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投资 » 芒格几岁开始投资股票

芒格几岁开始投资股票

发布时间: 2023-10-21 15:44:51

A. 巴菲特和芒格的故事(1)

沃伦·巴菲特 和 查理·芒格 两个天才的故事

人说,商场是尔虞我诈的战场。每一个企业家,都是孤独的。 但是其实,世界有另外一种运作的方式。巴菲特和芒格,用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友情,向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模板。

巴菲特望着芒格

2019年, 沃伦·巴菲特 在《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上,排名 世界第三。

他的财富是 825亿美元 ,折合 5550亿人民币 ,和排在前面比尔·盖茨,相差无几。

其实早在2008年,巴菲特就已经当过世界首富。那一年,他以620亿美元,力压蝉联多年首富宝座的盖茨。

巴菲特的公司,叫 伯克希尔·哈撒韦 ,由于它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大部分人都没听过。

但是,这家公司当前市值5263亿美元,排名世界第6。在它前面的,是 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脸书 ,在它后面一位的,是 阿里巴巴 。都是世界知名的互联网或高科技企业。

伯克希尔,是一家投资公司。

与比尔·盖茨通过为别人提供产品赚钱不一样,巴菲特通过 钱赚钱 。

事实上,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人,被称为 “奥马哈的先知”、“投资之神”、“股神”。

但巴菲特却说:

(有一个人),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很多。

……显然正是由于他对我们的教导,伯克希尔才得以成为一家更具价值而且受人尊敬的公司。

比尔·盖茨评价说:

如果没有他,巴菲特恐怕很难做得这么好。

巴菲特的儿子说得更直白:

我爸是我见过的人里面第二聪明的,排第一的,是他。

更令人称道的,是巴菲特和他毫不掩饰的兄弟友情。

巴菲特对记者说:

我俩都清楚,我们简直是天造地设!  (We knew we were sort of made for each other.)

媒体提起他时,常用定语是“巴菲特的右手”(Buffett’s right hand);提起他俩时,常用的词是“那一对儿”(the pair)。

巴菲特和他,已经相识一花甲,共事半世纪,从未吵过架。他们共同缔造了富可敌国的伯克希尔帝国,携手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看到他俩的照片,你会突然想起一句诗: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芒格望着巴菲特

他,就是巴菲特的终身挚友和最佳合伙人, 伯克希尔公司的二把手,查理·芒格 。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巴菲特与芒格的传奇人生,以及他们的惊世友谊。

1

巴菲特

(1)青少年

在美国广袤的中西部,有一片高平原,其中最大的一块平地,原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栖息地,现在叫内布拉斯加。

在内布拉斯加东部,密苏里河的西岸,曾经有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叫“陡岸上的居民”,发音是Omaha,即奥马哈,后来美国人在这里建立城市,就以此为名。

巴菲特就出生在这里,那是1930年。

他的爷爷经营一家杂货铺。爸爸做证券生意,后来当选为国会议员。

巴菲特小时候就特别乖,被公认为让大人省事的小孩。他最爱的玩具是存钱罐,最爱的游戏是与数字有关的一切活动。

7岁那年,巴菲特从奥马哈公共图书馆借到一本书:《赚到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介绍了一些普通人怎么发财的案例。巴菲特看了这本书,心潮澎湃,大声向家人宣布,我一定要在3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

巴菲特的性格是说做就做。从这以后,巴菲特开始挨家挨户推销可口可乐、口香糖和报纸赚钱。闲暇时,还到爷爷的杂货铺去打工。

10岁那年,巴菲特的爸爸带孩子们去纽约游玩,出乎他意料的是,巴菲特对游乐场、动物园完全不感兴趣,却缠着爸爸带他去华尔街参观证券交易所。

11岁,巴菲特开始炒股。14岁,巴菲特就知道怎么做税务统筹,并通过合理申报得到了35美元的退税。

在巴菲特12岁那年,他的爸爸当选了国会议员,全家搬到华盛顿去居住。但巴菲特还是坚持在奥马哈念完了小学(八年制)。后来,他进入了华盛顿著名的伍德罗威尔逊高中。

高中毕业时,巴菲特满脑子想的都是做生意,根本就不想上大学。可是他爸爸非常坚持,他只好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就读。他在这里呆了两年,并加入了该校的兄弟会社团“阿尔法西格玛坏”(其中最后一个字请用福建或湖南方言发音),这个社团类似耶鲁的“骷髅会”,是精英学生的秘密社团。

在沃顿两年后,巴菲特转到爸爸的母校内布拉斯加大学就读,拿到工商管理学士学位。他爸爸还想让他继续念哈佛,但是巴菲特的申请失败了,他转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在哥大,他师从投资大师、现代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汉姆,学到了高超的投资技巧。并在几年后加入格雷汉姆的公司,在格雷汉姆退休时,接管了他的客户。

(2)事业

21岁硕士毕业后,巴菲特提出要在华尔街工作,但是他爸爸和格雷汉姆都反对。

巴菲特对格雷汉姆说,要免费在他公司工作,格雷汉姆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巴菲特只好先到爸爸的公司做了一个投资销售员,直到3年以后,格雷汉姆才最终接受了巴菲特的求职,让他在公司做证券分析师。

巴菲特在这里历练了两年。

两年以后,格雷汉姆宣布退休,公司不做了,客户交给巴菲特运营,自己专心搞学术去了。

所以,巴菲特是格雷汉姆真正意义上的“关门弟子”。为了感谢和纪念格雷汉姆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巴菲特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起名为格雷汉姆。

26岁那年,巴菲特成立了自己的合伙公司,开始了独立投资生涯。

他先是找自己的亲戚朋友筹款,由于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个聪明能干又靠谱的人,很愿意把钱交给他管理。

巴菲特承诺,给他管理的钱,每年可以得到不超过4%的固定收益。除此之外的额外收益,75%归投资者,25%归巴菲特。除此外,大家不得过问他是怎么投资的,只能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听他的主动汇报。

由于巴菲特的投资确实有一套,交钱给他管理的人,都赚到了远高于国债收益率的钱。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巴菲特管理的资金池子越来越大。

32岁那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102.5万美元,提前实现了自己在7岁时许下的,35岁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

35岁时,巴菲特收购了一家纺织企业,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但巴菲特很快发现自己似乎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被陷在纺织业务里了。一直到很多年以后,巴菲特还对此耿耿于怀,并称之为自己“最糟糕的一次投资”。

不过,在这一年,芒格开始和他一起做投资,他们共同买进一家叫“蓝筹印花”的公司股票。从那以后,他们一直紧密合作,到现在已经超过50年时间。

巴菲特和芒格很快就认识到收购伯克希尔的错误。1967年,他们带领伯克希尔进行了变革,大力拓展保险和其他投资业务。伯克希尔渐渐变成一家投资公司,并成为巴菲特最主要的投资平台。

伯克希尔开始了狂飙的历程。通过一系列深具远见的投资操作,伯克希尔的年均收益率达到了惊人19%。

1965年,巴菲特以每股14.86美元的价格收购伯克希尔。

到1996年5月9日伯克希尔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每股的价格已经涨到33400美元。而到今天(2019年4月30日),伯克希尔的股价已经涨到32万5千美元,是全世界价格最高的股票。

如果你1965年跟着巴菲特一起投资伯克希尔1000块钱人民币,到1996年,你将拥有225万人民币,到2019年,你将拥有2187万。

2008年,78岁的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2019年,巴菲特的财富达到5550亿元人民币。他是唯一一位凭借投资进入世界前10的大富豪。

(3)爱情

19岁时,巴菲特迷恋上了一个叫贝蒂的女孩,但是贝蒂喜欢一个弹尤克里里的男孩。为了竞争,巴菲特也开始了学这种乐器。虽然女孩没能追上,但尤克里里成了他终身的爱好。直到现在,带着黑框眼镜、给宾客弹奏尤克里里,是这位长者乐此不疲的活动。

巴菲特的表演

第二年,巴菲特利用新学会的尤克里里技能,对另一位女孩苏珊开始了穷追猛打。

和贝蒂一样,苏珊也在和另一个男孩约会。不过这次巴菲特没有放弃。他先是和苏珊的爸爸成为朋友,经常去他家玩,他弹尤克里里,苏珊的爸爸弹曼陀林琴。

有时,苏珊爸爸妈妈会故意躲出去,好让两个年轻人有机会在一起。

巴菲特契而不舍地去苏珊家串门,哪怕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还经常跑回来看望苏珊。

