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登记服务费怎么入账
⑴ 外籍员工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资金如何管理
股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最常用的激励员工的方法之一。
网友咨询:
外籍员工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资金如何管理?
律师解答:
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的,境内上市公司应当在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公告后的30日内,持以下材料,在境内上市公司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外汇管理部,统一办理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登记:
(一)书面申请,包括但不限于境内上市公司基本情况,股权激励计划基本情况,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的计划汇入金额等。
(二)《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登记表》。
(三)境内上市公司相关公告等能够证明股权激励计划真实性的证明材料。
(四)境内上市公司出具的外籍员工与其雇佣或劳务关系属实的承诺函(附参与股权激励计划的外籍员工名单、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所涉及股权激励类型等)。
(五)所在地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所在地外汇局审核上述材料无误后,为境内上市公司出具相应的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业务登记凭证。境内上市公司凭业务登记凭证、外籍员工凭业务登记凭证复印件办理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相关跨境收支、资金划转及汇兑业务。
律师补充:
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从境外汇入资金参与股权激励的,外籍员工应当将资金从境外汇入至境内上市公司账户或外籍员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外籍员工使用其境内外币账户内的资金参与股权激励的,外籍员工应将资金结汇后划入境内上市公司账户或外籍员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银行审核业务登记凭证后,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相关控制信息表的内容,为境内上市公司或其外籍员工办理入账或结汇入账手续。
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需将出售股权激励项下股票或权益资金、参与股权激励项下分红派息所得资金汇出境外或购汇划转至其境内外币账户的,可凭以下材料在银行办理汇出或购汇划转:
(一)业务登记凭证。
(二)外籍员工身份证明(外籍员工身份证明应当与境内上市公司办理登记时,在《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登记表》中填写的身份证件类型和身份证件号码一致)。
(三)证券公司出具的股权激励项下外籍员工境内交易证明文件或证券账户红利股息入账凭证。
(四)银行要求的其他真实性证明材料。
【法律依据】
《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资金管理办法》
三、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所涉人民币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对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所涉外汇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
四、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实行登记管理。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应当集中委托实施股权激励的境内上市公司统一办理相关登记。
⑵ 公司购买股权怎么做账
公司购买股权的做账步骤包括确认交易完成、资金支付、股权登记和会计处理,其中包括成本记录、股权持有确认、股权价值评估和财务报表更新,最后可能需报告和披露相关信息。具体步骤应根据公司情况和法规而定,建议咨询专业会计师或律师以确保准确性和合规性。
公司购买股权是一项重要的财务交易,需要正确的会计处理和记录。以下是公司购买股权时的一般做账步骤:
1. 股权购买确认:首先,确认购买股权的交易是否已经完成,并且双方达成了协议。确保购买价格、股权数量和其他相关条款已经明确。
2. 资金支付:将购买股权所需的资金从公司账户转移到卖方账户。这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支票或其他合法支付方式完成。确保记录资金转移的准确日期、金额和账户信息。
3. 股权登记:在购买股权后,需要将股权的所有权转移给公司。这通常需要进行股权登记,以确保公司正式成为股权的合法持有人。在登记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法律文件和证明文件。
4. 会计处理:一旦股权购买完成并且股权登记完成,需要进行会计处理。这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记录股权购买的成本:将购买股权所支付的金额记录为公司的资产。这通常以股权的购买价格为基础。
- 股权持有的确认:确认公司现在拥有购买的股权,并将其记录为公司的资产。
- 股权价值的评估:根据公司购买股权的目的和相关法规,对购买的股权进行评估。这可能需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收益、市场价值和其他因素。
- 股权对账户的影响:根据购买股权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更新公司的股东权益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报表。
5. 报告和披露:根据公司法规和会计准则,可能需要向相关机构和利益相关方报告和披露公司购买股权的情况。这可能包括提交相关的财务报表、股权登记文件和其他法律文件。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性指导,具体的做账步骤可能因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而有所不同。为确保准确性和合规性,建议在进行公司股权购买时咨询专业的会计师或律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
