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收盘怎么样
㈠ "3.27"国债期货风波事件的介绍
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了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当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狱,另一当事人尉文渊被免掉上交所总经理的职务。事隔19年,尤其是在当前监管当局要求加强监管力度的情况下看看“327”事件,对我们认识中国股市,认识监管的重要性不无助益。1992年12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但由于国债期货不对公众开放,交投极其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92(三),95年6月到期兑换。92---94年中国面临高通涨压力,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不断调高,国家为了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对已经发行的国债实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通涨指数每月公布,因此,对通涨率及保值贴补率的不同预期,成了327国债期货品种的主要多空分歧。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
当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但在上海当惯老大的管金生就是不信这个邪。当然,管金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国家财政力量当时极其空虚,不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而且当时通胀局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的不相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于是管金生出手,联合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货和约上作空。
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确实要对“327”国债进行贴息,此时的管金生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重仓持有空单。据说,当时管金生曾经要求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为万国证券的持仓多开敞口,但遭到尉文渊的拒绝。而尉文渊并不知道的是,管金生此时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超过规定持仓量很多。
按照比较演义的说法,面对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借利好杀将过来,本来管金生还能勉强稳住阵脚,但此时万国证券的重要盟友辽国发突然翻空为多,联盟阵营的瓦解让空方始料不及,管金生面对巨额亏损,恶胆向边生,于是,在下午4:22分,管金生开始出手,短短的八分钟之内,万国证券抛出大量的卖单,最后一笔730万口的卖单让市场目瞪口呆(按照上交所的规定,国债期货交易1口为2万元面值的国债,730万口的卖单为1460亿元,而当时“327”国债总共有240亿元),据说,在最后8分钟内,万国证券共抛空“327”国债1056万口(共计2112亿元的国债)。“327”国债期货收盘时价格被打到147.40元。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万国证券由巨额亏损转为巨额盈利。但成交量的迅速放大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根本没有,一句话,是透支交易,但反映在期货价格上却成为当天的收盘价。
㈡ 管金生的国债期货
“三二七事件”
国债期货市场是1993年底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并经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而设立的试点,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国债市场,使国债能顺利地发出去。1992
年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到美国转了一圈,美国金融工具令人眼花缭乱但上交所是为股票设计的,市场又小,怕是承受不住期货。分析下来,风险不太大、又最稳定的当然是国债。国债是固定利率,风险会小一些;而国债期货能够促进国债市场的发行,也更容易得到上层的支持。尉文渊还有个小算盘:证监会刚成立,还管不到这一段,早干比晚干好。于是12月先开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保证金定在2.5%。327品种是对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称。由于其于1995年6月即将交收,现货保值贴补率明显低于银行利率,故一向是颇为活跃的炒作题材。 1995年2月,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要以148元的面值兑付327国债,而不是132元。但一向顺风顺水的管金生不这样看,财政部不会再割肉掏出16亿元来补贴327国债,管金生决定率领万国证券做空预计财政部将下调“保值贴补”这会导致市场大幅下挫。翻空做多势必令公司负债倒闭,偏要率领万国证券做空。结果传闻变成现实。1995年2月23日上午,财政部的提高327国债利率的传言终于得到证实,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提高的比例比下调的幅度更大。
1995年2月23日上午一开盘,有财政部背景的中经开公司(2002年6月因“严重违规经营”被央行“撤销”。几个月后中经开老总姜继增因“操纵市场罪”被送上法庭)大肆逼空万国证券,率领多方借利好掩杀过来,用80万口将前日148.21元的收盘价一举攻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攻到149.10元,又用100万口攻到150元,下午攻到151.98元。随后万国的同盟军辽国发突然改做多头,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10分钟后涨了3.77元!327国债每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亿元!管金生急红了眼,什么都不顾了。下午4时22分,休市前的8分钟管金生做出避免公司倒闭的最疯狂举动:大举抛售债券期货,继续做空国债。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接近中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0!
上交所尉文渊一身冷汗胆战心惊。收市后上交所紧急开会,争来争去,依然没有结论。晚上10点,尉文渊一个人跑到二楼贵宾室坐了一个小时。上交所当晚紧急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期交割,万国要赔60亿元;如果按147.40元计算,万国赚42亿元;如果按151.30元平仓,万国亏16亿元。这天中国证监会下令将这8分钟内完成的交易全部取消。酿成了全世界注目的“327国债”事件。此事件也令尉文渊1995年8月主动下台。
第二天,万国证券发生挤兑。2月27日和28日,上交所开设期货协议平仓专场27日,协议平仓只成交了7000多口,而327国债品种持仓量高达300多万口。2月28日,采取强行平仓,大约在151元左右140万口,327国债占85%以上。3月,人大政协两会召开,火力骤起。为什么这样一个没保证金、交易额达1400亿的交易能在上交所通过。尤其把327事件与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串在一起,一个叫利森的20多岁的交易员玩期货,他贼大胆越权放天量,几分钟就把个有百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给玩倒了,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中国管理层:国债期货实在不好玩!
