司的投资对他自己的成长也有深远的影响。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主观地分析公司。在一些公司里,如希斯糖果公司,他找到了它的"内在价值"——一种巴菲特式的内在价值。而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得到的是"一种恰当的关于本质的模式",那就是买入价值的原则,蕴涵在格雷厄姆安全空间原则下的保守主义以及超脱于每日市场起伏的心态。
70年代末,最受人痛恨的是通货膨胀,所有物价都涨了13%,巴菲特指出,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引发的通货膨胀会加重公司的股东收益的负担,为使投资者获得真正的收益,公司必须获得比投资者的痛苦指数更高的资本收益率。痛苦指数指的是纳税(红利收入税和资本所得税)与通货膨胀的总和。巴菲特深知股票与通货膨胀并不是相对冲的工具,高通胀对于公司谋求更高的权益资本收益率毫无帮助。他转而去尽量避开那些会被通货膨胀伤害的公司。巴菲特认为,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来维持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伤害;需要较少的固定资产的企业也会受到通货_膨胀的伤害,但伤害的程度要小的多;经济商誉高的企业受到的伤害最小。
巴菲特在投资时也在写作。有几次是为经济刊物写的,主要还是为伯克希尔写年度报告。伯克希尔的报告很少美化自己,它只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让他们自己去评估。任何一个人在阅读巴菲特撰写的年度报告时,都会深切地感到他对《圣经》、凯恩斯理论等的弓佣非常妇熟,每份报告有六七十页,没有照片、彩图或表格,只有文字。那些有足够的素质能把报告从第一页一口气读到尾的人得到的回报将是~剂兼具金融味道、轻松幽默、坦诚实在特点的良药。巴菲特在报告中非常坦白,他同样强调伯克希尔经营的有利之处与不利之处。他总是设身处地,从股东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股东们想知道什么,然后就告诉他们什么。对于经理们用股东的钱来扩建自己的王国的行为,巴菲特切齿痛恨。
1980年,巴菲特50岁生日的时候,伯克希尔的股票卖到375美元月没,之后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股价也开始稳中有升。1983年,伯克希尔从不名一股发展到拥有13亿美元的市场股票。年底,伯克希尔自己的股价升到1310美元/M,巴菲特的身价也因此涨到6.2亿美元。就在这时,有些股东建议巴菲特分股,巴菲特知道,分股肯定能吸引许多新的投资人,并能促进经营甚至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伯克希尔股票的价格,但这只是企业财富在股东之间的再分配,由于要支付增长了的经纪人的报酬,伯克希尔的股东只能亏钱。事实上,凡是与"股东利益至上原则"相抵触的方法,巴菲特一概不会采用。
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人格、经营哲学和他那独一无二的行事风格的化身。从伯克希尔可以看到巴菲特所遵循的主要经营准则,巴菲特对企业所要求的所有品质也都体现在伯克希尔公司中。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内部采用了一套基于工作业绩的奖励制度,奖励与公司规模、个人年龄或者公司的总体赢利水平无关。巴菲特认为,表现出色的部门和人员应该得到相应奖励,无需理会伯克希尔的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公司经理人员的奖励应根据他们在自己的责任领域内是否成功地达到了目标。在伯克希尔,有些经理因提高了销售额而受到嘉奖,有些则是因为降低了成本或缩减了不必要的资本性支出而受到嘉奖。巴菲特并不采用分送认股权的奖励制度,而是在每年年底,向每个经理人员签发支票,有些支票的数额相当大。经理人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支配这笔现金,许多人用这笔奖金购买了伯克希尔的股票,最终与公司股东共担风险。恐怕没有比伯克希尔的慈善捐助方式更能体现巴菲特独一无二的处事之道了。这种慈善捐助方式又称为“股东指定方案”。即由股东按照他在伯克希尔持有的股份的比例,选定伯克希尔的捐赠对象。大多数公司的慈善捐助是由公司高层经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来选择捐赠受益者的。他们通常会选择自己偏爱的慈善机构,掏钱的股东反而不能参与决策。这种做法与巴菲特的准则格格不入。他不无讽刺地说:“当A从B处拿了钱送给C时,如果A是税务当局,那么这个过程就叫课税,但如果A是公司的经理或董事,则就称为慈善。"
坐落在奥马哈市的内希拉斯家具店是全国最大的家庭用品商店,1983年,伯克希尔收购了该家具店90%的股份,余下的10%留给那些继续管理家具店的原家具店的家族成员,这个家族的女家长布女士1937年以500美元的资本创建了这个家具店,从创办家具店的第一天起,布女士的营销策略就是"价格便宜,实话实说"。她成批购进,尽量减少开支,有钱就存起来。巴菲特收购她的家具店时,这家营业面积19000平方米的商店每年的销售额为1亿美元。(10年之后,年销售额增至2.09亿美元,属于伯克希尔的利润份额为兀皿万美元)卯岁高龄的布女士,仍然每周工作7天,她是替巴菲特管理家具店的最理想人选,巴菲特对她怀着深深的敬意,他更羡慕布女士的健康身体,他一想到生病(或死亡)会迫使他放弃工作就受不了,他还经常开玩笑说将来要显灵来管理公司。
从家具店获得的现金收入可以减轻一点伯克希尔纺织厂给巴菲特的压力。事实上在过去的5年里,已有250家纺织厂关门了,伯克希尔的纺织厂也损失了500多万美元。1985年巴菲特下决心把它关闭了。巴菲特对股东们写道:“股东们的巨大损失是把大量智力和财力花在错误的行业上的必然后果。这种情况可以用塞缨尔·约翰逊的马来比喻,一匹能数到10的马是匹了不起的马——而不是了不起的数学家。"经营得再好的纺织厂也不是很好的行业。巴菲特公开承认,他退出纺织业太迟了,由于他崇拜本·格雷厄姆,使他长期依赖于有厂房的行业,而忽视了像市夫人从事的这种事业。