追了两年,苏珊终于答应了巴菲特的求婚。

从此以后,两个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童话故事一般是这样结尾。但是现实生活不会。

巴菲特40多岁时,和一个酒吧女招待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同居了。

苏珊对此并无异议,事实上,这正是她安排的。为了追求自己的歌手职业,苏珊住到了旧金山,距离奥马哈2千多公里。她请一些朋友帮忙照顾巴菲特,其中包括阿斯特丽德。

在苏珊离开后,阿斯特丽德就开始经常给巴菲特送自己在家煲的汤,一年以后,她搬进了巴菲特的家。

当巴菲特要去看望苏珊时,阿斯特丽德会帮助他收拾行李,没有一丝嫉妒。她还经常会出现在苏珊身边,微笑、交谈,甚至手挽着手。

巴菲特对这种三角关系并不忌讳。甚至,在他们给朋友寄出的圣诞贺卡上,落款是:沃伦、苏珊和阿斯特丽德。

苏珊于2004年去世。在此之前,她一直都是巴菲特妻子。不管法律意义上还是公开场合。

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于2006年结婚,在同居近30年之后,他们终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2

芒格

(1)青少年

从巴菲特家开车西行5分钟,或走路半小时,就是芒格小时候的家。他俩都是在奥马哈出生并度过童年时期。不过,当时的奥马哈虽小,他俩却从来没见过。因为芒格比巴菲特大6岁。

芒格的爷爷住在隔壁林肯镇,是当地唯一的一名联邦法官。芒格的父亲是一名律师。为了避免“爸爸当法官,儿子帮人打官司”的腐败嫌疑,他不得不从林肯镇搬到奥马哈。1924年新年第一天,芒格出生在那里。

小时候的芒格有点阅读障碍,他妈妈耐心教导,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成功使他爱上了读书。后来,芒格平均每天都要花2/3的时间在读书上面。以至于孩子们称他为“行走的书架”。

芒格5岁时,美国陷入了长达4年的经济大萧条。他们家也受到严重冲击,过了一段苦日子。

所以,芒格很早就出去帮忙打零工。他打工的地方,正是巴菲特爷爷的杂货店,他未来的终生挚友巴菲特,后来也会到同一家店打工。

巴菲特的爷爷是个很严厉而小气的老板。他要求芒格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期间不能吃饭,不能休息,每天的工钱是2块钱。这段打工经历,后来成了巴菲特和芒格回忆童年时,共同吐槽的谈资。

17岁时,芒格从当地著名的中央高中毕业,离开了奥马哈。从此后,奥马哈永远成了故乡,芒格只有在探亲访友时,才会短暂回来住几天。

芒格上的学校是密西根大学数学系。不过没多久,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卷入二战。第二年,芒格也被征召入伍。

由于入伍时的测评分很高,芒格被派往其他大学学习气象学,军队拟将他培养为一位气象预报员。他先是进入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后来转到CalTech,传说中的加州理工学院(“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任教的学校)。

加利福利亚

加州理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小城帕萨迪纳,这里风景优美,芒格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地方,此后的几十年,他就在此定居。

在气象学课程结束后,芒格被从温暖的南加州派往又黑又冷的阿拉斯加驻防,直到战争结束。

美国政府为战场上退下来的百万军人设立了《美国军人权利法案》,支持退伍军人上大学。

芒格虽然没有拿到本科毕业证,但他对自己充分自信。准备走和爸爸一样的道路:去读哈佛大学法学院。

不过,和巴菲特的命运一样,芒格被哈佛大学无情地拒绝了。

好在芒格家里有关系。他找了自己的同乡,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庞德。通过庞德走后门,芒格才得以进入哈佛法学院。

不过,芒格没有给庞德丢脸。在哈佛,他第一年就拿了奖学金。毕业时,是以“magna cum laude”的荣誉拿到法律博士证书。这个拉丁语意思是“极大的赞誉”,只颁给学院前4%(12/335)的学生。

在哈佛期间,他和太太南希还生了一个女儿,那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名叫莫莉,养在学生宿舍。由于地方太小,莫莉的婴儿床,要放在浴缸里。

24岁那年,芒格带着法学博士学位、太太和孩子,回到帕萨迪纳,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2)悲伤与转折

时间进入1950年代。那是美国二战后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后来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幸福的10年。

但是对芒格来说,显然不是。

1953年,芒格和南西离婚。这时,他们已经有3个小孩。

1955年,芒格的长子泰迪,因为白血病,不幸夭折。

那一年,芒格31岁。据他的朋友李克·古瑞恩描述:

“他说他的儿子正躺在病床上慢慢死去,他走进去抱了他一会儿,然后跑到外面沿着街道边走边哭。”

芒格用了很长时间,才走出丧子的伤痛。然后,1959年,父亲又去世了。

好在悲伤的1950年代也快过完了。

正是回去料理父亲葬礼的过程中,芒格经人介绍,认识了巴菲特。他们一见如故,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在巴菲特的影响下,芒格在加州成立了一家投资事务所。不过,他的主业还是律师。1962年,他和6名律师合伙成立了律师事务所。这家叫芒格、托尔斯和奥尔森(MTO)的律师事务所至今还在,是加州有名的律所。其中一名合伙人希尔斯,后来还成了美国证监会的主席。

虽然一个在帕萨迪纳,一个在奥马哈,但是芒格和巴菲特每天都通电话,有时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

巴菲特极力劝说芒格放弃律师业务,专心做投资。他觉得做律师对芒格来说太屈才了。

1965年,41岁的芒格听从了巴菲特的建议,退出律所,开始专心和巴菲特做投资。

1978年,在和巴菲特已经合作多年之后,芒格正式担任了伯克希尔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

虽然伯克希尔公司是巴菲特和芒格一起做大,但是芒格非常满足于当巴菲特背后的那个男人。他占的股份,比巴菲特少很多。

与巴菲特相比,芒格喜欢低调,不愿意在聚光灯之下。他自称,他的财富目标是永远保持在福布斯富豪榜名单之下的位置。所以,他的排名以500多名的情况居多,有一年,他的名字冲到了前二百多名,据说他还为此不高兴。

2019年,芒格的财富是17亿美元,在福布斯排名第1425位。他应该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3)爱情

和巴菲特一样,芒格也是两任婚姻。

他的第一位太太叫南希,是妹妹的大学同学。

当时,芒格在加州理工读书,南希在不远处的斯克利普斯学院读书。

南希是一个漂亮活泼的女孩,在芒格的妹妹介绍他俩认识之后,他们一见钟情。

由于芒格很快要上战场,战争的悲情催生了爱情的浪漫。在那时,年轻的恋人们,常常面临着一别就是永久的伤痛。

所以,在认识才几个月的短短时间内,芒格和南希不顾一切地结了婚,并很快生下第一个小孩。那一年,芒格21岁,南希19岁。

他们经历过离别,然后又一起在哈佛大学度过艰苦日子,终于迎来了在帕萨迪纳的稳定日子。

可是,苦尽却没有甘来。当生活终于安定时,当时的激情却再也找不到了。两个人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女儿莫莉回忆说,他们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大吼大叫,瞎子都看得出来,他们不快乐。

29岁那年,芒格和南希离了婚。

房子和财产都给了南希,芒格净身出户,住到大学俱乐部的单身宿舍。

好在,芒格不久后又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女人。

巧合的是,这个女人,也叫南希。

南希·巴里·博斯威克把芒格从离婚和丧子的悲痛中拯救出来。

他俩是通过相亲认识的。

和芒格一样,南希也是离异,有两个孩子。

这一次,芒格终于找到了幸福。

他和南希·博斯威克(婚后按美国习俗改名为南希·芒格)的孩子评价说:“在第二次婚姻中,爸爸妈妈都找到了第一次婚姻中缺乏的东西。”

芒格和南希各自带了2个小孩,然后又共同生育了4个,组成了一个超级大家庭。

他们一直相伴55年,直到南希于2010年去世。

当然,与芒格相伴时间最长的,还是巴菲特,从35岁相识,现在已经60年了。

3

巴菲特与芒格

(1)人生初见

1957年,巴菲特的事业刚刚起步,他还要过51年才能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

当时,巴菲特管理的投资基金,只有30万美元的规模,全部来自于信任他的亲戚。

相对于巴菲特的抱负和能力来说,这个数字实在是小的可怜。而只有亲戚的投资,没有社会资金,巴菲特的公司,还谈不上是一家市场化的企业。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去拉投资。

那天晚上,巴菲特去镇上的医生戴维斯家里,费尽口舌,想让他投1万美元进来。

巴菲特注意到,戴维斯医生似乎并不感兴趣。他讲得口干舌燥,戴维斯却听得心不在焉。

谈完以后,戴维斯医生说,我要和太太商量一下。

销售员都知道,“要和太太商量一下”,是拒绝的一种委婉托词。当客户这样说时,生意一般是要黄。

巴菲特也觉得没希望了。

很快,戴维斯夫妇就决定了。他对巴菲特说:我投10万美元。

巴菲特惊呆了。

顾不上失礼,巴菲特问戴维斯:“我看到您刚才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为什么您会决定投钱给我呢?

