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期货现在什么情况
❶ 永安期货怎么样
永安期货是一家大型的期货公司,该公司国内期货公司的龙头老大,所以是比较靠谱的。
据我所知,永安期货在规模上长期排第一位的,该公司各体系是比较完善的,服务也很到位。
永安期货是一家正规的期货公司,该公司比较大规模,也比较靠谱。
(1)永安期货现在什么情况扩展阅读:
一、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公告
公告日期:2021年12月14日
1、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永安期货”) 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145,555,556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以下简称“本次发行”)的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21〕3336号文核准。本次发行的联席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或“联席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以及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证券”或“联席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发行人的股票简称为“永安期货”,股票代码为“600927”。
2、本次发行采用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询价配售(以下简称“网下发行”)与网上向持有上海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达到一定市值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以下简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发行人与联席保荐机构(主承销商)综合考虑发行人基本面、所处行业、市场情况、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协商确定本次股票发行价格为17.97元/股,发行数量为145,555,556股,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公司股东不进行公开发售股份。
3、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101,889,556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70.0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43,666,000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30.00%。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14,554,556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0.0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31,001,000股,占本次发行总量90.00%。 本次发行的网上网下认购缴款工作已于2021年12月10日(T+2日)结束。
二、新股认购情况统计 联席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数据,对本次网上、网下发行的新股认购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一)网上新股认购情况
1、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130,573,323股
2、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的金额:2,346,402,614.31元
3、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427,677股
4、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金额:7,685,355.69元
(二)网下新股认购情况
1、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股份数量:14,549,085股
2、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金额:261,447,057.45元
3、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5,471股
4、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金额:98,313.87元
❷ 永安期货的历史情况
期货公司名称: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时间 事件简称 事件内容(200字以内) 1997-07-01 公司成立 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股东单位为:浙江经协实业发展公司、浙江金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07-01 股东增资 注册资本增加到3000万元,股东单位为:浙江经协实业发展公司、浙江金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2002-06-01 股东增资、股东变化 注册资本增加到8000万元,股权结构为: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出资2500万元,出资比例31.25%;浙江省协作大厦有限公司出资2500万元,出资比例31.25%;浙江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出资比例25%;浙江聚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出资比例6.25%;浙江新世纪物 2008-09-01 股东增资、股东变化 注册资本增加到18400万元。 