还是在60年代末的一次午宴上,巴菲特认识了大都会传媒公司的董事长穆菲。以后便经常联系,成了亲密的朋友,1985年,他们一起创造了电视网行业历史上最大宗的交易,也是传媒业最大的合并——大都会公司与美国广播公司的合并。巴菲特在这次合并中以每股172石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大都会发行的300万股普通股,为大都会兼并美国广播公司注入了5亿美元的资金,并因此而进入了合并后的大都会反国广播公司的董事会。以后,大都会康国广播公司被巴菲特列入"不卖"的公司之列。
1986年,伯克希尔的股票已突破每股3000美元,在21年里,巴菲特已把一个小纺织厂的碎渣变成了黄金,股票翻了167倍,而同时期的道·琼斯指数只翻了一倍。有人称巴菲特为"巫师"、"奥马哈神"。然而这位亿万富翁仍然自己开车,自己管家,住的房子也是1958年花了3.15万美元买的。朋友们最为欣赏的是巴菲特谨慎、认真的品质。事实上,他的许多朋友也是他的股东,因此他总莫名其妙地觉得对朋友们的家庭和财富负有责任。巴菲特有个几十年的老朋友,他总忍不住分析一下巴菲特死后股价会怎么个下跌法——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他一个,巴菲特的健康状况成了关系金融状况的一个因素。巴菲特也深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他处理抽象问题和数据比处理实际的具体问题强得多,他总是很谨慎地避免与别人一起处理事务。巴菲特严格限制自己的作用来弥补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他只做一些大的决策——指挥大家合唱,自己却不跳舞。有许多经理常会因干涉过多而造成许多麻烦,巴菲特的简单作风使他避免了这个问题,伯克希尔在结构上就像亚瑟王的会议:权力集中在两层,执行负责人和巴菲特本人。巴菲特雇佣执行经理,控制他们的资金出入并激励他们。
在巴菲特经营的保险业中,由于竞争引发的周期性降价使80年代前5年的保险费率一直不够高。这使保险业的利润出现了衰退。巴菲特对这种衰退的反应与众不同。当别的公司为保住市场份额而纷纷降低保险费时,巴菲特宁愿少签发保单,从1980年到1984年他的保险业收入从1.85亿美元降到1.34亿美元,但巴菲特坚信,总有一天那些降价的保险公司会受不了亏损而退出的。果然,在1985年保险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许多公司不得不缩小承保范围。也有的公司不得不退出竞争。保险费率于是又扶摇直上了。巴菲特现在可以从以前的保守行动中获取双倍的利益了。大的商品客户认识到一个没钱的保险公司的承诺其实毫无保险可言,他们要的是服务质量。而伯克希尔的资金是其他公司平均水平的6惜,它的平衡表也是最棒的,因此当伯克希尔给了一个有吸引力的价格之后,它的顾客络绎不绝,1986年,伯克希尔的保险金收入达10亿美元,是前两年的7倍。这为它提供了8亿美元可用于再投资的预备金。到1987年,伯克希尔有的是钱了。但当时正是牛市的全盛时期。巴菲特所做的只是静静地卖掉了大多数股票,只保留了永久的三种:大都会公司、GEICO和烨盛顿邮报》。按照他的原则,他很难找到可以重新投资的地方。
就在巴菲特卖空股票的第四天——10月16日,道·琼斯指数跌了108点,10月19日星期一,市场里堆满了出售表,30种道·琼斯平均工业股票中有11种在交易开始后一小时不能开盘。巴菲特所有的市值损失达到了3.42亿美元。他可能是全美为数不多的没有随时关注经济崩溃的人。他本来可以连三种都不保留的,但那不是他的作风,其实也没有那个必要,那三家公司依然业务稳定,收入增长,没有丝毫的价值损失。
这次崩溃暴露了华尔街知识结构中的空白,学者们提出了一种简单但吸引人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它认为不论什么时候,一个公司的所有可公开获得的信息都可以从它的股价中反映出来。当某种股票的变动公开后,交易商会迅速行动起来,或买或卖直到它的价格重新达到平衡。它的前提是,股票原来的价格就已很合理,因此,以后的价格变化也很合理。交易商的作用只是推行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市场既然是随机的,那么投资就是一种碰运气的游戏。巴菲特也只是一个走运的人;谈不到老练。就像一个扔硬币能获得正面的人,只能算运气好,不叫掷币高手。这种说法直接对巴菲特的内在能力提出了质疑。这时巴菲特说了这样一段话:“(有效市场理论的支持者)看到市场常常有效,就断言它总是有效的,这其实有天壤之别。"巴菲特和这些人的最大分歧就是关于"风险"的定义。在巴菲特看来,风险是指等于某业务实际价值的风险,而各种变化的因素范围是无限的。一个公司是否只依赖于少数顾客?董事长喝酒吗?由于不能确切地知道这样的风险的程度和种类,巴菲特找的只是少数能够承受得起失误风险的公司。理论家们则不考虑这些"细枝末节",他们认为风险是可度量的。股票的风险就是它价格的易变程度。它有精确的数字定义,就是它的波动程度与市场被动程度的对应关系。好像是为了使它的代数式显得神圣点,它被用了一个希腊代码p代表。如果某种股票的P为1.0,它的被动程度与市场相仿,它的风险就等于市场平均水平,风险和p值成正比。在巴菲特看来这简直是疯了。对一个长期投资者来说,股票的波动并不增加风险。让我们看看巴菲特购买《华盛顿邮报》的例子,当时它的市场估价是8000万美元,假使在他购买之前价格下跌一半,它的波动性就更大,因此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它的风险也更大,巴菲特尖刻地说:“我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花4000万比花8000万的风险更大。"
由于科学的解释是没有已知答案或根本无答案的,人们不满意这种状况,他们宁愿制造一些答案或花钱请人为他们编答案。从狭义上看,该理论继续存在对巴菲特大有好处。他的众多竞争对手被教导说研究股票是浪费时间。“从自私的角度讲”,巴菲特写道,“格雷厄姆派也许应捐点儿钱保证有人一直在传授有效市场理论。”
在巴菲特买下大都会康国广播公司以后,他有整整三年没买过一股股票(不包括套利活动和秘密的小额买进)。在1988年,巴菲特认准可口可乐公司后,他拿出了伯克希尔市场价值的1/4左右以10.23亿美元的总价买下了它。这个大胆的举措使可口可乐的股票在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中占了35%。
