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股权 » 高手是如何设置股权的

高手是如何设置股权的

发布时间: 2023-05-30 20:33:39

『壹』 马化腾如何分配股权成就腾讯王国(这才是高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看:1.关于股权分配:创立之初,“五虎将”们一共凑了50万元派猛,其中:

马化腾:首席执行官,出资23.75万元,占47.5%。

张志东:首席技术官,出资10万元,占20%。

陈一丹:首席行政官,出资5万元,占10%。

许晨晔:首席信息官,出资5万元,占10%。

曾李青:首席运营官,出资6.25万元,占12.5%。

我们知道,很多企业在创立的时候,创始人喜欢占股51%、67%以上,卜羡掘为什么腾讯五虎没有这样分配股权呢?

后来马化腾回忆说,这样分配股权的原因有3个:

第一,根据合伙人的分工和能力分股权 。马化腾在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承认,他最开始也考虑过和张志东、曾李青三个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后还是采取了创业团队根据分工和能力分配不同的股份,产品、技术、运营是腾讯的三个支柱,所以负责相应模块的合伙人拿到的股份就高。后来有人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说不行,“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因为在马化腾看来,未来的潜力要和股份相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如果拿大股的人不干活,干活的人股份少,矛盾就会出现。

第二,创始人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 。马型核化腾说,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所以创业早期的资金主要由马化腾来出,占大股。

第三,要一股独大,但不要一股太大 。马化腾说“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

2.关于合伙人决策

一般来讲,合伙人组成的股东会议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关,负责对公司的重大事务做出决策。那么,腾讯是不是也这样循规蹈矩呢?5名合伙人的话语权是如何行使的呢?

与很多企业以股东会为中心不同,腾讯的最高决策会议是总办会议制度。这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又有意思的制度创新:

第一,会议参加人员不限于合伙人。总办会的参加者是5名合伙人和各核心业务部门的主管,人数是10-12人,后来调整为16人。作为最核心的决策会议,所有参与者无论日常工作多么繁忙,都必须参加。

第二,会议持续时间特别长。经常开会的人都知道,会议时间控制的越短越高效,而马化腾却偏偏喜欢开马拉松式会议。总办会每两周召开一次,上午10点准时开始,一般都要延续到凌晨2-3点,是个体力活儿。这是有原因的,通常,总办会上的每个议题提出以后,马化腾都不会最先表态,而是听取每个人的态度和意见,所以会特别耗时间。

第三,在权力分配上,总办大权独揽,事业群小权分散。腾讯的核心资源是流量,流量的分配权掌握在“总办”手上。各事业群的负责人在业务拓展上有最大的权限,但是流量命脉始终由最高决策层控制。这样一个权力分配制度促进了内部“赛马机制”的形成,各事业部“一旦做大,独立成军”成为腾讯内部不成文的规定。这一制度,后来为腾讯带来很多“意外”的创新,比如QQ空间、QQ 游戏 乃至微信,都不是顶层规划的结果,而是基层业务单元的独立创新。

第四,会议没有表决制度。人力资源部主管奚丹等人说,“十来年里,没有一次决策是靠表决产生的。”关于部门业务的事项,责任主管的意见很受重视,“谁主管,谁提出,谁负责。”关于公司整体战略的事项,以达成共识为决策前提;若反对的人多,事项便会被搁置;而一旦为大多数人所赞同,反对者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这一过程中,马化腾并没有“一票赞同”或“一票否决”的权力。

第五,很难说最终决策是基于理性做出的,还是熬不住了憋出来的。参会者说,几乎所有重要的决议都是在午夜12点以后才做出的,那时候,大家都太疲劳了,常常有人大喊“太困了,太困了,快点定下来吧”,然后就把一些事情定了下来。你能说,这些决定是理性的决策吗?但是你如果说它不是理性决策,可是它偏偏造就了一个如此牛逼的商业帝国。

转发此文后,私信回复“888”,这边安排专业咨询老师和您联系为您提供免费股权咨询服务,并且赠送《股权架构方案设计》《创业合伙协议》《股东进入和退出协议》《公司估值的二十二个标准》4份礼物

