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为什么不炒股
① 评吴晓波《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
中国股市的标配不是价值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是“人民日报社论+壳资源+并购题材+国企利益”。
12月5日,沪深两市的股票交易突破一万亿元天量,那天,我在上海出差,看到朋友圈里如瀑布般的惊呼后,我到盥洗室洗了一把冷水脸,然后问镜子里的自己:你动心了?在确定答案是“否定”的之后,我打开电脑,写下这篇专栏的标题。
几天后的12月9日午后,当我正为此文写下最后几段文字的时候,沪指暴跌5.43%,失守2900点,两市交易量突破1.2万元。
在这种充满了戏剧性的时刻,我的心里既无侥幸,也无悲喜。因为,正如标题所示:我从来不炒股。
如果我说中国股市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怪胎”,也许没有人会反对。
上海和深圳的两个交易所分别成立于1990年底,始创之初,制度构建十分粗鄙,几乎没有顶层设计,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大多为华东及华南两地的地方中小公司,沪市的所谓“老八股”中好几家是注册资本在50万元的区属企业。1992年8月,深圳发生120万人争购股票认购证事件,场面火爆失控,政府被冲,警车被砸,北京在失控中发现了一个“超级大油田”,两个月后,证监会成立,股票发行权逐渐上收,至1997年,两所划归证监会统一监管,在这一时期,决策层形成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战略设计:中国资本市场应该为国有企业的脱困服务。大量陷入困境的国企“搓泥洗澡”,打扮成白富美的样子被挂到了市场上,有一位叫张化桥的香港证券分析师甚至认为,当时的国企上市很少有不在财报上动手脚的。
当年还有一个很奇特的景象,就是所有的国家部委都分配到了两到三个上市指标,连共青团、全国妇联都不例外,而这些部门没有合适的企业,其指标就被拿到市场上“出售”,价格大约在2000万元左右,一些在那一时期上市的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大多途经的是这一“灰色通道”。
那些“白富美”在财务报表上打扮得很漂亮了,但体制和制度几无改变,掀开假面,当然不堪一睹,在上市数年之后,企业很快再度陷入泥潭,成为了所谓的“壳资源”,这时候,在二级市场上就出现了狙击手,他们被叫做“庄家”。庄家们通过低价收购未流通的“内部职工股”,成为这些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然后在二级市场上大兴波澜。1999年5月19日,沉寂多年的股市突然井喷,构成“5·19行情”,一些从来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如亿安科技、银广厦、中天科技等等,忽然日日狂涨,激荡得人人心旌荡漾,在它们的背后则是庄家们的贪痴狂欢。
当时,庄家对股价的控制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我在《大败局2》中曾记录这样一个细节:2000年2月18日,当时第一大庄家、中科创业的实际控制人吕梁新婚大喜,他的操盘手们用“科学而精密”的手法控制股票起伏,硬是让中科创业的收盘价恰好停在了72.88元。操盘手们用自己的方式给老板送上一份别人看来瞠目结舌的礼物。
及至2001年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将中国股市直接比喻为赌场,甚至认为前者还不如后者有规矩,“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坐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吴敬琏进而揭示了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由于管理层把股票市场定位于为国有企业融资服务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融资工具,使获得上市特权的公司得以靠高溢价发行,从流通股持有者手中圈钱,从而使股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寻租场’,因此必须否定‘股市为国企融资服务’的方针和‘政府托市、企业圈钱’的做法。”
吕梁等第一代庄家折戟于2001年春季之后的一次股灾,随之出现了以德隆唐万新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庄家,他们的手笔越来越大,高举混业经营的旗帜,动辄以并购题材拉抬股价,靠高额民间吸资来构筑资本平台,用唐万新自己的话说,“用毒药化解毒药”,最终在2004年的另一次股灾中玉石俱焚。
在此后的岁月中,如吕梁、唐万新这种招摇于台面之上的著名庄家似乎减少了,但是,庄家文化确乎从来没有消亡,他们开始隐身于各个证券营业所里,以“地下敢死队”的身份继续战斗,而吴敬琏所总结的股市特征似乎也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2007年前后,我曾在第一财经的“中国经营者”栏目当过一段时间的主持人,为了探寻上市公司的真相,我特意选择了五、六家股价表现非常优异的公司做样本调查——其中就包括前段时间爆出丑闻的獐子岛。我到这些公司实地考察、访谈董事长、查阅公司业绩及股价波动,结果得出了一个并不出乎我预料的结论:这些公司的业务波动,与它们的股价波动,几乎没有任何的对应关系。在一家公司,我问董事长,“为什么你们的股价最近震荡很大?”他请摄像师把镜头关掉,然后很小声而体己地对我说,“因为这几天券商在换手,换手的成本价是12元,吴先生,你可以在这附近进一点货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的原因:
——这个股市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是“怪胎”,它从来为国有企业——现在叫蓝筹股服务,为国家的货币政策背书,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墙上写着一句话:“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就是保护了所有股东的利益”,此言在我国股市是一个错误;
——这个股市里的企业从来没有把股价视为公司价值的晴雨表,因此,信奉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人从来没有在这里赚到过一分钱,相反,它是“秃鹰们”的冒险乐园,就如同米兰·昆德拉曾经写道:“事情总比你想象的复杂”,在中国股市发生的那些故事,谜底总比你想象得还要阴暗;
——这个股市的基本表现,不但与上市公司的基本表现没有关系,甚至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表现也没有关系,它是一个被行政权力严重操控的资本市场,它的标配不是价值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而是“人民日报社论+壳资源+并购题材+国企利益”;
在今年四季度以来的这轮股市大波澜中,上述特征不但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些股票的表现更证明了“劣币”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正常的投资者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这样写到:“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为了使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好,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以及金融在独立自由的人之间撮合交易的能力——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
我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不得不远离充满了随机性的中国股市,然后,写下这篇不合时宜的专栏。
② 吴晓波:所有的历史学家都不知如何评价中国
我们的国家就是一艘驶往未来的大船,每一代人离去之时,均心怀不甘和不舍,而下一代人则感念前辈却又注定反叛,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掌控和改造行程,在十年前,如果讲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它们是电力、银行、能源、通信运营商等等,基本完全被国有资本集团所控制。可是在2018年,你必须要提及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移动支付平台、新物流平台及新媒体平台,而它们的控制人几乎全数为民营资本集团。在决定未来十年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中,人工智能、生物基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民营企业的领跑现象似乎也难以更改。这种因技术破壁而带来的资本竞合格局,不得不让人开始重新思考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功能及存在方式。而这个课题,其实正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启兆点。你惊奇地发现,貌似毫无路线预设的中国改革,实则一直有一条强大的市场化内在逻辑。如同大江之浩荡东流,其间曲折百回,冲决无碍,惊涛与礁石搏斗,旧水与新流争势,时而江平潮阔,时而床高岸底,但是,趋势之顽强,目的之确然,却非任何人可以抵挡。
③ 携程梁建章为何说从不后悔创业
近日,过完年回来,我去上海的携程总部拜访了梁建章。访谈的那天下午,因为他开会的缘故,我等待了三个小时。
梁建章现在肩负两个身份——携程董事和人口专家,他很难在双重身份中调整好时间,黑眼圈在略显疲惫的脸上格外明显。当我问及是否享受这样的状态时,他只是笑着回答我:“有点忙,对,有点忙。”
在人口问题方面,梁建章提出了一些听上去很奇葩的建议,但是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企业家精神,对他们来说,解决问题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这次访谈中,我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几乎问过所有受访企业家:你是一个激进的人还是保守的人?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觉得自己是保守的人,包括梁建章在内。
但是,不激进的人怎么能当企业家呢?我觉得梁建章至少是一个比看上去要激进得多的人。他带领携程时,从早年的人海战术,到最近这几年的打价格战、大规模并购,包括他在人口问题上的看法……从表现角度来看,他总是最激进的那个人。
我不像马云从不后悔创业
吴晓波:你当了快20年的企业家,后悔过选择这条路吗?