戴维斯医生说:“因为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查理·芒格。”

这是巴菲特第一次对芒格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他很想知道,这个能让人如此信任,以至于自己只是和他有点相似,就能得到别人大笔投资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

2年以后,巴菲特终于如愿以偿。

1959年,芒格回家处理父亲葬礼事宜。他小时候的玩伴,戴维斯医生的儿子,跟他说,介绍一个朋友给你认识,你们俩很相像。

那天晚上,巴菲特走进约定的地点珍妮咖啡馆,见到一个人在高谈阔论,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据旁观者称,巴菲特那天出奇地安静,平时酷爱主导谈话的他,一个晚上都在耐心地听别人说话。

那个谈话的人,就是芒格。

巴菲特后来回忆说,听了一会儿,芒格被他自己讲的笑话逗得在地上打滚——我也一样。

这是真正的一见钟情。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交谈得意犹未尽。桌上的其他人对他们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对方。

第二天,他们又相约在一起。两个人之间的话题谈不完。芒格拉着巴菲特只顾聊,当别人要开口说话时,他还不耐烦地挥手示意别人不要打断他俩的聊天。

一个月后,巴菲特专程飞到加州去看芒格。芒格在家里接待巴菲特,并且把他介绍给自己认识的富豪们。巴菲特的客户,有很多都是芒格圈子里的人。可以说,是芒格把巴菲特从内巴拉斯加平原带到了富庶的西海岸。

巴菲特与芒格初次见面的咖啡馆谷歌地图  

(2) 事业绝配

芒格最崇拜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写过一篇妙文:《选择爱人的建议》。

在文中,富兰克林建议年轻人要选择比自己年纪大的女人作为爱人,并且提出了8个理由。

巴菲特借鉴了这篇文章,提出了《选择合伙人的建议》。

他说:

1.要选择比你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

2.他不会在你面前炫耀他的高明;

3.在你犯下重大错误的时候,他不会事后诸葛亮,也不会生你的气;

4.他应该慷慨大方,会投入自己的钱并努力为你工作而不计报酬;

5.他能够在漫漫长路上与你结伴同游,给你不断带来快乐。

巴菲特说,我很早就建立了这个原则,并决定完全遵守。而全部符合我这些特殊要求的人,只有芒格一个。

富兰克林在《选择爱人的建议》中,提到选择一个年纪比你大的爱人的8个理由,最关键的一个是:她会很感激你。

巴菲特说,我不知道芒格是不是因为其他7个标准而选择了我,但我绝对符合富兰克林的第8个标准:我对芒格的感激,无以言表。

巴菲特确实有理由这样说,因为芒格对他的帮助,的确很大。

巴菲特是师从格雷汉姆起家。但是,师从格雷汉姆,最多只能成为格雷汉姆。

是芒格让巴菲特在格雷汉姆的投资哲学上继续升华,形成了巴菲特—芒格投资哲学。因为有了芒格,巴菲特才成其为巴菲特,而不是格雷汉姆第二。

芒格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思考和投资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框架。

巴菲特开玩笑地把芒格称为“令人生厌的说不先生”,因为芒格一天到晚对他的想法“say no”。

但是,只要芒格说不的事情,巴菲特绝对不做。他把芒格看作是投资的最后一道关,只要芒格不看好的,他就不投。

共事50多年,他们从来没有吵过一次架。

巴菲特最爱用的一句口头禅是“查理和我”(Charlie and I)。

每一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他俩永远都是坐在一起,你唱我和。

巴菲特个人传记《滚雪球》的作者评论说“到最后,他俩能互相读懂对方脑子里的东西,无需说话,只靠心灵感应就可以。”

芒格对巴菲特,也绝对是真爱。

他的太太南希回忆说,第一次与巴菲特会面那天,芒格一回来就兴奋地说,今天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朋友。

芒格每年夏天都会带全家人去明尼苏达州的星岛度假。当有客人来时,都是他的儿子去接,但是巴菲特来的时候,一定是他亲自去接。

有一次,芒格开着船接巴菲特,结果把船弄翻了,巴菲特差点淹死。

后来,芒格专门自己设计建造了一艘超级游艇。不过,巴菲特再也没去过星岛。

是巴菲特发现了芒格在投资上的才能,并且极力劝说他放弃法律,做投资。

芒格后来回忆说:“我从巴菲特那里得到的最好建议,是不要再搞法律。他说法律当个爱好还行,当成事业就太蠢了。”

对此,巴菲特解释说:“因为(搞法律)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能。”

芒格特别重视金钱,不是因为爱钱,而是觉得金钱能帮助他自由和独立。

显然,做投资,尤其是和巴菲特一起做投资,是实现自由和独立的最好方式。

巴菲特给与芒格的,不仅是知遇之恩,更是发挥才能的平台与机会。

而芒格,也绝不会因为自己的贡献而邀功。他心甘情愿地躲在巴菲特背后。看着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得到的财富是自己的几十倍,完全不嫉妒。

如同巴菲特所说,他们的确是天造地设,天作之合。巴菲特学的是商科,没有法律经验;芒格学的是法律,没有投资经验;巴菲特喜欢出头露面,与人交往;芒格喜欢低调行事,安静阅读。两个人完全互补。

正是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伯克希尔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投资的奇迹,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公司。也是世界前10大最有价值企业里面,唯一不做实业,完全以钱生钱的公司。

4

人生难得是知己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常常看到热血沸腾的共创大业、荡气回肠的兄弟情深、感人肺腑的高深流水。但是,把这三个都结合到一起的,极其罕见。

巴菲特和芒格做到了。

我们知道,厉害的人,内心都很高傲。

有巴菲特那种能力与成绩的人,谁会愿意把自己的助手捧得那么高,高到几乎成为自己人生导师的地步?

像芒格那么睿智和有才的高手,谁会愿意只当一个配角,在两人共同努力赚取的财富中,让对方取得825亿,自己只取17亿?

太难,太难!

相反,在太多太多的合作关系中,我们见到无数的互相提防、居功自傲、争权夺利,甚至反目成仇。

当你环顾四周,你就会觉得巴菲特和芒格的故事,有多么弥足珍贵。

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深刻描写了人类的孤独:你找遍全世界,愣是找不到一个能真正懂你的,能说得来的人。

我特别羡慕巴菲特和芒格。不是为他们创造的财富,而是为他们之间这么美好的一种关系,为他们彼此能找到一个聊得来的人。

人说,商场是尔虞我诈的战场。每一个企业家,都是孤独的。

但是其实,世界有另外一种运作的方式。巴菲特和芒格,用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友情,向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模板。

在我做咨询的过程中,我也碰到过这么一对。

董事长和CEO共同创业11年,从未红脸。董事长读书不多,但是知人善用,对CEO完全信任。CEO能力超群,好学上进,甘当配角。他们一起把公司从几十万收入,做到现在二十多亿,公司还在快速发展中,即将成为行业领头羊。

也许他们的事业做不到巴菲特和芒格那么大,但是我相信他们内心的富足,不输于人。

也许,把你的心向世界打开,对人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你能够找到自己的芒格,或者巴菲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B. 重读经典——股神巴菲特20年前的那场演讲

导读: 本文是巴菲特1998年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个人认为这是巴菲特最经典的演讲,没有之一。每次重读都有不一样的启发,每次以不同的角色重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值得收藏的毕生智慧!

