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研究期货的供求
① 做期货怎么了解商品的供求关系
1、供应量:上一年年末的库存+本年度的产量+本年度的进口量
2、需求量:过内消费+出口
3、商品成本价(玉米):种子、花费、人工成本(现在没有农业税了)、库存费等。农产品的成本不好计算。你可以去了解下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大概就知道成本在什么水平了。
我国限制玉米进出口,所以国内玉米的价格基本上收:通货膨胀、产量数据等的影响。 预期减产价格则走强,通胀预期强则价格容易涨。
② 怎么进行期货基本分析
基本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来解释并预测未来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基本面析主要分析的是中长期价格走势,并以此为依据中长期持有合约,并不太注意日常价格的反复波动。
从长期看,商品价格最终反映的是供求力量均衡点的价格。所以,商品供求状况对期货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法分析的就是供求关系。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
但是,期货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例如金融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投机因素、政策因素、心理预期等。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商品供给分析
决定一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商品价格、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其他商品价格水平、市场预期等等。
商品市场的供给量则主要由期初库存量、本期产量和本期进口量三部分构成。
期初库存量是指上年度或上季度积存下来可供社会继续消费的商品实物量;本期产量是指本年度或本季度的商品生产量。它是市场商品供给量的主体,其影响因素也甚为复杂;本期进口量是对国内生产量的补充,通常会随着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二)商品需求分析
决定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变化、消费者预期等等。
商品市场的需求量通常由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和期末商品结存量三部分构成。
国内消费量主要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购买能力、消费者人数、消费结构变化、商品新用途发现、替代品的价格及获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出口量是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国外市场的数量,它是影响国内需求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期末结存量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是商品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
(三)经济波动周期
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受国内经济波动周期的影响,而且还受世界经济的景气状况影响。经济周期主要是依靠一些指标进行判断的,如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汇率等。这些都是期货交易者应密切注意的。
(四)金融货币因素
商品期货交易与金融货币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率的高低、汇率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商品期货价格变动。
(五)政治、政策因素
对国际国内政治气候、相关政策的变化,期货市场价格表现的十分敏感。例如,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国际性政治事件的爆发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各种国际性经贸组织的建立及有关商品协议的达成、政府对经济干预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等。
某种上市品种往往受到其相关的国家政策影响,例如,农业政策、食品政策、贸易政策、储备政策等。
(六)自然因素
主要是指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七)投机和心理因素
投机者目的就是利用期货价格上下波动来获利。与投机因素相关的是心理因素,即投机者对市场的信心。对市场信心十足时,即使没有什么利好消息,价格也可能上涨;反之,当人们对市场推动信心时,即使没有什么利空因素,价格也会下跌。
基本面分析要求的能力比较高,除非资深的,可以获得多种途径信息的专业人士。普通投资者是非常难以把握的,但是也非常有必要借助基本面的分析出去一定的行情引导。
③ 股指期货投资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呢
一、基本面分析
股指期货基础分析主要侧重于从股票市场的基本面因素,如宏观经济、各行业分析。
基本面分析包括:
(1)、宏观: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2)、微观:研究股指期货标的股指的权重上市公司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为买卖提供参考依据。
二、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以预测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是不同研究途径和专业领域的完美结合。
基础分析主要研究导致价格涨跌的供求关系,而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行为。这两种分析方法都试图解决同样的问题――预测未来价格可能运行的方向,基础分析是研究市场运动的成因而技术分析是研究其结果。
(1)、技术分析理论基础:
①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基本面、政治因素、心理因素等等因素都要最终通过买卖反映在价格中,也就是价格变化反映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变化。
②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对于已经形成的趋势来讲,通常是沿现存趋势继续演变。例如:牛顿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历史会重演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一定关系,价格形态通过特定的图表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例如:自然界的四季、中国古代讲的轮回
(2)、有效的技术分析方法:
①移动平均线②黄金分割③形态分析
④波浪理论
(3)、技术分析建议:
技术分析中,各种形态图形、技术指标众多,选择自己熟悉的指标作为投资参考依据十分关键,不宜一次性选择过多技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在投资中不是万能的,况且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做出的投资决策也不同。
④ 期货有哪些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法
