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退市影响 » 海南发展做增发股票对股价的影响

海南发展做增发股票对股价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4-09-16 21:22:41

『壹』 请问哪里有一些关于定向增发的比较经典的案例

比较经典的例子是海南航空定向增发的例子。
海航换骨——“大新华”组建内幕独家调查
海航集团正在操作的“大新华”集团一波三折,挂牌计划一推再推,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索罗斯是否还会大笔注资?海南航空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是否即将易主?海南省政府为何在关键时刻拿出来15亿?“大新华”集团上市后,以陈峰为代表的海航集团的“老板”们,是否会上演一夜暴富的神话?《新财经》记者两赴海南,通过与陈峰、王健、陈文理、李先华等海航高管的深入交流,得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我们大厦楼上的‘HNA(海南航空)’标识有些脏了,是不是应该清洗一下?”不久前,海航发展大厦的清洁工通过海航集团特有的网络办公系统,将意见直接提给了集团董事局领导。 “不用了,我们的牌子马上就换了。”海航的决策者回答。 文/陆 建 罗 威 众所周知,海航人正在实施一个很大的战略规划——筹建“大新华”集团。可是,这个“大新华”同现在正在私募的新华航空控股有限公司有什么关系?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有什么关系?同海航集团有什么关系?“大新华”未来将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问题,就是在海航内部,很多人也说不清楚。 “海航现在处于再次脱胎换骨的准备期。”面对《新财经》的采访,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说,“未来5~7年,海航有两个目标:一是创造中华民族的世界级航空运输品牌,二是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世界级企业。这有三个标志,一是机队规模;二是旅客认同度;第三是海航品牌的国际知名度。目前我们正在组建中国新华航空集团,这是中国航空界一次重大的私募,为我们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峰口中的“中国新华航空集团”,正是业内所说的“大新华”概念。在目前,因为还未完成注资计划,没达到《公司法》对于一家集团最低掌控五家子公司的要求,集团还不能挂牌,所以只能通过“新华控股”吸纳资金。 对此,海航已经谋划了很久很久。 海南航空从一个地方性航空运输单体企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截至2005年6月,拥有107架飞机,集团总资产430多亿元,员工19000多人——同他们一系列成功的资本运作密不可分。如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航发展战略研究组所说的:海航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成功进行资本运作的十年。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海航得到了速度,但却带来了高负债的问题。而且,受到资本制约,海航业内老四的地位一时间难以再向前提升。 海航需要资金支持并且为数不小,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每一次融资,都带来海航资产负债率的下降,而后来都毫无例外地回到警戒线之上。海航为筹措资金不遗余力。 “大新华”恰是海航人把发展目标和解决资金难题巧妙结合起来的战略。 陈峰在10月15日索罗斯基金入资新华控股的新闻情况通报会上明确表示,新华航空集团的成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私募筹备期,私募总额约30多亿元,其中索罗斯的本次投资约占10%。到今年底,根据私募的具体情况,募集约50亿元左右资金,并举行创立大会,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大新华航空集团计划在香港H股上市。 被逼出来的“上策” 2003年以前,海航一直具有再融资的资格,但是,缓解资金瓶颈,单纯满足“连续三年盈利”还不够,在中国低迷的市场环境和特殊的管理体制下,海航的直接融资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 “我们每年都报材料,但每年都排队。”在海航高层中,直接负责资本运作的高管无奈地说。 据他介绍,由于2001年、2002年这两年中国资本市场整体低迷,所以,证监会控制了上市再融资的节奏,无论首发还是增发,都严格限制,排队解决。海南航空几乎每年都排在150名以外,2002年的时候,排位刚稍微靠前一点,大概是130名,结果2003年“非典”来了。 “在中国的各个行业中,‘非典’影响最大的就是航空运输业。‘非典’期间我到广州看了一下,当时白云机场有20多架飞机排在停机坪上,其中有五六架777,从这边往那边看过去, 20多架飞机整齐排列,那场面倒真是壮观,但我却感到很悲哀。那时,民航业真的特别惨。”这位高管说。 海南航空在2003年年报中表示,由于受“非典”疫情影响等原因,公司2003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4.7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145.39%。其中: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减少11.50亿元,为0.45 亿元,下降96.23%;而毛利率从上年的23.78%下降为8.43%,降低了15.35%,致使净利润为-12.69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332%;每股收益-1.74元,每股净资产1.53元,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0.80元,净资产收益率-113.7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5亿元,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88元。 “2003年的巨额亏损,意味着我们三年的营业业绩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再融资的资格。那时我们感到很冤,‘非典’完全是外来的非人力可控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企业的核心能力或者经营发展战略出现问题,也不是企业的决策失误,我们的企业是好好的,但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企业无法保持连续三年盈利,造成海航股份公司未来三年都不能融资;而且,三年以后继续排队,批下来至少需要五年以后。你说这合理吗?”海航一位高管如此说。 “这样的制度,意味着人为的限制,导致了中国很多民族企业在未来的五年失去了直接融资的资格,失去利用资本市场来促进发展的机遇,这是不公平的。”这位海航高层领导至今无法释怀。 当时,对于资金极度渴望的海南航空,一直努力向证监会陈述自己的理由,期望恢复直接融资的资格。但证监会说这是《公司法》规定的,必须要找全国人大。海航马上找了全国人大的法律委员会,法律委员会也表示了对海航的同情,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但是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权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当时想,全国人大能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至少是为100多家因为‘非典’导致亏损的旅游、航空、酒店餐饮这三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呼吁,这个事情要是破冰,意味着100多家相关企业都具备了融资资格。我们当时是抱着这样的理念来做这个事。但是从2003年‘非典’的下半年开始,我们的工作一直没有进展。”谈及往事,海航的一位直接参与者还是一脸的无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策划突破政策限制没有成功,但海航定向增发的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 定向增发的时间差 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上,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资本大鳄意识到,如若持有上市公司非流通法人股,只要鼓捣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对价”方案,就能取得上市流通的资格。到那时,无论是持有还是拉高出货,主动权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更何况,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层监管者还放出话来,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企业,将优先安排融资和高层管理者持股。 一时间,非流通股成了香饽饽。法人股交易十分踊跃,价格水涨船高。 就是在这个敏感的时间段里,国家有关部门批复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定向增发法人股。