以下是演讲内容:

我先简单说几句,把大部分时间留下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我想聊聊大家关心的话题。

请各位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刁钻。你们问的问题越难,才越好玩。什么都可以问,就是不能问上个月我交了多少税,这个问题我无可奉告。

各位同学,你们毕业之后未来会怎样?我简单说说我的想法。各位在这所大学能学到大量关于投资的知识,你们将拥有成功所需的知识。

既然各位能坐在这里,你们也拥有成功所需的智商,你们还有成功所需的拼劲。你们大多数人都会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最后你到底能否成功,不只取决于你的头脑和勤奋。我简单讲一下这个道理。

奥马哈有个叫彼得•基威特的人,他说他招人的时候看三点: 品行、头脑和勤奋 。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聪明、勤奋努力,但品行不好,肯定是个祸害。 品行不端的人,最好又懒又蠢

我知道各位都头脑聪明、勤奋努力,所以我今天只讲品行。为了更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一起做个 游戏 。

各位都是 MBA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很了解自己周围的同学了。假设现在你可以 选一个同学,拥有他今后一生之内 10% 的收入

你不能选富二代,只能选靠自己奋斗的人。请各位仔细想一下,你会选班里的哪位同学,拥有他今后一生之内 10% 的收入。

你会给所有同学做个智商测试,选智商最高的吗?未必。你会选考试成绩最高的吗?未必。你会选最有拼劲的吗?不一定。因为大家都很聪明,也都很努力,我觉得你会主要考虑定性方面的因素。

好好想想,你会把赌注压在谁的身上?也许你会选你最有认同感的那个人,那个拥有领导能力,能把别人组织起来的人。

这样的人应该是慷慨大方的、诚实正直的,他们自己做了贡献,却说是别人的功劳。我觉得让你做出决定的应该是这样的品质。

找到了你最钦佩的这位同学之后,想一想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拿一张纸,把这些品质写在纸的左边。

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为了拥有这位同学今后一生 10% 的收入,你还要 同时做空另一位同学今后一生 10% 的收入 ,这个更好玩。

想想你会做空谁?你不会选智商最低的。你会想到那些招人烦的人,他们可能学习成绩优秀,但你就是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不但你烦他们,别人也烦他们。

为什么有人会招人烦?原因很多,这样的人可能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投机取巧或者弄虚作假。类似这样的品质,你想想还有什么,请把它们写在刚才那张纸的右边。

看看左右两边分别列出来的品质,你发现了吗?这些品质不是把橄榄球扔出 60 米,不是 10 秒钟跑完 100 米,不是相貌在全班最出众。左边的这些品质,你真想拥有的话,你可以有。

这些是关于行为、脾气和性格的品质,是能培养出来的 。在座的各位,只要你想要获得这些品质,没一个是你得不到的。

再看一下右边的那些品质,那些令人生厌的品质,没一个是你非有不可的,你身上要是有,想改的话,可以改掉。

大多数行为都是习惯成自然 。我已经老了,但你们还年轻,想摆脱恶习,你们年轻人做起来更容易。

常言道, 习惯的枷锁,开始的时候轻的难以察觉,到后来却重的无法摆脱 。这话特别在理。

我在生活中见过一些人,他们有的和我年纪差不多,有的比我年轻十几二十几岁,但是他们染上了一些坏习性,把自己毁了,改也改不掉,走到哪都招人烦。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但是习惯成自然,积累到一定程度,根本改不了了。

你们还年轻,想养成什么习惯、想形成什么品格,都可以,就看你自己怎么想了。

本•格雷厄姆,还有他之前的本•富兰克林,他们都这么做过。

本•格雷厄姆十几岁的时候就观察自己周围那些令人敬佩的人,他对自己说:“我也想成为一个被别人敬佩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格雷厄姆发现学习他敬佩的人,像他们一样为人处世,是完全做得到的。

他同样观察周围遭人厌恶的人,摆脱他们身上的缺点。我建议大家把这些品质写下来,好好想想,把好品质养成习惯,最后你想买谁 10% 的收入,就会变成他。

你已经确定拥有自己 100% 的收入,再有别人的 10%,这多好。你选择了谁,你都可以学得像他一样。


Question 1:有传言说您是救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买家之一,到底发生了什么,能给我们讲讲吗?

巴菲特 :这件事非常耐人寻味。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由来,相信在座的大多人都知道,实在太令人感慨了。

(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曾是全球最耀眼的对冲基金公司,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滑铁卢。这有一个背景材料——《两位诺奖得主 + 一群金融天才,何以一败再败?》)

约翰•梅里韦瑟、艾瑞克•罗森菲尔德、拉里•希利布兰德、格雷格•霍金斯、维克多•哈格哈尼,还有两位诺贝尔奖桂冠得主罗伯特•默顿和迈伦•舒尔兹,把他们这 16 个人加起来,他们的智商该多高,随便从哪家公司挑 16 个人出来,包括微软,都没法和他们比。

第一,他们的智商高得不得了。

第二,他们这 16 个人都是投资领域的老手。他们不是倒卖服装发的家,然后来搞证券的。他们这 16 个人加起来,有三四百年的经验了,一直都在投资这行摸爬滚打。

第三,他们大多数人都几乎把自己的整个身家财产都投入到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们把自己的钱也投进去了。他们自己投了几亿的钱,而且智商高超,经验老道,结果却破产了。真是让人感慨。

要让我写一本书的话,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聪明人怎么做蠢事》,我的合伙人说我的自传可以叫这个名字。

但是,我们从长期资本这件事能得到很多启发。长期资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们。当我在所罗门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帮过我。他们根本不是坏人。

但是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把自己手里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 比 1,还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这样的事。

假设你递给我一把枪,里面有 1000 个弹仓、100 万个弹仓,其中只有一个弹仓里有一颗子弹,你说:“把枪对准你的太阳穴,扣一下扳机,你要多少钱?”我不干。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

要是我赢了,我不需要那些钱;要是我输了,结果不用说了。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领域,人们经常做这样的事,都不经过大脑。

有一本很好的书,不是书好,是书名好。这是一本烂书,但是书名起得很好,是沃尔特•古特曼写的,书名是《一生只需富一次》。这个道理难道不是很简单吗?

假设年初你有 1 亿美元,如果不上杠杆,能赚 10%,上杠杆的成功率是 99%,能赚 20%,年末时你有 1.1 亿美元,还是 1.2 亿美元,有区别吗?没一点区别。

要是年末你死了,写讣告的人可能有个笔误,虽然你有 1.2 亿,但他写成了 1.1 亿。多赚的钱有什么用?一点用没有。对你、对你的家人,对别人,都没用。

要是亏钱了的话,特别是给别人管钱,亏的不但是钱,而且颜面扫地、无地自容,把朋友的钱都亏了,没脸见人。

我真理解不了,怎么有人会像这 16 个人一样,智商很高、人品也好,却做这样的事,一定是疯了。他们吃到了苦果,因为他们太依赖外物了。

我临时掌管所罗门的时候,他们和我说,六西格玛的事件、七西格玛的事件伤不着他们。他们错了。 只看过去的情况,无法确定未来金融事件发生的概率

他们太依赖数学了,以为知道了一只股票的贝塔系数,就知道了这只股票的风险。要我说,贝塔系数和股票的风险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

会计算西格玛,不代表你就知道破产的风险。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现在他们是不是也这么想了。说真的,我都不愿意以长期资本为例。我们都有一定的概率会摊上类似的事,我们都有盲点,或许是因为我们了解了太多的细枝末节,把最关键的地方忽略了。

亨利•考夫曼说过一句话:“ 破产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是什么都知道的 。”说起来,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同学们,引以为戒。我们基本上没借过钱,当然我们的保险公司里有浮存金。但是我压根没借过钱。

我只有 1 万块钱的时候都不借钱,不借钱不一样吗?我钱少的时候做投资也很开心。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 1 万、10 万,还是 100 万。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钱。

当年我钱很少,但我也没盼着以后钱多了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从衣食住行来看,你我之间有什么差别吗?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我们都能喝天赐的可口可乐,我们都能吃上麦当劳,还有更美味的 DQ 冰淇淋,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大屏幕上看橄榄球赛。你在大电视上看,我也在大电视上看。我们的生活完全一样,没多大差别。


要是你生了大病,会得到良好的治疗。如果我得了大病,也会得到良好的治疗。我们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出行的方式不同。

我有一架小飞机,可以飞来飞去,我特别喜欢这架飞机,这是要花钱的。除了我们出行的方式不同,你说有什么是我能做,但你做不了的吗?

