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延期对银行股票影响
『壹』 资管新规发布后对银行有何影响
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一方面将迎来资管新规出台所带来的业务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业务转型升级的新挑战。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理财的发展应着重提升投研能力。
在提升投研能力方面,中国银行业协会报告提出,银行资管应加强对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前瞻性预测,把握资产轮动机遇,结合经营实际提高大类资产的配置和组织能力。微观层面上,银行资管需进一步强化自身在固定收益和泛固定收益资产领域的优势,并在债券投资方面从目前持有到期为主的投资模式逐渐向交易型、策略型的投资模式转型。在此基础上,银行理财需要围绕固定收益市场未来增长的重点领域,包括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PPP等打造相应的投资能力。此外,银行理财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提升权益投资、委托投资和量化投资的投研能力迫在眉睫。
『贰』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影响多大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如下:1.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打破了以往的刚性兑付,投资产品的时候出现亏损,这种状况都需要用户承担。2.90天内理财产品要停售:以后银行很难买到90天以内的封闭式理财产品。3.理财产品净值化: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全部采用净值化,和基金产品很相似。
『叁』 资管新规对银行的三大影响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投资本行或者他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这是为了去除通道,强化穿透管理,为防止资金空转;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所投资的资管产品不得再“嵌套投资”其他资管产品; 加强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管理,延续现行监管规定,要求理财产品所投资资管产品的发行机构,受托投资机构和投资顾问机构为持牌金融机构。
拓展资料:
1、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要实行分类管理,区分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其中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开放行,私募理财产品面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同时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5万元降至1万元; 理财产品销售前在“全国银行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登记,银行只能发行已在理财银行登记系统登记并获得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这是为了实行产品集中登记,加强理财产品合规性管理,延续现行做法。
2、打破刚性兑付: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 减少影子银行风险:紧投贷款,对投资非标资产设置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等限制; 防范流动性风险:禁止资金池业务,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去杠杆: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统一资管产品杠杆比率要求; 防范操作风险:统一资管产品的资本和风险准备金计提要求。集合资产管理是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它是证券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投资于业绩优良、成长性高、流动性强的股票等权益类证券以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
3、同行业务的本意是金融机构间的相互借贷,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但是,慢慢地,一部分银行发现,只要同业资产比同业负债的利率高,一样可以像存款那样赚取利差,因而它们开始主动配置同业负债去支撑资产。 同业业务占比最少前三强: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占比最多是:兴业银行。
『肆』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都有哪些影响
对于我国百万亿元规模的资产管理市场,资管新规从酝酿到征求意见一直牵动着市场的神经。特别是存量规模接近30万亿元的
银行理财
,向标准化、净值化转型的进展备受市场关注。
截至2017年底,除了招行、
中信银行
之外,多数股份行理财余额大幅减少。
资管新规落地后对银行理财冲击有多大?周之行分析称,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依然会持续发展新产品,即便是采用表外转表内的方法,也会试图将资管资金存留在银行体系内,但这部分一定会外溢,初步估算大概七成规模依然在银行体系之内。部分资金体量会慢慢往外部资管公司流转,包括
公募基金
,甚至包括
私募基金
都有可能吸收银行外溢的
存量资金
。
奥纬研究报告显示,
当前,银行客户行为正在加速市场化,其中个人金融资产投资配置中,银行理财、股票、公募基金、信托、私募、保险的占比显著增加。而
居民储蓄
却从2007年的69%下降至50%。
在资管新规的新导向下,将严格区分
合格投资者
和非合格投资者,这从本质上有利于银行。“未来非标投资者会部分回到银行存款体系,尤其是降低债权类合格投资者的标准以后,他们可能进入债权的非标投资,成为合格投资者。”
此外,他认为,资管新规落地后,资管市场将出现底层资产替换。首先,债权资产从影子银行资产替换成
消费金融
,
供应链金融
等资产,资产特性变得更分散了;其次,资管新规后,底层资产将向
二级市场
转向,实际上变成二级市场公开的资产;最后,期限拉长后,底层资产将向PE类资产转变。银行做不了二级市场和PE市场,某种程度对银行是挑战。
『伍』 资管新规预计出台时间 资管新规对股市的影响怎样
注册制改革对股市的影响
1.壳资源价值逐步下行 ,垃圾股炒作将收敛;
2.因供给等因素,我国小盘股溢价率略高于其他国家与地区,至1月13日,中小板和创业板市盈率为42.17倍和77.64倍。注册制实施后,我国小盘股估值将逐步回归,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的发展和动态市盈率也是衡量中小创估值的重要指标,因此个股合理的价值区间有待时间的验证;
