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股权 » 怎么可以解除股权绑定

怎么可以解除股权绑定

发布时间: 2024-10-31 12:52:50

A. 股权引入机制和退出方式

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股权架构设计问题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创业;1.股权架构设计问题是合伙人从创业第一天起就要考;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资金,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3.要激励员工和公司长期走下去,会面临股权架构设;4.公司需要招兵买马、扩大经营,会面临股权架构设;今天泽与大家讨论的是,中间部分的合伙人股权的进入;在我们服务创业企业的过程中,
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股权架构设计问题贯穿于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创业者都会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搭班子?如何分配团队利益?如何治理公司?企业这些最核心的问题,都跟同一件事相关:公司股权架构。
1.股权架构设计问题是合伙人从创业第一天起就要考虑的问题(合伙人股权设计)
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资金,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天使融资);
3.要激励员工和公司长期走下去,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员工股权激励);
4.公司需要招兵买马、扩大经营,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创业股权融资)。 刚成立的创业团队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创业合伙人的股权结构,一直都是一个最为困扰创业者的问题。当然里面的坑不仅多,而且深。
一、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
想明白什么是合伙人是做好合伙人股权进入机制的前提。泽亚管理咨询认为的合伙人,是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的公司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 公司最大的贡献者是合伙人,主要参与分配股权的也是合伙人。合伙之后,无论公司的大事小事,合伙人之间都要一起商量,一些重要的事,甚至还得全部合伙人同意。公司赚的每一分钱,不管是否和合伙人直接相关,大家都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股权比例进行分配。 合伙人股权进入的坑
下述人员均可以是公司的合作者,但建议创业者慎重将下述人员当成合伙人,并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大量股权。
1、短期资源承诺者
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刚开始创业时,有朋友提出,可以为他创业对接上下游的资源。作为回报,朋友要求公司给20%股权作为回报。创业者把股权出让给朋友后,朋友承诺的资源却迟迟没到位。
这肯定不是个案。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短期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短期资源,
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一事一结,而不是通过股权长期深度绑定。
2、天使投资人
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公司早期创业时,3个合伙人凑了49万,做房地产开发的朋友给他们投了51万,总共拼凑了100万启动资金。大家按照各自出资比例,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给分了,即合伙人团队总共占股49%,外部投资人占股51%。
公司发展到第3年,合伙人团队发现,一方面,当初的股权分配极其不合理;另一方面,公司想引进外部财务投资人。多个投资人做完初步尽调后,表示不敢投他们这类股权架构。 创业投资的逻辑是:(1)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2)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3、早期普通员工
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们出于成本考虑,也为了激励员工,在创业刚开始3个月,总共才7名员工时,就给合伙人之外的4名普通员工发放了16%的期权。做完股权激励后,他们才发现,这些员工最关注的是涨工资,并不看重股权。早期员工流动性也大,股权管理成本很高。
对于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经过初步磨合的合伙人,可以尽早安排股权。但是,给早期普通员工过早发放股权,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另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5%的股权,对员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起到负面激励。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是不想给他们发工资,通过股权来忽悠他们,给他们画大饼。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股权可以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而且激励效果特好。在这个阶段,员工也不再关注自己拿的股权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资人估值或公司业绩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钱。
