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风险77股票
① 股票有什么风险
风险:
1、ST股票的炒家,有些人知道自己持有的股票一旦公布亏损年报就要暂停上市,有些人则不知道。对于知道其中风险仍要进行投资的人,由于他们已经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暂停上市的风险并不严重。但是对于并不知道还有暂停上市这回事的初级投资者,一旦满仓搁浅,绝不是个好玩的事情。历史上曾有对股市一知半解的老太太,在听从他人指导的情况下买入了某ST股票。谁知过了几天,这个股票就不交易了,老太太询问证券公司工作人员,才知道这个股票已经暂停上市。
2、对于很多新投资者来讲,ST股的连续三年亏损杀伤力极大,由于中国的ST股票往往不会在退市前股价疯狂下跌,所以很多投资者并不晓得自己持有的股票还会退市。加上绝大多数投资者都采用远程交易系统,股民与股民之间的交流很难做到互相关心,那么投资者就更应该注意ST股票的暂停上市风险。
3、交易所完全有必要对全部交易账户进行风险提示,要求投资者只有在签署风险揭示书后方能进行ST类股票的交易,以防突如其来的风险降临,这是对新股民的一种保护。
4、准备拿出部分资金与ST股票共存亡的投资者,则可以寻找自己心仪的公司进行风险性买入。即拿出一部分可以视为放弃的资金,去买入几乎可以肯定会暂停上市的ST股票,长期持有,等待其重组后的王者归来。对于这样的投资者,一定要注意投入资金比例不可过高,否则投资风险将过于集中,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ST股票选股方法
一:ST股的走势与大盘往往是相反的,大盘走强时ST股走势一般较弱,大盘持续低迷时ST就等闲活跃,是以弱市是炒ST股最合适的时代。
二:每年的年末和第二年年头这段时候,因为正逢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以及发布年报的时候,这段时候也是ST最活跃的时候,往往会呈现一些大黑马,是以这段时候要积极介入。 三:ST股的走势具有必然的持续性,经常呈现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的现象。呈现一个涨停板今后往往等闲呈现第二、第三个涨停板,而反之跌停也是这样。是以一旦某只ST股呈现涨停今后可以连系根基面进行分析后实时介入,此外假如呈现跌停也要实时止损,避免将损失扩大化。
四:ST股之间具有联动效应,经常呈现齐涨齐跌的现象。是以当ST股呈现齐涨的时辰,可以选择那些还没来得及涨的股票实时跟进。
五:ST股的波动受政策影响比力大,经常受某些利空影响呈现整体下跌的情况,这时辰往往意味着机缘惠临,因为有些ST股根基面已经发生好转,受利空影响现实上很是有限,大跌今后往往会呈现比力大的反弹,这时辰要斗胆介入。
六:每年年报发布时代,总会有一些ST股摘帽。可以提前从业绩预告和年报傍边知道哪些ST股有摘帽的可能,从中选择一些股价还没有上涨的股票实时介入,等正式发布摘帽今后再考虑出局。
七:对摘帽的ST要区别看待,有些ST股是靠自己的出产经营好转而扭亏的,这种股票可以作为关注重点,趁股价低点介入。有些ST摘帽靠的是玩报表财技,如资产置换、变卖主业资产或者由大股东输送利润来扭亏的,这些ST股现实的出产经营并未获得改变,在购买时要尽量谨慎。
八:所有购买必需适合自己的选股原则为前提,假如存在上述市场机缘但没有合适前提的股票时要判断是否介入,这样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② 美股退市风险小于A股吗
1. 我国退市制度的特点及不足
美股退市制度最为明确,A股次之,港股最为宽泛。
美股及A股市场退市标准均采取量化及非量化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美股纳斯达克市场更是全部采用量化退市指标,而港股市场仅采用非量化退市标准,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对于企业是否退市拥有很大的主观判断权。
从非量化指标来看,美股及港股较为相似,即强调公司运营及治理方面如财报披露、经营性资产是否充足以及公司合规守法等多方面内容;A股则主要看重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度和合法性,包括会计师审计意见、按时真实披露公司合法信息等。从量化指标来看,美股重市场类数据,A股重财务类数据。美股作为全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股票市场,退市标准也相对市场化。
无论是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都侧重于在市值、股东人数及股价方面对退市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对财务指标规定较少;A股退市制度偏向财务指标,如净利润、净资产及营业收入等。自2001年我国证监会发布《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而正式推行退市制度至今,A股市场共有97家公司退市,其中有49家因为连续三年或四年亏损被执行退市,盈利不达标成为当前A股企业退市的首要因素。
相较而言,市场类退市指标更高频有效,而财务类指标更易控。虽然A股退市条件里亦包括收盘价、成交量等市场交易类指标,但在我国此类退市指标缺乏有效性,自2001年以来,在A股市场没有一家公司是因为股价等市场交易类原因而退市。
美股退市执行力度强,港股、A股弱。
2013年以来,美股年均退市公司达到近300家,港股仅为10余家,而A股退市企业仅为个位数。13-17年间美股退市率约为6.24%,港股约为0.59%,A股约为0.14%。
