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破净买什么基金
❶ 惨烈!中资银行港股几乎全面破净:有的日成交4264港元
估值低得令人发指
近来,银行股再次打破自己的估值下限。截至昨日收盘,A股36家上市银行中,只有西安银行、青岛银行、平安银行、张家港行、招商银行等11家银行市净率(PB)在1倍之上,其他银行均处于“破净”状态。此外,A股市场仅有6家银行的市盈率在10倍以上,估值仍然处于 历史 低位。
市盈率方面,中资银行港股仍然较低。如果剔除亏损的锦州银行,29家银行市盈率均值为3.92倍,10倍以上的仅有九江银行、甘肃银行,分别为13.22倍、27.36倍。市盈率在3倍以下的有徽商银行(2.78倍)、重庆银行(2.87倍),市盈率在3-4倍之间的有11家,包括农行、交行、中行、工行等多家国有大行。
是否迎来估则李值修复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A股闭乱、H股之间向来存有估值差,今年以来A股银行股受疫情、监管制度等影响进一步拉低估值,导致港股表现更为惨轿盯档烈。银行股是否能迎来估值修复?
❷ A股265家公司破净:错杀股和“仙股”并存 投资机会或现
2008年以来A股第四次“破净潮”出现,破净股数量也创下新高。
统计显示,截至9月13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265只个股跌破每股净资产(市净率PB小于1)。其中*ST天马、厦门国贸、厦门信达市净率最低,分别为0.432、0.529和0.56。
大规模破净是熊市的一大特征,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但“破净潮”中往往也酝酿着机遇,比如,金融地产和部分周期行业在过去几次大底时都有较大比例标的破净,而其中不乏一些优质资产被错杀。
“大规模破净也是市场见底的信号之一。”广东一位私募人士认为,相当一部分破净的股票都具有投资价值。
“破净潮”再现
统计显示,截至9月13日收盘,剔除市净率为负后,沪深两市3527家上市公司中,破净的公司有265家,占比为7.5%。
天风证券统计指出,回顾过去15年A股历次大底,当前破净规模已经超过2013年和2016年的底部,距离2005年和2008年还有一定距离。
在2005年和2008年两次“破净潮”中,银行股全身而退,而2013年以来的三次“破净潮”中,银行股都有超过60%的标的破净。TMT行业以及医药、食品则一般没有大规模破净的情况出现。
第一财经注意到,截至目前,破净公司占行业公司数量比重较高的行业有银行、采掘、地产、钢铁和交运等。
破净股高度集中的行业明显的共性,是重资产属性。相比轻资产行业,这些行业PB本来就相对较低,在大盘走低、市场情绪悲观的情况下,受到明显的冲击。
当投资者对重资产行业尤其是金融、地产和制造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担忧加剧时,会进一步加速“破净潮”的爆发。
从过去几次“破净潮”的行业分布来看,重资产的周期行业、地产行业都是重灾区。此外,交运在过去几次也都排在靠前位置。
破净的投资机会
分析人士指出,海外风险因素、内部股权质押风险和信用风险仍在,市场反弹的不确定性也较大。不过,在当前的“破净潮”下,不少基本面较好的优质标的存在被错杀的现象。因此,可以说部分破净个股进入了较好的投资区间。
万联证券认为,“破净潮”与市场低点具有高度的共振性,每一轮市场底部时都会涌现破净个股,虽然“破净潮”并不必然代表底部的到来,但破净股的配置价值却在逐渐凸显。
虽然破净的很多是周期股,但有基金经理也认为,破净周期股的把握难度依然很大。
“周期股处于盈利高峰,后续想要出现超预期的情况并不容易。相对长期来看,根据市净率选择个股大概率是赚钱的。不过估值只能作为投资依据之一,但并不是单一的判断理由。”北京一家公募资深基金经理向第一财经表示。
破净的公司中也存在相当一部分流动性差、业绩不佳的标的。