2010-05-18 股东变化 股权结构为:财通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出资9400万元,出资比例51.09%;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出资2500万元,出资比例13.59%;浙江省协作大厦有限公司出资2500万元,出资比例13.57%;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出资比例10.89%;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 2010-08-05 注册资本变更 注册资本增加到58000万元。 2011-07-24 注册资本变更 注册资本增加到86000万元。 2012-04-11 股东变化、股东名称变化 股权结构为:财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货币,人民币439347825元,51.09%;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货币,人民币140217390元,16.3%;浙江省协作大厦有限公司,货币,人民币116847827元,13.59%;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货币,人民币116847827元,13.59%;浙江经合控股
❸ pta的历史大底,究竟该不该抄
编者按
新年伊始,PTA期货持仓便频创新高,引发市场关注。在成本坍塌、价格触及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多空双方僵持不下。在空头格局下,PTA多头“抄底”的底气究竟会有多足?当前产业链基本面能否支撑多头的信心?带着市场的疑问,期货日报记者近日随郑商所组织的调研团来到PTA主要产销区浙江地区,对嘉兴石化、桐昆集团、新凤鸣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探寻PTA高持仓背后的故事。
A高持仓与熊市相伴
PTA市场的“热浪”可谓一股接一股。去年PTA产业链那场由“限产保价”掀起的大博弈渐渐退潮后,2015年新年伊始,PTA期货的高持仓再次吸引了市场人士的眼球。
1月14日盘后PTA期货所有合约的总持仓量创出179.1万手的历史最高水平,较去年年末的107.8万手大幅增加66%。
14日,PTA主力合约1505价格盘中创4480元/吨的历史新低,盘后持仓量则创下149.5万手的新高,折合现货374万吨,约为国内全部PTA企业1.5个月的产量,可供国内全部聚酯企业按80%的开工率运转1个多月。
PTA期货持仓量本轮大幅增加始于今年元旦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当日PTA期货持仓增加8万余手,随后两个交易日更是逐级增仓14.3万手和24.3万手。
如此巨大的持仓量和单日增仓量,立即吸引了诸多市场投资者的目光。
回顾PTA期货的历史行情,期货日报记者发现,其短时间大幅增仓的现象并非头一次出现,在2014年也曾发生过两次。
第一次是从当年1月29日开始,PTA期货总持仓量从50.9万手大幅增至2月27日的103.8万手,翻了一倍。第二次是从当年9月30日开始,总持仓量从67.3万手增至10月14日的111.3万手,增仓的力度和经历的时间和此次都较为类似。
PTA期货这几次大幅增仓的共同点,是增仓期间均伴随着期货价格的大幅下挫。
昨日盘后,PTA期货的持仓量仍在近160万手的高位徘徊。多头主力席位前5名持仓占前20名的47.4%,集中度较高;空头主力席位前5名持仓占前20名的41.9%,与多头相比稍显分散。目前多空双方僵持不下,市场方向摇摆不定。
B多空双方各持己见
对于近期PTA期货持仓量的飙升,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是在情理之中。如此高的持仓说明多空主力的分歧较大。期现货价格连续下探并逐渐接近历史低点被普遍认为是持仓量近期大幅放大的“导火索”。
据了解,今年元旦过后,PTA期货跟随原油价格大幅下行,市场资金的“抄底”热情逐渐被点燃。
“目前PTA价格已经在5000元/吨以下,这从2000年至今的15年内只出现过4次。”PTA现货市场资深人士安建华对记者说,第一次出现在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之间,第二次是在2003年5月“非典”爆发时,第三次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目前是第四次。PTA价格每次到达历史低位,逗留的时间都不长。
他坦言,历史低价位给多头提供了很大的安全边际。此外,2014年PTA产业联盟经过连续几次减产,已使PTA库存控制在合理区间,也会对价格形成支撑。
而从PTA期、现货市场的季节性规律看,元旦后企业流动资金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加上春节前下游企业备货等因素,经常会引发PTA价格的季节性上涨。
“根据历史规律,每年的1月是一年中PTA上涨概率最高的月份,近20年来PTA在1月上涨的比率高达68%。”安建华称,随着期价到达2008年的前低水平,产业链“抄底”资金介入的声音不绝于耳。
如今,多头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抄底”,那么空头的砝码又是什么呢?
作为PTA上游产品的原油,已经从半年前的100—110美元/桶跌至目前的约45美元/桶,价格下跌过半,PX价格也从半年前的1200美元/吨跌至当前的800美元/吨附近,跌幅达33%。成本的塌陷无疑成了空头的寄托。
据业内人士测算,相比原油的跌幅,理论上PX还有较大的补跌空间。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原油价格一度跌至30—50美元/桶区间,当时PX价格基本维持在550—700美元/吨区间。对应当前的原油价格,PX合理估价应在650美元/吨左右。按720元/吨的加工费计算,PTA对应的成本为3900元/吨。
