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规模如何影响基金投资行为
Ⅰ 什么是基金怎样投资买基金影响基金收益的因素有哪些以及怎样提高基金收益
http://www.chinafund.cn/
Ⅱ 为什么股票型基金的规模越大,业绩反而越容易下滑
股票型基金,是指投资在股票上的仓位不低于80%的基金。
国家法规对于基金的两个规定:
1、一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
2、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合计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能超过该公司股份的10%。
因此规模过大的股票型基金,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业绩受影响:
1、市场上好股票数量有限,规模大的基金多出来的钱只能买其他股票或者大盘蓝筹股。
2、规模大的基金在买入优质小盘股的时候,因为买入量相对比较大,更容易导致成本增加,加大基金经理操作难度。
Ⅲ 基金产品是如何“吸金”的业绩表现和规模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基金作为一种理财产品,很多人为了让钱生钱都会选择购买基金,但是基金的业绩表现与其规模之间并不存在某种的必然联系。通常和资金板块的受欢迎程度有着很大的联系,像军工、医药等板块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其吸金能力也是很强的。
这种基金的管理与其理它财产品一样都存在着风险,在投资资金的时候需要对其风险进行合理的管控,避免由于投资不当而让自己的钱财打了水漂。因此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对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基金经理都要做好调查,并根据自己所能接受的风险以及投资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Ⅳ 基金规模对基金净值影响大吗选基金的时候要不要看基金规模
在我们考察一支基金是否值得投资的时候,基金的基金规模也是众多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指标,基金规模在我们基金投资中并不是特别的重要,不需要依据基金规模选基金,到那时可以作为参考指标之一。我们考虑基金的规模主要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基金规模太小
根据相关规定,基金在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持有人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下,会有清盘的风险。所以,我们在挑选基金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点,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基金,比如只有一两个亿的规模。要注意观察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如果机构投资者占比比较大,这样的基金风险系数就非常高,因为机构资金大,如果赎回的话,基金的规模的下降就会非常明显。
有一类小规模的基金是不容易有清盘风险的,那就是发起式基金,基金名称中也会明显出现“发起式”的字眼
第二,基金规模太大
当基金规模太大或者突然暴增的时候,也需要担心基金经理是否能够从容管理或者是否超出基金经理的能力圈。从而影响基金业绩
单只基金的规模如果超过100亿就是比较大的挑战。如果长期管理这样的基金的基金经理另当别论。
选到好基金不容易,当基金规模突增的时候不要着急换基金,可以给基金经理一定的消化时间,深深观察后决定。
第三,打新
如果是看中基金的打新作用的话,就要关注基金的规模了,因为想要靠基金打新增厚收益的话,基金的规模就不能太大,如果规模太大,会摊薄打新收益。
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基金规模对挑选基金的影响就没有大问题了。
Ⅳ 一只基金规模增减如何影响单位净值的
如果你是在沪深交易所二级市场上买入基金,那么该基金 总份额和规模都不变,因为是其他投资者卖给你的。该买卖行为不对基金的现金、净值等产生影响。
如果你是申购(注意是申购,不是买入)了500万份基金,那么该基金的总份额增加了500万份,净值规模增加1000万元,现金增加了1000万元,单位净值不变(不考虑基金投资及当日市值变化)。
申购进入基金的1000万元,增加了500万份实收基金,增加了500万元的损益平准金(包括已实现与未实现)。通俗一点说,假如该基金面值1元,做到了2元,那么就是【面值1元+盈利1元】。你申购1000万元,就是以500万元买了500万份份额,另外500万平价买入已经实现的盈利,即【500万面值+500万盈利】,这样对原来的投资者和你都公平。
以上无影响是静态的影响。如果该基金持有很好的股票,预期好几个涨停板,那么你的资金进来后就会分享该收益,所以对原来的投资者不利。反过来,如果在你进来后好几个股票大跌,那么就是你分摊了原来投资者的亏损,他们要感谢你才对。具体影响要看新申购资金占基金规模的比例而定,更多基金理财资讯请关注薛掌柜基金组合专家。
Ⅵ 约翰·博格尔的基金投资五大原则
基金的选择正因为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关于基金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报章上关于基金业绩和投资行为的分析连篇累牍;专业机构的基金评级体系,除了美国晨星,国内的研究机构也已推出了若干套。但对于需要独立、公正、科学信息,又缺乏专业知识和分别能力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面对复杂,请回归简单。投资大师约翰·博格尔这样说。约翰·博格尔是全球最大两家共同基金组织之一--先驱集团的缔造者,在共同基金领域,他的地位如同巴菲特在股票投资领域一样名声显赫。
约翰·博格尔的忠告是,关于基金的种种信息,往往被那些看上去无所不知的人宣讲,但无论获得了什么信息,我们都必须牢记,自己处于一个不确定的金融环境中,我们应该依靠的是常识性的原则。 不同于目前国内基金投资者看重预期收益的普遍思维,约翰·博格尔把投资成本放到了第一位。实际上,对于基金投资中低成本的重要性,巴菲特也非常重视,他在哈萨维1996年年报中写道:成本确实很重要。基金产生的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支付给了基金管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于对投资者收益征了税。
