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对买房子有没有影响
⑴ 该买房子的时候买了股票,该买股票的时候买了房子,人生还有机会吗
A股火了,简一老师在某投资理财交流社区看到一条热门评论:
房子已挂安居客,车子已挂瓜子网,子弹备好,满仓干就完了!
但愿这只是一个段子,如果是这真的,那只能说一句祝他好运了。
历史经验表明,一切"卖房炒股"的行为,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而一切鼓吹"卖房炒股"的言论,都值得你再三警惕。
一、 股市和楼市,并不是绝对的互斥关系!首先,简一老师想要纠正一个基本的认知偏差。
为什么会有"卖房炒股"这样的思路出现?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认知误区,即楼市和股市一定是此消彼长的,换言之,当其中一个市场大幅上涨之时,另一个市场一定会大幅下跌。
这个认知误区的背后,有这样一条听起来还算合理的逻辑——
股市与楼市的跷跷板效应,是由资金量的分配比例决定的。资金,或者说财富的总量就这么多,要么流进股市,要么流进楼市。当钱大量涌入股市时,进入楼市的钱就少了,此时股市牛市,楼市熊市。反之则是截然不同的市场表现。
宏观层面可以这样理解,放到微观的家庭或个人资产配置上则更加明显——
我的财富总额是一个固定值,大A股这么牛,难道不应该舍掉其他资产满仓干?
简一老师只想说,这个想法很傻很天真。
二、 本轮股市上涨,实际上是利好楼市的。楼市与股市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非此即彼这么简单。
简一老师也并不是将大家拦在股市的门外,恰恰相反,我本身很看好中长线的A股走势。与此同时,A股近一周以来惊动新闻联播的强劲表现也没有人能够忽视。
简一老师不是什么股市专家,但对整体的宏观经济也略有见解,此处并非妄言股市,提醒一句一两周内股市有极大的回调风险绝不为过。
再聊回楼市与股市的关系。
三个基本认知:
第一,楼市和股市,确实有一定的相关性。
以最为典型的一段历史经验为例:
2015年开始的大牛市,5-6月到顶点,彼时上证指数从2000点的低位一路上扬,迅速跨越3000点的门槛,并于年中飞速攀上5178点的历史次高位,拉出一条罕见而壮观的大阳线。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楼市实际是处在寒冬期的。
房子库存达到历史最高点,降价、流拍、退房、裁员接连上演,以万科为代表的主流房企高呼"楼市白银时代到来"。
这样的情景只持续了不到一年,随后就迎来了哀鸿遍野的大股灾,股市一片狼藉。
最后的最后,与其说应该选择楼市或是股市,倒不如说应该选择优质资产。
在股市里,茅台属于优质资产;在楼市里,一二线核心地段的好房子就是优质资产。
领跑大盘的,永远是最优质的资产,而资产配置,永远是一门需要大智慧的学问。
⑵ 买房和买股的利弊分析
当前形势下
买房好处:居住、出租,资本增值,利用贷款杠杆;买房坏处:占用大额资金、房产税遗产税物业等各种税费、交易不便、增值空间有限
买股好处:资本增值大、市场行情分析、关注时事、训练交易技巧形成交易系统、交易便捷快速、变现快、灵活;买股坏处:系统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⑶ 买股票买房地产好不好
建议买一些科技股、或是医药股、家电股也不错。。科技股总的来说是非常有潜力的,医药股就不用说了,家电嘛。国家调控无非就是扩大内需。增强农村购买力,那么家电行业就是首当其冲了、地产股目前应该不大适合介入。当然长期来说地产肯定要涨的。至少目前正遇国家调控,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逢低买入。。 以上所说是相对于长期投资来说的,如果是短线的话,可以适度向国家的政策面靠近,一有利好,而且股市反应不错时买入,但是持有时间不能过长,两三天见好就收。
⑷ 股市如果连续是牛市,那对房价有什么影响
房价对股价有影响。,
1.地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房价下跌间接说明经济出现问题,如现在的下跌是由于通货膨胀及产业泡沫和经济过热。国家会出台政策控制,造成对股价的影响。
2.房价下跌造成房地产公司及为其贷款的银行出现经济方面问题,造成其相关股票价格的下跌。
3.牛市赚到的钱会有一部分用来买房或是投资房产业。
房产和股市都是游资比较重要的投资途径。由于股市一直牛市就会有赚钱的用钱来买房,房子数量增长不如股市快就会出现价格上涨。
⑸ 股票和房子
股票是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房子是由人们居住而产生演变的,不同的地方,房子的性能
⑹ 为什么许多人买房子敢几百,几千万的投入,而买股票却不敢投
许多人买房几百、几千万的投入,而买股票却不敢投,其原因主要有:
总之,市场是有效的,资本是聪明的,哪里赚钱,资金就会流向哪里。房子的赚钱效应、附属功能、杠杆价值决定了大额资金更倾向于投向房产。
⑺ 10年前买房子和买股票,现在会有什么区别呢
⑻ 股票和房地产有什么相互关系
当前国内股市火爆,吸引了各方眼球,决策者密切注意,很多学者也纷纷发表宏见,纵论是真牛市还是幻像。但这里我不想点评股市火爆背后的原因,想关注的是,股市火爆之后,那些获丰厚收益而畅怀开心的股民们会把盈利用到何方,特别是到底会把多少比例的盈利用到扩大自己的消费上。
真正意义的个人浮动资产
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政府行为处于主导。但现在已经慢慢过渡到靠内需推动的时代,居民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这个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居民在消费倾向上的微小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都能凸现出来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个人资产,消费完全由收入决定,而绝大多数的收入就是靠工资,而工资高低又是由宏观经济,更准确地说,宏观经济中的实体部分来决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费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宏观经济作用,特别是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的作用。那时候,条件好一点的人能有一些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或者一点黄金,再后来,又开始拥有些国债和企业证券。中国居民们逐渐累积属于自己的个人资产,其消费模式也不再是当月吃光工资,有多少用多少,而会开始做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相结合,跨期消费。但这些个人资产收益小而稳定,资产价值几乎不会发生波动,也不会对居民的消费发生任何意外的冲击和干扰。
1991年国内股市开通,中国居民们开始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浮动资产。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几轮牛市熊市变换行情让很多人积累了大量的股票资产,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股市的阴晴变化之快,股价的变化无常。相当比例的人因为股市行情的一点波动就会使生活处境和消费能力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房子有了价格
中国居民的经济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还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产市场的放开。这意味着住房不再是免费发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买卖了,有价格了,而且这个价格还会变化,且变化还很快、很大。