“按此估值,当前PTA期、现货价格都还有较大的下跌空间,而且PTA主力合约1505较现货价格升水200元/吨以上,期现套利空间较大,因此空头资金仍在集中打压。”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在多空双方各持己见的情况下,当前市场猜测的焦点集中在成本端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市场“抄底”情绪究竟有多浓上。
那么,当前产业链基本面究竟能否维持多头的“抄底”情绪呢?基于这一疑问,期货日报记者近日来到PTA主要产销区——浙江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C话语权逐步向下游转移
PTA产业链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次实地调研中,记者更是感受到PTA产业“黄金时代”的远去。没有了高额的利润,取而代之的是全行业亏损,企业降负荷、停产、检修成为常态。而在产业链中曾处于劣势的下游聚酯企业如今却挺直了“腰板”,在话语权争夺战中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牛气”。
这样的转变其实是产业利润由上游逐渐向下游转移的结果,究其根源,在于成本端的变化。
“目前PTA市场已由供需主导转变为成本端主导。”在PTA现货市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贸易商融程(化名)告诉记者,这实际上是由当前的基本面决定的。油价的持续下跌,使得化工品的成本重心下了一个台阶,而上下游的供需状况导致了各环节利润的差异。
据了解,在PX—PTA—聚酯产业链中,由于PX企业近两年快速增加产能,失去了原有的最为强势的地位。当PTA、PX生产持续亏损时,国内PTA企业以及亚洲PX企业减产动力增强。
2014年,国内PTA企业进行过两次大的联合限产保价行动,一次在夏季,从5月持续到8月初,最终以限产破裂告终,但此次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使PX企业让利的目的,PTA企业亏损有所减少。另一次是在年底,当PTA企业再次启动限产保价时,不料遭遇国际原油大跌。这次限产保价未能阻止PTA价格的深跌,但由于挤压了上游PX原料利润,PTA企业生产利润有所增加。
2014年12月中旬,PX与石脑油价差跌至320美元/吨一线,PX出厂价被压缩至成本附近,而PTA生产利润则难得地回升至200元/吨。
融程表示,受连续三年大幅扩产影响,国内PTA生产利润大幅降低,动态利润多数时期为负,或徘徊在成本线附近,而聚酯环节产品库存持续处在低位,产品价格相对PTA和MEG较为抗跌,生产持续处于盈利状态。
调研中,记者也明显感受到,相对于经营压力较大的PTA厂家,聚酯企业的日子要好过一些,其中又以织机织造环节利润较好。正如这些企业的人士所说,货不愁卖,2014年是“笑着度过”的。
集聚酯、涤纶纺丝、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大型股份制企业新凤鸣集团,2014年销售量为180万吨(外销占比7%—8%),销售收入150亿元(不含增值税),实现利税6亿—7亿元,利润率为3%—4%。
据该集团下属的浙江新凤鸣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边光清介绍,受涤丝降价以及布匹维持刚性需求的影响,去年10—12月织造利润不错,前期累积的库存也逐渐消化。“涤丝价格低迷淘汰了很多切片纺工厂,去年11月我们取得了两年来最好的月度利润。”在他看来,经过几年的去库存后,聚酯长丝受到很强的支撑,2015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好于2014年。
在绍兴古纤道化纤公司,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工业丝方面利润较好。工业丝的生产是先有订单,再有产品,而采购PTA是现购现生产,因此在原材料价格下跌的过程中,早前签订的工业丝订单会产生一定的红利。“原材料下跌速度较快,而下游产品下跌速度相对较慢,市场需求也保持旺盛,使其获得较好的市场竞争力。”该公司销售人员称。
从企业生态环境来看,目前下游的聚酯环节要比上游PTA环节健康许多。“往年年底很难拿到大批量的订单,聚酯企业1月的开工率环比会下降很多。但是本月没有听说哪家聚酯企业降低开工率的,都在正常生产。”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处在“最好的时期”,资金顺畅,企业没有什么压力。
随着聚酯生产利润率的增加,聚酯企业对PTA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在逐渐提升。目前,国内PTA总产能4348万吨/年,聚酯产能4418万吨/年,两者产能相当接近,但聚酯工厂哪怕全负荷开工,每年也仅能消耗3800万吨PTA产能,PTA企业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对PTA企业来说,2015年销售谈判过程艰难,聚酯企业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另据嘉兴石化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2015年PTA销售合约尚未签订,现货销售面临较大压力,不过由于亚洲PX产能相对于PTA也开始过剩,对下游失去定价权的PTA企业,在原料采购方面话语权有所增加。
“2014年12月PX进口量之所以达到创纪录的117.8万吨,一方面是由于PTA企业有一定的低位囤原料需求,另一方面,PTA企业希望借此获得更多的ACP谈判筹码。”永安期货分析师王园园表示,2014年ACP谈判只谈成两次,PTA企业已初步获得了原料采购的定价权,PX开工率的调节开始更多地盯住PTA行业。
王园园说,目前,在PX—PTA—聚酯产业链中,作为产能扩张最早的聚酯企业,随着原料端PX与PTA配套产能的跟进以及聚酯成品库存的降低,2014年逐渐走出不景气周期。与此同时,2015年国内聚酯行业8%的产能增速低于亚洲PX与国内PTA高达15%的增速,预计PTA产业链话语权将会继续“下移”。
D“抄底”心动多于行动?