我们可以简单假设基金获得了10%的绝对收益,目前基金市场平均费用水平约为4%(包括申购、赎回费、管理费等),可见我们本应获得的收益早已经被各种费用吞噬了近一半。
对于控制基金投资成本,约翰·博格尔建议从两方面考虑:
1、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优于主动型基金。指数基金采用的是跟踪某个标的指数的被动投资方式,研发费用低(只投资标的指数成份股,不必花费过多的资金去进行上市公司调研),交易费用少(跟踪指数走势,不像主动投资型基金那样频繁进出)。
2、主动型基金中,低换手率的优于高换手率的。基金买卖过程的交易成本,实际上被掩盖了,但这些成本同样吞噬着投资者的收益。约翰·博格尔建议说,应该选择换手率较低的基金。成本只有40个基点的基金,好比帆船比赛中对付每小时20海里的微风;有着150个基点费用的高成本基金,则无异于与时速 130海里的台风抗衡。
至于基金换手率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的分析,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对比不同报告期的报表,通过观察整体仓位和主要持仓品种的变动,大体判断手中基金的风格是持仓相对稳定还是频繁买卖。 约翰·博格尔提出的第二个建议,仍然与成本有关。很多投资者接触并决定购买基金,是通过媒体的介绍,或者是代销机构的推荐,这其中隐藏的附加成本,就是约翰·博格尔提醒投资者注意的问题。
美国市场目前约有3000只没有销售佣金、无发行费用的基金,约翰·博格尔认为,对于那些具备一定分析能力的投资者,选择这种基金是个可行的方案。在基金品种选择正确的前提下,购买无发行费用的基金,就等于把成本占未来收益的比例下降到了最小。
对于那些不具备独立决策能力,需要提供投资建议的普通投资者,约翰·博格尔建议关注那些优秀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目前国内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中信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华夏证券研究所等都提供独立第三方的基金分析,投资者可作为参考,但正如约翰·博格尔所说,我并不认为有人能够预先得知谁将是业绩最优异的基金管理者。 明星基金是基金公司力捧的招牌,也是最被投资者看中的因素之一,不过约翰·博格尔对此并不十分在意,或许业绩记录在评价纯种马速度时有用--当然有时也会失效--但在估计资金管理者会如何运营时,却往往容易出现误导。因为即使有人能够预见市场未来的绝对收益,也不可能预测出个别基金相对于市场的收益,至多是预测出指数型基金的收益。
约翰·博格尔认为,很有可能预测准确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成本基金的业绩,通常劣于相应的市场指数;二是历史业绩显著优于市场指数收益的明星基金,会向市场平均值回归,甚至低于后者。
目前国内市场上,由于基金业历史还比较短,尚无相应统计数据,但从美国市场看,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及1987-1997年两个时间段内,业绩处于市场前25%的基金,回归到均值和均值以下的分别为97%和100%。
约翰·博格尔说:基金行业非常清楚,几乎所有的绩优者,终有一天会失去他们的优势。基金发起人坚持花费巨资对过去的业绩广为传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投资者的大量新资金。
对于历史业绩的真正参考意义,约翰·博格尔认为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基金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比如在经历上涨和下跌的完整过程中,基金是否始终能保持良好业绩;在相同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目标基金是否显著优于其他同类型基金。 约翰·博格尔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市场上某只成长型中市值基金,由于业绩出色吸引了大量的申购份额,但其业绩却随着基金份额的膨胀而不断恶化。 1991-1995年,该基金在五年时间内有四年的业绩排名列行业第一梯队,基金规模也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的连续三年中,该基金规模最高达到了60亿美元,但业绩排名却跌到了行业末尾。
约翰·博格尔提醒投资者注意,一只低换手率、申购资金流入稳定的基金,要比采用积极操作、基金份额变动幅度大的基金更容易管理,因为后者需要更加频繁地交易。
约翰·博格尔说,太多的钱会损害投资效果。原因一是规模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规模越大,对所持有股票的价格影响也越大,这会在时间紧迫的交易中进一步加剧股票价格波动;二是为了保持基金的流动性和分散投资原则,大市值基金不得不以更小的集中度,持有更多数量的股票,而每一只持仓品种所能提供的收益也更小;三是相对于小市值的基金,大市值基金对于流动性要求更高,因此可以选择的股票品种更加有限。 国际著名基金评级机构--美国晨星的一项调查显示,随机选取4-30只股票基金建立组合,并不能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
约翰·博格尔说,没有必要持有超4-5只的股票基金,因为过度分散投资的效果类似一只指数型基金,但由于股票基金的高成本,最终的收益很可能低于指数。
分散持有不同风格的股票基金,也未必是个明智选择。约翰·博格尔认为,假设建立由大市值混合型和小市值成长型基金构成的基金组合,这个组合将具有比市场更显著的波动性,这种比市场指数更具风险的组合没有意义。单一持有大市值混合型基金的风险,比任何基金组合更低。
Ⅶ 股票型基金的投资风险有哪些
1、基金规模过大,基金规模大,基金经理操作难度大,防止投资者赎回的压力也大,现金头寸比较多,所有有时候跑起来比混合型基金还慢;
2、证券市场大幅度振荡,介入时机不恰当,如果在大盘大幅度上涨的当天买进股票型基金,而其后遇到股市调整则风险会暴露无疑;
3、频繁操作,把基金当作股票操作,由于基金的交易费用比股票多,存在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可能;
4、选择的基金投资风格不是大盘主流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