第五章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第二节股 份 转 让第一百四十二条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三)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五)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六)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公司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公司因前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授权,经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的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司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属于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的,公司合计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数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十,并应当在三年内转让或者注销。上市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因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通过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进行。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⑶ 股权激励的一般误区有哪些
根据你的提问,经股网的专家在此给出以下回答:
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八大可能会影响企业生死存亡股权激励误区:
误区一:认为股权激励就是股票期权激励
其实,股权激励并非只有股票期权激励这一种方式,股权激励还包括限制性股票计划、员工持股计划、虚拟股票增值权等。由于现在A股上市公司用得最多的是股票期权激励,因此本文的重点也是期权激励。但这并不表明企业对高管的激励只有这一个方法,企业(特别是非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的激励方法。
在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中,仅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作了规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采取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方式。
所谓限制性股票,是公司免费赠送给高管人员的一种股票,但这些股票的买卖和所有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高管在限制的期限内不得随意处置股票,如果在限制期内高管辞职或者不幸被开除,股票就会被没收。目前,限制性股票计划因为对高管抛售股票限制较多、激励程度有限而遭到了大多数公司的冷遇。
误区二:认为股票期权计划适用于任何行业
股票期权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企业。一般来讲,实行股票期权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企业处于竞争性行业。否则,经营者无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只要利用垄断地位提高价格或减少供给量,就可轻易长期地坐享高额利润。只有处于竞争性的行业才有必要实行期权激励。由于经营者面临的市场环境充满竞争,企业只有求新求变方可生存发展。实行期权激励,可以鼓励经营者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让公司不断增强竞争力。
第二,企业的成长性较好,具有发展潜力。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意味着市场尚未开发或尚未饱和,企业有充足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开拓业务。在这种条件下,只要所有者有效地激励经营者,他们就会创造出良好的业绩,实现经营者价值和股东价值的双赢。
第三,企业产权清晰,内部权责明确。企业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拥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是实施期权激励的前提条件。产权不清晰,股权就无法确定,而且,如果政府对企业经营进行过多的不应有的干预,也会使股票期权计划失效。
误区三:认为推行股权激励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推行股权激励的前提条件,而不是相反。一个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企业若贸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甚至会引发企业生存危机。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是形式上的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包含这样一些要素: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工大会等。
但更为重要的是实质上的完善。上述要素以合约关系为纽带,各司其职,互为制衡。股东大会选举出董事会,董事会作为委托人,要求公司高管尽职尽责,以使股东能够得到更多的投资回报。
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追求的是包括知识、才能、社会地位在内的自身人力资本增值,以及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力资本报酬最大化。因此,公司不仅必须为经理人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还必须建立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经理人员约束机制。
误区四:认为股权激励的成本不大
把股权激励的成本作为费用记入损益表,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2007年年报显示,有19家公司明确了报告期内予以摊销的期权费用。这19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4.88亿元,期权费用合计13.12亿元,占比达到12.5%。
这相当于上市公司平均拿出一成以上的利润用于奖励高管层。其中代价最大的是伊利股份,期权费用超过7亿元,其次是万科A和金发科技,分别为2.35亿元和1.477亿元。
对于刚刚接触股票期权的我国上市公司来说,对这一权益工具带来的费用问题可能有如下3种认识误区或操作障碍:
第一,认为高管们行权后获得的财富来自在二级市场抛售股票,公司本身并没有承担成本和费用;
第二,认为只有激励对象行权才产生费用,在行权等待期内不应将相关费用入账;
第三,已经意识到了股票期权会产生费用,但是会计入账时,不知道如何计算或分摊该费用。
其实,当被激励对象行权时,正常情况下每股价值已经高过了行权价,高出的部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经营取得的价值,本应归属于公司,但公司把这部分价值授予了经营者,这势必会摊薄公司收益,因此须记入费用,作为获得经理人劳动或服务的成本。而经理人的劳动贯穿了整个行权期限,因而必须在整个行权期的每个会计年度予以分摊。
误区五:认为考核标准越高越好
如何制定对管理层的考核标准被认为是整个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中的最难点。合理的考核指标能够激励管理层努力经营,但又不至于被他们认为高不可攀而放弃努力。