按照惯例,每年春节前,下游聚酯企业一般都会补充原料库存。近期,PTA期货市场多头也是“押宝”现货市场的“抄底”情绪。那么当前聚酯企业补库存究竟进行得如何呢?
“在PTA原料跌至历史低位的情况下,聚酯企业‘抄底’心态确实比较明显。”东吴期货分析师王广前说,在现金流充足的前提下,浙江地区聚酯企业均加紧了PTA原料的储备,而且在积极地减少产成品库存。以往聚酯企业的PTA原料库存多维持在5—6天用量水平,目前主流企业的原料库存多在7—10天水平。另外,近期聚酯涤丝的产销率普遍保持在100%以上水平,好的时候一天产销率能达到600%,下游企业也有理由加大原料储备力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PTA本轮下跌过程中,虽然下游聚酯企业开始“抄底”,但又不敢重仓,主要还是担心油价继续下跌。
“目前聚酯企业的目光集中在油价上,从实际了解的情况看,有一部分聚酯企业已经买入PTA期货,一方面是由于觉得目前的价格过低,另一方面是按照下游产品的价格推算,已能够产生利润,便做了买入套保。”银河期货分析师范劲松称。
目前浙江地区聚酯企业仍是按需采购原料,在市场不缺原料的时候,它们也不大愿意大量囤积,但在期货盘面上建立了一定的虚拟库存,这也导致了期货的升水结构。
E天平仍旧摇摆不定
在这场多空博弈的背后,天平究竟倾向哪方?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似乎还没有标准答案。
调研期间,前期引发PTA大幅下跌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微妙的改变,PTA产业链企业较高的库存大幅减少,加上市场“抄底”资金的介入,导致近期PTA期货价格反弹。
不过,近日原油的继续下挫又一次影响到PTA市场的情绪。本周一,PTA期货价格较上周的高点下跌了近180元/吨。
或许,原油价格的走势,将是引导PTA行情方向的关键性因素,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PTA期货多空双方的胜负。
虽然从目前来看,成本端的变化仍是未知数,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原油跌势较前期趋缓的情况下,PTA期、现货市场在春节前总体易涨难跌。
❹ 尿素行情展望:始于内需,显于外需,终于何方
7月初和8月初我们发布了系列策略报告,《鶗鴃两山相对鸣》和《回去的种种,回不去的种种》,提出鉴于“外需大致持平,通胀预期转势,并且尿素9月合约略高估,前期空配的尿素9月合约可持有,新高附近可继续介入”。期间国内外尿素供需格局主要的变化在于国内外供需从紧平衡逐渐过渡到平衡状态:去年新冠疫情在各国传播开来后,全球尿素供减需增的双重效应使得尿素进入超级紧平衡状态,在今年一月时发酵为接近供需缺口状态,这使得位于产能成本曲线右侧的国内尿素的出口同比大幅增加,相应地由国内尿素价格持续引领国际尿素涨势;
近期随着全球尿素供应些许恢复而需求基本持平,尿素供需格局有向平衡状态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国内尿素在需求减少的背景下供需拐点来得更早一些,秋肥需求启动前已经大致回到了往年的节奏。基于供需格局拐点初现,国内尿素价格持续高位震荡,第四次印标的船期之前价格也只是恢复到前高附近,没有大幅新高;进入8月后,随着印标迟迟未至,以及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整体处于需求淡季,尿素现货开始松动,各地价格回落100-150元/吨不等。尿素期货在7月上半月以向现货靠拢收基差为主,基差从500元/吨收敛到250元/吨,大致回到合理水平;后半月尿素期货跟随现货高位震荡,进入8月后跟随现货同样走弱100元/吨左右。
当前国内尿素处于秋肥需求启动前的阶段,但是鉴于国内春肥需求同比回落,以及秋肥对氮元素需求较少,因此对当前价格的考验较大;不过供需强/弱的变数仍在,和上半年一样主要来自外需。展望尿素秋肥行情,首先看内需预期兑现情况,其次看外需接力程度如何,最后看成本端的紧张格局能否持续。具体来说尿素当前的主要利多因素在于国内农需即将启动、国内工业需求较好、外需仍在、销售情况良好、企业库容偏低;主要的利空因素在于库存持续积累、价格和利润处于绝对高位。整体看目前尿素现货估值偏高驱动向好,更高的价格需要更好的供需格局来匹配;策略方面前期的9月合约空单可陆续平仓,而1月合约估值正常,建议观望为主。
一 始于内需:从“加量不加价”到“减量不减价”
从图1可以看出,2020年上半年尿素国内表观消费较2019年增长9%,同期出口大致持平,使得上半年尿素表观消费增速低于国内表观消费。在需求大增的情况下,尿素及合成氨现货价格却在2020年3月初后持续低迷(见图2及图3),除了受能源价格大跌的成本坍塌因素外,“加量不加价”量价背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装置处于全球产能成本曲线的最右侧,当供减需增导致的供需缺口暂时还不需要成本最高的国内装置来大规模填补时,国内尿素工厂的高开工和高日产(见图4)被解读为后期的供应过剩局面,基于上述悲观预期,国内尿素价格和需求情况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今年和去年类似,同样出现量价背离的情况:在上半年国内表观消费下降了6%的情况下,尿素现货“减量不减价”,现货价格上涨了50%,并且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季度期间一度出现了少有的国内价格涨幅落后国际价格涨幅的情况。“减量不减价”源于国际尿素供需缺口逐渐发酵后,国内尿素装置成为填补国际供需缺口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内的供应不仅仅需要匹配国内需求,还需要承担起一部分国际需求;因此虽然国内需求存在减量,但是减量远小于国际需求增量的情况下,国内供需格局更显紧张,并且在一季度末形成实质性大量出口后,再度成为了国际价格序列的领跑者。
