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伟管理的基金有哪些
Ⅰ 宝盈基金
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注册地深圳。公司股东实力雄厚,分别为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1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是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基金管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以及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公司旗下基金产品齐全、风格多样。截至2017年12月末,公司共管理基金22只,己构建了涵盖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较完备的产品线,能够满足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拓展资料
1.宝盈基金一般是指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注册资本为1亿元,在深圳注册。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发起和设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基金管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投资属性、风险和回报。建议您在购买前详细了解基金的投资方向和风险类型,并决定购买符合您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管理需求的基金产品。平安银行还以佣金出售各种基金产品。每个基金的风险和投资方向都不同。您可以登录平安袖珍银行的应用程序-金融-财富-基金-订阅区域,以详细了解和处理。
2.暂居的权益类基金“半年度冠军”的“宝盈优势产业”,成立于2015年8月,当前的基金经理包括肖肖和陈金伟。比照两人所管理的其他产品持仓情况,陈金伟执掌的其他产品与“宝盈优势产业”目前的持仓一致,而肖肖偏好于配置大市值的白酒和互联网等。由此可推测,该基金主要由陈金伟主要管理。
“宝盈优势产业”的持仓中制造业比重较大,基金净值占比高达90%。此外,该基金重仓多只顺周期股票,且该类型股票上半年股价表现优异。
具体来看,其第二大重仓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生产企业海利尔,第三大重仓的明泰铝业属于有色金属行业,第十大重仓股则是处于橡胶和塑料制品领域的天铁股份。
3.提示:上述解释仅供参考,投资应谨慎。在进行任何投资之前,您应该确保充分了解投资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在详细理解和仔细评估后,您应该判断是否参与其中。
Ⅱ 宝盈优势产业混合是什么
宝盈优势产业混合是混合型基金。
基金在2015年股灾中诞生,至今管理规模都不大,最新的管理规模是1.49亿元。宝盈优势产业混合目前由肖肖和陈金伟共同管理,其实除了这二位,管理过这只基金的还有杨凯和段鹏程两位经理,但是这二位管理的时间都不长,业绩也都不咋样。
段鹏程管理了四个多月之后就开始带肖肖,带了将近两年后,基金业绩依然不好,他自己也消失在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列表中。肖肖自己一个人通过两年的时间,让宝盈优势产业混合翻了一倍多。
在这之后,肖肖又开始带陈金伟,个人感觉宝盈优势产业混合这个基金就是老带新的工具一样,但在肖肖的把控之下,这只基金在“工具基”的属性外,又成为了“优等生”。
定投的特点:
1、平均成本、分散风险
普通投资者很难适时掌握正确的投资时点,常常可能是在市场高点买入,在市场低点卖出。
而采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方式,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每个月固定一天定额投资基金,由银行自动扣款,自动依基金净值计算可买到的基金份额数。这样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资金是按期投入的,投资的成本也比较平均。
2、适合长期投资
由于定期定额是分批进场投资,当股市在盘整或是下跌的时候,由于定期定额是分批承接,因此反而可以越买越便宜,股市回升后的投资报酬率也胜过单笔投资。对于中国股市而言,长期看应是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定期定额非常适合长期投资理财计划。
3、更适合投资新兴市场和小型股票基金
中长期定期定额投资绩效波动性较大的新兴市场或者小型股票型海外基金,由于股市回调时间一般较长而速度较慢,但上涨时间的股市上涨速度较快,投资者往往可以在股市下跌时累积较多的基金份额,因而能够在股市回升时获取较佳的投资报酬率。
Ⅲ 天赐材料:有知名基金经理周应波参与的,共72家机构于12月21日调研我司