美股中退市公司大约一半是被强制退市,并且由于退市企业和IPO企业数量相当,美国上市公司家数稳定在4500家上下,保持着良性的“新陈代谢”。类比美股,虽然A股也一样采用量化和非量化标准结合的方式制定退市指标,但退市实施效果却大相径庭;类比港股,尽管A股采用看似比港股更清晰明确的退市制度,这些退市标准却执行不够充分,A股退市公司及退市率均不及港股市场。
另外,根据A股风险警示的规则,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2001年以来,A股被实施*ST或ST公司数量为779家,而被撤销*ST或ST公司数量达636家,撤销/实施*ST或ST比例达到82%,这说明超过80%的公司在实施退市及其他风险警示之后,都没有进一步被暂停上市,可见我国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仍不尽人意。
A股退市难,难在哪里?
A股市场公司上市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都相对较高,“壳资源”珍贵,公司通过各种方法来“保壳”的动机较强,而A股市场退市制度的不足助推了这一情况。
具体而言,一方面,A股退市制度有效性不足,侧重财务指标的退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逃避退市提供了可能性。例如A股退市制度规定,若公司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含追溯重述)则被实施*ST;若第三年仍连续亏损,则被暂停上市,这里“连续亏损”的判断依据是“净利润”。而若公司第四年仍继续亏损,则被强制退市,这里的判断依据则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规则上的不统一使得很多本应退市的公司可以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损益来规避退市标准,从而一次次成为“漏网之鱼”。
2013年以来,A股以净利润为判断依据的亏损公司平均每年有269家,而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判断根据的亏损企业每年有528家,这也意味着可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而扭亏为盈的公司比率达到50%。而美国退市制度侧重于采用市场交易类指标,投资者们实行“用脚投票”,退市指标高频且较难控,因此也更有效。
另一方面,A股退市去向单一,退市后流动性不足。对比美国,美股市场的多层级资本市场体系以及灵活的转板机制为退市企业提供了多个退市去向。美国主要证券所级别从高到低可排为:纽交所、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粉单市场(Pink Sheets)等。
例如从纽交所退市的企业,可以选择在OTC及粉单市场继续交易,纳斯达克的分层制度也提高了上市企业的流动性。而目前A股被强制退市的企业只有一个去处,就是转入流动性不足的新三板市场进行交易,导致企业不愿退市。
2. 退市制度不完善导致A股低成交个股不断涌现
对比其他成熟市场,退市制度不完善导致A股低成交个股不断增加。
我们将月成交额低于全部股票月成交额中位数1/2的个股定义为低成交个股,通过统计低成交个股绝对数值与其在全部股票的相对占比来判断低成交个股的变化。回顾2005年至今历年A股市场股票的成交额表现,剔除每个月上市的新股,统计低成交个股数量。2017年之前A股的月均低成交个股数量在340只左右波动。
但是,2017年以来低成交个股数量不断攀升,截至18年7月底接近800只,是2017年前低成交个股均值的两倍有余,低成交个股相对A股市场全部上市股票的占比也从2017年初的10%上升到2018年7月底的22%。历史上在2010年虽然也出现过低成交个股数量上升的现象,但从涨幅亦或是增速上相比,此次低成交个股数量剧增的特征和趋势更突出。
对比港股和美股市场,统计港股1998年以来的月成交额数据,逐月对全港股的低成交个股进行统计,发现香港的低成交个股逐年增多,从1998年的月均200余只不断增多上升到了2018年7月底的接近月均843只,低成交个股相对香港市场全部上市股票的占比从2002年的35%上升到2018年7月底的37%。
美国市场与香港市场同为成熟市场,历史上低成交个股数量变化趋势却截然不同。统计纽交所上市美股1997年以来的月成交额数据,逐月对美股的低成交个股进行统计,发现美国的低成交个股保持平稳下行的趋势,从1998年的月均600余只下降到了2018年7月底的月均不足500只,低成交个股相对美股市场全部上市股票的占比也从1999年初的56%下降到2018年7月底的25%。趋势上来看,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和执行结果和香港市场极为类似。
尽管退市制度一直在完善,但是A股上市公司退市率过低,仍然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自2001年A股启动退市制度以来,18年间沪深两市因业绩连续亏损而被退市的公司仅有97家,相比现在超过3500家上市公司的数量来讲,这个比例明显偏低。
目前,中国股市正处在快速扩容阶段,随着IPO常态化,壳价值急剧下滑,没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将逐渐被边缘化,在市场还未到达IPO家数与退市家数大体相当的局面前,低成交个股可能会继续增加。
伴随投资者结构变化,低成交个股不断涌现或成常态。
低成交量个股普遍估值偏高、盈利偏低。回顾统计截至2018年7月底市场上的795只低成交个股的基本情况。从估值来看,剔除估值PE(TTM)为负的股票,PE(TTM)位于0-10倍的股票仅有13只,位于10-20倍的股票有110只,位于20-30倍的股票有146只,PE(TTM)大于30倍的股票有406只,占比一半以上,低成交个股按估值分布普遍估值偏高。
从盈利上来看,2018Q1归母净利润同比小于0%的股票有309只,位于0-10%的股票有99只,位于10-20%的股票有63只,位于20-30%的股票有55只,大于30%的股票有252只,盈利增速小于0%的股票占比40%,低成交个股按盈利分布普遍增速偏低。
