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货币m2突破200万亿对股票影响
1. 货币超发对股市的影响多大
中国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发通胀?
抛开情感从客观上来说,中国在这场货币发行大赛中也不能独善其身,甚至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对中国国内经济来说,中国需要印钞,这能带来经济的繁荣。而且,我们印钞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出口,被动印钞来平抑人民币汇率。
按常理来说,大幅度印钞最大的顾忌就是会产生通货膨胀。最近世界范围内大幅度的量化宽松,产生通胀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超过100万亿。中国发行这么多的货币,为何没有引起显著的通胀?中国的货币发行后都流失到了哪里?会不会有什么隐患呢?
首先,中国的货币超发本身并不马上意味着经济的失调和通胀的产生。我们货币量M2远远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冠军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础。在美国,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仅大约12万亿美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市值超过了60万亿美元,即在美国经济中直接融资比例超过了80%。而与之相反,在中国,银行系统总资产超过80万亿元,而股市债市规模则仅仅为20万亿元。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使得大量的资金无处消化,进而导致了M2的激增。当然,也正是在目前中国这样的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下,大量货币发行后进入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等黑洞漩涡中。以至于在中国,为了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需要特别多的货币发行。
然而这还不能成为全部的理由,不能说中国的货币超发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中国的货币超发现在没出现问题,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
在经济学上,货币发行量代表的只是一个国家通胀的潜力。也就是说,印钞只是代表一种潜力,而并不马上产生通胀,从印钞到产生通胀,是需要一段过程来传导的。从国外经济学统计来看,货币M2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可能只需要1年时间。但这个传导过程,放在咱们中国这样特殊的国家,那可就说不定了,也许这个传导过程会很长很长。
货币发行到通胀的这个传导过程时间取决于什么呢?我们能想到一些术语,比如产能过剩。假设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产品供给超过需求,那么即使货币再多,也未必能推高这种产品的消费价格。显然,这个传导时间就变长了。
当然,类似影响传导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但这都不是关键。中国为什么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时间很长呢?关键的所在是房地产。我们只要印出一块钱来,无论这钱是首先流到老百姓、企业家还是一些官员手上,都被用来推高房地产价格了。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习惯所致,也是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崛起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无论老百姓、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都喜欢寻找一种安全感、一种保障。买房就是一种最好的投资、一种最好的安全感、一种最好的保障。
由此,中国进入了全民买房时代。无论是老百姓、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只要有了钱,必先买房,无论是一套、两套还是一百套。而用在消费品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率会越来越低。像粮食、蔬菜等消费品对应的CPI没有明显的上涨,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通胀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印出来的钞,大半变成了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
有人会问了,那买房的钱不是钱么?房价不也应该算入CPI么?还真别说,房价还真不能计入CPI。宏观经济学的这种设计是对的,房子属于一种投资,不是一种消费。买了房子,你甚至可以在几年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跟消费品有最本质的区别。所以,房价确实不应该计入CPI。
有人说,那房价涨难道就跟通胀无关了么?答案是,房价涨确实应该跟通胀有关,但计入CPI的应该是房租,而不应该是房价。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都占据了生活中很大的一笔钱,很多在大城市的人都深有感触,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几乎一多半被用来交房租了,更别说买房了。也就是说,房子明显是跟通胀有关联的,具体的关联点是房租。
既然房租要计入CPI中,而且在生活支出中占据那么大的比例,那么它在CPI中的比重一定要很高才对。问题是,在我国实际统计的CPI中,房租所占的比重很低很低。虽然有关部门从来不公布权重,但能推算出来,这个权重一定高不了。也就是说,是因为这个权重问题,才让公布出来的CPI比我们实际感受的要低很多。
所以,有两个结论是可以得出来的:第一,中国实际的通胀应该比官方公布的CPI涨幅要大一些,但还没到多严重的地步。第二,货币超发,现在虽然没出现严重的通胀问题,但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只是中国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太长,这种通胀的潜力还没有显现出来。
对于一国经济整体来说,货币发行权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上,提高了政策效率,是利于发展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便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杜绝贪污腐败,让民众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的果实,国富民也富,这才是真正的强大!(许一力)
2. 请根据下图分析货币供应量M1、M2同比增长率与股市(以上证指数(SSCI)为例)的关系。
一、M2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M2不仅代表了现时的购买力,还代表了潜在的购买力。
从形态上看,2009年之前,M2同比增长与上证指数同比增长的关系并不明显,尤其是在2006、2007年股市大涨之时,M2增速则是在一个窄小的区间波动。但2009年以来,二者却显示出较强的同向变动关系。对二者做格兰杰因果(Grange Causality)检验,结果显示M2与上证指数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不明显,即一者的变化并没有显著引起另一者的变化。一般认为,这与M2相对较强的外生性有关,实际信贷数额往往在货币当局设定的信贷日标附近。
二、M1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等,也就是说“M1+居民储蓄存款”约等于M2。M1代表了现时的购买力,流动性较M2为高。笔者认为,M1与股价的关系较M2与股价的关系更密切。股市向好,会吸引更多的资金通过证券经纪商进入股市,也即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活期存款会增多,Ml增速加快。
图形显示,M1与上证指数同比增幅的有较明显的同向变动关系,尤其是在2004年后,二者的相关系数接近0.5,若以适当方法剔除股市2007年超出常规的大涨和2009年以来Ml的超高速增长中的趋势性和外部政策性因素,相关系数还会提高。对二者做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上证指数同比增速变化显著引起了M1同比增速的变化(p值为2.2%),而相反的关系并不成立。从以上结果看,笔者认为,在M1与上证指数的相互影响关系中,上证指数的变动作为原因引起M1的变动是占主导地位的,而M1的变动引起上证指数的变动则是次要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关系呢?