2021年12月23日天赐材料(002709)发布公告称:3W fund吴辉凡、AspoonRyan Yin Vincent Sun、Blackrock程文钰、Cloudalpha许刚政、MillenniumZoe Zhao、NSRIvy、OctoRivers邱露瑜、Octorivers胡金戈、RPower李一山、SherwoodCapital梁镨、Tairen Capital李令敏、Willing Capital刘嘉木、万家基金王立晟、上海煜德投资程跃、东吴基金陈伟斌、东证资管李竞 郭乃幸、中信产业基金邹天龙、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杜中明、中信建投基金冯天成、中信证券许宏图、中信证券自营刘琦、中信资管程骥腾、中天国富证券何亿克、中庚基金吕佩瑾、中欧基金周应波、中欧瑞博投资管理刘飞、中泰自营傅鑫、中科沃土基金徐伟、中融基金朱晓明 骆间、中邮基金滕飞、中银国际证券资管部张丽新、九泰基金袁多武 金溪寒、交银施罗德孔祥瑞、保银投资刘俊、信诚基金王冠桥、信达澳银基金朱然、健顺投资汪湛帆、光大理财查澜曦、兴证全球季文华、农银汇理任世卿、创金合信基金冯瑞玲 寸思敏 尹海影 谢天恵、前海人寿保险卢俊有 陈志新、前海开源基金徐广进、华商基金郝思佳 陈夏琼、华夏基金(香港)邹东亮、华安基金胥本滔、华宝基金马万昱、华泰柏瑞李懿洋、华润元大基金罗黎军、南方基金于璐僮 安永平、博远基金张星、博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谭飞、博道基金郭晓萱、嘉合基金孙国萌、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李超、国信证券闵晓平、国华人寿刘千琳、国君资管王瀚、国投瑞银周宏成、国泰基金智健 陈亚琼、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秦培栋、国海自营吴星煜、圆信永丰明兴、基石资本杜进祥、安信基金吴少飞、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王鹏宇、宝盈基金陈金伟、富兰克林孙通、富安达基金路旭、富荣基金姜帆、希瓦资产陈俪芳、平安基金丁琳 何杰于2021年12月21日调研我司。
本次调研主要内容:
问:近期锂电池上游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怎么看?成本的上升能顺利传递到产品吗?
答:近期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因为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大幅提升带来的供需关系紧张。我们预计明年部分原材料的紧张情况仍会持续,但长远来看,供应不足是短暂的,在行业内新产能陆续投放后,供需关系会有所缓解。目前来看,成本上涨的传导还较为顺利。
问:公司在碳酸锂上有储备或布局吗?
答:公司目前有参股一些碳酸锂生产供应商,如容汇锂业、江西云锂。而今年公布的锂电池相关回收业务,也将在明年提供一定量的碳酸锂,这将会节省一部分碳酸锂的成本。此外,公司也会积极与上游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保证原材料的持续供应。
问:电解液进入的新玩家越来越多,公司怎么看待这个格局?
答:行业景气度高,自然而然的会吸引新的玩家进入,公司认为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我们通过自产主要产品的核心关键原材料,包括目前的主流锂盐、添加剂、新型锂盐等,并持续创新完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构建循环产业链体系,无论是在成本以及市场占有率上,公司已经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迎接接下来的各种挑战。
问:如何看待近期半固态及固态电池的频繁刷屏?公司目前的研发进展?
答: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新技术的出现是必然的,市场上提及较多的半固态电池仍然需要用到电解液,和传统的液态电池未有本质上的区别。公司持续保持在新产品上的研发投入,同时做好相关知识产权的储备,目前已有部分新型电解质的研发成果及专利布局。
问:公司今年新扩建的项目进度如何?
答:目前大部分项目进展都较为顺利,其中宜昌的年产30万吨磷酸铁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备案/环评等相关安环工作,目前一期已在施工状态。
问:公司年产6万吨的液体六氟磷酸锂项目进展?
答:公司已于2021年11月6日披露《关于年产15万吨锂电材料项目的进展公告》,该项目中的年产6万吨液体六氟磷酸锂已进入产能爬坡阶段,目前进展顺利。
问:公司LiFSI产能布局的情况?未来的竞争格局?
答:目前公司已有2300吨的年产能,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中的年产4000吨装置目前进展顺利。从公司已有的项目扩产公告来看,未来3年的产能规划将会超过6万吨。LiFSI作为能显著提升电池循环及高温性能的添加剂,目前已逐渐被主流客户认可,而作为行业领先布局的企业之一,公司已拥有成熟的LiFSI生产工艺,也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技术。
问:添加剂的布局情况?