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公司意欲效仿,却再也没有一家取得成功。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唯一一家在今年取得定向增发资格的上市公司。 海航的定向增发,初步打算是28亿元,这远远大于在A股市场上增发获得的几亿资金。 海航人如何做到这一点?这里面,自然充满故事。但却没有人给出答案,这也许是市场永远无法破解的谜局。对于坊间的各种传言,海航的高级管理者不置可否。他们只是强调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海航股份的定向增发能够成功,是因为证监会的批文是在中国管理层决定解决股权分置之前。“如果是在此之后,可能这个事情又会有变数。”海航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如实相告。其二,这个决定表明,党和政府对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是支持的。创新能力、改革意识都是非常强的。 得到了好处的海航人对决策者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增发后的海航股份,是否会通过资本市场变现,从而获得溢价?对此,海航的高层表示,新华控股即使成为海航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即使获得流通权,也不意味着海航集团的法人股有出让的打算。 “大新华”水落石出 那么,海航股份的定向增发与海航集团正在操作的“大新华”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层面。”一位海航高层告诉《新财经》,目前正在筹建的大新华航空集团,是2004年1月5日中国民航总局批准设立的新华航空控股有限公司的升级版本。(民航政法函[2004]5号文件《关于组建中国新华航空集团有限公司问题的批复》)。当前,海航的舵手们利用新华航空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进行私募活动,今年年底,这笔资金的一部分将直接注入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定向增发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资金将用来收购海南航空集团其他的航空公司,包括中国新华航空有限公司、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航空公司,组建世人瞩目的“大新华集团”。据知,这四家航空公司早在2002年就已实现合并运行,效果非常好。 按照海航的计划,这次资本运作完成后,海航集团航空运输主业的核心资产和品牌概念都将被“大新华”所取代。一个摆脱了地域概念的新航空集团形象将浮出水面,这便是陈峰口中“脱胎换骨”的真正内涵。 对于“大新华”的组建细节,海航的一位高层领导解释说,海航三年连续盈利的业绩没有了,资本市场上直接再融资的路走不通了,可是,很多投资资金打算入股海航,“仅仅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就无法吸纳这些资金;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就可以随时入钱,这是一个明显的悖论。” 当时,证监会的相关部门告诉海航,我们这种限制主要针对公开发行股票,因为公开发行股票必须保障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私募是愿打愿挨,作为战略投资者,他自己就会对这个项目进行审慎评估后再作决定。 监管者的态度让海航人看到了事情的转机。经过艰苦的争取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终于同意海航私募非流通的法人股。 为什么只批了一家?海航的一位高级管理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国家有关部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所作的实验。“但是没有想到,我们海航刚刚拿了批文以后,有关部门决定,要首先解决股权分置这个困扰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考虑这100多家因为‘非典’导致亏损的企业有没有再融资的问题。只有股权分置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国家才可以发展。所以,在两利相较的时候,就取了大利。” 海航的解释,是否符合逻辑,自然见仁见智。但海航的定向增发资格,让海航有了更大的想法。 海航股份目前是单一的上市航空公司,海航决策者打算把海航股份有限公司同其余几家旗下航空公司(新华、山西、长安)一起整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能够共享、统一运行的平台。据海航执行总裁李先华介绍,按照民航总局现行规定,每家航空公司都有各自的航线经营权,相互是不能“串飞”的,要变通,就要签协议,租哪家公司的飞机才可以飞哪家的航线,资源无法共享。比如,夏季的时候,海南是淡季,北方新疆、西安非常火,而海航的运力没有办法调配到北方去飞。冬季是海南的旅游旺季,冰天雪地的北方是出行淡季,飞机却无法调过来。海航收购了三家航空公司,但还是一个个独立运行的企业,失去了收购的意义。“收购的意义在于把这四家航空公司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平台,资源共享,能够取得1+3>4的效益”。在李先华看来,未来的“大新华”就是把这四个航空公司组织到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大平台。 30多亿元资金的背后 据《新财经》调查,到目前为止,新华控股募集到的资金有30亿元左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5亿元;(2)海航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出资11.5亿元;(3)索罗斯出资2500万美金;(4)正在洽谈中的海内外机构投资者,基本落实的资金有10亿元左右,意向资金不低于几十亿元。 每一笔资金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在海航集团提供的资料中,有如下表述:“经海南省委省政府决策,海南省投资管理委员会表决通过,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华控股投资15亿元人民币,目前15亿元资金已到位。” 而据《新财经》了解,这短短的几十个字背后,也蕴涵着很多故事。作为海南省最大的企业之一,省委省政府对海航的扶持自然不遗余力,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推进,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介入地方企业的行为越来越谨慎。 对此,李先华这样解释:刚开始我们也没有考虑省政府入资,当时很多国内大企业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认购比较踊跃,我们当时测算了一下,融资几十亿不成问题。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投资机构大都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国有大型企业的入资存在政策上的障碍,投资其他行业,要受到国资委严格审批。换句话说,国有企业投资其他行业,目前基本上行不通。当然,也不排除国资委批准个别企业数额不大的投资,这样,外资股占的比重就很大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根据民航总局的规定,当前的航空业,外资股的比例不得高于49%。而且,外资投资者还表示,全部资金马上到位都没有问题,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要求,比如总部的位置问题。很多海外投资机构认为,就海航的未来发展而言,海南已经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了,未来的航空集团的管理公司是不是应该设立在北京,等等。这些问题我们没有答应,但也向省委省政府作了汇报。” 海南省政府对海航的关注与支持,这些年没有动摇过。这一次的问题,海南省政府再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海南省通过自己的发展控股公司——海南发展控股注资15亿到新华控股。既缓解了外资比例超标的问题,也将海航踏踏实实地留在了海南这片土地上。 《新财经》了解到,这次政府出资,虽然最后皆大欢喜,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还是一波三折,其中,协议就签订了很多份。 这也许就是海航领导口中“没有海南省政府,就没有海航今天”的真正含义。 海航第一大股东即将易主 海航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海航集团及关联公司将向新华控股投资11.5亿元人民币,目前5亿元人民币已经到位,其余投资将于10月份内到位。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海南股份有限公司中,海航集团作为海南航空发起人之一,2003年末只拥有7.3%的海南航空股份,当时具有索罗斯量子基金背景的美国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08亿股,以14.8%持股比例为第一大股东。