合伙人股权进入的经验
很多人都知道,小米有个土鳖与海龟混搭的豪华合伙人团队。很多创业朋友们问,小米合伙人的股权是如何分配设计的。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小米目前商业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原因,合伙人股权架构肯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次,每个企业都有不可复制性,但做事情背后的理念与思路有共通性,可以借鉴。比如:股权分配背后对应的是如何搭班子。先得找到对的合伙人,然后才是
股权配置。创业者得去思考,公司业务发展的核心节点在哪?这些业务节点是否都有人负责?这些人是否都有利益
(1)合伙人之间要在具体事情上经过磨合;
(2)给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的合伙人发放股权。
(3)通过圈内靠谱人推荐其圈内朋友,是找合伙人的捷径。比如,如果公司想找产品经理,直接去挖业务闻名NB的产品经理;如挖不成,让他帮忙推荐他圈内的产品经理。相信业内人的眼光与品位。
二. 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
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们四人合伙创业。创业进行到1年半时,有合伙人与其他合伙人不合,他又有个其他更好的机会。因此,他提出离职。但是,对于该合伙人持有的公司30%股权该如何处理,大家卡壳傻眼了。
离职合伙人说,我从一开始即参与创业,既有功劳,又有苦劳;公司法也没有规定,股东离职必须退股;章程也没规定;合伙人之间也没签署过其他协议,股东退出得退股;合伙人之间从始至终就离职退股也没做过任何沟通。因此,他拒绝退股。
其它留守合伙人说,他们还得把公司像养小孩一样养5年,甚至10年。你打个酱油就跑了,不交出股权,对我们继续参与创业的其他合伙人不公平。双方互相折腾,互相折磨。这肯定也不是个案。
创业企业该如何做好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
1、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给合伙人发放股权时,做足深度沟通,管理好大家预期:合伙人取得股权,是基于大家长期看好公司发展前景,愿意长期共同参与创业;合伙人早期拼凑的少量资金,并不是合伙人所持大量股权的真实价格。股权的主要价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比如,4年),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如果不设定退出机制,允许中途退出的合伙人带走股权,对退出合伙人的公平,但却是对其它长期参与创业的合伙人最大的不公平,对其它合伙人也没有安全感。
2、游戏规则落地
在一定期限内(比如,一年之内),约定股权由创始股东代持;约定合伙人的股权和服务期限挂钩,股权分期成熟(比如4年);股东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伙人有权股权溢价回购离职合伙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权;
对于离职不交出股权的行为,为避免司法执行的不确定性,约定离职不退股高额的违约金。
现整理了创业朋友经常问到的四个主要问题:
1.合伙人退出时,该如何确定退出价格?
股权回购实际上就是“买断”,本人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一个原则,一个方法”。“一个原则”,是建议公司创始人,对于退出的合伙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按照一定溢价或折价回购股权。
这个基本原则,不仅仅关系到合伙人的退出,更关系到企业重大长远的文化建设,很重要。“一个方法”,即对于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泽亚管理咨询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退出价格基数,一个是溢价或折价倍数。比如,可以考虑按照合伙人掏钱买股权的购买价格的一定溢价回购、或退出合伙人按照其持股比例可参与分配公司净资产或净利润的一定溢价,也可以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定折扣价回购。至于选取哪个退出价格基数,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会存在差异。比如,京东上市时虽然估值约300亿美金,但公司资产负债表并不太好。
很多互联网新经济企业都有类似情形。因此,一方面,如果按照合伙人退出时可参与分配公司净利润的一定溢价回购,合伙人很可能吭哧吭哧干了N年,退出时却会被净身出户;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价格回购,公司又会面临很大的现金流压力。因此,对于具体回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既让退出合伙人可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又不让公司有过大现金流压力,还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和灵活性。
2.合伙人股权分期成熟与离职回购股权的退出机制,是否可以写进公司章程?
工商局通常都要求企业用他们指定的章程模板,股权的这些退出机制很难直接写进公司章程。但是,合伙人之间可以另外签订协议,约定股权的退出机制;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尽量不冲突;在股东协议约定,如果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相冲突,以股东协议为准。
3.股权发放完后,发现合伙人拿到的股权与其贡献不匹配,该如何处理?
公司股权一次性发给合伙人,但合伙人的贡献却是分期到位的,确实很容易造成股权配备与贡献不匹配。为了对冲这类风险,可以考虑:(1)合伙人之间经过磨合期,是对双方负责。因此,可以先恋爱,再结婚;(2)在创业初期,预留较大期权池,给后期股权调整预留空间;(3)股权分期成熟与回购的机制,本身也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风险。

