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权有什么用
『壹』 成为世界银行大股东有什么好处
不要一心陷入了提升什么地位的误区了。
一个国家实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在国家的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其影响力也势必提高。包括文化影响,经济影响,军事影响。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三者又都是密不可分的。
百年前过去中国错过了加入世界强国行列的机会,沦为了被掠夺的国家。不过我们的前辈前赴后继、力挽狂澜。在经历了快两个世纪过后。我们又加入强国俱乐部。
现在的国际形势和过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样是强国控制弱国。只不过其控制形式由过去高成本的军事占领,转化为了通过经济手段为主要形式,政治文化强势输出为辅的先进方法。该方法的好处是被控制国的人民抵抗小,掠夺方式隐蔽,控制时间长,控制作用强于过去的军事占领。
世界银行就是强国俱乐部,各国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划分股权,分享放贷的成果。一样是强国的舞台。通过钱为武器,向小国家灌输强国的意志,就是目前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抵抗。过去我们被压迫了很久,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前辈都是坚定和智慧的。不错!被欺负久了难免有些人会产生悲观情绪。认为国家不行,国家问题重重。认为国外的制度先进,国外的人权先进。这些人不在少数,他们以自身为出发点,没有把国家摆在第一位。一旦现实生活不能满足其要求就不断咒骂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遇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一听到国家一点点不足就开喷,也不问问自己是否确实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当然,作为一个包容万象的国家,什么样的人都是可以容忍的。只要其没有背离国家的大意。
你只要记住一点国家的前进道路不是一马平川,其阻力来源有外有内。但是只要自己不乱,那乱的就一定是别人。只要你强大了,就算你不称霸,别人也会靠过来聆听你的“教诲”。
『贰』 商业银行股权转让有什么具体条件
商业银行股权转让流程是:
1、向银保监会申请批准;
2、对受让股东进行股东资格审查;
3、经本行董事会通过受让股东进入;
4、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5、办理变更登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三条
中资商业银行申请投资设立、参股、收购境内法人金融机构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三)具有良好的并表管理能力;
(四)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五)权益性投资余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净资产的50%(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六)具有完善、合规的信息科技系统和信息安全体系,具有标准化的数据管理体系,具备保障业务连续有效安全运行的技术与措施;
(七)最近2年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重大案件,但为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等,投资设立、参股、收购境内法人金融机构的情形除外;
(八)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九)监管评级良好;
(十)银保监会规章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叁』 商业银行的股权利益是什么
是指,所持有股份产生的利益与权利。
『肆』 企业入股银行有什么好处啊急!急!急!
外资银行入股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争论非常的激烈。把这个问题,放在视野更宽阔的地方研究一下。
外资通常的形式上来看,进入中国大概四种方式,成立外资的独资银行,购买国内银行的股份,和组建独资银行。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投资光大银行之后,十年里面,一共有16家中资银行进入了入股,入股的比例非常的有限。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7家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了10家中资银行,速度跟十年相比差不多。从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整个金融界的形态形成了一个形态。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紧张的,加入世贸两、三年之内,外资银行进入的速度非常的平缓,整个业务增长的幅度比较快,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时间内没有上升,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大家认为非常可怕的外资银行,它的份额2003年底73家外资银行他的资产占2.11%,存款只占0.73%,这个份额是非常有限的份额。