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如何设计虚拟股权
㈠ 苹果和华为是怎样做股权激励
苹果股权激励:
苹果公司的股权激励以两点为靶向:一个是基于绩效的RSU,一个是基于任期的RSU,前者与苹果公司的长期业绩挂钩,后者只要求达到任期时限。
苹果公司对高管授予股权激励的时点和到期节点都较为频繁,一般为人员入职或晋升时。富途ESOP认为“细水长流”的发放形式一方面有助于高管着眼于公司长期价值,另一方面使高管们处于持续、频繁的奖励下,增加了高管“跑路”的成本,对人才流失有极大的遏制作用。
别忘了,早前库克承诺:“我很高兴向大家宣布一个股票归属的新计划,该计划通过RSU的授予来实现,未来会覆盖之前没有资格获得苹果股票的员工,包括我们表现优异的零售和AppleCare团队的众多员工。”这项新的福利计划正在逐步落地,惠及更多员工。未来是否能实现“全员持股”值得期待。
华为股权激励:
华为的虚拟股激励计划,始于2000年。员工可以以每股净资产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此后可以每年获得分红。股票是虚拟股,能获得收益分红,但是没有投票权,表决权。这种制度的优势是让员工一起享受公司成长果实的同时,避免了控制权的分散。
据媒体报道,在2000年投资的华为股票,十年之后,所持股票价值增长超过15倍。所以,购买公司的虚拟股对华为员工来说,是非常稳定且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这一激励模式帮助华为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厂商。
但是,运行多年的股权激励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于是在2013年,华为推出新的“时间单位计划”(Time Unit Plan),改良了过去的股权激励方案。
从实股到虚拟股再到TUP。这一系列不断优化改进的过程,证明了华为真正想要用股权去激励员工成为“奋斗者”并获得应有的奖赏。
㈡ 华为的股权激励是怎样的
创业期股票激励:
创业期的华为一方面由于市场拓展和规模扩大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为了打压竞争者需要大量科研投入,加上当时民营企业的性质,出现了融资困难。
因此,华为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存在较低的财务困境风险,不需要向外部股东支付较高的回报率,同时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当时参股的价格为每股10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权分红。那时,华为员工的薪酬由
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组成,这三部分数量几乎相当。其中股票是在员工进入公司一年以后,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进行派发,一般用员
工的年度奖金购买。如果新员工的年度奖金不够派发的股票额,公司帮助员工获得银行贷款购买股权。
华为采取这种方式融资,一方面减少了公司现金流风险,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稳住了创业团队。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华为完成了“农村包围城
市”的战略任务,1995年销售收益达到15亿人民币,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市场销售
额达到1亿美元。网络经济泡沫时期的股权激励:
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受到毁灭性影响,融资出现空前困难。2001年底,由于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华为迎来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冬天,此时华为开始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
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权,但是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虚拟股票的发行维护了华为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不至于导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㈢ 华为17级股份怎么分配的
华为17级股份是这样分配的:在任正非创立华为初期,便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员工。根据华为最新公布的股权结构,任正非所持有的的华为股份仅有1.01%,他把剩下的股权分给了全球15万员工中的近10万员工。约三分之二的员工持有股权。虽然任正非只持有华为股权的1.01%,但是在公司章程上却约定了他有公司整个董事会的选举一排否定权,华为通过股东会的控制,控制着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班底,华为员工锁持有的股权称之为虚拟受股权,他们股权只有分工权和增持权,没有表决权,议股权,转让权。有一天员工离开公司股权自动失效。
㈣ 华为的股权激励是怎样的
创业期股票激励:
创业期的华为一方面由于市场拓展和规模扩大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为了打压竞争者需要大量科研投入,加上当时民营企业的性质,出现了融资困难。
因此,华为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存在较低的财务困境风险,不需要向外部股东支付较高的回报率,同时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当时参股的价格为每股10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权分红。那时,华为员工的薪酬由
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组成,这三部分数量几乎相当。其中股票是在员工进入公司一年以后,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进行派发,一般用员