但自去年以来,海航集团增持迹象极为明显:海航集团受让光大集团所持有的海南航空4.5%股份,并增持了670万股A股流通股,使其持股比例达到11.85%,持股比例仅比美国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低2.95%,位列第二大股东。 海航集团的实际控制地位,同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股份十分不般配,这是海航集团一直要扭转的事情。而如果此次定向增发顺利完成,海航集团无疑将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对此,海航的高管在接受《新财经》的采访时,也间接证实了这个断言。 此外,据海航直接负责融资的高层管理人员透露,目前,很多投资者正在就入资条件和细节问题进行磋商。 “每一笔都是大资金。”一位海航高管如是说。据《新财经》调查,包括渣打银行在内的很多外资同海航的谈判都已经到了“收官”阶段。 “到年底为止,新华控股私募资金和向海航股份定向注资的活动将同时结束。”陈峰说。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新华控股,也就是未来的大新华集团第一阶段的私募工作将告一段落。到底海航能募集到多少钱?这个很有意思的猜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海航“大新华集团”理想的根基到底有多大。 整体上市与高管持股 中国的资本市场,从来不缺资本运作的高手,也从来不乏挑战政策边缘的经典案例。当年TCL整体上市,就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先例,成就了李东生的传奇。 今日的海航谋划的“大新华”概念,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打算重复演绎TCL的故事。 陈峰表示,未来的新华集团,将在香港H股上市。虽然资本市场上的事情,没有人能下结论,因为变数实在太多。但陈峰的计划,还是从海航另一位高管的口中得到了证实。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问题多多,股权分置问题能不能在两年内解决,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变数。由于在美国市场发行ADR(信用凭证)效果并不好,因为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不够透明,管理效率低下,也许这是偏见,但却造成了市场上交投清淡的现实。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在美国上市,其维护成本相当高,大致每年需要数百万美元,往往得不偿失。“从目前看,香港还算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各方面符合‘大新华’上市的要求。”可见,海航的管理者不仅考虑到上市的问题,也早早就考虑好了如何上市和到哪里上市的细节。 TCL整体上市,让李东生一夜之间暴富。那么,海航的“大新华”上市计划呢? “在以前,关于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问题,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海航集团执行总裁李先华表示,“但是后来,国家叫停了这项激励措施,我们就没有再动心思。” 他同时指出,我们永远不会用某些办法,让海航的高管或者一部分人变成富豪;我们作为海航的决策者,从来就是将公平放在了首位。海航历史上一直强调的是管理层要作出牺牲,比如海航从成立之时起,技术岗位的管理人员工资比行政管理岗位和综合管理岗位的干部要高。很多年,机务维修人员的工资都比我高,更不用说飞行员。在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之前,我们在房子的分配方面,都是飞行员首先挑,技术人员第二挑,我们管理层是第三挑选的,我住过很多海航的房子,可以说都是很普通的。 李先华对《新财经》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在海航除了拿工资,年底根据我的绩效,董事局给我打分,还有一份不高的奖金,加上公司给我买了一份保险,此外我再没有其他的。作为海航的管理者,我们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把这个事业做大做强,做成百年老店。我们自己经常想,一个人一顿饭还能吃两斤米饭,睡觉还能睡两张床吗?所以,我们对高管持股并没有很强烈的愿望。” “我们绝对不会通过本次资本运作将海航的高管成为富豪,绝对不会这么做!”李先华的回答掷地有声。 李先华认为,在任何一个团队中,任何分配制度都可能存在不够公平的因素,或者你觉得公平,人家觉得不公平。对于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权激励问题,他也同时表示,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不能说有一个案例没有做好,就搞一刀切,这是要命的。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团队干得那么好,高管无法持股,结果没有正路可以走,就走了歪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同时,他认为舆论也不应该对这些事情太苛刻,不应该将所有的资本运作都看做损公肥私的行为。 “海航的资本运作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实业在做支撑,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实业,光靠讲故事是不行的。讲故事可以骗一次,但骗不了长久。大新华集团会成为中国航空业最出色的企业,不信,你走着瞧。”李先华说。 海航历次融资一览 直接融资 >> 海航的第一次直接融资是从海航的股份制改造开始的。1993年海航以重新评估的1334万元国家股与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海南分行、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海南航空进出口贸易公司等17家法人单位为发起人,组建了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5010万元,总股本为25010万股。形成的股权结构,国有股1334.0552万股,占5.33%,法人股18675.9448万股,占74.67%,并在STAQ系统上市。内部职工股5000万股,占20%。企业总资产为12.4亿元,资本的长期负债率66.3%。1994年海航的分红方案确立为每10股送2股,共送红股5002万股,总股本增至30012万股。 第二次直接融资是1995年向美国航空责任有限公司出让1亿外资股股份,每股价格为0.2449美元,共获得2500万美元股权转让金,折合人民币2.079亿元,占当时总股本的25%。第二次直接融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航对外汇的需求,而且使海航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提高了海航在国际资本市场和资金市场的知名度和信用度,同时为海航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和方式。引入外资股后,美国航空责任有限公司在董事会9个席位中只占有2个席位,海航的总股本增至4亿股。其中,国家股占4%,法人股占56.01%,个人股占14.99%,外资股占25%。从总体上看,海航的中方股东仍占大多数。 第三次直接融资是海航发行A股和B股,转为公众公司。1997年海航在境内发行外资股B股7100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0.47美元,公司取得募集资金333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7669万元,其中7100万元转做股本,其余扣除发行费用后转为资本公积金。发行B股后,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71亿元。进一步解决了公司的外汇需求,平衡了公司的股本结构。 1999年,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总股份为20500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4.6元人民币,募集资金近9.4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外,20500万元转做股本,其余转为资本公积金。A股发行后,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76亿元。股东权益增到20.26亿元,公司总资产达到66.02亿元。到1999年为止,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为67616万股,其中国家股占2.37%,境内法人持有股份占33.14%,内部职工股占8.87%,境内上市外资股占10.5%,外资法人持有股份占14.80%,社会公众股东占30.32%。 间接融资 >> 企业股本金的增长,不仅意味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且也意味着企业间接融资有了更多的信用担保。1993年,海航初次募股集资2.5亿元后,以这笔资产做抵押,初步从银行获得大额贷款6.48亿元,购买了两架波音737客机,随后又以这两架飞机做抵押,从美国租购了两架波音737客机,组建了海航机队。此后,海航以良好的经营业绩,树立了市场信誉,陆续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银企协议,获得大额长期信贷,并在美国三次成功地发行共计4.34亿美元的债券。