巴菲特与可口可乐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代。他5岁时第一次喝可口可乐。不久以后,他就开始在祖父的小店里用25美分买6瓶可乐,再以每瓶5美分的价格卖给邻居们。在这之后的50年中,他一直在观察可口可乐公司的成长,但却一直没有买进过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即使在1986年,他正式宣布可口可乐生产的樱桃可乐为伯克希尔股东年会上的指定饮料时,仍然没有买进一股。直到两年后的1988年,他才开始买入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1989年,巴菲特公开承认,他已持有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份。为什么现在买进呢?巴菲特解释说,可口可乐公司的特性已存在了几十年。他看上了可口可乐公司80年代由罗伯托·格伊祖塔和唐纳德·考夫领导下所发生的变化。
7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摇摇欲坠,总裁奥斯汀的多角化经营策略更使之雪上加霜。1980年新总裁格伊祖塔一上任就着手削减成本,制定80年代的经营战略:可口可乐公司下属的每个公司都要使资产收益率最大化;要抛弃掉任何已不能产生可接受的权益资本收益率的业务与资产;投资的每~个项目都必须能增加每股收益率和权益资本收益率。可口可乐公司在格伊祖塔的领导下,财务业绩比奥斯汀时代翻了两到三倍。1980年至1987年,尽管1987年10月份股票市场发生了灾难性的大跌,可口可乐股票的市价仍以19.3%的速度递增。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产生了4.66美元的回报。1987年,它的利润的3/4来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潜力仍是无穷的。
其实华尔街的每一位分析家都注意到了可口可乐的“奇迹”,因为畏惧和别的一些因素——并非公司价值的因素使他们裹足不前,在巴菲特做完投资但股票并未飞涨时他写道:“当时我看到的是:很明白很引人……世界上最流行的产品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丰碑,它在海外的销量爆炸式的迅速膨胀。"尽管有人认为可口可乐的股票高估了,但巴菲特自信地认为以市场前期最高价75%的价格买下它,是以雪弗莱的价买奔驰。在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后的3年里,它的每股收入涨了64%,股价上涨3倍。不管是谁,只要事先知道这种结果都会买的。但华尔街的投资商怀疑巴菲特是否值得学习。他们仍然坚持他是买了内部消息才做这个决定的。事实上,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的他对可口可乐公司的理解,连第四流的经纪人都看得懂。1989年2月,他的这次投资公开之后,伯克希尔的股票也像注入了二氧化碳一样咕咕冒泡。它卖到了4800美元一股,仅6个月之后它又上涨了66%,到了8000美元一股。
❼ 简述美国股市发展历史。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的200年多的发展大体经历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到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1850年代,华尔街成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一时期,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从19世纪的后期开始,当时为了给铁路、制造业和矿业融资,企业纷纷发行股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896年道琼斯指数成立。
三、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29年大萧条以后至1954年,美国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
1929年8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最高超过到380点,而1932年该指数最低下跌到42点,跌幅接近90%,道琼斯指数再次回到380点是在25年之后。1929年到1933年,美国股市下跌的同时,大量的债券被拒付,美国约有40%的银行倒闭。
这一历史时期,美国股市真正进入投资时代,价值投资思想是这一时期主流的投资思想。
四、第四个历史时期是从1954年至今,机构投资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投资时代。
(7)美国历史上股票投资大师排名扩展阅读
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交易所。于200多年前的1792年,随着24位股票经纪人和商人签订的《梧桐树协议》而成立。世界上的许多大型公司都在NYSE上市,例如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和沃尔玛。
纽约证券交易所是实体交易所,交易都是面对面进行。无论何时您听到“上市交易所”,指的都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订单操作是由提交交易的交易所成员和场内经纪人在特定位置(也被称为交易现场)来完成的。
采用简单的拍卖法,以买方愿意购买的最高价格,结合卖方愿意出售的最低价格(被称为出价和问价)进行。股票要么是通过上次的售价,要么是出价和询价的价格来进行报价。
