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变更以后如何安置员工
㈠ 企业转让 员工该如何安置
企业出售,属于企业转制形式之一,有关规定如下:
1、企业转制,包括转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转合资、合作、承包经营企业,原企业应先与所有职工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对愿意到新企业原则上应予以接纳,并与职工重心签订劳动合同。经职工本人同意,也可将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转作职工个人股份或职工组织起来承包企业设备、场地的租金;也可以将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改由转制后的新企业日后一并支付,但原企业必须在解除、终止职工劳动合同时,以书面的形式予以明确,并经新企业签章认可;或由新企业在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中予以确认。
2、在企业转制的原固定职工,符合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作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如重新就业的,就业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3、符合经济性裁员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一次性或在30天内累计裁减职工20人以上的,应制订裁员方案,并按本意见第二条的规定程序执行。上述企业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原企业职工。
4、企业解除、终止职工劳动合同时,应一次性清偿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清偿额补记职工的个人帐户。
5、非关闭、破产企业中,离国家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或从事特殊工种提前返休年龄五年以内的原固定职工,企业不得解除或终止其劳动合同。已离开工作岗位的职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按《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规定计发经济补偿金,并以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向市退休职工管理机构缴纳五年医疗费,以补充职工退休期间的医疗费用。
在企业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女职工,年满45周岁以上,不足55周岁的,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应以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向市退休职工管理机构预缴五年医疗费,以补充职工退休期间的医疗费用。
6、企业的女职工,经劳动关系双方协商一致,从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调整到工人岗位,或者从工人岗位调整到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的,应办理变更劳动合同手续,并报隶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此类人员从办理变更劳动合同之日起在调整后的岗位上工作累计满12个月,方可按照调整后的工作岗位所对应的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
7、职工离岗待安置期间,企业按本市下岗职工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支付基本生活费。
8、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按照《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的规定,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失业人员可享受一次免费就业指导,三次免费职业介绍,一次减免费职业训练。就业服务所需经费由市就业专项资金按规定予以资助。
9、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问,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费。失业人员达到退休年限。符合返体条件的,按《关于失业人员办理退休手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办理退休手续。
失业前在企业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女职工,失业一年后仍无法就业,年满50周岁(含50周岁以上),可在其户口所在申请办理退休。
详细规定,各地有所不同,建议查询本地经贸委、劳动保障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
㈡ 公司股权转让我们员工该做什么
主要是分在职与退休两大块人员的安排~
退休这一块就主要是要保证养老金发放【可以转到当地社保局统筹后协调发放】
在职就重新做人事评估,包括政治复查、业务考核、【党员考核】已入党的话、体检、组织关系考评【或者民主测评】。。。等等
重新定岗定编,择优录取。。。
做好走留安置去向
【基本条件符合,但已满编的就下调附属公司,但岗位、职称工资不变】
基本条件有欠缺的就做好思想工作,顺利给予一些荣誉【比如XX先进、推荐信之类等等的无聊文书】
还会给一笔钱做遣散费~
㈢ 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后职工安置方案包括哪些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大量的国企进行兼并重组,其中很多是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完成的。对于涉及到的职工而言,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股权转让后的安置问题,这也是关心企业发展的大问题。以下是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后职工安置方式:
一、企业并购中职工安置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继续留用原企业职工,重续劳动合同关系
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并购时,并购双方约定在并购后留用原企业职工,并依法重新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如果被并购的企业为国有企业,并购后属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应按相关规定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2、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经济补偿金
对于企业并购时所出现的富余人员,可依法实施经济性裁员。具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并向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依法支付补偿金。
3、鼓励创业性再就业
鼓励创业性就业,如本人要求从事其他合法的经营活动,可以申请办理给予一定时间的创业期,其间工龄照算,不计入待岗时间,并享受有关保险待遇,从而减轻企业的压力。创业性就业政策给予创业者一定的过渡期,期满后可以办理待交流重新上岗或办理辞职、调动手续。
二、解决企业并购中职工安置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企业并购职工安置方面的立法
企业并购涉及职工安置、社会保险、金融、税收和资产评估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因此,在立法方面,应尽快完善企业并购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与企业并购职工安置有关的立法。近年来为了规范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企业兼并暂行办法》、《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等规章,对职工安置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定。但这些规章的法律效力低、标准不一,不少仍处于法律空白状态。应考虑制定企业并购法等法律,对职工安置问题作出详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使职工安置这一老大难问题在法治轨道上予以解决。
2、适当加强政府对企业并购职工安置的关注程度
为了降低企业并购可能引起的社会震荡,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地方政府可以对企业并购特别国有企业并购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要求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的职工进行妥善安置。企业并购双方在签订协议时将职工安置作为谈判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能妥善安置企业职工的并购计划。
3、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把城市、农村逐步、全面地纳入社保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㈣ 国有股权转让一定要进行职工安置吗
股权转让涉及国企改制的,变更为非国有控股的,涉及职工安置问题。但并非所有的股权转让都涉及职工安置。
如果股权转让没有造成失业,国有企业是无须补偿的。员工仍然持有先前购买的股份。
在劳动合同期内,或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面无缘由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获得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支付赔偿款,则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权利。
(4)股权变更以后如何安置员工扩展阅读:
转让条件
国有股权的转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转让国有股权应以调整投资结构为主要目的。
2、转让国有股权须遵从国家有关转让国家股的规定,由国有股持股单位提出申请,说明转让目的、转让收入的投向、转让数额、转让对象、转让方式和条件、转让定价、转让时间以及其他具体安排。
3、转让国有股权的申请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向境外转让国家股权的(包括配股权转让)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国有股转让数额较大,涉及绝对控股权及相对控股权变动的,须经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会同国家体改委及有关部门审批。
4、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股的股东单位转让国有股权后,须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转让收入的金额、转让收入的使用计划及实施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有股权转让
㈤ 外资企业股权转让如何安置补偿员工
公司股权转让与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股权转让,导致公司的股东发生变化,但不影响公司的主体资格,不影响公司与员工签署的劳动合同的履行,不涉及经济补偿问题。除非因股权转让,导致公司提出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才可能涉及经济补偿。
如果员工自己不想继续工作了,提出辞职的,不涉及经济补偿。
㈥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后,员工怎么办
您好。
股权转让与员工无关,员工是与公司发生劳动关系的。
如股权转让后,公司不想与员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应当依照法律安置员工。
㈦ 国企改制后员工如何安置
国企改制是政府行为老百姓没办法,关健是职工安置问题你可参考劳动法和本省国资委的国企改文件,用法律手段保护国企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
㈧ 股份制股权转让后职工怎样安排
有分流的,也有原来单位继续工作的,看重组方的按排了。
㈨ 公司转让之后,如何妥善安排员工,涉及劳动法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1、公司转让之后,并不影响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的,接手的用人单位继续按原合同进行履行就可以的。
2、《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㈩ 民企被收购该如何安置员工
改制企业的员工,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员工与股东是2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员工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股东。其实你自己也已经说出来了,你们企业是改制企业,现在是民营了。那更应当遵守作为一个民企的法律规定。你们自己手上持有的股份,应该有相应的股权证书吧?你们不同意转让股份即可。持股好呀,每年可以分红,说白了还是老板身份,呵呵。不过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现在其实无法买断工龄,只能解除劳动合同,其实从1993年以后,国企职工计算工龄已经没有实质意义了,因为都要求参加了养老保险。都是计算实际的缴费年限了。所以你们现在只存在解除劳动合同问题,企业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即可。我过去在是人社局的公职律师,特别熟悉劳动法,我的回答不会有错的。给个好评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