1.

3.

B. 深度绑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首页
新闻
无障碍

获取全网一手热点
打开
案例|复盘华谊兄弟:从楼起到楼塌,中间经历了什么?

透镜公司研究
2022年7月18日18:00北京透镜公司研究官方账号

关注

从“大院子弟”到“内娱教主”,侦察兵出身的王中军看起来走得十分顺利,仿佛是把苦难都放在了后头。
如今,困境重重的华谊兄弟已不复当初“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的风光,作为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久久在债务和麻烦中间穿梭。2022年6月,兄弟俩连收两份警示函,7月8日,兄弟俩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
看起来,华谊兄弟的风险还在持续,走过了28个年头的华谊兄弟前路几何?
失塌姿大守电影市场、多元化布局临考验、4年亏损超过64亿元、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比例极高……《商学院》就上述现象及未来发展战略问题向华谊兄弟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顺风顺水的开始
冯小刚成为了华谊兄弟的金字招牌,“冯氏喜剧+华谊兄弟”的组合在影视行业几乎是所向披靡。王中磊也评价说:“华谊的江山,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王中军是根正苗红的“大院子弟”,生活氛围昂扬积极,也不愁吃穿,所以他的人生轨迹总是出乎意料,想到哪里就走到哪里。
16岁时,王中军“子承父业册猛”参军入伍;4年后被分到国家团竖物资总局,成为体制内的人;25岁时想出来当自由职业者,于是又辞去“铁饭碗”;个体户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经历了出国潮,于是跑去美国留学……华谊兄弟的故事就是从王中军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回国之后开始的。
1994年,34岁的王中军学成归国,他早就想好了要开一家广告公司。这一年,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成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主要给企业设计LOGO。当时第一个大单子来自中国银行,要完成中国银行15000多个营业点的CI(Corporate Identity,即企业识别)标准化设计,华谊兄弟广告公司把中国银行的标志全部改成红标、黑字、白底,也因此公司一举成名,此后又先后接下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等大单子。
靠着广告公司,王中军赚得盆满钵满“有个把亿”,在当时已经是富豪级人物了。于是各种机会自己找上门来,其中就包括电影投资。
王中军是大院出来的孩子,当然也有很多大院的朋友,比如当海军之后回来成了作家的王朔;比如写《梦开始的地方》的导演、编剧叶京;比如出演叶京导演的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的张涵予;比如姜文、冯小刚、赵宝刚、葛优……
可以想象,往往在一个朋友聚会上,就聚集了作家、编剧、导演、演员甚至投资人等各种角色。看起来很偶然的电影转型,似乎也不那么令人惊讶。
1998年,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华谊兄弟投资几百万元,“躺赚”5000万元。这部电影基本奠定了华谊兄弟和冯小刚的商业合作模式,王中军对冯小刚说:“以后你也不要到处去找钱了,你的电影我都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想干什么都能干成”的王中军带着弟弟,和才华横溢的冯小刚组成了一个尽显峥嵘的“铁三角”,在影视行业闯出了不小的名堂。
此后由华谊兄弟制作,冯小刚执导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贺岁电影,无一例外成为贺岁档票房冠军。另外还有《夜宴》《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知名电影,也是华谊兄弟出钱,冯小刚出力,合作双赢。
到2000年,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公司。
冯小刚成为了华谊兄弟的金字招牌,“冯氏喜剧+华谊兄弟”的组合在影视行业几乎是所向披靡。王中磊也评价说:“华谊的江山,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两大猛将脱离
王京花携大批明星从华谊出走,该事件在当时被称之为“地震”级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的演艺经纪业影响深远。
除了冯小刚,王京花是华谊兄弟早期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她被称为“内娱第一经纪人”,带出过无数明星大腕。