NASDAQ(纳斯达克)市场是一个虚拟的市场 ,如同OTC(场外交易)市场一样。这里没有交易大厅,没有专家,也没有中心地点。相反,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交易商的电脑化网络来进行。这就把电脑瘫痪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因为网络是独立的(如果一台电脑坏了,其它的则继续连接)。
纳斯达克在以前被认为是次于NYSE的,但自从高科技繁荣,像微软和Intel这样的众多公司快速成长,纳斯达克已经被认为是NYSE主要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在声誉还是成交量方面。纳斯达克系统的经纪业务由造市商来执行。
与NYSE的专家不同,造市商只控制他们自己的出价和问价,而不是控制某个股票的整个交易过程。某个股票可以有许多的造市商,都在同一时间交易。
AMEX(美国证券交易所)是美国第三大交易所。在纳斯达克出现以前,是第二大交易所。1998年,AMEX被实际上是纳斯达克的母公司NASD买下。AMEX主要进行小型股(市值将在下部分进行解释)和期权的交易。
❽ James Simons 是谁
詹姆斯.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从1988年开始,平均年净回报率高达34%,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仅是9.6%。15年来资产从未减少过。2005年,西蒙斯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净赚15亿美元,几乎是索罗斯的两倍。从1989到2006年的平均年收益率高达38.5%,净回报率已超过股神巴菲特(他以连续32年保持战胜市场的纪录,过去20年平均年回报达到20%),即使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当年,该基金回报都高达85%,西蒙斯也因此被誉为"最赚钱基金经理","最聪明亿万富翁"。
在进入华尔街之前,西蒙斯是个优秀的数学家,24岁就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花费超过15年时间,研发计算机模型,大量筛选数十亿计单个数据资料,从中挑选出中意的证券买进、卖出。
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同,西蒙斯依靠数学模型和电脑管理着自己旗下的巨额基金,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他称自己为"模型先生",认为模型较之个人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定量投资者利用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在全市场360度寻找投资机会,利用电脑来筛选投资机会,将投资思想或理念通过具体指标、参数的设计体现在模型中,并据此对市场进行不带任何主观情绪的跟踪分析,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选择投资,以保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定量基金经理借助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具有更大的投资宽度,能够最小化人的情绪对组合的影响。
巴菲特为代表的这一类投资人可以被视为定性投资。定性投资者认为现实世界是极为复杂的,经验与思考才是财富制胜之道。因此其成功的关键,不是顶级的科技,而是对市场的理解、洞悉和不随波逐流的勇气,即以"人"的因素造就财富的增值。定性投资者以深入的基本面分析研究为核心基础,辅以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和管理层的交流,及各类研究报告。其组合决策过程是基金经理在综合了所有信息后,依赖主观判断及直觉来精选个股,构建组合,以产生超额收益。
2005年,西蒙斯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净赚15亿美元,差不多是索罗斯的两倍;从1988年开始,他所掌管的大奖章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4%,15年来资产从未减少过。
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里坐满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博士。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是这位超级投资者成功的秘诀。
“人们一直都在问我,你赚钱的秘密是什么?”几乎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总会说到这句话,他似乎已经习惯了那些渴望的眼神。事实上,在对冲基金的世界里,那应该是每个人都想要了解的秘密。
68岁的西蒙斯满头银发,喜欢穿颜色雅致的衬衫,光脚随意地蹬一双loafers牌休闲鞋。虽然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杂志年度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到底是谁。西蒙斯曾经和华裔科学家陈省身共同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定律,也曾经获得过全美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华尔街,西蒙斯和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是一个彻底的异类。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不过自从他放弃了在数学界如日中天的事业转而开办投资管理公司后,二十多年间,西蒙斯已经创造了很多难以企及的记录,无论从总利润还是净利润计算,他都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
