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对公司职工有什么影响
㈠ 公司股权转让和法人变更对职工有何影响
公司依然是原来的公司,劳动关系并未受到影响,所以对于职工没有影响
如果新法定代表人不想要原来的这些工人,则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进行处理
㈡ 公司改制、清算、股权转让有什么不同对员工有何影响
1、公司改制和股权转让,都涉及到公司的控股主体的变换,对员工没有多大影响。而清算则是企业破产了,内部的股东会解散。
①公司股权转让,经营仍然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对员工影响不大;
②公司改制,会影响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不同机制下,不同类型企业,待遇会有区别;
③公司清算,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定补偿,对员工影响最大。
2、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新的需要的过程。
3、清算,是为了终结现存的法律关系、处理其剩余财产、使之归于消灭而进行的一个程序,包括计算、核实等。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未经清算就自行终止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受法律保护。
㈢ 公司给员工股份,对于员工来说有什么用处
公司给员工股份,对于员工的用处:
1、自豪感:员工拥有股权,可以获得身份的自豪感。在员工没有股权时,就是企业的一个打工者,员工拥有股权后,就是企业的主人,获得身份的认同。
2、分红收益:员工拥有股权之后,可以获得股权的分红,这是员工工资奖金之外的另一份所得,这样使得员工不仅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关注到企业的利益,员工的价值导向就由以前只关注自己的收入,进而开始关注企业的利益,员工就将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3、股权溢价收入:员工入股时,假如企业的股权价格是一股一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股权的价格也许变成一股10元甚至更多,员工在股权转让或退出时可以获得溢价的收益。
如果企业与资本市场挂钩,即企业如果上市,股权的价值会更大,员工获得的溢价收益也就会更多。假如你是腾讯、阿里的员工,持有企业的原始股,因为企业上市,你将获得的溢价收益更大。
在阿里,因拥有企业股权身价百万、千万的员工比比皆是,这在传统企业中,靠工资积累如此多的财富是很难做到的。
4、员工的保障:在做股权设计时,需要考虑,万一员工因为发生工伤、工亡或者死亡,这对于其家庭而言,是一种不幸。而对于企业,如何进行人道主义的关怀,从而体现企业对于员工的关心,同时也让员工找到归属感,也是在做股权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做股权设计时,会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让万一发生上述情形的员工,再获得三至五年的分红,以贴补员工的家庭开支。
同时在设计方案时还考虑退休的情形,员工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等退休时,对于非上市企业的员工,企业将退休员工股份的80%或者更多,以约定好的内部相对公允的价格转让给在企业当中继续创造较大价值的员工。
5、实现更大梦想:按照马斯诺的理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员工也有自己的梦想,在做股权设计时,将企业作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发挥自己的作用,与其让员工给别人干,不如让员工给自己干,用梦想激发员工的更大的创业潜能。
(3)股权转让对公司职工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现代公司制企业以公司股权为利益载体,借助于企业的价值追求与企业员工个人利益协调互动的模型,谋求极大地激化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一种全新的激励方式。
它的出现,是企业物质激励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同时,经理股票期权作为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并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因而能鼓励经理人员克服短期行为,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
相对于以“工资+奖金”为基本特征的传统薪酬激励体系而言,股权激励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更加牢固、更加紧密的战略发展关系,适应了信息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时代要求。
为解决我国企业目前广泛存在的“所有者责任缺位”、“委托代理链的责任衰减与成本攀升”、“内部人控制”、“经营者伦理风险”乃至独具中国特色的“59岁现象”,提供了一种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上市经理人薪酬结构非常单一,大部分公司实行的是以工资、奖金为主体的传统薪酬制度,有部分公司经理人持有本公司一定的股权。而这部分公司经理人虽然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权,但相对于公司总股本规模而言显得微不足道。
㈣ 股权转让对以后的影响有哪些
1、转让的是股权,是新旧股东之间的交易,对公司本身的账目和财产没有影响。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股权转让是没有影响的,买的是股权,只是公司股东发生变化,对A公司的实际账务、资产并未发生变化。
2、股权转让,会对非居民企业有影响。非居民企业的股权转让所得是指非居民企业转让中国居民企业的股权(不包括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买入并卖出中国居民企业的股票)所取得的所得。其股权转让所得公式如下: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股权转让价-股权成本价。
(4)股权转让对公司职工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股权转让的形式
1、普通转让与特殊转让
这是根据股权转让在《公司法》上有无规定而作的划分。普通转让指《公司法》上规定的有偿转让,即股权的买卖。特殊转让指《公司法》没规定的转让,如股权的出质和因离婚、继承和执行等而导致的股权转让。
2、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
这是根据受让人的不同而作的分类。内部转让即股东之间的转让,是指股东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公司的其他股东。外部转让,是指部分股东将自己的股份全部或部分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
3、全部转让与部分转让
这是根据标的在转让中是否分割而作的划分。部分转让指股东对股权的一部分所作的转让,也包括股权分别对二个以上的主体所作的转让。全部转让指股权的一并转让。
4、约定转让与法定转让
这是根据转让所赖以发生的依据而作的划分。约定转让是基于当事人合意而发生的转让,如股份的出让等。法定转让是依法发生的转让,如股份的继承等。
5、其他分类
例如,退股是基于司法权而发生的,具有强制性,可被视为一种强制转让。
㈤ 企业股权转让员工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公司转让,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如果没有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赔偿、补偿情形,不存在赔偿或补偿。公司转让,属于投资人变更,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司依然存在,新的投资人依法承继之前投资人的法律义务,老员工的利益并未因为转让受损。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也不关员工的事情,必须要能够清楚具体转让的规定跟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㈥ 股权转让员工安置方案
法律分析:国有股权转让导致国有股不绝对控股或不参股时,目标公司应当与公司中具备国有职工身份的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计算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置换职工的国有职工身份。同时与继续在公司就业的原具备国有职工身份的职工,重新签订期限不少于3年的劳动合同,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的职工,合同期限签订到法定退休年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