梁建章:当然不会后悔了,我不会像马云,当企业家有更多机会做很多自由的事。有人问我后不后悔当年念博士离开携程一段时间,虽然可能财务上损失蛮多,但其实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经历。
吴晓波:你回国以后,是什么事情又促使你回到了携程?
梁建章:我刚毕业时,觉得当务之急是政策的一些研究和推动,于是先去做教授,教劳动力人口和宏观经济。
回携程是因为那时候竞争比较激烈,而且携程的一些策略和技术的方向有点慢,需要老的创始人回来带着团队拼命跑一阵子。
吴晓波:像你做比较大的决策时,对你影响大的是直觉,还是通过梳理分析给你带来的结果?
梁建章:直觉只能做一个引导,作为一个CEO,在战略上还是要非常坚定的。战略要想得非常清楚,逻辑要想得非常清楚的话,才能把逻辑很好地传达给你下面的人,下面理解了逻辑,他们也会更加坚定地执行下去。
④ 年年亏损的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为何会嘲笑上市不成功的吴晓波入错行
年年亏损的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之所以会嘲笑上市不成功的吴晓波入错行是因为之前吴晓波就嘲笑过他,现在罗永浩用同样的话回复给了吴晓波。
罗永浩这一次对吴晓波的评价,很明显是就为了报之前这“一箭之仇”的。
⑤ 吴晓波眼中最好的四类房子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过:理财能力很重要!千万别把钱留在银行存定期,那是对自己的犯罪!要参与投资,把钱花出去!看完这句话大多数人是不是都觉得自己中枪了?
众所周知,吴晓波曾豪言“十多年来每年买一套房子”。而事实是从1999年开始,吴晓波开启了“计划中的购房”模式,房子一买一个准。从最初买入只要几千每平的到现在涨价到几万每平,他的豪言壮语正一步步的实现冲上云霄。
他入手的房子有几大类型,一是偏爱靠近水的房子,他在杭州的好几套房子都在运河边上。二是坐落在繁华的市中心的房子,配套各方面都很完善。三是风景好的、景观性强的房子,在他看来景观性房产具有强大的抗跌性。四是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浓厚的房子。
吴晓波最初买的房子现都已经涨价了,所以要想买好房,跟着名人走,准没错。对于财经名人来说,他们买房只会买对的。而对一些娱乐界的明星名人来说,他们买房或多只买贵的,奢华的,更偏感性一些。像财经作家这类人物,浑身上下都透露着“精明”,他们买房置业只会买对的,就如吴晓波买的第一套商品房施家花园,买时才3000多元一平方米,现在这套房的价格已经翻涨了好几倍,验证了前面说的财经名人只买对的。买对了,房价蹭蹭蹭往上蹦。
吴晓波称,至少在未来十年时间里,中国一线城市不动产主要价值,并不是居住价值,而是投资价值。他在杭州就拥有十几套房产,包括住宅、商铺、写字楼,几乎涉及了除别墅以外的各种不动产。这些房子,多分布在杭州市中心、城西、滨江等地。其中很有意思的是期间他还在千岛湖买了一个140亩的半岛,被称为“杨梅岛主”,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黄药师种的是桃树,而吴晓波种的是杨梅树,这些杨梅每年给他带来几十万的收入。
吴晓波投资买房却从来不炒股,因为他认为股票是高风险投资,不及楼市来的稳定,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不得不远离充满了随机性的中国股市。
股票跌了 房价涨了
2015年,股票跌了,人民币贬值了,房价却涨了,这再次证明了晓波的前瞻性眼光。这一年,楼市政策频繁出台,包括央行降息降准,公积金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从30%降至20%,连持续多年的“限外令”也出现了松动。这些都是针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宽松性调控手段。
而早在2014年,吴晓波就做出判断认为2015年的房价定会上涨,对15年的房价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那么问题来了,他是如何判断出的?囤房大户吴晓波选房时有何妙招?吴晓波曾在他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说过,买房若要保值,地理位置、房屋品质、物业管理、房贷优惠是买房的几大考虑要素。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09-2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⑥ 吴晓波说的未来几年经济不会崩溃 四个行业能赚钱.知道哪四个行业吗
新实业
新消费
新金融
新城镇化
按吴晓波说的这四个行业是能赚钱的行业。
⑦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吴晓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作者:吴晓波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5-1