在什么时候出现转化?一个典型标志性的事件,上海的贷款。主要的城市,我们限制外资银行,主要是靠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民币业务,第二个是地区。能做人民币业务的地区,原来作大的业务,基本上是跟踪中资银行一起做。那么从今年,在上海,以几个外资银行为代表的没有一家中资银行参加,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伴随着我刚才讲的,在2005年股权进入的加速,伴随着对中国市场全面的熟悉和扩张,再加上整个中国的政策框架,银行开放的制度框架日渐清晰,所以外资银行在2005年我们大致的判断,加速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判断。我们看到有一些增量上它的速度相当快。一些大的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贷款的增量,比一些小的银行的要大。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转换。
第二点我想对目前外资入股银行业的争论做一点简要的评论。我总的评论是这是一个伪问题,这本身不是一个问题。笼统的讨论是贱卖还是贵卖这不是问题。可以看到,中国国内的银行业在转让的时候,差距非常大。从1.1到1.8。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不同的个案差异很大,而目前很多的争论,我的观点是实际上跟我今天讲的主题就是监管政策密切相关。为什么外资和内资同样的一家银行,定价的差异这么大?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本人参与的一些银行正在谈判的银行,我认为就是监管制度上巨大的差异。我们现在特别关注的是会计准则,准备金的提取,没有对不良资产提出足额的准备金,没有考虑到风险,它是一个虚的,是虚增了我们的利润。在这样的条件下,再来进行定价,和原来不实的定价,当然是有差异。所以我归结为监管制度的差异。再一个是不是影响到金融安全。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一个金融市场的安全差异非常大,也有干扰它金融安全,这取决于外资银行的类型,业务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一个大的跨国银行,严重的依托这个市场,在出危机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很多国家的案例里面显示,这些大的国际银行,是在提供支持,愿意稳定市场,因为利益所在。
这又回到我们的监管政策,就说外资银行准入的监管政策,实际上在这里是有可为的。不仅仅停留在金融安全这个带有情绪化的争论上。同样的引进外资后,有什么用?我看了一些报告,国内银行的调查表明,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部分都是因为周边的生态,金融环境比如说行政干预,法制不健全,我昨天看了一个说法,就是外资银行进来,没有什么有。比如中国的引入外资,包括我们的建设银行也好,股份制银行也好,真正缺少资本金。现在我们公布的储备7千多亿。真正的对中国金融安全影响生深远的是另外那92块钱,是公众的储蓄。所以我们应该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有限的资金本的结构上,而更多的放在吸收我们公众的储蓄,是不是投放到最有效的最富有活力的企业和地区,而不像原来,把钱辛辛苦苦存在银行,制造大量的不良资产。如果我们对外资银行有持续监管的能力,外资银行进入之后,能够改进中国银行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表现为不良资产大幅下降,表现为回报大幅上升。国际投资成本明显下降,这样一个更健康的银行体系,是一个更安全的银行体系,那么他同样依赖于我们对银行持续的监管。不
我们曾经也做了一个对照研究,非常的有趣。在中国大规模的开放银行市场之前,在周边的韩国、日本,也经过过几个银行重组的案例,对照会发现一个现象,可能是东亚文化在其中起作为。每一个发展的轨迹,引入外资中的争论,到后期公众的批评,问题几乎都是一样。首先银行制造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说必须要重组,这个时候进行国际的招标,引入外资,日本有新生银行,他的行长就是我们中国建设银行的独立董事。我看他们案例的时候,都很接近。开始就报价,外资银行一进来,公开原来一个虚假不实的信息进行估值,有很大的差异,公布报价之后,民众哗然,贱卖。韩国这方面的崎岖尤其激烈,日本也是一样。美国的基金进入之后,发现大量的成立一些子公司,不良资产一旦解决不了了,账面上形成正常贷款,这些钱从哪来?银行给他贷款。当时从外到监管结构,内到企业员工,都有非常大的抵触,反对。进行清理之后,开始定价,引入一个新的体制,这些银行经历了一个蜕变。比如新生银行,早期的投资者获得了很高的回报,因为他面临很高的风险。同样我们国内的银行也是这样。我想更多的强调一点,对于当前的争论,贱卖还是贵卖是一个伪问题。我们想提醒大家,这是一个股权投资,投资是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得受益的。我们的银行或了一个风险共担者。引入外资后,会不会出现不良资产啊?在原来的时候,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都是要财政买单。那么引入外资之后,我们有一个风险共担者。经常说银行业不良资产多,多少是银行判断失误导致的。中国出现2万亿不良资产,到底是在哪些时候出现的呢?并不是平均的,是非常其中的出现在几个大起大落的时期,1992、1993年1997、1998年。