『贰』 创业团队如何做好股权分配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对于股权的分配比较迷茫,一个好的股权结构、机制对于创业团队的未来融资、发展决策的决定,甚至于创业的成功与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左永刚。诚然,不同类型的创业项目(例如互联网服务业和产品开发类)股权分配结构也不尽相同,作为正在进行此项工作的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注意事项:
确定股权回购制度:很多创业合伙人在加入团队之初就会获得公司股权,但是还没做到两个月就离开,并且带着股权离开,这该怎么办?在分配股权之初就要确定股权回购制度,比如确定共同创业不足三个月而离开,股权无效,公共创业一年,进行有价回购。具体细节需针对公司的构架决定。
设定股权池:设立一个合理的股权池,对于公司人才的吸引,后期的融资操作,对于贡献较大的员工进行奖励回馈,也具有重大作用。
设定期权池:期权池是在融资前为未来引进高级人才而实现预留的一部分股份,用于激励员工(包括创始人自己、高管、骨干、普通员工),是初创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最普遍采取的形式,在欧美国家是认为驱动初创业发展必要的关键要素之一。硅谷的管理是预留公司全部股份的10%~20%作为期权池,较大的期权池对于员工和VC具有更大的吸引力。VC一般要求期权池在它进入前设立,并要求在它进入后达到一定比例。由于每轮融资都会稀释期权池的股权比例,因此一般在每次融资时均调整(扩大)弃权池,以不断吸引新的人才。
融资股权稀释:如果团队比较幸运,得到了资本的青睐,获得融资,在资本方案最终被敲定之前,一定要将相关股权稀释、融资文件给独立专业的律师审定,确保不被坑。
尽量一人控股:保持绝对的控股权,掌握团队的绝对发展方向,对于团队执行力的提高、商业模式的确定,以及团队治理、融资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比例一般是60%以上的股权。

『叁』 公司股权如何设置最合理

法律分析】:公司股权分配比例按照所持股份进行分配,持股多少,比例多少,持股越多,比例越高。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比例还可以各个股东之间协商确定,公司股权分配比例按照所持股份进行分配,持股多少,比例多少,持股越多,比例越高。股权分配合理,股东之间才能和谐共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肆』 创业团队如何做好股权分配

在一家公司当中,创始人掌控了整家公司的发展方向,股权的分配应该要保障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公司的合伙人凝聚了合伙人的整个团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合伙人的话语权和经营权;投资者可以促进投资者的增加,保障了投资人的优先权;公司中的核心员工可以激发公司员工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核心员工的利益。
科学的股权架构应该是由公司创始人、公司合伙人、公司投资人以及公司核心员工四类人掌握,这四类人掌握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资金,在公司的管理和执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分配股权时必须照顾这四类人的利益。
1、股东有参与经营管理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增加股份,不参与经营的股东应适当减少股份分配。
2、出资的一方如果有投入技术的话也可以适当地增加那一方的股份分配。
3、如果存在其他影响股份分配的因素的,需要股东自行通过协议确定。
下面针对2人、3人、四人合伙股权占比问题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1、两个人的股权
避免:50%:50%(老大不明确,没有真正决策人)
65%:35%(两个股东博弈型)
98%:2%(创始人吃独食,小股东没有参与感)
合理:70%:30%
80%:20%(老大清,快速决策)
2、三个人的股权:
避免:33%:33%:33%(均分)
40%:40%:20%(小股东要挟)
49%:47%:4%(小股东绑架大股东)
合理:70%:20%:10%
60%:30%:10%(沟通效率高,老大快速决策)
3、四个人的股权
避免:25%:25%:25%:25%(均分)
95%:2%:2%:1%(创始人吃独食)合理:70%:20%:5%:5%
67%(创始人):18%(合伙人):15%(员工股)51%(创始人):34%(合伙人):15%(员工股)34%:51%(合伙人30%:16%:5%):15%(员工股)

『伍』 初创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何设置才合理

法律分析:1:股权结构不要平均化。如果创业团队的5个人同时拿股份,股权结构平均化,在企业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大家的贡献可能不一样,平均股权就会带来一些问题。2:股权分配:利益结构要合理3:设立防冲突机制4:要适时发放股票期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陆』 请教高手创业企业股权如何分配

本题中的企业股权分配是较为合理的,原因如下:
创业企业股权分配的依据有出资、出物、技术、管理等,股权占有比例也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多寡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企业法人是出资最多、处于核心地位的樱拆创业者,所持有的股悄档权也会占有绝对优势,在37%-70%不等,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一般有37%、51%,一个是相对控股,一个是绝对控股;
根据题中所述,项目发起人、组织人和策划人身兼多职,一定要占有绝对控制权,所占股权也是一样,五个人每人出资20万元,发起人和组织人占34%,其他四人各占18%,是脊运枣可行的,项目发起人、组织人、策划人依旧享有控股权,公司可以运行下去,也符合市场规律和法律要求。

『柒』 股权架构设计有什么原则吗

我觉得公平,贡献和股比要有正向相关。可以根据岗位职责重要性去区分。效率,根据个人的资源、做事效率去合理分配股权,资源互补、优劣互补,取长州消补短。需要有个老大能在任何事情上做出快速的决策。股权结构的搭建要遵循以下4个原则:

第一:控制权。核心创始人要拥有足够控制公司的股权。如果核心创始人股份过少或稀册肢知释过快,都会导致失去公司的控制权。

第二:避免均等。避免55开,或者333之类的,这种结构看似很民主制衡,但到了一定时期,比如重大变革、接班人危机等等利益关头,表面的和平非常容易被“瓦解”而“灰飞烟灭”。