『贰』 大揭秘:为何方大入主,海航跌停

9月12日,周日,海航发布重磅消息:


海航控股战略投资者确定为: 辽宁方大集团。


海航基础战略投资者确定为: 海南省发展控股公司。


民营和国资之间,海航做出了抉择。


航空主业选择了民营企业方大集团,


机场板块选择了国资企业海南省发控。


这两大板块是海航集团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两大板块,这两大板块能否顺利重整决定着海航之生死存亡。


按照一般情况,确定了投资者,不可能破产,消除了部分债务危机,战略投资者带着巨额资金进来,股票都会飞涨,但诡异的是海航此次重组的三大上市公司全部跌停。


9月13日,一开盘,ST海航、ST基础、ST大集就死死封在跌停板上。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海航股票跌停呢?


01

两大板块重整方案的同与不同



这两大板块都选择了以扩大股本+债转股的方式实施重整。


海航控股的方案:


一是扩股,海航控股股本扩充一倍,由164亿股扩至332亿股。


对海航控股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以海航控股现有A股股票为基数,按照每10股转增10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转增股票约164.37亿股。


原股东持股数量不减少,但持股比例下降一半。


也就是说,你原来持有多少股还是多少股,但是因为总股份翻一番,你的持股比例下降50%。


二是卖股,44亿股转让给战略投资者。


164亿股中的44亿股股票以一定的价格引入战略投资者,股票转让价款优先用于支付重整费用和清偿部分债务,剩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


也就是说将44亿股卖给方大集团,方大集团将持股44亿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不过这个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不高,大约占13.4%。


有网友说,这就好比是定向增发。


一开始,我并不认可这种观点,毕竟是转增资本,但仔细一思考,实质上和定向增发没有本质的区别。


问题是这44亿股的价格如何确定,一般定向增发价格都要打个8折或9折。


假如按照目前2元多的股价来计算,差不多100亿元左右。


这100亿元的资金分三部分使用:


一部分是重整过程中花费的资金。


一部分是偿还部分债务。


一部分是交给海航控股使用。


三是债转股。


剩余约120亿股股票以一定的价格抵偿给海航控股及子公司部分债权人,用于清偿相对应的债务以化解海航控股及子公司债务风险、保全经营性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


这就是典型的债转股。


折合金额超过250亿元。


债转股的金额还是比较高的。


海航基础的方案:


与海航控股差不多。


一是扩股,海航基础股本扩充2倍,由39亿股扩至117亿股。


即以海航基础现有A股股票为基数,按照每10股转增20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转增股票约78亿股。


个人感觉扩股扩得有些大。


二是卖股,33亿股转让给战略投资者。


也就是说33亿股转让给海南省发控。


海南省发控持股比例大约为28.9%,远高于方大集团的持股比例。


如果按照目前12元左右的价格,需要资金近400亿元。


三是债转股。


15.8亿股用于抵偿海航基础债务,即债转股,大概不到200亿元。


四是注销股和转增给中小股东。


剩余约29.3亿股中:


A.海航基础控股集团取得的约2.97亿股注销以履行业绩承诺补偿义务;


B.海航基础控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取得的约 14.92亿股让渡上市公司,公司获得该等让渡的股票后可用于抵偿上市公司债务;


C.中小股东获得的约 11.42亿股自行保留。


完成业绩承诺股份注销后,海航基础总股本约114.25亿股。


海航基础与海航控股不同点有三处:


一是海航基础股本扩充得更大。


二是原股东也获得股本增加,比如你原来持有100股,方案实施之后将持有175股左右。


三是部分股本注销。


四是海航基础的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比例更高。


有网友认为海航控股股本扩张,不需要除权,这一点我也认可,毕竟原股东没有获得股本的增加。


不过如果海航控股扩股扩张不除权,那么海航基础股本扩展如何计算。


肯定涉及除权问题,但复杂一点。


按照1:3的方式除权,散户必然吃亏。


按照1:1.75的比例,即战略投资者与债转股需要的股数之后分配给原股东的比例计算更加合适,不过注销部分股票,对中小股东也许会有利一些。


02

海航股票为何跌停



那么这个方案出来,海航三支股票为何全部跌停。


翼哥看来,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战略投资者不被认可。


说实话方大集团是包括复星集团、均瑶集团三家竞争中最不被看好的。


毕竟比实力,比不过复星集团。


比协同,比不过均瑶集团。


不过,方大集团也许胜在低调。


此前无论是复星,还是均瑶,对入主海航都有些志在必得,但方大一直很低调。


也许正因为方大的劣势很明显,所以方大集团最后给出的筹码可能是最有竞争力的。


有网友开玩笑的说:


看来,海南基本已被东北攻占。


但无论如何,以前从事钢铁化工等产业的方大集团转战航空,多少还是有点令人持保留意见的。


不过低调的方大即便进入海航控股,持股比例也只有14%左右。


二是重整方案未超预期。


实际上,此次重整方案并未有多少新意。


基本上还是定向增发+债转股的老套路。


但定向增幅如方大集团进来之后,持股比例不足14%,发挥的作用有多大,说话的分量有多重,令人生疑。


此外,债转股对于大部分债主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设禁售期,一旦解禁,必将对海航股票产生比较大的冲击。


三是原股东仍有重大影响。


这次重整方案,并未出现原控股股东股权清0的情况,也就是说原股东仍将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在海航控股中,


如果按照方案,方大集团持有44亿股,


而大新华航空持股38.8亿股,海航集团持股5.9亿股,这两家加起来就超过44亿股。


也就是说方大集团持股比例还不能超过几乎有着一致行动人关系的海航系。


如何摆脱原股东的影响,新股东与原股东关系如何平衡,也是影响海航控股未来不确定因素。


战略投资者未令市场满意,方案未超预期,将来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或许这是海航三支股票跌停的原因。


不过,毕竟重整方案已初定,至少已经避免了破产的风险,未来总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祝愿海航能重整雄风,也希望投资者能收益满满!

『叁』 请问海南国际旅游岛推出利好哪几只股票

你好,有这些:海南航空、三特索道、中国国旅、罗顿发展这些都受益于海南旅游到的建设。希望能帮到你!

『肆』 关于股票增发与股价的问题

增发会成功,定向增发是已经找好买主的,在没有实施的时候,增发价格有时候也会调整的。

『伍』 海南板块的十大龙头股

一、海南海药000566:海南自贸区龙头股。下属有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重庆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盐城开元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廉桥药都医药有限公司、海药大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海南海药投资有限公司、台州市一铭医药化工有限公司、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药营销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香港)、哈德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美国)等子公司。
公司2020年总营业收入22亿,同比增长-10.02%;净资产收益率-14.23%,毛利率43.71%,净利率-29.75%。
二、海南发展002163:海南自贸区龙头股。是海南自贸区概念、其他建材行业股。
公司2020年总营业收入44.21亿,毛利率15.85%,净利率3.83%。
三、渤海轮渡603167:海南自贸区龙头股。烟台公司,主营烟台至大连、蓬莱至旅顺客滚船运输业务,公司之前在海南经营海南至菲律宾,海南至越南航线。
2020年渤海轮渡总营收11.67亿,同比增长-29.83%;扣非净利润1230万,同比增长-95.27%;净资产收益率4.03%,毛利率18.66%,净利率13.67%,市盈率为26.97。
海南自贸区概念股其他的还有:康芝药业、盛和资源、广晟有色、普利制药、旋极信息、中钨高新、海德股份、三特索道、金域医学、海南橡胶、ST海医、ST安控、凯撒旅业、海南矿业、中国中免等。
拓展资料
2020年海南发展股票进行了一次增发,增了之后我们可以看出海南发展股票的股权结构更加的合理,很多股民对于海南发展股票此次急于增发股权这件事是表示疑惑了,觉得如果海南发展股票如此操作是否后面就要面临横盘的境地。其实不然,我们来细细分析一下,首先是由于周期紧迫导致此次海南发展股票加速股权增发的,其次我们可以看此次海南法阵的定增价是非常高的,一家上市企业既然能够接受,那么肯定已经进行过未来规划了,并且有信心今后其股价能够出现溢价。
另外,我们从目前海南省整体发展来看,未来整个省份的发展机遇将大大提升,而对于海南发展这样的当地龙头企业来说,更加是被赋予了新动能。而且十四五规划开展以来,已经开始在海南布局相关的自贸港,海南发展此次积极参与产业拓展,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大家对于海南发展股票感兴趣的,可以进行重点关注。
海南发展股票是一家什么公司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由于股市中的股票数量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对于每一支股票都了如指掌。而如今海南发展股票的热度开始上来了,自然有人关心海南发展股票所隶属的上市公司是一家经营什么业务的企业。其公司名为海控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年从事有幕墙工程的研发、涉及、施工以及相关玻璃制品的服务,具有较强的建筑幕墙产品研发能力和工程设计实力,擅长大空间、复杂结构、复杂异型、超高层等高技术幕墙的设计、施工。所以海南发展股票可以一般在A股市场内可以归类于房地产板块、基础建设板块内。
以上就是有关于海南发展股票的一些相关介绍了,在A股市场内进行投资,我们还是需要多维度的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精准的看出一支个股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只有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个股,才能够帮助股民们在未来实现收益。如需了解其他的股票知识,可以继续浏览。