其中可能蕴藏的风险,大家说会不会出现新的不良资产,因为我们监管部门公布的数字是在下降,但实际上如果扣除正在进行的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的重组,实际上下降的幅度还不足以弥补剥离这一部分。即使这样,我们出现的不良资产,有了风险共担者,一样承担这个风险。同时大部分这些投资的银行,他也是上市公司,他也要受到一系列上市准则的约束,股东和监管者的约束,这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第二点我们不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价格上到底是贱卖还是贵卖,每一个案例都有它的差异,我放在是否我们预期的那样,带来一个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择,带来一个对我们整个金融安全的资产负债结构。
第三点我想中国下一步随着外资银行大规模的进入,中国的监管者面新一个新挑战,转向正式成为中国银行业市场上一个有活力的参与者和竞争者转换的过程中,我们的监管也面临重大的改进。比如从国际经验来看,他们的监管,首先准入监管,进入这个市场。我们已经大规模的放松,所以我们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样引导、吸引哪一些我们正急需,对中国效率改进有效的银行。怎么样在这个框架下,合理的运用,既要促进开放,还要保证金融业的增长。我们要在这个框架下,制定一些准则,还有有一些保护。最近我去美国,美国设立一个限制,说外资银行你要是不加入到他的存款保险机构,是不能吸收十万美元以下的存款,不能对公众吸收零售存款,就少了很大一块,如果你不是美国的银行,是不能加入保险公司。现在有什么办法,就是外资银行想进来,就只能做批发业务一小块,你必须买美国的银行,要付出一定的价。所以你看中资银行在纽约,只有一家可以吸收,就是中国银行。但是其他的银行都没有吸收零售存款这么一个业务资格,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整个市场上,零售市场增长快,风险低,很容易进行证监化标准化。这都是我们的监管机构,下一步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的。比如准入方面,也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巴西你想到我们的国家来经营,你要给我批一家。再有一个发达国家税收的优惠。中国台湾省只允许在台北等其他地方不允许。加拿大规定非世贸的不能设分行。外资银行占加拿大的市场份额,不能超过12%,超过12%不批了。要安全这些新的合乎世界规范的准则,制定我们新的游戏规则。
第二个业务监管。包括业务种类的限制。人民币还是外币,业务范围。对象也可以有一定的限制。比如马来西亚规定外资银行不允许接受马来西亚政府机构的存款业务。韩国,一个城市一个外资银行只能有一个机构。管制非常的严格。而我们通过银联系统,外资银行一加入,ATM这个系统都可以轻松的享用,所以我们很多的政策值得反思。他的开放程度,他提供的吸引力的增长,有稳定的空间,包括宽松的管制,使得零售市场比很多发达国家还要高,这些都是值得调整的。包括规模,加拿大规定外资银行不能超过12%。还有准备金,比如美国他的监管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可以规定22%的准备金,这个幅度跟其他的国家不一样。再包括,存款保险,现在我们国家没有存款保险,实际上政府提供一个隐含的保险,出了问题会支持了。随着外资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实际上他们免费的享受了政府提供的隐含保险。我们这个制度有可以改进啊,可以根据风险的程度来交保险金,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四个流动性监管。日本流动性资产不能低于总资产的30%,这一部分直接影响到你的支付能力。对单一的贷款不能集中。有的银行非常的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第六个关联贷款。外资银行给他关联的贷款也要有规定,外资银行的不良资产也有出现7、80%。可能把不良资产都划到中国的某一个银行,进行收税的逃避,都对我们的监管体制提出要求。第八个对外资银行实行分类的评级监管。美国对外资银行12到18个月进行检查,评级监管里面,内资和外资有用一样的体系的,也有不一样的。所以必须要放到总的银行的网络里面,作为母行的监管。那我们的监管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些外资银行找过来谈谈,在中国的策略怎么回事,怎么安排的,这个对我们的监管能力和监管资源提出更多的要求,当然我们也看到,银监会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有国内国外的专家,都要通过考试委员会的考试,但是目前看,总体上的监管资源,一定要跟上外资银行进入的速度,要补充。这是我想讲的第三点。真的问题是监管问题。
最后我做一个简单的展望。2006年11月份,已经对世贸条款履行的非常好,给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外资银行准进入的趋势,2005年的加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二个我们要谨慎运用自主开放的政策,在原来承诺的基础上,比承诺做的还要更大的开放。前段时间大家都在争论,所有的外资加起来不能超过29.9就可以了,能不能让外资银行持股,超过51%,这就叫自主开放。我们很多领域,对自主开放的幅度是比外资银行还要快的,我们在下一阶段运用上还要特别谨慎。我们有国民待遇这个基本的原则,给了这个国家另外的国家还会过来谈其他的事情。我们要把自主开放的政策,用在最需要的领域和地区。我们薄弱的环节,这些领域大一些,其他的还是遵循世贸条款比较合适。形成一个导向性,对于我们的中资银行,没有能力从事这些银行产品和服务,各种外汇市场需要避险,由外资银行来填补空白,特定的领域,这样不一定不赚钱。香港的银行,讲的很辛苦,说这个地方,我们看来就是帮忙的,西部大开发,帮忙。你们东部批一个,我们在西安弄一个,结果在西安也有很多外资银行,他独到的眼光,当年或者第二年就赢利了,所以只要找到正确的人正确的机构,合理的政策引导,是可以做到既能考验到外部的效果,也能考虑到经济的受益。
