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股权 » 52比48股权如何运营好

52比48股权如何运营好

发布时间: 2025-04-15 03:11:18

『壹』 怎样做员工股权激励才能留住人

1互联网时代人才的三个趋势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人才的移动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移动,快速移动,不仅包括资金、信息的快速移动,也包括人才的快速移动。人才的快速移动,不管是国有企业、外企,还是民营企业,公司内的人才都是快速移动,留人越来越难。
第二是人力资本化。现在出钱少或者不出钱的人已经越来越成为股东,甚至成为大股东。例如滴滴打车,最近一轮估值250亿美金,像陈伟这个团队,他们出的钱很少,但是这个团队很强,他们靠出少量的钱就已经成为公司的大股东了,所以人力是资本化的。包括小米、腾讯、华为等,整个团队出的钱很少,但是在公司占有大量的股份,而这些股份特别值钱,所以人越来越资本化了。越优秀的人才,你越要把他资本化,他来参与公司未来长期的大盘子的利益分配。
第三是叫创业大众化。在创业大街这个地方,什么O都缺。就是不缺CEO。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提倡,另一方面创业门槛越来越低,所以基本上创业都大众化了。
基于前面这三个特点,给每个企业主提出来一个难题。公司怎么样做好激励筑巢引凤?第一要吸引人才第二要留住人才第三要给人才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
2组织内激励公司在创业期,在成长期,公司本来就比较好的成长性,公司盘子也不是特别大,适合在公司内部做股权激励。进入机制要做好九定:
第一,定股权激励的目的。冯仑说,满书店都是爱情的教材,但是满大街都是不幸的婚史;满街都是管理书籍,却到处都是破产的企业。股权激励其实也是一样的情况。大家做股权激励的时候,很多时候其实本来是要干这个事情,最后干着干着干成了另一个事情,满街都在做股权激励,可是到处都是分裂的团队。其实股权激励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激励团队,而不是分裂团队。
第二,定发放主体。什么样的公司适合去做股权激励?我们拿两种类型的公司来比较。第一类公司,原来工业时代这些企业,像富士康一样制造型的企业,第一企业都属于资金驱动型、资源驱动型的企业。他们有比较强的薪酬支付能力,他们不需要拿股权当成工资来发放。即便公司给职工发股权,这个股权的想象空间很有限,很难有爆发性的增长,成长空间都有限,这些企业我们觉得不太适合做股权激励,或者说它的效果特别有限。第二类公司,人力驱动型的公司,都是轻资产的企业,比如说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典型的BAT,国外的谷歌、亚马逊、苹果,都属于这类公司,员工很多都是脑力工作者、知识工作者,这些公司其实是人在创造最主要的价值,钱虽然说也很重要,但是跟人相比,他的重要性越来越下降。这些公司在创业的时候,都会经历一段早期的时候现金流不是特别好,把股票当成工资的一部分发给员工,虽然九死一生,但是万一做成的情况下,股权的想象空间还是比较大,因为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高速成长。
第三,定时。公司什么阶段适合开始启动做股权激励?创业公司的股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投资风险巨大。第二投资回报周期很长。第三股权流动性很差。从员工的角度来考虑,他之所以愿意掏钱出来,愿意持有公司股份,无外乎三个原因:第一是基于对公司创始人的信任。第二是基于对公司运营数据的信任。第三是基于对零投资风险的信任。所以基本上公司你让员工投钱,让员工持有公司股票,只会基于这三个原因。所以这三个基点就是大家适合做员工股权激励的时间节点。对于跟着你干了三五年认可你,跟着一起追随你的员工,大家认可你的人的情况下,其实早期的时候就可以让一部分人参与持股。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讲,其实还是适合在公司外部有融资估值或者现金流做得比较好的情况下,才适合对员工持股。要么就是说你公司确实一方面可能需要钱,就是需要员工融资,另一方面需要有人大家把它当个事,团结一批人去创业。这种情况下,又没有融资估值,也没有现金流也不好的情况下,你可能只能给他们兜底,大家才有可能把钱投出来。所以这是公司适合做团队持股计划的三个时间结点。
第四,定人。就是说对什么人去发股票,定人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来做团队股权激励是要团结大家一起创业的,但是你如果是这些问题没处理好,最后制造的是公司分裂。