星石投资的统计显示,从规模来看,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个股,主要是金融地产和中上游行业,占比约20%,市值在30亿元以下的超小盘股占比约50%,反映的是伴随着A股制度的日益健全,壳价值正在褪去,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中小公司将继续双杀,沦为仙股。
今年以来市场剧烈调整,A股市场目前已有3只股票跌破面值;价格低于2.99元的股票截至9月13日已有151只,其中属于风险警示板块的33只。
分类别来看,周期板块的公司数量占比最高,包括房地产行业的17家、公用事业板块的15家以及化工行业的14家等。
自2001年起至今,A股市场一共发生退市63起,主要退市原因是亏损和私有化,其中15起在退市时跌破面值,但因为跌破面值或成交惨淡而退市的案例尚未有过。
“过去,A股制度不完善,加之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导致有许多制度漏洞造成投资的非理性行为,比如热衷于拉抬小盘股、炒ST股等。伴随着A股市场朝着健康方向变化,许多非理性行为正在被纠正,壳价值褪去,未来A股很有可能港股化,业绩不好、市值小的公司开始失去流动性,估值不断下移,未来成仙股的概率很大。”星石投资组合投资经理袁广平对第一财经表示。
后市研判 >>>
海通策略荀玉根:A股处在第五次大底的磨底期 估值底已出现
投资攻略>>>
招商证券:市场筑底过程中的配置思路 聚焦龙头蓝筹
长江策略:今年回购股的特征有哪些?关注金融周期行业
点击查看>>>详解九月投资机会 王牌机构最新解盘 顶尖高手操作攻略
❸ 农行持仓总金额是什么
农行时时付持仓就是指投资者个人投资账户中持有的农行时时付理财产品的份额。农行时时付作为一款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兼具收益型、流通性以及功能性的特点。在用户有资金需求的时候,是可以随时对持仓的时时付进行赎回的。
持仓总市值即为手中持有个股当在某一时间的市场价卖出所得的金额。
市值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亦可以说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它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买卖价格。
拓展资料:
个人掌银资产视图(T+0)中的总资产展示的是您在农业银行账户下的所有资产。统计范围不限于掌上银行签约账户,主要分为存款、理财、债券、基金等四类资产,外币资产,将会按实时汇率折算成人民币计算。
自助注册客户暂不支持该功能。
股票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价格可以高于面值,也可以低于面值,但股票第一次发行的价格一般不低于面值。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的多少,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票市场是一个波动的市场,股票市场价格亦是不断波动的。
举例说明,如果去年年终总结时持仓农行84万股,实际持股成本约3元。今年年终持股农行102万股,比去年增加股数18万股,实际持股成本约2.888元(去年之前打新收益约超10万元,今年打新收益约40500元,春季以来游击战收益约39000元,全部变现农行。所以摊低农行每股持股成本0.176元)
1):持股心态,农行是国之重器,坚定、安心持股,最坏打算当是农行员工,不用上班,每月领取万来块钱工资(分红)。
2):操作手法,经济许可时,分红资金继续复利买入,打新、游击、不丢筹码做差价等收益继续买入农行。
3):尽量忘记股市,忘记交易,忘记自己手中的股票。借用老班长把式兄的话“让企业为我赚钱,我赚其股"!