据新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王京花在华谊兄弟的5年(2000年~2005年)时间里,除了培养出李冰冰、范冰冰等明星,还签下了胡军、夏雨、佟大为、任泉等艺人。华谊兄弟官网也指出,在艺人经纪的早期发展阶段中,用作品附加明星价值,培养出范冰冰、李冰冰、周迅、黄晓明等国内一线艺人。
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2年港星关之琳与华谊签订合作约定,成为继刘嘉玲之后又一位加盟内地影视公司的香港影星。而这些港星的加入也是在王京花的任职期间。
通过王京花打理的明星经纪业务,华谊兄弟完全可以自己捧自己的艺人,然后冯小刚在明星的基础上打造经典电影,进一步发展艺人的名气,形成良性循环。那时,华谊兄弟是国内少有的电影和艺人经纪双重发展的公司,几乎顺利成章地成为了影视圈的老大。
不过,在电影业务上有冯小刚,在艺人经纪业务上有王京花的华谊兄弟,接下来迎来了两大猛将的脱离。
2004年,冯小刚出走华谊。王中军在访谈节目《酌见》中提到,那时候冯小刚的离开是因为有人给出了更高的价格来招揽,冯小刚来告知他们自己准备“创业”的时候,已经和对方都谈好条件了。
到2005年,艺人经纪的“当家主母”王京花与华谊兄弟5年合约期满,也离开了华谊。新京报报道指出,王京花携大批明星从华谊出走,该事件在当时被称之为“地震”级的重大事件,对中国的演艺经纪业影响深远。有专家向《商学院》记者肯定了这一观点,表示当时的“出走”事件“几乎掏空了大半个华谊兄弟”。
不过,王中军在公众场合总是一遍遍地强调“离开的艺人没有几个”,说王京花于华谊公司而言只是一个公司的经纪老总,离开的影响并不大。
深度绑定明星
对华谊兄弟本身来讲,深度捆绑明星在短期内或许会节省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华谊兄弟付出了巨大的股权代价和巨大的商誉代价。
好在,冯小刚“出走”1年后又重归华谊兄弟,回来的冯小刚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产出经典电影《天下无贼》。
但这两人的“出走”经历给华谊兄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甚至直接改变了华谊兄弟与导演艺人的合作方式,让华谊兄弟在另外一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脱离”1年,冯小刚重回华谊兄弟,不仅身价翻倍还拿到了股权,从“一个厉害的导演”变成了导演兼公司股东。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华谊兄弟不仅深深捆绑了冯小刚,而且用同样的方式开始深度捆绑旗下明星艺人,开启影视行业深度绑定明星的先河。
2013年9月,华谊兄弟花费2.52亿元,收购张国立名下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的股权,溢价接近36倍。
此时这家公司成立才3个月。
2015年10月,华谊兄弟花费7.56亿元,收购明星股东持有的东阳浩瀚70%股权,溢价高达75倍。此时东阳浩瀚成立仅1天,而这些明星股东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等。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豪掷10.5亿元,收购冯小刚名下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此时东阳美拉刚成立2个月,亏损5500元,而华谊兄弟给的估值是15亿元。
除此之外,华谊兄弟还以分股权的方式,将股权分给了李冰冰、黄晓明、张纪中、邓超等明星大腕。
上述收购案例无一不是豪赌,背后也确实跟随着一份份对赌协议。只不过,签下了对赌协议依然有不少业绩爽约。
比如冯小刚承诺,2016年至2020年,美拉传媒承诺每年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每年增长15%。最开始的两年,冯小刚“踩线及格”,到2018年只完成6501.5万元业绩,冯小刚补偿6821万元;2020年只完成552.38万元业绩,比承诺数少1.75亿元。原本看似万无一失的对赌,冯小刚赔付了一定的现金,但华谊兄弟面临的还有商誉等资产大幅减值。
撇开对赌后续不谈,在当时的背景下,深度捆绑无疑是华谊兄弟的又一模式的创新,但也让华谊兄弟一步步走上了“玩资本游戏”的道路,甚至让整个影视行业风气都为之变化。
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指出,当时华谊兄弟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地砸知名导演、砸流量明星、砸知名IP。那时候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流量虚高和片酬畸高的现象非常严重,看起来是锁定未来的利润有效降低片酬的支出,但实际上深度捆绑吃了很多亏,这种风气也让当时的影视行业不顾流量“虚胖”盲目追求流量明星。
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透镜公司创始人况玉清也表示,通过股权捆绑艺人的举动,可以说是华谊兄弟对整个行业生态的破坏的开始。