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我们通常几个建议,首先股权激励发放的标准一定要相对公平合理,因为给谁发,发多少,这里面公司内部肯定要有一套标准,比如说比较多的公司基本上都会跟几个指标挂钩,包括岗位、绩效、入职时间等。第二这个标准要公开。第三股票发放的结果,拿到不拿到的人大家都能被激励,而不是说拿到的人被激励,没拿到的人最后搞成了分裂。第四股权激励最好是让员工主动选择,而不能是搞摊派。 第五,定量。就是说给员工发股票的话,到底应该给他发多少股票?这是每个创始人后面都会碰到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几个思路。
第一,股权是一个金融产品,绝大多数人看不明白,因为它太复杂了。
第二,股权激励,是要激励团队,而不是补偿。所以数量上面主要是基于他未来有可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而不是完全按工资来。
第三,要跟团队沟通明白股权背后代表的价值。股票的价值是代表公司的价值,公司的价值背后是这个团队的价值,商业模式的价值,产品的价值。给团队发股票的时候,你不能只讲发了多少点,你要给他讲明白这个股票背后代表的价值是大项。
第四,毛定心理。很多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该给多少的情况下,就得找到一个理由去说服自己,说这个数字是公平合理的。确实想不明白,说不清楚的时候,就对标他的薪酬,本身就是一种方式。第六,定工具。就是说发股权。首先,激励工具,对一个公司来讲,其实团队的激励主要有两类,一是非物质的激励,包括员工的培训、荣誉、晋升、提升,解决的是员工成长的需求;二是物质激励,又分为现金激励和非现金激励。总体来看,激励一个团队的话,在公司里面不是股权一种方式,是有很多种方式,股权是一种中长期的激励方式。第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激励方式的侧重点。早期的时候,创业公司主要是长期激励比较多。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讲,就是短期跟长期结合。到了成熟期以后,基本上股权就很少用了,主要就是发基本工资,发短期激励。到这个企业衰退期的时候,基本就只发工资,发合作了。所以在创业期跟成长期,这两个阶段长期的激励方式会用得比较多。
早期的核心创业团队,通常我们建议是拿限制性股权。
各种不同的激励工具,是不是我只能用一种激励工具?其实在公司里面,针对不同的人,可以把各种激励工具组合去用。比如之前我们有个客户,他们做的是一个互联网家装的一个项目,以对于这些创业合伙人来讲,他们其实发的是股权+限制性股权,这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高管跟员工。他们当时主要发的是期权。对于全国各地的城市合伙人,则直接跟收入挂钩。不是说每个公司一定用这种方式,而是大家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第七,定价。股权到底应该给他多少钱一股?大家讨论几个经常会碰到的事情。
第一个关于干股的问题,经常有创始人问,我就是想给某个人发干股,干股怎么发?首先我们认为干股我觉得不是坑人就是坑你自己。法律意义上不存在所谓的干股,只存在是你出钱还是他出钱的问题。
第二个关于股权定价从时间上来讲分不同的阶段,我们整体来讲可以把公司的股票定价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公司融资之前,第二个阶段公司融资之后,但挂牌上市之前,第三个阶段公司挂牌或上市之后。这三个阶段其实越早期的时候,公司定价的灵活度越高,定价灵活度越高。
第三个定价这一块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要激励团队,第二要考虑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第四个,对员工来讲,在挂牌或者上市之前,员工是没有付款压力的。只有等到挂牌或者上市以后,员工才会选择行权。他那个时候才需要掏钱。第八,定条件。股票发放出去以后,到底以什么条件去发?大家给人分股权的时候,这个分股权是有条件地给,不是完全不付条件把股票分完就完事了。
不管创始人的股权还是员工激励的股权,本身是一个人力资本的概念,你既要尊重他的价值,既要激励他,其实也要约束他。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比如按照低于公司的估值发股票;约束机制其实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核心团队,你要约定全职投入。第二你的股票要分期兑现。第三,要约定离职回购机制。第四要约定好他的敬业尽职义务。这些都是公司股票发放的约束机制,必须把条件约束好。