工的年度奖金购买。如果新员工的年度奖金不够派发的股票额,公司帮助员工获得银行贷款购买股权。
华为采取这种方式融资,一方面减少了公司现金流风险,另一方面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稳住了创业团队。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华为完成了“农村包围城
市”的战略任务,1995年销售收益达到15亿人民币,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2000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市场销售
额达到1亿美元。网络经济泡沫时期的股权激励:
2000年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受到毁灭性影响,融资出现空前困难。2001年底,由于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华为迎来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冬天,此时华为开始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
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权,但是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虚拟股票的发行维护了华为公司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不至于导致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㈤ 华为如何进行股权激励的呢
华为员工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工资高。这里的工资,更多来源于华为员工所持虚拟股的分红收益。
华为的虚拟股激励计划,始于2000年。员工可以以每股净资产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此后可以每年获得分红。股票是虚拟股,能获得收益分红,但是没有投票权,表决权。这种制度的优势是让员工一起享受公司成长果实的同时,避免了控制权的分散。
据媒体报道,在2000年投资的华为股票,十年之后,所持股票价值增长超过15倍。所以,购买公司的虚拟股对华为员工来说,是非常稳定且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这一激励模式帮助华为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厂商。
但是,运行多年的股权激励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首先就是有很多老员工手里持有大量的虚拟股,他们可以坐享分红而无需持续奋斗,这与华为股权激励的理念并不相符。
其次,员工需要自己出资购买虚拟股。虽然日后收益可观,但是起始投入的钱对很多员工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甚至很多员工需要借钱来买。所以对大家来说,购买公司虚拟股成了一个“甜蜜的负担”。
华为也看到了这些问题,于是在2013年,华为推出新的“时间单位计划”(Time Unit Plan),改良了过去的股权激励方案。
新的激励计划既让年轻员工免于出资购买的负担,又杜绝了老员工坐享其成。完美解决了上一任制度留下的问题。
从实股到虚拟股再到TUP。这一系列不断优化改进的过程,证明了华为真正想要用股权去激励员工成为“奋斗者”并获得应有的奖赏。
㈥ 如何设计企业的虚拟股
步骤一:确定股权激励的对象及其资格条件
企业首先要明确,激励对象是针对全体员工,还是只对部分核心员工。为了保证虚拟股权在精神激励方面的效果,此激励手段比较适宜只针对核心员工。
第二,确定绩效股确定虚拟股权激励对象的当期股权持有数量
确定虚拟股权持有数量时,一般可以把持有股权分为职位股、绩效股和工龄股等,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划分等级和数额。
步骤三:确定股权持有者的股权数量变动原则
由于职位和绩效等因素的变动,使得持有人的股权数量会发生改变。职位变动时,职位股的虚拟股权基数随之调整;随着员工工龄的增加,其工龄股也会逐渐增加。对于员工离职的情况,非正常离职(包括辞职、辞退、解约等)者虚拟股权自动消失;正常离职者可以将股权按照一定比例折算为现金发放给本人,也可按照实际剩余时间,到年终分配时参与分红兑现,并按比例折算具体分红数额。如果股权享有者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降级、待岗处分等处罚时,公司有权减少、取消其分红收益权即虚拟股权的享有权。
步骤四:确定虚拟股权的性质转化原则
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状况和股权享有者的岗位变动情况,公司必然会面临虚拟股权的性质转化问题。原则上讲,虚拟股权持有者可以出资购买自己手中的虚拟股权,从而把虚拟股权转换为公司实有股权。在转让时,公司对于购股价格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具体转换政策由公司管理层协商确定
步骤五:确定虚拟股权的分红办法和分红数额
首先在公司内部建立分红基金,根据当年经营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对照分红基金的提取计划,落实实际提取比例和基金规模,并确定当年分红的基金规模的波动范围。
步骤六:确定虚拟股权的每股现金价值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出虚拟股权每股现金价值: 虚拟股权每股现金价值=当年实际参与分配的分红基金规模÷实际参与分红的虚拟股权总数。
步骤七:确定每个虚拟股权持有者的具体分红办法和当年分红现金数额
将每股现金价值乘以股权享有者持有的股权数量,就可以得到每一个股权享有者当年的分红现金数额。
步骤八:在公司内部公布实施虚拟股权激励计划的决议 公司管理层在确定要实施虚拟股权激励制度之后,应在公司内部公布实施该激励制度的决议,并进一步详细介绍实施此项激励制度的流程和内容,详细告知企业员工获得虚拟股权的程序,让员工积极参与进来,把这项激励措施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