我有一份我热爱的工作,但我一直都在做我喜欢的工作。当年我觉得赚 1000 美元是一大笔钱的时候,我就喜欢我的工作。

同学们, 做你们喜欢的工作。要是你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只是为了让简历上的工作经历更漂亮,那你真是糊涂了

有一次,我去做一个演讲,来接我的是一个 28 岁的哈佛大学的学生。我听他讲完了他的工作经历,觉得他很了不起。

我问他:“以后你有什么打算?”他说:“等我 MBA 毕业后,可能先进一家咨询公司,这样能给简历增加一些分量。”

我说:“你才 28 岁,已经有这么漂亮的工作经历了,你的简历比一般人的漂亮 10 倍。你还接着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觉得有点像年轻的时候把性生活省下来,留到岁数大的时候再用吗?

或早或晚,你们都应该开始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我觉得我说的话,大家都听明白了。各位毕业之后,挑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别为了让自己的简历更漂亮而工作,要做自己真心喜欢的。

时间久了,你的喜好可能会变,但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早晨你会从床上跳起来。

我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希望立刻为格雷厄姆工作。我说我不要工资,格雷厄姆说我要的薪水太高了。我一直骚扰他。回到奥马哈后,我做了三年股票经纪人,一直给格雷厄姆写信,告诉他我发现的投资机会。

最后,我终于得到了机会,在他手下工作了一两年。那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总之,我做的工作始终都是我喜欢的。

你财富自由之后想做什么工作,现在就该做什么工作,这样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做这样的工作,你会很开心,能学到东西,能充满激情。每天会从床上跳起来,一天不工作都不行。

或许以后你喜欢的东西会变,但是现在做你喜欢的工作,你会收获很多。我根本不在乎工资是多少。不知怎么,扯得有点远了。

总之,如果你现在有1块钱,以为将来有2块钱的时候,自己能比现在过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错了。你应该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投入地去做。

别以为赚10倍或20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带到沟里去。

在不该借钱的时候借钱,或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做自己不该做的事,将来都没地方买后悔药。


Question2:您喜欢什么样的公司?

巴菲特 :我喜欢我能看懂的生意。先从能不能看懂开始,我用这一条筛选,90% 的公司都被过滤掉了。

我不懂的东西很多,好在我懂的东西足够用了。世界如此之大,几乎所有公司都是公众持股的。所有的美国公司,随便挑。首先,有些东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不能做。

有些东西是你能看懂的。可口可乐,是我们都能看懂的,谁都能看懂。可口可乐这个产品从 1886 年起基本没变过。可口可乐的生意很简单,但是不容易。

我不喜欢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会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

有的生意,我看不出来十年后会怎样,我不买。一只股票,假设从明天起纽约股票交易所关门五年,我就不愿意持有了,这样的股票,我不买。

我买一家农场,五年里没人给我的农场报价,只要农场的生意好,我就开心。我买一个房子,五年里没人给我的房子报价,只要房子的回报率达到了我的预期,我就开心。

人们买完股票后,第二天一早就盯着股价,看股价决定自己的投资做得好不好。糊涂到家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格雷厄姆教给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买的不是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买的价格不是高得离谱,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资股票就这么简单。要买你能看懂的公司,就像买农场,你肯定买自己觉得合适的。没什么复杂的。

这个思想不是我发明的,都是格雷厄姆提出来的。我特别走运。19 岁的时候,我有幸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我六七岁的时候就对股票感兴趣,11 岁时第一次买股票。我一直都在自己摸索,看走势图、看成交量,做各种技术分析的计算,什么路子都试过。

后来,我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书里说,买股票,买的不是代码,不是上蹿下跳的报价,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转变到这种思维方式以后,一切都理顺了。道理很简单。所以说,我们买我们能看懂的公司。

在座的各位,没有看不懂可口可乐公司的,但是某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呢,我敢说,在座的各位,没一个能看懂的。

今年在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我说要是我在商学院教课,期末考试时,我会出这样的题目,告诉学生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信息,让他们给这家公司估值。哪个学生给出了估值,我就给他不及格。(笑)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好投资。必须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们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们都能看懂。


Question 3:能否讲讲您在商业中犯的错误?

巴菲特 :对于我和我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来说, 我们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该做的没做

在这些错误中,我们对生意很了解,本来应该行动,但不知道怎么了,我们就在那犹豫来犹豫去,什么都没做。

有些东西我们不明白就算了,但有些东西是我们能看明白的,本来可以赚几十亿、几百亿的,却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了。

我本来可以买微软赚几十亿,但这不算数,因为我一直搞不懂微软。 但是医药股,我本来是可以赚到几十亿的,这些钱是我该赚到的,我却没赚到

当克林顿当局提出医疗改革方案后,所有的医药股都崩盘了。我们本来可以买入医药股大赚特赚的,因为我能看懂医药股,我却没做这笔投资。

至于各位能看到的错误,几年前我买入美国航空优先股是个错误。当时我手里闲钱很多。手里一有闲钱,我就容易犯错。

查理让我去酒吧喝酒去,别在办公室里待着。但我还是留在办公室,兜里有钱,就做了傻事。每次都这样。当时我买了美国航空的优先股。没人逼我,是我自己要买的。

现在我有一个 800 热线电话,每次我一想买航空股,就打这个电话。电话那边的人会安抚我。

我说:“我是沃伦,又犯了想买航空公司的老毛病。”他们说:“继续讲,别停下,别挂电话,别冲动。”最后那股劲就过去了。

我买了美国航空以后,差点把所有钱都亏进去,真是差一点全亏了。我活该亏钱。

我买入美国航空,是因为它是一只很合适的证券,但它的生意不好。对所罗门的投资也一样。我根本不想买它的生意,只是觉得它的证券便宜。这也算是一种错误。

本来不太喜欢公司的生意,却因为喜欢证券的条款而买了。这样的错误我过去犯过,将来可能还会犯。最大的错误还是该做的没做。

我想告诉大家, 人们总说通过错误学习,我觉得最好是尽量从别人的错误里学习 。不过,在伯克希尔,我们的处事原则是,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我有个合伙人,查理•芒格,我们一起合作 40 年了,我们从来没红过脸。我们对很多东西看法不一样,但是我们不争不吵。


我们从来不想已经过去的事。我们觉得未来有那么多值得期待的,何必对过去耿耿于怀。不纠结过去的事,纠结也没用。人生只能向前看。

你们从错误里或许能学到东西,但最重要的是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生意。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样,跳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听别人的消息买了自己毫不了解的股票,犯了这样的错,你需要反省,要记得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

你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就应该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我要用每股 55 美元的价格买入 100 股通用 汽车 ,理由是……”自己要买什么,得对自己负责。一定要有个理由,说不出来理由,别买。

是因为别人在和你闲聊时告诉你这只股票能涨吗?这个理由不行。是因为成交量异动或者走势图发出了信号吗?这样的理由不行。你的理由,一定是你为什么要买这个生意。我们恪守这个原则,这是本•格雷厄姆教我的。


Question4:和身处华尔街相比,住在偏远的小城市有什么好处?

巴菲特 :我在华尔街工作过一两年,我在东西海岸都有朋友。我喜欢拜访他们。每次和他们见面,都能得到一些灵感。

思考投资的最佳方法还是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想 。要是这样不行,别的办法也都没用。

在任何类似市场的环境中,你都很容易受到影响,做出过激的反应,华尔街是个典型的市场环境。在华尔街,你觉得每天不做点什么都不行。

钱德勒家族花了 2000 美元买下了可口可乐公司,选中了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了,该做的事就是不做别的。1919 年都不应该卖,但是钱德勒家族后来把他们的股票卖了。

你该怎么做呢?一年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机会,然后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在一个人们每五分钟就来回喊报价的环境里,在一个别人总把各种报告塞到你面前的环境里,很难做到持有不动。华尔街靠折腾赚钱。你靠不折腾赚钱

要是在座的各位每天都相互交易自己的投资组合,所有人最后都会破产,所有的钱最后都会进到中间商的口袋里。

换个做法,你们都持有一般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50 年里你们都一动不动,最后你们都会很有钱,你们的券商会破产。

券商像这样一个医生,他让你换药的次数越多,他赚的越多 。他要是给你一种药,把你的病根治了,他只能做成一笔买卖,一笔交易,然后就没了。如果他能让你相信每天换各种药吃对 健康 有益,这对他有好处,对卖药的有好处,你会亏很多钱。你的身体好不了,还会破财。

任何刺激你瞎折腾的环境,都要远离 。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环境。

我回到奥马哈之后,每半年都去大城市一次。我每次都列一个清单,把自己要做的事写下来,比如要调研的公司等等。这些路费都没白花,该做完的事,做完了,我就回到奥马哈思考。


Question5:请讲讲您对分散投资的看法?