关于股权分期兑现,怎么兑现?我们总结了最主要的兑现方式有这么几种,第一种就是公司用得比较多的就是分四年,每年兑现1/4,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兑现方式。第二种方式满两年兑现50%,三年75%,四年100%。第三种模式是逐年递增,第一年兑现10%,第二年兑现20%,第三年兑现30%,第四年兑现40%。第四种方式就是干满一年兑现1/4,剩下的在每个月之内兑现1/48。其实这四种方式都有公司在用,而且每种不同的方式对团队都是不同的导向,大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你们的方式。第九,定持股主体。包括几种方式:
第一种直接持股,就是说像期权,兑现了以后就直接个人持股。但是这种直接持股,这种方式我们不太建议大家这么去操作。
第二种代持,代持相当于你跟员工约定好,股票都由创始人代持,在工商层面不体现,所有的投票权都委托给你来行使,代持的方式对于很多相对早期的公司,其实如果是持股人数不多,比如也就三五个人,我们建议大家就可以采取这种代持的方式。
第三种持股平台。持股平台就是说公司是一个持股平台,股东都通过持股平台持股。这种方式就基本上公司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然后持股人数也很多,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持股平台的方式去持股。基本上到了新三板挂牌或者上市的时候,后面基本上全部都会转换成持股平台。退出机制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退出事件哪些事情会导致员工的退出?一是离职,二是业绩不达标,三是跟婚姻挂钩,四是继承事件。第二是退股范围。这里会涉及到几个问题:第一,关于股票99%的问题你都不用问合不合法的问题,只是大家一些商业交易习惯,你们之间两厢情愿,自己约定的事情。第二,回不回购两种方式都有。第三,退股价值。回购价格是一个退出里面的核心东西,有几种方式,首先第一大家要考虑离职的时候,已经兑现的股票跟没兑现的股票是不一样的。对于没兑现的部分通常就原价回购;已经兑现的部分,其实可以参考原来购买价格的溢价、公司的净资产、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折扣价这三个标准。第四,退股的共识。谈退出机制至少要沟通到几个层面,
第一你跟合伙人去沟通;第二你跟团队沟通好;第三大家约定好;第四老大得带头遵守。
以基本上这四条都会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创始人就会发现,谈完这些东西他发现这个股权就得这么分,有这些退出机制才是正常的。家谈完这些东西以后,大家觉得签文件签得很快,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大家先要做好预期管理,先要在软的理念达成共识,后面再谈硬的利益分配机制。
3组织外的激励
公司一旦做大,大家就会发现组织内激励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了,老员工不愿意分股权,新员工觉得分的少。这个时候在公司里面做股权激励,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所以我们就得去考虑组织外的股权激励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万科的项目跟投式。万科把每个楼盘项目做成一个公司,做成项目公司不在母体公司里面分股权,而是在二级公司里面,每个项目万科出一部分钱,外部融一部分资,另外公司内部跟投,三波资金一起投这个项目。内部跟投实际上就是解决团队激励的问题。内部跟投有几个方式,首先对每个楼盘项目附了一个上限,第二它里面分了有些人是必须跟投,有些人可以跟投。通过这种方式,这个团队放大了,有资金杠杆,又控制了成本,还解决了这个团队的激励问题。第二是完美世界的内部孵化的模式。内部孵化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员工阶段,员工提交类似创业计划书提交给公司,审核通过后,公司投一部分钱,从工资来垫;
第二个阶段是工作室阶段,如果早期只是一个想法,后面能作出产品了,产品还有一部分利润,中间卖了货还能赚钱,这个阶段公司跟员工是另外一个互联网方式,我有30%的分红权给团队,赚了钱30%分给团队;
第三个阶段是独立公司阶段,如果说项目越来越成熟,产品越来越成熟,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团队越来越成熟,那我们就干脆设立一个独立的公司,然后他们就给团队分股,运营团队可以占到30%到49%的股份;
第四个阶段,如果说这个项目创始人经过前面这一段时间的历练,锻炼的话,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创始人,这个项目也是一个成熟的项目,甚至它具备资本市场的价值,这个时候母体公司就不停地往后退,最后只是财务投资人,那你们可以让团队内部可以控股,这个公司未来还可以独立上市。