“因为这极大地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艺人成本。当明星艺人们能够通过股权,通过资本工具去获取收益的时候,片酬就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收益了。所以导致整个行业的艺人成本水涨船高到了一种令行业难以承受的程度。”况玉清解释道。
况玉清表示,对华谊兄弟本身来讲,深度捆绑明星在短期内或许会节省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华谊兄弟付出了巨大的股权代价和巨大的商誉代价。正是这些巨额的捆绑收购造成的商誉减值,成为了后续华谊兄弟连年亏损的主要来源。
从深度捆绑明星开始,华谊兄弟一步步加码资本手段,华谊兄弟越是体量膨大,越是被勒住脖颈。
失守电影
华谊兄弟处境极为尴尬——一边是多元化布局还未见成效,另一边就已经失守电影市场。
平心而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乃至开启豪赌的深度捆绑明星模式之后,华谊兄弟依旧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2005年,“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正式成立;2009年,华谊兄弟成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视文化企业,号称“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2013年,华谊兄弟电视剧业务实现收入5.18亿元;2014年,阿里、腾讯、平安和中信建投定增36亿元,成就华谊兄弟的超豪华股东阵容;2015年,华谊达到了市值顶点,接近900亿元……
华谊兄弟的风光不止于此。比如在多元化方面,华谊兄弟依靠外延式并购疯狂扩张,收购唱片公司、布局游戏产业,搭建起电影、音乐、游戏“三驾马车”。例如手游公司银汉科技、英雄互娱、上海刃游、自在传媒等都被华谊兄弟收入囊中或持有股权。
然而危机正在悄悄逼近。在明星经纪、音乐、游戏等多个领域强势闯入的华谊兄弟,似乎在电影市场慢慢力有不逮。
首先是“冯氏喜剧”失灵。2012年,冯小刚一改往常的喜剧风格拍摄了逃荒片《一九四二》,叫好不叫座。这部华谊兄弟投资高达2.5亿的电影票房不足4亿,电影上映之后,直接让华谊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13个亿。
当时业界对此的形容是:冯小刚打个喷嚏,华谊兄弟就感冒。
而与此相对的,是更多喜剧风格的崛起。比如不得不提的“喜剧之王”周星驰系列电影和成龙的功夫喜剧,比如姜文讽刺喜剧,比如宁浩的黑色幽默喜剧,比如徐峥的囧途喜剧,韩寒的文艺喜剧,以及后来居上的陈思诚探案喜剧、沈腾的开心麻花喜剧电影……
其次,是明星效应失灵。华谊兄弟捧红了那么多的一线明星,但说好的深度捆绑似乎也不长久,明星艺人陆续流失。自2010年起,李冰冰、黄晓明、杨颖、邓超等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许晴、周迅等也已经跳槽,连颇受重视的葛优也在2011年离开华谊兄弟。
王中军也曾公开表示,发掘新演员也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艺人现在的流动性太强,演员选择的余地也不像我们创业那个时候了——只有几个公司拍戏,一年好戏不超过5部。现在的演员一待着就有50部等着他拍。”
接着是电影市场份额下降。艺恩发布的《2015年国产电影发行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以后,华谊兄弟的电影事业急转直下,电影发行份额呈断崖式下跌,从2012年的13.6%滑落至2015年的4.5%,被五洲发行、光线影业、博纳影业和乐视影业反超。
2013年以后,华谊兄弟失去了把持多年的国内民营电影公司票房第一的位置。在2015年,华谊兄弟票房12.2亿元,排名第七,而当时排名第一的五洲发行票房达到67.5亿元。
图片来源:艺恩《2015年国产电影发行市场白皮书》
这个时候,华谊兄弟处境极为尴尬——一边是多元化布局还未见成效,另一边就已经失守电影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况玉清认为,华谊兄弟多元化进军实景娱乐的举动,其实从长期来看这个大赛道和趋势并没有问题,但是短期内问题却很大: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实景娱乐并不好做,二是这是一个重资产业务,需要巨额的投入,而华谊兄弟当前最缺的就是钱。
由盛转衰
2022年7月12日收盘,华谊兄弟总市值76亿元,相比于2018年近900亿元的市值高点,可以说是十不存一。曾经在影视圈呼风唤雨的华谊兄弟正在被抛下。
谈起华谊兄弟的颓势,有人说是从2005年王京花携艺人出走开始的;有人说是2010年以后从多位明星大腕纷纷离开开始的;有人说是从2012年底《一九四二》票房惨败,“冯氏喜剧”失灵开始的;有人说是从2013年大肆用股权绑定明星,将影视资本化开始的……但最明显的转变大概是从2018年“手机事件”开始的。
王中军回忆华谊兄弟这几年,只觉得“前些年比较顺”,直到2018年“手机事件”出现。