天赐材料主营业务:精细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天赐材料2021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6.23亿元,同比上升145.7%;归母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上升199.72%;扣非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上升192.84%;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9.24亿元,同比上升165.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上升273.0%;单季度扣非净利润7.44亿元,同比上升263.13%;负债率37.74%,投资收益-243.03万元,财务费用3169.09万元,毛利率38.96%。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6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81.83;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69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出3.69亿,融券余额减少。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天赐材料(002709)好公司评级为3.5星,好价格评级为1.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2.5星。(评级范围:1 ~ 5星,最高5星)
Ⅳ 宝盈基金陈金伟:2022年还能否“翻石头”,去哪翻
本文共计五千多字,可能需要花费您十几分钟,感谢您的阅读
我认为绝大部分基于基本面的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要素:估值、景气度、公司质地。对应的是深度价值策略、趋势(产业趋势)投资以及成长投资策略,假设每个投资者总共有100分,需要将100分分配给这三个要素。极度看重产业趋势的投资者,会把大部分分数给产业趋势,选出来的标的多属于新兴行业;深度价值投资者会特别看重估值的重要性;成长投资策略会特别强调好生意好公司、长坡厚雪的重要性。 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愿意把50分给好公司,40分给低估值,10分给产业趋势。
首先,我们是成长股投资,投资的是扩张的行业和公司,并且我们相信优秀公司的力量,只不过我们对于优秀公司的定义不限于核心资产,所有治理结构完善,对小股东相对友好、在细分行业内具有竞争力,行业天花板没有见顶并且持续扩张的公司都在我们的选股范围中。
其次,我们比较看重估值的重要性,估值的重要性在于即使判断出现失误,损失也是有限的,高估值意味着苛刻的假设,这些假设在长时间看来未必是能够实现的,尤其是时间越长,看错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比较看重估值也是认识到自身研究的局限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再次,我们认同产业趋势的价值,产业趋势意味着增量市场空间,在增量市场下,企业更有可能实现扩张避免陷入内卷,但产业趋势确定性不等同于公司的确定性,尤其是确定的产业趋势会带来确定的供给增加,确定的供给增加会冲击现有公司的确定性,因此我们把产业趋势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以上三者是有顺序的,我们的顺序是好公司、低估值、产业趋势,分配权重是50%、40%、10%。
在2021年的新能源和周期行情中,我们时刻反思是否将景气度权重放得太低,没有重配这些景气板块,以至于错过本有机会获取的收益。经过反思后我们觉得一方面我们的方法论没有错,因为我们认为聚焦短期景气变化和跨行业选股是矛盾的,在我们看来聚焦景气投资需要极致聚焦少量赛道,而极致聚焦少量赛道和我们初衷不符。
但是我们该反思的是,由于我们学习能力不够强以及思维僵化,对待某些长坡厚雪的新兴行业,我们草率地将股价上行简单归因于短中期景气因素,而忽视了其背后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这一点实际上是我们可以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因为如果一个行业的景气上行是长周期的,那么这个变量就是我们可以跟踪和把握的。
我们运气不错,管理的几只产品,2021年都取得了任期内相对不错的收益,但是我们必须要强调2021年两个有利的客观条件:
1.我们虽然并不想贴上“中小盘”标签,但是我们的选股宽度确实超过市场平均水平。2021年的市场风格对于我们这种选股范围宽的策略是相对友好的。
2.我们的总管理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上半年)都是相对可控的,这使得我们对于一些流动性相对差的个股容易进出,也就是说我们有一部分收益是通过交易获取的。
以上两点客观条件,展望未来一年,都是难以复制的(尤其是第二点),因此我们首先要提醒投资者降低对我们未来收益的预期。我们2021年获取的收益率,无论是从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都是我们自己无法复制的。
规模和收益率的矛盾,在我们这种完全自下而上选股同时又看中估值的策略中显得异常突出,这也是我们2021年下半年以来最重点思索的内容,我们有一些心得,但是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会刻意控制换手率,因为换手率只是结果。但是随着我们的规模扩大,我们将被动降低换手率,我们总结换手原因包括两类:
1.看错标的,认错止损。
2.股价到达目标价,兑现收益。