因为已经出现考核指标较低,高管行权套现过于容易的案例。人力资源咨询公司韬睿2007年的一份中国高管薪酬报告也指出,中国A股市场一些公司高管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得到高额的行权收益,但是公司的股价表现平平,甚至下跌,这种高管薪酬和股东回报的不一致现象说明公司没有设置有效的行权业绩条件。
误区六:行权价格随意高下
尽管斯克尔斯早在1970年代就与他的同事、数学家费雪·布莱克研究出了一个计算期权价格的复杂公式—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并因此获得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家,成为被国际上制定期权价格最权威的方法。但中国限制于没有期权市场的投资者对期权价格进行纠偏,行权价格的制定具有极大随意性,更改也过于频繁
原则上说,在股价不低于行权价的情况下,一般不允许上市公司通过股票期权重新定价来使股票期权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如果重新定价确属必要,上市公司应就重新定价事宜提交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然后才能更改。
这些必须改变的情况理论上包括公司股本变化,以及进行资产重组、合并、分离,或因经营亏损导致停牌、破产、解散而终止;公司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经营不佳或经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而终止股票期权计划;激励对象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的规章制度,或遇不可抗力而导致股票期权计划加速或终止,或者经特别决议重新确定行权价格等情况。
误区七:对资本市场是否有效不加考虑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股权激励计划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在一个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基本上反映了经营者接手企业时企业的价值,短时间内股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在美国,大部分公司股票期权授予日的价格都约等于甚至小于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
在西方很多国家的股票市场上,基本不会出现“股权激励行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制定行权价以及行权时,很难通过企业内部消息来操纵股价,即使操纵一时,由于股票期权的行使是分批进行的,只要市场有效,股价最终将反映企业价值,经营者操纵股价获利不会屡屡得手。因此,这就迫使经营者努力工作,而不是挖空心思去修改会计利润,或者公布虚假信息欺骗股东。
但是在一个扭曲的市场,投资者并不看重企业的价值增长和未来分红能力,而是想着在二级市场快速炒作一把便撤离。这时,股价不能正确反映公司价值,因此也难以用股价来衡量经营者的业绩。这样,股票期权方案将失灵。
误区八:忽视了经理人市场的有效性
正如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能够正确评价一家公司的价值,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也能够正确评价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并对经理人的行为加以约束。一个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不仅能够记录经理人的过往业绩,也能记录经理人的职业操守。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信用和操守是职业经理人的立身之本,一个职业经理人一旦在信用上有了瑕疵,就意味着其职业经理人生涯的终结。因为市场赋予德才兼备者的价格会很高,而不胜任者或者信用有问题的经理人则会面临淘汰的威胁。
而在我国,由于职业经理人的稀缺,导致职业经理人市场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现象。很多时候,企业在招聘经理人时求贤若渴,往往忽视了对职业经理人的信用进行检查,即使想检查,也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备而只能作罢,甚至检查出了污点,也由于企业急缺人才而只能将就任用。由于市场失效,就造成了某些职业经理人对职业道德的忽视,进而会给企业带来危害。
其中,经理人辞职抛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道德风险。由于新《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内只能每年部分抛售股票的硬性规定,在2006~2007年间,时常能够听到高管辞职抛股的消息。
高管辞职大都出现在股价暴涨时期,这时公司的股价被明显高估。一些聪明的高管由于考虑到今后股市恢复理性时股价势必会回落,因此为避免财富缩水,不惜辞职套现,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无可厚非,但是,这些人的流失,很可能让企业难以承受。
因此,企业在设计期权激励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的约束较弱这个因素,争取在创造富翁的时候,还能留住这些能干的富翁。
以上就是经股网的专家根据你的提问给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股网,一家以股权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家股权门户网站
⑷ 公司高管拥有的原始股在会计上是如何入账的,最好写下会计分录。
财政部2010年7月14日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中规定:“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构成)内发生的股份支付交易,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一)结算企业以其本身权益工具结算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除此之外,应当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结算企业是接受服务企业的投资者的,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或应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接受服务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同时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负债。(二)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或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其本身权益工具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接受服务企业具有结算义务且授予本企业职工的是企业集团内其他企业权益工具的,应当将该股份支付交易作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处理。”