『贰』 合伙开公司股份怎么分配!

合伙开公司,股权一般按照出资人所认缴的出资额分配。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一、通常合伙的股权分配是按照出资比例,将100%的股权分割,出资一样的话就是均等分,不一样就是谁出的多,谁占的股份多。如果其中有技术入股或者专利入股的,需要将其技术折算成资金,再重新分配,比如说三个人合伙,出资一样,那么每个人是占33.3%的股份,如果其中一个人是技术入股,那么可以采取几种方案,比如说出资还是一样的,但会将这个人的技术折成股份,比如说他就变成了40%,另外两个人30%。
还有一种方案是这个技术的人直接将技术按照价值折合成现金,相当于他少出一部分资金,然后另外两个人多出一些资金等等,分配的形式以大家协商为准,这个由于具体的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千篇一律。
二、商定好初步的股权分配之后,还要确定好增资、退出等等的股权变更协定,比如说将来生意好了,另外两个合伙人想要买这个技术股东的股份,怎么定价,将来生意不好了,有人想退出,股权折价等等,这些都是最好从一开始就写在纸面上,以免日后的麻烦。
所有这些都商定好之后,一定要白纸黑字的写在合同上,所有股东签字确认,有几个股东就有几份,全部都签好字并且设立好账户以及到账的最后期限,因为如果资金不到账,后续的事情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
如果条件允许,更为稳妥的方法是去公证处将几方的合同进行公证,这样避免了将来如果出现合作不愉快,因为合同问题引起的争执。
拓展资料:
股份一般有三层含义: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的构成成分;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权利与义务;股份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形式表现其价值。其代表对公司的部分拥有权,分为普通股、优先股、未完全兑付的股权,具有金额性、平等性、不可分性和可转让性四个特点。

『叁』 有两位创始人的初创公司怎么分配股权比较好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金士顿,这家堪称内存行业”王者荣耀“的公司。因为他的创始人恰好是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被大家称为黄金搭档。

1987年,杜纪川和孙大卫 两个人的钱,前一轮创业的积蓄,刚刚在股灾中亏光了。两个穷得叮当响的人一起商量,怎么办?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他们决定二次创业,重头再来,用 杜纪川家里仅有的2000美金 创建了金士顿 科技 。二十年后的2007年,金士顿年营业收入突破45亿美元。三十五年后的2012年,金士顿在《福布斯》“全美私企500强”中列第48位,这已是第11次入选,也是第七次排名前100位。金士顿公司从来不用打卡,老板经常带着员工到处游玩,赚了钱大家逛赌场、下馆子,真是令人向往,被称为美国 科技 界的“乌托邦理想国”。

回顾整个创业过程,是两位创始人紧密合作,同进同退,才创造出神话般的业绩。想象一下,他们两个人,只要通一个电话就可以免除3.3亿美金的股权转让款,双方关系是何等密切和默契?虽然并没有看到有关于双方股权比例的报道,但我想,一定是比较科学比较合理的,或者说起码是合适的。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体会,关于初创公司股权分配,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初创期的股权分配固然重要,但远不如公司决策机制重要。 股权,通常情况下同时代表着决策权和红利权,但经过股东之间约定,可以将两者有所分离或有所侧重。两个创始人,不管是平分股权也好,还是一个人控股、一个人做小股东也好,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的发展方向由谁把控,公司的重大事项由谁拍板。钱多了不过是个数字,钱少的时候连数字都不如。所以,初创公司,要更多考虑怎么把公司做大,别太纠结与股权比例。

第二,创始人之间的股权划分固然重要,但远不如创始人群体与后续投资人之间的股权划分重要。 杜纪川和孙大卫曾经以14.5亿(实收11.2亿)美元出售金士顿公司80%股权,后来又以4.5亿美元买回这笔股权。在经营期间,他们两人始终保持了对公司的有力控制,没有因为后续引入资本而产生矛盾和内耗,这也是实现公司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不能控制公司的时候,他们干脆选择全部出售股权,转换老板身份变成打工仔,避免股东决策层面的冲突,不失为明智之选。那么,我们在设计初创公司的时候,也要考虑后续引入资本的问题,预先做好应对方案,是采取AB股方式?还是虚拟股东?还是干脆退出?