3.注册制下将增加供给,有助于市场回归“价值投资”。
综合上述分析注册制改革短期股市会有部分股票理性价值回归,长期促进市场“价值投资”
据有关信息可预见注册制将是渐进式改革,不会一蹴而就,可能从新三板、中小板这些比较基础的、影响力较小的市场开始,是逐步来的,且配套各个环节均不可少,特别是金融监管要有前瞻性要有预判、有预案。
注册制改革如在时间上是渐进的,市场是分批的,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对市场影响不大
『陆』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有何影响
4月底发布的资管新规改变了资管行业过去赖以生存的舒适土壤,最明显的冲击便是打破刚兑带来的市场环境剧变。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普益标准研究员指出,一旦刚兑产品大量退出市场,因青睐刚兑而选择银行理财的客户,很可能会转移至其他更具投研能力的资管机构,银行理财整体规模或将萎缩近两成,这也倒逼银行向精耕细作的“真资管”经营模式转型。
其中在风险偏好需求方面,报告指出,资管新规发布后,客户需求发生明显变化,市场份额占比近20%的一级风险产品(规模约为5.15万亿元)所对应的客户或将逐步退出理财市场。二级风险产品所对应的客户经过教育和引导,会继续留在理财市场,但未来将更偏好于类货币基金型或其他相对低风险的产品。三级风险产品所对应的客户风险偏好适中,可较快适应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四五级风险产品所对应的客户风险偏好相对较高,资管新规后,理财资金投向范围扩大,适时推出主要投向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可进一步匹配这一部分客户的需求。
『柒』 什么是资管新规它对金融行业有哪些影响呢
资管新规全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于去年11月发布。简单来说,宏观层面关系到国家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中观层面关系到百亿元规模的资管行业;微观层面关系到万千家机构未来生存转型之道,以及数量更为庞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终奖能拿多少。
有保险资管人士点评,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险资管列入资管行业,使保险资管机构可以在同一起点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公平竞争,改善了保险资管机构的市场地位。
保险行业可以跳过银行、直接赚取利差收益,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
对信托行业,迎来刚性转型期主动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托业难免经历转型的“阵痛”,但就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行业发展是利好。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认为,资管新规对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转型不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托业实际已经全面进入刚性转型期,这意味着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不可逆转。“今年注定会成为信托公司刚性转型元年,任何冲规模、做通道的动作都可能是踩红线的动作,靠通道业务为支撑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26.25万亿,去通道、去杠杆背景下的信托业面临着行业收入增长放缓、信托报酬率下滑的挑战。
『捌』 资管新规影响哪些股票
银行和信托
『玖』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三大影响
1.从资产端来看,资管新规禁止期限错配,而非标资产的期限普遍较长,这就要求银行理财压降非标资产规模,同时“非标”与“标”的认定标准趋严,也加大了银行理财非标转标的难度,要完成压降规模只能连带着标准资产的规模也下降。
2.从产品端来看,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保本理财正式终结,净值化产品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在净值化产品的设计上,大部分银行缺乏相关经验,更缺乏配套的系统/运营支持体系以及人才储备,难以设计出合适的产品的留住现有的客户。
3.从客户端来看,一方面,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理财产品的净值开始波动,而银行客户的风险偏好较低,储蓄客户转化为理财客户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新规对合格投资者额认定标准进一步趋严,也加大了银行理财揽客的难度。
拓展资料: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多大?
1、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不得保本保息今年银行非保本理财的发行比例维持在2/3左右,但是根据银行披露的数据,绝大多数产品都能如期兑付本息,几乎不存在理财产品亏损的情况。数据显示,3月份共有15212款理财产品到期,6149款产品披露了实际到期收益率,共有157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收益达标比高达97.45%,没有一款产品亏损。
2、产品实施净值化
管理目前绝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封闭式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产品的期限是固定的,有预期的收益率,但是今后这种产品要向净值化转型。
3、90天以内封闭式理财停止发售
2017年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在4-5个月之间,90天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较高,在40%左右,由于流动性比较高,深受投资者喜爱。资管新规意见稿发布之后,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的占比逐渐下降,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4月份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占比降至30%以内,11月意见稿发布之后的5个月内,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由5.2个月拉长至6.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