巴菲特 :这个要看情况了。如果不是职业投资者,不追求通过管理资金实现超额收益率的目标,我觉得应该高度分散。

我认为 98% 到 99% 的投资者应该高度分散,但不能频繁交易,他们的投资应该和成本极低的指数型基金差不多。只要持有美国的一部分就可以了,这样投资,是相信持有美国的一部分会得到很好的回报,我对这样的做法毫无异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么投资是正路。

如果想积极参与投资活动,研究公司并主动做投资决策,那就不一样了。

既然你走上研究公司这条路,既然你决定投入时间和精力把投资做好,我觉得分散投资是大错特错的。那天我在 SunTrust 的时候,说到过这个问题。 要是你真能看懂生意,你拥有的生意不应该超过六个

要是你能找到六个好生意,就已经足够分散了,用不着再分散了,而且你能赚很多钱。

我敢保证,你不把钱投到你最看好的那个生意,而是再去做第七个生意,肯定会掉到沟里。靠第七个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少,靠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多。

所以,我说任何人, 在资金量一般的情况下,要是对自己要投资的生意确实了解,六个就很多了,换了是我的话,我可能就选三个我最看好的

我本人不搞分散。我认识的投资比较成功的人,都不搞分散,沃尔特•施洛斯是个例外,沃尔特的投资非常分散,他什么东西都买一点,我说他是挪亚,什么东西都来两个。


Question6:如果能重新活一次,为了让生活更幸福,您会怎么做?

巴菲特 :希望我的回答,大家听了不会觉得不舒服。 要是我重新活一次的话,我只想做一件事,选能活到 120 岁的基因。

我其实是非常幸运的。我经常举一个例子,觉得可能会对各位有启发,所以花两分钟时间讲讲。

假设现在是你出生前 24 小时,一个神仙出现了,他说:“孩子,我看你前途无量,我现在手里有个难题,我得设计你出生后生活的世界,我觉得太难了,你来设计吧。

你有 24 小时的时间, 社会 规则、经济规则、政府规则,这些都给你设计,你还有你的子孙后代都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生活。”

你问了:“我什么都能设计?”神仙说:“对,什么都能设计。”你说:“没什么附加条件?”

神仙说:“有一个附加条件。你不知道自己出生后是黑人还是白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身体健壮还是体弱多病,是聪明过人还是头脑迟钝。你知道的就一点,你要从一个装着 58 亿个球的桶里选一个球。”

我把这个叫 娘胎彩票 。你要从这 58 亿个球里选一个,这是你一生之中最重大的决定,它会决定你是出生在美国还是阿富汗,智商是 130 还是 70。

选出来之后,很多东西都注定了。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觉得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看待 社会 问题。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选到哪个球,所以在设计世界的时候,你会希望这个世界能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你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你会希望这个世界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将来你的子孙后代能越过越好。

在希望世界能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有的人手气太差,拿到的球不好,天生不适合这个世界的体系,你希望他们不会被这个世界抛弃。

我天生非常适合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我一生下来就具备了分配资金的天赋。这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我们都被困在荒岛上,永远回不来,我们所有人里,谁最会种地,谁最有本事。我再怎么说我多擅长分配资金,你们也不会理我。

我赶上了好时候 。盖茨说,要是我生在几百万年前,早成了动物的盘中餐。他说:“你跑不快,也不会爬树,什么都不行,刚生下来就得被吃了。你生在今天是走运。”


既然我运气这么好,我就要把自己的天分发挥出来,一辈子都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人。只和自己喜欢的人共事。

要是有个人让我倒胃口,但是和他走到一起,我能赚 1 亿美元,我会断然拒绝,要不和为了钱结婚有什么两样?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为了钱结婚,要是已经很有钱了,更不能这样了,你们说是不是?我不为了钱结婚。

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生活,只是不想再买美国航空了!

谢谢


作者:庐风

C. 查理 芒格传

《查理·芒格传》:为什么说查理·芒格是比巴菲特更聪明的人?

核心书摘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由传主查理·芒格和股神巴菲特授权的传记,作者珍妮特·洛尔用了三年的时间,深度访问了查理·芒格本人和与他相关的33位人士,真实地还原了股神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查理·芒格的传奇人生。全书披露了芒格从律师成长为投资家的过程、芒格与巴菲特相遇相知的过程,展现了投资大鳄芒格敏锐的投资眼光和独特的财富观。

适合谁读

· 创业者

· 合伙人

· 投资人

关于作者

珍妮特·洛尔,美国著名的财经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证券分析和价值投资领域的研究专家,被媒体誉为“当代价值投资权威”。她出版过很多著作,有《本杰明•格雷厄姆谈价值投资》、《格雷厄姆经典投资策略》、《沃伦·巴菲特如是说》等,这些作品已经被翻译成16种语言,被全球近2万个图书馆收藏。此外,她的众多文章还刊登在《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等权威媒体上。

学什么?查理·芒格是如何成为顶级投资人的

杰出的投资人、51年年复合增长率19.2%的投资奇迹创造者、伯克希尔的灵魂人物、被巴菲特儿子赞为最聪明的人……投资界最神秘低调的大咖查理•芒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与巴菲特有什么渊源,他身上又有怎样的独特魅力呢?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就讲述了查理·芒格的传奇人生。作者通过对芒格本人、家人及密友长达三年的近距离了解访谈,重现了芒格从律师成长为投资家的经历,讲述了芒格经历过金融危机、战争退学、离异丧子等一系列困境后,仍然蔽型有条不紊地推进自己的计划,仍一以贯之地秉持勤劳朴素、正直善良的品德,向我们展现了顶级投资人的人格魅力。

你还会发现

· 芒格和巴菲特的合作是如何开始的;

· 芒格人生的转折点分别是哪几次;

· 芒格能够成长为优秀投资家的原因有哪些。

一、困境重重的穷律师

首先,我们来看看查理·芒格的第一个身份:困境重重的穷律师。

1924年,查理·芒格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个叫奥马哈市的小镇上,六年后,股神巴菲特在这个地方诞生,他们两家就隔了几个街区。查理·芒格的家境还不错,父亲是个律师,他也算得上半个“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了。但幸运没有眷顾他的一生,而立之前的芒格,就经历了好几次大的波折。

第一次波折,发生在芒格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1941年,17岁的芒格离开家乡去密歇根州立大学读书。没多久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芒格不得不退学入伍参加战争。

刚入伍的时候,芒格的处境并不好,每天晚上都要在冰天雪地的帐篷里消旅度过,但艰苦的环境,反而燃起了芒格对生活的热情,他说他要生一堆孩子,盖一栋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这是芒格第一次谈及理想宏桥猜,之后他的所有努力也都是为了让这个理想成真。

21岁的时候,芒格在服役期间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南希,很快芒格又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儿子出生了,战争结束了,芒格也退伍了,退伍后还顺利考取了哈佛法学院的学位,后来还子承父业做了律师,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没想到的是,等待芒格的竟是另一次波折。

1953年芒格和南希离婚了,才离婚没多久,他9岁的儿子就被查出了白血病,那时候,白血病还是根本无法治愈的绝症,确诊的第二年,芒格的儿子就去世了,如今芒格提起儿子,还是会说:“我想象不到生命中有什么经历比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孩子一点点死去更糟糕的了。”

芒格在最黄金的年龄,连续遭遇了婚姻的失败和丧子之痛。精神上被打击就算了,财务上芒格也逐渐力不从心了,因为没有医疗保险,所有的医药费用都要芒格自己支付,那时候的芒格几乎要破产了。

但芒格没有被接踵而来的苦难和不幸击倒,正如芒格的一个儿子小查尔斯说:“他就是能够义无反顾地摆脱这些悲剧的困扰。”事实上,芒格经历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反而磨炼了他的品格,让他永葆积极的人生观。

离婚3年后,芒格在一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介绍下,认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他的新妻子也叫 “南希”,这意味着新生活要开始了,但新困难也要来了。当时芒格和第一任妻子已经有两个女儿,第二任妻子又带了两个继子过来,后来芒格又和第二任妻子生了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也就是说芒格有8个子女需要抚养,巨大的家庭压力让芒格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穷律师。

二、勤奋上进的投资人

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查理·芒格后来是怎么走出困境,赚到他人生第一桶金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芒格的第二个身份:勤奋上进的投资人。