从投资者结构角度,当前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存在着投资者结构的差异,且市场的投资理念和风险偏好都不相同。A股散户较多导致投机性较强,一些市值小但主题概念丰富的股票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在港股中,占比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更偏好大市值、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随着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增加,市场趋于成熟,中长期A股市场可能出现类似于港股成交额分化的趋势,低成交个股不断涌现或成常态。
3. 借鉴美国,A股退市制度该如何改善
退市制度指标明确化,简易化,同时保护投资者权益。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根基性制度,优胜劣汰、吐故纳新是股市健康发展的基础。
参照成熟市场的退市制度,A股退市制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①提高市场类量化指标(股价,股东人数,市值以及市场流动性指标)在A股退市中的参与度,市场类指标最能反映市场本身对于公司的判断,高频有效且不易操控,能够体现上市公司的资质。②A股退市制度对公司前三年亏损的净利润判断口径与第四年不一致,规则上的不统一使得不少本应退市的公司可以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损益来规避退市标准,应该保持财务类指标的一致性,同时简化退市制度。③严格推行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机制,强制退市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和问题,投资者利益受损也使得监管机构在退市方面束手束脚,目前的制度设计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是有限的,对于因重大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回购股份等一些强制手段补偿投资者。
退市制度作为注册制推行的前提条件,对于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优胜劣汰的前提下,资金不会因为公司的终止上市受到影响,资金在市场上能有效的集聚于优质或成长性较好的公司上,推动A股市场良性发展。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建立“梯级”转板机制。
目前我国虽然已有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级市场,新三板还进一步划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但实质上主板市场一板独大,其他市场也未完全发挥其功能性及特色性。对此我国应致力于进一步凸显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性,明确上述各市场的定位。
借鉴美国股市的层级结构及市场定位,我国位于第一层次的沪深主板市场应主要为大中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第二层次的中小板及创业板则服务于中小企业及创新企业,位于第三层次的新三板市场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而位于第四层次的区域性市场则主要针对小型企业的场外交易。此外,要建立灵活的“梯级”转板机制,实现各层次市场间的升降互通和有效衔接。
纵观我国已有的实现升板的案例,均是从原有市场退出后再去其他板块重新申请IPO,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升板。在降板方面,我国退市企业去向单一,均放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即新三板中,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新三板摘牌数大于挂牌数就已开始。
2018年1-7月以来,挂牌企业数量除了2月正增长(24家)外,其他5个月全部负增长,分别为-24、-71、-177、-73、-66、-135家,股票交易方面,截至2018年7月底,今年前7个月,新三板股票交易金额为144.56亿元,同比下降42.77%,几乎腰斩,反映出的是新三板流动性的严重不足。未来建议退市渠道应多元化,结合降板机制,退市企业可降板至各个低层级市场。
而已退市至新三板的企业若满足一定条件可先转至新三板的基础层挂牌,如果达到一定标准再可以升至新三板的创新层,甚至升板至创业板、中小板或主板。另外,需适当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早日实现股票发行制度转向注册制。推行注册制后,公司上市进程有望加快,且难度降低,上市公司“壳资源”将不再稀缺,因此公司“保壳”的动机也会有所下降,劣质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
$恒生指数(HKHSI)$ $恒生ETF(SZ159920)$
$华夏恒生ETF联接(F000071)$ 蛋卷申购链接:网页链接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③ 为什么股票有代码
1.便于电脑管理,科学化.