“手机事件”实在是说来话长。2003年底,冯小刚执导的《手机》上映,剧中有个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崔永元还曾受邀参与前期创作。但崔永元没想到,该角色在剧中还有婚外情的戏份,电影播出后崔永元饱受流言蜚语,并与冯小刚等愤然决裂。
15年后,冯小刚再拍《手机2》,编剧刘震云表示不会再用“手机”这个名字,但事实证明电影并未换名字。崔永元怒而发文“手撕”《手机2》,矛头直指《手机2》的导演、编剧和主演的女明星,牵连出娱乐圈“阴阳合同”事件,被称作是“娱乐圈的原子弹”,影响之深、范围之广震惊娱乐圈,至今仍有余悸。
王中军说这是华谊兄弟真正的转折点,“也是在完全没有任何防备的状态下,受到整个社会媒体的极为负面的攻击。”
2018年对于华谊兄弟来说实在艰难。《手机2》变手雷,旗下艺人被波及,后来税务局对范冰冰开出了8亿的罚单。与此同时,娱乐圈进入寒冬。
据多家媒体报道,“手机”事件爆发后,2018年6月4日“冰冰概念股”唐德影视、华谊兄弟跌停。与6月3日股价相比,华谊兄弟开盘跌停,市值蒸发22.755亿,唐德影视蒸发6.6亿,当日有40只传媒娱乐个股下跌,影视传媒股当天市值蒸发上百亿。
2018年,华谊兄弟首次出现亏损,并且往后再也没能扭亏为盈。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华谊兄弟分别亏损11.69亿元、39.78亿元、10.48亿元和2.46亿元,4年来累计亏损超过64亿元。到2022年第一季,华谊兄弟再度亏损1.32亿元。
图片来源:《商学院》根据华谊兄弟财报数据整理
截至2022年7月12日收盘,华谊兄弟总市值76亿元,相比于2018年近900亿元的市值高点,可以说是十不存一。曾经在影视圈呼风唤雨的华谊兄弟正在被抛下。
不过,在况玉清看来,“手机事件”其实并不是华谊兄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应该是触发其危机爆发的一个触发点。他真正的转折点还是在于多年前大手笔地溢价收购明星旗下的公司,用股权深度捆绑明星。
“从他开始动用资本工具去进行短期扩张的时候,这个危机就已经埋下了。”况玉清总结道。
困境重重
王中军兄弟股权质押即将到期,从目前公开情况来看他们应该是不具有偿还能力的。这意味着如果股权被公开拍卖的话,华谊兄弟可能会出现实际控制权的变更,面临“易主”风险。
从经营利润上看,华谊兄弟的亏损已经逐年收窄,但从创始人兄弟的种种举动来看,华谊兄弟依旧困难重重。
“影视行业是一个很残酷的行业。”王中军曾表示,从前投七八百万拍电影的时代早已经不在了,现在投资七八千万的是低制作,投资两三亿的也只是中制作。
当华谊兄弟遭受困境,票房走低、连年亏损、负债累累、市值缩水,“缺钱”变成了最大的难题。于是王中军兄弟不停地去找钱,包括大幅度地进行股权质押,借此融资回寰,包括卖画还债,也包括找朋友借钱。
华谊兄弟有难,着实也有不少人伸出援手。据了解,史玉柱、柳传志等都曾借钱给王中军。
2020年4月底,华谊兄弟非公开发行股票进行再融资,老朋友们纷纷解囊,募得资金22.9亿元。其中,非公开发行对象包括阿里影业、腾讯计算机、阳光人寿、象山大成天下、豫园股份、名赫集团、信泰人寿、三立经控、山东经达9家公司,雪中送炭。
但王中军兄弟的压力依旧不小。截至2022年7月8日,王中军质押华谊兄弟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高达98.53%,王中磊质押华谊兄弟股份比例也达到87.14%。
图片来源:华谊兄弟公告
现在,王中军兄弟俩还有对应融资余额为6.99亿元的质押股权将在半年内到期,有对应融资余额为7.29亿的质押股权将在1年内到期(含半年内到期),公告提示:其质押股份有部分合约正在协商续期中,存在一定平仓风险。
风险还在继续。从2021年起,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已经多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2022年7月8日,华谊兄弟更是首次传出王中军、王中磊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的消息。不过,华谊兄弟表示,涉事双方已签署和解协议。
对此,况玉清指出,王中军兄弟股权质押即将到期,从目前公开情况来看他们应该是不具有偿还能力的。这意味着如果股权被公开拍卖的话,华谊兄弟可能会出现实际控制权的变更,面临“易主”风险。
而更令人忐忑的其实是创始人兄弟不断减持的举动。雪球数据显示,从2020年以来,王中军累计减持华谊兄弟股票47次,共计减持1.3亿股;王中磊累计减持52次,共计减持0.75亿股。且进入2022年之后,两人减持行为更加频繁,甚至有投资者开启了“每日竞猜”模式,嘲讽王中军、王中磊“今天减持多少?”
向凯直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际控制人王氏兄弟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是自救,而是套现。无论初心是什么样的,现在他们的一系列动作都变成了面子工程,深深套牢了股民和资本。
大厦危已?
如果华谊兄弟只坚持做电影,只出品电影或者做影视长视频,那华谊可能还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最起码还能维持生存,扛过眼前的困难。但是华谊的多线产业似将耗尽了他的最后一滴血。