第三个我们现在要对监管政策,外资银行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阶段,我们原来主要用于监管的规则,转向在世贸条款下,怎么样借助国际经验,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比如美国OCC规定,说12到18个月,到现场检查一次,我们的银行业监管管理法是两年一次。根据我的跟踪,很多银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剩下的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说比发达国家监管的更严,至少跟它一样。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个环节,这才能保证我们引进来之后,各得所需。
最后一点,很多外资银行,也要加强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研究。这些银行需要进行整合、调整和定位。比如最近引进大的银行,偏偏是在市场并不活跃的银行,比如苏格兰皇家银行,为什么呢?中国的监管政策,很多国外投资者过早的投资合作。你们下一步要加强对中国市场的研究,把主要的工夫放在真正引进、提供中国是市场所需要所没有,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的表现并不是很好的。新的产品做一个对照,并没有提供很有效的,很有利的市场急需的产品。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整个银行发展的趋势来看,2005年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不要把更多的讨论停留在伪问题的贱卖论的争论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后续的监管。第三个重点介绍了国际上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不是说开放竞争,我们改进我们监管政策。第四个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伍』 股权融资和银行融资的相比较,有什么优缺点
如下:
股权融资的优势:股权融资即资方出资金,项目方在项目上让出部分股份,项目在运营中资方可根据自身资源将项目快速推向市场,无资产抵押。同时也能帮助中小企业在商业模式、股权架构上的梳理。
银行融资是属于债权融资,是需要有固定资产抵押,银行除了提供资金,没有任何资源提供,对初创企业来说。很难拿到融资,在商业模式及股权架构上不能帮助中小企业梳理。
股权融资是企业用公司股权(股份)去换取投资方资金,投资方投资后成为公司的股东,一般来说也是财务投资,属于直接融资范畴。股权融资融到的资金是不需要还本付息的,未来不存在还款压力,且一般没有期限限制(除非签的合同里面有规定,什么时间什么方式退出),且投资方与企业共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分享企业的经营收益。
银行融资属于间接融资范畴,银行借款是有明确的利息和期限的,按期支付利息,到期还款,对企业未来的还款付息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但银行不参与企业的经营,不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
『陆』 农商银行股权值得买吗
值得。如用户拥有10万股的股金,10%的现金分红,扣除20%的个人所得税后,用户的分红为8千元。若用户拥有10万的股金,10%的增股,扣除20%的个人所得税后,用户的分红为8千元。8千元就累计到用户的股金中,此时用户拥有10.8万的股金。
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稳步发展得益于风险防控体系有所增强。一个是风险防控体系有所完善。为防控相关业务风险,部分农商行引入大型股份制银行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另一个是相关指标向好。以不良贷款率为例,为适应农商行改制需要,农商行以股东增资等形式消化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率降到较低的水平。
(6)银行股权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根据《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单独或合计拟首次持有或累计增持商业银行资本总额或股份总额百分之五以上的,应当事先报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核准之规定,在处理股权具体事务过程中,托管中心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汇报相关情况,持股5%以上的股东进行股权转让要获得监管部门审批。
农商银行要明确股权质押流程和要素,进一步规范股东质押本行股权行为,落实股东责任和义务,定期收集股东财务状况、诚信记录、股权变动等重要信息,及时与股权托管中心、行内运营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对股东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好股权监测登记台账。