❹ 银行股破净率这么高,可能被外资并购吗
银行股的破净率如此之高,不可能被外资收购,即使收购的只是一小部分,也不会对国有资本背景造成任何影响。根据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在二级市场累计购买的股份达到公司股本总额5%的,应当向监管部门报告,公告并通知上市公司。在这一点上,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将知道股票是在二级市场购买的。同时,达到5%后,每增加5%的股份数量,如购买10%,将向上市公司公告并通知15%。大股东看到有人可能想要争夺控制权,例如,开始购买股票,以确保自己不会被竞争对手超过。
国务院持有中国农业银行等其它银行的多数股份,中国农业银行的两大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合计为75.02%。外国资本买入股票要有对手盘,有人出售自己的能力买入。你觉得国务院会把股票卖给他们吗?更不用说外资了,就连国内企业也不可能收购。因此,外国人只能购买中国工商银行37%的股份和中国农业银行25%的股份,这在理论上是最大的数字,但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除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城市企业外,最大的股东不是国务院,就是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者不太可能大量出售国资委。然而,目前外资还没有突破第二阶段。
❺ 银行股破净率这么高,会不会被外资买走啊
外资压根就不是投资中国,他们大都是投机中国的。
至从深股通、沪股通开通以来,你看他们资金进出操作的特点就明白了。他们在严格按照自己的规则,低买高卖,频繁操作,每次操作失误比我们少的多。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把他们的进出作为风向标。
至于说到银行股破净率高,会不会被外资买走。这个问题你放心,外国投资是机构投资,他们不是傻瓜,比我们精明的多,有利时,时机成熟,他们自然会跟进。对银行股他们更是轻车熟路。因为在我们的银行股上市时,他们作为所谓的"战略投资者"拿到了我们国内股民无资格投资的大量原始股。上市解冻后,高市价卖给了我们国内投资者。他们在我们银行股上赚的钱,是以百亿千亿级计算的。这桶金是我们国内投资人永远也没份的。
所以说机会有了他们自然会来,至于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与破净率有无关系,他们也不会告诉我们,只能睁大眼睛盯着点,能跟上喝点汤,跟不上或跟错了,只能做韭菜了。个人小认识,仅供讨论。
银行股破净率这么高,会不会被外资买走啊?
大家好,我是谦秋说,一个浸润资本市场18年的老股民。 对于银行股会不会被外资买走,我还真的有话要说,其实外资一直在虎视眈眈的买入,好几家上市银行股的大股东已经是外资了。看看南京银行就清楚了,看看杭州银行就明白了,再瞧瞧北京银行 。我非常痛心的看到,银行类的上市公司对于市值如此之低,被外资大快朵颐,居然没有任何市值管理的动作。也实在是搞不明白,真正市场上如此低估的好公司,居然被公募私募基金视而不见。反倒是外资机构,偷偷的在买,甚至不惜买成第一大股东。
这个有点杞人忧天了,根本不可能会被外资买光,即使买也只是很少的比例,根本不会对国资背景造成任何影响。
第一,讲讲普通上市公司的收购程序。根据我们国家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一方在二级市场累计购买股票数达到公司股本总额的5%就要向监管层报告、对外公告并通知上市公司了。这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就会知道有人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同时,在达到5%以后每增加5%持股数量,比如买了10%、15%以后都要公告并通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看,有人可能想争夺控制权了,就会采取措施予以回应,比如也开始买股票以保证自己的持股比例不会被竞争对手超过。
第二,买卖股票不是谁都可以的。我们国家实施的是资本管制。外资不能随意购买股票,要么通过港股通、要么通过qffi基金,但这些渠道都是受管控且有额度限制的,基本不可能买下整个上市公司。因此,上述第一点其实也是针对国内企业收购上市公司的情形。外资基本上连5%都买不到。这是金融资本管制的好处,不太用担心我们国家最重要公司被外资买走。
第三,我们来看看银行们的股东构成就会知道,即使未来放开资本管制允许外资随便买卖股票也是买不了多少银行的股票的。
以工商银行为例,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持股34.71%的中央汇金和持股31.14%的财政部。中央汇金的实际控制人是国务院,财政部是国务院直属部委。也就是说,国务院实际掌控了工商银行62.85%的股份。其他的一些国有企业和机构持股就不算在里面了。这62.85%的股份已经足够了。
同样的道理,其他银行的绝大部分股份也掌握在国务院那里,比如农业银行的前两大国家股东总共持股75.02%。
外资买股票是要有对手盘的,有人卖他才能买进。你觉得国务院会把股票卖给他们吗?别说外资了,连国内企业也不可能买到。因此,外资最多只能买到37%的工商银行和25%的农业银行,而且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大数字,实际中根本不可能。
第四,其他的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背后的第一大股东要么是国务院要么是各地方的国资委,根本不可能被外资卖走很多股票。况且现在的外资也第二步都还没突破(资本管制)。
银行股确实到了最好的投资价格底部,但年年见银行股挣钱多,分红极少,国家应出台政策硬性规定每年上市公司挣的钱分红比率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这样好多公司连假帐都难做了。
其他银行不知道,以中国银行为例,90%股权都在国资委,外资能做点什么?现价3.2?前几天看到的,资产有6块多,买了股票不分红,外资又能做什么?有价无市,谁接盘?
