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有多少家退市风险股票
㈠ 有近70家公司已发布退市风险提示,你怎么看这次的退市风险
退市新规出炉可能会导致很多绩差股直接退市。 目前来说已经有近70家公司发布退市风险提示,这是他们实行自救政策的开始,后续股市可能会有较大的震荡。
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也指专门的种类产品,是用来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证券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等。狭义上的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其中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由于在证券交易所内交易的证券种类繁多,数额巨大,而交易厅内席位有限,一般投资者不能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故此只能通过特许的证券经纪商作中介来促成交易的完成。
㈡ A股风险警示及退市规则解读
近年来,A股市场面临一系列风险警示与退市规则的挑战。截至6月4日,已有99家上市公司因财务指标未达标或存在公司内部控制、持续经营问题,被实施风险警示,包括55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44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同时,今年已有31家上市公司因股价持续低于1元而面临“面值退市”的风险,其中,B股上市公司建车B已连续13个交易日股票收盘市值低于3亿元,面临可能终止上市的第五次风险提示。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存在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股票存在终止上市风险,或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其投资权益可能受损时,交易所将实施风险警示。具体而言,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时,简称前冠以*ST字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时,简称前冠以ST字样,以区别于其他股票。当公司同时存在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情形时,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上市公司触发风险警示的情形包括:占用资金和违规担保、无决议、无法出具意见和否定报告、生产经营不正常、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连续三年亏损、严重失信,以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值,但连续三年分红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
在退市规则方面,最新规则分为强制终止上市和主动终止上市。强制退市包括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交易类强制退市包括连续120个交易日股票成交量低于一定标准、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总市值低于一定标准等情形。财务类强制退市涉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等。规范类强制退市新增了“资金占用”、“内控非标审计意见”和“控制权无序争夺”等情形。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则包括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行为。
监管机构的严格要求促使风险警示常态化,更多上市公司面临ST风险,退市个股数量显著增加。市场逐步倾向于优质企业,而业绩较差的公司面临淘汰。深化改革与制度优化过程中,投资者需了解新规,规避风险警示个股风险,选择稳健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㈢ 强制退市的股票有哪些
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仅有95家公司退市,其中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多达46家。这反映出A股市场对于不达标公司的处理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未来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有哪些呢?目前A股市场有5家公司处于暂停上市状态,分别是*ST烯碳(000511)、*ST吉恩(600432)、*ST昆机(600806)、*ST钒钛(000629)和*ST建峰(000950)。其中,*ST建峰在去年第三季度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实现了7.3亿元的盈利,使得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了9.15亿元,预计2017年实现净利润10.08亿元至11.5亿元。而*ST钒钛则预计2017年度净利润为8.3万元至9.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ST吉恩和*ST昆机的处境尤为危险。两公司预计2017年度净利润仍将为亏损状态,其中*ST吉恩预计净利润和扣非后的净利润均亏损21亿元左右,*ST昆机预计净利润亏损3.4亿元至3.6亿元。*ST烯碳去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26亿元,目前尚未披露2017年度业绩预告,能否在2017年度扭亏为盈至关重要。此外,股价低于面值的*ST海润也存在退市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未来的退市公司数量将会增加,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也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于不达标公司的处理措施也越来越严厉。这也使得更多公司开始注重自身的经营状况,避免因业绩不达标或股价低于面值而面临退市风险。
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预计更多公司将会通过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盈利能力等方式来避免被强制退市。同时,对于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它们也在积极准备恢复上市工作,以期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投资标的时需更加谨慎,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情况,避免投资风险。同时,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也应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确保市场公平公正,保护投资者利益。
㈣ A股被强制退市的股票有哪些家
除了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之外,上市公司如果业绩不达标或股价长期低于面值也将面临终止上市的命运。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统计,自A股市场成立以来,仅有95家公司经历了退市的过程,其中因连续三年以上亏损而退市的公司有46家。
未来哪些公司可能会面临退市风险?当前,在A股市场中,有五只股票处于暂停上市的状态。它们分别是*ST烯碳(000511)、*ST吉恩(600432)、*ST昆机(600806)、*ST钒钛(000629)和*ST建峰(000950)。这些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已经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这些暂停上市的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它们需要积极寻求改善经营状况和提升股价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动态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投资这些公司时需格外谨慎,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A股市场逐步完善退市机制,越来越多的公司可能会面临退市风险。这不仅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
㈤ 多少公司发布退市风险提示
开年以来,两市已有67家上市公司发布退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其中,47家为ST板块的上市公司,占比70%。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有16家公司退市,为历年之最,对比2019年的10家公司退市,增速明显。
据悉,A股“最严”退市规则已落地满月,刚刚公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也提出,要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财经评论员王强认为,这些迹象表明,A股市场尾部公司正加速出清,多元化退市将成为今年市场的常态。
(5)a股有多少家退市风险股票扩展阅读:
德新交运上市4年首亏或遭退市风险警示
上市4年来,德新交运业绩平平,并面临退市风险,但公司并未放弃通过并购扭转业绩的希望。
1月26日晚间,德新交运(603032.SH)发布公告称,预计2020年年度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出现亏损,而且公司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依据2020年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德新交运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德新交运一度想通过跨界并购自救。当年3年,德新交运表示,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致宏精密90%股权。交易价格不高于6.3亿元,其中60%以股份支付,40%以现金支付。然而,公司的这一方案未获通过。
德新交运并未放弃,2020年11月1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继续推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收购致宏精密股权事宜。德新交运还调整了重组方案,改为支付现金购买100%股权,同时将交易作价由6.3亿元调整为6.9亿元。
2021年1月13日,针对此次收购,上交所向德新交运发出问询函。1月28日,德新交运发布公告,称已申请延期5个交易日回复问询函。
㈥ 41家a股公司已达到退市新规标准
据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一共有184家ST和*ST的公司。按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来看,其中41家公司的财务数据触及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这41家公司中有6家ST公司,35家*ST公司。如若2021年年报的财务数据依旧触及退市新规,则有6家公司将被实施*ST,有35家将被直接退市。
1、35家*ST公司的2021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最低的公司是*ST中新(603996.SH),作为一家智能电子产品原始设计与研发制造商,其扣非净利润孰低值为-3亿元,营业收入仅为20万元,同比下降99.83%。
2、*ST中房(600890.SH)在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88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219.33万元,在三季报披露时,*ST中房表示,如果2021年年报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公司将可能被终止上市。
3、如果这35家公司主营业务在第四季度没有大幅改善,很多公司或将被终止上市。华龙证券新华路总经理邓丹认为,从11月到次年4月年报结束之间,投资者最好别碰业绩亏损的低价股。
拓展资料
11月19日,上交所、深交所发布退市新规,具体为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2号—财务类退市指标:营业收入扣除》《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业务指南第9号—财务类退市指标:营业收入扣除》。同日,深交所也发布《上市公司业务办理指南第12号——营业收入扣除相关事项》《创业板上市公司业务办理指南第13号——营业收入扣除相关事项》。
1、根据新规,2021年年报披露后,上市公司若首次触及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扣指扣除非经常损益前、后的净利润,两者之间取低值)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财务类退市指标,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即*ST公司),2021年若继续触及退市指标,将直接退市。
2、新规中对营业收入的规定明确了营业收入扣除项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业内观点认为,这可以避免一些公司在年底时通过变卖资产、政府补助等非公司正常业务的利润方式,实现净利润为正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清理空壳公司。
3、平安证券表示,新规发布后,公司想要利用财务手段实现增加营业收入增加的难度增加,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实现市场化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