目前国内处于秋肥需求启动前的节点,供需局面从低迷逐渐走向复苏。供应方面中长期仍有较多的新增装置计划投产,但是进度受政策等因素扰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诸多项目向后递延;而当前日产量15.5万吨,短期供应仍有10%的空间;整体看秋肥期间供应有一定冗余。需求方面出现分化,秋肥需求类似春肥需求,可能有5%左右的减量;而工业需求在利润较好的情况下预计维持正常增长;整体看秋肥期间内需存在一定压力,特别是近期尿素工厂预收天数和产销比双双创年内新低,较去年需求启动晚了2-3周。具体情况如下:
今年年初,尿素产能近5年来首度扩张,不过在一季度后原计划于二季度投产的多个项目被动向后递延,因此新增装置带来约0.2-0.3万吨的日产量增幅,供应天花板增加有限,仍在日产量17万吨附近。尿素工厂开工率及日产量在集中检修过后快速反弹(见图4),回到了前期均值附近;而预收天数及产销比没有同步回升(见图5),延续了6月初以来的震荡走弱态势,持续创年内新低。总的来说当前供应的不确认因素有两块,第一是预收和产销比转强的拐点何时出现,并且能否维持在高景气区间;第二是连续两年的高负荷运转后,如果秋肥需求较好,国内尿素装置能否在日产量上限区间持续运行。
尿素的国内农业需求在年报《国之重器,历久弥坚》中有相关分析,预计2021年的农业需求强度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更接近2020年的数值。从实际数据看,在国内工业需求稳定增长的情况下,2019年-2021年上半年尿素的国内表观消费分别为2430万吨、2620万吨和2500万吨,即2021年的农业需求弱于年报中的预期,需求量虽然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但是更接近2019年的水平。因此预计今年尿素的秋肥需求和春肥保持一致,同比有5%左右的减量。从图6复合肥的供需情况可以看到,复合肥在氮磷钾等原料涨幅远大于复合肥成品涨幅的情况下,持续处于低开工低库存状态,上半年表观消费高于2019年但低于2020年,间接印证了今年国内的化肥需求不及2020年。
相比农业需求,尿素的工业需求持续有超预期表现,其中三聚氰胺的价格自去年国庆以来已经涨了200%,毛利持续在4000元/吨(见图7)以上;在高利润刺激下三聚氰胺工厂开工率持续处于近5年的极高位。动态看三聚氰胺的高利润状况难以持续但大概率仍能维持合理利润,主要是因为国内三聚氰胺产能占全球7成左右,国外需求缺口本身就是靠国货解决,后期国外供应恢复对三聚氰胺出口的影响不大。
人造板的需求表现较弱,长周期看人造板产量进入低增长期,2018-2020年的增速分别为1.3%,3.2%和3.2%,每年对尿素的需求增量约30万吨;中周期看地产数据逐月减弱,今年1-7月新开工减速的同时竣工提速,使得存量施工面积增速下降,对应着人造板需求的基数下降;短周期看地产行业仍受政策约束,从地产公司的经营状况及资本市场表现可以得到间接印证。总的来说人造板大概率仍将维持稳定增长格局,但是增速低于三聚氰胺。综合三聚氰胺和人造板的情况看,预计尿素的工业需求能维持正增长。
综上秋肥期间尿素的国内供应有10%的空间,而国内需求弱于2020年水平,因此维持供需均衡状态没有太大的难度。可能打破平衡的变数仍然来自外需,也就是去年三季度以来推动行情发展的最大X因素。
二 显于外需:从“边际效应递增”到“边际效应递减”
和内需与价格的量价背离相比,外需和国内价格保持了一致:2020年下半年较2019年下半年出口增加60万吨,现货价格上涨12%;2021年上半年较2020年上半年增加70万吨,现货价格上涨50%(见图2)。另外可以看到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尿素在出口增量及增幅大致相仿的情况下价格涨幅表现出较大差异,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状态。从2020年第四次印标(见表2黄色区域)的应标情况也能看出来,国内尿素货源成为全球尿素贸易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即国内货源占比大幅增加时,尿素全球供应冗余降到了极低位,供需格局进入超级紧平衡状态,价格弹性开始迅速增加。到2020年底时,随着货源日益紧张,国际尿素供需格局进一步发酵到软缺口状态,即需要价格大幅提涨以匹配需求的持续增量,从2020年12月底到2021年1月底的1个月时间里,国际尿素价格上涨了33%,而同期国内尿素价格被动跟涨,仅上涨14%。随着内外价差持续扩大,以及印标价持续高于市场价,国内尿素出口迅速增加,缓解了国际尿素供需缺口的同时,使得国内尿素供需从宽平衡转为紧平衡状态(见图10),从4月上旬开始企业库存持续下行,国内市场货源日益紧张,从1月底至8月初上涨了40%,高于同期国际尿素32%的涨幅。