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327”国债事件使拥有14亿资产的万国证券,瞬间损失国有资产9.6亿元。如此壮举,结束了他的中国证券业的职业生涯。据说,此事件后出现一次电视台节目时,许多老朋友竟然视而不见,如同陌生人。让他备感世态炎凉。
1995年4月,管金生落寞辞职。挂职2月后,其经济犯罪问题开始败露。1995年5月19日,管金生在海南被捕,罪名为贪污、挪用公款40余万元,但没有违反期货交易规则的说辞。尉说,当时管金生若无出逃迹象可能不会被捕。当时的法律,贪污是要进监狱的。贪污100万元以上要吃枪子儿的,严重的渎职行为,证监会的权力只能够处罚,不能判刑。
管金生押上万国几乎所有家当豪赌国债,结果满盘皆输。万国证券经此一仗,元气大伤,不久被重组。1996年7月16日,申银与万国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1997年2月3日管金生被判处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有人说,管金生是因“327”而生出祸端,却硬套了一个行贿的罪名,可谓张冠李戴。
在他被判17年监禁之时,中国第一大证券公司———万国证券也分崩离析。管金生时代就此划上休止符。
㈢ 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有什么注意事项
时隔十八年,国债期货再度回归中国期货市 时隔十八年,国债期货再度回归中国期货市场。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国债期货更像一个全新的概念,那么有一些误区,投资者应该注意。 误区一:认为国债期货交易时间与现货市场一致 我国国债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交易时间并非完全一致。国债期货的交易时间为:交易日的9:15~11:30(第一节)和13:00~15:15(第二节),最后交易日的9:15~11:30。然而一般来说,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时间为9:30~11:30,13:00~15:00;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时间为9:00~12:00,13:30~16:30。 误区二:认为国债期货的当日结算价就是收盘价 国债期货的当日结算价是指合约最后一小时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加权的平均价,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 国债期货的收盘价是指合约当日的最后一笔成交价格。 误区三:认为国债期货的最后交易日在月末 从我国国情上看,由于我国资金市场在季末容易出现异常波动,为了避开每季度下旬这一时期,保证国债期货交割的安全和顺畅,国债期货的最后交易日定于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 误区四:认为国债期货类似于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 国债期货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进行交割,当合约到期进行实物交割时,可用于交割的债券包括一系列符合条件的国债品种,其票面利率、到期时间等各不相同。可交割国债和名义标准券之间的价格通过一个转换比例进行换算,这个比例就是通常所说的转换因子,类似于商品期货交割时的升贴水概念。 误区五:认为国债期货保证金低,更加适合散户参与 表面上看,与股指期货相比,国债期货交易的门槛并不高,不过投资者需要满足适当性制度的要求。通俗地说,投资者要想参与国债期货交易,不仅要有50万元开户门槛,还必须通过相关的资格测试,也就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此外,由于国债期货价格波动远小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因此对于通常进行趋势投资的散户来说,国债期货并不特别合适。 误区六:认为国债期货开仓后无需每日盯盘 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后,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时刻盯着盘面,甚至可以长期持有。但是,投资者在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时,需要有足够时间盯盘。 由于国债期货采取保证金交易制度,保证金比例较低,既放大了盈利也放大了亏损,一旦行情不利,投资者面临的风险相当大。
Q:1-4-3-3-716330 现在做国债期货送IPHON5
㈣ 3· 27国债期货事件是什么事谢谢
简单点说: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提高327国债利率的公告,该日下午4时22分,万国证券把价位打到147.40元。收市后上交所紧急磋商,当即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该部分成交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万国赔60亿与赚42亿就在一瞬间。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个月后万国证券董事长管金生被捕。
详细情况:
国债期货市场是1993年底由上交所提出并经财政部、人民银行批准而设立的试点,最主要的目的是刺激国债市场,使国债能顺利地发出去。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1994年10月以后,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进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在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1992年3年期国库券到期的基础价格已经确定为128.5元,但到期的预测价格还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市场对此看法不一,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导致国债期货市场行情火爆。
1995年2月,“327”合约的价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提高“327”国债利率的传言由此得到证实,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而不是132元。但一向顺风顺水的管金生不这样看,偏要率领万国证券做空。
1995年2月23日,中经开公司率领多方借利好掩杀过来,一直攻到151.98元。随后一直在“327”品种上与万国联手做空的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10分钟后涨了3.77元!