因此,有两位创始人的初创公司,其股权分配比例本身不重要,不同公司必然有很大差异,但有一点必须坚持,那就是不管股权比例如何,一旦确定不可轻易变更,创始人应甘愿接受,并主动维护这种股权结构,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公司生产经营上,发展才是硬道理。

你如果是技术型人才,那么对方最好是销售型,或者管理型人才 ;一个公司的运营发展是需要多种才能的,一个人很难都会,一个团队正好是互补,完整的完成了公司所需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你们只有能力互补才会彼此发展进水不犯河水,将来蛋糕做大了不至于打架,如果两个人都是技术型人才,那么谁负责技术了?自己都以为自己很懂,应该自己负责,这样就会发生争端。公司做大后,各种独挡一面,都有发挥的空间。

两个人5:5的股权是切记不要做的,这样肯定会出问题,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一艘船的航行需要一个船长,这就是领头人,他必须占有大股份,两个人的股份有几种分法:

5.5:4.5

6:4

6.5:3.5

7:3

越往后会越稳定

3、预留出未股份来引进的人才/合伙人

公司往后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可以提前预留10%到20%的股份,这个股份应该由创始2个股东共同出。

两个创始人的公司股权结构上根据情况可以进行不同的设计。

两个创始人的公司在初创企业结构中是比较好的结构,最好是能力互补,一人为主一人为辅。如果说一人负责公司管理和市场,另一人负责产品和技术。只是财务投资不能算创始人。

我们可以把初创公司的股权分为三类,1)外部投资人种子轮的投资,完全照初始估值议价。2)创始人的初始投资。在股权中分出部分比例作为创始人出资份额。两人按出资比例分配。3)剩下为两个创始人和团队股份。能力和职能作为创始人间分配的依据。这期间要评估两人在公司主导权,资源,融资能力,和工作职能等因素,最好ceo占主导,拥有大股权。

比如一个初创公司,启动资金需要300万,其中作价2000万释放10%股份融资200万,剩下100万两人出资按20%股权比例分配。假设ceo出资60万占12%,cto出资40万占8%,剩下的70 %股份,ceo40-50%,cto10-20%,团队预留10%。

当然在两人能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也尽可能一人为主,一人为辅,决不能出现平均股权,平均职权的情况。为保持差别性只好要求主导者负责全部的初始投资。

问题描述过于宽泛,需结合实际情况来分配。

只有两位创始人的情形下,股权的分配需要考虑创始人的出资、创始人对公司发展的贡献、未来可能实施的期权方案等各种因素。

1、出资比例

假设两位创始人对公司的贡献相当,在分配股权时可主要以其出资的比例为依据来分配股权。

举个栗子:注册资本100万,甲认缴出资55万,乙认缴出资45万,其股权结构为55%:45%。

切忌平均主义 ,各占50%的结构是最不科学的一种结构,在今后的经营过程中容易导致经营管理的决策僵局,在分配股权时,至少有一方的比例要超过50%。

2、对公司发展的贡献

如两位创始人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贡献不同,而且其中一方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分配股权时可适当提高其股权比重。

举个栗子:假设两人成立一家咨询公司,其中甲在行业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主要的资源都是由甲带来的,此时股权比例就要适当的向甲偏重,在分配股权时可以不严格按照出资比例来进行。

同样,注册资本100万,甲出资30万,但是可以占股55%,乙出资70万,占股45%(具体比例可以双方协商)。

如某一方要求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另一方也同意作为辅助,则建议一方的持股要达到2/3以上(满足公司特别决议的要求)

3、期权池

如果创始人决定预留10%的股份用于未来股权激励,则在二人的股权之外可以预设期权池,该部分股份可以由双方共同提供,也可以由核心控制股东提供,期权池股份的表决权由核心控制股东掌控。

4、其他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动态股权结构、同股不同权的设计(如果可行的话)。