『陆』 一只股票概念中所说的定向增发是指什么这样的股票是买好还是不买好

[编辑本段]定向增发的内容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中国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两大背景下——即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和股改后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项新政,如今的非公开发行同以前的定向增发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2006年证监会推出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非公开发行,除了规定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以及募资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违规行为等外,没有其他条件,这就是说,非公开发行并无盈利要求,即使是亏损企业只要有人购买也可私募。
到目前为止,沪深股市已有G华新、G重汽、G太钢、G建投、G泛海、G京东方、G天威、G阳光等公司提出了非公开发行计划,包括已经实施的G鞍钢,以及以前曾提出定向增发的海南航空(增发28亿股)等,非公开发行的阵营正在逐渐壮大。非公开发行的最大好处是,大股东以及有实力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大投资人可以以接近市价、乃至超过市价的价格,为上市公司输送资金,尽量减少小股民的投资风险。由于参与定向的最多10名投资人都有明确的锁定期,一般来说,敢于提出非公开增发计划、并且已经被大投资人所接受的上市公司,通常会有较好的成长性。
非公开发行还将成为股市购并的重要手段和助推器。这里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大投资人(例如外资)欲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股东、甚至成为控股股东的,以前没有私募,它们要入股通常只能向大股东购买股权(如摩根斯坦利及国际金融公司联合收购海螺水泥14.33%股权),新股东掏出来的钱进的是大股东的口袋,对做强上市公司直接作用不大。相信只要有几家企业带头,整个市场就可大大活跃起来,并从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各种新概念和新题材。另一种是通过私募融资后去购并他人,迅速扩大规模,到目前为止,提出非公开发行的都是将募股资金用于建设新的生产线,或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在当前总体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不能设想让私募成为股权购并和产业购并的重要手段,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作贡献呢? [编辑本段]定向增发蕴含投资新机遇定向增发方式对提升公司盈利、改善公司治理有显著效果,寻找更多存在定向增发可能性的公司,仔细分析相关的方案与动机,有机会发掘全流通时代新的投资主题。
随着管理层明确以不增加市场即期供给的定向增发作为融资恢复的优先选择,一批存在定向增发预期的公司如G 广电、G建投、G太钢等获得市场的热烈追捧,定向增发蕴含的投资机会持续涌现。
定向增发将极大提升公司价值
我们将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的动机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场化估值溢价(相对于母公司资产账面价值而言),将母公司资产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从而提升母公司的资产价值。
2、符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从根本上避免了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实现了上市公司在财务和经营上的完全自主。
3、对于控股比例较低的集团公司而言,通过定向增发可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4、对国企上市公司和集团而言,减少了管理层次,使大量外部性问题内部化,降低了交易费用,能够更有效地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强化市值导向机制。
5、时机选择的重要性。当前上市公司估值尚处于较低位置,此时采取定向增发对集团而言,能获得更多股份,从未来减持角度考虑,更为有利。
6、定向增发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并购手段,促进优质龙头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成长。
定向增发对于提升上市公司市值水平其内在机理是显而易见的。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更多的是通过增发、配股等手段再融资,然后向大股东购买资产。由于资产交割完成后,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权益被稀释,因而新增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与其利益相关度大为削弱。这种“一锤子买卖”容易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一些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盈利能力逐年下滑,流通股东利益因此受损,而大股东由于持有的为非流通股份,并没有因此有直接的损失。
而在全流通环境下,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后,其权益比例不降反升。同时,大股东所持股权根据新的规定,定向增发的股份对控股股东增发的部分3年之内就可以流通,鉴于资本市场目前的低位和对市场未来普遍良好的发展预期,控股股东尤其是拥有较优质资产的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实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目前相当多的上市公司谋求定向增发的深层次原因。同时,考虑到大股东所持有的定向增发的股份3年之内才能够流通,大股东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瞬间完成。为了确保股权变现利益最大化,大股东将不得不考虑所注入资产的中线持续盈利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至少在大股东所持有股份到期的时间段里有较强的提升公司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力,从而可以使中小股东分享公司价值的成长。 [编辑本段]定向增发的几种模式按照定向增发的对象、交易结构,区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定向增发的主流模式
模式一、资产并购型定向增发
整体上市目前受到市场比较热烈的认同,如鞍钢、太钢公布整体上市方案后股价持续上涨,其理由主要在于:
1、整体上市对业绩的增厚作用。整体上市条件下,鉴于大股东持有股权比例大幅度增加,未来存在更大的获利空间,所以在增发价格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对原有流通股东比较有利的优惠。如鞍钢定向增发收购资产的PE水平达到7.2倍,超过增发同期市场钢铁平均6.9倍的水平,考虑鞍钢较高的行业地位和拥有铁矿石资源,业绩波动较小,PE水平应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则这一定向增发价格将显著增厚公司的业绩水平。
2、减少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的不规范行为,增强公司业务与经营的透明度,减少了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冲突,有助于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3、对于部分流通股本较小的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整体上市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与流动性。
模式二、财务型定向增发