芒格的人生转折,来源于祖父教给他的一个道理,祖父说:“专注地做好手头的事,节约开支,投资未来”。而芒格手头的事,就是服务好他的客户。

有一次,芒格接了一个案子,他知道客户说不准哪天就会过来和他讨论行动计划,于是他熬夜加班分析案情,觉得这个案子只可能有三种解决方案,然后对每一种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客户第二天就来了,不出所料,客户提出的正是芒格预备方案中的一种情况。这时候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让芒格回去准备具体方案,明天客户过来接着讨论。芒格这才站起来说:“我现在就可以把方案拿出来”。这个举动震惊了客户,从那以后,芒格就成了那位客户的指定律师。

正因为芒格着眼于手头的事,才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很多人也开始愿意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芒格进行合作,这为芒格的投资生涯打开了一扇窗。

芒格能从律师转变为投资人,要感谢律所一个叫布斯的客户,芒格之前是布斯的专职律师,一来二去的两人就慢慢成为了好朋友。布斯的爷爷去世的时候,布斯找芒格帮忙处理遗产问题。遗产中有一块加州理工大学街对面空地,布斯的老爸觉得那片空地没多大用处,就准备卖出去,这时候芒格敏锐地看出了那块空地的价值。

60年代的洛杉矶正是人口大量涌入的时期,而加州理工大学所在的帕萨迪那市恰好是洛杉矶郊区的一个大卫星城市,所以芒格认为那块土地是有前途的,于是就建议布斯说:“你应当从你爸手里把土地买下来,自己建公寓,搞房地产开发。”

就这样,芒格和布斯一人出了10万美元开发起了楼盘。最后果然不出芒格所料,房地产开发大获全胜,俩人每人挣了50万美元。

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芒格的投资理念其实和我们中国古代的投资理念如出一辙,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就记录了一个理财的小故事。

公元前497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上,处境困难之际,越王任用了谋士计然。计然为了越国日后的昌盛,把自己知道的经商之道一股脑全跟越王说了,他说:“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这话说的是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准备,了解货什么时候会被人需要、被人购买,才算是真正懂得了商品货物,善于将“时”和“用”二者相对照,那么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得很清楚了。

接着计然又用“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来告诫越王勾践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就要备好船,好在洪涝的时候卖出去;而洪涝的时候,就要备好马车,在干旱时卖出去,这样做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最后计然用一句话概括了买卖货物的道理,他说:“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这句话是说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的时候,要及时卖出,把货物视作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的时候,就要及时买进,把它们当作珠宝,如此一来货币的流通周转才能像水那样源源不断。

后来越王勾践就真的按计然策略治理了越国十年,越国富有了,就能用重金去收买兵士,让兵士们冲锋陷阵了,士兵们勇猛那一洗前耻、灭掉吴国不就指日可待了吗?

计然的策略中最核心的思想“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天气大旱的时候卖出车马买进舟船,大水的时候再卖出舟船买进车马)和“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货物贵到极点的时候,要及时卖出,而贱到极点的时候,及时买进)说的不就是发现商机后低买高卖的道理吗?芒格也正是把握住了市场规律,在加州理工大学所在的帕萨迪那市行情低迷时,及时买入,在市场升温的时候,及时出手才获得高利润的。

自那以后,尝到甜头的芒格趁热打铁,继续开发了第二栋、第三栋、第四栋楼,短短三年的时间,芒格就积累了高达140万美元的收入,上个世纪60年代的140万美元,那可是一笔巨额的财富,芒格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就是这么来的。

如今我们分析,芒格作为一个房产新手,能快速获利,其实和他发现了当时开发房地产的两个秘密有很大关系。

一个是关于楼层的秘密。芒格在开发第一栋楼后发现,底层的楼房卖得特别快,楼层高的房子卖起来明显要慢很多。所以他从第二栋房子开始就坚持不盖高楼了。密度很低的平层,单价虽然高,可是每次开发出来都供不应求,卖得都很好。

另一个是关于绿化的秘密。芒格发现当时很多开发房地产的老板都不愿意在绿化上面花钱,各个小区的绿植也是怎么省钱怎么来,但芒格认为绿化是一个核心卖点,在树木上投入的钱,将来会带来三倍的回报,所以他开发的房子,绿化都很好,当然卖得也很好。

三、股神背后的掌舵者

芒格在赚到第一个100万之后,是怎么利用这笔钱的呢?又是如何开启自己的投资巅峰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芒格的第三个身份:股神背后的掌舵者。

这就不得不说到,芒格生命中的贵人巴菲特了。这两人是怎么认识的呢?原来,芒格和巴菲特有一位共同的朋友戴维斯医生,戴维斯医生认为芒格是他认识的朋友中非常独特聪明的人,当然他还认识另一个独特又聪明的人,那就是巴菲特,他觉得有必要让两个人认识一下,于是就举办了一个晚宴,邀请了巴菲特夫妇和查理·芒格夫妇。

就是那一面,奠定了两人的交情,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聊得那叫一个投缘,据说芒格端起茶杯倒水的时候都要伸起另一只胳膊阻止别人说话,以免打扰他和巴菲特的聊天。

在巴菲特的影响和建议下,芒格终于开始参与到证券投资里来。不过一开始两个人并不是正式的合伙人,用巴菲特的话说,他俩当时的关系是“行情好的时候,是初级合伙人,行情不好的时候反而成了资深合伙人了”。

但两人的正式合作终究要开始,他们第一次合作的业务便是收购蓝筹印花公司。这一次的合作也为后来两人的金融帝国埋下伏笔,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详细讲讲。

蓝筹印花,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蓝筹是这个公司的名字,印花是公司的业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很多像超市、商场和加油站这类的零售企业,喜欢用礼品券做促销活动。人们买了东西花了钱,就能够获得相应的礼品券,这些礼品券积攒到一定数量,就能够兑换奖品,少的可以换一些小孩的玩具、文具,多了就能换手表、烤箱等价值更高的礼品。

最开始,这些礼品券是店家自己发放的,后来这种促销形式越来越受欢迎,就有了专门发行礼品券的公司,这些礼品券可以在不同的商店通用,有点“积分兑换礼物”的意思,而蓝筹印花公司就是加州最大的一家礼品赠券销售公司。

1970年,加州数十家小型零售商联合状告蓝筹印花公司垄断市场,之后美国司法部对蓝筹印花公司作出了“非股东零售商未认购股份必须在公开市场予以出售”的决定,而要出售的这部分股权占了蓝筹印花公司总股份的55%。看准了时机的芒格连夜赶回奥马哈,劝巴菲特赶紧收购、勿失良机。

最终,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公司出资收购了蓝筹印花公司45%的股份,芒格收购了8%的股份。后来,芒格将自己那8%的股份也注入到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成功进入了蓝筹印花公司的董事会。巴菲特和芒格在这次收购中共斥资 4000 万美元,但三年之后,这部分财富已经膨胀到了10亿美元。

后来,他们又用这些钱投资喜诗糖果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苹果公司,赚得是盆满钵满,所以收购蓝筹印花公司可谓是芒格整个投资历史上的重要转折,而他能够在其他人忽视的业务当中,敏锐地发现真正的投资价值,才是他能够取得这些胜利的关键。

四、低调朴实的金融家

到这里,你可能认为芒格成为今天的金融大鳄,凭借的就是精明的算计和商业的敏感,这的确是他成功的原因,但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芒格能够成为金融领域的大师,不仅是因为他聪明,更是因为他正直、善良、有良知。最后,我们来看看芒格的第四个身份:低调朴实的金融家。

芒格从事的股权投资,很多时候并不是简简单单点个鼠标就可以的,他要亲自参与到很多具体的工作里,和被投资的团队建立默契和信任。如果他只是精明地算计,恐怕永远不可能赢得那么多人的支持,更不可能和巴菲特一起建立起伯克希尔这个商业帝国。

有一年芒格要收购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创始人的两个姑姑当年各借了8万美元办起来的,后来创始人去世了,但公司既没有给两个老人利息,也没有归还欠款,所以那8万美元的欠条在两位老人手里成了一张废纸。芒格的合伙人知道这个情况后就说:“咱们就算以低于8万美元的价格买她们的欠条,她们肯定也愿意”。可是芒格却没有以精明商人的身份和两位老人谈条件,他还是坚持按照8万美元的原价买了她们手里的欠条。