以下是一些和西蒙斯有关的数字:1988年以来,西蒙斯掌管的的大奖章(Medallion)对冲基金年均回报率高达34%,这个数字较索罗斯等投资大师同期的年均回报率要高出10个百分点,较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回报率则高出20多个百分点;从2002年底至2005年底,规模为50亿美元的大奖章基金已经为投资者支付了60多亿美元的回报。
这个回报率是在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和44%的投资收益分成以后得出的,并且已经经过了审计。值得一提的是,西蒙斯收取的这两项费用应该是对冲基金界最高的,相当于平均收费标准的两倍以上。高额回报和高额收费使西蒙斯很快成为超级富豪,在《福布斯》杂志2006年9月发布的“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排行榜中,西蒙斯以40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第64位。
模型先生
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并以电脑运算为主导,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诀。不过西蒙斯对交易细节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之外,没有人能够得到他们操作的任何线索。
对于数量分析型对冲基金而言,交易行为更多是基于电脑对价格走势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观判断。文艺复兴公司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电脑和系统专家,研究人员以及交易人员。西蒙斯亲自设计了最初的数学模型,他同时雇用了超过70位拥有数学、物理学或统计学博士头衔的人。西蒙斯每周都要和研究团队见一次面,和他们共同探讨交易细节以及如何使交易策略更加完善。
作为一位数学家,西蒙斯知道靠幸运成功只有二分之一的概率,要战胜市场必须以周密而准确的计算为基础。大奖章基金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找出金融产品价格、宏观经济、市场指标、技术指标等各种指标间变化的数学关系,发现市场目前存在的微小获利机会,并通过杠杆比率进行快速而大规模的交易获利。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基金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不过和西蒙斯的成就相比,他们往往显得黯然失色。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的旗舰产品——大奖章基金成立于1988年3月,到1993年,基金规模达到2.7亿美元时开始停止接受新资金。现在大奖章基金的投资组合包含了全球上千种股市以及其他市场的投资标的,模型对国债、期货、货币、股票等主要投资标的的价格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并作出买入或卖出的指令。
当指令下达后,20名交易员会通过数千次快速的日内短线交易来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时能占到整个纳斯达克市场交易量的10%。不过,当市场处于极端波动等特殊时刻,交易会切换到手工状态。
和流行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截然相反,西蒙斯认为市场的异常状态通常都是微小而且短暂的,“我们随时都在买入卖出卖出和买入,我们依靠活跃赚钱”,西蒙斯说。
西蒙斯透露,公司对交易品种的选择有三个标准:即公开交易品种、流动性高,同时符合模型设置的某些要求。他表示,“我是模型先生,不想进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降低风险。而依靠个人判断选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输得精光。”
西蒙斯的所作所为似乎正在超越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波动是随机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续从市场中获利。而西蒙斯则强调,“有些交易模式并非随机,而是有迹可循、具有预测效果的。”如同巴菲特曾经指出“市场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不是绝对的”一样,西蒙斯也认为,虽然整体而言,市场是有效的,但仍存在短暂的或局部的市场无效性,可以提供交易机会。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西蒙斯提到了他曾经观察过的一个核子加速器试验,“当两个高速运行的原子剧烈碰撞后,会迸射出数量巨大的粒子。”他说,“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碰撞所带来的变化。”
“我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粒子碰撞后形成的轨迹图,它们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存在着内在的规律,”西蒙斯说,“这让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证券市场,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会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产生影响,而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交易发生。”西蒙斯认为,自己所做的,就是分析当交易这只蝴蝶的翅膀轻颤之后,市场会作出怎样复杂的反应。