主要体现为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外资并购或引入战略投资者财务性定向增发其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有利于上市公司比较便捷地实现增发事项,抓住有利的产业投资时机。如京东方,目前该公司第五代TFT-LCD 生产线的上游配套建设正处于非常吃力的时期,导致公司产品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如果能够顺利实现面向控股股东的增发,有效地解决公司的上游零部件配套与国产化问题,公司的经营状况将会获得极大的改善。其次,定向增发成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收购兼并的重要手段,例如华新水泥向第二大股东HOLCIM 定向增发1.6 亿股后,二股东得以成为第一大股东,实现了外资并购。此外,对于一些资本收益率比较稳定而资本需求比较大的行业,如地产、金融等,定向增发由于方便、快捷、成本低,同时容易得到战略投资者认可。
模式三、增发与资产收购相结合
上市公司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反向收购控股股东优质资产,预计这将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增发行为。对于整体上市存在明显的困难,但是控股股东又拥有一定的优质资产,同时控股股东财务又存在一定变现要求的上市公司,这种增发行为由于能够迅速收购集团的优质资产,改善业绩空间或公司持续发展潜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公司发展的利好。但是具体利好程度而言,则要考虑发行价格与资产收购的价格。比如国阳新能拟募集资金收购集团部分煤矿资源,以上市公司目前拥有的资源计算,每吨储量资源价格在8 元左右,低于这一价格的收购对上市公司而言将是有利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泛海建设公布的增发方案提出的发行价格甚至是不低于公司股票董事会会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均价的105%,其中大股东认购的不少于发行股本的75%,资金全部用于收购控股公司的土地资源。
模式四、优质公司通过
定向增发并购其他公司
与现金收购相比,定向增发作为并购手段能大大减轻并购后的现金流压力。同时,定向增发更有利于发挥龙头公司的估值优势,能够真正起到扶优扶强的效果,因而,这种方式对龙头公司是颇具吸引力的。以大商股份为例,2000 年开始,通过承担债务、职工安置等条件,低价收购当地老百货企业,同时获得税务方面的优惠政策,然后输出其管理改善被并购企业的经营面貌,从而获得了超额利润和长期快速成长。
谁将抢食“定向增发”头啖汤?
钢铁、电力、煤炭、资源类行业存在更多定向增发的机会。
钢铁、电力行业的共同特点是:多为分拆上市,集团公司还拥有大量相关资产;都面临或即将面临巨大的行业整合压力,要在未来竞争中胜出,必须通过规模、成本优势取胜。目前钢铁行业已经发生多起整体上市案例,如武钢股份、宝钢股份、鞍钢新轧、太钢不锈和本钢板材等。电力行业在煤炭和电网的双重挤压下重新走向“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已是大势所趋,个别能够担当集团旗舰的上市公司价值将逐步显现。G 建投、桂冠电力、G 通宝、内蒙华电和G 华靖等公司完全可以依托于大股东庞大的数倍于自身的优良资产而实现其规模和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皮海洲:正视定向增发的扩容压力
自《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定向增发明显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流。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刊登了各自的定向增发预案;而且还有如G广电者,取消原已公开的公开增发新股计划改为非公开发行的定向增发。
据统计,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后的两周内,在25家提出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当中,就有17家公司所选择的就是定向增发。
按照证监会“三步走”的安排,定向增发之所以被安排为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因为定向增发“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当然,按照对定向增发传统发股方式的理解,在股权分置背景下的定向增发主要是用之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或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引进大股东的优质资产,以改善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所以,当时的定向增发,融资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相反,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引入大股东的优质资产,才是定向增发的主要使命。因此,按照这样的理解,定向增发确实并不增加市场即期的扩容压力。
不过,事情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经过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份不再有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之分了,原有的非流通股也都变成了可流通股,而且定向增发的价格也以市场价为基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定向增发虽然还具有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大股东优质资产的功能,但它同时更是一种融资的重要工具。而且由于定向增发的门槛低,程序简单快捷,以至更多的上市公司都把定向增发作为了融资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定向增发“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了。作为投资者来说,有必要正视定向增发带来的扩容压力。
按照原来的定向增发制度,定向增发的股份多以非流通股为主或为非A股股份,所以定向增发无需二级市场或A股投资者来买单。但全流通背景下的定向增发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由于定向增发成了上市公司最喜爱的一种融资工具,如此相适应的是,二级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担起了定向增发的主力军,在目前公开定向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极少数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对象是向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投资者之外,绝大多数公司的定向增发对象都选定为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QFII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等。虽然《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定向增发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也即不得上市流通,这表面上好象没有增加市场当前的扩容压力,但由于这些机构投资者本身就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因此他们在参与定向增发时,必然要抽调二级市场上的资金去参与增发,甚至因此而抛售股票,调整仓位也是很可能的事情。所以,这种定向增发还是对当前市场上的资金有抽血的功能,仍然对当前的市场构成了一种扩容压力。并且由于定向增发基本上无门槛设置,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可说是多了去了,而且这些选择定向增发公司的融资额度也很大,都是数以亿计甚至十亿计,因此,这种定向增发从市场上抽走的还不只是少量的资金,而是大量的资金,其抽血作用相当明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认为定向增发“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这显然是不正视现实的一种表现。