在38家已上市的银行股中,市净率低于1的上市银行有29家,换言之只有9家银行股高于1倍市净率水平。
一般来说,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净率越低的上市公司,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较高。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市净率指标未必完全说明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因为市净率只是判断市场价值高低的一项指标,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还会考虑到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不良率、不良拨备等指标。对银行板块来说,本身属于政策驱动的行业,对政策敏感性很强,银行股投资价值的高低更容易受到政策的主导影响,所以对银行股投资仍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现在洗刷银行股,可在股市里呆久了的人都应该还没忘记18年的银行股行情的事情吧?哪一年除了银行股其他的多少股票绵绵不绝的一路下跌啊,基本上被腰斩都是少的,就是股市定海神针茅台那也是有跌停的时候,反而那一年现在看起来死翘了的工农建中那可是一路创新高哦,所以现在不是银行股的风口而已,以后银行股还会在某年某月暴涨的,风水轮流转罢了。
现在银行股价格高还是低自有市场来评判,只要想买谁都可以去买银行股,内资可以买外资也可以买,如果真感觉是便宜货为什么内资不买它们呢?就算真被外资买完了又能怎么样呢,它买再多也不过小股东,最多也就是等每年一两次的分红而已,他们真进来为股市托底不是更好吗?股市正好缺资金呢!
好处来说,目前银行股低位,股息率很多5%以上。比定存银行要强,属于有点像买债券了
股价上涨爆发力可能不大强,尤其房地产调控后,这块蛋糕吃不饱了
如果我是外资,肯定要以银行股为主,问题是外资,特别是大规模外资,没有进场的意愿。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外资不会买走同时也买不走,就算买走了也拿不动!
上图是工商银行的十大股东占比情况,汇金和财政部合计占比65.85%,国家占比绝大部分股份,剩下34.15%的股份外资怎么买也不会形成控股权,这样外资买不走!
证券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用通俗简单语言):当 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时,要 书 面 公告。这 样 触 发 了 第 一条 规 定。
证券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用通俗简单语言):你继续买,当 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三 十 时 ,这 时 已 形 成 了 要 约 收 购。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意 思这 时 上 市 公司所 有 股 东 可 以按 现 行股 价 卖 给 外 资 ,外 资 得 买 。这 样 又 触 发 了 第 二条 规 定。
外资还是不死心,买买买!当买到占上市公司总股本超过75%时,又解发证券法第五十条第三款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现 在买 走 了 75%那 么 二 级 市 场股 份就 少 于 25%,这 时 外 资 已 完 成 了 收 购 上 市 公司,同 时 上 市 公司股 权 分 布 已 不 具 备上 市 条 件,该 公 司依 法 终 止上 市 交 易或 退 市 。
外资在股市买完了也收购了,必须按同等条件收购剩下的25%股份。收购完成后该公司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直接退市。这下好了,外资用了一大堆钱买了一大堆股票,最后上市银行退市了,退市了股票没有了钱也没有了!
以上是本人根据证券法的观点,不知道是否准确,欢迎大家讨论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