第三:预留一部分股权。任何一个创业公司都需要大量人才,要人才只通过发工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重的负担,这个时候股权就是最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工具,因为这部分股权可以用作股权激励。

第四:有利于资本运作。这个主要涉及两个层面:融资和挂牌,股权结构要清晰合理,不能留下过多法律隐患,比如股权代持问题。

公司股权架构更多的情况。我推荐到明德咨询一下。明德天盛饥嫌旗下的明德正源股权投资基金依托明德生态圈,已经投资及锁定多个优质并高成长的项目,目前明德天盛正在计划筹备新的基金,以满足众多优质项目的投资需求。

【如果你还有有关公司股权架构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直接跟老师对话交流。】

『捌』 公司创始人如何做好股权顶层设计

给你说说我前两天在睿融的G·SSC听课的一些结论:公司要发展壮大,开放股权是必然的趋势,这是时代的潮流。开放股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思维僵化。开放股权,关键是要有顶层思维,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
创始人想要在不控股的情况下实现对企业的控制,驾驭资本而非被资本驾驭,首先在引入资本或股权激励之前,需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做好企业股权的顶层设计(控制权设计)。通常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小股掌大权”:
1、股份比例和表决权比例分离
《公司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有限责任公司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约定“同股不同权”,创始人可以要求投资者或者股权激励对象让渡其所持股份的全部或者部分表决权,实现表决权和分红权分离,从而既满足资本逐利本性,又能够继续实现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从而通过较少的股份争取获得更大的投票权。
2、通过一致行动人计划提高创始人的控制能力
“一致行动人”即通过协议约定,某些股东就特定事项投票表决采取一致行动。意见不一致时,某些股东跟随一致行动人投票。比如,创始股东之间、创始股东和投资人可以通过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加大创始股东的投票权权重。
3、有限合伙持股平台的引入(杠杆持股,以小搏大)
有限合伙通过让核心创始人担任普通合伙人,从而控制整个有限合伙公司,然后通过有限合伙公司控制公司股权。其他股东只能是有限合伙的有限合伙人,不参与有限合伙管理,也就不能通过有限合伙控制公司。
4、AB股(牛卡计划)
所谓AB股,即将企业股票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创始股东与投资人持有不同类型的股票。比如,我们将创始股东持有的股票称为“B类股票”,投资人持有的为“A类股票”。A类股票与B类股票的基本权利一致,但在以下三方面有区别:
(1)持有主体:A类股票主要由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类股票主要由创业团队持有。
(2)投票权:设定不同的投票权。比如,每股A类股票可以设定为1个投票权,每股B类股票设定为10个投票权(1:10的投票权比例是美股比较常见的)
(3)转换权:A类股票无法转换为B类股票。B类股票一经转让即自动转换成A类股票。
通过上述制度安排,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出让股权对接利用外部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两级分化的投票权设计,实现创业者对公司实行有效控制,亦可以防止恶意收购。
以上是我在睿融的G·SSC顶层设计培训课堂上面学到的一些东西,希望对你有帮助!