王中军的大半生似乎都不受什么限制,自由洒脱又真的能吃苦,想干什么都能干成。这也让华谊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展现出行业领袖的气质,总是成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比如在酒桌上对冯小刚许下“以后你的电影我都投的承诺”,电影合约制就这么出现了;比如从第一家民营电影公司走到第一家电影上市公司,完全靠作品说话;比如电影公司发展明星经纪业务,形成“影视制作+艺人经纪”双轨道路;比如摸索出“影视公司+当红明星+大IP”的模式,被争相效仿……
除此之外,华谊兄弟最先开始提倡大制作、大投入、大产出,强调大手笔的制作和宣发,也是华谊兄弟最先开始发力海外渠道,把电影《大腕》变成中国第一部实现全球票房的影片。
华谊兄弟在影视行业掀起过无数次风潮,但是王中军“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的气质却没能延续到最后,连带着从最开始就顺风顺水、后续发展一路走高的华谊兄弟也步入惨淡的结局。
对此,向凯表示,时至今日华谊兄弟其实是陷入了各种问题导致的“综合病发症”——其面临的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华谊兄弟的阴阳合同、深度捆绑明星艺人、大跨步的多元化发展、电影市场的变化、监管趋严乃至疫情防控,以及老旧的管理思想等等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轰然倒塌。
有业内人士告诉《商学院》记者,华谊兄弟当年成长起来的很多支柱都已经倾塌了,前景堪忧。而华谊兄弟原来打造的新的增长曲线,受制于防疫常态化,很多项目也很难被看好。再加上内容制作的过审风险、监管对流量经济的整肃,也影响到华谊兄弟IP衍生效应的发挥,更别提股权绑定明星的机制,也不是政策所倡导的,“整体来说,不管从虚的还是到实的,华谊兄弟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向凯表示,华谊兄弟这些年来给行业带了很多好头,也为中国影视行业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也有过一些错误的举措,成为反面教材。
比如在管理方面,华谊兄弟一直是高举高打的作风,一般只愿意和大牌的导演和大牌的演员合作,也不会“降低格调”去和新的团队、艺人、编剧、导演合作,不会去做底层的IP开发。所以看似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上基石松散,底层和中间力量没有培养起来。
比如在多元化方面,向凯认为华谊兄弟思想太活跃,步子迈得太大——他觉得自己是行业的老大哥,觉得自己能一直撑起整个电影的半边天,觉得自己可以发展成整个电影公司的典范,但是后来他又做艺人经纪又做音乐又做游戏又做文旅,概念丛生,难以成事。
“如果华谊兄弟只坚持做电影,只出品电影或者做影视长视频,那华谊可能还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最起码还能维持生存,扛过眼前的困难。但是华谊的多线产业似将耗尽了他的最后一滴血。”向凯表示。
况玉清认为,如果华谊兄弟还有出路的话,一定不是在实景娱乐上,因为华谊兄弟等不起。最后的希望可能还是在于其核心业务——影视板块上面。如果疫情防控情况乐观,如果华谊兄弟又能抓住这波机会在主营业务上有所建树,或许有可能迎来扭亏。
不过,在向凯看来,像华谊兄弟这样的企业,没有上亿元的保底资金是很难支撑一部新电影的拍摄的。而华谊兄弟目前却是处于要资金没资金、要内容没内容、要团队没团队的“三无”情况,窟窿太大难以填补,几乎很难有巨大的转身。
漫漫28载,华谊兄弟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一直在创新前沿奔跑奋斗,不停地进入新战场;最后也像是跑错方向的犀牛,曾经一步踏错,就慢慢失去方向,被时代抛下。
回望过去,曾经那个16岁的尖子侦察兵果决勇敢、英武蓬勃,而现在的王中军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纪依然要为债务奔波,大厦危已、名将白头,令人唏嘘。
透镜公司研究
经典回顾
广誉远:货真卖出去了?款真能收回来?坏账计提到位了?
华晨翻车:强行并表BMW刷评级,背后藏着一个极品型债券陷阱
广州浪奇:存货“失踪”后,应收款安全系数几何?
贵州茅台中报真增长还是伪增长?今年茅台酒还会一瓶难求吗?
瑞幸第二?神州优车涉嫌虚增1/3收入?
易见股份:数据好得不真实,百亿保理贷款藏着多少秘密?
贵州茅台:是否隐藏利润?如何隐藏?隐藏了多少?
华谊兄弟商誉化解术:满分财伎四两拨千斤,10亿商誉遭隐藏
华谊兄弟离“海航式缩表瘦身”还有多远?
联合资信评级“翻车”复盘:方正集团违约前夜3A评级是如何出炉的
格力混改交易架构分解:董明珠如何巧设杠杆实现少数派当家?
海信老矣,尚能饭否?
佳兆业尴局:昔日利润调节神器今成累赘,离卖血还债有多远?
谁缔造了兰生股份十年业绩神话:炒股高手?OR会计高手
解码美的资本运作神迹:40亿回购如何精准护航144亿并购?
解构铁汉生态神话:举债烧钱扩张20倍,资金链还能扛多久?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广告
血糖7.0以上,饭后一个习惯,血糖高连夜改善!
全部评论
打开腾讯新闻参与讨论