三 终于何方?现货价格/利润高位vs基差高位
近期能源价格和部分化工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回落:能源价格下行主要源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出行需求减少导致的供需缺口缩小,而聚酯、聚烯烃等直接面向终端的日用品及耐用品的价格下行主要源于需求季节性走弱;未来一段时间能源的供需缺口或进一步缩小使得能源价格承压,而多数化工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旺季预期,价格上方存在空间。当前尿素和其他化工品横向比较,利润属于偏高的位置;从时间维度和自身纵向比较,尿素各工艺利润也处于高位。考虑到当前尿素现货的绝对价格也是近10年的极高位,因此尿素现货估值较高,价格和利润压缩空间较大;但是在国内外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尿素的高价格和高利润具备一定合理性,暂时缺乏压缩的动力;后期估值回归可能源于能源价格下行、外需不及预期、国外产能扩张超预期等因素。
尿素期货合约通过高基差对现货的高估予以部分修正,近期各合约的基差从高位回落到中高位,其中9月合约基差在220元/吨附近,而1月基差在360元/吨附近;鉴于7月合约基差收在160元/吨附近,预计9月合约基差收敛空间有限,而1月基差仍有较大的收敛空间。前期基差回归的路径是期货向现货收敛,而当下预计现货向期货收敛的概率较大:决定收敛路径的主要因素在于外需增量能否弥补内需减量,如果外需迟迟不启动,则国内供应保持宽松格局,未来现货向期货靠拢,通过价格走弱的方式修复基差;反之,若再次需要国货出口弥补国际缺口,则未来期货向现货靠拢,通过价格走强的方式修复基差。
本文源自永安期货
❺ 永安期货上主板会有几个涨停
可以根据前一个上市主板新股来推算,最近一个主板是上市的新股和永安期货接近的是维远股份(600955)。预计上涨的情况最大可能是4个涨停板,发行价格是17.97元/股,能够获利的则有可能是15094元。
拓展资料
永安期货的盈利和规模分析
一是分析永安期货的盈利能力;二是从近期上市的上证主板企业相近的发行价以及发行规模进行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576,388.94 万元、2,275,760.93 万元、 2,546,930.76 万元和 1,668,457.94 万元。2018 年至 2021 年 6 月,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主要系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中基差贸易业务涉及的销售货物收入增长所致。
1、手续费净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 53,425.50 万元、51,630.82 万元、 67,715.77 万元和 42,287.97 万元,占扣除销售货物成本后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3.38%、19.40%、23.64%和 26.85%,是本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公司手续费净收入主要由经纪手续费净收入、交易所减收手续费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投资咨询收入、基金销售业务收入等构成。
2、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为 56,968.84 万元、55,230.56 万元、 49,907.71 万元和 18,305.60 万元,占扣除销售货物成本后的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4.93%、20.75%、17.42%和 11.62%,是本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公司的利息净收入主要来自自有资金存款和客户保证金存款形成的利息,公司利息收入规模变动主要受客户权益规模和市场利率情况波动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利息净收入如下表所示:
3、投资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投资收益 92,116.72 万元、71,215.29 万元、89,936.30 万元和 75,595.16 万元。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来自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金融工具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以及处置金融工具取得的投资收益。公司金融工具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主要系购买的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在报告期内取得的分红。公司处置金融工具取得的投资收益主要系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处置衍生品合约取得的投资收益。
❻ 上塘路上榜第二天必砸盘吗
几乎如此。
财通证券杭州上塘路证券营业部交易的个股较为广泛,题材股一般都会去做,但是被人记住的是次新股的操盘手法。以稳准狠著称,特点是“第一天点火+打板”,第二天无脑砸盘。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市场里,做次新股,上塘路绝对排第一。上塘路惯用超短博弈的方法收割首板个股,堪称收割机。
以财通证券杭州上塘路证券营业部交易次新股阿尔特为例。5月12日,当日龙虎榜数据显示,上塘路净买入该股1186万元,仅此机构,排在第二位,该股当日早盘涨停。在第二日,即5月13日,该股早盘冲高,上塘路悉数卖出,全仓出逃,期间没有做T。超短买卖毫不眷恋,胆识过人,收割机称号当之无愧。
从对多只次新股进行分析,上塘路基本是首板上车,交易量千万级别。但是,若该游资在遇到第二天大跌的情况,会果断选择抛售,最多的是全仓,但一般都过半仓,基本不会折腾在一只跌停股上。所以总的来说,遇到上塘路,第二个交易是特别值得注意,被砸盘的可能性会极高,上塘路的超短线零和博弈基本不会有太多考虑,就是无脑卖。卖起来也不惜筹,跟不用说什么价值投资。
事实上,次新股就是该类游资的博弈天堂。上年,财通杭州体育馆路营业部即财通证券杭州上塘路证券营业部前身初露头角,江湖人称(歌神),曾打造多只妖股次新股而名声大振,比如:宏川智慧、万兴科技等等。并且还经常活跃各大财经平台,他们的手法比较凶狠。特别是在次新妖股,也敢于高位锁仓和加仓股,另外砸盘也什么凶狠,事实上,挂单跌停核按钮是这家营业部最早传播者之一。
(6)永安期货现在什么情况扩展阅读
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93年的浙江财政证券公司,2003年6月改制成立财通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6月明确为省直属国有企业,2017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1108。
近年来,财通证券始终坚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抓住了管理体制调整和行业创新发展的机遇,从一家区域性的经纪类券商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综合型券商,构建了跨证券、期货、基金、资管、股权投资以及境外金融等业务的全链条、综合化的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司员工约3200余人,140余家分支机构,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内各市县及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南京、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
旗下有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财通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浙江财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财通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等4家全资子公司,参股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浙江股权服务集团等公司,相关公司在各自领域均形成了相应特色和细分优势。截至2020年12月30日,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966.59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34.57亿元。
❼ 永安期货手续费一览表
永安期货创办于1994年5月,1997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专业期货公司,经营范围为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现注册资本人民币8.6亿元,总部设在杭州。不同交易所、不同产品期货的交易手续费率不一样,具体费用需要联系对应的交易所咨询。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须知所有金融类衍生品的投资都具有风险性,对于投资者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适合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除了基础的金融知识外,投资者还应做到自身风险承受的控制,不可盲目的进行投资。