“这个课题对于世界而言也许并不重要,不过研究市场运转的动力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西蒙斯笑起来的时候简直就像一个顽童,而他的故事,听起来更像是一位精通数学的书生,通过复杂的赔率和概率计算,最终打败了赌场的神话。这位前美国国防部代码破译员和数学家似乎相信,对于如何走在曲线前面,应该存在一个简单的公式,而发现这个公式则无异于拿到了通往财富之门的入场券。
黑箱操作
对冲基金行业一直拥有 “黑箱作业”式的投资模式,可以不必向投资者披露其交易细节。而在一流的对冲基金投资人之中,西蒙斯先生的那只箱子据说是“最黑的”。
就连优秀的数量型对冲基金经理也无法弄清西蒙斯的模型究竟动用了哪些指标,“我们信任他,相信他能够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游刃有余,因此也就不再去想电脑都会干些什么之类的问题”,一位大奖章基金的长期投资者说。当这位投资者开始描述西蒙斯的投资方法时,他坦承,自己完全是猜测的。
不过,每当有人暗示西蒙斯的基金缺乏透明度时,他总是会无可奈何地耸耸肩,“其实所有人都有一个黑箱,我们把他称为大脑。” 西蒙斯指出,公司的投资方法其实并不神秘,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解决的。当然,他不得不补充说,“对我们来说,这其实不太神秘。”
在纽约,有一句名言是:你必须非主流才能入流(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西蒙斯的经历似乎刚好是这句话的注解。在华尔街,他的所做所为总是让人感到好奇。
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纽约长岛,那座木头和玻璃结构的一层建筑从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脑库,或者是数学研究所。和很多基金公司不同的是,文艺复兴公司的心脏地带并不是夜以继日不停交易的交易室,而是一间有100个座位的礼堂。每隔半个月,公司员工都会在那里听一场科学演讲。“有趣而且实用的统计学演讲,对你的思想一定会有所启发。”一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员工说。
令人惊讶的还不止这些。西蒙斯一点也不喜欢华尔街的投资家们,事实上,如果你想去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工作的话,华尔街经验反而是个瑕疵。在公司的200多名员工中,将近二分之一都是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领域顶尖的科学家,所有雇员中只有两位是金融学博士,而且公司从不雇用商学院毕业生,也不雇用华尔街人士,这在美国的投资公司中堪称绝无仅有。
“我们不雇用数理逻辑不好的学生”,曾经在哈佛大学任教的西蒙斯说。“好的数学家需要直觉,对很多事情的发展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对于战胜市场非常重要。”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拥有一流的科学家,其中包括贝尔试验室的著名科学家Peter Weinberger和弗吉尼亚大学教授Robert Lourie。他还从IBM公司招募了部分熟悉语音识别系统的员工。“交易员和语音识别的工作人员有相似之处,他们总是在猜测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人员流动几乎是不存在的。每6个月,公司员工会根据业绩收到相应的现金红利。据说半年内的业绩基准是12%,很多时候这个指标可以轻松达到,不少员工还拥有公司的股权。西蒙斯很重视公司的气氛,据说他经常会和员工及其家属们分享周末,早在2000年,他们就曾一起飞去百慕大度假。与此同时,每一位员工都发誓要保守公司秘密。
近年来,西蒙斯接受最多的质疑都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有关。LTCM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辉煌一时,公司拥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精密计算得到两个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电脑立即发出指令大举入市;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
LTCM始终遵循“市场中性”原则,即不从事任何单方面交易,仅以寻找市场或商品间效率落差而形成的套利空间为主,通过对冲机制规避风险,使市场风险最小。但由于其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计数据基础上得出的,一旦出现与计算结果相反的走势,则对冲就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交易策略。
而在极大的杠杆借贷下,这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最辉煌时,LTCM利用从投资者筹得的22亿美元资本作抵押,买入价值1250亿美元证券,然后再以证券作为抵押,进行总值12500亿美元的其他金融交易,杠杆比率高达568倍。短短4年中,LTCM曾经获得了285%的收益率,然而,在过度操纵之下,又在仅两个月之内又输掉了45亿美元,走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的方式和LTCM完全不同”,西蒙斯强调,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没有、也不需要那么高的杠杆比例,公司在操作时从来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概念,而是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的获利瞬间,“我们绝不以‘市场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有一天市场终于会正常的,但谁知道是哪一天。”