三、准货币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M2与M1的差额即为准货币,主要由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图形显示,准货币与上证指数大体上呈现反向变动的趋势:准货币同比增速在相对低位时,上证指数同比增速则处在上升通道中;而准货币增速在相对高位时,上证指数增速则在低位徘徊。笔者认为,这说明股价的变动带动了准货币的变动,且需要一定的传导时间。对二者做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上证指数同比增幅变动显著引起准货币同比增幅的变动(p值为0.714%),而反向关系并不成立。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与上证指数同比增幅的相互影响关系中,上证指数对准货币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笔者认为,图示的形态及其对应因果分析的结果显示了在准货币和上证指数的变动关系中,上证指数的变动为原因,准货币的变动为结果,上证指数的变动向准货币传导。准货币的变动反映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准货币同比增幅扩大,说明居民储蓄存款增多;而准货币同比增幅缩小,则说明居民储蓄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化,也即所谓的“存款搬家”。而股市的涨跌会引起准货币的变动,进而引起M1与M2的相对变动,如当股价下跌时,资金会从股市转移出去形成储蓄存款,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增速减慢而准货币增速加快,高流动性货币(M1)增速相对于若流动性货币(M2)会减慢。笔者认为,对此传导关系可做出如下结构式模型分析:股价上涨(下跌)-->准货币或储蓄存款增速减慢(加快)-->金融机构活期存款增速提高(减慢)-->银行信用货币派生能力增强(减弱)-->企业活期存款增速提高(减慢)-->M1同比增幅扩大(减小)。
股票价格变动是由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决定的,而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则对投资者的预期有着巨大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以上所分析的传导关系可视为经济政策的传导环节的一部分,例如,政府需将货币政策收紧,则投资者预期股价会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引起股价的下跌,再通过以上所分析的传导过程最终导致货币供应的收紧。
投资者预期股价下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收紧,导致企业资金链的紧张,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利润。资产的价格是资产未来收益的折现值,投资者的预期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最终使预期成为现实,这或可称为预期的自我实现过程。
3. M2高速增长,是不是意味着大水漫灌,通货膨胀
M2增速加快意味着通胀走高概率增加,但是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主要取决于货币流向。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下降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比上月增加0.2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缩小,社融规模持续增加。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4. 广义货币(M2)已经高达215万亿元,为什么要印这么多钱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0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约33万亿美元),那么33万亿处于什么水平呢?众所周知,美元是国际货币,我们经常听到美元超发的消息,那我们就以美国来做参照,同期美国的M2存量约18万亿美元,也就是中国印钞的钱接近美国的两倍。
适当的通胀可以提振经济,尤其是当下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风险,没什么比印钞更简单直接,向市场投入货币,降低资本使用成本,让钱流通起来,带动经济。美中不足就是容易引发通胀和滋生泡沫,凡事有个度,过犹不及,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受到拖累,IMF此前下调各国经济增长预期,GDP降低几乎已成定局,现在各国再做的就是不遗余力刺激经济,避免经济萧条,造成永久性损伤。
当前全球央行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印钞,增加货币市场投放,避免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陷入衰退。这些货币也将流入市场,可能涌入股市债市楼市或者反映在物价上。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5. 金融数据M2低于预期 是利空吗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加上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把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定期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经济学所说的货币通常是指M2,M2包括准货币。
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整个银行体系之外的企业,个人拥有的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广义货币(M2)是一个金融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7-1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货币供给量变动时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
7. 广义货币M2包括股票吗
包括
股票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果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