2.便于记忆.
3.简单化.
4.身份证号码其实就是人的代码.
④ 一股2.77买了一万股。6年之后才能动!能赚多少
这个不知道你的股票性质,无法判断,按照以前的经验一般来讲比你的原始资金肯定是有赚的,具体赚多少要看这个公司表现如何,破发退市的也是存在的。
⑤ 在炒股中ST代表什么意思
沪深证券交易所在1998年4月22日宣布,根据1998年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将对财务状况或 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由于“特别处理”的英文是Special treatment(缩写是“ST”),因此这些股票就简称为ST股。上述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主要是指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实行特别处理其间,其股票交易应遵循下列规则:(1)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2)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辽物资”;(3)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审计
special treatment.ST股票表示该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如净资产低于面值、连续几年亏损等),由证交所强制进行或上市公司自己申请,该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所以冠以“ST”。
*ST是指由证券交易所对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股票交易实行“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是在原有“特别处理”基础上增加的一种类别的特别处理,其主要措施为在其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股票,在交易方面,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的股票.
ST和*ST其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沪深证券交易所2006年10月9日起一次性调整有关A股股票的证券简称。其中,1014家G公司取消“G”标记,恢复股改方案实施前的股票简称;其余276家未进行股改或已进行股改但尚未实施的公司,其简称前被冠以“S”标记,以提示投资者。
对财务状况和其他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英文为specialtreatment,缩写为“ST”)。其中异常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经审计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实行特别处理期间,其股票交易应遵循下列规则:(1)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2)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钢管”;(3)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经过审计。注意的是:
一、应加强对于目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所投资的ST个股公司应具有“相对较好”的基本面,退市风险应较小。为降低资产重组的难度,ST个股的总股本不应太大、企业财务状况不应太差,当地政府应对资产重组抱有较为强烈的愿望,并有切实的扶持政策。
二、从技术走势来看,由于ST个股实行5%的涨跌停板制度,个股的涨跌幅度被大大压缩,从而使得ST个股的涨跌趋势较为明显,一旦形成上涨趋势,极易形成连续涨停的爆发性行情,有利于投资者及时发现和捕捉ST黑马个股。因此,对于连续大幅下跌之后首次涨停的ST个股,投资者应保持高度的关注。
三、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由于ST板块个股基本面较差,面临退市风险,而且资产重组的透明度较低,因此只适于短线参与而不适于长期持有。总之,对ST板块的参与要抱着少量短期参与的态度。就近期走势而言,走强的ST个股基本属于超跌形态,尚不具备中线走好的态势,短线再次形成局部热点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不必十分重视对ST个股的短线操作
s板块就是需要股改而尚未股改的股票,就是需要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
ST实际就是英文Special treatment各取前一字母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特别处理.这一类的股票一般都是公司财务出现问题的,如STTCL,前面这些回答说的很详细,什么时候出台的政策都写上了
一般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主要是指两种情况,
一是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
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
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实行特别处理其间,其股票交易应遵循下列规则:
(1)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如STTCL,前几天就涨停.ST金泰,中国股市目前的涨停王,恐怕将是空前绝后的涨停记录了.
(2)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
(3)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审计
*ST是指由证券交易所对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股票交易实行“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是在原有“特别处理”基础上增加的一种类别的特别处理,其主要措施为在其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股票,在交易方面,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的股票.
ST和*ST其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另外要说明的是:虽然部分股票被ST,但不全部代表这种股票就真的成了垃圾股了.一些股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ST,但可能也是财务处理的好,不然也应该被ST了.一旦进入ST,这些股票的价值可能被严重低估,对于投资者来讲,可能就会更大的机会.最明显的就是ST金泰,如果你在他开始涨停前进入,也就是4.77元前进入.如果你投资的是4.77万.也就是说你买了一万股,那你到股市上看看,你现在的钱已经变成多少了,如果你决心继续持有,估计这个股票可能会涨到28元左右.