西蒙斯的拥护者们也多半对黑箱操作的风险不以为然,他们说,“长期资本公司只有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充当门面,主要的还是华尔街人士,他们的赌性决定了终究会出错”,另一位著名的数量型基金管理人也表示,“难以相信在西蒙斯的方法中会没有一些安全措施。” 他指出,西蒙斯的方法和LTCM最重要的区别是不涉及对冲,而多是进行短线方向性预测,依靠同时交易很多品种、在短期作出大量的交易来获利。具体到每一个交易的亏损,由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平仓,因此损失不会很大;而数千次交易之后,只要盈利交易多余亏损交易,总体交易结果就是盈利的。
数学大师
西蒙斯很少在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他喜欢的是数学会议,他在一个几何学研讨会上庆祝自己的60岁生日,为数学界和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捐钱,在发表演讲时,更常常强调是数学使他走上了投资的成功之路。有人说,和华尔街的时尚毫不沾边或许也是他并不瞩目的原因之一。
西蒙斯在数学方面有着天生的敏感和直觉,这个制鞋厂老板的儿子3岁就立志成为数学家。高中毕业后,他顺利地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大学毕业仅三年,就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24岁就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
不过,尽管已经是国际数学界的后起之秀,他还是很快就厌倦了学术生涯。1964年,天生喜欢冒险的西蒙斯进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国防逻辑分析协会进行代码破解工作。后来由于反对越战,他又重回学术界,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数学系主任,在那里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
西蒙斯很早以前就曾和投资结缘,1961年,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投资于哥伦比亚地砖和管线公司;在伯克利时也曾投资一家婚礼礼品的公司,但结果都不太理想,当时他觉得股市令人烦恼的,“我还曾经找到美林公司的经纪人,试图做些大豆交易”,西蒙斯说。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早期,西蒙斯才开始真正对投资着迷。那时他还在石溪大学任教,他身边的一位数学家参与了一家瓷砖公司出售的交易,“8个月的时间里赚了我10倍的钱。”
70年代末,当他离开石溪大学创立私人投资基金时,最初也采用基本面分析的方式,“我没有想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投资,”西蒙斯说,那一段时间他主要投资于外汇市场,“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我想到也许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制作模型,预见货币市场的走势变动。”
80年代后期,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勒费尔(Henry 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从此,西蒙斯彻底转型为“模型先生”,并为大奖章基金接近500位投资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2005年,西蒙斯宣布要成立一只规模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的新基金,在华尔街轰动一时,要知道,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谈到新基金时,西蒙斯更加谨慎,他表示,和大奖章基金主要针对富有阶层不同,新基金的最低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将通过下调收费来吸引投资;此外,新基金将偏重于投资美国股市,持有头寸超过一年——相对于大奖章的快速交易而言,新基金似乎开始坚持“买入并持有”的理念。
“对大奖章非常有效的模型和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新基金”,看来西蒙斯相信,对于一个金额高达千亿的对冲基金来说,如果还采用类似于大奖章的操作方法的话,一定是非常冒险的。
尽管新基金有着良好的血统,不过不少投资者仍然怀疑它究竟能有多大的作为,一个起码的事实是,相对于一些流动性差的小型市场而言,高达1000亿美元的基金规模可能显得太大,这将增加它们在退出时的困难。
尽管怀疑的声音很多,到2006年2月中旬,西蒙斯还是筹集到了40亿美金,并表示将吸收更多的资金。公司同时向投资者承诺,一旦在任何时点基金运作出现疲弱的迹象,就将停止吸收新资金,届时新基金将不再继续增加到千亿美金的上限。
截至2006年8月,这只名为文艺复兴法人股票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的新基金,在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为4%的情况下录得了13%的增长。
西蒙斯目前的资产净值约为25亿美元。Renaissance旗下的核心业务——规模为50亿美元的Medallion对冲基金自1988年成立以来,年均回报率高达34%,堪称在此期间表现最佳的对冲基金。这个回报率已经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以及44%的投资收益分成等费用因素,并且经过审计。Medallion收取的这两项费用是对冲基金平均收费水平的两倍以上。