应答时间:2021-03-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❽ 期货在哪个平台做比较好
1、永安期货:永安期货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的国有控股专业期货公司,以商品期货经纪和金融期货经纪为主要经营范围。
2、银河期货:银河期货是经中国证券委员会批准的专业金融企业,隶属于银河证券公司。
3、中信期货:中信期货是创办于1993年,以期货经纪、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为主要业务的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曾获得2020年度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的称号,目前已经在全国设有48家分支机构和372家证券IB服务网点。
拓展资料:
期货市场交易规则
1、每日结算制度
期货交易的结算是由交易所统一组织进行的。期货交易所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又称“逐日盯市”,是指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按当日结算价结算所有合约的盈亏、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税金等费用,对应收应付的款项同时划转,相应增加或减少会员的结算准备金。
2、期货保证金制度
在期货交易中,任何交易者必须按照其所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通常为5-10%)缴纳资金,作为其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并视价格变动情况确定是否追加资金。
这种制度就是保证金制度,所交的资金就是保证金。保证金制度既体现了期货交易特有的“杠杆效应”,同时也成为交易所控制期货交易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3、涨跌停板制度
涨跌停板制度又称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即指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交易价格波动不得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涨跌幅度,超过该涨跌幅度的报价将被视为无效,不能成交。
4、持仓限额制度
持仓限额制度是指期货交易所为了防范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和防止期货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少数投资者,对会员及客户的持仓数量进行限制的制度。超过限额,交易所可按规定强行平仓或提高保证金比例。
5、实物交割制度
实物交割制度是指交易所制定的、当期货合约到期时,交易双方将期货合约所载商品的所有权按规定进行转移,了结未平仓合约的制度。
6、大户报告制度
大户报告制度是指当会员或客户某品种持仓合约的投机头寸达到交易所对其规定的头寸持仓限量80%以上(含本数)时,会员或客户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情况等,客户须通过经纪会员报告。大户报告制度是与持仓限额制度紧密相关的又一个防范大户操纵市场价格、控制市场风险的制度。
7、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制度,是指当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不足并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补足,或者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量超出规定的限额时,或者当会员或客户违规时,交易所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实行强行平仓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交易所对违规者的有关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8、风险准备金制度
风险准备金制度是指期货交易所从自己收取的会员交易手续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确保交易所担保履约的备付金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