『柒』 我想买股票,但银行说我买的是股权,它们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呢
通过以下方式来区分。
一、主体不同
1、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2、股权: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一种综合性权利。
二、特点不同
1、股票: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2、股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得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三、作用不同
1、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2、股权:在初创公司中的投资份额,即股权比例,股权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股东对公司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也是股东分红比例的依据。
『捌』 现在银行能做股权投资业务么
直接投资比较少见,多见于债转股的。银行不能有股权投资的中间业务。
PE的全称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就是说只能以私募方式来募集资金,而一般商业银行属于向大众开放的金融机构,所以是不能有股权投资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后获得一个选择权,既可以循着商业银行正常的价值链,收回贷款取得利息收益,也可以行使选择权,进入PE业务模式,通过股权退出,获得股权投资收益。
『玖』 股权有什么作用
股权有以下作用:
1、股权是投资创富的主要工具
纵观世界及国内富豪榜,无一例外都是持有公司股权(或股票),股东对企业出资后,享有分红权、股份转让权、优先认购权、剩余资产分配权等经济性权利。在当下财富重新配置的伟大时代,企业上市实行IPO注册制改革,可以通过股权投资获得收益和溢价增值,实现财富增长,实现财富自由。
2、股权可用于企业融资
凡是做大做强的企业,大多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释放股权,不断的增资扩股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即便是企业上市,也是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融资行为。因此,股权可用来解决企业资金发展问题,并可用股权换取先进资本和先进理念的力量,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3、股权可以整合资源
通过股权合作可以获得对公司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渠道、市场、资质或准入门槛等;通过股权众筹可解决企业的资金、资源、市场与客户难题;企业家还可以用股权换取和整合资源合伙人,解决技术、市场等问题。
4、股权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构建事业共同体
公司初创时期,通过股权链接到价值观一致、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合伙人一起创业。企业发展期和成熟期导入股权激励,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加盟,激励和留住内部核心与骨干人才,把员工变成股东和合伙人,把公司转变为平台,构建事业共同体。对合伙人和员工而言,股权代表着身份,代表着奋斗,代表着财富希望!因此,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心甘情愿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公司的未来一起奋斗,打造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5、股权可用于并购重组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获得协同效应,往往会选择同行业并购或者跨行业并购重组,一次成功的并购重组可以迅速帮助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增加人员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因此,通过股权的相互转让或股权置换,或通过股份支付等方式参股控股相关企业,完成并购重组,实现资本的增值。
6、股权可用于公司治理及控制权设计
股权最主要的权能之一就是管理权,具体包括表决权、知情权、质询权、召集会议权、提案权、决议撤销权、请求解散权、参与决策权、选择管理者权、监督权等权利。在公司的治理机制及控制权设计方面,完全可以发挥股权顶层设计的威力,通过持股平台、金字塔形持股、多层股权、交叉持股及二元股权架构设计等方式,优化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创始人的控制权。
7、股权可以扩张市场,整合上下游合作方
企业可以用股权扩张市场,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与合作方,通过增发股票、期权激励、交换股权、赠予股权等方式,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结成事业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