收购了这家公司的股权后,之前劝芒格可以低价买欠条的那个合伙人因为家里需要用钱,就想退出他的股份,换成现金。芒格问:“你想要多少?”合伙人想了想说:“20万美元”。芒格听完之后回答:“不对,你错了”。合伙人一听立马就后悔了,心说:该死的,因为我需要20万美元,所以才报了这么高的价格,这下看来20万是没戏了。没想到这时候芒格却说:你那份股份值30万美元。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芒格的确是个好的金融家,但这不代表他没有生活。你可能想象不到,芒格还是个设计师,他有一艘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双体游艇,那艘游艇是他自己设计的。芒格也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他喜欢自己建造房子,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之后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要全程参与。他捐助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宿舍楼、哈佛高中科学馆都是他亲自设计的。

查理·芒格有钱,他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但他公务出行的时候永远是乘公共航空的经济舱,有人问他有自己的飞机干嘛不坐?他回答说:“第一,一个人坐专机太浪费油了;第二,商用飞机要更安全;第三,我希望我这一辈子都不要脱离平凡的生活。”芒格不希望自己因为拥有了财富而被孤立,失去和世界的联系,他热爱平凡的生活。

多年以来,芒格作为股神背后的良师益友,和巴菲特一起创造了财富神话。两人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能够如此默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相同的财富观: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赚钱欲望,寻找能够让财富增值的一切办法;另一方面,他们又视金钱如粪土,从不去费心追求奢华的生活。芒格赚钱的目的很简单,就像他在20岁服役时畅想的那样,是为了能有“一堆孩子、一幢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还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

如今,芒格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有一个大家庭:8个子女,15个孙子孙女,现在,他已经开始退居幕后,享受天伦之乐了。

总结

查理·芒格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他先后经历了金融危机、战争退学、离异丧子等一系列困难时刻,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依然恪守着美国西部的传统精神,专注于做好手头的事、勤劳朴素、正直善良,再加上敏锐的投资眼光和巴菲特的神助攻,最终打造出了今天的伯克希尔帝国。

巴菲特的长子霍华德说:“我爸爸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第二聪明的人,第一是谁?查理·芒格。”这话并不夸张,巴菲特创造的许多经典投资案例,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芒格帮他物色的。就连巴菲特的好友比尔·盖茨也说:“如果没有芒格的辅佐,巴菲特恐怕很难做得这么好。”

但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情谊远不止合作伙伴那么简单,有一次,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有人提出了芒格继承人的问题,巴菲特表示,他从没有考虑要找人接替芒格的位置,他说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起期待这两位年近百岁老伙伴在未来继续相互扶持、共同书写投资界的传奇吧!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1356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越读者)

《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金句:判断出什么是你所不想要的并回避掉它,那你就会得到你所希望的。

了解芒格的生平及思想,对所有投资人和所有寻求自我定位的人都意义重大。

点“分享”按钮,把芒格的事业观、价值观、财富观送给需要的朋友,帮助他建立起自己的投资理念,逐渐成长为有远见卓识的投资人。

D. 查理·芒格的名言

1、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2、许多IQ很高的人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原因是他们的品性缺陷。我认为优秀的品性比大脑更重要,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镇定、自律,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地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

3、我认识一位制造钓钩的人,他制作了一些闪闪发光的绿色和紫色鱼饵。我问:“鱼会喜欢这些鱼饵吗?”“查理”,他说,“我可并不是把鱼饵卖给鱼的呀”。

4、我想自己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范,我是自己学会通过阅读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我一生中常常如此。我经常是更喜欢已经作古的杰出导师而不喜欢仍在人世的老师。

5、在遭遇一件令你难以接受的悲剧时,你永远也不能因为摆脱不掉它的困扰、在生活中再屡遭失败而让这一件悲剧变成两件、三件。

6、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机会成本”,你要与你能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结婚,投资与此何其相似啊。

7、我喜欢资本家的独立。我素来有一种赌博倾向。我喜欢构思计划然后下赌注,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能泰然处之。

8、一个素质良好的企业和一个苟延残喘的企业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好企业一个接一个轻松地作出决定,而糟糕的企业则不断地需要作出痛苦的抉择。

9、如果你的思维完全依赖于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领域,就求助专家建议,那么你将遭受很多灾难。

10、本杰明·格雷厄姆有一些盲点,他过低估计事实,而那些事实值得花大本钱投入。

11、我从不为股票而支付内在价值,除非像沃伦·巴菲特那种人所掌管的股票,只有很少人值得为了长期利益投资一点,投资游戏总是蕴含考虑质量与价格,技巧就是从你付出的价格中获得更好的质量,很简单。

12、人们低估了那些简单大道理的重要性。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伯克夏·哈萨维是一个教导性的企业,它教会一种正确的思维体系。最关键的课程是,一些大的道理真的在起作用。我想我们的这种渗透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如此简单。

13、所谓投资这种游戏就是比别人更好地对未来作出预测。你怎样才能够比别人做出更好的预测呢?一种方法是把你的种种尝试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那些个领域当中。如果你花费力气想要预测未来的每一件事情,那你尝试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将会因为缺乏限制而走向失败。

14、人类并没有被赋予随时随地感知一切、了解一切的天赋。但是人类如果努力去了解、去感知——通过筛选众多的机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错位的赌注。而且,聪明的人会在世界提供给他这一机遇时下大赌注。当成功概率很高时他们下了大赌注,而其余的时间他们按兵不动,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15、我与巴菲特工作这么多年,他这个人的优点之一是他总是自觉地从决策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数学的排列与组合的角度思考问题。

16、分散投资只会令自己分身不暇,宜重锤出击,集中火力专攻少数优质企业,创富路上便能一本万利。

17、要记住那些竭力鼓吹你去做什么事的经纪人,都是被别人支付佣金和酬金的,那些初涉这一行、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如先从指数基金入手,因为它们毕竟由公共机构管理,个人化的因素少一些。一个投资者应当掌握格雷厄姆的基本投资方法,并且对商业经营有深入的了解,你要树立一个观念:对任何价值进行量化,并比较不同价值载体之间的优劣,这需要非常复杂的知识架构。

18、芒格大体上同意“市场是有效率的”这种说法,“正因如此,成为一个聪颖的投资者就尤其艰难。但我认为市场不是完全有效的,因此这个部分的有效性(some what efficient)就能够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令人咋舌的投资纪录很难实现,但绝非不可能,也不是金字塔顶尖的人才能做到,我认为投资管理界高端30%-40%的人都有这个潜力。学院派赞美多样化的投资理念,这对优秀的投资者是一个伤害。波克夏风格的投资者极少尝试多样化。学院派的观点只会使你对自己的投资纪录与平均水平相差不远、感受好一点而已。”

19、我们不会把450亿美元随便撂在那儿,但你必须能判断出那个高科技股票直蹿云霄的癫狂时刻并控制自己远离。你挣不到任何钱,但却可能幸免于灭顶之灾。

20、对于被动式投资者而言,不同国家的文化对他们有不同的亲和特质。有些是可信赖的,比如美国市场,有些则充满不确定风险。我们很难量化这种亲和特质和可信的原因,所以很多人就自欺欺人。这很危险,对于新兴市场而言这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21、芒格认为,深刻理解怎样变成一个卓越的投资者,有助于成为一个更好的经营者,“反之亦如是。沃伦经营产业的方式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我敢打赌我们一半的生意巴菲特都不曾涉足,但这种轻松的管理方式带来的绩效却有目共睹。巴菲特是一个从不介入微观管理的优秀经营者。

22、本杰明·富兰克林之所以能有所贡献,是因为他有(资金)自由。”他说,“我常 想做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而不愿死得像一个守财奴一样。但有时,我离这样一种思想境界还差得很远。

23、我就想知道我会死在何处,然后我永远不去那里。

热点内容
为什么股票软件退出后 发布:2024-11-16 23:31:39 浏览:188
股市流动资金有多少是散户 发布:2024-11-16 23:31:26 浏览:126
理财买什么产品可持续收获呢 发布:2024-11-16 23:29:49 浏览:725
建行旗下股票交易平台 发布:2024-11-16 23:27:01 浏览:14
基金最高位怎么买 发布:2024-11-16 23:23:03 浏览:440
交两共基金需要什么 发布:2024-11-16 23:17:35 浏览:894
代理投资股票需要纳税么 发布:2024-11-16 22:50:07 浏览:430
股票涨停卖一有大单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11-16 22:50:03 浏览:269
002977天箭科技股票诊断 发布:2024-11-16 22:41:32 浏览:479
东京股市下滑多少 发布:2024-11-16 22:23:22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