327国债每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亿元!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毫无疑问,万国没有这个能力。其负责人管金生铤而走险,下午4时22分13秒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万亿元,接近中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此举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令整个市场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盘时的价格来计算,这一天做多的机构,包括像辽国发这样空翻多的机构都将血本无归,而万国不仅能够摆脱掉危机,并且还可以赚到42亿元。
当天夜里11点,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异常,是无效的,该部分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次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
万国证券在劫难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期交割,万国赔6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管金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万国赚42亿元;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盘价平仓,万国亏16亿元。
第二天,万国证券发生挤兑。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
万国证券经此一仗,元气大伤,不久被重组。1996年7月16日,申银与万国合并。
1995年4月,管金生辞职。5月19日,管金生被捕,罪名为贪污、挪用公款40余万元,但没有违反期货交易规则的说辞。1997年2月3日,管金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㈤ 327国债事件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一、1995年2月23日爆发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罕见的金融地震。
327品种是对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称。由于其于1995年6月即将交收,现货1992年3年期国债保值贴补率明显低于银行利率,故一向是颇为活跃的炒作题材。
市场在1994年底就传言327等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国库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可能,因为一旦加息需要国家多支出10多亿元的资金,在客观形势吃紧的情况下,显然绝非易事。
于是,围绕着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期货市场形成了327品种的多方与空方,该品种价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达4元多。
二、2月23日,财政部发出公告,关于1992年期国库券保值贴补的消息终于得到证实。多头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地乘胜追击,而空方却不甘束手就擒。双方围绕327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空方的总指挥是万国证券公司,二号主力辽宁国发(集团)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势不可挡,一开盘,价位就跳空高开,数百万的空单被轻而易举地吃掉,价格大幅飙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时22分,离收盘还有8分钟。
正当许多人都以为大局已定时,风云突变,730万口(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的抛单突然出现在屏幕上,多方顿时兵败如山倒。
最后双方在147.50元的位置鸣金收兵。当日上海国债期货总成交8539.93亿元,其中80%即6800亿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种上。若按收市价147.50元结算,意味着一大批多头将一贫如洗,甚至陷于无法自拔的资不抵债的泥坑。
交易刚结束,上海证券交易所、证管办就接到了指有会员严重违规操作的控告。根据后来的处理结果,327事件被定性为一起严重的违规事件。
它是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管理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大户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所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三、作为327事件主要责任者的万国证券公司,在这次大起大落的剧烈震荡中,一下子就陷入了灭顶之灾。万国证券成立于1988年7月18日,总裁管金生。
这家起步时只有3500万元资本金的证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时间就发展成资产规模数十亿元的综合性公司,是中国证券业的一大奇迹。
万国证券成立不到两个月就先声夺人,争取到为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发行欧洲日元证券作承销商,成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从事同类业务的第一家证券公司。
1992年,万国证券又与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及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联合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大众国际51%的股权,又创造了国内证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购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迹。
1993年。万国证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评级中成为唯一获得国内AAA最高信用级别的一家。
1994年,万国证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总成交量的22%,B股则达到50%,在上交所会员中首屈一指。当年上市的上海12只B股中有8只是由万国证券作国内主承销商。
如日中天的万国证券打起了“万国证券,证券王国”的旗号,声言要成为中国的野村、中国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监管条件下的过于顺利以及由此滋长起来的狂妄自大及膨胀野心,却成了它的“死穴”。
四、万国证券的总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国语学院法国文学硕士,毕业后先后就职于上海市级机关、上海信托投资公司。曾担任中美国际投资法研讨会秘书长,由此而受欧共体邀请,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进修,获法学硕士及商业管理硕士。
1988年学成回国,即着手创办万国证券公司。人生经历上过于一帆风顺,同样容易养成一个人过于自负的性格。他风头出尽,被尊为“中国证券教父”。
327事件后,人们指责管金生用家长制的那一套来领导全国最大的证券公司,而他本人却感到还有一条,这就是万国缺少监督机制。
如果说管金生在327品种上走了眼不过是一种偶然,那么,他以及他所领导的万国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则是一种必然。自从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几乎所向无敌的虎狼之师,他们就太自以为是,也太自信了,他们以为国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当加息的消息被证实时,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现的高达10亿元以上的损失,便不顾一切地铤而走险,违规恶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阵营中的辽国发临阵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种的创出151.98元的天价。
在大势既去的情况下,最后8分钟,急红了眼的空方司令万国赤膊上阵,先以50万口将价位打到150元,接着连续以几个数十万口的量级把价位再打到148元,最后一笔730万口的巨大卖单令全场目瞪口呆,把价位封死在147.50元。
在这一阵紧锣密鼓的狂轰烂炸之中,万国共抛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而所有的327国债总额只有240亿元。也就是说,万国卖空的数额超过了该品种总额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万国遭遇了它事业上的滑铁卢,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铁卢。
(5)国债期货收盘怎么样扩展阅读
“中国的巴林事件”
以万国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主力认为1995年1月起通货膨胀已见顶回落,不会贴息,坚决做空,而其对手方中经开则依据物价翘尾、周边市场“327”品种价格普遍高于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财政部决策动向等因素,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种上联合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抢先得知“327”贴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为做多,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十分钟内上涨3.77元。
做空主力万国证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当时的持仓量和价位,一旦期货合约到期,履行交割义务,其亏损高达60多亿元。
为维护自己利益,“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后,在交易结束前最后8分钟,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万手、价值1400亿元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国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事发当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关各方紧急磋商,最终权衡利弊,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