修昔底德井不深
有梦想,是好事。对于每一家公司而言,梦想都是推动自身进阶的核心源动力之一,是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 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华谊兄弟却没有走出如同华纳兄弟和迪士尼般稳健的足迹。在资本的诱惑下,华谊兄弟的步子越迈越大,逐渐偏离原来的轨迹,最终使得自己的电影根基摇摇欲坠,从而陷入一场大败局。
...
展开
湖北网友
7月20日
回复
打开
腾讯新闻
参与讨论
1
血糖7.0以上,饭前用它,有效改善血糖困扰!
广告
长兴
意见反馈
举报中心
隐私政策
Copyright© 1998-2022 Tencent.All Rights Reserved

C. 股权激励终止什么意思

股权激励终止的意思是指某种股权激励计划或者方案的结束或者作废。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激励目标达成、合约期满、公司政策调整等,导致股权激励计划被终止执行。这意味着参与股权激励的员工将不再享受该计划带来的相关权益和待遇。


具体来说,股权激励通常是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业绩而采取的一种长期激励措施。通过股权激励,企业可以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紧密绑定在一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整或者其他因素,股权激励计划可能需要被终止。


当股权激励终止时,可能是以下原因之一:


一、激励计划的目标已经实现


如果股权激励计划的主要目标,比如提高公司业绩、促进员工积极性等已经实现,公司可能会选择终止该计划。这可能是因为公司认为当前的激励措施已经足够,或者需要重新制定新的激励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


二、合约期满


股权激励通常有一定的期限,当合约期满时,如果公司选择不再继续该计划,或者员工没有按照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激励计划可能会被终止。


三、公司政策调整或法律法规变动


公司的内部政策调整或者相关法规的变动也可能导致股权激励计划的终止。例如,公司可能因为财务状况、治理结构变化等原因调整股权激励政策;或者相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公司必须终止或修改原有的激励计划。


总的来说,股权激励终止意味着员工将不再享受该计划带来的权益和待遇。对于参与股权激励的员工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公司的公告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待遇情况。同时,对于公司来说,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和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D. 公司让我购买公司股权,我该怎么办

应该看这个公司的潜力,如果公司潜力非常大,你就可以购买,如果公司正在危险时期,那么你应该拒绝这种要求,毕竟关系到钱财的问题非常重要,不要被老板坑了。很多公司要求员工买股权是为了融集资,有了钱之后公司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发展,但是对于员工来说有好有坏,员工可能一辈子都绑定在公司里面。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拒绝,就莫名其妙买了股权。关于公司让员工购买公司股权的问题,我有下列看法:

一、如果公司正在高速发展期间购买是一件好事

公司如果想要高速发展,必须要保证资金链完整,所以有时候公司会向员工出售股权来集资,如果公司在高速发展,员工购买股权以后就会大大升值,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件好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要放弃,这对你以后是个机会。

如果大家对于员工购买公司股权这件事有其他的看法,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E. 投资者购买股权后有哪些退出机制可以使用

1、提前约定退出机制,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提前设定好股权退出机制,约定好在什么阶段合伙人退出公司后,要退回的股权和退回形式。创业公司的股权价值是所有合伙人持续长期的服务于公司赚取的,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合伙人取得股权,是基于大家长期看好公司发展前景,愿意长期共同参与创业;合伙人早期拼凑的少量资金,并不是合伙人所持大量股权的真实价格。股权的主要价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比如,4年),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如果不设定退出机制,允许中途退出的合伙人带走股权,对退出合伙人的公平,但却是对其它长期参与创业的合伙人最大的不公平,对其它合伙人也没有安全感。

2、股东中途退出,股权溢价回购。
退出的合伙人的股权回购方式只能通过提前约定的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照当时公司的估值对合伙人手里的股权进行回购,回购的价格可以按照当时公司估值的价格适当溢价。

3、设定高额违约金条款。
为了防止合伙人退出公司但却不同意公司回购股权,可以在股东协议中设定高额的违约金条款。

F. 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

一个创业公司最怕就是合伙人因为股权问题而闹矛盾,导致其中或者几个合伙人提出离开。赎回自己的资金。这是创业公司最不想看到的场景,也是创业公司开始发展的时候出现很普遍的现象。

虽然损失不大,但是这让我意识到股权分配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经跟几个朋友创业,我与他招聘了十几个人,准备大干一番,而其中朋友倒好,绝大部分的股份都弄在自己手上,很多绝大的决策都他一个人决定,不听我们其他股东的意见,结果员工认为公司是他的,跟其他合伙人无关,久而久之很多合伙人觉得自己就是一名员工,而不是什么合伙人,然后很多合伙人就散了,并且提出赎回自己的资金。到后面因为资金和运营问题,公司倒闭了。

其实一个公司是否能走的更远,利益是最大的羁绊。利益存在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如果创始人和合伙人,资金参股的股东等一心只想自己利益的话,公司很难走到长久,无论就算有多完美的股权分配制度,人心是否一致才是最重要的。

热点内容
股票交易输入资金账号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10-31 13:29:12 浏览:236
中国股票软件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2024-10-31 13:16:11 浏览:27
越南基金定投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10-31 13:08:32 浏览:317
股权金额怎么算的 发布:2024-10-31 13:07:35 浏览:166
如何去港股市场 发布:2024-10-31 13:05:58 浏览:149
泸州老窖股市行情走势如何 发布:2024-10-31 13:04:49 浏览:729
股市什么是实时走势 发布:2024-10-31 13:02:33 浏览:474
股市极速开户里面的推广码怎么填 发布:2024-10-31 13:02:18 浏览:919
可转换公司债券对股票影响 发布:2024-10-31 12:59:30 浏览:769
场内lof基金5000块怎么收手续费 发布:2024-10-31 12:55:53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