当资产价格变动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效应”。这个话题在国外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如前面所说,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券等资产价值变化很小,一般人们主要讨论股票市场和住宅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曾因为创立“生命周期消费假说”而获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迪格亚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劳动收入不变,财富每增加1美元会导致美国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从那时起,资产价值变动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就逐渐成为经济学尤其宏观方针政策研究的一个讨论重点。莫迪格亚尼的5美分论断也被广泛引用,包括成为美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考。
之后的研究虽然对这个论断有一些微调,但总体上经济学界承认,财富变动会引起消费变动。
学者们开始区分股票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仅仅影响当前消费支出,还是会作用到很久之后的消费决策。直接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变富了,至少手头变阔绰了,就想多花钱了。
有人就此质疑,股票盈余还停留在账面时候不存在这个效应,“纸面财富”只有真正卖了、套现了、落袋为安了,才可能算是财富。但如果套现了,那只是一次性收益,该股民不会预期将来每次都遇上好运气,不会认为自己的一生收入(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真的发生重大改善,那么最多有短期效应,长期来看就没有什么了。所以,有人认为间接效应更重要。
直接和间接效应
所谓股票市场的间接财富效应,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动,会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宏观基本面信息,导致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简单来说,股市上升会让你对未来更加乐观,你因此增加消费。你会预期到未来收入会增加,那么何不现在就开始消费。但如果如此去理解股票市场的间接财富效应,那股市财富效应就变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如果股票上升本身就不过是个传导信号的作用,并不是效应发生的真正根源,股价和消费只是有形式上的统计关联
⑼ 股市的涨跌对房价的影响
真正意义的个人浮动资产 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政府行为处于主导。但现在已经慢慢过渡到靠内需推动的时代,居民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这个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居民在消费倾向上的微小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都能凸现出来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个人资产,消费完全由收入决定,而绝大多数的收入就是靠工资,而工资高低又是由宏观经济,更准确地说,宏观经济中的实体部分来决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费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宏观经济作用,特别是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的作用。那时候,条件好一点的人能有一些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或者一点黄金,再后来,又开始拥有些国债和企业证券。中国居民们逐渐累积属于自己的个人资产,其消费模式也不再是当月吃光工资,有多少用多少,而会开始做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相结合,跨期消费。但这些个人资产收益小而稳定,资产价值几乎不会发生波动,也不会对居民的消费发生任何意外的冲击和干扰。 1991年国内股市开通,中国居民们开始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浮动资产。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几轮牛市熊市变换行情让很多人积累了大量的股票资产,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股市的阴晴变化之快,股价的变化无常。相当比例的人因为股市行情的一点波动就会使生活处境和消费能力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房子有了价格 中国居民的经济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还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产市场的放开。这意味着住房不再是免费发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买卖了,有价格了,而且这个价格还会变化,且变化还很快、很大。 当资产价格变动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效应”。这个话题在国外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如前面所说,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券等资产价值变化很小,一般人们主要讨论股票市场和住宅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曾因为创立“生命周期消费假说”而获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迪格亚 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劳动收入不变,财富每增加1美元会导致美国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从那时起,资产价值变动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就逐渐成为经济学尤其宏观方针政策研究的一个讨论重点。莫迪格亚尼的5美分论断也被广泛引用,包括成为美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考。 之后的研究虽然对这个论断有一些微调,但总体上经济学界承认,财富变动会引起消费变动。 学者们开始区分股票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仅仅影响当前消费支出,还是会作用到很久之后的消费决策。直接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变富了,至少手头变阔绰了,就想多花钱了。 有人就此质疑,股票盈余还停留在账面时候不存在这个效应,“纸面财富”只有真正卖了、套现了、落袋为安了,才可能算是财富。但如果套现了,那只是一次性收益,该股民不会预期将来每次都遇上好运气,不会认为自己的一生收入(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真的发生重大改善,那么最多有短期效应,长期来看就没有什么了。所以,有人认为间接效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