从商品的实际供求和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注重国家的有关政治、经济、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及商品的生产量、消费量、进口量和出口量等因素对商品供求状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
具体内容是包括信息的收集、基本性的研究和基本分析的方式。对期货投资者来说,基无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分析,则难以确定期货价格运动的趋势。投资者能否进行准确的分析保证投资的成功,必须获得充分大量的有关信息做为决策和分析的基础。许多投资往往屡遭败迹,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缺乏足够的信息。
这是基本分析法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影响商品供求变化因素分析
2、经济周期变化因素分析
3、金融货币变动因素分析
4、政治及新闻因素分析
5、季节性因素分析
6、投机与心理因素分析
技术因素分析法
1、K线图
K线类的研究手法是侧重若干天的K线组合情况,推测期货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判断期货市场多空双方谁占优势,是暂时的,还是决定性的。K线图是进行各种技术分析的最重要的图表。单独一天的K线形态有十几种,若干天的K线组合种类就无法计数了。人们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了一些对期货买卖有指导意义的组合,而且,新的研究结果正不断地被发现、被运用。K线最初由日本人发明,并在东亚地区广为流行,许多期货投资者进行技术分析时往往首先接触的是K线图。
2、技术指标分析
指标类要考虑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给出数学上的计算公式,得到一个体现期货市场的某个方面内在实质的数字,这个数字叫指标值。指标值的具体数值和相互间关系,直接反映期货市场所处的状态,为我们的操作行为提供指导方向。指标反映的东西大多是无法从行情报表中直接看到的。,期货市场上的各种技术指标数不胜数。例如,相对强弱指标(RSI)、随机指标(KD)、趋向指标(DMI)、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能量潮(OBV)、心理线(PSY)、乖离率(BIAS)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技术指标,在期货市场应用中长盛不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技术指标还在不断涌现。
3、形态分析
形态类是根据价格图表中过去一段时间走过的轨迹形态来预测期货价格未来趋势的方法。技术分析第一条假设告诉我们,市场行为包括一切信息。价格走过的形态是市场行为的重要部分,是期货市场对各种信息感受之后的具体表现,用价格图的轨迹或者说形态来推测期货价格的将来是有道理的。从价格轨迹的形态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期货市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之中,由此对我们今后的投资给予一定的指导。主要的形态有M头、W底、头肩顶、头肩底等十几种。
4、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MA)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它是道氏理论的形象化表述。
⑤ 如何进行商品期货的产业链条的分析(案例)
很多人分析商品供求,喜欢从平衡表入手。当然,平衡表是一个商品最根本的供求基本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平衡表是动态的。我绝对不是讲平衡表没有用。平衡表非常有用,但他仅仅是一个分析工具,而且这个分析工具会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随之变化。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商品,本来供应很大,库存比较高,但现货刚开始没涨几天,库存就集体不见了。这些东西平衡表上不会告诉你。我喜欢从产业链的结构入手。
假设有这么一个行业A,工业。全国的供应厂商基本在10几家。进口成本较高,国内工厂在逐步挤占海外市场,中国制造名不虚传。这个行业有上游,有下游。目前的状况是上游主要是进口原料,下游是庞大而繁杂的行业B,行业B的公司有几百家。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通常认为行业A的上游其实是这根链条的主导行业;在国内行业A显著要强势于行业B;但行业B是整个链条的核心,因为一旦行业B的需求不行了,行业A和上游再强势,也毫无用途。
这里的强势主要体现在行业集中度。
假设现在行业A的几家龙头公司,联合限产保价格,此时我们分析的角度在哪里?
有人想也不想直接否定:这是在作死。
因为行业A的集中度高,所以整个行业想联合限产保价的时候有很多,但还尚未有成功的时候。尤其是上次09年联合保价最终内讧,致使行业A的产品价格一落千丈,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而今还这么干,不是送钱是什么?
但且慢。有几个问题要想想清楚:
1、整个产业的盈亏情况如何?----长期亏损,限产保价时候每吨亏损超过300元;
2、期现关系如何?----期货大幅度贴水;
3、上次保价时候期现关系如何?----期货升水;
4、上次保价失败原因是什么?----现货便宜挺期货猪队友卖期货,甚至买现货卖期货;
5、这次怎么保价?降低开工,维持低开工率,期货盘无法保值(大幅度贴水);
还有很多问题,都是细节。
这里又有一个终极问题:保价的目的是什么?
再深入产业链研究一下,可以发现,原来行业A这次限产保价的几个发起人的大股东竟然都是行业B的大企业。这属于从终端向上游蔓延,由上游进行限产保价。假如 A行业领头的几个企业产能下来之后满足自己股东之外就不剩什么产品,那么这个保价是否还是没有希望?行业B的生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A开始限产保价格,B必然开始时候不接受,但由于开工率下来之后A只需要满足自己的股东生产需求,这样除了协议价之外现货价格必然走高,导致小的B行业企业被淘汰。对的,这是一个产业链条的洗牌。这根本不是A生态的变化,这是整个产业链条发生质的改变。A从一个夹缝行业,变成了强势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协议价加工费提高一倍之后,B大多数企业都接受了现实。接受现实意味着可以苟延残喘,不接受现实立刻没货。
当这根产业链条发生如此的变化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产生?首先,现货价格注定在上面,因为开工永远是不够的。现货是缺乏的。期货价格的排列大概率是back,因为两个原因:1、远期开工恢复的预期导致投机空头一路在远月做空;2、对行业B的洗牌预期担忧远期需求发生萎缩也会导致产业客户看空远月;那么大概率这根链条只要维持住这种格局,那么一个最简单的挣钱的办法就是一路买,一路吃现货升水。
这根链条的这种状态会在什么情况下改变?显然在最上游。假如进口原料大幅度下跌,导致海外现货价格崩溃,那么这个保价行为自动终结;其二,期货出现大幅度上涨涨幅远远超过现货导致back变成contango,这样的保价也自动终结,但这种概率不高,除非行业B 的人大量涌入期货进行买入套保-----这也是我的建议,行业B的企业应该这么做,尤其是在高back的情况下,等于是在摊薄购买成本。
这就是我的分析思路,从一个大产业链条去观察。核心的问题是:谁主动,谁强势,强势的格局如何形成,强势持续的条件是什么,在格局稳定维持的情况下,什么策略最优选。
我没有说具体的行业,我不过举个例子。商品市场千变万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切勿刻舟求剑。
( 2014-07-29 诸葛就是不亮 期货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