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股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Ⅰ 股票的涨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股票价格的涨跌,长期来说是由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决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则包括人们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大户的人为炒作、市场资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价值投资取决于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个市场是被低估或高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一家公司的P/E比率、分红和收益率指标与同行业竞争者以及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温馨提示:股票投资是随市场变化波动的,涨或跌都是有可能的。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02-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影响股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谢谢!
主要因素是大小非
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元,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大小非”纷纷选择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机.对比这几个月的股市走势,能清晰得出一个规律:行情好,走势稳,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则减持少。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足够消灭主力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大规模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Ⅲ 影响股票需求与供给的因素
因素很多,你要是把分再打高点,我可以为你全面的解答!!!不然没有动力,呵呵
Ⅳ 影响股票市场供给的政策因素
现实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利率、存款准备金、央票发行、银行信贷发行的指导
Ⅳ 【急求】什么是股票的供给和需求股票主要由谁供给谁需求有哪些因素影响股票的供给和需求
股票是由上市公司供给,有股票投资需要的投资者需求!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和二级市场上股票交易者对股票的是否有价值的看法影响股票的供给和需求!剔除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因素,在二级市场上,买方需求的力量大于卖方,则导致股价上涨,卖方供给的力量大于买方,则导致股价下跌!
Ⅵ 什么是影响股票市场供给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
什么是影响股票市场供给的最直接根本的因素?影响故事是人工的最直接,根本的因素是金钱。
Ⅶ 股市的需求与供给有什么特点哪些因素能影响股市的需求与供给
熊市生存之道:
1.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交易起来心中有数,不求快,不盲目炒新股
2.一定坚决设好止损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3.买时不追高,逢低吸纳,大盘涨7%时逐步卖出,15-20%清仓
4.减少操作次数,分批建仓,学老鹰叼一块肉就跑
观察股价走势图。公司的股价起伏不定还是稳步上扬?这是判断短线风险的工具。
Ⅷ 影响股价的因素有哪些
一、影响股价涨跌的因素
要评判谁对谁错,要确定该否托市,就必须弄清影响股价的因素。影响股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制度因素。一个股市,如果有健全的退市机制,经营不善的公司就会随着其质量的下降最后被强行出清于市场甚至被强行破产。在这种制度下,股价的上涨必然要受限于公司质量。道理很简单:没有人愿意花高价钱购买即将退市或即将破产公司的股票,除非他的脑子有问题。
如果没有退市制度或退市制度不健全,垃圾公司就不会有出清于市场和破产的危险或者危险很小,股票也不会或难以成为废纸。于是,股市就变成了赌场,股票则异化为炒作的筹码。这是投机赌博市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制度根源,也是政策市赖以长期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在这种制度下,股票价格可以人为地拉高,垃圾公司不会或难以被出清市场,因而占用了极为稀缺的资源,导致了市场的低效率运行。我国股市为什么成了投机场所?股价的泡沫为什么得以长期维持?其原因就在于此。
最近这些年,我国股市为什么步入了没有尽头的熊途?政府屡施以援手熊市格局仍难以扭转?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退市制度的建立。由于退市制度的建立,垃圾公司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其股票有可能成废纸一堆,于是,投资者便开始抛出质差公司的股票。加之公司丑闻不时见诸报端,人们即使对绩优公司也心存疑虑,这就导致了股价重心不断地下移。因此,要扭转熊市就必须改善和提升公司质量,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刘纪鹏、张卫星等信心十足地认为如果按照他们的股改方案进行股改指数就一定能拉起来。笔者认为,如果公司质量这一根本问题不解决,要想股市走牛简直是痴人说梦。