ST:连续三年亏损,被特别处理的股票。
*ST:连续三年亏损严重或公司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资不抵债,随时会停盘下市,具有退市风险的股票。
可以说,两类股票都属一个性质,但带*者更甚。
带ST *ST的两类股票风险很大,随时有被摘牌的危险
披星戴帽就说得是这些类股票
⑥ 你知道中国国移动的股票代码吗我在网站上查历史价格,怎么说代码都是六位的。我就这积分了,算都给你了
中国移动是在香港上市,代码00941。六位代码指的是在国内上市的股票,即在上海、深圳上市
⑦ 兴业证券跌停一日蒸发77亿,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8月25日,兴业证券开盘大跌近6%报10.86元,随后震荡下挫,近11点被近25万手卖单封死跌停,股价报10.40元,市值蒸发77亿元。
有投资者分析称,“兴业证券今天把券商板块带下去了,主要原因就是昨晚发布的配股预案。股价相对高位进行融资,无疑是对市场信心的一次打击”。还有投资者认为,“兴业证券近期涨幅较大,股价已经有回调需求了”。
涨势大好的兴业证券缘何遭遇跌停兴业证券表示,本次发行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应对行业竞争新格局;有助于公司提升综合竞争力,为达成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有助于公司降低流动性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
⑧ 怎么不能买啊,老是显示说:无权买有退市风险警示股票
应该是没有开通ST股的交易权限,去开户所在营业部签一下风险协议就可以了。*ST有退市风险,不要瞎炒。
⑨ 北交所股票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是多久
15个交易日 。北交所和沪深交易所一样存在退市整理期,北交所整理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
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情况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其股票存在被强制退市风险,北交所对该公司股票实施风险警示。
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北交所可以规定对其他情形实施风险警示。
上市公司提出复核申请,北交所作出维持强制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司股票自作出维持终止上市决定后的第 6 个交易日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并于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终止上市。股票在退市整理期,北交所对其进行特殊标识,证券简称为“XX 退”。
拓展资料:
一、备受关注的北交所首批新股恒合股份(832145)、锦好医疗、广咨国际、海希通讯、广脉科技的打新结果出炉。整体来看,5家企业此次发行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866%,其中,恒合股份中签率最高,为1,3%;广脉科技成为其中最难中签的个股,中签率为0,52%。5只个股合计冻结资金逾900亿元,海希通讯遭投资者抢筹,以366,15亿元位列5只新股冻结资金榜首。平均中签率为0,866%
二、锦好医疗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032,6万股。本次网上有效申购倍数为144,82倍(超额配售选择权启用后,下同),对应有效申购金额高达251,23亿元,网上获配比例为0,69%。广咨国际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536,94万股。本次网上有效申购倍数为99,22倍,对应有效申购金额为74,58亿元,网上获配比例为1,01%。恒合股份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615万股。本次网上有效申购倍数为77,11倍,对应有效申购金额为99,63亿元,网上获配比例为1,30%。海希通讯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349万股。本次网上有效申购倍数为124,05倍,对应有效申购金额高达366,15亿元,网上获配比例为0,81%。广脉科技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156,52万股。本次网上有效申购倍数为193,72倍,对应有效申购金额高达129,95亿元,网上获配比例为0,52%。
⑩ 风险警示股票风险揭示书 怎么签
一、两种方式 柜台和网上交易软件
1、柜台。需账户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交易日工作时间到开户营业部临柜签署“警示股票风险揭示书”。
2、网上交易软件:登录交易,股票-其他业务-签署风险揭示书-手动选择“沪A股东账户或深A股东账户”、“警示股票风险揭示书”-点击阅读、勾选同意,开通权限即可。
(10)退市风险77股票扩展阅读
《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暂行办法》
第三条 上市公司股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自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之日起,至该措施被撤销之日的前一交易日止,在风险警示板进行交易:
(一)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二)因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三)因退市后重新上市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四)因其他情形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出现前款第(一)项情形的,股票简称前冠以“*ST”标识,出现前款规定的其他情形的,股票简称前冠以“ST”标识。
第四条 退市整理股票的简称前冠以“退市”标识,自退市整理期开始之日起,在风险警示板交易30个交易日,该期限届满后的次日终止上市,本所对其予以摘牌。
退市整理股票在风险警示板交易期间全天停牌的,停牌期间不计入前款规定的30个退市整理交易日。全天停牌的天数累计不得超过5个交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