页数:322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本书收录了吴晓波近年散文作品60余篇,不同于商业作品的理性客观,散文中有他为人父的舐犊情深,有与故人相交的依稀往事,有身为知识分子的冷眼世情,有浸淫商业世界几十载的犀利勾画。时 光有味,岁月留声,每一篇都是最诚挚的表达。
【编辑推荐】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第一本散文集】从近年散文作品500余篇中精选59篇,包括关于人生、关于财富、关于商业多重表达。这些文字其中也体现了他从籍籍无名到“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的文脉轨迹。
·【一位财经作家的私人表达】书中吴晓波既用深情地笔触写下给女儿的文字、对人生的感悟,也以相对感性的视角回忆和记录了一些人事,如王石、褚时健、罗振宇、秦朔、何志毅等。
·【“马桶盖”掀起中国制造大讨论】《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我为什么从不炒股》等几篇在吴晓波频道公号上发布后获50万以上的阅读量,最高达200万。其中《在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发表后,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李总理亲自提及,引发从上自下关于中国制造的热议。
·【全彩四色印刷】配精美插图,特别加入@老树画画 插画作品。
“我以为,我们的梦想已经失落在呼啸而过的路上;
我以为,我们注定生存在一个根本不值得大师用文字记取的时代。”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
它们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可以被出卖的,而自由与理想,也不可以被互相出卖。”
“人生的路,有的时候越走越窄,有的时候越走越多,但是,每一次选择,便注定意味着无数的错过。”
“在这个现代的都市中,我们的孤独只因为我们彼此敌视,互怀戒心,只因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是那么的恍惚和恐慌。”
“金钱让人丧失的,无非是他原本就没有真正拥有的,而金钱让人拥有的,却是人并非与生俱有的从容和沉重。金钱会让深刻的人更深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
“你看,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是这么好奇,我们还有勇气舍弃一切,即便手中的黄金变成了沙砾,但若放手出来,空掌仍能握铁。”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蓝狮子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著作两度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非小说类),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财经作家”。2014年创办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⑧ 吴晓波 知识分子为什么不是企业家
吴晓波学历很高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很有自己的见解,他不是做企业的
⑨ 命令自己每年写本书买套房,财经作家吴晓波为何这么牛
吴晓波于1990年参加工作,做新华社财经记者,月薪只有70元,他自称“资质平凡、际遇寻常”,这样一个“普通”的文字工作者是如何搭上财富列车的呢?
25日,吴晓波出席活动时分享了写作经历:1996年开始写第一本书《农民创世纪》,当时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觉得写书的稿费实在没办法让我生活下去。(这个计划)坚持了很多年。
吴晓波频道的发展还带动了蓝狮子出版社的发展。2014年11月,皖新传媒以1.57亿元的价格收购蓝狮子4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交易完成后,吴晓波的持股下降到33.76%,账面身家则为1.18亿元。2015年11月,蓝狮子登陆新三板,当年实现营收9566万元,比前一年增长了51.72%。
财务能力大增之后,吴晓波还做起了投资人,成立“狮享家新媒体基金”,专门投资那些同样面向中产阶级的自媒体。目前,他已投资的项目包括“十点读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张德芬”“酒业家”“餐饮老板内参”“12缸汽车”等,他希望以“微信矩阵”的方式组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