刘纪鹏在反驳吴敬链的“千点不应托市”论时指出:政府在必要时应积极托市。何谓“必要时”?他的意思是:千点就是“必要时”。他的理由是:上证综指低于1000点,则股市将失去融资功能,市场参与者亏损,外资不愿进入,股市将失去生机。在笔者看来,刘纪鹏:(1)弄不清什么情况下应该托市,什么情况下不应托市。如果不是因为公司质量问题而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股价急剧下跌,政府积极托市就非常之必要;如果股价的下跌是因为股价与公司质量不相称而向股票价值回归,政府托市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托也托不了。如前所述,在退市制度条件下,股票的价格要受公司质量的压制。我国股市当前的熊市就是上市公司质量压制的结果,股价的下跌是理性的回归,政府根本没有必要托市。这些年,政府出台的托市政策不可谓不少,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2)危言耸听,别有用心。上证指数低于1000点,股市就要失去融资功能?就要失去生机?笔者不敢苟同。如果指数跌到1000点以下,股市的投资回报率等于或大于其它投资渠道的回报率,巨量外围资金就会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涌进股市,股市又怎会失去融资功能和生机?其实,刘纪鹏说的失去融资功能是指失去高价融资功能。他鼓动政府托市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维持大股东们继续在股市里圈钱罢了。大多数人认为刘纪鹏是为股民的利益着想,这是一种表面现象,他的骨子里则是维护高价圈钱者的利益。
(二)、股票价值。公司发行股票是为发展融通所需资金,投资者购买股票则是为了获取理想收益。可见,股市的本来功能对于公司而言就是融资工具,对于投资者而言则是投资工具。投资者在投资某只股票时究竟愿意出什么价,就要看该只股票能给予投资者多少回报。回报多,出价高;回报少,出价低。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股票溢价率的高低决定于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者说决定于股票的价值。一句话,股票价格的高低和涨跌决定于股票现实价值量和预期价值量的多少。
股价指数是根据股价计算得出的数值,因此,其数值的大小也是决定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多少、其数值的变动也是伴随上市公盈利的变动而变动。我们要判断一个股市的指数高低及变动趋势,就要考察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投资者用来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和股票价值的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报酬率、市盈率、每股收益、每股分红。后四项指标都要以股票数量作为计算的基础,因此,随着股改的进行、股票数量的增减,其数值也是变动的,而净资产报酬率则不受股改的影响。所以,在股改时期,投资者应该用净资产报酬率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和股票价值。刘纪鹏、张卫星等认为“股改成败要以股价涨跌为标准”,其言下之意就是可以通过增加非流通股缩股比例以提高市盈率、每股收益、每股分红等指标的数值,或通过提高流通股扩股比例以提升股票的短期投机价值。笔者认为,即使按照这种方案股改,股价也拉不起来,而且缩扩比例越大,股价下跌的幅度就越深。因为在对价利益兑现的压力下,股价必然自然除权。
(三)、供求力量。供求规律是支配物品价格涨跌的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股票作为一种经济物品,其价格的升降也同样要遵循这一规律。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股市为什么能够牛气冲天?泡沫行情为什么会产生和得以维持?就是因为人们对股票的需求大于股票的供给。据证监会资料统计,1998年1月—2000年12月,投资者开户数增加2413.94万户,流通股股本增加6921590.199万股。假设投资者平均投入资金5万元,那么,资金的增加量则为120687000万元,是流通股股本增加量的17.44倍。正是在资金的推动下,股价不断地上涨,股市的投机气氛愈益浓厚,股市泡沫越来越大。
自2001年6月始,我国股市便步入漫漫熊途,至今仍不见反转。市况的这一逆转是与供求力量的变化分不开的。从供给方面看:
1、增量扩容步伐加速。截止2004年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300多家,特别是随着一些大盘股的发行,股票供给数量急剧增多。
2、存量扩容已经开始。股权分置已严重影响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今年5月股改的序幕终于拉开。随着股改的推进、全流通的实施,股票的供给量将成倍增长。
从需求方面看:投资者数量则呈减速趋势。据证监会发布的资料显示,1998年6月—2001年6月,股民开户增长率为72.96%,2001年6月—2004年6月,股民开户增长率下降为11.6%,并且据一些券商营业部人员反映众多账户已变成空壳账户,因此,股民开户增长率实际已为负数。随着股民数量的锐减,资金则以更快的速度撒离股市,因为股民不会只带1.00元钱入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是因为股票价格与其价值极不相称,投资者难以获取预期的收益,甚至于亏损惨重。笔者对深市代码000001-001896共484家上市公司的资料进行了统计。2004年度这484家公司平均每股现金分红为0.056元,现金分红率仅为1.05%,远低于一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即是说用钱购买股票还不如存在银行划算。股市的低回报率是场内投资者不断撒离和场外投资者不敢涉足的根本原因。
可见,一方面股票供给正在急剧增加,而另一方面股票的需求又不断减少,股票价格不下降、指数不下跌,那才令人难以思议。刘纪鹏、张卫星作为经济学领域的“家”,不可能不懂经济学的最基本规律,也不可能对上述事实不了解,那他们又为什么坚认“要以股价涨跌论成败”呢?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综上所述,股价的升降是制度因素、股票价值和市场供求综合作用的结果,指数的涨跌也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股权分置改革,从实质上来讲,只不过是在股市制度变化即由股权分置变为股票全流通的情况下,对两类股东的股份予以重新确认,它既没有革除退市机制,也没有改变公司的质量,更何况全流通的推行加剧了市场供求力量的对比,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无论如何都难以推动股价的上涨。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成功的股改就是一定要把股价拉起来”是一个天大的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