从解释4号的规定来看,国内准则也将大股东低价转让上市前企业股份给高管、核心技术人员这一交易作为股份支付来处理。
此外,在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于2009年2月17日印发的《上市公司执业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09]第1期中也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按照合同约定价格(低于市价)转让给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该项行为的实质是股权激励,应该按照股份支付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及应用指南,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记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⑸ 股权激励费用会计处理
股权激励费用会计处理
行权前: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行权时:
借: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个人取得上市和非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所得,怎么计税
1.个人取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得,怎么计税?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主要是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发展业绩"绑在一起",让个人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增强对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向心力".个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得,是个人任职受雇的一种报酬方式,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2005年以来,财政部、税务总局先后印发多份政策文件,明确了个人取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总体思路是将股权激励所得在不超过12个月(最多为12个月)的期限内分摊计税.
2019年实施新税制后,为保证税收政策延续性,对股权激励所得的计税方法给予三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得的税收政策暂维持不变.
由于改革后综合所得的税率表为年度税率表,股权激励所得直接适用年度税率表,客观上相当于原来按12个月分摊计税的政策效果.因此,在过渡期内,个人取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所得,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股权激励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式中的上述股权激励收入,为减除行权成本后的收入余额.
2.个人取得非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所得,怎么计税?
个人取得符合规定条件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经向税务机关备案,可以实行递延纳税,即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01号)规定,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属于境内居民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
(2)股权激励计划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未设股东(大)会的国有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3)激励标的应为境内居民企业的本公司股权,其中股权奖励的标的可以是技术成果投资入股到其他境内居民企业所取得的股权;
(4)激励对象应为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对象人数累计不得超过本公司最近6个月在职职工平均人数的30%;
(5)股票(权)期权自授予日起应持有满3年,且自行权日起持有满1年.限制性股票自授予日起应持有满3年,且解禁后持有满1年.股权奖励自获得奖励之日起应持有满3年;
(6)股票(权)期权自授予日至行权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0年;
(7)实施股权奖励的公司及其奖励股权标的公司所属行业均不属于《股权奖励税收优惠政策限制性行业目录》范围.
凡不符合上述递延纳税条件的,个人应在取得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时,参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执行.
股权激励费用会计处理如上,如公司有一天真的能够进行股权激励,那财务就可以根据它实际的情况来完成入账.提醒广大财务在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时,除了有账务处理方面的内容,还有税务等其他方面的内容要掌握,最好能清楚所有内容.
⑹ 股权激励计提什么费用
股权激励计提的费用是薪酬与激励费用。
股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员工而采用的一种长期激励手段,其涉及的费用主要包括薪酬与激励相关的费用。下面详细介绍这一概念及其相关细节:
首先,股权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设定特定的激励措施来促使员工努力实现公司业绩目标或取得技术突破等成果。这种措施的费用便是股权激励的费用。这不仅仅是一种薪酬的支出,更是一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规划。这种费用反映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期望。因此,股权激励计提的费用应当被视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支出。同时,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时需要考虑具体的方案设计和成本核算,以确保其长期性和公平性。这一费用会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绩预期而有所变化。许多公司在开展股权激励时会设定明确的标准和方法来评估和计提相关的费用,这些费用的合理计提和使用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总之,股权激励计提的费用是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过程中产生的薪酬与激励相关的支出,这一费用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要注意这种费用的合法性并透明化处理以及按时入账进行正规的管理和处理以保障企业和员工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