给出的具体信息太少,根据一般需要关注的要点,给你点建议。

两个人合伙,两个创始人的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公司是互联网公司,那持有技术的合伙人持大股比较好;如果你的公司更多需要的是人脉与资源,有资源的合伙人持大股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个人建议,创业初期,大股东最好占到70%以上,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后续的融资都有好处。

有的创业公司,大股东出资多,但是对公司业务经营一点都不懂,也一点都不管,就等着年底分红,这种创业公司肯定是长久不了的。做最累的工作,拿最少的钱,谁也干不下去。

创业初期,你的合伙人班子一般是不完善的,后续要一般是需要吸引新的人才进入合伙人团队的。而预留10%-20%的股权,对人才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这部分股权可以先由大股东代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只是两位创始人之间分配股权还算简单,出同样力的情况下就按出金比例分配就好,若是不出同样力的,要适当对出更多力的创始人倾斜。很典型的就是我目前的公司,正好也是两位创始人,但是这两个创始人是两个极端,就是一个只出金不出力,另一个只出力不出金,但是不是说不出金的那一个就没有股权了,虽然大股权在出金的手上,但是不出金的也是有比例的。

如果涉及到要给初创团队和员工分配股权,最好把三分之二的股权控制在创始人手上,剩余的三分之一按股权激励形式分配给团队和员工,随着公司的壮大,新近员工的增多,难免要再进行分配,这时候创始人最好确保自己手上有50%以上的股权,等发展到超大规模后再考虑进一步放低创始人手上的股权,就像华为,初创和发展期的企业还是控股点好。

除了单纯的考虑资金投入意外 建议两个人的股权比例首先最好不要平均分配 因为均分的模式在决策上对公司发展很不利 其次是小股东超过33%也要尽量避免 如果这样的话小股东对公司就会拥有一票否决权 在接下来就是小股东不要过少 比如95%对5% 这样的比例也要尽量避免 因为这样比较容易出现小股东员工化 大股东一家独大的情况。个人建议像类似两个人这样的情况 一般小股东不超过三分之一的股份 例如70%/30%或者75%/25%的股权结构模式 这样的话公司既有核心控制力的老板 并可以确保决策的效率

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主要针对的是什么方面,如果是涉及到财产分割的话,那么公司的净资产是按照每个人的出资比例分割的,投入多的人当然要占有的股份多,股份是对出资额大小的数量衡量。这里有一个特别的情况,就是这两个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夫妻的话,不论如何分配股权,到了需要进行财产分割的时候,还是会按照每人50%来分配,而不会看占有股份的多少

如果是为了以后公司的发展,那么最好能有一个人占有的股份多一些。这也是为了在公司发展中关键的选择时刻,不会因为两个人意见不同而错过最好的时机。

所以,选择和谁一起创业很重要。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模糊,例如,两位创始人是否均出资?两位创始人各负责公司运营的哪一块?是否需要预留股权池用作以后的股权激励?等等问题均影响股权比例的分配。

但是无论如何,在两个创始人得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各50%的股权比例配置,这可能是最“烂”的股权比例配置,极容易形成股东会机制失灵,公司陷入“僵局”的局面!

我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股权你持有67%,另外一个或者几个合伙人分33%,这样你有绝对的控股权,然后收益分红大家平均分,你的合伙人优先拿收益,优先回本,这样多方共赢

热点内容
金控科技股票代码 发布:2025-04-15 03:49:37 浏览:505
恒瑞医药股票历史最低价 发布:2025-04-15 03:24:54 浏览:178
理财利息税是什么 发布:2025-04-15 03:16:12 浏览:455
52比48股权如何运营好 发布:2025-04-15 03:11:18 浏览:35
什么叫期货容量 发布:2025-04-15 03:09:49 浏览:338
基金ac类有哪些 发布:2025-04-15 03:09:43 浏览:950
亚太药业股票历史交易记录 发布:2025-04-15 03:08:13 浏览:784
股市破花概率是多少 发布:2025-04-15 02:59:07 浏览:138
香港期货用什么货币 发布:2025-04-15 02:49:19 浏览:252
佰仟金融跟达飞哪个好 发布:2025-04-15 02:42:40 浏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