如果管理的资产过于庞大,对冲基金要想实现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就越来越难了,对吧?把这点告诉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西蒙斯既是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又是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的老板。眼下,他准备设立一只规模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的基金的消息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要知道,这可是整个对冲基金行业资产管理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从早期的推广资料来看,这只基金的最低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面向机构投资者发售。
据估计,西蒙斯目前的资产净值约为25亿美元。Renaissance旗下的核心业务——规模为50亿美元的Medallion对冲基金自1988年成立以来,年均回报率高达34%,堪称在此期间表现最佳的对冲基金。这个回报率已经扣除了5%的资产管理费以及44%的投资收益分成等费用因素,并且经过审计。Medallion收取的这两项费用是对冲基金平均收费水平的两倍以上。
今年目前为止,Medallion的资产升值了约12%,而大盘却在走低。在各种市场上,以电脑运算为主导进行短线交易是西蒙斯的成功秘诀。Medallion不愿透露运作策略的细节,甚至对自己的投资者也是这样。也有其他的基金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却远没有Medallion这样成功。
新基金将采取截然不同的运作策略:偏重于投资美国股市,持有头寸超过一年。
Medallion已经有12年没有吸收新的资金了。现年67岁的西蒙斯一直在向现有投资者提供回报。他也相信,基金如果规模太大收益率就会下滑。实际上,Renaissance据估计会在年底时向外部投资者返还资金余额,这样西蒙斯和他的雇员就会成为Medallion唯一的投资者。到时候,基金的规模与现在将大体相仿。与少数投资者打交道有助于不善抛头露面的西蒙斯避开媒体的追踪。
西蒙斯拒绝置评。Renaissance发言人也不愿对称为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Equities Fund发表评论。
西蒙斯的最新举动看起来与Renaissance不愿让资产超过一定范围的做法格格不入。确实,许多基金经理都发现资产增加将束缚业绩的增长。对新基金有大致了解的投资者表示,这只基金将不同于Medallion现有的对冲基金,新基金希望通过设定较为温和的目标回报率来吸收更多资金。
这只新基金是表明对冲基金争取退休金计划等机构投资者客户、抢占共同基金等传统理财公司地盘的最新迹象。这只基金将使用六十几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博士共同开发的模型。这只基金把自己的回报率定为强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并力争实现较为稳定的业绩。
投资者表示,尽管西蒙斯在华尔街并非尽人皆知,但他以往的成就让投资者对这只基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海外基金目录》(U.S. Offshore Funds Directory)的作者本海姆(Antoine Bernheim)说,Renaissance自1998年以来34%的年均回报率在对冲基金业内傲视群雄。就算索罗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同期年均回报率也只有2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的年均涨幅才只有9.6%。
过去两年来,Medallion的月资产从未减少过。一位投资者透露,过去几年来Medallion向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但投资者却不能把这些巨额回报用于追加对Medallion的投资。不过,这也有可能会刺激投资者对新基金的兴趣。
Medallion在宣传资料上是这样写的:虽然以往的优异表现不能保证新基金也一定获得成功,但新基金也会采用Medallion科学的运作策略,并以Medallion的技术为基石。
本海姆指出,西蒙斯创造的回报率比布鲁斯.科夫勒(Bruce Kovner)、索罗斯、保罗.特德.琼斯(Paul Tudor Jones)、路易斯.培根(Louis Bacon)、马克.金登(Mark Kingdon)等传奇投资大师高出10个百分点,在对冲基金业内他堪称出类拔萃。
西蒙斯将通过下调收费(如把资产管理费的费率定在2%左右)来吸引投资。但与此同时,他可能要更多披露资金运作上的细节。这是因为退休金计划及他们的顾问往往要求受雇的理财公司全面披露投资策略的简要情况。
Renaissance的投资者、Protege Partners LLC的总裁兼首席投资长杰弗瑞.塔伦特(Jeffrey Tarrant)表示,Renaissance现在基本上是暗箱操作,它的工作人员发誓要保守秘密,采取的是自营交易的运作策略。
西蒙斯的第一个职业是数学教授,在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任教。他曾和他人发现了称之为Chern-Simons的几何定律,这条定律成为理论物理学的重要工具。
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的物理学教授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教授表示,了不起的是这位成就卓越的数学教授能闯出另一片天地。
西蒙斯在越战期间违反了军纪,之后就投身于理财行业。他聘请了一些应用数学、量子物理和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可以说,他公司的背景几乎和华尔街一点都不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