针对第一种情况,规模扩大意味着认错带来的冲击成本增加,以至于我们需要追求中长期更高的确定性,在之前胜率赔率权重各半的基础上,我们将更向胜率倾斜。我们需要提升“看对的概率”,而不是通过“更多次看对”获取收益。
针对第二种情况,我们必然要追求更大的空间,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加强主流赛道的研究,因为大行业产生长线大牛股。
但以上并非意味着我们向指数权重股或“赛道”妥协,我们仍然坚持的是自下而上、淡化赛道的选股策略。我们认为在目前估值水平下,自下而上选股仍然大有可为,在这个各行各业都充满活力的国家,绝非仅有所谓“核心资产”、“宁指数”或“茅指数”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在选股流程方面,我们尝试用量化初步辅助选股,但是量化初筛仅仅能解决10%的问题,解决的是研究线索的发现问题,而且这种量化策略我们也需要动态调整,不存在躺赢策略。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把“翻石头”流程化。在交易策略角度,我们需要更左侧买入和卖出,我们需要有更大的耐心以及对于自身判断更大的信心。
但是无论如何,对于我们这种全市场自下而上选股同时又看中估值的策略,规模的扩大都会无可避免地影响我们的收益率,这是我们反复向投资者强调的一点。我们只能通过更有效率地“翻石头”来对抗组合的老化。
我们在一季报中提到我们看好“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半年报中提到我们看好科创板创业板中的“真科创”公司,三季报中提到我们最看好“输时间不输钱的方向”。这些方向都在后续得以验证,并给组合贡献了一定回报。展望未来,随着其中一部分股票股价上涨到合理位置,一方面我们仍然看好其中一部分优秀的公司,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机会。
展望2022年,以一年时间维度,我们有以下不严谨的猜想:
1.主流赛道龙头会有合理收益但仍难有超额收益,中小盘获取超额收益也越来越难。无论对于龙头还是中小盘公司,“简单题目已经做完,只剩下难题”。
如果我们把A股比作一张考卷,A股有四千余家上市公司,相当于四千多道考题,作为公募基金经理,我们的目标是答对其中十几道至上百道题目,而至于做什么题目,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只要尽可能做对就好,那么我们会从简单题开始做,但我们现在的感觉是 “简单题都做完了,只剩下难题”。
举例来说,比如某 科技 行业,一家公司仅仅需要维持现在的增长就可以,而另一家的投资机会来自于新的技术路线,过去我们愿意选择前者,因为我们无法判断这个技术路线是否能成功,但是我们完全无需做这个判断。
比如某周期行业,一家是成本曲线最左侧的龙头公司,另一家是成本曲线相对右侧的二线公司,过去在景气周期到来时,我们愿意选择前者,因为我们无法判断后者能否扛过行业低谷,但是我们完全无需做这个判断。
比如某消费行业,一家具有清晰的护城河,而另一家处在行业格局变化过程中,过去我们愿意选择前者,因为我们无法判断后者的竞争格局长期如何演绎,但是我们完全无需做这个判断。
在以上三组例子中,前者是简单题,而后者是难题。在过去几年,我们更愿意做简单题,因为做简单题获得的分数并不比难题少,而且做对的概率更大。然而近期我们发现简单题越做越少,当然我们做简单题仍然会有收益,但是做简单题得到的奖励比以前要更少。而做难题虽然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加分,但是做错的话基础分数也拿不到。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市场。
2.机会可能来自于市场有偏见的领域,比如地产链条、传媒、计算机、通信
2021年以来大部分机会来自于“偏见”,比如“消费医药行业的盈利稳定性要超过制造业或者周期行业”,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但如果由此推导出“所以制造业或者周期行业没有长期投资机会”,就是偏见。再比如“被反复证明过的优质白马股未来大概率也比中小市值公司整体要更优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观点,但如果由此推导出“所以中小市值公司都没有投资价值”,那就成了偏见。作为投资者如果完全没有“偏见”,所有投资机会都想把握,基本上也等于没有“观点;而如果固步自封,将偏见当成唯一真理,则有可能错过本来能抓住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坚持自身理念的同时,也时常反思我们存在哪些偏见。
3.看好新能源对于传统行业的需求重构
新能源是未来若干年的长期机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长期机会不等同于每年必须是涨幅第一的板块。我们更看好新能源对于传统行业的需求重构,这绝不仅仅是高风险偏好下的补涨,相当多的制造业细分领域的需求结构,被新能源产业彻彻底底地改变了,而对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环节来说,生产制造端的壁垒或许并没有那么高,我们之前说好公司、低估值、高景气往往难以兼得,而“新能源+”至少在目前估值水平下就是这类三者兼得的投资机会。当然这些公司并非每一个都有价值,甚至不乏蹭热点炒作之徒,我们需要去伪存真。但总体上,这一类公司的胜率和赔率,都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2021年这类机会已经发生在化工、机械、有色金属、电子、传统 汽车 等细分行业,我们认为这一类机会仍然会层出不穷,但是需要深入挖掘,机会和风险并存,类似机会还有智能 汽车 对于传统行业的需求重构。
我们需要强调,我们看好某些行业,不代表我们的投资方法是“板块轮动”,我们的配置仍然是相对均衡的,我们坚持的仍然是自下而上“翻石头”的投资方法,我们看好的行业意味着我们认为在这些行业“翻石头”能够比较高效。
风险提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法律文件。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