当然,由于目前股市处于强势之中,所以这种扩容的压力市场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但笔者相信,随着大量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案的实施,特别是一旦市场走软,那么定向增发给市场带来的这种即期扩容压力就会体现出来,届时市场视定向增发为洪水猛兽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定向增发给市场带来的扩容压力最主要还是表现在12个月之后。由于定向增发股份有12个月的锁定期,所以目前市场上上市公司可流通的股份基本上还是以原有的流通股股份为主,原非流通股东持股可上市流通的股份不多。但12个月后的情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从目前公布定向增发方案的上市公司来看,定向增发的股份份额并不低,与原有的流通股股份相比,所占比例甚大,有的甚至大大超过了原有流通股的数量。因此,一旦定向增发公司股份上市流通,这对这些定向增发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流通股的大扩容。而且由于很多的公司都选择了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案,届时就会有很多的上市公司都会面临着这样一种流通盘大扩容的压力。加上届时还有原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市场上的新股发行与再融资活动还在正常进行。因此,这方方面面的扩容压力汇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股市里的扩容大潮。所以,对于定向增发将要带来的这种扩容压力,投资者务必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定向增发何以成香饽饽
近期有定向增发题材的股票涨幅喜人,
G国安、G建投涨停,G综超、苏宁电器、G韶钢涨幅均在8%以上。是什么原因让此前“圈钱猛于虎”的再融资行为,在今天反而成为了股价催升剂呢?这类股票存在什么样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呢?
市场化是关键
当前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以定向增发为主。据统计,已有2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再融资计划。在这29家公司中,23家选择了定向增发,占去近80%。不包括海南航空和G津滨在内,21家公司定向增发的数量为37.56亿股。其中G综超已完成再融资,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了46439628股A股,募集资金近6亿元。
定向增发既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融资,又可以降低风险和费用。定向增发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也不用漫长地等待,并且可以减少发行费用,采用定向增发方式,券商承销的佣金大概是传统方式的一半左右。目前管理层对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并没有关于公司盈利等相关方面的硬性规定,对于一些过往盈利记录未能满足公开融资条件,但又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公司而言,定向增发也会是一个关键性的融资渠道。除了发行速度较快之外,定向增发往往也比公开增发的市场风险要小。公开增发定价需要参考市价,价格应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而采用定向增发方式,可以把基准日设定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有机会以更低价格完成认购,所以发行得到支持的概率也会大一些。当然,对于一些因支付股改对价有失去控股权威胁的上市公司来说,为了降低并购风险,大股东实施定向增发,可以进一步增持股权,通过一定的控股比例,获得更多的收益。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定向增发方式可以使之以简洁和低成本的方式参与高成长公司或行业,轻易获得公司或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定向增发的股权一般锁定期只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随后可以进行流通,投资周期短且收益将非常丰厚。据了解,目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拟定向增发的股份的需求相当旺盛。
定向增发之所以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追捧,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在的定向增发完全是市场化发行。分析人士指出,定向增发的实施,由于有发行价作为保底,这将封杀股价的下跌空间,同时,为了增发的成功,上市公司也有动力做好业绩,这就成为股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G综超此次增发是向不超过10家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而最终只有7家基金公司和1家保险公司获得认购资格,尤其是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一家就认购了4644万股的27.99%,由此可以看出认购的踊跃程度,这也为再融资第一单的闪电完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机会与风险辨析
拟定向增发的公司因定价方式各异,募资投向风险不同,加上公司质地不一样,投资的机会和风险也不相同。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较好的公司主要有G天威、G广电、G国安等。G天威主要投向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太阳能项目和风力发电项目,增长前景可以期待。G广电则将收购陕西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省内网络后,公司将成为省内行业龙头企业,可借此抢得数字电视发展先机。G国安的投资项目同样有很好的成长性,由于青海国安主要开发盐湖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国内钾肥需求旺盛,将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相反,项目前景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股票则风险较大,如G栖霞、G鲁西、G药玻、G京东方等。
定价方式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有提升作用的股票值得投资者关注。如G建投、G天威、G丰原等以公告之日前20日交易平均价溢价105%发行,可以提升股票价格。
收购集团资产从而减少关联交易后,公司的治理现状将得以改观的公司,也值得重点关注,如G太钢,集团公司拥有一定矿产资源,增发完成后会提升治理水平和每股收益。G泛海则因收购集团公司资产而改善了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周边环境,从而使得原有项目无形之间增值,也可以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此类公司还有G重汽、驰宏锌锗等。

热点内容
白酒基金经理是什么 发布:2025-01-24 11:44:43 浏览:752
中信证券股票软件qq 发布:2025-01-24 11:41:38 浏览:456
美国和英国金融学哪个好 发布:2025-01-24 11:31:53 浏览:328
下有股吗股票软件 发布:2025-01-24 11:27:41 浏览:950
明星该怎么理财 发布:2025-01-24 11:17:43 浏览:619
股票软件市场占有率 发布:2025-01-24 10:59:36 浏览:274
场内基金买入已报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24 10:54:30 浏览:125
基金加仓怎么摊薄净值 发布:2025-01-24 10:31:13 浏览:313
理财r2风险代表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24 10:26:02 浏览:248
月工资300如何理财 发布:2025-01-24 10:20:14 浏览: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