『玖』 初创公司股权如何设计

一、宏观战略层面,股权架构设计的考量因素。
让我们借助“蛋糕”的故事,帮助诸位理解宏观层面股权架构设计的考量因素有哪些。
因素一:谁切(分)蛋糕问题(公司控制权问题)
因素二:如何将蛋糕做大问题(股权激励问题)
因素三:如何将蛋糕卖个好价钱问题(股权融资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点一点来讲。
因素一:谁切(分)蛋糕问题(公司控制权问题)
切(分)蛋糕问题,其实就是指公司的控制权问题。公司控制权关乎表决权控制、董事人选选任、对股东会决议的影响、对公司管理运营的掌控等。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真功夫控制权纠纷”、“雷士照明吴长江的控制权争夺案”、“万科控制权之争”等事件,教训惨痛,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重视公司控制权问题。
创业者要想实现对公司的控制,股权架构应作何种设计呢?
创业者可以直接依靠股权进行控制,包括绝对控制权、相对控制权、消极控制权。
1.绝对控制权,持股67%以上,对公司重大事项(增资、减资、合并、分立、结算、变更公司组织形式、修改章程)及其他事项享有绝对的控制权;
2.相对控制权,持股51%以上、67%以下,拥有除公司重大事项外的公司普通事项的控制权;
3.消极控制权,持股34%以上、51%以下,虽不能对公司重要事项作出决策,但可以就某些事项进行否决,通过行使否决权,从而消极控制公司。
利用股权对公司实施控制,具体操作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公司设立之初,务必确立一位“掌门人”,打造一个“单极稳定”的控制局面,这种绝对控制权或相对控制权的设计成本是最小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2.尽量避免均衡型的股权架构模式,容易导致公司僵局;
3.一旦股权架构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纠偏,通过部分认购增资、存量股股权转让等方式,打破不科学的股权架构;
4.除了通过股权实施控制外,还可以通过投票权委托、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股权代持、拥有类别股份的表决权(AB股)、设立有限合伙并担任GP、运营控制(如控制公章、营业执照、与团队建立同盟等)等方式实施控制。
因素二:如何将蛋糕做大问题(股权激励问题)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培养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是企业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初创公司通过股权激励,使激励对象“像老板一样思考和工作”,以图实现聚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进而实现将公司蛋糕做大的目的。
从股权架构设计角度来讲,创业者在作股权设计时,需要考虑是否预留“股权池”,以备用于股权激励。预留的比例太大,可能影响公司的控制权;预留的比例太小,可能起不到激励人才的目的。
具体操作中,请遵循以下原则:
1.初创时期的公司前景不明朗,风险比较大,员工对股权激励的需求不强。这一阶段,如果要实施股权激励,其对象应仅限于公司的核心人员;
2.初创公司在设计预留股权比例时,应确保未来股权释放时,不应影响公司的控制权和稳定性。确定预留的总量时,需要根据创始股东的意愿、公司薪酬水平、公司规模和发展阶段、同行业情况等而定。在裁量释放给个人的个量时,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肯定价值贡献,做到留人留心;
3.股权激励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实股”,也可以是“虚股”,其中,实股指激励对象可获得真实股权、取得股东身份;虚股指激励对象不能取得真实股权,不能取得股东身份,但可享受股东的相关财产权利。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确定。
因素三:如何将蛋糕卖个好价钱问题(股权融资问题)
初创公司的融资需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创始人套现需求,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实现;二是初创公司自身发展的需求,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实现。
初创公司的股权设计中,可以根据战略目标预留股权融资份额,具体比例及操作应把握以下核心底线:
1.控制权底线,创始团队应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注意保留控制权的几个重要数字,如67%、51%、34%等;
2.对赌底线,股权融资时,投资者可能会要求创业者与其签订《对赌协议》。对赌条件成就时,调整双方股权比例或进行现金补偿。创业者一定要评估好对赌事件发生的概率和自身的负担能力;
3.回购底线,投资者与创业者约定了具体的回购条款,创业股东应当注意控制好回购的成本及责任范围。创业股东最好不要以个人资产为回购义务提供连带担保,一般做法是以其所持的公司股权为限承担责任。
二、微观实施层面,初创公司股权架构设计。
从微观实施层面讲,初创公司股权架构设计需要做好这四件事:“搭班子”、“带队伍”、“分蛋糕”、“谈退股”。
1.搭班子,选择合适的创业伙伴
选择合适的创业伙伴至关重要,选择了合适的创业伙伴等于创业成功一半。投资行业有句话,投资=投人=投股权结构,可见“人”是投资时最看重的因素,由“人”主导构成的“股权结构”则是投资行为落地的核心规则。创业伙伴是否合适,可以从个人品性、责任心、能力、协同力等维度进行评价及选定。
2.带队伍,打造所向披靡的战队
初创公司可以利用股权融资、股权激励等方式,融资融智,打造一支目标一致、勇于担当、充满激情和自信、保持诚实与正直、保持积极沟通、不轻易放弃、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钢铁战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3.分蛋糕,做好股权分配
初创企业分配股权时需要考虑这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合理的股权架构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二是通过股权分配帮助公司获得更多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
无论何种形式的资本,决定股权架构中股权比例的核心要素,应当是以对公司的价值贡献度。归纳起来,一个总的原则,主要创始人占大比例股权,联合创始人占小比例股权,员工通过股权激励分享剩余的股权。
4.谈退股,提前安排好股权退出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受到磨合期多种因素的影响,创业伙伴退出是正常的,为了避免纠纷以及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应提前约定好退出情形、退出方式、退出价格等。

热点内容
买的什么股票基金涨得最快 发布:2025-02-07 22:10:30 浏览:322
开发商违规维修基金怎么办 发布:2025-02-07 21:58:10 浏览:669
锡期货怎么算价 发布:2025-02-07 21:43:47 浏览:963
园林开一间投资金融要多少 发布:2025-02-07 21:23:26 浏览:698
金融帝国2选什么样的运营经理 发布:2025-02-07 21:22:21 浏览:360
2020年2月19日涨停股票 发布:2025-02-07 21:17:03 浏览:420
货币符号s上下一竖怎么读 发布:2025-02-07 20:58:46 浏览:59
理财师的工资一般多少 发布:2025-02-07 20:56:56 浏览:805
控股股东转让股权需要什么手续 发布:2025-02-07 20:56:21 浏览:432
2015科技股票一览表 发布:2025-02-07 20:21:07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